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看不见”的技术!一个小小盖板,比亚迪的用心良苦!
下班的雨夜,开车穿过人山人海,停好车,坐在车内,享受来之不易的独处时间,无需社交,不必设防。
你以为你不再被他人注视,能从社会中抽离出来。。。
但实际上,车内正有一双眼睛:车内摄像头,正在注视着你,从未闭眼。
摄像头的背后
或许还有一双或多双眼睛
从汽车诞生起,安全便是汽车工业发展永恒不变的优先课题,安全是最大的豪华,汽车安全的概念不断外延。
过去,大家衡量一台车安全性如何的时候,主要看的是车身刚性、碰撞吸能结构、刹车性能、安全气囊数量、主动安全系统可靠程度等几大指标。
现在随着智能网联化浪潮,汽车安全,不仅包括此前多次上热搜的辅助驾驶安全,还有越来越引起重视的车内隐私及信息安全。
近年来,汽车数据安全事件频发,引起大众哗然。
2023年4月,某车企带来了一场关于摄像头的隐私危机,波及全行业。
某美国车企,9名前雇员爆料称,在 2019 年至 2022 年间,员工们可通过内部信息系统,私下分享客户汽车摄像头记录的视频和照片,甚至还有一些极度隐私的内容。
员工会给这些照片,打上标题或评论,然后私下传阅,甚至还会把一些他们觉得有意思的照片做成表情包。
这其中凸显了隐私和监管漏洞。
车内摄像头,让不少车主非常忧虑。
新华社曾评论道:“车内安装摄像头或许客观上在保证驾驶人和车辆安全等方面可以带来不少便利,但无论是什么程度的便利,都绝不能以随意让渡个人隐私和信息为代价。”
车主们拿着汽车当家,但有些车企,就是拿着车主的隐私来娱乐自己。
车内摄像头
能否关闭,如何关闭?
实际上,车内摄像头,正开始成为标配。
特别是造车新势力,越是标榜智能的车型,车内摄像头数量就越多,摄像头一般位于后视镜上方,或是在方向盘柱或 A 柱位置,共同点是:拍着你的脸。
大多车企会表示,这是用于DMS驾驶员监测辅助(Driving Monitor System)。
例如:监测驾驶员注意力,有没有疲劳驾驶睡着,有没有分神,适时提醒,确保行驶安全。
这是很正道,也很正常的用法。
但你知道,如果用法一歪,车内摄像头,绝对有能力拍摄你的一举一动。
摄像头或已成为车主一大隐私忧虑的来源。
既然躲不过,不如想想怎么应对。
那么,车内摄像头是否能关闭?如何关闭?
不同品牌车型,有不同的车内摄像头关闭方式,行业内还尚未达成一致。
基哥个人觉得。。。各种方案,都没有加块小小的盖板,来得靠谱。
你看看互联网巨头脸书创办人扎克伯格,他的笔记本电脑上,也用胶带贴住了笔记本电脑上的摄影机及耳麦,用最传统的方式来防范黑客。
比亚迪是目前极少数,使用车内摄像头盖板的汽车企业。
国内配置有车内摄像头的比亚迪车型,均配有物理滑盖,打消用户对隐私泄露的忧虑 ,软件+硬件双重防护,则将信息安全进一步提升。
腾势N7摄像头盖板
比亚迪唐DM-p DMS摄像头关闭
比亚迪唐EV摄像头盖板
小成本,效果立竿见影
纵深信息安全防御体系
不少车主,需要类似比亚迪这种,让别人“看不见”的安全技术。
比亚迪给车内摄像头,加上一个滑动盖板,成本不高,但效果却是立竿见影,非常值得友商借鉴。
这可以看作是一个十分原始的,又十分尊重用户用户决定权的手段。
你不乐意,把盖子一拨,就物理隔绝了,简单,省事,有用。
实际上,这是比亚迪所打造的纵深信息安全防御体系当中的一小部分,非常值得研究。
安全是最大的豪华,比亚迪在信息安全领域再次发力。
比亚迪的这套安全防御体系,包含了:车端到云端的多个维度,全方位保障用户的信息安全及驾驶安全。
最难能可贵的是,它还让用户对自己的数据做到可知、可感、可控。
比亚迪的手机APP和车机系统,均向用户提供了隐私声明,明确告知了用户个人数据的处理和权限访问举措,并且为用户提供个人信息权益查询的便捷渠道,使用户真正可知其享有的数据权益。
其次,通过一定的物理方式,为用户提供明确可感知的隐私安全防护,例如车内摄像头盖板,从根源上杜绝信息泄露。
最后,无论是手机APP还是车机系统,比亚迪均为用户提供了权限管理方案,用户可自主选择对应的权限管理策略。
比亚迪还通过持续高强度安全攻防测试,提升自身能力,并且曾多次获得国家比赛奖项,如在第二届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挑战赛中比亚迪获得金奖。
另外,比亚迪表示愿意并且正在接受监管机构监督,也在积极主动开展各项数据安全与合规的认证工作。
目前,比亚迪已获得R155(CSMS)、R156(SUMS)体系认证等安全认证,并通过了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认证。
从细节到整体,比亚迪都正在用行动将安全进行到底。
结语
汽车在人类现代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已经开始从单纯的交通工具逐渐演变向一种崭新的智能移动空间,意味着大家在车内能完成的事情将越来越多。
车内摄像头,非装不可吗?为了装个小小的摄像头,还要花大成本,额外弄出一套安全防御体系。
尽管车内摄像头遭受众多非议,但大规模装车,已经成为了趋势,车内摄像头就是汽车上的“手机前置摄像头”,必须有。
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做好驾驶员注意力监测的“本职工作”非常必要。
另外,在驾驶室内安装摄像头,在很大程度上是“辅助驾驶”技术与政策的双重“要求”:
如果没有安装车内摄像头,那么就无法对驾驶员的状态进行监测,一旦驾驶员开了小差而系统没有察觉,后果便是事故发生率显著提高。
CINNO Research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乘用车市场摄像头平均搭载数量为3.0颗,同比增0.5颗。
近几年来中国乘用车市场摄像头平均搭载颗数逐季呈阶梯式增长,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乘用车摄像头平均搭载数量为3.3颗。
现在部分营运车辆,会加装摄像头,记录车内情况上传到企业的内网。
但不容忽视的是,一样东西越是跟人类生活紧密相连,它的伤害便越难以估计,比如隐私信息泄漏所造成的精神损失或者财产损失可大可小。
大家都明白,监管落后于技术,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但现实,常常就是这样运作的。
汽车安全的概念不断外延,这时候需要行业的领头公司,来引领行业,定好行业规范,打造出更高水准的信息安全防御体系。
因此,比亚迪对于信息安全系统保护的路线是有必要的。
分享自己动手给比亚迪秦添加冷媒
天气开始越来越热起来了,感觉我的小秦空调不制冷,开制冷跟开通风的区别不大,大太阳下开车后一身汗。先试着打开副驾驶的手套箱更换了空调滤网,好像没有效果。估计是汽车空调系统有故障,于是打开引擎盖找到了空调的高低压管道,图1中的高压管(细管),管道上面有个塑料的盖子,盖子上标注了一个英文字母L;低压管(粗管),盖子上标注了一个英文字母H。
触摸了高压管微温,低压管常温,空调不制冷估计是缺冷媒了。小秦15年提车到现在也将近为我尽心尽力服务8年了,已过了六年的质保,出于节约费用和试试自己动手能力的考虑,于是先上网查询了一下小秦的冷媒型号是R134a(后来添加冷媒打开引擎盖时也发现了提示车辆使用的是R-134a制冷剂),加注量是600g。
在PDD上找了一家上市公司旗下的R134a制冷剂,买了一套加冷媒工具(含一个压力表、两根冷媒管、一个低压快速接头,一个开瓶器等)和两罐冷媒(一罐的净含量是220g,我想不大会全部漏完吧,就先买了两罐试试),工具加冷媒合计花费约50元。
说干就干:1、先把汽车空调开启,开到制冷模式,把温度调到最低,风量调到最大。
2、把压力表阀门关闭(顺时针方面旋转)后水平摆放,依次把两根冷媒管接到表头下方和左侧的接口上,表头下方接口的冷媒管接上低压快速接头后与汽车空调系统的低压管(粗管)连接,表头左侧接口的冷媒管接上开瓶器后把冷媒罐拧到开瓶器上,先不急于用开瓶器打开冷媒罐的封口,在压力表阀门关闭状态下查看空调系统管道压力是否在正常值(压力表外圈数值2.0-2.5之间是汽车空调正常压力),我小秦的空调系统压力经测量约为0.5, 远低于正常压力值了,估计制冷剂应该是泄漏了很多了,存在管道破损的情况。因不是维修空调专业人员,购买工具和冷媒前也没同时准备好荧光测漏剂,就先死马当活马医一下先加冷媒试试看。
3、加注冷媒前还不要忘记排空冷媒管道中的空气,冷媒管道中的空气没排空会引起制冷效果不佳。步骤为先把压力表下方接口的螺母拧松,感觉有制冷剂冒出后停顿两三秒钟即可再次拧紧螺母,排空压力表至汽车空调系统冷媒管道中的空气,然后再把开瓶器向下拧紧用顶针刺穿冷媒管的封口后再拧松开瓶器阀门释放冷媒到冷媒管中,再拧松压力表左侧接口的螺母,感觉有制冷剂冒出后停顿两三秒钟即可再次拧紧螺母,排空压力表至制冷剂冷媒管道中的空气。
4、上述两步完成后,即可打开压力表阀门加注冷媒到汽车空调系统中,过程中可以先把冷媒罐垂直向上摆放,冷媒加注过程中会罐体会产生明显的降温,怕冻伤的话操作过程中可以戴上商家赠送的白手套操作。加注过程中会感觉冷媒罐的份量逐步减轻,到后来可以把罐体倒置加速冷媒的注入。
5、随着冷媒逐步加入过程中可以看到压力表压力到达4以上,一罐冷媒加注完毕后关闭开瓶器阀门,关闭压力表阀门后再查看空调系统管道压力处于2.4左右, 同时触摸车内空调出风口能感觉到出风口温度明显下降,然后关闭开瓶器开关和压力表阀门后即可把低压快速接头从汽车空调系统低压管接口上拆除,操作至此即完成了汽车空调系统的冷媒添加工作,如一罐冷媒加注后感觉空调制冷温度不够,管道压力不足2.0-2.5范围值,可以参照之前的步骤再添加一罐冷媒,烈日下我的小秦空调系统终于恢复了正常工作,我再也不要在烈日下满头大汗的驾车了。
最后再提醒一下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 本操作适合于有一定动手能力的人群,自认为动手能力不强的还是花钱找专业人士进行相关操作。
2、 购买冷媒前请先查询确认自己车辆使用的冷媒型号,以免购买错误,延误时间和浪费钞票。
3、 添加冷媒前其实是要先抽真空的,但我不是专业人士也觉得没必要再去购买一台真空泵,就省略这个步骤了。但排空冷媒管道中的空气这个步骤还是不要忘记了,不然空调系统混入空气后容易引起制冷不佳的情况。
4、 添加冷媒后如正常工作一段时间后再发生不制冷的情况估计就是存在管道中有漏点导致冷媒泄漏完的情况了,这不在本次添加冷媒的范围内,如后续真有泄漏的话我可能会再出一期汽车空调制冷系统查漏和维修的内容,但仅限于比较简单的泄漏故障处理,毕竟专业的事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做吧。这次的冷媒添加一方面是自己有DIY的兴趣,另一方面经过疫情三年赚钱不易,能省就省吧。实际使用的一罐冷媒,查看冷媒保质期有三年,另一罐冷媒可以在后续的三年内再添加,去4S的添加冷媒的话估计要个两三百大洋吧,剩下的钱够去搓一顿的啦。
比亚迪e1内外实拍,后排细节感人,四门五座设计充满诚意
比亚迪e1上市之后,关注的人不断增加,但是有很多信息不对称的地方,而且很多消费者没有到店实际看过,这里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比亚迪e1这款新能源汽车。
比亚迪e1外观继承了比亚迪F0的大部分设计,但是有很多地方有所改变,比如双色车身、前脸换了另种样式,车灯换成了LED光源。
车身可以选择双色,不过双色比单色贵了2000元,但却比单色更受大众欢迎,前脸的改变让e1变得更加干净利索。
车灯换成了全LED光源,样式可爱并且不乏档次感。
F0的线条基础上加入了一些创新元素,尾灯同样也采用了LED光源。
再来看看它的充电接口,前脸处为快速充电接口,隐藏BYD车标下面,轻轻一按就会弹出,里面还有一个盖子,双层保险,慢充接口也是如此,位置在车尾左侧。
慢充接口在这个地方,和快充接口一样,轻轻一按就会打开,与快充接口不同的是慢充口的内部防护盖与外盖的开启方向是反的。
介绍完外观之后,再来看看内部空间,从前排,后排来看,虽然看起来不如欧拉空间大,但是e1是五座车型,实用性更高一些。
因为角度问题拍出来的效果不是很好,我90公斤,身高180,坐在后排觉得空间够用,前面座椅距膝盖位置一个拳头的距离,而且后排地台还算平整,完全可以坐三个人。
看完空间后,来了解一下内饰。e1的内饰在微型电动车中算是最好的(仅限于顶配版),不管是座椅,还是中控台,设计和工艺都还算是比较用心的。
10.1英寸的多媒体悬浮智能大屏,功能齐全到超乎想象,而且还附赠60G流量,畅玩不断。
一键启动、旋钮换挡、驾驶模式、空调、音量等都在这里操作,杯架前面还有两个USB接口。
后排门板做工看起来比较感人,整个用料非常简陋,哪怕硬塑料都没舍得多用一点,大面积的白色部分是钢板外面直接上白漆,手感像极了早年间家里用的搪瓷碗,另外车门没有中控锁,四个门由复古的拔插式锁扣独立控制,只不过考虑到e1的竞争对手基本都是双门设计,e1怎么说也多给了你两个门,算起来也算是厚道了。
e1的综合工况续航里程为305KM,价格为5.99万-7.99万,其主要竞争对手是奇瑞EQ1和长城欧拉R1,其中EQ1续航里程为301KM,顶配价格为7.58万元(2019款最新价格),长城欧拉R1续航里程为351KM,价格为5.98万-7.9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