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长三角落户的企业家是很幸福的
今日,在安徽合肥举行的第五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上,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做主题演讲。
几天前,特斯拉CEO马斯克开启三年来的首次中国之行。44个小时内,他以“特种兵”的节奏到访北京和上海,并在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深夜誓师”,随后从上海返程。业界预测,马斯克此行的重要目的是推动上海超级工厂扩产、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开建等关键项目。
马斯克与王传福,这两位全球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头面人物”,为何不约而同造访长三角?一组数据或许能给出一个解释——作为中国六大汽车产业集群之一,从车身原材料到汽车零部件再到整车生产,长三角均有所布局。目前,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量已占到全国的38%,可以说,如今全国每三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台产自长三角地区。
王传福与长三角的感情要更深些。一方面,安徽无为是王传福的老家,他对家乡很有感情。在无为经开区,挂出了“比亚迪为家乡争光,家乡为比亚迪助力”的标语。另一方面,王传福已深耕长三角20余年,比亚迪上海基地早早就在2002年成立了,主要从事太阳能等组件研发制造。今天的高层论坛上,王传福感慨道,自二十年前落户上海以来,比亚迪伴随长三角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成长壮大,产业布局涵盖三省一市的十多个城市,实现了新能源乘用车、客车、卡车、电池、电机、电控等全产业链布局。
“在长三角落户的企业家是很幸福的。”王传福着重强调,企业家最喜欢的是市场,长三角的市场体量和消费力是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家都很羡慕的,同时长三角出口也有雄厚基础和天然优势。同时自称长三角一体化亲历者、参与者和建设者的他表示,长三角致力于打造世界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又有巨大市场需求,是高质量一体化的缩影。
“疯了”,还是“神了”
新能源汽车爆火之前,比亚迪并非地方政府和市场眼中的“香饽饽”。20年来,王传福在大众面前的形象不断“横跳”:2003年有人说王传福“疯了”,2023年很多人说王传福“神了”。
2003年,是比亚迪造车梦圆的一年,当年比亚迪从一家电池制造企业转型为一家汽车制造厂,这时人们说王传福“疯了”;7年后,比亚迪汽车从年销售仅千余辆成长为年销售五十余万辆的大型车企时,很多人又说王传福“神了”;2011年,比亚迪汽车做出新的战略调整——要在传统汽车市场大展身手,此时的王传福被不少人认为“又疯了”。
12年前“又疯了”的王传福,其实并没有“疯”,当时比亚迪需要传统汽车“给力”,实现“以车养车”,即以传统汽车利润持续研发孵化新能源汽车。从“铁电池”(即磷酸铁锂电池)研发,到电动车F3DM投产,自2003年开始造车以来,比亚迪便坚持押宝“新能源车”,期待未来某一天“新能源车”梦圆。这就不难理解,历来执着于新能源技术的比亚迪,为何当年突然打出“传统技术牌”。2010年,比亚迪为自己编织了一个80万辆年销量的美梦,可现实是当年销量仅近52万辆,虽同比增长约16%,但在当时国内车市节节走高的情况下并不突出,甚至略显落后。因此,解决资金问题成为首要任务,此时的比亚迪需要通过传统汽车盈利向新能源车“输血”,当时比亚迪内部人士透露,做新能源的资金需求压力太大了,研发一款新能源车至少需要20亿资金的投入。
如今回头看,当时的战略调整,可不就是王传福新的“神了”的开始。一度不被市场看好的铁电池,3年前技术迭代后拥有了“刀片电池”的新名字,它是比亚迪研发多年的“超级磷酸铁锂电池”,该产品实现了电动汽车核心技术的新突破。2022年4月3日,比亚迪正式宣布停产燃油车,可去年全年比亚迪却以超180万辆的销量,首度成为中国汽车市场销量冠军,终结合资品牌近40年霸榜历史,同时比亚迪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
销量激增之外,其高质量发展的趋势同样值得关注——作为中国品牌的比亚迪正迎来向上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一改过往廉价、低端的品牌刻板印象。今天的高层论坛上,王传福特别提及今年上海车展,他明显看出了一个新趋势:早些年的燃油车时代,中国品牌展位冷冷清清;而随着汽车电动化变革加速发展,中国品牌展位变得人山人海。其中,比亚迪新推出的仰望汽车是上海车展最具人气品牌之一,其搭载“易四方”四电机独立驱动和云辇智能车身控制等颠覆性技术,力求打造高端品牌。
比亚迪是我国汽车电动化发展的代表企业。在高层论坛上,王传福感慨道,正因十多年前,我国选择了汽车电动化这条赛道,经过长时间的坚守,才有了今天中国新能源汽车领跑地位,产销量连续8年世界第一,占全球约三分之二体量。同时,中国汽车正大量出口。去年我国是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今年一季度已跃升至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增幅贡献很大,与太阳能电池、锂电池一起,成为外贸出口“新三样”。
长三角,还是长三角
去年5月12日至6月10日,可作为一个观察王传福和他创办的比亚迪受欢迎程度的时间切片。近一个月时间内,比亚迪先后接待了蚌埠、绍兴、芜湖、盐城、淮安等苏浙皖城市主要领导,足见各地对招引比亚迪项目的热切渴望,同样有意思的是这些城市均为长三角城市。
此前有人说,比亚迪在合肥和芜湖投资350亿元,是因为王传福的家乡情吗?乡情因素难说没有,而乡情之外,更重要的是合肥、芜湖不断成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2021年,比亚迪投资总额达200亿元新能源动力电池及配件项目落户芜湖代管的无为市,“大手笔”布局14条刀片电池生产线,让王传福印象深刻的是芜湖和无为都为该项目成立了项目专班,全程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2022年11月7日,时任芜湖市委主要领导率队赴比亚迪深圳国际总部开展招商考察,聘任王传福为“芜湖招才大使”,王传福表示,将与芜湖进一步加深合作,扩大在芜投资,推动更多产业配套项目落户芜湖,为芜湖做优做强“首位产业”、打造新能源产业链“生态圈”贡献更大力量。
家乡芜湖之外,合肥同样被王传福寄予厚望,总投资150亿元的比亚迪合肥项目,三期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整车132万辆。最近,合肥长丰县下塘镇比亚迪大道上,一辆辆悬挂长三角三省一市车牌的货车排成长龙,陆续进入比亚迪合肥基地运送汽车零部件……2021年7月9日,比亚迪合肥基地项目签约,8月28日项目开建,一期项目从谈判到签约用时仅23天,签约到开工用时42天;2022年6月30日,比亚迪合肥基地项目整车下线仪式在下塘镇举行,从签约到整车下线用时10个月。数据显示,2022年,合肥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实现产值148亿元,今年第一季度已实现产值124.2亿元,要知道长丰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而下塘镇只是以“下塘烧饼”赢得薄名的小镇。王传福表示,比亚迪将按照既定规划,尽早投产达产扩能,加速形成从原材料供应,到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再到整车设计制造的本地化全产业链,并抓紧谋划新的接续项目,助力合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之都。
在安徽之外的长三角地区,比亚迪也正持续加注。在江苏常州,2019年4月,总投资约100亿元的比亚迪华东(常州)产业基地落户常州高新区罗溪镇,2022年产值已达280亿元。今年2月,总投资约100亿元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园项目正式奠基,建成后年产30万套智慧动力总成、传动系统等核心零部件,进一步助力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设。
在浙江绍兴,2022年6月14日,王传福首次来到绍兴,参加嵊州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通线仪式,项目从签约到投产用时仅8个月,比协议约定投产时间提前6个半月。在此之前的5月,绍兴主要领导两次赶赴深圳拜会王传福,“追加”签下嵊州二期项目和滨海项目,后者是总投资100亿元的汽车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150亿元。绍兴市招商投资促进中心主任郑华介绍,最初与比亚迪接触,是冲着电力储能项目去的。可在具体接触中发现,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机和电控三大核心技术都需要芯片,而绍兴“万亩千亿”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同样落户于此,最终在他们的极力推荐下,双方一拍即合。在绍兴,王传福用“产业发展的绍兴速度”来赞誉绍兴的营商环境。
比亚迪在长三角不断布点的同时,也正借着长三角城市群的便捷基础设施和分工协作传统,发挥产业链流动特性,不断连线成网,这也是长三角现代化产业的缩影之一。高层论坛上,王传福这样介绍比亚迪的长三角产业版图:在安徽省内,比亚迪形成以合肥为中心的新能源整车基地,以无为、蚌埠、滁州、阜阳为支撑的动力电池、电池材料、高压电器、线束等关键零部件配套基地。在长三角,南京基地生产的动力总成,配套合肥和常州乘用车基地;常州生产的新能源乘用车、杭州生产的纯电动大巴,运送上海洋山港和浙江宁波港,装船出口海外。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孔令君 题图来源:新华社 资料图 图片编辑:苏唯
来源:作者:任俊锰
王传福的老家是安徽无为县的王家嘴村
王传福的老家是安徽无为县的王家嘴村,这个村子在当地就非常有名。以前有名是因为这个村子足够穷,现在有名是因为这个村子出了一个硕士研究生,出了一个处级干部,同样,也出了一个中国首富。
2009年那一年,比亚迪公司的总营收超过四百亿,这个数字超过了整个无为县的GDP。也因此,王传福被县政府官网介绍,跟众多地方先贤并列。成为这座县城在当地的一张名片。
台积电张忠谋生于宁波,长于大陆,真心希望台积电为国效力
大部分人,包括我身边的人总以为张忠谋是台湾人,实际上,他生在大陆,长在大陆,只是后来才去的美国。相反中芯国际的张汝京却是在台湾长大,成长,后来来的大陆,创建了国内最大的芯片代工厂。这两个人从某种意义上讲,经历是相反的。
我们先说张忠谋,他是在美国接触的半导体产业,那时候他的第一项工作,是在车间生产线,每天十几个人举着放大镜,把一根根细细的铜丝穿过软软的晶体管电极,高温焊接,同时也损坏部分电极。
张忠谋是个能人,他翻出大学学过的《热之传导》,改良了焊接方法,良品率大大提高。这一举动让张忠谋一下子吸引了公司高层的注意,高管们甚至坐下来请张忠谋教他们如何焊接。一瞬间被人认同的满足感,改变了张忠谋的一生。
他决定自学半导体知识,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从此一头扎进半导体行业,一干就是一生,在他56的时候成立了“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简称台积电)。
他知道台湾缺少芯片设计能力,于是,他将公司定位在“专注代工”,在此之前,半导体业从没有代工模式。
厉害吧,他开创了一个新的模式,然后成功了,而且还做到了世界第一。可惜,不能为我所用,假如台积电和华为能强强联合,手机这一块,华为绝对能一家独大,不管是三星还是苹果,都无招架之力。
到2002 年的时候,台积电就已经成为全球第一、也是最大专业晶圆代工企业, 高通、苹果、华为都愿意将芯片交给台积电生产,因为这比自己设计、生产成本要低的多。
再说中芯国际,创始人张汝京和张忠谋曾经是美国德仪的同事,张汝京比张忠谋晚离开美国十年,同样创建了一个芯片代工厂,叫世大积体。据说一个莫名的电话要求 “世大积体”被台积电收购。一气之下,张汝京跑到上海创办中芯国际。
事后有人说,张忠谋和张汝京做了同样的事业,但是打从一开始台湾就选择了张忠谋,所以才有了让“世大积体”被台积电收购的事情。
纵观张忠谋一生,少年时代在大陆,后来去美国,再后来到台湾,后半生白发满头,毁誉参半,但不可否认,台积电在半导体产业内的地位是无人能撼动的。
相较之下,张汝京却是个有情怀的人,一心想在大陆发展半导体产业,假如不是受高端光刻机的影响,中芯国际的制程工艺未必就比台积电差。
张汝京是个技术派,而张忠谋却是长袖善舞,左右逢源,这两个昔日的旧同事,新冤家,可谓是截然不同的风格。也有人说,张忠谋和台积电能有今天,也是时势造英雄,假如张汝京能早回来十年,或许就没张忠谋什么事了。
但无论怎么说,现在的半导体产业内,台积电就是最耀眼的那个。
台积电2021年要生产3nm的芯片,而中芯国际目前产量的才是14nm,这中间的差距是难以弥补的。但是我还是更加敬重张汝京这样的企业家,他是有家国情怀的。而张忠谋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商人。
商人的本质是逐利的,所以张忠谋一直左右摇摆,长袖善舞,总是朝着有利可图的方向发展,他是个生意人,从商业的角度来看,他是厉害的人物。
不过从长远来看,台积电丢失了大陆的市场,将来肯定会后悔的。一旦我们自主造芯成功,或者是华为云手机研制成功,半导体产业的局势就会被改变。
事实证明,但凡不给我们的,我们迟早都能造出来。一旦造出来,那价格就是白菜价,不管是台积电还是其他国家的半导体产业,都会后悔的。
其实张忠谋对大陆的造芯产业并不看好,他曾经说:大陆想要在短时间内搞出芯片几乎不可能,大陆只有芯片设计能力,不具备制造能力。比亚迪的王传福回应称:“芯片是人造的,不是神造的。”外国人能造,中国人不比任何人差。
口号谁都会喊,但是我认为中国制造更应该思考如何突破光刻机和制程工艺等一系列难题,中国制造缺少的是实实在在可以干实事的人,比如华为任正非,比如中芯国际的张汝京。
假如中国再多一些这样的企业家,我想自主造芯根本不是问题,到时候,让出生在大陆宁波的张忠谋看看,你的故土也不差,你们能造,我们也能造,而且会造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