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电工面试通过的几率?
比亚迪?他那什么和宇通比?
西宁比亚迪电池厂待遇怎么样?
宇通、金龙、中通
比亚迪巨型电池工厂青海下线:年产能可供120万台唐
继昨日全新一代唐上市后,6月27日,比亚迪年产能24GWh的动力电池工厂在青海正式下线。同时,比亚迪宣布2020年动力电池总产能将增至60GWh。
据了解,青海锂资源极为丰富,集中了我国70%以上的锂资源储量,是我国、乃至全球重要的锂资源基地。位于青海南川工业园的比亚迪动力电池工厂,占地1500亩,相当于140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
2019年全部投产后,其年产能可达24GWh,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动力电池工厂,若以比亚迪刚刚上市的全新一代唐(插电式混合动力版本)的电池为20KWh/辆计算,相当于可满足120万台唐的电池需求。
根据规划,2020年比亚迪动力电池总产能预计可达60GWh。此前,广东深圳和惠州的两个基地,共计为比亚迪带来了16GWh的动力电池年产能。
活动现场,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电动化已经成为定局,各国禁售传统燃油车的时间表已经陆续发布,新能源汽车行业将迎来更大的爆发。”
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预计,未来全球新能源车的电池需求将十分强劲,至2030年将超过1500GWh。
比亚迪青海动力电池工厂的投产,将进一步缓解全球高端动力电池产能的紧缺,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健康、高速发展。
除了规模巨大之外,高度的智能化、信息化也是比亚迪青海电池工厂的一大特点。
据比亚迪官方透露,青海电池工厂采用的是比亚迪全球首创的第六代动力电池产线,整个生产过程,不仅由近百个机器人、MES信息化系统(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智能物流系统以及多功能无人搬运车,实现产线的自动化和信息化,且能够将全自动生产线的硬件、软件实现智能互联,使得工厂在智能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方面达到全球顶尖水平,生产效率领先行业5年以上。
“无论这块电池处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只要扫描电池上方的二维码,就能了解关于它的一切信息”,比亚迪副总裁、电池事业群CEO何龙介绍道。
通过产线配备的EMS系统,可以实时收集生产过程中所有设备/产品的相关信息,相当于给每一块电池设置了唯一身份标识(ID),从而可以智能追溯电池的原材料批次、关键参数、经过的工序、生产时间及操作员工等信息。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及时反馈的设备/产品性能等数据进行分析,能够对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进行预防。
产品一致性、稳定性和能量密度,被广泛认为是电池的“关键”指标。产线除采用“航天级”极致工艺标准,配备诸多智能化、信息化系统外,还进行了超乎寻常的“集成式”设计——集成了配料、涂布、辊压、分切、卷绕、装配、注液、封口等一系列功能模块,工序多且复杂。这种“全流程、一站式”的产线设计,极大地排除了因生产中途触碰/搬运半成品而掺入杂质、温度湿度变化等各种有可能降低产品品质的因素。
为了进一步降低人为触摸产品的概率,搭载电磁/光学等自动导引装置的多功能无人搬运车也被安排在产线,用于极片转运等多个制造环节。
动力电池是电动车的“心脏”,被认为是影响电动车大规模普及的关键。从与同行共享电动车平台的技术,到在欧美日韩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运行电动车队,过去的十余年,比亚迪通过多种举措推动全球向电动出行转变。青海电池工厂下线,成为比亚迪加速这一转变的最新举动。
陕煤超50亿入青海,比亚迪“同船”
昔秦南并川蜀,东出函谷,扫六合并天下;汉之北击匈奴,封狼居胥,张骞出塞,打通丝路;唐之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四方来朝。
历史上,关中的气运上升,无不以“走出去、迎进来”为前提。
中国-中亚峰会近日将在西安举行,“一带一路”闪烁光芒,古城西安再次成为世界的焦点。
与此同时,陕汽等企业的中亚订单明显增加,陕西产品加速走出国门;内循环也在发力,面向丝路沿线的国内部分,以陕煤为代表的陕企积极布局产业链,“开疆拓土”动作醒目。
镐京笔记(ID:Haojing_2023)注意到,陕西煤业(601225.SH)不久前悄然出手超50亿,购买盐湖股份(000792.SZ)近5%股权,而盐湖有着陕西新能源产业迫切需要锂资源。
甚至,陕煤有希望深度参与青海省千亿锂电产业建设。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与西安新能源产业深度捆绑的比亚迪(002594.SZ),似乎也在盐湖股份这条船上……
开疆拓土的“大将”
陕煤就像为陕西产业链开疆拓土的“大将”,不断攻城夺地。
从近几次收购来看,跨省入股上市公司逐渐成为陕煤的新打法。
譬如,2022年底落子浙江,参与*st尤夫(002427.SZ)的破产重整。对*st尤夫而言,此举不仅将其从破产边缘拉了回来,并且在陕煤资金、产业、原材料供应、研发、经营管理等全方位支持下,尤夫已去星脱帽,可谓成绩斐然。
两月前,陕煤剑指广东,在派林生物(000403.SZ)主要股东僵局之际,火速入主,为陕西获得一张珍贵的血液制品牌照。
如今,陕煤似乎对青海,对锂资源也有了意思。
2022年四季度和2023年一季度,陕西煤业累计狂买近5%的盐湖股份,按目前市场价来看,这部分股权市值超过50亿元——此番出手比前两次的总和还要“豪横”。
不差钱是陕煤最大的底气,2017年起,陕西煤业每年的净利润都超过100亿元,且连年增长,2022净利润更是达到历史最高的351.23亿元。
如果说,并购尤夫是为陕煤延长了煤炭产业链,入主派林生物弥补陕西产业空白,而落子青海盐湖股份,则有望为陕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做配套。
陕西新能源之重,重在领头羊西安,西安的倚赖则是比亚迪。
据《西安日报》报道,2022年西安生产新能源汽车101.52万辆,超越上海,成为“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其中,比亚迪西安基地产量99.5万辆,占比97.9%,贡献了决定性的力量。
不过也有学者提出质疑,西安究竟是新能源汽车组装第一城还是产业第一城?
就此而言,深度捆绑比亚迪的西安,也确实需要为比亚迪做产业延伸与配套,而产业链中最稀缺的莫过于锂资源。
盐湖股份则是盐湖提锂的“老大哥”,陕煤此番下手似乎就显得不是那么突兀了。
而且,长期以来,比亚迪与盐湖股份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跌宕起伏的盐湖
此次交易的对方,盐湖股份,是一家传奇企业。
植物缺钾,会导致农作物生长缓慢、产量下降等问题。上世纪50年代,为解决我国人口吃饭问题,一群无畏的开拓者走进察尔汗盐湖,建立起中国第一个钾肥生产基地,这也是盐湖股份的前身。
直至目前,盐湖股份的钾肥产量约占全国的70%,可以说,这家企业对每个中国人吃饱肚子都是有很大功劳的。
而在资本市场,盐湖股份也曾有辉煌。
早些年,盐湖钾肥与母公司盐湖集团同为上市公司。尤其是盐湖钾肥,靠着钾肥的丰厚利润,甚至一度可以与五粮液(000858.SZ)、深发展A(000001.SZ)、万科A(000002.SZ)等争夺深市市值第一的宝座。
而盐湖钾肥与盐湖集团合并为盐湖股份之后,如今市值在A股中仅排百名开外。
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盲目扩张,盐湖股份仅在盐湖提镁项目上就亏损数百亿元,反映在报表上,2017-2019年合计亏损超过500亿元,而这亏的钱大部分是借来的……
负债累累的盐湖股份在2019年经历破产重整,剥离盐湖提镁项目,保留钾肥与盐湖提锂资产,盐湖股份对各银行的债务转为股票,也就形成了目前前十大股东半数以上都是银行的格局。
经历破产重整后,青海省国资委对盐湖股份的持股也从27%减少至不足15%,目前青海省国资委持股11.61%。
不过,运气并未抛弃盐湖股份,伴随着锂电池的火爆,核心原料碳酸锂价格从2020年底的4万元/吨涨至最高点60万元/吨附近。而后,俄乌冲突造成钾肥紧缺,又为钾肥业务添一把火,盐湖股份2020-2022年分别盈利20.4亿元、44.78亿元、155.65亿元,迅速摆脱破产重整阴霾成为“香饽饽”。
但如今,随着俄乌冲突的影响逐渐淡化,加之碳酸锂的价格狂跌,盐湖似乎又处在一个重大抉择的十字路口。
两条粗壮的“大腿”?
在此之时,两条粗壮的“大腿”伸向盐湖股份。
一条是比亚迪。
早在2016年,比亚迪就与盐湖股份签署《合作框架协议》,进行3万吨碳酸锂项目,时至今日,由比亚迪主导的该项目仍然处于中试阶段(中试是产品正式投产前的试验,是产品大规模量产前的较小规模试验)。
漫长的7年时间,盐湖不焦不躁,哪怕破产重整也没有中断与比亚迪的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盐湖股份目前的盐湖提锂产能为子公司蓝科锂业在产3万吨,除此之外,只与比亚迪进行了合作。同时也反映出盐湖股份谋定未来,抱紧比亚迪这个大客户的决心。
而对比亚迪来说,碳酸锂暴跌的大背景下,相对于矿石提锂而言,用盐湖卤水提锂的成本优势显著,绑定最大的盐湖提锂企业对未来好处明显。
另一条粗壮的“大腿”,即是投资“浮出水面”的陕煤。
青海省人民政府官网显示,截止2022年底,青海省债务余额3044.3亿元,这个数据占到青海省当年GDP的84.3%,按照债务占GDP的比重来看,青海省高居榜首,而排在第二的贵州省也只有61.89%,近期贵州表示,化债工作推进异常艰难,靠自身能力已无化债方法,青海的债务问题可能也不容乐观。
从股权质押情况上也可以略知一二,股权质押作为不丢失股份且能获得资金的方式,即使盐湖股份作为青海省财政支柱企业,打造千亿锂电产业的核心,青海省国资委也几乎将盐湖股份的股权尽数质押。
2022年,盐湖股份推出了70亿的4万吨盐湖提锂扩产计划,缺钱是青海省的一个难题,而有钱却是陕煤的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银行所持有的债转股的股权,多年过去一直未找到金主接盘,而长期拿着股权既不符合金融业分业经营的要求,也不符合银行的利益,如果拿下这部分股权,陕煤可能成为盐湖股份的大股东。
而对陕煤来说,与盐湖股份合作,打通上游的锂资源,这一步棋可能是陕西新能源产业布局的重要一步。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陕西煤业、盐湖股份官网等)
比亚迪巨型电池工厂青海下线:年产能可供120万台唐
继昨日全新一代唐上市后,6月27日,比亚迪年产能24GWh的动力电池工厂在青海正式下线。同时,比亚迪宣布2020年动力电池总产能将增至60GWh。
据了解,青海锂资源极为丰富,集中了我国70%以上的锂资源储量,是我国、乃至全球重要的锂资源基地。位于青海南川工业园的比亚迪动力电池工厂,占地1500亩,相当于140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
2019年全部投产后,其年产能可达24GWh,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动力电池工厂,若以比亚迪刚刚上市的全新一代唐(插电式混合动力版本)的电池为20KWh/辆计算,相当于可满足120万台唐的电池需求。
根据规划,2020年比亚迪动力电池总产能预计可达60GWh。此前,广东深圳和惠州的两个基地,共计为比亚迪带来了16GWh的动力电池年产能。
活动现场,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电动化已经成为定局,各国禁售传统燃油车的时间表已经陆续发布,新能源汽车行业将迎来更大的爆发。”
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预计,未来全球新能源车的电池需求将十分强劲,至2030年将超过1500GWh。
比亚迪青海动力电池工厂的投产,将进一步缓解全球高端动力电池产能的紧缺,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健康、高速发展。
除了规模巨大之外,高度的智能化、信息化也是比亚迪青海电池工厂的一大特点。
1
据比亚迪官方透露,青海电池工厂采用的是比亚迪全球首创的第六代动力电池产线,整个生产过程,不仅由近百个机器人、MES信息化系统(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智能物流系统以及多功能无人搬运车,实现产线的自动化和信息化,且能够将全自动生产线的硬件、软件实现智能互联,使得工厂在智能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方面达到全球顶尖水平,生产效率领先行业5年以上。
“无论这块电池处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只要扫描电池上方的二维码,就能了解关于它的一切信息”,比亚迪副总裁、电池事业群CEO何龙介绍道。
通过产线配备的EMS系统,可以实时收集生产过程中所有设备/产品的相关信息,相当于给每一块电池设置了唯一身份标识(ID),从而可以智能追溯电池的原材料批次、关键参数、经过的工序、生产时间及操作员工等信息。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及时反馈的设备/产品性能等数据进行分析,能够对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进行预防。
产品一致性、稳定性和能量密度,被广泛认为是电池的“关键”指标。产线除采用“航天级”极致工艺标准,配备诸多智能化、信息化系统外,还进行了超乎寻常的“集成式”设计——集成了配料、涂布、辊压、分切、卷绕、装配、注液、封口等一系列功能模块,工序多且复杂。这种“全流程、一站式”的产线设计,极大地排除了因生产中途触碰/搬运半成品而掺入杂质、温度湿度变化等各种有可能降低产品品质的因素。
为了进一步降低人为触摸产品的概率,搭载电磁/光学等自动导引装置的多功能无人搬运车也被安排在产线,用于极片转运等多个制造环节。
动力电池是电动车的“心脏”,被认为是影响电动车大规模普及的关键。从与同行共享电动车平台的技术,到在欧美日韩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运行电动车队,过去的十余年,比亚迪通过多种举措推动全球向电动出行转变。青海电池工厂下线,成为比亚迪加速这一转变的最新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