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比亚迪家文化理念

王传福大改比亚迪内部管理架构

中国新能源汽车连续三年产销量全球第一。与此同时,比亚迪也连续三年坐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的宝座。不过,面对越来越多竞争对手,以及新能源补贴等政策不断调整,比亚迪守擂的压力不断加大,进入全面调整期。作为巴菲特最欣赏的四个CEO之一,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正频频出招,包括加速推出新产品、面向全球开发者开放智能开发平台和改革内部管理架构等。

3月7日,第一财经记者从比亚迪方面获悉,2018年2月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为8236辆,同比增长303%,今年1~2月累计销量超过1.5万辆。而今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是20万辆,比去年销量几近翻一番。接下来,比亚迪要快马加鞭,通过推出车型等措施来力争达标。

3月6日,比亚迪正式向外界发布了全新一代唐,其亮点在于全新“Dragon Face”设计理念。去年年底发布的宋MAX是第一次引入“Dragon Face”, 奥迪前设计师沃尔夫冈·艾格自去年加盟比亚迪之后,正在比亚迪的汽车外观设计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全新一代唐计划在今年下半年上市,此外,今年推出的新能源新车型还包括全新一代秦等。

不仅在产品层面,比亚迪在战略上也有新动作。王传福近日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谈到,强调比亚迪的技术首先是为战略服务,其次才是为产品服务。一个产品的失误给公司造成的损失可能是几千万,但一个公司的战略失误,耽误的可能是5年、10年,甚至让一个企业死亡。

面对百年一遇的汽车变革,王传福很早就敏锐地发现行业的变化,并于2005年开始他的绿色梦想,制定超前战略。用了十年的时间,凭借着对技术的执着和借助政策的东风,比亚迪于2015年首次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

不过,最近几年新能源领域的情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随着新能源车市场日益活跃,不仅车企纷纷加快新能源汽车的布局,互联网造车新势力从2014年起也逐渐发展起来。一直坚持高度垂直整合、封闭式经营模式的王传福,又一次大胆地调整战略,加快步伐朝开放、市场化的方向迈进。

王传福称,今年比亚迪会开一个汽车开发者大会,这在全球还是首次。汽车整个大趋势是开放的。汽车基本上就是集成的,各种零部件都是国际配套。在王传福看来,比亚迪“智能开发平台”可以让开发者实现用数字化来控制汽车的刹车、转向和驱动等硬件系统,能为互联网造车提供便利,让全球各路精英来参与汽车的控制,汽车的软件,汽车的生态。

此前,一直坚持电池垂直整合的封闭式经营模式,比亚迪一定程度上吃了亏。去年,宁德时代凭借为众多主流车企提供锂电池抢走了比亚迪在国内动力电池市场的头把交椅。而受去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双重下滑等方面影响,比亚迪2017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57亿元,同比下降近两成。

今年,为了应对“双积分”政策,无论是自主车企还是合资车企,都纷纷加快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步伐。多家跨国车企与国内自主车企结盟,兴起新能源汽车项目合资的热潮,而还没有在新能源汽车合资项目的跨国车企,也向中国市场加快导入新能源车型。

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明显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据乘联会厂家数据,今年1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3.2万辆,同比增长480%。冲着电动化、智能化和互联化的发展大趋势,众多企业相继涌入,争夺新的市场座次。宣布以90亿美元买下戴姆勒9.69%的股份的吉利,正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布局。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戴姆勒在电动化、智能化、无人驾驶与共享出行各领域都是引领者,从战略协同的角度,戴姆勒与吉利、沃尔沃产生协同效应,这是吉利入股戴姆勒的一大原因。

李书福还表示,新能源汽车是吉利集团的未来经营重点,计划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吉利整体销量90%以上。纯电动车是零排放的长远目标,在这之前,吉利打算重点分三步走。先发展混合动力(HEV),再过渡到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最后实现纯电动车(EV)。

目前在国内新能源市场销量落后于自主的跨国车企,也正在奋起直追。大众、丰田、本田、日产等国际车企巨头陆续公布在华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其中,日产与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合资公司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前不久发布新的中期事业计划,计划该企业2022年电动汽车将占销量的30%,旗下豪华车品牌英菲尼迪通过提供具有互联和自动驾驶能力以及电动化驱动性能产品,力争于2022年实现25%的产品组合电动化,至2025年,该品牌电动化将达到100%。

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将逐渐加剧。目前,暂时坐在新能源汽车盟主位置上的比亚迪,将来不仅面临传统车企向新能源汽车发起的进攻,还将遭遇互联网造车新势力的攻擂。王传福坦言,对行业来说,后起之秀的出现是好事,比亚迪感到压力却并不畏惧,“我们有技术储备,有整合的优势,执行力的优势。”

面对挑战,在内部管理架构上,比亚迪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将大锅饭变成了小锅饭,王传福把比亚迪切分为乘用车、商用车、云轨、电子、电池五大事业群,赋予每个事业群较大的决策权和管理权,更好地调动团队积极性,更快地应对市场变化。除了新能源汽车,云轨也是比亚迪发力的重点,王传福希望通过云轨再造一个比亚迪。

冯鸿儒:长沙比亚迪工厂污染事件中,小区规划真的符合标准吗?

【文/冯鸿儒】

刚刚摘得四月销冠的比亚迪,还没维持这个热度一段时间,便陷入了“污染门”事件。尽管比亚迪方面回应该工厂的排放符合标准,否认了污染的事实,但是并没有让这件事的热度降下去,随着“百名儿童流鼻血”事件的不断发酵,长沙市委、市政府已成立调查组,组织政府职能部门、第三方检测机构以及相关专家,进驻比亚迪雨花区工厂展开调查。在“污染门”事件中,对于小区营造时间比工厂晚了将近10年,距离却如此之近这一点,目前还存在质疑。

长沙比亚迪雨花区工厂附近有十几个居民小区以及学校,其中砂子塘嘉和小学与工厂的直线距离仅有约260米。资料显示,比亚迪长沙公司成立于2009年8月,2012年投产。嘉和城建造于2018年,晚于工厂;但景环小区是当地政府2006年批建的经济适用住房小区;砂子塘嘉和小学的前身新世纪实验小学,则是早在2001年就已成立。附近居民表示,比亚迪工厂周围的一些空地原本要修建公园或绿化带,来减少工厂污染带来的伤害,但是后来还是建成了居民楼。

在该事件中,造成居民区受工业污染影响的主要是距离和风向两个因素。

在目前我国城市规划中,居民区和工业区布局的主要理论依据是主导风向理论。

主导风向理论指的是在城市规划和发展的过程中,使用该城市的主导风向来进行工业区。

一类的大气污染较为严重功能地块与其他功能地块的布局,以减少对城市的污染。而工业区是指在城市中,以机械、化工、制造等工业为主的用地。

早在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城市快速发展,工业区一时几乎成为城市的“标志”。

然而,作为城市大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在初期没有城市规划统一控制的情况下,工业区分布紊乱、相互交错,几乎“见缝插针”的零散分布于城市各个角落,城市大气环境被严重污染,市民疾病频发。因此,人们逐渐意识到良好大气环境的重要性,主导风向开始成为城市、工业区规划中的关键因素。一些西方学者开始研究风向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然而在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利益驱动下的统治阶层并不能下定决心治理污染。直至二战后,欧洲许多城市和工业区遭到破坏,在重建过程中,才开始考虑到风向因素。

由于西欧处于稳定的西风带,全年西风或西南风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因而形成了城市规划中的“主导风向”概念,工业等污染较大的行业大多被布置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处。苏联成立后,吸取西欧的经验,也利用主导风向理论进行城市布局,随后该理论又从苏联传入我国,影响了新中国早期建设的一批城市。

1、气候条件对居住区选址的影响

盛行风向是按照城市不同风向的最大频率来确定的。由于我国地处欧亚大陆东岸,东半部受季风环流的影响,风向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为偏南风,冬季则盛行偏北风。因此在我国东部广大地区,一年中基本上有两个盛行风向。西南地区因受印度洋环流控制,夏季多西南风。但在一些地区因地貌或地物的特点,风向与风速也会有局部变化。在有些环境条件特殊的地区还有着多个方位的盛行风。

某城市地区累年风向频率、平均风速图,俗称风玫瑰

为了在规划布局中正确运用气象,每个城市应分析本地全年占优势的盛行风向,最小风频风向、静风频率以及盛行风的季节变化规律。在城市规划布局中,为了减轻工业排放的有害气体对居住区的危害,一般工业区应按当地盛行风向位于居住区下风向。

工业与居住用地典型布置图式

(1)如果全年只有一个盛行风向,且与此相对的方向风频最小,或最小风频风向与盛行风向转换夹角大于90°,则工业用地应放在最小风频之上风向,居住区位于其下风向。

(2)在全年拥有两个方向的盛行风时,应避免使有污染的工业处于两盛行风向的上风方向。工业及居住区一般可布置在盛行风向的两侧。

在分析、确定城市盛行风向和进行用地分布时,特别要注意微风与静风的频率。在一些位于盆地或峡谷的城市,静风往往占有相当比例。如果只按盛行风向作为分布用地的依据,而忽视静风的影响,则有可能加剧环境污染之害。某城市工业布置虽是在盛行风向的下风地带,但因该地区静风占全年风频的70%结果大部分时日烟气滞留上空,在水平向扩散影响到邻近上风侧的生活居住区在出现逆温时尤甚。又如国外某一大城市由于位于北部的高山挡住了海上吹来的劲风,形成城市少风的气候特点,全年有200天因城市上空的有害烟气滞留而严重地影响到市民的健康,甚至要关闭小学,以缓解对儿童健康的危害。

为了有利于城市的自然通风,在城市布局、道路走向和绿地分布等方面考虑与城市盛行风向的关系,而留出楔形绿地、风道等开敞空间。

除大气候风外,城市地区由于地形的不同特点,所受太阳辐射的强弱不一。以及热量聚散速度的差异,而会形成局部地区的空气环流,即地方风,如城市风、山谷风、海陆风等。

城市风环流示意图

在城市局部地段,当在静风或大气候风微弱的情况下,也会由于地面设施的不同(如散热量大的工业、建筑地区和绿地、水面等),在温差热力作用下出现小范围空气环流,这将有利于该地区的自然通风。但若地面设施布置不当,局部环流也可能对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城市地区的局部空气环流

此外,在山地背风面,会产生机械涡流,如在该处布置住宅等建筑,将有利于通风。但若上风为污染城市风源时,则反将因之而加剧污染。

2 “长沙雨花区工业园排放导致周边居民投诉”事件中的居住区选址问题

长沙市风玫瑰图

结合长沙市风向频率及风速,全年拥有西北和东南两个方向的盛行风,应避免使有污染的工业处于两盛行风向的上风方向,即西北和东南向。

工业及居住区一般可布置在盛行风向的两侧,即西南和东北侧。

适合长沙市的工业和居住用地分布模式

长沙比亚迪工厂和中建嘉和城居住区的位置关系卫星图像

如图所示,长沙比亚迪工厂位于居住区的东南侧,是夏季盛行东南风的上风向,容易将工业排放的污染物引入居住区,从而危害居民健康。由于工厂建设时间早于房地产开发时间,可能是地产公司在居住区规划建设选址时考虑不周。

“根据国家汽车制造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汽车厂与居住区位置,应考虑风向频率及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以尽量减少其对居住区大气环境的污染。该标准根据不同风速,规定工厂与居住区的距离从300米至500米不等。”这是工业区规划中应当予以考虑的标准,但是显然,该事件中工业区建设早于居住区,原则上在此修建居住区是不合理的,可能是规划到实施过程中某环节出现了问题。因此应当加强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将居住区规划的标准和原则切实落实到城市建设中,避免工业污染对城市居民健康生活的影响。

在一般的住区规划编制内容中,需要考虑三方面内容。第一,要确定用地位置和范围包括改建范围。在城乡地域尺度的范围内考虑住区用地的适当选址,满足城市功能布局、就业岗位和公共设施配置的总体要求。这一层面的考虑应该包括多样的居住类型,来满足不同家庭的居住需求,以及对居住地点选择的要求。

同时还要对建成区的空地和待改造地区、拟开发地区和计划开发的居住区进行用地适宜性分析。适宜性因素包括:可达性、避免灾害、与公共服务和城镇设施的临近程度、延伸这些服务的成本、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可用空间多少等等还应考虑到对现有住区进行调整以及增加新的住区邻里的适宜性。还应当把规划拟定的公共中心位置、城镇设施、交通系统、开放空间系统,以及基础设施的有效延伸和环境保护等纳入用地适宜性分析。

第二方面,要确定住区想要实现的功能和目标。针对特定功能确定构成住区的合适要素,确定将要采用的针对性的设计原则:根据基地特征、公共中心系统、交通系统、城镇设施系统和开放空间系统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确定住区规划的功能和目标,充分研究适宜的邻里类型的空间组合、家庭类型、支撑性服务设施的现状与问题,以及与交通系统、商业及就业中心、开放空间等之间的关系。

根据功能、目标要求和采用的特定原则,提出该住区规划的概念模式和初步方案,并进一步比较修改深化。

第三方面,需要确定居住人口数量规模(或户数)和用地的大小。这一点主要是对未来的评估,需要估算未来居住人口所需的住宅数量、住宅的套数和类型组合,以容纳土地使用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所提出的未来居住人口控制指标;还需要评估未来住宅和相应服务设施的空间需求,测算初步方案中各类居住单元的容量,并将空间需求分配到初步方案所拟定的未来各类居住单元中,以确定有充足与适宜的空间用于容纳预期的未来人口、经济活动和基础设施。

当然针对长沙比亚迪工厂“污染门”事件,就目前掌握的事实来看还有许多存疑的地方,我们也只能通过距离与风向两个因素来探讨居住区规划选址问题,具体的调查结果还需要等最后政府的通告。

附录:针对城市居住区规划标准具体可以参考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4189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标准。)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伟大变革·新发展理念实践案例④丨比亚迪:从“开荒者”向“领军者”完美蜕变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张李源清 姜业庆

工业领域是我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重要领域之一,而新能源汽车被视作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之一。

8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印发的《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

面对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新能源汽车赛道,作为最早进入这个领域的品牌之一,如今的行业翘楚比亚迪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图片来源:新华社

从零起步到万亿市值

随着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国内对于新能源行业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事实上,早在2004年中国汽车工业刚刚起步之时,绝大多数车企还在考虑如何在燃油车市场活下来,比亚迪就凭借发展的思维和超前行动力,在2008年推出全球首款不依赖专业充电站的双模电动车F3DM,率先实现电动车商业化。

也是在2008年,比亚迪正式提出“太阳能、储能电站和电动汽车”三大绿色梦想,打通能源从吸收、存储到应用的全产业链绿色布局。经过十余年发展,比亚迪如今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新能源生态闭环,可提供安全可靠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与服务,为全球城市提供立体化绿色大交通整体解决方案。

“我们的梦想是通过技术创新,构建零碳、零排放的生态环境系统,使环境更绿色、更环保。”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曾如是说。

太阳能是比亚迪在清洁能源领域的重要布局之一。目前比亚迪在太阳能领域拥有硅片加工、电池片、光伏组件制造、光伏系统等全产业链布局,业务遍布中国、美国、日本等国家。

在储能产品领域,比亚迪已成功打入美国、英国、德国等全球多个市场,已为全球合作伙伴提供近百个工业级储能解决方案,全球总销量2.6GWh。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已涵盖私家车、出租车、城市公交、道路客运、城市商品物流、城市建筑物流、环卫车等七大常规领域和仓储、港口、机场、矿山专用车辆等四大特殊领域,实现全市场布局。截至2022年7月份,比亚迪新能源车累计销量超过230万辆,新能源车销量连续9年中国第一。

十年如白驹过隙。当发展新型能源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其他企业匆匆入局时,比亚迪早已高瞻远瞩,在市场中成长为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

将技术创新融入企业DNA


除了拥有长远的眼光,技术的深耕也是比亚迪在绿色梦想执行落地的整个过程中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截至2022年6月底,比亚迪在全球已累计申请专利3.7万项、授权专利2.5万项。

另一方面,市场数据也彰显了消费者对于比亚迪技术的认可:仅2022年上半年,比亚迪累计销售新车641350辆,累计同比增长314.90%,获得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其中比亚迪汉家族截至今年7月份累计销量已超28万辆,成为首款达成“均价、销量双25万+”的中国品牌车型。

在比亚迪看来,面对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阻力重重的大背景,技术创新是其实现突破的关键之一。目前,比亚迪建立了11大研发机构,覆盖材料研究、电子、电池、汽车、新能源、轨道交通、半导体等各个领域,4万多名研发工程师从事各类技术开发,全面支撑比亚迪集团四大产业。

战略指引,问题导向,技术为王,创新驱动是比亚迪发展的基本理念。根据多年的技术积累,比亚迪将技术比作“大鱼”,并建立起自己的“技术鱼池”。当市场成熟且有市场需求的时候,比亚迪随时可以捞一条出来,投放市场实现产业化。

此外,在缺芯少电导致很多厂家减产或停产的情况下,较早的全产业链战略布局是比亚迪对抗风险的另一大关键因素。比亚迪同时掌握电池、电机、电控、芯片等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尤其在车规级IGBT方面,比亚迪拥有IGBT芯片设计、制造、模组到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2021年初,比亚迪在国内乘用车领域发布了品牌全新标志,昭示着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汽车工业百年变革,走出一条从自主创新到全面开放的创新之路。

与全球分享绿色创新成果

作为新能源车研发最早的企业,比亚迪一直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不移地推进并引领新能源汽车产业变革。

面对汽车产业百年未有之大变革,2018年比亚迪推出DiLink智能网联系统,开放了341个传感器和66项控制权,首次实现汽车业态从封闭走向开放,为全球开发者和中小企业提供创新创业的平台。

2021年,比亚迪成立了碳排放管控委员会,设置各项工作推进组,年初宣布启动碳达峰碳中和规划研究,受邀参加联合国COP26气候峰会,率先签署《零排放中、重型车辆全球谅解备忘录》,加速中、重型车辆零碳发展。

2022年3月份,比亚迪正式宣布“停燃”,成为全球首个正式宣布停产燃油汽车的车企,未来在汽车板块将专注于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业务;7月21日,比亚迪再放“大招”,凭借优质的产品与优秀的运营表现,获得了日本客户与民众的广泛肯定和支持,积累了良好的市场基础和品牌口碑,继商用车之后宣布正式进入日本乘用车市场,并亮相元PLUS、海豚和海豹三款车型。

如今,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足迹遍布全球六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400个城市。正如王传福所言,比亚迪正与全球消费者分享绿色科技创新成果,持续加快国际化进程,助力各国家和地区治理空气污染、实现碳中和的同时,走出了一条从自主创新到全面开放的创新之路。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伟大变革·新发展理念实践案例①丨利亚德:全球视效科技领创者

●伟大变革·新发展理念实践案例②丨科大讯飞:勇攀科技高峰,用人工智能解决社会刚需

●伟大变革·新发展理念实践案例③丨百度:ACE智能交通助力加快交通强国建设

监 制丨王辉 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曹 阳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比亚迪家文化理念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