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周年庆,比亚迪向深圳“表白”:没有深圳,就没有比亚迪
云轨云巴遨游星空、E-SEED GT冲上云霄、BYD ? SZ强势表白深圳……11月18日,深圳坪山的夜空上演了惊艳一幕。伴随着“祝你生日快乐”的音乐,300架无人机编队冉冉在空中升起,不断变换队形组成各种璀璨图案,闪耀比亚迪坪山总部。当BYD ? SZ的造型升起时,现场更是一片欢呼。
无人机编队组成“BYD ? SZ”图案,强势表白深圳。
1994年11月18日,比亚迪在深圳布吉诞生。昨天,比亚迪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大日子——25岁的生日。比亚迪用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在展示自身成就的同时,也为这座孕育他的城市鼓与呼。
作为一家地地道道的深圳企业,可以说,比亚迪的成长轨迹正是深圳这座城市发展的缩影。一路走来,对于深圳良好的营商环境,比亚迪“深有感触,也心怀感激”。
“没有深圳,就没有比亚迪”
比亚迪在改革开放政策号召下,从深圳的一个旧车间起步。25年来,比亚迪已迅速成长为拥有员工22万人,业务布局涵盖电子、汽车、新能源和轨道交通等领域,营业额和总市值均过千亿元的国际化高新技术企业。
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企业发展亦如是。
在比亚迪发展初期,随着电池业务的发展,资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不得不“找钱”扩大生产。
“我们去银行贷款,银行说贷款需要有抵押,我说我有设备啊,他说设备不行,得不动产。我问什么是不动产?他说房子。但是我厂房是租的。”王传福说。
面临窘境的不仅仅是王传福。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深圳,像比亚迪这样的创业公司很多,他们都无法获得贷款。
“政府知道我们没有不动产,专门成立一家担保公司,为我们这些企业做担保。有了担保,银行就愿意借款给我们。”王传福说。这家担保公司成为了比亚迪的及时雨。
政策支持,技术过硬,再加上成本优势,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比亚迪的业务规模就超过了三洋、索尼等国际巨头。比亚迪仅仅用了3年时间占据了全球近40%镍铬电池市场,到2008年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充电电池制造商。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深圳;没有深圳,就没有比亚迪。"王传福认为,中国最先给了深圳市场化环境,深圳的大环境是比亚迪成功的关键。
创新驱动,比亚迪快速实现“三级跳”
创新,让深圳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边陲小镇到拥有2000多万人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而成长于改革开放前沿地区的比亚迪,从一开始就承袭了深圳的创新基因。
十几年前,当大多数人都不看好新能源的时候,比亚迪就认准了这一未来发展方向,并组建团队,顶住压力,开始储备IGBT芯片技术。如今,比亚迪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研发出了自己的IGBT,并率先发布了车规级领域具有标杆性意义的IGBT4.0技术,成为目前中国第一家实现车规级IGBT大规模量产、也是唯一一家拥有IGBT完整产业链的车企。
2010年,比亚迪率先在深圳推出“城市公交电动化”解决方案,当时没几个人相信。近十年过去了,深圳已成为全球首个公交、出租车100%电动化的城市, “深圳蓝”成为了深圳一张引以为傲的名片,“公交电动化”更是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6年,比亚迪进军轨道交通产业,未来随着城市拥堵加剧,智慧出行的立体交通时代将再次验证比亚迪的正确性。
一直以来,“技术为王,创新为本”是比亚迪始终坚守的发展理念。在王传福看来,3万多名技术研发人员,是比亚迪的宝贵财富。
2019年上半年,比亚迪研发投入约39.9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42%。这两项指标都处于同行业前列水平。凭借对研发和创新的持续投入,从为世界知名手机厂商生产电池,到收购国有汽车大厂进军汽车制造,再到新能源汽车和轨道交通设计、研发、生产,比亚迪快速实现了“三级跳”。
发挥优势,从深圳出发走向世界
近年来,比亚迪凭借在全球新能源车领域积累的优势,频频出击,不断加快“出海”步伐,在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取得显著成绩。
以欧洲为例,北至寒冷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达西班牙南部“太阳海岸”,比亚迪纯电动大巴足迹已遍布欧洲20余个国家逾100个城市。今年9月,比亚迪宣布在德国斩获22辆12米纯电动大巴订单,跻身德国市场。这意味着,继美洲、大洋洲、亚洲和非洲之后,比亚迪正式进入了欧洲最强的工业国家——德国!世界上最难突破的欧洲、美国、日本、韩国四大发达市场,比亚迪已尽揽囊中。截至目前,比亚迪的运行足迹已经遍布全球六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多个城市,新能源汽车连续4年获得全球销量冠军。
产品出海,比亚迪已然用一串串亮眼的数据证明了自己。今年11月,比亚迪又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新思路——宣布与全球车企巨头丰田达成协议,计划明年在深圳合资成立纯电动车研发公司,双方将展开“技术对等”的合作。这意味着,比亚迪电动技术获得世界认可,实现了由“产品出海”到“技术出海”的新跨越。
一直以来,深圳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对标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持续加大改革力度,为企业发展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今年,不仅是比亚迪成立25周年,也是深圳建市40周年,比亚迪在这个节点宣布新的合资公司将落户深圳,无疑为“BYD ? SZ”下定了最好的注脚。
如今,深圳再次被委以重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有理由相信,一向敢为人先的比亚迪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在未来更多个25年里,继续“用技术创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全球城市发展提供“中国方案”、贡献“深圳智慧”。
万亿比亚迪的“慢活”“快鱼”和“技术鱼池”|深圳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作为改革开放和深圳发展的亲历者、建设者和见证者,成立27年以来,比亚迪专注于先进制造业和实体经济,以“双碳”战略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在中国尤其是深圳的新能源产业政策扶持和城市交通电动化战略引导下,从深圳出发,逐步在汽车、轨道交通、新能源与电子等领域协同发展,业务覆盖全球。
6月14日,深圳市委宣传部指导、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深圳分社执行的深圳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第二站来到坪山区比亚迪总部,探究这家企业如何从一家电池代工小作坊,刚刚成为全球第三大市值、中国第一大市值汽车品牌的内在故事。
在过去十多年里,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年均销量只有四五十万,品牌美誉度也一直不高,但是最近两年每个月就达十几万,实现了销量和口碑的集中爆发,成为中国“新国货”、深圳“新手信”的代言品牌。
在长期的“原地踏步”时,比亚迪一直坚持做对了哪些事情,有哪些高质量发展秘诀?而在迎来市场爆发、拥有万亿市值的当下,比亚迪又在坚持什么?未来,比亚迪新的可持续增长空间在哪些方向,值得投资人和公众关注?
调研组走进比亚迪展厅
从小做大,跃升全球第三市值车企
这次调研,刚好赶上比亚迪A股市值突破万亿,南方日报、南方+记者最关注的是,比亚迪成功的核心因素有哪些?
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曾称,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深圳;没有深圳,就不会有比亚迪。除了此前报道着笔较多的深圳创业土壤和市场环境,实际上,最值得关注的就是王传福本人。
王早期是一名优秀的电池专家,具有早年特区创业精神和优秀工程师思维,并一直集合公司创始人、实控人和管理层负责人等身份于一身,可以坚定地执行一些困难、正确又长远的战略规划和技术研发,做好“慢活”;又能结合市场环境快速灵活决策,做条“快鱼”。
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
1995年2月10日,比亚迪在深圳布吉成立。年仅29岁的王传福放弃一家国企“铁饭碗”下海。原籍安徽无为的他,毕业于中南大学和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这是王传福创业时遇到的第一次力排众议。
当时,王传福看准日本二次充电电池产业向中国大陆转移的趋势,很快发展为摩托罗拉、诺基亚的锂离子电池供应商,成为“电池大王”。2002年,比亚迪股份在香港主板上市。后来比亚迪电子也在港股上市。
2003年1月,王传福又力排众议,收购了西安秦川汽车厂,成为吉利之后第二家民营轿车企业。这个决定在当时公司内外并不看好,出现股票大跌,但王传福坚定看好汽车工业的电动化前景。新能源汽车布道师也成为他的一个新身份。
2005年比亚迪推出首款燃油车F3,并在2008年发布新能源汽车F3DM。2012年,比亚迪在深圳市场开始投放e6纯电动出租车。深圳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并积极推进城市交通低碳出行,2017年、2018年两年,深圳先后在全球率先实现公交电动化和出租车电动化。
2011年,比亚迪A股上市。2016年底,比亚迪又宣布进军轨道交通领域,推出云轨和云巴产品。实际上,这两类产品至今依然处于市场教育的早期,但王传福的超前性战略思维依然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善于结合时代的趋势和痛点,通过技术研发推出亮点产品。
真正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出圈、崛起,是在2020年,随着新能源汽车景气度走高,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和股价开始攀升。
2021年5月,随着第100万辆新能源汽车汉缓缓驶下工厂总装线,比亚迪在13年里成为首个进入新能源汽车“百万辆俱乐部”的中国品牌。这是中国汽车工业的一个历史节点。
到2022年6月10日,比亚迪A股总市值已突破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市盈率超过300倍,成为首个迈入“万亿市值俱乐部”中国汽车品牌,在全球仅次于特斯拉与丰田集团。
比亚迪汽车分能源销量及增速
数据统计显示,1995年,比亚迪才20人,营业额仅250万,2021年底已有29万员工,营业额2161.42亿元,26年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5%。
从公司成立至今,比亚迪核心股东层非常稳定,掌舵者一直是王传福,而其表哥吕向阳是天使投资人。2008年,比亚迪又迎来知名投资人巴菲特。吕向阳与巴菲特的长期陪伴,让王传福可以保持长期的战略定力与战略眼光,更加专注于公司战略和产品,也为两个投资人分别带来近40倍和5.48万倍的巨额回报(2022年6月10日),成就了创投圈佳话。
与此同时,公司稳定而集中的股权结构,也使得高管决策非常灵活简单。“现在是快鱼吃慢鱼的时代,所以你的动作稍微慢一点,会影响你的整个企业的生存问题。”王传福在最近一次股东会议上谈到了大公司敏捷管理的重要性。
技术为王,坚持创新打造“技术鱼池”
值得深究的是,爆发之前的比亚迪,一直在坚持什么?
比亚迪的垂直整合模式,打造了一站式汽车产业供应链,这是比亚迪产业版图的底层核心代码,不仅节省成本,提高产能,也让比亚迪集中优势力量提前布局核心技术和重点聚焦优势资源,避免在原材料和技术上被“卡脖子”。
比亚迪LGBT4.0晶圆
据比亚迪汽车品牌及公关副总经理杜国忠透露,公司早在2002年就组建了芯片团队,2008年收购了宁波中纬半导体晶圆厂,2018年发布了车规级芯片IGBT 4.0,通过自研自产,确保主要芯片供应体量和价格的稳定,也使得比亚迪成为近年来受到芯片短缺影响较小的车企。
比亚迪DNA是崇尚“技术为王”和工程师文化,这是公司多年来得以高质量发展的思想基础。在比亚迪礼宾楼一楼展厅,调研团队看到,一面高大的技术墙展示着比亚迪多年来上千份专利证复印件。另一面墙上则是公司获得金银工匠精神奖章的优秀员工。
截止至2021年底,比亚迪在全球累计申请专利约3.4万项、授权专利约2.3万项,基本上每天有11件专利申请,有9项专利授权。
而据2021年12月智慧芽创新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汽车行业上市企业科创力排行榜》显示,比亚迪申请专利量占中国汽车行业上市企业总和的15%以上,是行业均值的32倍;有效专利量占中国汽车行业上市企业总和的28%以上,是行业均值的60倍。在乘用车领域,无论是申请专利数还是有效专利数,比亚迪都超过行业第二和第三的总和,充分体现比亚迪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导者的科技创新能力。
多年来,比亚迪并非是赚钱能力最强的企业,但肯定是最敢于持续重金投入研发的大型企业之一。财务数据显示,2010-2021年,比亚迪整体毛利率中位值约为17%,在汽车行业并不算高,但其研发支出同期由20亿元增长到超100亿元,研发支出率保持在6%左右。
比亚迪研发支出
持续大量的研究开发支出,使得比亚迪成为全球首家掌握电动汽车核心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的企业,在行业内处于领跑者地位。
现在来看,很多汽车行业目前面临的痛点或压力,比亚迪都不存在或较小,这与比亚迪的坚持“技术鱼池”战略有关。
比亚迪汽车品牌及公关副总经理杜国忠介绍,比亚迪很早就发力研发各种技术,众多专利技术积累起来,就像养鱼一样,当市场需要什么,就从“鱼池”捞来技术来推广应用。这也是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在最近两年迎来爆发的技术原因。
从“技术鱼池”中,比亚迪“捞”出了刀片电池、比亚迪半导体、DM双模技术、E平台3.0、CTB技术等。
比如,刀片电池拥有500多项专利,是比亚迪推出的新一代磷酸铁锂电池,具有超级安全、超级寿命、超级续航、超级强度、超级功率五大优势,因为通过针刺实验不起火,解决了电池行业最大痛点——自燃问题,从而把磷酸铁锂电池拉回市场主导地位。
引领风口,未来行业爆发或在智能化
调研过程中,记者更关注比亚迪在社会责任及产业贡献中的举措,以及公司未来发展的空间和方向。
为了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着力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深圳针对消费、金融、工业等方面推出了一揽子政策措施,起到积极提振作用。记者了解到,作为一家从深圳成长起来的大型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比亚迪也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据比亚迪透露,今年比亚迪预计招聘毕业生2万名左右,其中研究生占比40%。目前,2022届应届生已签约超过1万人,五成新入职员工安排在深圳园区,这无疑为社会就业做出一定贡献。据悉,目前比亚迪在深圳投资建设了4家工厂,分别是比亚迪宝龙厂、比亚迪坑梓厂、坪山比亚迪和比亚迪葵涌厂,四家工厂就业人数达到接近13万,是深圳新能源汽车及电子产业的重要先进制造业厂区。
实际上,比亚迪此前还曾“不务正业”。2020年初,新冠疫情期间,王传福与数十名集团直管事业部一把手齐上比亚迪宝龙厂生产一线,3天出设备图纸,7天完成口罩机研发制造,10天第一只口罩下线。并且,比亚迪迅速集中10万员工,建成口罩生产线2000条,口罩最大日产量达1亿只,成为全球最大规模口罩生产商,有力国内确保了抗疫物资供给,成为中国制造转产抗疫的典范。王传福成为唯一一名深圳企业家代表,获评“抗疫民营经济先进个人”。
从经济提振和产业振兴角度,比亚迪现在给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正向影响更大。4月3日,比亚迪宣布,自今年3月起已全面停止燃油车的整车生产,旗下产品线将专注于纯电与插电混动两条路线。这也意味着比亚迪成为全球首个正式宣布停产燃油汽车的车企,这引起了行业巨大震动。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6月10日发布最新数据显示,1-5月份累计汽车销量955.5万辆,同比下降12.2%。但是新能源车1-5月累计销量200.3万辆,同比增长111.2%。比亚迪前5个月累计销量突破50万辆大关,达到507314辆,同比大涨348.11%,其已经完成销量目标150万辆的33.8%。另外,比亚迪新能源累计销量已超200万辆大关。
比亚迪一路向好,带动整个汽车整车及新能源产业链个股集体上涨,这让人思考这家企业未来的增长空间和其他可能性。
从市场空间而言,在杜国忠看来,新能源汽车中国市场渗透率已达26%,到年底可达30%,未来会吃掉更多燃油车市场。
比亚迪三代DM技术
从产品业态来看,业内认为,汽车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是下半场。比亚迪汽车电动化征程还远远没有走完,其动力系统、电池产品将会扮演更重要角色,为比亚迪估值提供更多的动能;而在智能化方向,比亚迪除了芯片,也开发搭载了DiLink智能网联系统、DiPilot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等产品,但智能化举措相对有些品牌要慢一些、少一些。
记者了解,2018年开始,比亚迪推出平台开放战略后,不仅将一些核心产品输出,也引入一些零部件供应商,比如与百度、英伟达等公司合作,也投资了地平线、速腾聚创等,有望在智能网联领域于市场、政策及时机成熟时推出相关产品。
这一天何时到来,还有待观察。
【撰文】李荣华
【摄影】鲁力
【栏目统筹】甘雪明 曲广宁
【栏目制作】栾艺婷
【作者】 李荣华;鲁力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比亚迪与龙岗:一个企业与一个城区的共生共荣
驱车行驶于深圳东郊的宝龙工业园,排排厂房间,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亚迪”)的LOGO很是抢眼。
如今的比亚迪,因为新能源汽车的强大实力被人们熟知。而事实上,比亚迪也是IT领域的行业领军企业。2003年,比亚迪正式在龙岗成立比亚迪精密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成品、手机零配件制造、机器人无人机、车联网系统等。
企业是城市发展的底气所在,而城市,则承担着为企业成长营造“生态”、输送“养分”的重任。
在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当下,比亚迪与龙岗区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诸多领域的共生共荣,成为了龙岗以产业生态圈和产业功能区建设重塑产业经济地理的一个生动案例。
“做一名企业家,要将自己研究的技术进行产业化,把它变成商品,为人类做出贡献。”这是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的梦想。而龙岗恰恰给了他圆梦的机遇。
1994年11月18日,王传福带领20多人的创业团队南下深圳,在龙岗布吉冶金大院租来的房子里开始了自己的梦想。1995年2月,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以下统称“比亚迪”)。比亚迪——Build Your Dreams,意即“成就梦想”。
瞅准了移动电源在今后的巨大使市场潜力,比亚迪以生产二次充电电池起步,在深圳开启了逐梦之旅。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成立之初,缺土地、缺技术、缺人员,“连厂房都是租来的。”随着电池业务的发展,公司在资金上的缺口也越来越大。
王传福曾表示,当时公司去银行贷款,贷款的抵押物只认不动产,像技术设备一律都无法作为抵押物。一时之间,借不到钱,成了当时比亚迪发展的燃眉之急。
“就在这时,龙岗政府伸出了援手。龙岗有关部门知道我们没有不动产,专门成立了一家担保公司,为我们这些企业做担保。有了担保,银行就愿意借款给我们。”王传福说,这家担保公司成了比亚迪的及时雨,也成了公司发展历程中的巨大转折点。
1995到1997年的3年间,比亚迪每年都保持100%的增长率。1997年底,比亚迪已经成长为一个年销售额近1亿元人民币的中型企业。到2002年,比亚迪已在全球市场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镍镉、镍氢和锂离子电池分列全球第二、三、四位。
现如今的比亚迪,已经和无数个“深圳奇迹”一样,发展成为一家拥有全球员工22万人、市值过千亿、年营业收入过千亿的国际高新技术企业。
自诩是“老比亚迪人”,张先生已经在比亚迪宝龙园区工作了十多年。2006年,他从老家湖南来到深圳,选择在成本较低的龙岗落户,随后便来到了比亚迪宝龙园区,成为了一名技术人员。
追溯那段“峥嵘岁月”,张先生颇有感慨:当时在园区上班,吃饭都是要排几十米长的队伍;园区附近工厂远不及现在密集,很多都是空地;现在每到下班高峰期,工业园里到处都是比亚迪的员工。
坚守了10多年,从年轻小伙到中年大叔,张先生的青春履历与比亚迪、龙岗水乳交融,也相互见证。
事实上,尽管与龙岗的“缘分”开启得很早,但正式在现龙岗境内设立厂区,却是在比亚迪成立八年之后。
2003年1月,比亚迪精密正式在龙岗注册成立,经营范围包括锂离子电池成品、手机零配件、模具生产等诸多领域。
短短四年后,2007年12月20日,比亚迪精密正式在香港上市。
成立十七年来,比亚迪在龙岗深耕电子元件制造、手机制作等核心业务,其合作伙伴也包括摩托罗拉、爱立信、京瓷、飞利浦等国际通讯业巨头。现如今在比亚迪宝龙园区里,手机的日产能已经达到50万台。
“从一片空地发展成拥有上万员工的大厂区,从摸索着尝试到在香港成功上市,公司一直扎根于龙岗,未来也将继续在这里发展壮大。”比亚迪总裁办主任李巍由衷地表示。
而在谈及比亚迪精密过去十余年来在龙岗的发展历程,李巍直言,公司在龙岗的成功离不开这里良好的产业和人才环境。
“落户龙岗,政府给予了我们全方位的支持和鼓励。一方面,龙岗提供了自主创新、实验室建设补贴的支持资金,同时,针对用工难、人才紧缺等问题,政府积极为我们牵线搭桥,帮助我们渡过难关。”李巍回忆道。
比亚迪口罩工厂
事实上,作为亚太的电子信息产业高地,龙岗在ICT(信息通信技术)产业的发展表现突出。数据显示,2018 年区内企业的ICT业务收入总额达 7200亿元,是亚太地区 ICT 产业第二、第三集聚地的1.8倍和2倍。此外,ICT 上下游企业不断集聚,产业链配套率极高,每个细分行业都有至少两家规模以上企业在龙岗经营。
“龙岗的ICT产业起步虽晚,但专业化程度高、发展速度快、发展质量高。”相关观察人士分析道。事实上,无论是比亚迪精密的发展壮大,还是龙岗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高地的蓄势崛起,也都印证了这座创新之城的蓬勃活力。
今年2月,一天可生产50万台高端手机的龙岗比亚迪宝龙工业园里,却建起了一个与电子设备毫不相干的“特殊”车间。在这里,上百个工人每天两班倒、机器24小时昼夜不停,只为生产一种“特殊”的产品——口罩。
年初,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口罩成了最紧缺的防护物资之一,除此之外,消毒液、防护服等也出现了全国多地短缺的局面。比亚迪应抗疫所需,于2020年2月8日正式宣布援产口罩、消毒凝胶。
比亚迪口罩工厂
“作为中国制造业的一个代表,我们应该站出来,动用一切力量援产口罩。”在公司董事长王传福的亲自带领下,比亚迪仅用3天时间画出了400多张设备图纸,7天时间完成了口罩机生产设备的研发制造,并且实现了每天500万只口罩的产能,相当于当时国内产能的四分之一。
成绩的取得并非一日之功。据李巍介绍,日产500万口罩背后的支撑,是比亚迪从成立之初,就组建了一支专业的装备研发和制造团队,一直从事电子、电池、新能源汽车等复杂生产线及设备的自主研发制造,整个集团有几万个加工中心,更有各种各样的磨床、模具等高精设备。强大的硬件条件和专业技术人员储备,让比亚迪在过去多年形成了开展大批量精密制造的能力和丰富经验。
这个“奇迹”的诞生地,就是正加速迈向创新驱动发展高地的龙岗。
一家龙头企业,总能和一座城区共生共荣。比亚迪精密强大的自主研发和制造能力,也正是龙岗多年来产业不断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2010年起,龙岗开启了全面产业转型之路。那一年,龙岗以区委、区政府1号文件形式出台了《关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决定》,明确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总方向和重点。此后10年中,龙岗不断出台政策推动产业升级,尤其是近几年,产业升级“打法”更成体系、更具章法。
比亚迪新能源大巴在哥伦比亚启用。
统计数据显示,建区27年来,龙岗地区生产总值从52亿元增至2019年的4850亿元,在全市各区中稳居第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更是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工业百强区榜首,形成ICT(信息通信技术)、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电子元器件、绿色能源、生命科学和创意生活六大产业集群。
无论是比亚迪还是龙岗,如今发展取得的成绩都与其骨子里的创新基因密不可分。“创新是深圳骨子里的基因,也是龙岗的基因,更是比亚迪这样的一批龙岗企业的基因。正是因为龙岗开放、创新、包容的土壤,才使得一批引领世界的龙岗企业茁壮成长。”比亚迪精密有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徐烜和
【统筹】崔璨
【部分图片】来自于比亚迪
【作者】 徐烜和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