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动变速箱挡位越多越好?为何奇瑞三挡东风四挡,比亚迪只一挡
这些年咱们国产车换道超车,就是我们开始做新能源,其实最大的一个突破点,不是在发动机,而是在变速箱上。
因为像新能源汽车,一样的有底盘,有发动机,但是变速箱这一块,有些是有,有些是没有。
但是现在,我发现国产新能源变速箱,貌似又回来了。前段时间,有朋友让我看一下,现在国产新能源,是不是都已经用上了4速的变速箱了。
那么变速箱到底是有好一些,还是没有好一些,挡位是不是越多越好。
档位越多相对较平顺当然,变速箱,确实是挡位越多,它相对来说越平顺,但同时它的成本也越高,故障率也越高。那么我们现在走新能源赛道之后,比亚迪从最早的DM-i,直接人家就把变速箱取消了,我们这个单挡,直驱。
那么这种情况下,不要变速箱,比亚迪不照样玩转了,而且没了变速箱之后,空间腾出来了,制造成本低了,关键是它的故障率,是不是相对会更低一些呢?
像比亚迪单挡的直驱的,它也没有像没有变速箱那种,说少了两个腰子一样,好像大家用的还可以。
那么为什么现在国产新能源,像皓瀚这个东风马赫的,它就用了一个4的DHT,然后我之前在试驾,长安UNI-V的IDD的时候,它用的是六速的双离合。
还有像长城的是2挡的,奇瑞的是3挡的,大家都在加挡,而比亚迪还是用的原来那个一挡的。
逻辑不一样对变速箱需求不同由于比亚迪,可能早早研发一个挡的,所以比亚迪把前面的专利,都给它申请了。
后面的兄弟们,想要再走这条路,它行不通了,那怎么办,就只能够通过其它的一些技术手段去绕开它。比如加一个变速箱,加挡是最直接的做法,这也是一种可能性。
其二种可能性,就是大家驱动逻辑不一样,说实话我在试驾比亚迪的这么多车子,更多的感觉是以电为主。
然后油为辅,但是我在试驾长安的UNI-V的时候,我就感觉它更像一台油车的感觉,电感觉是为辅。
所以由于各自逻辑不一样,所以它对于变速箱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当然了有了变速箱之后,它确实是有优势的,比如像比亚迪单挡驱动的话,那么它的发动机的介入区间,可能会更狭窄一些。
比如到70、80以上,它才有一个好的介入,但是你有变速箱之后,它的发动机的介入区间,它就会变得更宽泛。
有了变速箱制作成本变高尤其是在跑高速的时候,它有了变速箱之后,感觉同样的续航会更好,油耗也会更低。但是有了变速箱之后,同样的它的弊端也就来了。
第一就是车子它制造成本高了,零部件多了,整个车子都重一些,而且零部件多了之后,成本高了之后,还容易出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用越简单的方式,去实现最终的目的,那肯定是成本和能效都是最高的。
所以,为了大家不一样的驱动方式,不一样的设计理念,关键是为了差异化,当然也有专利的因素考虑。
所以国内目前发展出的变速箱,有比亚迪单挡的,长城2挡的,吉利3挡的,像东风是4挡的,反正各家挡位,大家都在比谁的挡位多。
档位并非越多越好当然,这个问题,喵哥给大家讲清楚,真的不是挡位越多越好。虽然单挡的,高速上的油耗没优势,但是你想一下,一年到头,你的车子上高速的机会,有多少高速路况,你可能还不到20%。
大部分是市区路况,市区路况它们是一样的,而对于我们家用车来说,简单可靠稳定,维保的方便和成本低,才是最最主要的。
至于说油耗的差别,如果你有了变速箱和没变速箱差别,只在5%以内,那么万一变速箱又出问题了。你想一下,那个5%要多长时间,才能找补回来。
所以我的意见就是,变速箱真的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恰到好处。
变速箱需要调校如果说你的高速居多的路况,那么可能有个2挡变速箱,3挡变速箱,可能会体验更好一点。如果市区居多的路况,只要不要变速箱,单挡就最好了。
而且我们以前的油车也知道,为什么变速箱,我们容易被卡脖子,不是我们造不出来,而是调校很重要,同样的变速箱,你调校不好的话,可能你的油耗比人翻一倍,都有可能。
所以同样地到了混动变速箱之后,要不要调校,一样的也得调校,所以要是挡位多了,调校不到位,可能这个结果更糟糕。
而且车子开起来,还有顿挫感,那不是体验更差劲吗?所以真的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恰到好处,才是最好的。
比亚迪再厉害,这些方面也不成
本文为汽车日报原创文章,作者王宛霖,转载请注明,欢迎大家转发至朋友圈。
比亚迪,作为中国汽车比较强势的品牌之一,想说爱你,也许不容易。
励志传奇比亚迪
时间回到2003年,比亚迪公司在当时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生产商,而就在这一年,比亚迪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进军汽车行业!
从做电池转行做汽车,几乎相当于重新创业,对于一个门外汉来讲谈何容易!但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王传福所做的,就是创造条件,攻坚克难。
为了更好了解汽车行业,比亚迪出资收购了秦川汽车公司77%的股权,王传福不惧投资人抛售比亚迪股份的威胁坚持己见,独挑大梁;为了短时间内造出“好车”,比亚迪采用“逆向研发”的方法,每年都会花数千万元购买各个品牌的全新车型进行拆解学习。期间虽然经历了无数的起伏与变动,但是凭借着那份坚持与不服输的精神,比亚迪迈出了进军汽车业的致胜一步。而这种精神,也在无形之中感染了许多人。
经过长时间的摸索与发展,比亚迪的技术也逐渐成熟。比亚迪G6的横空出世,带着涡轮发动机,带着双离合,冲击着所有汽车人的神经;从手动挡到自动挡再到双离合,一个比一个难,都是比亚迪自己研发。
在工艺技术上,比亚迪也早已完成了V型发动机缸体制造工艺的开发,不但做好了V6、V8发动机的技术储备,而且据说连W12发动机也已经研究过了!虽然目前比亚迪的产品已经定位还没有走到上V6、V8的阶段,但如果哪一天比亚迪要做,上发动机也是很快的事情。而且比亚迪在电池,电机上的技术也处于行业领先的位置,光插电混动技术就领先国外数年。凭借着这些技术强项,比亚迪也逐渐在中国和国际舞台上站稳了脚跟,也让那些曾经对比亚迪不屑一顾的人目瞪口呆。
如果说技术什么的太虚,那就来看看更直观的全球销量统计图。根据全球电动汽车销量排行榜2015年度榜单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比亚迪占据销量冠军的宝座,以12月单月销量10,925辆和全年61,722辆的成绩领先特斯拉、日产等国际知名品牌。作为新能源的领导者,比亚迪当之无愧。
当然,在售后服务方面比亚迪也能秒杀众多车厂。为了提升品牌竞争力,比亚迪推出了全系车型“4年或10万公里”的质保政策,而新能源汽车如e6先行者、秦、唐等非营运车的整车包修期更是达到了6年或15万公里,让大家也吃下了一颗定心丸。除此以外,坊间关于比亚迪的各路传闻也是让群众顶礼膜拜。比如它无出其右的耐撞能力——被撞到的车都成了渣渣
比亚迪优雅的外形也成为了被山寨的对象:
巴菲特的中美能源控股公司斥资2.3亿美元入股比亚迪
以及比亚迪唐在“比亚迪唐教丰田锐志重新做人”视频中那无与伦比的加速
分分钟秒杀全场!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比亚迪那么优秀,为什么很难说爱?车标接受不了?
可能首当其冲的应该就是车标了。小编不止一次听到这种说法了:“我还蛮想买比亚迪的,就是觉得车标太丑了,所以还是放弃了”。
同样是蓝白色配上三个英文字母,差距怎么就那么大?也许是从名字的谐音上,听上去好像骂人的缘故,大多数人看到这三个字母可能就会比较抵触了。
而比亚迪把车标点亮的设计也是被不少车主诟病,在比亚迪看来是高识别度的点睛之笔设计,客户并不买账,甚至有车主跑到4S店要求去掉车标。纵观汽车发展史,各个品牌汽车都有换标的历史,而国产车中吉利、长安、奇瑞、长城也都升级了自己的车标,作为进军汽车行业已经12年的比亚迪,也着实应该换标了。
素质接受不了?小编不止一次听人说,比亚迪的车主素质不高,批评声也是不绝于耳。真的是这样吗?前阵子比亚迪唐撞翻强行并线的朗逸一事闹得沸沸扬扬,虽然主要是朗逸车主的责任,但就如同针对前面那位比亚迪唐的车主一样,大众反应的却是一种对于司机不负责任、甚至是危险驾驶的批评声。
与此同时,随意并线、恶意加塞、故意别车、不遵守交通秩序。。。似乎比亚迪车主都被贴上了“低素质”的标签,而小编的一位朋友也说考虑到这些车主的素质不愿“参与其中”,也就不愿意买比亚迪了。小编在这里要说一句,虽然这部分“低素质”车主只是少数,但随着比亚迪的事件逐渐发酵,如何维护其品牌形象,塑造车主的个人品质也是比亚迪值得关注的。安全问题接受不了?
此外,比亚迪的安全问题也曾经导致事故发生。2011年比亚迪F3在事故中发生了猛烈的碰撞,近乎“车毁人亡”的结果并没有让汽车所配备的安全气囊自动打开,也没有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事发后,车主在数月里一直与比亚迪公司及4S店进行协商解决,均遭到推诿或“强硬对待”,理由则十分搞笑:由于撞击的角度和力度不对,导致安全气囊没有打开。。。汽车安全事关驾乘者的生命安全,在汽车安全问题上,厂家应该有最基本的责任心,对消费者绝对负责,认真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而比亚迪态度的冷漠让人心寒。双离合变速箱接受不了?
比亚迪使用自家生产的“双离合变速箱”有一段时间了,然而随着思锐、速锐、G6等大部分热销车型被曝出顿挫、窜档等问题,不少车主更换了变速箱总成,但一部分车主并没有彻底解决上述问题。原因在于比亚迪的干式双离合变速器无法承载高扭矩输出,尤其是像比亚迪秦这样的新能源车车型,电动机可以提供瞬时的高扭矩输出,对于质量不过关的变速箱来说,显然就会酿成悲剧。说在最后其实爱也罢恨也罢,说到底还是大家对于中国车品牌抱有很大的关注,也希望能亲眼目睹中国车的成长,成为中国车崛起的见证人之一。随着国内各大车企的不断发展,大多数中国车的品质其实已经有了很大提升,在某些领域已经领先国外。看着自家车飞速进步,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支持一下呢?
关于汽车日报的微信,每天都有那么几个逗比小编,给你介绍一些新车热车,八卦猎奇,用车百科。他们文风各异:东北大碴子、北京瘫、南方认真脸,还有美女小编坐镇!实乃每日早出行必看良品!
关注汽车日报请在微信上搜索“汽车日报”或“autohomeweixin”,点击关注。欢迎微信勾搭小编们,来稿邮箱:songyingjie@aut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