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芜湖市比亚迪工厂

追加投资200亿,比亚迪为何“偏爱”芜湖?王传福:这是我的家乡

经过了2021年,“油退电进”的趋势已不可逆。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愈发成熟,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也彻底释放。面对少则几个月,多则半年、一年的等待期,众多车企纷纷出资建立新的生产基地,扩大产能。其中,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公司——特斯拉的德国柏林工厂已经可以正式接收订单,而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也投资了12亿进行扩建。连新能源汽车行业“新人”,李一男旗下的牛创新能源也收购了大乘汽车的江苏金坛基地,为今年9月份的小牛量产车做准备。

而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领军企业的比亚迪同样不甘落于人后,前段时间,比亚迪向芜湖追加了200亿的投资,其中150亿用以建设14条年产25GWh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生产线,另外50亿用以生产新能源生产汽车和电池零配件。

根据2020年的数据统计,在长三角经济带41座城市GDP排名中,芜湖排在正中间第21位,比不上特斯拉选择的上海,更比不上小牛选择的常州,为何市值近万亿的比亚迪会“看上”芜湖呢?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的一句话交代了实情:“因为芜湖是我的家乡。”

1966年,王传福出生在芜湖市无为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在王传福15岁时,父母便都过世,靠着哥哥和嫂子的无私支持,王传福考入中南矿冶学院,即现在的中南大学。1990年,王传福毕业后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工作。直到1995年,跟表哥吕向阳融资250万在深圳创立了比亚迪后,自此开启了王传福的传奇人生。

可以说芜湖是王传福人生的起点,在王传福功成名就后,一直寻找机会为家乡做贡献,这次的200亿也并非比亚迪在芜湖的首次投资。2018年,比亚迪便投资了15亿元,将比亚迪云轨项目的钢结构加工厂建在了芜湖。而在更早之前,王传福还曾回到阔别27年的母校无为二中,在校园漫步,回忆年少时的点点滴滴,并开心地与“学弟学妹”们合影留念。或许就是在那时起,投资家乡的日程表就已经被王传福摆在了工作的重要位置。

其实,王传福在芜湖砸下200亿的重金,除了因为芜湖是自己的家乡外,还因为芜湖近年来的发展的确可圈可点。

1、经济发展方面

根据数据统计,2021年,芜湖GDP为4302.63亿元,实际增幅为11.6%,为安徽各城市中增速最快。在上世纪80年代,芜湖尚未打破旧有的轻纺工业体系,经济实力在安徽并不突出。而到了90年代,因提出了“安徽以芜湖为龙头,呼应浦东,迎接辐射”的口号后,芜湖的经济迎来大转折。2008年,芜湖以安徽第11位的人口总量,创造了全省GDP第二的成绩。

2、科技人才方面

芜湖在关键指标“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上,连续10年位列安徽第一。另外,芜湖的“科技创新驱动力指数”,也排在长三角经济带41座城市中的第6名。如今,芜湖越来越多的科技发明实现产品落地,这对比亚迪这样的科技创新型公司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3、基础设施方面

2021年11月,芜湖与加拿大机械设备巨头庞巴迪投资146亿的轨道交通1号线正式运营,成为国内第一个全自动跨座式单轨系统。同年,芜湖还确定了全球航空货运港的规划,扩建的芜宣机场将于2023年投入使用。届时,芜湖的低物流运输成本也将扩大其作为安徽制造业基地的产业优势。

可以说,芜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潜力股”。或许在芜湖这座城市,王传福也看到了自己创立比亚迪的艰辛。从2003年收购秦川汽车被香港的基金公司恶意做空,到2021年创造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销售纪录,比亚迪的逆袭也是芜湖这座古老城市逆袭的缩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1300年前,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天门山》书写了芜湖山水的壮美。自古以来,芜湖便是安徽的文化、商业重地。

如今,随着“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规划的实施,和以王传福为代表的新一代徽商的崛起,芜湖将再次乘风而上,重现当年徽商门户的风采。

200亿!比亚迪为何“恋上”芜湖?

一场与新兴产业的热恋,正在芜湖加速升温。

开局“十四五”,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驶入快车道。2021年,比亚迪投资总额达200亿元新能源动力电池及配件项目落户无为市。基于服务保障有力、项目进展迅速,其一期项目已进入投产倒计时。

电池成本占整车比高达30%,是新能源车企的核心工艺。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领军企业,比亚迪此次在芜湖不仅“大手笔”布局14条年产25GWh磷酸铁锂“刀片”电池生产线、打造长三角制造中心,更主动承接无为经开区首个大型公园项目建设——面积226亩,概算投资5434万元。

对企业来说,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须臾不能缺少。比亚迪和地方政府情意绵绵的良性互动,成为芜湖加速创优营商环境的生动注脚。

签约半年即投产“芜湖速度”超预期

无为比亚迪产业园项目总投资200亿元,其中,新能源动力电池长三角制造中心项目总投资150亿元,新能源动力电池配件及汽车配件项目50亿元。项目分五期建设,一、二期项目达产后,年产值175亿元,税收近10亿元,提供近万人就业。

“2021年7月11日登门洽谈,7月26日正式签约,8月上旬项目开工。”无为市投促中心相关负责人卢彦伶告诉记者,15天签约、30天开工,芜湖、无为两级政府高效联动给比亚迪方面留下深刻印象也坚定了进一步扩大投资的决心,不久之后,分两次追加投资各50亿元新建项目,项目总额达200亿元。

▲王传福在无为考察。智慧无为/图。

大江资讯记者了解到,2021年芜湖将“双招双引”列为经济工作“一号工程”,无为比亚迪产业园项目又被当地列为产业发展“一号工程”。该项目全程“一事一议、特事特办”,仅10天就完成协议拟定、财务尽调、法务尽调、专家评审、合法性审查、公平性审查、政府常务会集体决策、芜湖市“一事一议”评审等所有前期工作。对投资方提出的政策、金融、土地等要素保障,芜湖敞开胸怀,“应给尽给”。

建设中,无为市委书记、市长带头推项目,成立指挥部、设立专班,每周专题调度,并带动相关部门驻点办公,与比亚迪方建立联合会商机制,保证沟通“零距离”、服务“零时差”。指挥部每周印发工作简报,对所有任务实施清单管理,销号推进,“不说不能办,只说怎么办”,合力解决供电、能耗、土源、用工等重点问题。

2021年12月21日,无为比亚迪项目一期车间。工人们正在安装生产设备,办公人员已经进驻,招工全面启动,25天的投产倒计时鲜艳醒目,一派忙碌气象。“今年1月15日,一期项目的3条产线将率先投产。这意味着从签约到投产只用了半年,在无为前所未有,在比亚迪全国项目中也很罕见。”无为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姜茂为说。

诚心合作谋发展 为企服务出实招

招引比亚迪项目,无为可谓诚意十足。翻开无为经开区的规划图,可以清晰看到,比亚迪项目正处于无为经开区战略留白位置,地块方正,路网等基础设施齐全,向南紧邻省道,向西不到一公里就是京福高铁无为站。

“我们充分解放思想,没有教条、不认死理,做足前期准备‘让地等人’,并依托项目承诺制,边设计边施工。”姜茂为说,项目用地超前谋划,提前完成迁改等大量工作,保障了项目签约、开工无缝衔接。

无为比亚迪项目位于城东新区,建设人员常常反映手机信号差。得知此事后,无为市经信局立即安排移动、电信等通信运营商现场勘察,在厂区周围增设3座通信基站。实地考察后,该市经信部门还主动服务,迁移杆线解决了企业车辆进出难,并协调铁塔公司进一步加大区域通信基站新建力度。

无为比亚迪项目既涉及高新技术领域,又横跨装备制造行业。无为市经信局党组成员范西表示,市经信局已提前组织专题研讨,计划通过“小升规培育”助力企业早日迈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行业,方便以后享受技改等政策;通过“高企培育”帮助企业早日跨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行列,为企业投产后税收优惠打开“绿灯”。

在无为经开区,几乎每周一开的项目推进协调会更是拿出百分百诚意帮助企业全方位纾困解难:随着一期项目投产,比亚迪用工需求超2700人,经开区会同人社部门多渠道帮助企业填补招工缺口;由于工厂员工宿舍还未建成使用,为保障人员短期生活居住,帮助申请公租房138套,免租使用;为解决项目11万伏变电站建设困难,无为市还专门研究方案从20公里开外的鸠江区拉通外线……

把企业家当家人 深情互动传佳话

在无为经开区,“比亚迪为家乡争光,家乡为比亚迪助力”的标语温情脉脉。在当地干部看来,不管是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还是建立以企业满意度为导向的监测机制,创优营商环境最朴素逻辑是把企业家当家人对待,让企业有获得感。

营商环境好不好,数据和市场主体最有发言权。2021年1-11月份,无为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90个,总投资482.7亿元,同比增长85.4%;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70个,总投资284.4亿元 ,同比增长72.5%。在芜湖“1%工作法”牵引带动下,无为还创新提出融资“一抓到底”、支持“一帮到底”:2021年已为企业担保发放“订单贷”11.64亿元,助企完成26.39亿元订单合同,兑现890个项目资金超8185万元。

▲王传福回芜湖洽谈项目。智慧无为/图。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是从无为走出去的商界精英,芜湖籍最著名的企业家之一。2021年7月,王传福回乡考察时,对无为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和生态保护取得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表达了在家乡继续扩大投资的决心和愿望。此前,他对新项目落户无为深情表示,“是芜湖市主要领导的格局和无为地方政府的诚意打动了我。”

这片深情还寄托在一片鸟语花香的绿意中。大江资讯记者了解到,在项目建设中,当得知无为经开区计划修建第一座综合型公园——福渡公园后,王传福当即表示,由无为比亚迪项目义务承建,让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协同共进,让生态环境和营商环境相得益彰。据悉,该公园规划面积226亩,概算投资5434万元。

“比亚迪项目落地投产,对无为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品牌创响、民生福祉改善都具有里程碑意义。”无为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姜茂为说,无为经开区将凝聚众智、集聚众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更多市场主体轻装前行、加速发展。

▍记者:王世宁

安徽芜湖跑出一只独角兽,估值110亿

刚刚,又一只新能源独角兽诞生。

投资界获悉,芜湖佳纳日前宣布获得一轮战略融资,金额高达14.4亿元。此次投资阵容颇为罕见,包括前湾基金、安泰基金、银湖实业、芜湖产投等安徽国资机构悉数出手。以公告披露的持股比例计算,芜湖佳纳的最新估值已达到113亿元。

芜湖佳纳,脱胎于国内陶瓷釉料龙头道氏技术,背后掌舵者正是后者创始人荣继华。从景德镇陶瓷大学走出,荣继华早在2003年就广东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从此与陶瓷材料结下不解之缘。四年之后,他又成立了道氏技术,并在2014年成功上市,成为釉面材料行业第一股。而后,荣继华一举并购了广东佳纳和青岛昊鑫,杀入动力电池材料领域,芜湖佳纳在2021年11月应运而生。

半年长成一只独角兽,芜湖佳纳堪称新能源大爆发的缩影。眼下,几乎所有的VC/PE都在投新能源,所有人都相信这是一条关乎国运的超级赛道。正如芜湖佳纳总部所在的安徽芜湖,这个并不算知名的小小地级市,已经崛起成为一座新能源重镇。这里不仅有奇瑞汽车,还走出了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就连石头科技创始人昌敬也跑到芜湖埋头造车。

成立仅半年,

芜湖诞生一个独角兽,110亿

我们先从一则公告说起。

一周前,道氏技术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引进战略投资者及设立高管团队持股平台的方式,对子公司芜湖佳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芜湖佳纳”)增资扩股,其中战略投资者拟现金增资14.4亿元;高管团队持股平台以现金增资3000万元。本次增资款合计14.7亿元,将全部用于在芜湖市投建年产10万吨三元前驱体项目。

公告显示,本次战略投资者拟合计现金增资14.4亿元,其中芜湖江北新区发展投资基金有限公司(简称“前湾基金”)出资1.44亿元,对应持股比例1.27%;芜湖市安泰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安泰基金”)出资4.54亿元,对应持股比例3.99%;芜湖银湖实业有限公司(简称“银湖实业”)出资3.89亿元,对应持股比例3.42%;芜湖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公司(简称“芜湖产投”)出资4.54亿元,对应持股比例3.99%。

换言之,本轮战略投资者以合计14.4亿元获得芜湖佳纳12.67%的股权计算。以此计算,芜湖佳纳的投后估值将达到113.65亿元。

令外界惊讶的是,本轮参与芜湖佳纳增资的战略投资者,均带有安徽及芜湖国资背景。其中,安泰基金、银湖实业均是国资背景,而芜湖产投的出资人为国企。此外,前湾基金的股东则包含了安徽省国资委和芜湖市国资委。

芜湖国资集体出手,芜湖佳纳——这一只独角兽是何背景?

一切要从新能源汽车行业说起。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动力电池需求也随之快速增加。作为锂电池的重要材料,三元前驱体需求也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为了把握市场机遇,道氏技术以芜湖佳纳为锂电材料业务运营平台,对锂电材料三元前驱体业务进行了整合。值得注意的是,道氏技术成立于2007年,是国内陶瓷釉料龙头,早在2016年左右开始布局新能源材料。

2021年11月,道氏技术将旗下公司广东佳纳的100%股权注入芜湖佳纳,芜湖佳纳也籍此成立。值得一提的是,广东佳纳是国内重要的钴盐和三元前驱体制造商之一,是国内重要的钴产品供应商之一。正因如此,芜湖佳纳自成立起便有着深厚的产品和技术积淀。

自此,芜湖佳纳便与这座江南小城正式结缘。今年3月初,道氏技术与芜湖市政府在芜湖签订协议,拟在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年产10万吨三元前驱体项目”。而该项目以芜湖佳纳为主体,承担项目的建设和生产运营。从新能源汽车到电池,各地又开始把目光放在这条充满想象的新能源材料赛道。

在广东靠陶瓷材料起家

他,坐拥百亿市值

芜湖佳纳和道氏技术,都离不开一位60后掌门人——荣继华。

1968年出生的荣继华,1989年就读于景德镇陶瓷大学硅酸盐工程专业。大学毕业后,他进入位于佛山的三水南丰陶瓷有限公司,出任技术副厂长一职。到了上世纪90年代,国内掀起了下海创业的浪潮,荣继华身边的朋友也纷纷走向创业之路。看到这一幕,荣继华自然不愿意错过这个机遇。

2003年,荣继华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佛山市高明色瑰颜料有限公司,开始涉足化工产品行业,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四年后,技术出身的荣继华杀入了早已是红海的陶瓷材料赛道。2007年,他带着50万元的原始投入,成立了道氏技术的前身——江门市道氏标准制釉股份有限公司。鉴于佛山良好的经商环境,该公司后迁回佛山。

公司成立之初,陶瓷材料行业已经有一千多家大大小小的企业、上千家配套公司,竞争压力非常大。“我们没有任何特殊关系,完全依靠创新,从零开始,用那么短时间打败对手。”荣继华曾回忆道。于是,他组建了一个博士为主的研发团队,研制新型陶瓷材料。

金属釉、全抛釉、微晶熔块……道氏技术不断在材料上的创新,受到了市场的热烈追捧。正因如此,道氏技术在行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渐渐脱颖而出。

与此同时,荣继华深入调研后发现,陶瓷喷墨打印的核心技术——陶瓷墨水长期依赖进口。在道氏技术的第二年,他带领着技术团队就着手研究陶瓷墨水,并正式立项“道氏公司陶瓷墨水项目”。而这一发明改变了陶瓷行业的传统印刷方式,成为了陶瓷行业里程碑式的创新。自此,道氏技术将陶瓷产品从丝网印刷时代带进了数码打印时代。

靠着陶瓷釉面材料和陶瓷墨水这两款产品起家,荣继华也将道氏技术带上了IPO敲钟的舞台。2014年12月,道氏技术成功在深交所上市,成为釉面材料行业第一股,最新市值为130亿元。

道氏技术成功上市后,荣继华顾不上喝庆功酒,便开始考虑着业务转型的事情。在过往业务中,道氏技术会频繁接触到锂云母、钴盐等材料,而这些材料又是生产新能源汽车电池的上游原材料。有着材料学科背景的荣继华嗅觉敏锐,认为这个市场的未来市场空间充满想象力。

2016年起,道氏技术就通过投资并购的方式,全资控股了广东佳纳和青岛昊鑫,同时也开始了江西锂云母项目的建设。目前,广东佳纳已经成为了国内非常重要的钴产品供应商,并通过技术积累和产品研发将产品线向下游拓展至三元前驱体,积累了稳定的大型企业客户。而青岛昊鑫是国内重要的石墨烯和碳纳米管导电剂生产商,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从锂、钴、石墨烯,到新能源电池、氢能材料,荣继华都提前2-3年做了调研和准备。用他的话来说,自己是一个“温度计”,时刻在产业中感受前沿技术的热度。眼下,他掌管的道氏技术已经成为了建筑陶瓷领域龙头企业,也是新能源车核心材料新星。随着道氏技术的稳步发展,荣继华身价也水涨船高。2021年10月,荣继华公开身家显示为45亿元人民币。

在荣继华心中,一直有一个“百年道氏”的梦想:一个企业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是高度相连的。未来几十年,我认为中国将会进入一个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会走出许多伟大的企业,“我希望道氏就是其中之一。”

为什么是安徽芜湖?

王传福故乡,昌敬也来这里造车

芜湖佳纳能源的崛起并非偶然,它总部所在地安徽芜湖,正成为中国新能源一块重要版图。

南倚皖南山系,北望江淮平原,芜湖是一座拥有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城市。这里别称江城、鸠兹,地处安徽省东南部,北与合肥、马鞍山毗邻,南与宣城、池州接壤,西与铜陵市交界。芜湖不仅是长三角中心区27城之一,更是通江达海,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时至今日,芜湖已俨然是一个新能源产业重镇。被誉为“民族工业之光”的奇瑞汽车,正是在芜湖平地而起。1995年,芜湖市政府筹建奇瑞汽车的前身——安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并力邀曾任一汽总装车间主任的尹同跃回乡造车。

历经二十多年风雨,奇瑞已发展成一家以汽车价值链为主导、关联多元化产业的大型集团。新能源汽车业务更是奇瑞的重中之重,2021年该业务实现总销量为95625辆,同比增长122.3%。去年2月,奇瑞还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投资130亿元,在芜湖打造系列“未来工厂”。

芜湖,还养育一位新能源巨头创始人——王传福。1966年,王传福出生于芜湖市无为县,1987年从中南大学本科毕业,并在当年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攻读硕士,毕业后留院工作。直到1995年,他看到手机电池行业的巨大前景,在深圳辞职创业,正式创立了比亚迪。2003年,比亚迪进入汽车行业,经过数年时间成长为新能源产业中的隐形霸主。2021年,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为593745辆,全年同比增长达231.6%;旗下的动力电池业务则杀入全球装机量前十,位列第四。

功成名就的王传福不忘回馈家乡——去年7月,总投资200亿元的无为比亚迪产业园项目正式签约。其中,新能源动力电池长三角制造中心项目总投资150亿元,新能源动力电池配件及汽车配件项目50亿元。项目分五期建设,一、二期项目达产后,年产值175亿元,税收近10亿元,可提供近万人就业。

与此同时,芜湖也正迎来一股新鲜血液。天眼查APP显示,安徽洛轲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日前在芜湖市注册成立,注册地址毗邻奇瑞汽车总部。该公司注册经营范围包括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汽车零部件研发、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等。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由上海洛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控股,后者董事长正是石头科技创始人昌敬。此前有媒体披露,昌敬的造车项目洛轲汽车,已在2021年末完成1亿美元融资,领投方为腾讯集团。

随着新能源产业崛起,芜湖凭借着前瞻性眼光已经占据了一席之地。

早在2016年,芜湖就出台了一系列新能源产业政策,其中包括设立新能源产业集聚发展专项资金5亿元,对VC/PE机构投资初创型中小企业投资新能源产业,专项资金按不高于1:1跟进投资。

去年9月,芜湖先进制造产业链母基金完成签约,规模10亿元,由芜湖经开区与省铁路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芜湖奇瑞科技有限公司三方共同发起。该基金重点聚焦汽车及零部件、平板显示、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产业,其中40%投资于“硬科技”子基金、40%投资于产业链提升子基金、20%直投优质项目。

紧接着,《芜湖市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也正式发布,明确将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作为首位产业,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该计划中最为重磅的是:设立规模不低于100亿元的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基金。同时还提出“引进培育2家以上有重要影响力的整车企业,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总产值占全省比重达50%以上”。

昔日长江巨埠,今日创新之城。如今的芜湖,凭借着厚积薄发,已成为长江经济带上一颗耀眼的明珠。眼下,新能源是一场比半导体更为重要的军备竞赛。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芜湖已在不经意间扛起了一面大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芜湖市比亚迪工厂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