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汽车生产厂址?
本来深圳是最没有可能建立经济特区的!听内幕消息讲广东原本最优先选择合浦县为经济特区!因为离广东省府高州最近!又是广东经济最好的一个县城!自然是最合适时机!因广西政府提出要求交换合浦一事,广东政府也多次拒绝,最终还是中央出面同意了广西的要求,因钦州百姓反对并入广西,1954年合浦县又再次回到了广东!后期是怎样将合浦县划入广西就不太清楚了!总之合浦县是广东最发达的一座县城,合浦县的作用远超今天的深圳,毕竟合浦县的位置是国民党时期就已经打好了经济基础,而深圳则不同!广东从惠州惠阳区腾出一个地方建立经济,完全害怕广东再次出现怀集换合浦,赣州换南雄的局面!广东能够将省府都搬到粤南部,可见广东省不愿吃大亏,与狼为邻的局面,彻底改变了广东!现实中的广东人最明白是理!今天的广东经济就是从一步一步走到第一强省的位置!广东素有虎将之称!团结则强!内斗则弱!
深圳为什么制造业越来越少,经济还这么发达?
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以此为标志中国进入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时期。次年4月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中央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广东省委的领导同志们提出要在毗邻香港的深圳创立经济特区。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中通过了由国务院提出的《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批准在深圳设置经济特区后来这一天被称为“深圳生日”。在此之前深圳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地势也并不平坦,在深圳的建设过程中不乏大规模的开山填海拓荒工程,那么为什么中央要下大力气把深圳建设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第一个实验区呢?事实上深圳尽管地势并不平坦,然而其地理位置却可谓是得天独厚,而深圳地理位置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首先当然是深圳在地理位置毗邻香港的优势——当中央决定设立经济特区的时候就明确告知广东省委的领导同志们:”中央没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这实际上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现实状态:中央难以对经济特区进行多少投入,恰恰相反需要特区的建设者们去闯出一条适合中国未来发展的道路。在这样的局面特区的建设基本有赖于自己吸引外资,更中央则为特区提供便于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深圳的罗湖口岸与香港新界仅隔一条深圳河,在建国之初这里就已是香港和内地最大的出入境口岸,是大陆和香港进行转口贸易的重要窗口。当中央决定建设经济特区时与深圳一河之隔的香港已发展成为亚洲的金融中心、电影中心,经济高度发达。与此同时香港此时正在经历产业转型——香港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外转移,而这时的中国大陆尽管经济上还并不富裕,却拥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庞大的未开发市场,这对港商是具有无比巨大的吸引力的。港商惦记着大陆的劳动力资源和市场,而大陆经济特区的建设则迫切希望引入香港的资金,双方具有现实的合作基础。然而在此之前中国大陆同外部世界封闭了数十年,由于英国当局的宣传使港商普遍对大陆政府还是客观存在一些担心,于是大陆方面就在毗邻香港的深圳打造经济特区。这里在地理位置上距离香港较近,在方言、饮食、文化等各方面也都与香港较为接近,事实上在香港也生活着不少从深圳过去的人,他们之中有的在深圳还有亲戚,港商对这里的情况相对熟悉,担心的情绪也较小,正好适合发挥吸引外资的作用。1980年1月1日深圳第一份土地出租协议正式签订,而签约者正是来自香港的刘天竹。由于当时人们的思想还不够开放,以致于这份协议曾引起极大的争议——反对者的理由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土怎么可以出租给资本家。深圳房地产局一位名叫骆锦星的干部在翻遍《列宁全集》后找出了一段恩格斯的语录作为土地出租的理论依据,还是这个骆锦星在和刘天竹的签约谈判过程中力争深圳方面要享受土地开发利润的八点五成,剩下的一点五成归港商刘天竹。刘天竹利用租来的土地开发了名叫”东湖丽苑“的楼盘,第一期一共108套新房,他把房屋图纸设计出来后就在香港叫卖,仅仅3天108套还在图纸上的房屋就一售而空。”东湖丽苑“的一炮成功使深圳获得了开发建设的第一桶金,随后深圳方面拿出了收取土地使用费的新思路并规定每平方米的土地使用费为4500港币,这一地价仅相当于河对岸的香港的1/11。此举使深圳方面收到了数亿元资金,深圳用这些资金削掉山丘、填平沟壑、开通公路,此后一直到1985年的5年期间深圳实际利用外资12.8亿元,累计完成基建投资76.3亿元,一大批新的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完工,吸引了大批香港和国外商人的进入。
除了毗邻香港的地理区位优势之外,深圳本身的地形地势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深圳依山靠海,城市被梧桐山、羊台山、七娘山等各大山体分割,因此深圳没像其他城市一样采取摊大饼式的发展,而是采取组团式发展——各区都有自己的中心,大家不用全部挤到市区中心区,所以深圳在一线城市中交通状况是最好的。另一方面深圳有良好的海港资源。刚开放时深圳主要是采取三来一补政策,在这一政策之下深圳主要是加工,原料零部件是进口的,产品大部分是出口的,因此需要良好的海运条件。深圳有出海口,而且有深水良港。今天的深圳盐田港是全国第三大港口,也是全球十大港口之一。2017年全年深圳货物进出口总额28011.46亿元。其中出口总额16533.57亿元;进口总额11477.89亿元。出口总额连续二十五年居内地大中城市首位,占全国货物出口总额的比重超过了10%。在深圳西部与香港隔海相望的地方有一处海湾成为深圳湾,一块长条形的陆地从深圳湾的南头伸出像一条昂首吐舌的蟒蛇横亘海上,这里也就因此被人们称为蛇口,这里和盐田港一样是一处天然良港。如果说中国的改革开始是由深圳发端的,那么深圳的改革开始最初就肇始于蛇口:1978年曾历任东江纵队联络处处长、东江纵队港九大队上校、三野二纵队四师参谋处副处长、两广纵队炮兵团团长、中共驻香港办事处主任的袁庚成为香港招商局第29任掌门人,上任伊始的袁庚就明确提出要在毗邻香港的蛇口建立一个外向型的工业区,而这时距离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事件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还有2个月左右的时间,而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更是在一年之后。抗战时期从事过情报工作的袁庚一向善于搜集分析来自各方面的不同信息并从中提取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当初他曾凭借这种能力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做出贡献,此时他又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运用这种能力敏锐地分析判断出深圳依山傍海的独特地理格局优势。袁庚认为工业区的规模不宜过大,因为毕竟一切尚在试验阶段,万一失败不能对国家整体经济造成过大的冲击。既然工业区的规模不宜过大,那就应当选择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总之不贵多而贵精。袁庚在地图上一眼就相中了毗邻香港的深水良港蛇口,这里既利于从香港引进外资,又具有天然的海运优势,于是在他的力主倡议之下蛇口工业区得以成立。当时的蛇口工业区一没被纳入国家计划,二没财政拨款,但袁庚为蛇口工业区争取到了两项权力:一是可以自主审批500万美元以下的工业项目,二是被允许向外资银行举债。前后两年招商局借入15亿外资用于平整土地、建设工业基础和生活设施,蛇口迅速发展成为中国最开放的工业区,两年多的时间内蛇口的企业已超过百家,昔日荒凉的滩涂地变成了一个热闹非凡的工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