开了两万公里的比亚迪唐出问题啦
开了两万公里的比亚迪唐出问题啦。
我的比亚迪唐开了22493公里了,终于遇到一个小问题了,问题就是主驾的门有两处异响,来听一下。现在来感受一下,注意听,听到没?就是往外打开的时候,这里面有咯吱的声音,副驾那边是没有的。现在来操作副驾,这个声音和那边是不一样的,对不对?这边这个声音是正常的,这里面的一些部件,就是这样旋转,关门的声音,那边是有咯吱咯喳的声音的。
第二个就是主驾的后视镜,关门的时候,这里面有震动的,就是应该是一些零部件摩擦的声音,以前也是没有的。大家听一下,听到没有?而且我看到它在震动,当然副驾关它也震动,这个是正常的,但副驾没有声音,主驾这是有声音的。
听到没?再来一次,有震动,有声音,到副驾那边去看一下,副驾那边震动是有的,这里任何车子,关车门,震动都是有的,但是它是没有这种共振的声音的,看到没?没有任何声音的。所以那边后视镜肯定是有一些小部件,长时间开了之后,会有些摩擦在那。
当然了这就像我视频开头说的,它不是大问题,只是小问题,应该可以解决。解决不了,我就让他给我换个车门,整个全部换掉,这个比亚迪相信应该是可以做的到的。
这条视频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喜欢的话点个关注,我们下一期再见。
比亚迪这次,很可能没问题
这一周以来车圈最大的瓜,不用说,肯定就是长城和比亚迪的激情对线了。
脖子哥本以为,马一龙来中国玩了三天能稍微缓解缓解紧张的气氛,可没想到知乎上关于这事儿的讨论越来越多,内容也越来越深入。无数官媒和大佬也都下场发表观点,槽点和亮点都多到爆炸。
所以我觉着,还是得给大伙好好盘盘这件事。事情本身,其实并不复杂。
在上周也就是 5 月 25 日的时候,长城在自家的多个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个声明,举报比亚迪的两款车型秦 & 宋 PLUS DM-i ,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且应该受到处罚。
简单来讲,其实就是长城实名举报比亚迪的车环保不达标。
对我们来说,环不环保的,确实有点不好理解。脖子哥甚至还认识很多喜欢闻汽油和尾气味的车主。可对车企和整个汽车行业来说,涉及到环保的指标绝对是重中之重。
各国对此的处罚力度,也绝对能称得上重拳出击。
就比如之前在全球范围都闹得沸沸扬扬的大众排放门,当时的大众为了通过欧洲的尾气排放规定,在自家的多款柴油车型上安装了 “ 作弊软件 ” ,一旦发现车子正在被检测,就能让发动机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不得不说,确实很鬼才。。。
但最后,大众却为此付出了大约300 亿欧元的经济代价。啥概念?大众 2022 年一年下来一共才盈利了225 亿欧元。真就是《 因为装了一个软件,我白干了一年半 》。。。
而比亚迪呢大家也知道,是目前全球卖得最好的混动车企。如果有环保指标不合格,法规过不去都算小事,让中国汽车在全球市场的口碑受损,才是更致命的。
正当大家分析得热火朝天时,当天中午,比亚迪就在社交平台上做出了回应。总结起来就是:俺们的车没问题,你们的检测不合规,都是自己人别搞不正当的竞争。
这不回应不要紧,好家伙,这短短几句话用上了六个感叹号,直接和长城来了个正面硬钢,火药味瞬间拉满。
根据这份声明里的内容,全网也是展开了各种各样的讨论和解读。有专业人士解读的,也有查标准查资料分析的,甚至还有把车拆了分析的,场面那叫一个壮观。
更壮观的还有这两家的股价。对线当天,比亚迪和长城的股价分别跌了2.4% 和 6.2% ,合起来一共蒸发了超过 300 亿的市值。
把它叫做最贵的吵架之一,应该不过分吧。。
那肯定有人会说了,为了这事儿撕破脸还亏了市值真的值得吗?
这就涉及到他俩争的这玩意,到底是个啥了。
太多的技术细节咱们不展开说,差友们只要把自己想象成是一个混动车的车主就很好理解了。因为家里充电比较方便,所以你基本上都是用的纯电模式上下班,一般得过一两个月才会去加一次油。
汽油嘛,毕竟是液体,一直放在那其实是会蒸发的。蒸发的多了,油箱里的压力就会变大。而一般汽车的油箱都不是密封的,里头压力一大,蒸发出来的汽油气体就会从缝啊孔啊往外漏。
这些往外漏的部分,在我们的国六排放标准里是有个明确的称呼的,叫蒸发污染物。并且,标准也对这个外漏量做出了规定。长城举报比亚迪的,也就是后者的两款车这个指标超了。
为了让自己的车符合这个要求,大部分车企的做法是用上一个叫高压油箱的东西。这玩意看名字就很好理解,其实就是一种能够经受住更高压力的油箱,一般的油箱,则被称为常压油箱。
油箱本体能够承受更高的压力,再加上密封性更好的油箱盖子和一些电控的机构,就能让蒸发的汽油泄露的更少,从而满足国标的要求。而这个系统也有个非常拗口的名字,叫非整体仅控制加油排放碳罐系统,简称NIRCO 。
这么一看,那就大家都用 NIRCO 不就完了嘛。但这就涉及到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了,成本。
对此,脖子哥咨询了多位曾经在合资、进口车企主机厂工作过的工程师。他们表示,车企为一台混动车用上 NIRCO 系统的成本,根据供应商不同大概会在几百到一千多这个范围。
而对于主打入门级家用,年出货量百万级别的厂家来说,每台车少一千每年就能省出上亿元的成本。 “ 这肯定是一笔巨款。 ”
而根据一个曾就职于上汽集团供应链的知情人士透露,“ 这 1000 块的成本,足以在入门级别的市场压死任何同级别的对手。 ”
所以,自然也会有车企会通过省下这部分的成本来获得更强的市场竞争力。而这位工程师朋友,其实早也对这两款比亚迪车型进行过拆解,也和脖子哥明确了它们使用的:确实是常压油箱而非高压油箱。
看到这,大伙是不是该觉得比亚迪怎么这样,为了省点钱竟然在不该省的地方偷工减料,太过分了!
一开始,整个舆论环境也都是这么想的。但比亚迪在事情发生后的第三天,就在回答投资人问题时说到,自家的车型其实是有相应的技术,专门解决常压油箱里汽油蒸汽过多的问题的。
说白了,就是虽然比亚迪用的是常压油箱,但是车子会自己检测油箱里的压力高不高。要是高了,就会启动发动机把蒸发的汽油烧掉一些,让它们不至于因为压力太大漏出去。
听着。。好像也很合理?
但这时候就有一些比较专业的朋友表示,诶,不对!国标的测试里规定了检测的时候,车辆应该是静止的状态,比亚迪这启动发动机的方法不可行!
针对这个问题,一个笔名 be River 的某国内高校车辆工程硕士,在知乎平台上做出了解答。简单来说就是,整个测试流程其实有很多环节,需要静止的只是整个测试流程中的很小一部分。
而在静止之前,需要经过放油加油、预处理行驶、高温行驶、热浸试验等很多阶段。而在这些步骤中,其实都能通过一定的技术设计让最后车辆静止时,车辆的油箱里没有那么多汽油蒸汽。
比如可以使用最激进的动力消耗油箱中的汽油蒸汽,让油箱在最后静止之前达到压力最小的状态。
这就有点像往泳池里加水,只要在需要加水的时候加得慢一些,需要放水的时候放的快一点,最后就不会让水从泳池里满出来。
总而言之就是,比亚迪的方案,是有可能通过国标测试的。
那为啥长城的测试结果里,比亚迪的车没有通过标准测试呢?脖子哥猜测,大概率是长城没有按照比亚迪当时过检时候的方式来检测,而是在各个环节中让车处在相同的状态里了。
所以,车是一回事,怎么测车,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如果说法成立。那么比亚迪能够使用合理的方式通过测试,那就算不上作弊。而长城呢,能够很勇敢的说出友商潜在的问题,从我们消费者角度看,也是值得称赞的。
但脖子哥想说,就算如此,你们二位的声明发的也都有点欠考虑了。
就先说长城吧,其实早在 4 月份的时候,长城就已经跟有关部门举报过这个事情了。而在权威机构还没有给出结论的时候,长城就先在社交平台上公开举报了。好巧不巧的是,发布这天正好还是比亚迪新车发布的前夕。
就算长城你没有多想,也难说大伙会怎么想嘛。
再说比亚迪,明明可以在对线当天,就在公告里心平气和的说清楚自己通过测试是用了独有的专利,再不济,当时就可以表示,马上就从产线上拉五台车下来去做检测,用实力回应。
写一些和自主情怀绑定的话,难免会被有些人误读成 “ 比亚迪是不是技术上有 bug 才只能打感情牌 ” 嘛。
至于这个事情的结果会是怎样,我想从前中汽协常任副会长董扬的文章:《 中国品牌汽车的成人礼 》中,大概就能找到答案了。
董会长是这么写的:
希望这一事件不要沦为吃瓜群众的盛宴,更不要成为黑水军、黑公关牟利的机会。也不要简单停留在搞清楚是非曲直,而是要更进一步,全行业吸取教训,使之成为中国品牌汽车发展壮大的成年礼。....更希望全行业都要从这次事件中充分吸取教训,提升我们的战略定位,共同完成建设世界汽车强国的历史重任。
意思就是,咱们也都别这么小孩子脾气了,放弃窝里斗,一起把中国汽车搞搞好吧。合理。
日均净赚0.8个小目标,但比亚迪股价仍被“腰斩”,问题出在哪里?
比亚迪交出亮眼成绩单!
1月29日晚间,比亚迪(002594)发布2023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90亿元至310亿元,同比增长74.46%至86.49%。
与不断创新高的业绩相比,比亚迪的股价可谓是“跌跌不休”。自从2022年6月触及高点后,其股价一路震荡下跌,跌幅已超50%。
去年日均净赚约8000万元
根据比亚迪披露,公司预计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90亿元至310亿元,同比增长74.46%至86.49%;扣非归母净利润274亿元至297亿元,同比增长75.22%至89.92%;基本每股收益为9.98元至10.67元,上年同期为5.71元。
据此测算,比亚迪在2023年日均净利润为7945.21万元至8493.15万元。
比亚迪表示,2023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公司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再创历史新高,进一步巩固了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的领先地位。
尽管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但比亚迪凭借品牌力提升、出海销量增长、规模优势扩大、强大的产业链成本控制能力,盈利实现大幅改善,展现出强大的韧性。
今年有望继续引领行业增长
销售数据显示,比亚迪去年销售了302.44万辆,同比增长61.9%。其中,出口24.28万辆,同比增长334.2%。
目前,比亚迪已经形成王朝、海洋、腾势、方程豹、仰望五大品牌,产品涵盖高中低端价格区间,可以广泛覆盖各类用户的需求。
分品牌来看,比亚迪旗下王朝和海洋系列去年实现销售28.77万辆,同比增长55.3%;腾势汽车去年实现销售12.78万辆;仰望和方程豹系列都是从去年11月开始交付,并取得不错的市场反馈。其中,仰望U8单月销量达到1593辆,方程豹12月销量为5086辆。
展望2024年,机构普遍认为比亚迪将继续引领行业增长,销量预期为400万辆左右。
华安证券分析称,比亚迪的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已经为其构筑了护城河。技术方面,比亚迪凭借DMI/DMP混动架构与DMO混动越野平台,以及刀片电池等方面的优势逐步建立了行业领先地位。成本方面,公司依靠供应链体系和领先技术、规模优势,逐步实现降本效应。
银河证券表示,产品、高端化、出口已经成为比亚迪的三大增长动能。展望2024年,比亚迪有望凭借完备的产品布局和品牌声誉实现继续增长,海外市场也将带来新增量。
利润增速放缓,股价“跌跌不休”
虽然业绩再创新高,未来发展也被普遍看好,但比亚迪的利润增速放缓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根据三季报推算,比亚迪去年第四季度的归母净利润预计为76.33亿元至96.33亿元,同比增速为4.04%至31.76%。
而去年前三个季度,比亚迪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3亿元、68.24亿元、104.13亿元。
从销量来看,比亚迪去年第四季度比第三季度多卖了12万辆车,利润却出现下滑。或许是同行业竞争的压力,亦或是上游碳酸锂行情的不景气,使得比亚迪电池的利润被削弱。
相关数据显示,国内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已经从去年9月的每吨20万元下跌至目前的每吨10万元,相比一年前的价格更是明显回落。
令人头疼的还有比亚迪的股价。自从2022年6月触及历史高点357.61元/股后,比亚迪的股价随即进入到调整模式,长期处于震荡下跌的状态,偶有反弹最终都无功而返。从高位至今跌幅已超50%。
公布业绩预告后,1月30日,比亚迪跳空低开,投资者对利润增速放缓感到担忧得到进一步验证。上午在低位横盘震荡,并且有成交量放大的迹象。截至当日中午收盘,比亚迪跌2.77%,报173.49元/股,半日成交金额22.55亿元。
领和讯Plus会员,免费看更多独家内容:8大财经栏目,最新最热资讯干货独家行情解读,快人一步掌握市场投资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