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有哪些名人?
安徽历史名人很多,只说出几个代表性人物。1、陈独秀,怀宁人,中共创始人之一,第一任总书记。2、李克农,巢湖人,中共特工王,社会部长,上将。3、洪学智,金寨人,志愿军副司令,后勤部长,上将。4、邓稼先,怀宁人,科学家,两弹一星功臣。5、杨振宁,怀宁人,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6、严凤英,桐城人,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七仙女"扮演者。7、赵朴初,太湖人,佛教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家。8、黄镇,枞阳人,驻美大使,外交家,文化部长。
安徽有哪些名人?
安徽名人灿若群星。古代,我只想说老子,曹操,朱元章,包拯四位。老子是元始天尊,所著道德经流芳百世。曹操,乃汉末一代枭雄,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大诗人。朱元章,乞丐变成皇帝,此乃人类有史以来绝无仅有的英雄豪杰。包拯,华夏千年史上最难得的清官。他的龙头闸,虎头闸,狗头闸,让皇亲国戚,普通百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现代,我只想说陈独秀,洪学智,李克农三人。陈独秀为共产党的创始人,与河北的李大钊统称为南陈北李。是他们在觉醒的年代,让苦难的中国有了灿烂的未来。洪学智一生两次被共和国授予上将军衔。李克农大将是隐敝战线的绝出领导人,为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安徽名人太多,我只说以上七位。
遇见创新、开放、包容的美丽中国
暮春时节的深圳,三角梅开得正盛。3月30日,来自19所中国院校的200名来华留学生相聚深圳,参加由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留学基金委”)举办的“感知中国”主题营活动。
为期3天的活动中,大家走进展览馆、高新技术企业、市民文化中心和地标性建筑,通过深圳这座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感受特区精神和中国速度,体验中国企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感知创新、开放、包容的中国。
作为来华留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习俗、深刻理解中国时代发展的重要窗口,“感知中国”这一品牌活动也已走过10年光阴。值此之际,参与活动的国内院校和留学生与活动的主办方国家留学基金委一道,回顾10年来“感知中国”的点点滴滴,分享“感知中国”的动人故事。
留学生参观“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
百闻不如一见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设置经济特区,深圳从此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探路者和试验田。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内,两个基本展陈“深圳市城市规划展”和“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通过一件件富有历史内涵的展品以及科技感十足的互动体验场景,还原了广东改革开放40年的峥嵘岁月,见证了特区精神的澎湃改革力量。这里也成为来华留学生此次“感知中国”活动的第一站。
走进改革开放展馆,历史气息扑面而来,一件件文物、一张张照片,让大家领略了深圳从牌坊矮屋到高楼林立、从渔船耕牛到高架高铁、从贫瘠的土地到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变化;中英街、百货商店、制衣厂、音乐茶座等15个栩栩如生的复原场景让大家身临其境,见证了深圳改革开放40多年的沧桑巨变。
馆内还充分运用各种新科技、新手段演绎岁月华章。站在一幅长达68米的新媒体艺术长卷前,留学生们不时发出阵阵赞叹。投影画面充分运用实景照片、水墨画、沙画、三维特效等手段,光影变幻中,珠江两岸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小船扬帆成巨轮;细沙飞舞间,一个“70后”广东人拼搏奋斗40年的成长之路跃然而出,他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进城打工、创业安家,以个人的人生轨迹折射出改革开放给百姓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辽宁大学俄罗斯籍留学生王安娜说:“40多年间,深圳从一座落后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经济总量位居亚洲城市第四位,我对深圳的发展速度感到吃惊,这就是中国人民的力量。”
除了令人惊叹的发展速度,深圳也在发展规划中协调各方要素,以系统的方法和与时俱进的制度保障着城市的运转,在发展中形成了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区域协同、包容共识的独特价值理念,这在“深圳市城市规划展”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留学生们穿梭在“城市共生”“城市共建”“城市共想”3个展区中,回溯深圳城市规划和发展的历史沿革,直观见证深圳城市规划成就,深入了解城市更新“深圳模式”的形成过程,畅想深圳未来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大家还通过“致未来”装置留下了自己对深圳的希望与祝福。
参观队伍中,来自乍得的东南大学留学生巴卡不停拍照、录像,看起来格外忙碌,他想把自己在馆内看到的一切都记录下来。“这些城市规划理念和建筑模型对我启发太大了,每一件展品都值得细细品味。甚至展馆本身也是一件艺术品,这无处不在的流动线条,倾斜、扭转的曲面,像海浪一样,充满生命力,就和深圳这座城市一样。” 巴卡一边用手在空中描摹着展馆的轮廓,一边说。
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的北面,莲花山公园山顶广场上,邓小平的铜像栩栩如生,深情地注视着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了解过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留学生们又来到莲花山公园,探寻伟人足迹。
刚到莲花山下,天空就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但留学生们热情不减,互相打气。他们看到莲花山顶的伟人铜像气度非凡、意气风发,再回首眺望,高楼林立的深圳市中心区尽收眼底,现代化大都市的壮美画卷铺展开来。对比历史与现实,大家更深刻感受到深圳栉风沐雨40余载的历史性跨越。
伴随改革开放而来的,除了飞速发展的经济,还有突飞猛进的科技实力。本次主题营活动特意安排留学生们走进深圳的高新企业,感知深圳科技创新的魅力与活力。
40多年前,深圳还叫宝安县,没有大学,没有科研院所,更没有科技资源。
40多年过去,深圳的科技力量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走出了一条具有深圳特色的自主科技创新之路。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深圳已累计建设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载体3223家,其中国家级153家,省级1278家。在新一代移动通信、超材料、基因测序和基因组分析等技术上,深圳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生物、互联网、新能源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平稳,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全面提升。
为了探寻这一惊人的转变是如何实现的,来华留学生们分为3组,分别前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龙岗天安数码城园区寻找答案。
能到华为参观,很多留学生都很激动,因为这是他们熟悉的“中国元素”。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也门籍留学生李默涵说:“我是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来中国之前我就知道华为,华为在也门有很多业务,我希望毕业后能回到也门的华为公司工作,这次参观华为让我感觉离自己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人才将是助力数字化转型、释放数字生产力的关键。在华为松山湖基地,大家聆听了华为人力资源专家的主题宣讲,了解了华为的“未来种子”计划。“种子”代表了希望、热爱和未来,从2008年开始,华为发起了致力于帮助业务所在地区培养信息通信技术人才的“未来种子”计划,通过短期集训、长期种子校友会交流、年度“科技向善”大赛的方式,增进青年学生对信息通信技术的了解,并逐步加深对数字化的理解。截至2022年底,该计划已覆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受益人数超过243万。
从宣讲中,留学生找到了第一个答案:人才是科技发展最硬的底气。
走进比亚迪技术博物馆,留学生们近距离感受了比亚迪的科技实力。科技馆内有一面写着“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专利墙令人震撼,上面密集排列着比亚迪从全球所获专利中甄选出的1250件专利名牌。这只是冰山一角。截至目前,比亚迪全球累计申请专利超3.9万项,授权专利超2.7万项。
接下来的电池穿刺实验,更是让大家看到了比亚迪的技术实力。在实验中,钢针刺入三元锂电池后,电池迅速升温至爆炸;而刺入比亚迪自主研发的刀片电池,电池则无明显升温,电压也基本维持稳定。两者相比,比亚迪刀片电池的优势一览无余。
在比亚迪,大家真切感受到中国企业在技术方面的努力和投入。“技术创新”是留学生找到的科技发展的第二个答案。
与华为、比亚迪不同,龙岗天安数码城是一个创新企业的生态圈。其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实现人才、资本、信息、技术与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对接,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帮助年轻创业者打通人脉,推动创新型企业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在参观中,留学生们深入了解龙岗天安数码城的服务运营模式,还走进园区内的优秀企业——深圳市博远科技创新发展有限公司,了解其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创新与突破。
推倒企业墙,促进彼此间的联动、共赢和整体发展,以完善的“生态圈”为企业解决发展难题。大家发现,“开放包容”是科技发展第三个要诀。
这些成功的科技创新案例,仅仅是深圳众多高新技术企业的缩影。它们重视人才、开拓创新、开放包容的精神特质是深圳科技发展的真实写照,也是留学生们此行感知到的“深圳基因”。
留学生前往华为松山湖基地参观
把亲眼所见的中国分享给更多人
对中国的了解,在观察中深化;对中国的认知,在碰撞中升华。自2013年“感知中国”社会实践与文化体验系列活动举办以来,3万余名来华留学生走出校园,在“感知中国”活动的带领下走进企业农村,体验中国制造和乡村振兴;走进森林湖泊,了解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走进街道社区,体察民俗、民生、民情;走进博物场馆,感受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的奋斗历史;走进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交流民主政治和国家治理。如今,“感知中国”活动已成为来华留学生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在此次主题营开营仪式上,许多曾经参与过“感知中国”活动的来华留学生也分享了自己与中国邂逅的精彩故事。
2021年,来自32个国家的45名北京大学留学生代表给习近平主席写信,讲述了他们在中国学习生活的体会和感悟,表达了对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取得伟大成就的由衷敬佩。同年6月21日,他们收到了习近平主席的回信。信中,习近平主席鼓励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的中国,把想法和体会介绍给更多的人,为促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发挥积极作用。
转眼间,习近平主席给北京大学留学生们回信已近两年。开营仪式上,当年给习近平主席写信的主笔人之一、北京大学喀麦隆籍留学生门杜向来自塔吉克斯坦的学妹白鹿讲述了这次激动人心的经历。
听了回信背后的故事,留学生们备受鼓舞,也讲起他们眼中的美丽中国。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留学生看到了数字化、智能化在建设美丽中国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在华学习多年,我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量子通信、载人深潜、航空母舰等重大创新成就和关键性技术突破。”
“中国高铁是中国速度的一张亮丽名片,也是中国智造的杰出代表。”
“我体验到人工智能为城市管理、数字政务、人力资源节约等方面带来的便利。”
“在学校组织的‘蒲城行’活动中,我看到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在奶山羊的精细化管理和健康监控中的运用。”
……
在学习过程中,来自巴基斯坦的苏仁和来自孟加拉国的阿雅有很多近距离感受中国前沿科技发展的机会,他们分享了自己看到的中国科技创新案例及其为人民生活带来的便利。
中国的科技创新成果也激励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留学生们不断奋进。
马来西亚籍留学生陈佩诗深度参与“柔印科技”等多个科创项目,先后获校级奖项4项、省部级奖项6项。
在第六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国际项目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留学生将人工智能和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医疗、交通等领域,来自也门、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巴基斯坦等国的10名留学生申报的项目斩获金奖1项、银奖3项、铜奖1项。
“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值得我们学习。”苏仁说,“中国智造成就中国奇迹,中国创新成就中国速度,这都是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经济以世界排名前列的速度行稳致远,不仅向世界发出了中国好声音,为世界作出了中国新贡献,也树立了大国新形象。”
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留学生而言,他们在中国的乡村看到了美丽中国的建设成果。
南沟村位于陕西省合阳县东南部,因地貌结构复杂,气候差异明显,当地以小麦、玉米作物种植为主,村民们长期处于靠天吃饭的困境中。在对南沟村社区进行定点帮扶的过程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不仅充分发挥学校专业优势推进乡村产业发展,更重点关注南沟村的教育问题,在当地设立了留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还成立了“留学生助力乡村振兴支教团”。来自巴基斯坦的孔昊是支教团团长。这两年,他每周都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给当地的孩子上口语课。
孩子们的笑脸是孔昊上好口语课的不懈动力,他总说孩子们热爱学习,对知识如饥似渴,和孩子们在一起感到特别愉快。“两年前,我第一次去南沟村小学,认识了小兰,那时的她很害羞,看到我是外国人,不敢和我说话。如今两年过去了,小兰成长得很快,口语越来越好,我经常听到别人对她的夸奖。”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还有很多留学生和孔昊一样热爱支教事业,来自中非共和国的杜牧同就是其中之一。
杜牧同的家以养殖为生,家里共有12口人,除了父母,他在10个孩子中排行第9。小时候,家里的牲口生病了,父亲只能干着急,从那时起他便立志学习兽医学。在哥哥的带动下,他来到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读书,如今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因为学校组织的留学生实践活动,他有机会去合阳县的一些村镇小学,和那里的孩子们近距离接触。
杜牧同很有孩子缘。在实践活动中,他给孩子们讲了很多非洲的故事,让孩子们身临其境般领略了胡夫金字塔、撒哈拉沙漠、尼罗河、东非大裂谷、刚果盆地、莫桑比克海峡等世界之最的魅力,讲述了中国与非洲国家结下的深厚友谊。他以自身经历鼓励孩子们从小树立远大梦想,做努力奔跑的追梦人。
未来,杜牧同也想加入支教团,他想去南沟村看看,不仅要给孩子们讲讲世界的故事,也想深入到中国百姓中学习中国文化,近距离感受中国乡村振兴取得的成就,将中国的脱贫智慧带回自己的国家,讲给更多人听。
在辽宁大学留学生的眼中,美丽中国是彰武的蓝天白云和苍松翠柏。
“一片片叶子打开光的入口,
一阵阵松涛划破大荒漠的沉寂。
林草叠加的气息,鸟雀欢鸣的汇集,
从眼睛,一直漫到心房。”
这首名为《北纬42°的蓝》的诗由彰武县当地的诗人王晶晶创作,歌颂了彰武县章古台治沙精神和现代愚公治沙人。
留学生参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
70多年来,一代代彰武人传承绿色梦想,在战风沙的道路上矢志不渝、接力奋斗,创造了把沙地变成绿洲的奇迹。
来自赞比亚的苏达和吉福,两次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章古台地区沙漠治理考察活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深入了解彰武治沙的经历后,苏达和吉福深刻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
回忆起走访彰武县的经历,他们都深有感触。在章古台镇,他们观看纪录片《彰武治沙》,实地考察万亩松林,看到过去黄沙漫天的章古台如今山清水秀、绿树成荫,他们不由感叹:“中国人太伟大了,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把沙漠变成了绿洲。”在四合城镇刘家村,他们和侯贵交流,听侯贵讲述20年来在四合城镇一片2400亩的起伏沙地里栽下30万株树木的故事。在阿尔乡镇北甸子村,他们参观董福财精神党性教育基地,了解他在40年时间里,带领村民栽种300多万株树木,阻止了流沙南侵脚步的事迹。
他们说:“越了解彰武治沙的故事,越能深刻体会‘矢志不移、永不退缩、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治沙精神的力量。”
“我以前还不太明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什么意思,现在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体会。”苏达说,“彰武县很多农民家里都有漂亮的大房子,院子里都有小汽车,人民都过得很富足,这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分不开的。”
吉福说:“荒漠化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的环境难题,章古台地区的绿色长城保护了辽宁城市群和东北亚地区的生态环境安全。这为全世界树立了榜样,也为全世界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学在中国,行在中国。行走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来华留学生们吸收着5000多年中华文明积淀的丰厚养分,感受着14亿多人民为了美好生活凝聚的奋斗伟力,他们会把自己亲眼看到的中国分享给更多的人。
天涯成比邻
“大家都很友好,很高兴能交到这么多好朋友。”“这三天的氛围特别好,我结识了很多新朋友。”“大家太棒了,想和参加这次活动的每一个人都成为朋友。”在总结参加“感知中国”主题营活动的收获和体会时,留学生们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交朋友”这个词。
参加这次主题营活动的留学生来自58个国家和地区。大家来自世界各地,在深圳这座包容的城市相遇、相识、相知,成了拥有共同回忆的老友。
来自非洲的留学生一直是活动中的“气氛担当”,他们热情大胆,体贴入微。
3月30日晚上,为了帮助大家增进了解,主办方特意组织了“破冰”活动,将所有留学生分为10个小组进行自我介绍和游戏。开始时,大家互相还不熟悉,分散在各个小组的非洲同学积极表达自己感受的同时,也帮助其他人大胆展示自己,这成为“破冰”的关键。在后续的游戏环节中,他们又充分发挥自身能歌善舞的特点,积极活跃气氛,帮助大家缓解紧张情绪。当自己所在的小组取得了好成绩,他们会大声欢呼庆祝;当队友因为紧张出现失误,他们会贴心安慰鼓励大家重新来过。轻松舒适的氛围为大家进一步深入交流打下了良好基础。
辽宁大学的王安娜是这次活动的“明星”学员。她从6岁开始学中文,中文说得很好,加上性格热情开朗,经常给大家当翻译,因此交到了不少朋友。她说:“中国很大,学校很多,平时没有太多机会和大家交流,这次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大家从天南海北来到这里,互相交流我们在中国学到的知识,分享我们了解到的中国文化。将来,我们也会把在中国看到、学到、了解到的知识带回自己的国家,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沟通。”
来自巴基斯坦的“老大哥”永强是东南大学的博士生,他总是很照顾其他同学。第一次见到永强是在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主楼前的广场上,他举着手机趴在石头上,帮同样来自东南大学的4位女生拍照留念。他贴心帮大家调整姿势,提出参考意见,拍照、录视频,忙活了好久。后来的活动中,总能看到他在“学雷锋做好事”,关照大家跟上队伍,帮大家记录下有纪念意义的瞬间,请大家喝奶茶解乏……他觉得这没什么了不起,“我的年纪比其他人大一些,照顾他们是应该的,反正大家都是同学嘛。”
在“感知中国”的过程中,留学生们除了相互之间培养友谊之情,也和接触到的中国人热情互动。
在4月1日的闭营仪式中,来自中南大学的孟加拉国留学生塔米分享了她在活动中的感受。她对“来了就是深圳人”这句话深有感触,“刚开始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还不懂是什么意思,但是经过这3天的参观学习,我对这句话有了很深的认识。深圳是中国最大的移民城市,这里很包容,无论是其他省份的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大家来到这里,都能融入这里的环境,并依靠自己的努力获得幸福生活。我很喜欢深圳,很喜欢这里的生活环境。”
确实,如塔米所说,深圳包容、开放,到处洋溢着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这里的人民也始终以开放的姿态面对世界。
开营仪式上,留学生以各种形式分享自己眼中的美丽中国
在比亚迪公司的参观结束时,正赶上中午休息时间,园区里的员工看到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感觉很新奇,他们向留学生挥手打着招呼,来自浙江师范大学的尼日利亚籍留学生艾琳也热情地回应着:“帅哥你好!”一位女员工说自己从来没同时看到过这么多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她拉着艾琳合影,两人还拍了一段短视频。
除了在深圳与普通中国人的邂逅,留学生们还在主题营活动中分享了他们在中国各地和当地民众交朋友的故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哈萨克斯坦籍留学生张诺之前就参加过“感知中国”的活动,就读于动物医学专业的她曾去农村帮助指导农户科学养羊。在那里,她看到一位姓张的奶奶和她在哈萨克斯坦的亲奶奶长得特别像,就把张奶奶认作自己的“中国奶奶”。活动结束后,她还去张奶奶家里做客,吃张奶奶做的当地美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生马班来自刚果(布),在和大家交流心得体会时,他分享了自己在中国学到的饮茶礼仪。他将食指和中指并拢后用指尖敲了敲桌面,问大家是否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大家纷纷摇头。“这是别人给你倒茶之后表示谢谢的手势,是我从我的中国朋友那里学到的。”马班自豪地说。
来华留学生们在中国相遇,以诚会友,以心交心。中外文化在他们交流沟通的过程中相汇、交融,他们成为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使者。
在“感知中国”主题营活动中,留学生们穿越历史、立足现实、畅想未来,遇见了科技与进取,遇见了创新与发展,遇见了日益开放的中国,遇见了志同道合的朋友。
“未来,我们将继续做深做实‘感知中国’品牌活动,进一步扩大规模、丰富内容、创新形式、提升品质,帮助更多的留学生到中国各地走走看看,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的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秘书长生建学表示。
三角梅的花期很长,会一直开到盛夏、深秋。“感知中国”活动也会一直走下去,中国与世界的友谊之花也会永远花开不败。(本刊记者 贾文颖 刘晓蕾)
来源:《神州学人》(2023年第5期)
作者:贾文颖 刘晓蕾
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岳家岭村,一列动车组列车在金灿灿的油菜花海中穿行。曹欣摄(人民视觉)
见证中国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感受中国革命老区的蓬勃生机、近距离观察中国荒漠化治理成果、帮助外国企业扎根中国市场……多名长期在中国学习和工作的外国青年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体现在中国发展的方方面面,不断改变着中国,也深刻影响着世界。在他们眼里,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贡献了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泰国青年占塔拉努衮·罗姆差——
“为全球发展和人类进步作出卓越贡献”
记者韩硕
“中国品牌电动汽车越来越受欢迎,比亚迪电动汽车在泰国市场的销售势头强劲。”近期,泰国“经理人在线”新闻网站“New China Insights”专栏刊登了一篇聚焦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文章,收获了许多关注。
泰国青年占塔拉努衮·罗姆差(中文名张英若,图①)是这篇文章的作者,也是这个专栏的发起人。在中国完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业学习后,她先后在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任教。“我一直非常关注中国的发展,发起这个专栏是为了向更多人讲述中国发展的故事。”张英若说。
在中国工作生活了近15年,张英若惊叹于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中国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国家,城市发展、科技进步速度惊人,尤其是‘科技+生活’的新兴生活方式,体现在民众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科技创新提高了社会效率,给经济注入了发展活力,也给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东盟国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张英若认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一项面向未来的倡议,已成为增进沿线国家和地区民心相通的纽带。任教期间,她开设了一门“‘一带一路’与区域经济合作”课程,颇受学生欢迎,中老铁路等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是她授课的好素材。“中老铁路已成为区域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样本,中泰铁路与中老铁路实现贯通后,将打通一条经济发展大动脉,为三国在人员、物资、科技等方面的协同发展提供诸多便利,给三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带来切切实实的好处。”张英若说。
“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泰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农产品出口市场。2021年,泰国出口的98%的木薯、70%的热带水果、1/3的橡胶和1/10的大米销往中国……”在列举了一系列数据后,张英若感慨,“中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包括泰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带来新机遇。”
除了基础的泰语课,张英若还把泰中经济合作、泰中旅游产业发展、泰中跨境电商合作等作为教学和研究领域。“我坚信,中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的对外合作将不断深化,同世界各国实现互利共赢。中国式现代化将为全球发展和人类进步作出卓越贡献,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离不开中国。”张英若说。
哈萨克斯坦青年鲁斯兰——
“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记者周亚军
90后哈萨克斯坦小伙鲁斯兰(图③),中等个头。记者在海南国际经济发展局初见他时,他正忙着完善赴东盟国家招商推介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演示文稿。“海南自贸港未来产业布局是怎样的?将带来怎样的投资机遇?这些都是外资企业关注的问题,我要做的就是让政策解读更有针对性、更加一目了然。”
2009年,16岁的鲁斯兰来到海南大学留学。在完成本科学业后,他又到北京科技大学攻读硕士。“在中国学习生活期间,我看到了这个国家日新月异的发展。我决定留在中国,实现自己的价值。”鲁斯兰说。
很快,鲁斯兰就迎来了他的发展机会。2018年,中国宣布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2019年,海南国际经济发展局面向全球招募人才,鲁斯兰应聘成为第一位外籍员工,并随后成为“全球新闻官”,负责向外国企业、投资者、媒体和商协会介绍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政策红利和投资机遇,并为外国企业投资海南提供帮助。
“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海南样板”被写进2023年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这令鲁斯兰倍感振奋。“从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到启动自由贸易港建设,再到举办消博会,海南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新高地正在加快发展,我非常幸运在这个大舞台上实现了人生价值。”鲁斯兰表示,在去年的消博会上,他见证了瑞士历峰集团落地海南的全过程,至今依然记忆深刻。“我们克服疫情影响,在线上前后接触沟通一年多时间,终于敲定了合作,帮助企业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
鲁斯兰对中国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有感触:“哈萨克斯坦地处欧亚大陆中心地带,中国到欧洲多条陆上交通干线都经过哈萨克斯坦。自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哈萨克斯坦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加快,一系列过境的中欧班列相继开通,促进了哈中两国贸易和投资的合作。以我的家乡阿特劳市为例,由中国企业承建的炼油厂等项目已建成投产,带来不少就业机会。在哈萨克斯坦从事石油天然气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也有许多哈萨克斯坦企业到中国投资。”
在鲁斯兰看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合作共赢的倡议,也是促进民心相通的桥梁。鲁斯兰说:“这些年,有越来越多像我一样的哈萨克斯坦年轻人来到中国学习工作,也有许多中国学生到哈萨克斯坦感受不同的文化。可以说,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两国之间的交流合作不仅是经济上的,在促进文化交流方面也成效显著。”
“中国最让我钦佩的地方之一,就是确定一个发展目标,然后朝着这一目标不断前进。”鲁斯兰认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为促进世界共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中国在设定发展目标的同时,愿意与其他国家共同发展,带动了周边国家一起发展,这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广受欢迎的关键。”鲁斯兰表示。
尼日利亚青年迈克尔·埃祖仑——
“汲取更多中国发展经验和智慧”
记者万宇
“在中国的所学和经历给人力量,帮助我实现了自身发展。”尼日利亚青年迈克尔·埃祖仑(图④)在中国求学多年,硕士和博士阶段分别学习了政治经济学和世界经济学。如今,作为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的一名研究员、尼日利亚研究中心主任,他的研究领域是中非经济合作和国际援助。
提及在中国工作生活时印象最深的一件事,迈克尔的思绪飘回2016年。那一年,他前往陕西延安参加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活动,“这次参观中,令我难忘的不仅是红军长征的故事,还有当地经济发展的‘新长征’。”
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在那次走访中,迈克尔去了宝塔山等革命旧址,近距离了解延安精神,也感受到电子商务在当地的蓬勃发展。“一名企业家告诉我们,他通过互联网把延安农村生产的小米卖到全国各地,成功打开了销路,帮助村民实现了增收、致富。未来,他还计划把当地农产品推广到其他国家。我们还走访了吴起县和延川县的农村,那里土地肥沃、绿树成行,村民点击鼠标,就能实现让陕北特产走向全国。”迈克尔说。
迈克尔感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事业正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如今,延安人民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继续推动这座英雄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作为经济领域的研究者,迈克尔长期关注中国经济发展对于非洲的意义。他表示,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功举世瞩目,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中国经济活力十足,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了蓬勃生机,也为发展中国家树立了榜样。”
全面消除绝对贫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在迈克尔看来,中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努力对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具有借鉴意义,中国的发展经验清楚表明有志者事竟成。尼日利亚可以学习中国在减贫、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经验,努力将丰富的矿产和自然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实现自身现代化发展摸索出自己的方案。
“中国通过多种方式同非洲国家开展合作,帮助非洲国家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有效改善了民生,用实际行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相信,随着尼中两国的合作不断深化,尼日利亚可以汲取更多中国发展经验和智慧,实现两国共同发展。”迈克尔说。
巴基斯坦青年阿姆贾德——
“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记者刘洪超
“今年是我在辽宁大学学习的最后一年,我早已融入中国,无法用言语表达对中国的喜爱。”巴基斯坦留学生阿姆贾德(图②)这样形容自己对中国的感情。从儿时起,他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非常感兴趣。2019年,他来到辽宁大学攻读伦理学专业的博士学位,得以近距离了解和认识中国。
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阿姆贾德对此深有感触,他回忆起走访阜新市彰武县的经历。在章古台镇,他了解到当地几代人接续努力,花了70多年时间将沙丘荒漠变成绿色家园,“真是一个奇迹”;在四合城镇刘家村,他与种下26万余株树木的侯贵交流;在阿尔乡镇,他和种了一辈子树的已故村支书董福财的家人和乡亲们促膝长谈。“这些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艰苦奋斗、坚韧不拔、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治沙精神的力量。在中国,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阿姆贾德说。
这些年,阿姆贾德去过辽宁的很多地方。参观抚顺市雷锋纪念馆让他对雷锋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帮助他人也能让自身成长。”被雷锋的故事所感染,阿姆贾德回到学校后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新冠疫情发生后,他成为学校第一位国际学生志愿者,主动为在校学生运送并分配三餐、分发抗疫物资、收取生活垃圾,被授予辽宁大学“国际教育学院2020年度人物”称号,颁奖词称赞他“助人为乐,勇于担当,以志愿服务诠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作为辽宁大学伦理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阿姆贾德非常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源远流长。在伦理学研究中,我时常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
2020年,阿姆贾德参加了“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辽宁行”系列活动。走访沈阳市兴隆台镇时,他被那里与众不同的锡伯族民族文化吸引,和一同前往的中国学生一起策划并拍摄了视频《锡火相传》。视频展现了锡伯族的剪纸、骑射技艺以及欻嘎拉哈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拍摄过程让我近距离感受并了解了中国独特的民族文化。”阿姆贾德说。
“这是一次宝贵的经历,兴隆台镇对锡伯族非遗的保护传承是中国政府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生动缩影。通过近距离观察村民生活,我感受到中国十分重视扶持民族地区发展。”阿姆贾德说,“我们最后的成片还通过组委会实现了海外传播,收获了广泛关注和点赞,不少外国朋友对中国和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谈起未来,阿姆贾德希望能继续留在中国工作,“在中国的宝贵经历,让我对中国和中国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中国文化介绍给更多外国受众。”
明日最具爆发力六大黑马
杭钢股份(600126):贸易资产拟整体上市 打造钢铁+IDC双轮驱动
类别:公司 机构: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倪文祎 日期:2020-05-25
事件
公司公告,拟向商贸集团发行股份购买冶金物资85%股权、杭钢国贸85%股权,支付现金购买冶金物资剩余15%股权、杭钢国贸14.5%股权;向东菱股份发行股份购买东菱商贸100%股权;向富春公司支付现金购买其下属商贸业务板块经营性资产及负债,标的资产合计作价31.15 亿元;发行4.02亿股,发行价格5.61 元/股,此外现金支付金额为8.61 亿元。
经营分析
评估工作完成,拟实现集团金属品及原燃材料贸易板块核心资产整体上市。
此次为公司2019 年中定增收购事项的顺利推进,相关标的资产主要从事大宗商品贸易业务,冶金物资、杭钢国贸、东菱股份、富春公司2019 年净利润分别为1.14 亿元、1.59 亿元、0.05 亿元、0.28 亿元,贸易类资产总体盈利较为稳定。若交易2020 年实施完毕,上述资产2020-2022 年盈利预测为4.83 亿元、5.03 亿元、5.19 亿元,估值水平在6-7 倍PE,总体有望增厚一定业绩,并与现有的钢铁业务形成产业链延伸、补充与完善。
关注与天猫合作进展。公司在前期异动公告中提示,与浙江天猫在杭州市签订了关于共建浙江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合作框架协议,项目拟选址的杭钢半山基地土地,投资规模和金额、具体合作方、进程安排、分配方案、退出机制等具体事项均尚未确定。上述意味着公司IDC 业务市场开拓顺利推进中,且钢厂IDC 模式得到进一步验证。
公司IDC 一期有望于下半年投运。目前公司云计算数据中心合计9670 个机柜,一期4000 个机柜预计下半年前建成投运。公司参与IDC 竞争优势明显:1)土地位置及土地储备优势。杭州土地资源紧缺,半山基地关停后,集团自留地块占地面积1743 亩,储备40 万平大跨闲置厂房;2)能源供应优势。已有变电站可为数据中心提供独立电源,还有1 座天然气母站。3)政策及客户优势。公司作为国企在建设“政务云”方面优势明显。
盈利预测&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2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9.28 亿元、10.40 亿元、11.42 亿元,对应PE 分别为31 倍、28 倍、25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增发进度低于预期,钢铁业务盈利不达预期拖累短期业绩。
华友钴业(603799):拟定增加码印尼镍和三元前驱体项目 进一步强化一体化优势
类别:公司 机构: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齐丁/黄孚/王政 日期:2020-05-25
5月22日晚,公司发布定增预案,拟采取询价发行方式融资62.5亿元人民币加码印尼镍和国内三元材料前驱体项目。其中,30亿元用于印尼4.5万吨镍金属量高冰镍项目(公司持股70%),13亿元用于年产5万吨高镍型动力电池用三元前驱体材料项目(公司全资控股),以及3亿元华友总部研究院建设项目、16.5亿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推出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拟募集不超过2.32亿元,全额认购此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同时,实控人陈雪华拟直接认购总金额不超过1.8亿元。公司推出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包括公司的董事(不含独立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核心业务骨干、基层优秀员工以及董事会认可的其他人员,限售期为36个月。实控人陈雪华拟直接认购总金额不超过1.8亿元,限售期为18个月。
本次年产5 万吨高镍型动力电池用三元前驱体募投项目是未来三年三元前驱体扩产规划的题中之义。首先,目前公司全资拥有的三元前驱体产能5.5 万吨/年,该等产能均已建成投产;和LG 化学和POSCO 合资建设的三元前驱体产能4.5 万吨/年均进展顺利,有望在2020 年下半年达产或建成试运行。根据公司公告,未来三年,公司规划将全资拥有的三元前驱体产能提升至15 万吨/年以上,合资建设的三元前驱体产能提升至13 万吨/年以上,总控制产能有望达到28 万吨。这意味着未来三年公司全资、合资三元前驱体产能CAGR 可分别达到39.7%和42.4%的年均复合增速,公司总控制产能CAGR 达到40.9%。公司凭借一体化优势进入并绑定LG 化学、SK、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全球头部动力电池厂商的核心产业链,具备极强的三元前驱体的产能消化能力。
第二,本项目实施主体为公司全资控股的华海新能源,可将与LG 化学、POSCO合资运营过程中的生产和管理经验运用在100%并表的企业中,助推三元前驱体规模扩张;第三,该项目建设期2 年,考虑到三元材料高镍化大势所趋,产品设计直接面向高镍方向,分别为NCM8 系25,000 吨、NCM9 系12,500 吨、NCMA12,500 吨,具备极强的市场卡位前瞻性,也一定程度上公司紧跟下游龙头厂商在三元材料技术升级方面的雄厚实力。第四,项目税后IRR17.5%,投资回收期6.36 年(税后,含建设期),财务角度看吸引力较强。
本次定增募投项目“年产4.5 万吨镍金属量高冰镍项目”有望进一步夯实印尼镍资源+冶炼的供应能力,为公司在三元前驱体环节与全球头部新能源车和电池厂商绑定成长提供坚实保障。一是与下游三元前驱体产能紧密配套。如前所述,公司未来三年三元前驱体总控制产能有望从当前的10 万吨增至28 万吨,其所需原料主要由公司提供,其中所需镍金属量将超过10 万吨/年。考虑到华越项目6 万吨镍金属量,加上本项目4.5 万吨镍金属量,将基本匹配下游的原料需求。
二是本项目的建设地点印尼哈马黑拉岛及其周边地区是世界红土镍矿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本地的镍矿供应充裕,项目拟在纬达贝工业园(IWIP)建设,园区较好的产业集聚和矿冶一体化模式为本项目提供了良好的实施条件。三是本项目拟采用行业领先的“回转窑干燥—回转窑预还原焙烧—电炉还原熔炼—P-S 转炉硫化——吹炼”工艺,该火法工艺方案成熟可靠。四是该项目IRR 为18.8%(所得税后),投资回收期为6.78 年(所得税后,含建设期),财务角度看吸引力较强。
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和实控人参与认购,有望理顺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未来三年是公司锂电材料产业链规模迅猛扩张,一体化逐渐强化的关键时期,公司的高管、员工队伍也在逐渐壮大,“资源-有色-新能源-循环利用”
不同环节的业绩考核和激励机制亟待理顺。在当前新冠疫情爆发、新能源车产业链遭遇寒冬的背景下,此次定增实控人陈雪华直接认购1.8 亿元,锁定期18个月,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拟认购2.3 亿元,包括了董事会、监事会、高管所有人员,锁定期36 个月,彰显了实控人和高管团队对公司锂电材料全球领导者的战略目标和具体项目投建运营的坚定信心,有望理顺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为未来三年的公司的发展提供助力。
厚积薄发,随着新能源车产业链回暖,公司业绩蕴藏巨大潜力。一是随着疫情压制因素逐步解除,公司钴、铜业务具备显著的量、价弹性。价格角度,2020-2022 年全球钴供需已回归紧平衡,疫情进一步加大了供应风险;铜当前已具备较强的成本支撑,且供给收缩概率增大;一旦疫情压制解除,下游需求回暖,钴、铜价格均有望显著回升,再结合公司灵活前瞻的库存管理,有望获得较好的存货升值收益。产销量角度,钴随着下游需求回暖,产销量也有望显著回升,11.1 万吨/年铜冶炼、4.3 万吨矿产铜产能在2020 年将实现满产,较之去年7.13 万吨铜产量同比提升54%。二是公司控股的三元前驱体项目、参股的正极材料项目有望于2020 年悉数达产,届时前驱体产能将达到10 万吨,是2019年2 万吨产能的5 倍,再加上订单接连斩获不断,有望从2020 年开始贡献利润。
三是华越钴镍6 万吨粗制氢氧化镍钴预计在2021 年底投产,湿法冶金的成本优势将逐步显现,再叠加镍价在高镍三元材料的需求带动下有望进入上行通道,将成为公司另一强劲的业绩增长极。
给予公司“买入-A”投资评级,6 个月目标价43.02 元。按照2020-2022 年钴金属价格26 万、32 万和35 万元/吨;铜价4.4 万元、4.8 万元和5.2 万元/吨的假设,先不考虑2022 年华越项目的初期贡献和未来定增募投项目影响,我们预计公司2020 年~2022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5.7 亿、14.88 亿和24.55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78%、160%和65%,具有极强的业绩潜力。我们认为,考虑到疫情压制解除后新能源车产业链有望在政策呵护下显著回暖,再加上三元前驱体控股、三元材料合资项目、华越钴镍项目以及此次定增募投项目的逐步投产,成长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前期无钴化的舆论压力持续压制公司估值,但无钴化目前仅存在于技术探索阶段,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高镍三元材料仍为主流,估值存在修复空间。给予公司“买入-A”投资评级,6 个月目标价43.02 元,相当于2022年20x 动态市盈率。
风险提示:1)疫情蔓延以及对全球经济的冲击超预期;2)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需求不及预期,公司下游订单疲弱;3)公司新建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万润股份(002643)跟踪点评:短期疫情影响不改长期新材料领先企业成长方向
类别:公司 机构:西部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杨晖/杨靖 日期:2020-05-24
受疫情影响终端产品销量下滑,但最艰难时刻正逐步度过。一季度以来公司产品应用的终端产品(主要包括汽车及显示材料)销量均出现大幅下滑,且较多整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宣布停产,3-4月份美国轻卡销量同比增速分别为-35%和-42%,欧盟27国乘用车注册量同比增速分别为-67%和-79%,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同比增速分别为-7.4%和-16.9%。进入5月后欧美主要整车及零部件企业积极有序推进复工复产,目前虽然海外疫情仍存在不确定性,但我们认为最艰难时刻正逐步度过,公司海外业务风险也在逐步降低。
公司处于产能扩张周期,沸石业务将享受国内需求提升红利。2019 年末公司在建工程达到9.1 亿元,较期初增加176.79%,占总资产比重提升9 pct至15.4%。主要包括沸石系列环保材料二期扩建项目(2019 年已完成建设)、环保材料建设项目及万润工业园一期项目,在建产能的大幅提升将为中期发展积蓄能量。国六标准实施后预计到2022 年国内沸石需求量将达到8159吨/年,市场空间约24.5 亿元,公司与庄信万丰深度绑定,业绩增长有保证。
短期疫情影响不改长期成长方向。公司一季度未明显受到疫情影响,随着境外疫情形势严峻,部分公司下游客户存在因疫情导致的经营风险,存在订单延期交付的风险。长期来看公司积极研发新产品、提升产业化效率,积极布局电子化学品领域的聚酰亚胺材料、光刻胶单体材料,进一步丰富公司信息材料产业产品线;同时公司积极与国际知名医药企业开展基于CDMO模式的原料药项目,万润工业园一期项目逐步推进,公司中长期成长动力较足。
投资建议:考虑终端产品受疫情影响销量下降幅度较大,我们下调了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至5.20/6.94/8.37亿元(原预测值为5.76/7.15/8.59亿元),EPS为0.57/0.76/0.92元,对应目前PE为23.8/17.9/14.8X,短期疫情影响不改长期成长动力,我们依然看好公司长期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持续时间超预期、贸易环境恶化、产品销售价格波动风险等
老板电器(002508):变局之年 重新审视老板的“善变”
类别:公司 机构: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张立聪/李奕臻 日期:2020-05-24
敏锐的应变能力是公司核心竞争力:资本市场认为,公司过往的优秀表现得益于渠道红利,而忽视了其核心竞争力。复盘老板电器,我们发现,其产品更迭、渠道演变等历程,均显示出公司拥有优秀的战略调整能力,在变化的环境中抢占先机。我们认为,当前厨电行业已产生诸多变化,未来发展也存在一定不确定性,老板电器出色的应变力有望助力业绩持续增长。
厨电行业迎来变局:从新品放量、渠道结构调整,到2020 年的新冠疫情,近几年,厨电行业正快速变化,对企业的经营调整能力带来考验。我们判断,行业未来发展有不确定性,利好适应性强、善于调整策略的公司。
工程渠道将拉动老板业绩增长:通过与海外发达国家或地区比较,我们认为,未来国内厨电工程销量占比有望达到40%以上(与韩国、中国台湾相近)。
通过测算,我们也发现,工程机在国内厨电出货占比的提升,可更有力地拉动老板电器业绩增长(详见表10),这主要得益于:1)工程渠道行业竞争格局优于零售业务,老板电器订单量大。2)渠道销售费用率偏低,净利率较高(详见表8、表9)。而这两点要素,资本市场当前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甚至由此派生对老板发展工程渠道的一些误解。
老板的渠道布局具有战略前瞻性:公司从2005 年之前依赖KA 销售,到如今成功发展电商(收入占比32%)、线下专卖店(收入占比不到20%)、工程渠道(收入占比约20%),渠道下沉也获得一定成效。我们分析,老板电器能够分享每一次的渠道红利,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公司拥有较强的前瞻能力,领先同业企业进行提早布局。
公司“抗压”力强:2020Q1,在疫情冲击下,老板电器收入、业绩降幅远小于同业中其他公司;盈利能力上,Q1 公司毛利率同比+1.7pct。我们认为,压力检验竞争力,在行业景气波动期,老板经营或持续好于资本市场预期。
投资建议:作为高端厨电领域的常青树,老板善于响应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我们认为,这种优秀的应变能力,是公司业绩持续增长的基础。
我们预计老板2020 年~2021 年的EPS 分别为1.69/1.94 元,维持买入-A 投资评级,6 个月目标价为42.25 元,对应2020 年25 倍动态市盈率。
风险提示:竞争格局恶化,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房地产市场景气下滑
用友网络(600588):绩效考核彰显信心 股权激励保驾护航
类别:公司 机构: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郝彪/王紫敬 日期:2020-05-22
事件:5 月21 日公司发布激励计划,拟向激励对象授予股票权益合计不超过2,344.3961 万份/ 万股, 约占本激励计划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3,248,721,271 股的0.722%。其中股票期权496.33 万份,公司限制性股票1,848.0661 万股。
投资要点
3.0 发展进入关键阶段,激励计划保驾护航:从2020 年开始,未来3 年是用友3.0 战略推进的第二个阶段,公司发展进入到关键时期。本次股权激励计划授予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为每份37.47 元,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格为12.23 元/股。其中限制性股票来源为公司从二级市场回购的A股普通股,回购自2019 年1 月至7 月进行,实际回购19,186,721 股共计4.69 亿元,回购均价为24.45 元/股,其中18,480,661 股用于本轮激励。此轮激励计划授予的激励对象总人数为1,696 人,约占截止到2019年12 月31 日在册员工总数17,271 人的9.82%,覆盖到大部分的核心人员。公司全部在有效期内的股权激励计划所涉及的标的股票总数累计未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10%。此轮激励计划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公司长效激励机制,有助于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充分调动公司骨干员工的积极性,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骨干员工利益有效结合,使各方共同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进而确保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云服务战略再起航,百亿绩效考核目标彰显信心:公司明确战略目标是成为全球领先的社会级企业云服务平台,服务千万客户、十万生态、亿级社员。激励计划中,股票期权的考核条件为2022 年营业收入达到1,470,469 万元、云服务业务收入达到983,663 万元、归母扣非净利润达到132,314 万元,且2023 年度营业收入增长率同比不低于10%。根据公司的绩效考核要求,2022 年的云计算收入占比为66.89%,较2019 年末23%的占比大幅提高,对应云业务的复合增速达到70.92%;归母扣非净利润复合增速为25%。限制性股票的行权条件为以2019 年“软件业务收入”和“云服务业务收入”之和为基数,2021/2022 年度“软件业务收入”和“云服务业务收入”之和的增长率不低于20%/30%。较高的考核目标彰显管理层对公司发展的信心。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2020-2022 年归母净利润为11.89/17.28/28.57亿元,EPS 为0.37/0.53/0.88 元,对应PE 为103/71/43 倍。我们看好公司后续产品竞争力的提升,同时国产化替代空间广阔,大型企业集团案例今年有望放量落地,龙头地位更加牢固。新一期股权激励计划,一方面激活员工积极性,另一方面坚定市场对公司长期发展信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云业务发展不及预期;宏观经济对传统ERP 业务产生影响。
双汇发展(000895)重大事件快评:布局养殖技改升级 产业链协同发展
类别:公司 机构: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陈梦瑶/郭尉 日期:2020-05-22
事项:
公司5月8日公布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拟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70亿元,发行股票数量为不超过3.32亿股,发行对象为不超过35 名,募集资金拟用于以下项目:肉鸡产业化产能建设项目(33.3 亿元);生猪养殖产能建设项目(9.9 亿元);生猪屠宰及调理制品技术改造项目(3.6 亿元);肉制品加工技术改造项目(2.7 亿元);双汇总部项目(7.5 亿元);补充流动资金(13 亿元)。对此我们点评如下:
国信观点:
我们认为公司此次定增项目更好的实现从上游养殖到下游屠宰加工环节的全产业链布局,加强前端成本控制的话语权,更好控制原料成本,提高经营稳定性,中长期将利于巩固公司龙头地位,提升竞争力、盈利能力及品牌影响力,维持公司2020-22 年EPS 至1.74/1.92/2.11 元,对应23/21/19 倍PE,上调一年期合理估值44.2-48.0 元(原为38.3-41.8 元),维持“买入”评级。
点评:
投资发展养殖业,完善产业链协同效应
公司发展养殖业,有利于增强公司对产业链上游的影响力和对畜禽市场的跟踪,利于减少原料外部依赖,提升成本控制能力、采购议价能力和质控能力。当前虽然公司畜禽养殖业务已具备一定规模,但与屠宰和肉制品主业对生猪、鸡肉类原材料的需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不能满足长期发展需要,此次定增项目中的肉鸡产业化产能项目包含的河南西华及辽宁彰武两个项目达产后分别形成种鸡存栏120 万套,均能提供1 亿羽肉鸡产能,主要满足公司自身原料需求为主,有利于提升鸡肉类原材料自给率,提升肉类产品的多元化及结构升级。生猪养殖项目以辽宁阜新子公司为实施主体,达产后形成产能为曾祖代种猪存栏1000 头,祖代种猪存栏2000 头,父母代种猪存栏2 万头,年种猪、生猪出栏合计约50 万头,目前公司年出栏种猪生猪仅30 余万头,占屠宰量比重不足3%,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生猪养殖技术门槛提高,行业亦加速整合,上游压力加大,此次生猪养殖项目将保障安全、可靠、稳定的生猪原料供应,提高公司抗风险能力。
双技改项目提升自动化、信息化程度,促进产品结构升级生猪屠宰及调理制品技术改造项目是对公司下属漯河屠宰厂原有屠宰产能、调理制品产能等整体升级改造,改造方向是由机械化向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升级,项目达产后生猪屠宰产能约150 万头/年;调理制品产能约4.53 万吨/年,改造内容具体包含13 项技术。项目达产后不仅提升生产线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进一步增强产能动态调整能力,缩减人工投入、促进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盈利能力提升,同时也将提高生产安全性及环保性。肉制品加工技改项目也是对部分肉制品生产车间的整体升级改造,达产后年产肉制品约6 万吨,虽产量变化较小,但产品结构将有效优化,品类大幅减少,中高档产品、特优级产品占比提升,进一步改善毛利率,也更好落实公司“主推高端产品、减少数量、提升质量、聚焦推广”的产品策略。
盈利预测评级
行业景气度波动;渠道拓展缓慢;产能建设不达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