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2020款比亚迪f3手动豪华

抢先体验比亚迪海豹!3.8s破百/颜值爆表,这才是Model 3最强对手

【太平洋汽车网 导购频道】在竞争激烈的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各品牌的battle已经从SUV卷到轿车领域,前有Model 3、小鹏P7,今年还迎来蔚来ET系列、威马M7、零跑C01等等。作为自主品牌巨头之一,比亚迪虽然手上有秦PLUSEV、汉EV等卖座轿车,去年到今年销量叫交出令人满意的成绩单,不过始终缺乏一款基于全新平台打造且更为运动时髦的产品。当然,这一个格局很快迎来改变,在即将到来的520,比亚迪旗下的全新纯电轿车——海豹(询底价|查参配)就会迎来预售。

海豹作为比亚迪e平台3.0技术的集大成之作,拥有诸多先进技术和创新设计,在它正式开启预售之前,我们的编辑先为各位静态体验了这款令人期待的新车,看看它的魅力是否足够对撼强悍的对手们。

延续ocean-X概念车神韵 注入海洋美学设计理念

与最近比亚迪推出的海豚、驱逐舰05等新车一样,海豹的造型也是基于海洋美学设计理念打造,不过海豹在比例和气质的呈现上更为时髦潇洒。其实去年成都车展亮相的ocean-X概念车,就已经是海豹的预告,如今量产车更把概念车的设计神韵全数展现,车身线条流畅、舒展,强调车身各部的比例关系。其拥有2920mm的超长轴距,配合溜背式车顶,呈现出运动轿跑车的优雅。加之前机舱盖起伏的姿态,以及后轮拱处的隆起,让人感受到健美的肌肉线条。

(海豹设计手稿)

亮点多多的内饰配置

从元PLUS、海豚等新车内饰设计可以看到,如今比亚迪新车的内饰风格可谓相当前卫和放飞。来到海豹身上同样也有独特的演绎手法。巨大的波浪形曲线装饰能瞬间抢占视线焦点,仪表台还通过材质和色调的差异,划分出不同的功能区域,通过与门板线条的自然过渡,构成环抱式的整体效果,给人感觉优雅、流畅,高级感十足。此外,由于e平台 3.0技术的加持,座舱布局更灵活,海豹的A柱位置也更加靠前,车内视野更广阔。

海豹采用10.25英寸全液晶仪表+15.6英寸的自适应旋转悬浮Pad的组合布局,并内嵌最新的DiLink智能网联系统,支持5G网络连接。由于实拍车型还没提供展示试用,从官图来看,海豹车机拥有与海豚基本相同的界面,预计两者的主要功能和UI设计相差不会太大,参考海豚的车机,除了常规功能外,还支持语音指令、远程控制、千里眼、手机互联、手机NFC车钥匙和VTOL放电等当下非常主流的功能,实用性还是非常高的,因此海豹车机的强大程度也无须担心。

CLTC续航最长达700km/四驱性能版零百加速仅3.8s

四款车型 / 两种快充解决方案 / 标配热泵空调

配置信息中显示,比亚迪海豹将提供四个版本的车型。根据之前的信息,标准续航版CLTC续驶里程为550km,搭载150kW电动力总成;四驱性能版CLTC续驶里程为650km,可以输出390kW的总功率,零百加速时间仅为为3.8秒。值得留意的是,长续航版CLTC续航里程达到了比亚迪纯电车型中最长的700km之多。

比亚迪海豹部分技术参数参数

标准续航版

精英型

标准续航版

尊贵型

长续航版四驱性能版CLTC续航(km)550550700650零百加速时间(s)7.57.55.93.8电池电量(kWh)61.461.482.582.5

通过上表我们不难发现,海豹将提供两个版本的快充解决方案,得益于e平台3.0技术,最高支持150kW的直流快充,根据电池电量的不同,标准续航版和长续航版的30%-80%快充时间都在30分钟以内,在保证续航的前提下可以利用快充快速补电。

另外,热泵空调是全系标配,可以对整车能耗进行更高效的控制,目前已经搭在热泵空调的海豚在刚过去的冬天续航表现颇为优秀,海豹的冬季续航和实际能耗都有望延续此前的表现。

前双叉臂、后五连杆悬挂

作为比亚迪首款采用后驱/四驱动力架构的车型,海豹不仅采用了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的悬挂配置,高配版本还提供一般在高性能跑车或赛车上常见的固定式前制动卡钳,因此其操控性能让人相当期待。

比亚迪海豹操控配置配置

标准续航版

精英型

标准续航版

尊贵型

长续航版四驱性能版

前双叉臂/

后五连杆悬挂

频率可变阻尼减震器

(FSD)

————有前后通风盘式制动有定钳(前)——有有

电动助力式转向系统

(DP-EPS)

主被动安全配置丰富/中高配装备驾驶员疲劳监测

海豹将采用基于CTB电池车身一体化设计的纯电动车专属安全车身结构,除了11气囊的标准配置,主动安全配置也非常丰富,包括驻车制动减速度控制系统、车辆动态控制系统、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坡道起步控制系统、车门开启预警等一大堆设备,在中高配车型上还拥有驾驶员疲劳检测系统。

比亚迪海豹视野辅助配置配置

标准续航版

精英型

标准续航版

尊贵型

长续航版四驱性能版360°全系透明影像有车内摄像头有行车记录仪有盲区检测有抬头显示———有

或率先搭载iTAC技术

近日,比亚迪发布了一项名为iTAC的技术,全称是比亚迪智能扭矩控制系统,英文名为intelligence Torque Adaption Control,iTAC是首字母的全称。该系统基于电机响应速度极快的特性,可实时调整各电机输出扭矩,最大程度减少车辆动力变化,使车辆安全性、舒适性和操控性提升。官方表示,该技术将搭载在e平台3.0全新车型上,意味着海豹或将率先装车。

一般而言,维持车辆稳定,需要实时监测车辆运行状态。以往的方法大多通过轮速传感器,监测轮速变化情况,若一侧轮速急剧上升,则该侧可能发生打滑,制动系统开始介入。而轮速传感器将轮端每一圈仅分成32或48个采集位,信息采集精度低,不能满足电动车的要求。

而iTAC技术则可以通过电机旋变传感器,轮端每一圈可分成4096个采集位,信息采集速度和精度大大提升。在响应速度上,iTAC识别精度提升300多倍,可提前50ms以上预测车轮轮速变化趋势。在轮端抓地力出现异常但还未出现打滑时,系统就已经识别到抓地力异常并提前调整,让车辆恢复稳定。

在控制策略上,传统控制策略在面对打滑时只能通过制动降低扭矩的方式来控制车辆。而iTAC在提前预判的基础上,针对电机响应速度快、转速调整更精确的特点,提供了转移扭矩、适当降低扭矩和输出负扭矩等多种方式。

(iTAC通过扭矩转移来进行车辆控制)

根据官方在低附着路面的实测结果,在0-60km雪地直线加速上,iTAC使车辆避免起步打滑,加速时间相比无iTAC功能的车辆快0.7秒;在冰-沥青对接路面起步时,iTAC技术大幅抑制轮端打滑,车辆快速驶离冰面;在雪地角阶跃测试项目上,iTAC使车辆保持稳定行驶状态,车身滑动呈平稳线性;在雪圆环测试项目上,iTAC技术使车辆可以保持漂移状态,无需过多方向修正,同时提升车速5-10km/h。

(0-60km雪地直线加速)

(冰-沥青对接路面起步)

(雪地角阶跃测试)

(雪圆环测试)

从官方给出的资料来看,iTAC技术似乎对提升车辆的驾控性能有着莫大的帮助,而实际驾驶中是否真的有如此巨大的提升?后续请留意太平洋汽车网的专业试车报告。

竞争对手

至于大家最关心的价格问题,根据此前网上曝光的信息,海豹的预售价格有望为22-28万元之间,意味着它会触及Model 3这些热卖车型,日后它们同台对垒也在所难免,而且考虑到竞争对手们累积的口碑,可见海豹的压力并不小。

Model 3可以说是所有同级别车型绕不开的标杆,莫说新能源车,就连汽油车的客户也被它夺去不少。2021年,Model 3全年销量高达57.2万辆,成为全球十大最卖座车型之一,在国内也达到了150890辆的年销量。

(特斯拉Model 3 补贴后售价: 27.99-36.79万)

虽然国产以来,有关于Model 3的社会舆论和争议诸见报端,但仍未对它的高销量造成致命冲击,品牌的号召力和内在科技含量一直是Model 3的制胜法宝。海豹的顶配价格大概28万左右,另外,Model 3入门车型的补贴后售价为27.99万,如果海豹的顶配价格落在28万左右的话,把它们列入购买选项里面的消费者或者也会对品牌有一番纠结。根据此前的消息,特斯拉海外超级工厂的产能在今年纷纷跟上,承担出口任务的上海工厂压力相对减轻,可以专心应对国内的订单,但由于上海工厂因为疫情的缘故,产能受到影响,虽然目前已逐渐开始复工复产,但此前积压的大量订单也可能会使往后购买的消费者需要一定时间的等待。

编辑点评

在过去的四月份,比亚迪在众多主流车厂销量均有大跌的环境下,逆市创出抢眼的销量成绩,旗下多款车型均在不同领域霸占第一或前十名的位置,可见其品牌和技术都已经收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而海豹无论从设计理念还是技术亮点都比起此前的比亚迪纯电车型有更为诱人的表现,从目前披露的新车配置和结合静态体验来看,海豹要成为下一个比亚迪的爆款车型,似乎只是时间的问题。据悉,比亚迪海豹将于6月中正式上市、7月开启交付,我们太平洋汽车将持续关注海豹的相关信息,及时为各位带来第一手信息。(图/文/摄:太平洋汽车网 杨嘉臻)

原来当年的那些32们并没有抄袭ST

还记得2013年的时候,兆易创新发布了一个32bit的MCU,叫GD32Fxxxx的,打眼儿一看就觉得是个冒牌货,以至于后来的几年都围绕着ST转悠,一直把GD挡在门外。

直到有一天,灵动微也来了,国民技术也来了,航顺也来了……

我不得不考虑在供应链系统内引入ST的竞争对手,那个时候正好在设计一款小型的平衡车,非常巧妙的让我遇上了GD芯片早期的bug,ADC的阻抗不够,硬件不能平替,SWD的两个IO也同样的阻抗不够,以至于在BYD的代工厂连程序都下载不进去。

老实说,并没有觉得国产抄袭的行为可耻,因为自己当时设计的要求就是同一个bin文件烧录到GD和ST的要都能跑。

现在看来,那时候还是自己幼稚了,其实咱们国内的这些32们,还真算不上完全抄袭ST,只不过寄存器地址搞成了一样的,方便的去适配他的库和现有应用而已。

今天在网络上找到一位大佬,竟然把所有国内的32以及ST的衣服都扒光了,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他们美妙的果照吧。

先看所谓的真身吧,ST是cortex M和推广的先驱,尤其是当时的STM32F103系列,最低时三五块钱,高的时候三五百,可以说是一代神话。

我们脱掉它黑色的西装,看看赤身裸体的芯片是这个样子

晶片上有一些脏污,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看到它设计的工整匀称,芯片内部其实就像盖楼一样层层叠叠,真可谓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我们来看一张清晰一些的

你要记住它裸露着的样子,接下来我将给你看一下国内的32们的百态身姿。

首先,我们先看一个冒牌货,这是博主买的一个蓝色的开发板,从上面薅了一个STM32,其实他是后来被重打了丝印的。

其实看这个外面的塑封形状就感觉不对劲了,但既然能把丝印打上去,从使用者的角度来说,它和STM32也就没什么两样了,但是脱了衣服可就瞒不住了。

首先,这就不是STM32,芯片的具体设计不甚懂,但是从表面看来,这个布局不是很美观,左上角的部分应该是内核部分吧,我看着和STM32的左下角是一样的。

这芯片内部的设计跟我们做应用的layout实际是一样的,同样的应用,我四层板布好线,看起来美观,性能还强,你整了八层,结果参考面还是分的七七八八,动不动就让软件hardfault了。

总归这个水货并不是复制的STM32,只是穿上了人家的衣服,属实的假冒伪劣产品吧。

接下来,我们看看航顺的这一颗就有意思了,应该是航顺,从logo来看跑不了了。

?

嗯,脱衣服,咱检查一下吧

怎么样,这白玉无瑕的肌肤,玉骨冰肌的脉络是不是着实眼熟啊,我觉得这案子算是破了,肯定出自华强北之手,反观这航顺和STM32的兼容性也是杠杠的。

接下来,我们看看灵动微

同样的,我们把身份证放旁边,避免认错人,要不然脱去外衣更认不得了。

有一说一,从外行的眼光来看,灵动微这个最上层的连线少了很多。

在看一个Betterlife,讲真,这个品牌非常陌生,我确实没听过,不过有身份证他应该是跑不了,这是一家做指纹触控方向的公司,官网并没有找到这个型号

先不管它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吧,还是先脱为敬。

?

这看起来似乎也挺独特的,至少布局上并没有完全复刻其他家的,拿过来多少也是改了一改的,不知道芯片行业的综合布线工具是不是也有自动的。

接下来出场的应该是极海,因为这个logo对,搞得我不敢确定,看料号没错,但是logo指向的公司是一个做打印机耗材的,我猜想这是自己丝印了。我们就权当是极海吧。

记得当初我打算准入极海进入供应体系的时候,ST的原厂和代理商们都给我说ST正在起诉极海。

??

如果从下面这个果照来看,人家确实也是两个胳膊两条腿,胳膊能抡,腿儿能奔。但是,人家不单衣服不一样,皮肤骨头也都不一样,不是克隆,也是自己一点点长起来的,不过这是不是极海现在还不确定。

再来看看下面这个,这就有意思了

?

这是中科芯的一款32,扒开一看,跟上面那个简直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不知道这把图出自谁人之手。

看到那两个测试点没,我估计他们是专门给别人定制32的,只要给钱,穿什么不是穿呀。

最后了,还是想说一说GD,我觉得GD应该是最没有复刻嫌疑的,因为它内部的flash是独立的一个die,跟上面的那些完全不是一个类型。

你看中间那一坨,就是直接用黑胶粘上去的一样,所以说,GD的如果想要flash大一点,可能几天就搞定了。flash也是他的自己的技术。

一路看下来,之前还真是冤枉了一种国产芯片,以为真的像我们在杰士邦抄板一样,直接X光一照出几张照片就可以拿去洗出来呢。

难度不小!比亚迪CTB技术成功挑战双面侧柱碰试验

自从全球汽车市场进入纯电动化转型的阶段,由于电池包重量的缘故,使得现在的纯电车型越来越重,对车轮和车身结构的安全性要求更高,也引发不少消费者的担心。就在近日,国内汽车安全类测试栏目TOP Safety为验证CTB技术对电动车安全性的意义,选择了比亚迪海豹进行了一次新能源汽车双面侧柱碰试验。该试验通过模拟真实严苛的场景,来测试新能源汽车叠加两次侧柱碰后整车的被动安全性以及电池安全性。先来给各位小伙伴介绍以下什么叫CTB技术,以比亚迪的CTB技术为例。据比亚迪官方介绍,CTB技术以“电池车身一体化”为核心设计理念,并且在“蜂窝”中找到灵感,结合刀片电池独有的长方体结构和超级强度,衍生出“类蜂窝铝”结构,带来电池成组技术里程碑式的革新,通过将刀片电池包与车身刚性连接,二为一形成完整体,将地板(电芯上盖)-电芯-托盘三者与车身集成,形成高强度的“整车三明治”结构。在CTB技术加持下,刀片电池包与车身集成后,宽包电池作为刚性体结构件加强了车身环形结构,同时优化电池包边框结构设计,电池上盖、电芯和边框参与整车传力,进一步加固底盘结构,平衡整车重心,使整车强度大幅提高。此次双面侧柱碰试验对于纯电车型可以说是难度不小,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相比传统燃油车除了要考虑整车结构和乘员保护安全性,还要考虑整车碰撞发生后的电安全,而侧面柱碰相比起正面碰撞,碰撞点更集中,碰撞面积更小,会对车辆产生强大的“切割力”,这对底部装了电池包的新能源汽车来说考验难度极大。本次试验采用了双面侧柱碰的形式,在单次侧柱碰的基础上极大的增加了试验难度,模拟更极端的连环撞击工况,对于新能源车型的考验难上加难。比亚迪海豹CTB在本次双面侧柱碰挑战中,使用同一台车,在一次标准侧柱碰的基础上,再次进行侧面柱碰。第一次碰撞试验,比亚迪海豹整车以32km/h的速度和75°的角度,撞击254mm钢性柱,随后同一台车进行叠加第二次碰撞试验,以副驾驶后排撞击点进行侧柱碰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比亚迪海豹整车结构最大变形量183mm,相比传统燃油车平均300mm左右的变形量,搭载CTB技术的海豹最大变形量减小了120mm左右。表明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很好地提升整车结构强度,确保从前到后各个撞击位置的结构安全,也进一步验证了整车安全。综合来看,乘员保护方面,在CTB的结构安全基础和气囊缓冲保护下,整车中三个乘员保护指标也全部达到满分,最大化保护每一个用户的生命安全。电池安全部分,两次碰撞后电池包仅在边框产生轻微变形,带电部分无损伤,电池包主体结构基本没有变形,电池包没有出现漏液、起火,整体结构稳定,并且在碰撞瞬间,车辆的电池管理系统立即执行高压断电保护策略,高压系统电压在碰撞后的820毫秒内,迅速下降至安全电压区间内,有效保证驾乘人员生命安全。跟据相关试验结论可以看出,使用比亚迪的CTB技术的车辆安全性确实有一定提升,对CTB相关技术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保持关注。

安卓鸿蒙苹果设备比拼!2500元价位段热门平板电脑横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2020款比亚迪f3手动豪华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