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比亚迪智能制造系统

“隐形巨头”比亚迪电子:代工苹果三星 5至10年冲击3000亿

本文来自时代财经APP,记者|罗燕珊。

深圳坪山紧邻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西部,这里坐落着大大小小的工业园,包括比亚迪的深圳坪山总部,那里有一条七公里长的道路取名比亚迪路。但不为外界熟知的是,在大亚湾开发区,比亚迪还有一片厂区,从事着IT电子制造,那里距离坪山总部只有17公里车程。

4月初,比亚迪电子一反往常低调作风,向媒体开放参观位于惠州大亚湾的部分车间。比亚迪电子试图通过加强与外界的沟通,展示其在研发和智能制造上的实力,以摆脱外界对其“传统代工厂”的刻板印象。

比亚迪电子在2007年从比亚迪分拆出来,随后于香港联交所上市,主营业务为手机部件与模组制造与销售、电子产品组装服务等,其控股股东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间接持股65.76%。比亚迪股份过去五年财报显示,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营收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在智能手机市场增长疲软、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5G即将商用的背景下,比亚迪电子正加快其业务转型升级,将业务拓展成三大板块--手机和笔电、新型智能产品、汽车智能系统,并寄望在未来5-10年各业务板块突破千亿规模,即比亚迪电子整体规模将冲击三千亿目标。

走向“熄灯车间”

惠州比亚迪第一事业部是比亚迪电子旗下重要的手机外壳及零部件制造加工的生产基地,拥有金属工厂、精密CNC加工中心、3D玻璃车间以及模具车间等。目前,其生产的产品主要有金属中框、金属外壳、玻璃机壳和陶瓷、塑胶等一系列手机结构件。

2018年比亚迪电子的金属结构件出货量约2亿件,约占全球安卓金属手机总出货量的1/3。

手机金属机身制造工序包含30多道,主要有CNC—PMH注塑—CNC—打磨—抛光—喷砂—阳极氧化(表面处理)—镭雕—组装等。

时代财经在参观CNC加工(计算技数控机械精密加工,按照事先编制好的程序自动对金属件进行机械加工)车间时了解到,目前一个车间配有2500台CNC数控机台,755组机械手,每天可以加工10万片手机金属器件,并且车间联网率超过90%。而整个比亚迪电子工厂拥有3万台这样的高精度CNC数控机台。

“在金属CNC领域,比亚迪电子的综合实力全球排名第二。”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比亚迪电子CEO王念强表示,到今年年底,手机的整机组装能力可以达到年产1亿台。

在走访第一事业部数个生产车间的过程中,时代财经留意到车间内很少见到工作人员的身影,每个生产单元的设备自动化运作,机械手有序平稳将零部件放到对应位置,让这些零部件在错综复杂的传输线上完成加工处理,当物料不足或出现其它故障时,信息会在联网系统内自动通传。除此之外,车间内还能看到无人驾驶的自动化小车(AGV小车)在承担着运输工作。

比亚迪电子无人化物流系统小车

目前比亚迪电子车间已具备产线全自动化、物流自动化和全流程信息化能力。下一个阶段是依托云端、联网和大数据打造“智慧工厂”,预计在2021年可诞生“熄灯车间”。

“自动化”使生产效率得到提升。比亚迪电子第一事业部总经理江向荣指出,2015年比亚迪电子的产值为200多亿,2018年是400多亿,在产值增加的同时,员工数量并没有增加,这是“自动化”最直观的体现。江向荣向时代财经表示,比亚迪电子每年在自动化上的投入基本保证有5亿元。

幕后参与者

在金属结构件30多道工序中,技术门槛较高的是注塑环节。依托于1995年开始研发的电池外壳封装技术,比亚迪电子在2011年研发出PMH技术(纳米注塑技术),该技术可以说是比亚迪后来能拿下众多手机金属结构件订单的“杀手锏”。

2015年苹果公司发布的iPhone6,是苹果手机采用金属一体化机身的首次尝试,粗壮的三段式白色“注塑条”尤其让人印象深刻。虽然这不太和谐的外观频被诟病,但这背后反映了手机厂商追求机身一体化的审美却碍于技术限制所作的妥协。由于金属材质会屏蔽天线信号,因此可行解决方案是用塑料填充金属壳部分区域,从而保证无线网络的信号不被屏蔽,但这避免不了塑料条在全金属机壳上的突兀。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iPhone并不是最早采用金属一体化机身的智能手机,最早的尝试来自于曾经的安卓机皇HTC。其2013年发布的The New HTC One是全球第一款采用金属后壳的手机,而这款手机后壳的制作正是应用了比亚迪电子的PMH技术解决了金属机身屏蔽信号的问题。

图:iPhone6和The New HTC One

金属与塑料本身无粘结能力,因此需要对这两种基材进行数十道工序加工,找出合适的材质进行改性之余,也要找到最佳的注塑参数组合,使金属和塑料完美结合,注塑前对金属件的蚀刻步骤也要掌握好“纳米级微孔”的数量和间距,这当中对技术要求的严苛性非常高。

随着工艺的不断进步,手机机壳上的“天线注塑条”已被逐渐淡化,但在金属中框的设计中依然有着需求。长期以来,比亚迪电子授权全球多家公司使用PMH纳米注塑技术,并向其收取专利费用。

目前,比亚迪电子金属结构件一年出货量超过2亿件,占比整个安卓金属智能手机市场约三分之一。

除了提供技术工艺,早在2012年,比亚迪就开始为苹果公司代工生产手机,随后,又拿到了三星、华为、OV等手机厂商的订单。即使三星在国内的智能手机遭遇了滑铁卢,但是其仍然是比亚迪电子的最大客户之一。并且,如今比亚迪也开始为小米代工生产小米9。

5G前夕的准备

近两年,手机厂商的高端旗舰机型在后壳材料上开始更多地选择3D玻璃或陶瓷等新材料,金属后壳则广泛应用在中低端产品,除了有无线充电等附加功能的考虑,最主要的因素还是通信信号。随着5G到来,更多的玻璃或陶瓷材料将被应用在手机产品上。

调研机构IHS Markit分析师李怀斌向时代财经指出,“金属机壳向玻璃或者陶瓷机身切换主要是因为信号需要,尤其到4G+和5G阶段以后,对于信号的要求更高,金属对信号有影响,所以玻璃机身整体上趋势比较明朗,低端规格可能用PMMA材质替代,相对成本更低,高端会差异化用陶瓷材料,相对质感会更好一些,但成本高。”

在新材料的布局上,比亚迪电子也在持续探索,包括低介电常数PMH塑料、3D玻璃、陶瓷等。其中,在3D玻璃生产方面,比亚迪电子已经处于产业第一阵营,2018年产能为1亿件,预计2019年总产能(包括汕头和惠州工厂在内)将达到800k/日,全年实现2亿件的产能。

比亚迪电子管理层预计,金属外壳(占收入35%,目前中框/后盖分别占比70%/30%)将在2019年保持稳定增长。

除了新材料技术的研发,比亚迪电子的业务板块正从原来的“智能手机和笔记本业务”一大业务,扩展到智能手机/笔记本+新型智能产品+汽车智能系统三大业务板块。

“比亚迪的优势一直在金属机身的加工,所以当趋势切换为玻璃机身后,智能机只有铝合金中框可以用,而智能机需求是下降的,所以产品线延伸也很合理。”李怀斌进一步表示,手机行业竞争激烈,利润低,物联网和汽车行业毛利率相对更高一些。“

在新型智能产品业务方面,比亚迪电子2018年录得43.4亿元的营收,在整体业务占比接近11%,主要涉及智能家居、游戏及物联网领域。汽车智能系统业务方面则录得收入11.9亿元,比亚迪电子预计2019年车载电子/物联网业务实现收入翻倍。

对于今年话题性很高的折叠屏手机,江向荣向时代财经透露,比亚迪电子也有参与其中,主要工作是在结构件的折叠处增大强度,使其能经受10万次折叠。

虽然对未来有所布局,但比亚迪电子仍需面临”5G黎明前的黑暗“,机构普遍预测5G换机潮仍需一年以上。

比亚迪电子在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410亿港元,同比增长5.86%,连续六年保持增长,但其归母净利润为21.9亿元,同比下滑15.33%,这主要受市场竞争加剧、金属部件利润下滑影响。同时,新业务也要求持续研发投入。对于今年的利润表现,江向荣表示预计仍会在二十多亿元。

低估值的烦恼

截止发稿,比亚迪电子的市盈率为10.69倍,总市值约266亿港元,2018年营收410亿港元。不过,比亚迪电子高层人士认为资本市场对于比亚迪电子的市盈率和估值低于其应有的水平,这影响着比亚迪电子潜在客户的选择。

有分析指出,比亚迪电子在资本市场的估值是按照技术含量低的”传统代工厂“而定,但其实际业务覆盖范围广泛,对标公司较少,如果将比亚迪电子的相关主营拆分为”研发+组装“、”金属“、”玻璃“、”塑胶“等板块分别进行对标,其市值将是现在的两倍多。

王念强表示,未来5-10年,比亚迪三大业务领域(手机和笔记本电脑、新型智能产品、汽车智能系统)均有望突破千亿元规模。”这几个产业未来都很大,手机和笔记本电脑都是几万亿的市场容量,新型智能产品和汽车智能系统也是刚刚起步,汽车电动化之后就是智能化,市场需要一个移动的智能平台。由于一个小小的手机,全球已经诞生了那么多伟大的公司。可想而知,到智能汽车时代,整个场景的市场将会非常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比亚迪电子举办开放日并宣布新目标的第二天,其股价迎来8.13%的上涨。

比亚迪崛起,富士康陷困境:科技巨头间的代工之争引发行业深思

#头条创作挑战赛#?科技行业的风云变幻总是令人瞩目,近日,一则消息在业界引起轩然大波:比亚迪成功接手了华为和小米的代工订单,而一度风光无限的富士康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这一事件不仅令人们重新审视科技巨头之间的竞争态势,更引发了对于代工行业未来发展的深思。

富士康,这个曾经在全球制造业中风光无两的代工巨头,凭借中国大陆丰富的资源和庞大的市场,赚取了丰厚的利润,其创始人郭台铭也因此成为了百亿富豪。然而,如今的风光不再,面临着订单的流失和业绩的下滑,郭台铭不禁发出“这不公平”的抱怨。

那么,究竟是怎样的原因导致了这一局面的发生?比亚迪又是如何成功抢占了华为和小米的订单?

首先,我们不能忽视比亚迪在技术和品质方面的持续创新。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军企业,比亚迪一直致力于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不断满足市场对于高品质产品的需求。与此同时,比亚迪还加大了在智能制造和自动化生产方面的投入,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为其赢得了更多的代工机会。

其次,比亚迪在成本控制方面也具备显著优势。在全球制造业成本不断上升的背景下,比亚迪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能耗等措施,成功降低了生产成本,为客户提供了更具竞争力的价格。这种成本控制能力使得比亚迪在代工市场中具备了更强的竞争力。

然而,富士康的困境并非仅仅因为比亚迪的崛起。事实上,富士康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富士康过于依赖单一市场和客户,导致一旦市场发生变化或客户流失,就会对其业务造成巨大冲击。另一方面,富士康在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方面相对滞后,无法满足市场对于高品质、低成本产品的需求。

面对比亚迪的崛起和富士康的困境,我们不禁要思考:科技巨头之间的竞争究竟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代工行业的未来又将走向何方?

首先,科技巨头之间的竞争将推动代工行业的洗牌和升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变化,代工行业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和机遇。只有具备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能力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其次,代工行业将更加注重品质和服务。在消费者对于产品品质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代工企业必须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同时,还需要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和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最后,代工行业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挑战。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社会责任的日益凸显,代工企业必须加强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方面的投入和管理,确保生产过程的环保性和可持续性。

总之,比亚迪的崛起和富士康的困境是科技巨头之间竞争的一个缩影。这一事件不仅引发了人们对于代工行业未来发展的深思,也提醒我们要关注科技巨头之间的竞争态势和可能带来的影响。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具备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能力的企业崛起,推动代工行业的升级和发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比亚迪智能制造系统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