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博比例超60%,3万多应届生入职比亚迪
日前有媒体称,3.18万名应届生正陆续入职比亚迪,其中研发类岗位占比80.8%,硕博占比61.3%。
按此比例计算,研发类岗位入职人数约为2.57万人,硕博人数约为1.95万人。而根据比亚迪2022年财报,截止到2022年底,其员工总人数为57万人,其中研发人员69697人,占比12.23%。在研发人员中,本科学历36018人,占比为51.68%,硕博学历8417人,占比12.08%。如果上述应届生中大部分能被留用,将意味着比亚迪研发人员构成发生巨大变化。
根据猎聘提供的数据显示,比亚迪成为今年高校毕业生搜索的“热词”。据悉,比亚迪2023年校招,岗位遍布37个城市,招聘专业覆盖50个类别。包含机械类、电气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计算机类、力学类、交通运输类等专业。
目前,全世界范围内都存在就业难、裁员多以及失业率上涨的情况。美国“裁员”网站公布数据显示,截至5月15日,今年已有675家企业裁员超过19.3万人,裁员数量已经超2022年全年。
而Facebook母公司Meta也在前不久宣布,将开始新一轮裁员,涉及员工达6000人。而这已是Meta开启的第三轮大裁员;继4月完成第二轮裁员后,美国迪士尼公司也预计在今年夏天之前,开始第三轮裁员。此外,麦当劳、沃尔玛、英国电信等也在推进裁员程序。
而就国内来看,6月,青年失业率仍处于高位,16岁-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21.3%,环比提升。3月-5月,这一数据分别为19.6%、20.4%、20.8%。
比亚迪凭借自身体量和实力大规模吸收应届毕业生和相关人才。这样的举措既让比亚迪拥有了大量拥有技术背景和实力的新鲜血液进入企业,帮助比亚迪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技术自研能力;另外一方面,吸收大量的应届生就业也响应了社会号召,为“就业困难季”的年轻人伸出援手。
据相关报道显示,比亚迪目前拥有完善的福利体系和合理的薪资水平。2022年比亚迪校招薪资表上,C9F硕士年薪为27万元,而比亚迪的员工也拥有低价购买比亚迪建造的小区、比亚迪旗下新车折扣和比亚迪医疗互助体系的福利。
此外,比亚迪也加大了对博士生的培养。
2017年,比亚迪设立市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开展了首批博士后人才培养;2022年,又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这是国家首批备案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之一。
目前,比亚迪已在深圳、重庆两地设立两个创新实践基地、三个工作站,在站人数逐年翻倍。同时,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三所学校,建立14个学科16个流动站联合培养博士后。
2022年,比亚迪的财报表现十分亮眼:全年营收4240.61亿元,同比增长96.20%;归母净利润166.22亿元。其中,与汽车相关业务营收3246.91亿元,同比增长151.78%,占集团总收入76.57%。
而2022年全年,比亚迪卖出184.77万辆车,同比大增208.64%,比特斯拉全年131.43万辆高出一截。汽车毛利率20.39%,同比提升3.69%。
强劲的营收表现也让比亚迪能够大力推动自己的人才体系的建设和自身“技术鱼池”的领先性。
如今,比亚迪已有超6.9万名研发工程师,全球累计申请专利超4万项、授权专利超2.8万项,每天专利申请19件、专利授权15件,获得专利金奖4项,以技术实力引领科技创新。
2022年,比亚迪研发投入总额为人民币202.23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4.77%。20年来,比亚迪研发投入超过1千亿,拥有11个研究院,全面支持人才创新和新技术落地。
比亚迪60万人了,明年将成全球员工最多车企
前段时间,央视有一个新闻,说比亚迪员工人数今年将达65万,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根据央视新闻截图,比亚迪今年月均增长2.3万,截止11月份已经是60万,年底将达到65万,明年超过90万!
最近,在比亚迪第300万辆新能源下线活动上,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证实了这个60万人的数字,在发布会上,王传福对比亚迪的60万员工表达了感谢。
按60万这个体量,比亚迪人数远远超过了特斯拉(10万人),也超过国内车企人数的上汽集团(22万人),距离全球车企人数最多的丰田(67万人),只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
没有意外的话,2023年一季度,比亚迪必定超越丰田,登顶成为全球员工最多的车企。
如果比亚迪超过丰田,在全球所有员工最多的企业排行榜,排在比亚迪前面只有6家,按2021年500强的数据,1)沃尔玛230万,2)亚马逊129万,3)中石油124万,4)国家电网89万,5)鸿海集团(富士康)88万,6)中国邮政82万。
11月初,在乌镇2022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京东集团CEO徐雷说,截止2021年,京东员工数超过42万,是中国人数最多的民营企业,他应该是没想到比亚迪的员工增速那么猛。
我们去年也说过,京东要追赶亚马逊,至少员工人数要提升一个量级。2021京东是营收9500亿,而亚马逊是33000亿,亚马逊营收是京东的3倍多,员工数量差距也是3倍多。
为什么比亚迪、京东都要提升员工数量?
对于京东、亚马逊这种一体化的电商公司,除了前端拼交易能力(GMV交易额、订单),后端要拼履约能力(商品物流和配送),履约能力是它们核心竞争力。
京东和阿里是不一样的,京东核心是自营电商,上面所有货都是京东的,京东挣钱主要靠商品差价。而阿里是平台电商,上面所有货都是商家的,阿里挣钱主要靠服务费。
所以,京东必然要做重(all in仓储、物流、配送),阿里历来喜欢做轻(all in商家服务),阿里是非常看重GMV的,这是它的护城河,因为GMV越大,服务费才越大。
比如2021全年,阿里GMV是8.1万亿,京东3.29万亿,阿里一定要想办法跟京东拉开GMV差距。
同样,京东的配送能力是它的护城河,必须拼最后一公里的员工数量,京东一线配送人30万人,阿里菜鸟自营员工则只有1.4万人,阿里配送主要靠第三方。
回到比亚迪公司,为什么要疯狂的招人?
跟京东类似,比亚迪也是产销一体化的公司,从整车研发设计、关键零部件(电池、电机、电控)、以及汽车生产、汽车销售基本上都是自己在搞。
在新能源汽车阵营,你会发现,为了加快量产,从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等,它们都要亲自搞工厂造车,只是,这几家跟比亚迪不一样,它们缺少一些关键零部件,比如动力电池、芯片,像比亚迪的动力电池甚至还成了特斯拉的供应商。
所以,前段时间,当比亚迪成特斯拉的供应商新闻出来,很多特斯拉车迷心态要崩,你本来买的是特斯拉,结果四舍五入,其实你买的还是比亚迪。
现在新能源汽车赛道,除了拼整车设计(PPT能力),最拼的就是交付能力(产量和销量)。
下图就是最近10月份销量排名,去年还是“蔚小理”刷榜,今年它们就被其他厂商都快“卷”到榜单最后了。
比亚迪之所以能杀出重围,在2022年一举超过特斯拉,除了比亚迪储备十几年的电池技术、半导体技术,其实,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比亚迪的产能太惊人了!
如图所示:
这图还是今年上半年的,数字可能算保守的,现在各大厂都在追加产能。
既然有了那么多的工厂,就需要更多工人……所以,比亚迪疯狂找人,能理解吧。
为什么比亚迪跑得比其他新势力快?
比亚迪有三大主业,除了汽车制造、电池制造,还有一个非常成熟的代工业务,跟富士康类似,主要客户包括华为、三星、苹果、小米、iRobot、vivo等智能移动终端厂商。
疫情初期,不知你是否还记得,比亚迪3天出图纸7天出设备24天成为全球最大的口罩工厂的故事,这侧面说明比亚迪工厂管理能力是非常抗打的。
当然,相信很多人,依然觉得特斯拉智能制造更厉害,觉得特斯拉目前市值、盈利水平都比比亚迪强,我们不否认。
任何一个行业,只有厉害的对手同台竞技,行业才会有更高质量的发展。
最后的思考。
一个公司员工人数规模大,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坏处?
先说两个好处。
首先,这是一种竞争策略,无论是京东的履约能力,还是比亚迪的交付能力,通过几十万员工去构建业务闭环的护城河,这能快速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这是最重要的好处。
包括华为11万工程师(总员工19万),字节跳动7-8万码农(总员工11万),这些庞大的员工群体,你可以叫它占劳动力密集优势,也可以叫人才规模优势。
其次,获取额外商业溢价,当员工数量成公司的一个“规模优势”,从社会面来说,特别容易收获口碑,什么社会责任、国民企业自动有人给刷“好评”,有关部门也会重视你的“就业贡献”。
从HR来说,超大规模的员工群体,天然会形成“最佳雇主”口碑,各种奖项可以拿到手软,简单的讲,就是招人留人更省事了。
比方说,2022年之前,比亚迪在互联网头部公司、华为等大厂面前,校招并不占优势,但是,今年比亚迪招2万校届生,结果20多万人踊跃投简历,不乏有大量清北、C9等高校学霸们。
员工太多,同样也会有明显坏处。
一是财务压力大。
每年华为、腾讯、阿里新财报披露,因为每年有几百亿的薪酬与福利费用,媒体们就有模有样的算他们的“员工人均工资”,其实这只是企业总花销,不代表员工到手的钱。
不管怎样,科技公司+互联网公司薪酬水平高是不争的事实,对企业来说,成本压力大也是看得见的。所以,一旦公司收入见顶或投资失误,裁员总是难以避免的,像美国科技公司大厂几乎最近都在裁员,国内腾讯和阿里,今年也有一定程度的减员。
二是管理复杂度高。
以富士康为例,高峰时候全球150万人,现在下降到了88万人,但是,多年前深圳富士康“十几跳事件”让人心有余悸,最近郑州富士康20万人“疫情管控”让人备受质疑。
那么大体量的年轻员工聚集在一起,是非常考验公司管理能力、风险控制能力的。
还有一种情况,像美国福特汽车、通用汽车等老牌车企,它们难以全力转型新能源赛道,甚至还时不时陷入僵局,主要原因是员工老龄化,退休金高企,员工技能也难以更新。
未来的京东和比亚迪,迟早也会面临这些问题。
总之,甘蔗没有两头甜,你不能全占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