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什么时候是比亚迪的?
三者中魏牌的DHT技术更先进。兼顾了油耗表现和性能。
华为问界增程式、魏牌DHT、比亚迪DMi,新能源车到底哪家强?
不看现在电池技术电机技术的长足进步,还在鼓吹混动的都是刻舟求剑的理工直男。byd的SUV燃油车120码百公里油耗要8L,问界M5亏电120码百公里油耗也是8L。现在搞dmi,高速用油,真实的油耗不就是燃油SUV吗?还比燃油SUV多负重一块电池。所以,dmi高速省油只是一个圈套,没有辅助电量的贡献凭什么比纯油车还省油?
为什么过去增程式不成功(包括现在一些厂家不敢做增程),主要还是电机电池技术落后:
1,电机技术落后,不敢上高速(比如不敢长时间120码行驶),或者高速电机能效极低(比如120码时的能量利用率低于50%)。所以,那行车用电机只能跑80码,显得很低端。
2,电池技术落后,不能输出大电流,或者不能持续性输出大电流,否则电池就容易坏。
现在的电机,动车都跑时速500码了,对中国道路120的限速,妥妥的轻松应付。现在的动力电池,应付180码的电机都不带闪的。所以,纯电驱动它不香吗?
对于增程器,不就是个发电机吗?或者完全不需要有发电的概念,就把它当做一块汽油电池。与所谓的纯电比,可以把纯电看成背了2块化学电池,增程背了1块化学电池1块汽油电池,由于汽油电池的能量密度比化学电池的高,补能也方便,这样结果就是增程续航比纯电长,补能时间短,消除了所有焦虑。你要是有钱人,30万的油车都敢买,油车的油耗都不在乎的人,你会在乎问界的油耗?现在有了30万就可以体验一下百万级豪车,你认为增程不香吗?
再重复一遍,不要做理工直男癌,未来是电驱的时代,所有留恋内燃机的余晖都是抱残守缺的老人。混动,过时了,从丰田到本田到byd,无不是电池越来越大,电机性能越来越强,而内燃机越来越弱,最后,退出动力系统,变成汽油电池的增程器。
===============================================================
补充一下,就让byd内讧,它的纯电EV来比它的混动DMI,为什么EV少了发电机少了变速箱后的价格更高更是高端产品呢?只能说明一点,EV的电机和电池是真香真值钱,而DMI的电池电机就是残次品。
==========
dmi能省多少油?打算一年2万公里,跑高速100码以上有1000公里,每百公里比增程模式省油1升,也就是1年高速节省10升。但由于电池小,市区工况会经常用油,打算市区工况多5%的用油时间,也就是多400公里用油,百公里油耗5升,一年市区多用油20升,合计全年比增程模式多用油10升,怎么就省油了?
如果电池一样,市区一样,每年节省10升油,也就100元钱,打算用20年,也才节省2000元,这点钱,连买混动传动机构的原材料都不够。更别说维修保养了。
奉劝byd,早点取消dmi,专心增程,直接把节省的原材料成本,让利给用户1万元,市场会更好。
突发|魏牌终于圆梦?比亚迪将商标“魏”转让给长城汽车
汽车日报 魏微
[ 行业] 长城汽车的魏牌终于名正言顺了?11月11日,有媒体报道,根据第1759期商标公告显示,商标“魏”已在9月由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转让给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商标公示
长城汽车旗下设立有高端子品牌WEY,此前WEY的中文名为魏派,近期随着长城汽车轿车计划落地,新车“圆梦”也将在广州车展焕新亮相,媒体发现WEY也悄然将对外中文名写成了“魏牌”。
魏牌圆梦最新官图
另外一方面,比亚迪也早在2012年便推出了“王朝系列”,目前已推出包括秦、唐、宋、元、汉系列车型。从此次商标“魏”转让来看,比亚迪此前已经将“魏”也作为了“王朝系列”的储备车型。
比亚迪王朝系列之汉
随着魏牌成为长城汽车重要的新品牌/品类布局,该商标对于长城汽车的重要性也不言自明。此次比亚迪大方的将商标转让给长城,可谓是汽车圈的一大佳话。目前,双方并未对外透露此次商标转让涉及的金额数目,我们也将对此保持关注。
比亚迪将商标“魏”转让给了长城汽车,网友:这就是格局
近日,红星资本局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上发现了一则商标转让/转移公告。公告显示,比亚迪(002594.SZ)的“魏”商标,已经正式转让给长城汽车(601633.SH)。公告发布时间为9月13日。
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转让/转移公告
2016年11月,长城汽车正式发布新品牌WEY,中文名为“魏派”,后又改成了“魏牌”。按照长城汽车的说法,WEY这个命名来源于长城创始人魏建军的姓氏。在定位上WEY品牌要高于当时的主打车型哈弗,并规划了多款车型,价格区间为15到20万元。“以己之姓,践行WEY”,可以看出,“魏”是WEY品牌商标命名的核心。
长城WEY汽车 图据IC photo
转让公告中涉及的商标“魏”,国际分类为12、申请号为18929014。红星资本局搜索发现,该商标2016年1月就被申请,2017年正式注册通过。2021年4月,该商标转让申请收文,9月15日核准证明打印发送,完成了全部转让流程,转至长城汽车名下。
针对此事,红星资本局记者采访了比亚迪,对方表示:比亚迪于2016年1月提交“魏”商标注册申请,在今年决定将其转让给合作伙伴长城汽车。同时,长城汽车将其他注册商标转让给合作伙伴比亚迪。双方将携手共进,为实现中国品牌共同进步而努力。
商标纠纷涉及企业的核心利益,涉事双方大多对簿公堂,但比亚迪与长城汽车却悄无声息地完成了交接,大部分人甚至不知道双方在商标“魏”上有争议。有传闻称,比亚迪是无偿把商标“魏”转让给了长城汽车。对此,网友们表示“这就是格局”,“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人情世故”……
不过,比亚迪很可能原本就不打算推出“魏”车型。
比亚迪2012年开始打造的王朝系列车型,目前已采用了秦、唐、宋、元、汉这些名字和商标。作为备选也为了保护商标,比亚迪还注册了很多以朝代命名的商标,比如夏、商、周、赵、楚、齐、晋、明、清等。商于2014年申请,2017年注册成功;齐于2017年申请,2019年注册成功。
比亚迪王朝系列商标
有业内人士告诉红星资本局,比亚迪已经推出的王朝系列秦、唐、宋、元、汉,都是大一统的朝代。从注册的赵、楚、齐、晋商标来看,魏更可能是战国魏。
但红星资本局注意到,比亚迪现在主推的不再是王朝系列,而是全新的海洋车型系列,首款车型海豚已经于今年上市。目前,比亚迪申请的商标还包括海豹、海鸥、海龟、海狮、鲸鱼、鲨鱼、旗鱼等,以及巡洋舰、护卫舰、登陆舰、战列舰、驱逐舰等。可以看出,比亚迪的海洋车型可能至少会有海洋动物与海军舰艇两个系列。
红星新闻记者 吴丹若
编辑 陶玥阳
一文了解车圈大事件!长城汽车“实名举报”比亚迪,为何相煎太急?
今天车圈爆出大事件,长城汽车官方微博发表声明:就比亚迪秦PLUSDM-i、宋PLUS DM-i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问题进行举报。目前,长城汽车正在密切关注该案的立案及处理进展。
从长城汽车的声明中可以看出,长城汽车于4月11日提交举报材料,在今日进行公开发布声明。
声明中举报的两款车型分别为比亚迪秦PLUS DM-i与宋PLUS DM-i,正是比亚迪的主力车型。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宋PLUS DM-i全年销量为388048辆,正是打败长城汽车哈弗H6成为SUV的年度冠军。秦PLUS DM-i2022年全年销量超过18万辆,也是今年四月份的销量冠军。
为何选择5月25日这个时间点?据悉,比亚迪宋DM-i冠军版将在今天下午15:00发布。在比亚迪主力车型换新的关口,长城汽车选择公开举报,这个时间点颇有深意。
在此关口,比亚迪随即在微博上发表声明强硬回应: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并保留法务诉讼的权力!
曾经车企“一家亲”,为何今日“撕破脸”?
比亚迪近年来全力投入新能源车,成为国产车企中的销量冠军,长城汽车也是老牌国产车企。作为两家国产车企中的佼佼者,过去多年也有不少相互联动,在2021年11月,比亚迪将“魏”商标无偿转让给长城汽车,对于比亚迪而言,“魏”只是王朝系列中的一个待规划车型,但对于长城汽车来说,“魏”算是其高端品牌WEY的中文名字,意义深远。随后长城汽车将“登陆舰”商标转让给比亚迪,“登陆舰”也是比亚迪最新海洋系列中的重要车型,对后者同样拥有重大的意义。
双方互赠商标的行为,在当时是民族品牌大团结的感人一幕。时任长城汽车魏牌CEO李瑞峰曾表示,天下车企一家亲,比亚迪转让的“魏”商标是无偿的、永久的,同时长城汽车本身也注册了很多商标,如果其他自主品牌有需要,长城汽车也会支持。
从 “天下车企一家亲”,到今天长城汽车 “实名公开”举报比亚迪,短短一年多时间出现如此大转变,同行之间为何相煎太急?
2022年是新能源汽车爆发的一年,全年销量688.7万辆。但在2022年两家国产车企的境遇差别较大,比亚迪一骑绝尘成为年度销量冠军,全年卖出186.3万台,国内新能源车销量排行前十有6款车型都是比亚迪。而在2022年长城汽车连续11连销冠的哈弗H6跌落神坛,比亚迪宋成为中国SUV的新销量冠军。
而到今年1-4月份两者差距更大了,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比亚迪1-4月份销量75.7万辆,同比增长91.5%,而长城汽车1-4月份销量24.6万辆,同比下降12.6%。
从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比亚迪营业收入1201亿,归母净利润41亿元,同比增长410%;长城汽车营业收入290亿元,归母净利润1.74亿元,同比下降89%。
不难看出两家车企在当前面临着不同的压力,本次事件或让汽车行业进入内卷新阶段。
后续事件将如何?公开举报同行有先例
说到同行公开举报,那就不得不提格力电器。在2019年格力电器公开举报奥克斯,时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市场监管总局、中消协均下场。同样的方式:在微博上公开发文实名举报奥克斯空调质量不合格,奥克斯同样在其微博官方账号回应:正当618空调销售旺季来临之际,格力采用诋毁手段,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但这仅是事件的开始,随后格力电器与奥克斯彻底撕破脸,互相公开抨击,从口水仗升级到官司阶段,直到4月23日,格力电器仍与奥克斯就专利侵权赔偿2.2亿元进行二审。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同行之间互相监督,提升产品质量,对消费者是利好。但如果事情演变成了“私人恩怨“,同行竞争变成”生死仇敌“,那对两家企业未来发展以及对好不容易崛起的新能源车行业都是不小的打击。
借用比亚迪声明中的一句话:新能源事业发展至今,相当不易!中国品牌成长至今,也相当不易!两个大不易需要珍惜,希望未来,双方都能秉持公心,专注产品本身,针对产品质量、性能进行互相监督,不要变成“生死仇敌”般的互相抨击,让亲者痛,仇者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