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北京一辆比亚迪突然“爆炸”?车主抱孩子逃生,公司紧急回应
新能源车主最担心的事情又发生了。
11月23日晚间,北京一辆比亚迪电动车突然起火的消息,在网上迅速发酵。
“没想到会亲身经历电动汽车爆炸,当时在车上突然听见声音感觉不对,赶紧抱孩子下车逃跑,很幸运人都没事。”有车主在朋友圈爆料称。
图片来源:网络
对于上述事件,比亚迪有关负责人回应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记者称:“据我们了解,现场火情及时扑灭,未发生爆炸,也没有人员伤亡。车辆于2019年初销售,具体原因,将配合相关部门进一步调查。”
受此消息影响,比亚迪24日早盘低开呈震荡走势。中证金牛座数据显示,截至午间收盘,比亚迪下跌0.87%,报305.80元,总市值为8902亿元。
来源:中证金牛座APP
电动车突然起火
据网友爆料的信息,11月22日,一辆比亚迪电动车在地库突然起火,车型疑似为比亚迪秦Pro EV,事发地为北京中关村壹号地下车库。
从现场图片上看,起火电动车车身及周边停车库地面均已烧黑,车架基本保留完整。
网传的车主朋友圈称,没想到会亲身经历电动汽车爆炸,当时在车上突然听见声音感觉不对,赶紧抱孩子下车逃跑,很幸运人都没事。做完笔录回到现场,看见车烧成这样,真的后怕。同时,该车主表示需要律师帮助。
图片来源:网络
据悉,事发前,该车辆正在使用充电桩充电,现场海报显示,充电桩由星星充电提供。星星充电客服人员称,该区域充电桩目前均无法使用。
随后,有消息称比亚迪内部人士表示,网传的起火车型是秦Pro EV并不准确,起火车型暂未确认。
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记者向比亚迪求证,回复信息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比亚迪称现场未发生爆炸,也没有人员伤亡;二是车辆于2019年初销售,距今不足3年。但对于起火车型,公司表示没有更多信息可供回复。
新能源车安全性问题凸显
事实上,这并非比亚迪第一次传出起火的消息。去年5月,有网友曝出视频,一辆秦Pro EV在公共充电站发生起火。去年12月,也有报道称,深圳市一辆比亚迪唐新能源汽车发生起火事故。
新能源汽车因节能环保,成为大势所趋,但伴随而来的安全问题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
对于安全这一“考题”,比亚迪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去年3月,比亚迪发布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其通过了业界公认标准非常苛刻的针刺试验,主打安全性。其首发搭载的汉车型单月销售也屡创新高。
今年4月,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表示,比亚迪旗下的纯电车型将开始全面切换刀片电池。即比亚迪旗下纯电动车型,全面启用针刺实验作为企业的标准。
在汉等多款车型助力下,比亚迪销量“节节攀升”。比亚迪10月销售数据显示,公司乘用车全系销售88898辆,同比增长90.9%,环比增长12.5%。其中新能源车销售80003辆,同比大涨262.9%,远超“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的销量。
公司股价也“水涨船高”,自5月低点以来,比亚迪股价已累计上涨112%,半年多时间,公司市值已翻倍,暴增4700多亿元。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新能源车销路越铺越广、销量越垒越高,类似的安全事件引发的关注将越来越多,投资者及消费者迫切期待公司在安全技术、售后保障及危机处理应对上交出更好的答卷。
编辑:于红波
深圳电动货车追尾起火导致司机死亡,南京依维柯正密切关注
5月26日,微博上一则电动货车追尾起火致使司机死亡的视频在业内引起巨大轰动。
视频上显示,当日6时45分,在深圳福田区皇岗路与莲科路路口,发生一起两台车辆追尾交通事故,在现场追尾的电动货车自燃,出现起火后,短短几秒时间火势瞬间加大。
另外,从视频中可以看到,电动车内还有一名司机在车里挥手求救,但始终没有下车,等到现场交警从其他车辆上出干粉灭火器进行救火时,驾驶员就已经被火势吞没。
相关事件发生后,迅速在社交平台上引发热烈讨论,有网友称,电动货车的司机疑似被卡住,交警在现场施救但火势越来越大,不知道是否会留下“心理阴影”。
当日上午8时53分,深圳交警在微博上回应证实了驾驶员死亡的事实。深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通过官方微博表示,“现场的铁骑队员现在内心很愧疚,没有把人及时救出来。因为当时司机被卡住,而且火势也大,没有专业工具是无法救助的。”
根据视频,有网友推测起火车辆与南京依维柯生产的EV系列纯电动物流车高度类似。
澎湃新闻记者从相关人士处获悉,视频中的起火车辆确为旗下车南京依维柯型,南京依维柯方面正密切关注,但目前起火原因的具体鉴定结果还没有出来,一旦有相关声明,会及时向公众宣布。
电动车频频起火,安全再遭质疑
入夏以来,近段时间国内电动车型起火事件频频发生。5月8日,在长沙街头一辆理想ONE也是突然自燃,现场浓烟滚滚。经过周围路人的一顿灭火器和水枪招呼,火势被控制了下来,但是整个车头完全被烧成框架。
5月18日,广州杨桃公园南门东侧停车场内一辆电动汽车突发自燃,视频显示车辆处于静止状态,而周围并没有充电桩和充电设施的指示牌,但火势非常凶猛,且殃及旁边车位的一辆奥迪轿车。
接二连三的电动车自燃事件让不少网友戏称,“现在不仅电动车不安全,连停在电动车边上也不安全。”
而针对两起事故的起火原因,目前,不论理想制造还是广汽新能源都表示与电池系统“无关”。
一个星期之后,深圳电动货车又因追尾而着火,而相比于前几次电动车自燃无人伤亡,此次事件损失重大。
自2012年5月26日,比亚迪电动出租车在深圳发生起火事故致三人死亡后,国内电动车起火事件很少有出现人员伤亡的情况,这无疑更加刺激了消费者对于电动车安全的敏感神经。
记者查询车型信息时了解到,早在2007年,南京依维柯就已率先开发了IVECO纯电动车,并成为国内第一批入选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品目录》的企业。
目前,依维柯拥有EV45、EL46、EV46三款新能源车型,其中作为新能源物流车“主力”车型——EV45采用的是三元锂离子电池,而EL46采用的是磷酸铁锂蓄电池,EV46根据储电量分为78KWh和90.7KWh两种电池配置,均采用磷酸铁锂蓄电池。但南京依维柯并未向澎湃新闻记者透露其具体的电池供应商。
新能源车规范正陆续出台
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党委书记、总裁朱华荣在《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中提出,中国新能源汽车面临市场质量保障体系有待完善、产业生态尚不健全等新形势、新问题。新能源汽车乱象频出也亟待解决。
5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部长通道”上表示,“我们会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发展,使其有一个更好的使用环境,让更多的消费者愿意选择新能源汽车。”
前不久,5月18日,《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客车安全要求》《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等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获得批准发布。
这也是工业和信息化部根据国务院《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求组织起草、我国电动汽车领域的首批强制性标准。
据悉,这三项电动汽车安全标准,覆盖了电动汽车和电动客车的部件、系统以及整车多层次安全要求,主要内容与联合国电动汽车安全全球技术法规(UN GTR No.20)全面接轨,部分检测指标比国际法规更加严格。
值得注意的是,这三项电动汽车安全标准中还增加了电池系统热扩散试验,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
不过,这也引发了业内的热议,5分钟内电池系统不起火不爆炸的“逃生时间”是否可行?就比如此次南京依维柯电动物流车起火致死事件,司机疑似被卡在车内无法逃脱,而等待火警赶至现场并安置好设备,5分钟“逃生”的时间依然还不够。
深圳电动车起火致1人死亡,人大代表朱华荣建言新能源汽车乱象待解
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多发,提高产品质量,缓解消费者的安全焦虑才是新能源汽车发展重点
图/Unsplash
文 |《财经》记者 陈亮
编辑 | 施智梁
5月26日深圳市内的一起车祸引起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关注。
深圳交警通报,深圳市福田区皇岗路与莲科路路口,发生一起两台车辆追尾交通事故。导致追尾的电动货车着火,驾驶人当场死亡。
根据现场视频,起火的电动货车疑似是南京依维柯新能源厢式车,具体起火原因待排查。作为上汽集团旗下的合资公司,上汽集团方面对《财经》记者表示,正在核实中。
近年来电动车起火事件屡见报端,但鲜有着火致死事件出现。上一次引发重大关注的电动车起火致死事件要追溯到2012年5月26日。此次着火致死事件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带来了阴霾。
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党委书记、总裁朱华荣在《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中提出,中国新能源汽车面临市场质量保障体系有待完善、产业生态尚不健全等新形势、新问题。新能源汽车乱象频出也亟待解决。
5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部长通道”上表示,“我们会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发展,使其有一个更好的使用环境,让更多的消费者愿意选择新能源汽车。”
5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的GB 18384-2020《电动汽车安全要求》、GB 38032-2020《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和GB 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将于202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
重视新能源汽车安全、重视动力电池安全,做好标准,巩固消费者信任,才能发展好新能源汽车行业。
正如通用汽车(NYSE:GM)下一代电动车总工程师高珍妮(Jennifer Goforth)对《财经》记者所说,“通往零排放的道路没有捷径可走。所谓捷径,只会失去消费者的信任。”
三项国标强化产品质量
五月以来已发生多起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5月8日,理想ONE在长沙街头冒烟着火,最终导致车辆前机舱严重烧损。理想汽车表示,起火原因是前机舱右下部的排气管前段表面附着了外来异物所造成的起火,该异物为事故车辆在交付前整备过程中遗落在前机舱内的一块车漆防护垫。
5月18日,一辆正常停放的广汽Aion S在广州发生自燃,大火波及到旁边的奥迪。具体自燃原因仍在调查。上述事故都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不幸的是,5月26日深圳的电动货车追尾事故造成司机当场死亡。从网传的现场视频中看到,导致追尾的货车车头受损,主驾室有手臂挥舞,但驾驶人员未能逃出,大火随后将车辆烧毁。
自2012年5月26日,比亚迪电动出租车在深圳发生起火事故致三人死亡后,国内少有新能源汽车致人死亡事件发生。
虽然事后深圳市发改委通报了比亚迪“5·26”特大交通事故车辆质量鉴定结果,电动汽车没有发生爆炸,整车安全设计未见缺陷,但是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焦虑仍然没有打消。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上涨,起火事件开始增加。
朱华荣提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也面临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发展动力亟待转换、核心技术供给不足、质量保障体系有待完善、产业生态尚不健全等新形势、新问题。
朱华荣认为,当前中国国新能源汽车面临的问题主要有:新能源汽车仍然为政策主导型市场,私家车需求尚未激发;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各环节价值实现不均衡;新能源双积分存在压力,加大企业经营风险;此外,新能源汽车乱象频出也亟待解决。
针对这些乱象,各部委也在努力解决。2019年6月,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下发《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根据《通知》,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10月底前完成本公司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指出,新能源汽车起火是产品质量问题,不是技术路线问题。
为加强新能源汽车行业管理,提高新能源汽车安全要求,完善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组织行业机构、重点企业等单位研究编制了三项电动汽车强制性国家标准。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在优化电池单体、模组安全要求的同时,重点强化了电池系统热安全、机械安全、电气安全以及功能安全要求,试验项目涵盖系统热扩散、外部火烧、机械冲击、模拟碰撞、湿热循环、振动泡水、外部短路、过温过充等。
根据要求,电池包或系统按照规定的实验方法进行机械冲击试验和模拟碰撞试验后,应无泄漏、外壳破裂、起火或爆炸现象。此外,电池包或系统进行挤压试验,应不起火、不爆炸。
值得注意的是标准增加了电池系统热扩散试验,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
但是一旦发生乘员晕厥在车内、车体变形导致乘员无法撤离等情况,5分钟内电池系统不起火不爆炸是否可行,仍需验证。
企业需要做什么
三项电动汽车强制性国家标准虽然到2021年才实施,但为了行业健康发展,企业必须有所行动,尽最大可能降低风险。
首先对于锂电厂来说,要提高生产工艺。动力电池发生内短路情况,有一部分原因来自于隔膜过薄,或者生产时杂质过多。
这就要求锂电池生产企业必须具有更高的工艺,做出具有高韧性的隔膜,以及尤其在材料的选择方面,需要更高的纯净度。
同时,电池包内设计有散热通道也至关重要。它们的位置和走向经过精心设计,能最大限度地引导问题电芯释放出的热量,避免热失控。
电池行业协会专家告诉《财经》记者,电池包的箱体防护能力增加,避免大部分的碰撞导致的外壳破损,从而避免因破裂造成的内短路起火,也是重要的解决办法。
锂电厂努力外,车企也需要在BMS(热管理系统)上多下功夫。随着能量密度的提高,BMS工作的边界条件也越来越苛刻。
未来应对严苛的工作环境,通用汽车系统安全高级经理Ian Hanna告诉《财经》记者,通用汽车自主研发了电池管理系统,可以精确了解每一个电芯的健康状况,并且为每一个电池模块配备了自己的控制系统、传感器和温度监测设备,来实现独立的风险管理。
不仅老牌车企这么做,新造车势力也具有上述意识。
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威马自主研发电池热管理系统,在每个电芯模组的内部有两个温度传感器,它们可以实时监控电芯温度,通过独立的液冷回路随时调整温度。
同时,整车厂在设计系统时都留有余量。例如蔚来汽车的电量采取两头掐的模式,即前5%和5%电量被锁死,汽车的实际充电区间为5%-95%。
本文为《财经》杂志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请在文末留言申请并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