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比亚迪唐车钥匙换电池图解

和平足迹遍神州《云南》行之一|王小平感恩日记

感恩回顾与展望《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文化巡源》之云南行。

云南,简称云或滇,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北回归线横贯南部。东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贵州省毗邻,北以金沙江为界与四川省隔江相望,西北隅与西藏自治区相邻近,西部与缅甸相邻,南部和东南部分别与老挝、越南接壤。

云南省下辖8市8自治州,8个地级市: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丽江市、普洱市、保山市、昭通市、临沧市。8个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怒江僳僳族自治州 ,迪庆藏族自治州 ,大理白族自治州, 楚雄彝族自治州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三面环山,地势高原为主。省会昆明拥有“春城”之誉。这片被群山环抱的美丽土地,素有“彩云之南”的美称。这里四季如春,景色秀美,气候宜人,物产丰富。云南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全省有汉、傣、苗、瑶、白、藏、彝等25个少数民族,是我国少数民族最集中的省份之一。这些少数民族群居在山间谷地,形成独特的民俗文化。

云南,一个风光旖旎、文化璀璨之地,丽江古城、大理古城,诉说着千年的故事;玉龙雪山、蓝月谷,展现着自然的神奇。普达措国家公园、石林风景区,更是大自然的杰作。还有野象谷、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让人领略生物多样性之美。此外,腾冲银杏村、束河古镇,同样值得一游。走进云南,感受她独特的魅力吧!

  《云南印象》

云南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诗和远方,明代文学家杨慎,在《滇海曲》中写道:“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距今600多年前的明代诗人楼琏,在《云南即事》中赞叹道:“五云南国在天涯,六诏山川景物华。”这里山青水绿、地美天蓝,这里神秘多彩、细腻多情,这里繁花似锦、浓淡相宜。

彩云之南,这里有希尔顿书中的香巴拉,有洛克眼中的世外桃源,有藏族人心中神圣的梅里雪山,这里四季花长开,景色四季不同,高山、湖泊、花海、雪山、梯田、各种事物组成了这里最美的风景,

滇西北是云南旅行最热门的区域,在浪漫的大理寻觅“风花雪月”,在丽江漫步纳西古城,于香格里拉欣赏高原秋色,为灿若黄金的奇特景观叹服,更可一路品尝那些闻名遐迩的美食。

云南中部地区:昆明、玉溪、楚雄、曲靖、昭通。以省会昆明为中心,周边的东川红土地、石林,起伏平缓的山丘之上,红色、深绿、浅绿、白色、黄色,相间搭配成大的色带色块,起伏连绵,一望无际。玉溪抚仙湖,《徐霞客游记》中就有“惟抚仙湖最清”的描述,因此还被古人称为"琉璃万顷",单是听名字,都能够让人浮想联翩。曲靖罗平油菜花田也极具特色。昆明也是云南的一大中转地,楚雄有元谋士林、黑井古镇和恐龙谷。

云南南部地区风土人情各异,有热带雨林西双版纳、充满着傣族风情;世界文化遗产元阳哈尼梯田,依山漫开的梯田像大地上的调色盘,蓝天、白云、绿植、红土,被梯田调出独有的色彩;还有因《爸爸去哪儿》走红的普者黑,“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普者黑最美的景色莫过于夏日湖上一望无际的荷花海。“世外桃源”坝美,湖光山色,恬然静谧。南部的普洱茶更是声名远扬。

云南西部地区则是与缅甸边境接壤一带的保山腾冲、德宏、怒江。这里不仅有休眠火山和地热温泉,在腾冲乘坐热气球,去和顺古镇,感受青石古道悠悠、青翠树木依依、溪水流响潺潺,恍如是“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诗境;在江东银杏村浸染在一片金黄之中。去沿着怒江徒步、俯瞰怒江第一湾。在滇缅边界德宏、瑞丽来一场深度游。

北部:怒江美丽公路,怒江大峡谷,独龙族乡,滇藏线起点丙中洛,雨崩,梅里雪山,香格里拉,虎跳峡,玉龙雪山,丽江古城,束河古镇,白沙古镇,泸沽湖,沙溪古镇,洱海,苍山,大理古城,喜洲古镇,诺邓千年白族村。

中部:滇池,云南民族村,世界遗产石林,玉溪抚仙湖,弥勒东风韵,文献古邦建水,过桥米线发源地蒙自,世界锡都个旧,世遗元阳梯田。

南部:普洱小粒咖啡庄园、普洱茶,茶马古道遗迹那科里,茶马古城,澜沧景迈千年古茶山,翁基古寨,糯干古寨,西双版纳野象谷,基诺山寨,原始森林公园,中国科学院植物园,傣族园,望天树,告庄西双景,星光夜市,勐海茶厂,中越边境河。

西部:腾冲天然火山温泉,远征军纪念馆,中缅铁路,千年银杏村,和顺古镇,腾冲大救驾,瑞丽、芒市。东部:世外桃源文山普者黑,曲靖罗平油菜花海。

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山川明秀,民物阜昌,冬不祁寒,夏不剧暑”,山川环绕,川泽渟泓,“风虽高而不烈,节虽变而长温”,四季如春的自然环境激发了文人墨客对云南春天的创作灵感和激情。明代文学家杨慎在《滇春好》小令中写道,“滇春好,韶景媚游人。拾翠东郊风袅袅,采芳南浦水鳞鳞,能不忆滇春?滇春好,百卉让山茶。海上千株光照水,城西十里暖烘霞,能不忆滇花?滇春好,翠袖拂云和。雅淡梳妆堪入画,等闲言语胜听歌,能不忆滇娥?滇春好,最忆海边楼。渔火夜星明北渚,酒旗飘影荡东流,早晚复同游。”正因滇春如此好,清云贵总督阮元在《游黑龙潭看唐梅》中感叹“千岁梅花千尺潭,春风先到彩云南。”晚年的楚图南在《乡心》中回忆道:“遥忆南天春不老,繁花满野四时香。”四时旖旎的春景助就了诗词中云南的炫彩书写。

七彩云南弥勒寺与湖北洈水旅游名圣弥勒道场相呼应。云南弥勒寺的巨龙造型龙爪右手握神笔,左手掌王牌,与湖北洈水旅游圣地弥勒道场的神笔奇迹展示馆不可思议之应证。唐代古佛骑在虎背上右手托龙,寓意深远,让人若有所悟。

锦屏山又名翠屏山,山虽不高,但山形独特,钟灵毓秀,锦屏泻玉;气势磅礴,泉流山半。粗看像一道巨大的屏风,呵护着美丽富饶的峨山甸水,细看则像一尊神工造化的弥勒大佛,结跏趺坐,护佑众生,在这与佛同名的弥勒县,俨然一座名副其实的"弥勒佛山"。

昆明金殿风景区位于昆明市东郊的鸣凤山麓,距市区8公里。初建于明万历年间,陈用宾仿照湖北均县境内的武当山天柱峰的太和宫及金殿,略加变化建成。

过迎仙桥,进“鸣凤胜景”坊途径“一天门”、“二天门”和“三天门”,攀上天门,即可见古朴庄重的“太和宫”大门。画栋连云,只占青山三亩地,朱楼映日,别开绿野一片天。置身鸣凤山间,云南王吴三桂化尘烟,不见当年陈圆圆。视线与心思皆随之收敛,小径穿林而过,苍翠树木遮天蔽日,翠谷幽林金光灿烂,光从缝隙洒下,呈于地上斑驳可见,后可见金殿高耸,金瓦雕甍、飞檐翘角,紫气东来,飘渺氤氲,庄严肃穆、气势恢宏。

金殿景区内自然风光优美。小径穿林而过,苍翠树木遮天蔽日,阳光由树叶之间的缝隙洒下,呈于地上斑驳可见。路途静谧,偶有鸟鸣,深得道家文化之精粹。紫气东来,飘渺氤氲,与景区“金殿博览苑”中的百亩茶花交相辉映,映出漫天绯红,美不胜收。

太和宫金殿又名铜瓦寺,供奉北极真武大帝,是云南著名的道观。主殿系青铜铸造,熠熠生辉,耀眼夺目,故名之“金殿”。现存的金殿是清康熙十年(1671年),吴三桂为庆祝其60大寿而重新修建的,金殿为方形,边长6.15米,高6.7米,所有梁柱、斗拱、门窗、瓦顶、供桌、神像、帏幔、匾额、楹联乃至台基左右待亭以及旗杆、七星旗等,仿木构件全部用铜铸成或锻成,总重约200吨,它比北京颐和园万寿山的金殿保存完整,比湖北武当山的金殿规模大,是全国最大的铜殿。殿内的真武帝君坐像,刻画精细,丰姿魁伟,面相庄严。持剑肃立两旁为水火二将,形象威武,性格勇猛,其铠甲衣纹,精雕细镂,铸工精美。整个建筑雕刻细腻,造型美观,极其精细逼真地模仿了重檐歇山式木构建筑。铜殿台基边沿环绕汉白玉石雕凭栏,台阶、御路、地坪皆大理石砌成。

金殿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风雨雨,已显斑驳古朴之态,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纯铜铸殿。为研究云南省明清以来的冶金铸造技术和云南清代木结构建筑的造型及装饰,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金殿东南有一座“明钟楼”。楼为三层,有36戗角,琉璃宝顶,高约30米。金殿三楼悬一大口铜钟,高2.1米,口径周长6.7米,壁厚15厘米,重14吨。钟上铸有“大明永乐二十一年岁在癸卯仲春吉日造”等字样,为公元1423年所铸。此钟原悬昆明场面人宣化楼(近日楼西南面),拆除宣化楼时搬至古幢公园。为保护这一文物,政府又将此钟移至金殿,并拨款于1983年修建了这座钟楼。它是鸣凤山上的最高建筑,登楼四望,视野极阔,是东郊远眺的理想之地。

金殿公园内太和宫的大门上有一块大匾,匾上写着四个字:“鹦鹉春深”,意为这里一年四季春季盎然。寺庙的大门叫“棂星门”,门的两边有对联赞美此地风光和道家思想。金殿之外还筑有城墙、城门、城垛,城上有楼。在殿后另有山茶一株、紫薇两株,相传为明代所种。太和宫内还有一把重20公斤的七星宝剑,是真武伏魔制怪的镇山法宝,另有一把重12公斤的木柄大刀,相传是吴三桂用过的战刀。

圆通寺坐落在圆通山南,前临圆通街,后衔圆通山,与昆明动物园毗连,布局严谨、对称,主体突出,是昆明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圆通寺坊表壮丽,林木苍翠被誉为“螺峰拥翠”、“螺峰叠翠”,一直是昆明的八景之一,如同一座漂亮的江南水乡园林。从建筑学上讲,它闹中求静,以小见大,并借背后螺峰山之景,形成别具一格的水院佛寺,在中国的造园艺术中具有独特的风格。

古刹位于山崖之下,紧挨着崖壁之处,有一泓清泉。泉上断崖,朝霞、夕照辉映于岩壁,涂金抹丹,绚丽动人,因而古人将之命名为“衲霞屏”。“衲霞屏”除了与云霞日光相映,还有另一样奇观,便是岩壁之上古人们留下的摩崖石刻。摩崖石刻,是古代的一种特殊艺术形式。人们将岩壁的一块地方打磨平整,将文字以书法之笔锋,题刻于岩石之上。

圆通山闭关山洞是处神密所在,深不可测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溶洞,洞内钟乳石参差挂下,石柱林立,千姿百态,呈现各异。洞穴极为曲折幽深,洞穴连环相套,仿若迷宫。内有地下暗河错综复杂,湿气弥漫,走到深处方能听到潺潺水声。

古时候,圆通寺内高僧的确在此闭关,避光止语,潜心面壁修行。民国时期,大量军用物资都曾囤积在这座山洞中。因此,这里留存着无数先人的痕迹。地面上看,是万千楼宇喧嚣闹市中的一方净土;地面下看,是无尽大水澄澈汪洋上的一叶渡舟。其中之殊胜神奇,妙不可言。

筇竹寺位于昆明城西北玉案山上。玉案山盘旋逶迤十余里,翠峰屏列,林壑幽深。“玉案晴岚”,古代为“滇阳六景”之一。玉案山为昆明的佛教胜地,环山皆列禅刹,旧有十余座佛寺。张骞出使西域,在大夏(阿富汗)的市场上见到蜀布和筇竹杖。筇竹又名罗汉竹,这筇竹杖被视为古代云贵高原出口的名产品。而杖与僧人又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因而,以“筇竹作寺名,既是该地翠竹茂密景色的写照,又暗寓其寺为云南佛寺之代表。筇竹寺,是中国佛教禅宗传入云南的第一寺。

相传,在唐代贞观年间,南诏的鄯阐候(昆明的最高统治者)高光、高智兄弟在昆明西山狩猎,追一犀牛到玉案山北忽然不见了,却看到云雾缭绕,有形象怪异、鹤发童颜的一群僧人,近前又无踪影,只留下几支插在地上的筇竹杖,用手去拔却拔不起来。似罗汉雕像,一个手持筇竹杖在诉说着,另一个在静心倾听。第二天再去看却已是“枝叶森然”兄弟二人惊异不已。后来悟到这是神灵启示,这是百灵山圣境,遂在此建寺。寺中有一副对联讲的就是这个传说。“地座灵山,白象呈祥,青狮献瑞;天开胜境,犀牛表异,筇竹传奇。”筇竹寺的名称就由此而来。

五百罗汉是清代光绪年间塑的。这是四川一位著名的雕塑家黎广修,带着六个工匠,花了七年工夫塑成的。黎广修来到昆明后,听人们讲了兄弟俩在山上见到云彩中的和尚的传说,立刻就想象开了。想象的翅膀带着他到处遨游。云彩中的和尚、经书里的五百罗汉、生活里遇到的各式各样的人们,在雕塑家的脑海里融为一体了,他画出了五百罗汉的草图。黎广修和他的六个弟子,经过7个寒暑才得以完成。500罗汉千姿百态、妙趣横生,体态变化多样,神情姿势各不相同,还各具特色,竟无一雷同,被誉为“东方雕塑宝库的明珠!

筇竹寺内五百罗汉分别陈列在大殿两壁(68尊)、天台莱阁(216尊)和梵音阁(216尊)中,分上中下三层,上下两层多为坐像,中间一层多为立像,排列讲究对称,如左为降龙,右为伏虎;左为腾云,右为驾雾等。筇竹寺现有三重院落,依山势而建。依次是山门、大雄宝殿和华严阁。五百罗汉塑像就分布在大雄宝殿两壁及大殿对面两侧的梵音阁和天来阁中。

从这五百罗汉中,不仅可以看到长臂揽月、长足蹈海、擒龙伏虎、弥勒济颠等传统神话中的活佛,更加可以看到百余年前社会生活中的人生百态。他们中有的正襟危坐,潜心读经;有的盘腿而坐,捻珠向佛;有的托缽而行,沿街化斋;他们或扫院,或挑柴,或放牧,或荷锄,还有瞧画轴的,买水果的,以及两人窃窃私语,或正在讨价还价的,活灵活现地刻画出当时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谷--克木人》:在云南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就有一个这样的民族部落,他们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且拥有完全不同于传统民族的习俗与文化,这就是克木人部落。克木人部落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仑镇西南部,属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西双版纳生物圈保护区。克木人生活在原始森林中,他们常年居住在树上,常年与世隔绝。克木人生活范围很广,像泰国、越南、缅甸等地均有分布,在我国云南省的部落中,仅有2000多的克木人,虽然生活在我国,但他们的身份证上民族一栏写着:未识别的民族,这也通过官方认证的。

因为克木人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世界,但他们的生活非常原始,就像我们常在影视中看到的原始部落那样,用树叶遮挡身体,没有完好的衣物,以树叶、动物为食。克木人的文化也十分独特,图腾崇拜。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信仰,而克木人则是注重图腾,一个图腾姓氏的人不能结亲,而且他们信仰鬼神,每个村寨中都有祭“官鬼”一说。

除此以外,克木人生活习俗可以说与我们的认知大大不同,因为这里以胖、黑为美,来到这个部落后,所看到的年纪较大的女性,她们的牙齿都是黑色的,是因为她们在牙齿上涂了当地一种植物。沿着部落观察,你会发现,这里的女性都有些微胖,没有我们平常见到那样苗条的姑娘,这是因为这里以胖为美,她们也无须担心食欲过大导致的体型肥胖。进入部落后,会听到类似鸟叫的声音,这是他们的语言文化,再加上他们常年生活在树上,也有人称他们为“鸟人”。

克木人在我国是一个人口很好的部落民族,仅在云南西双版纳才能看到,虽然他们生活原始,但是很开心,寨子不远处的空中走廊走一遭,这个空中走廊是用绳索编结而成,可以供人探索体验。在距离部落不远处,有个歌舞厅,这是克木人的表演场地,也是景区里的重头戏,十多个青年男女穿着民族服装,在舞台上舞蹈,欢迎五湖四海的游客,展示他们的原始又洒脱的野性之美。

云南民族村是一个4A级景区,集云南主要的傣族、白族、彝族、纳西族、佤族、布朗族、基诺族、拉祜族、藏族、景颇族、哈尼族、德昂族、壮族、苗族、水族、怒族、蒙古族、布依族、独龙族、僳僳族、普米族、满族、回族、瑶族、阿昌族等25个少数民族的村寨。

云南民族村佤寨分布有茅草顶的干栏式建筑群、牛头广场、神灵广场、司岗里石雕以及仓房等。牛头广场是佤族古老的剽牛活动场所,场正中的牛角为佤族的寨桩,广场前的两个石人名为“木依吉”和“阿依娥”,分别是佤族民间最崇拜的男性和女性祖先。神灵广场表现了佤族万物有灵、灵魂不死的自然崇拜观念。

基诺族寨、拉祜族寨互为毗连,与佤、布朗寨隔水相望。步入基诺族寨,可以看到绿树鲜花丛中点缀着嶙峋怪石,一幢幢基诺族茅草屋楼错落有致,仿佛走进山峦起伏的基诺山区。基诺族寨建有基诺族民间大公房、民居楼、粮仓和太阳广场。基诺族的传统节日以“特懋克”最隆重、最盛大。“特懋克”即过年,意为“打大铁”,是基诺族人民为纪念铁器的创制和使用而举行的节庆。1988年,西双版纳州人大常委会根据基诺族人民的意愿,把公历的2月6-8日定为基诺人民的“特懋克”节日。基诺族喜爱歌舞,大鼓舞是基诺族最具民族特色的舞蹈,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昆明云南民族村傣寨,白族民居向来为海内外建筑界所重视,“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布局严整实用,粉墙黛瓦的院落无论是木雕、施彩、石刻、泥工丝毫不逊江南园林与北国大宅。彝族村中与天相通的神秘太阳历柱广场,与地相接的红色掌房,显示着这个民族古老豁达的文明;基诺族竹木草顶大公房;拉族葫芦创世神话使你看到什么是“乾坤奥妙大葫芦”。云南民族村作为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荟萃了云南各民族优秀的人文景点和自然景观,是反映和展示边疆各民族社会生活的窗口,为美丽的春城增添了又一令人难忘的旅游景点。

吉祥的傣寨白塔,壮观的白族大理三塔,高耸的彝家图腾柱,源远流长的纳西东巴文化,佤族的木鼓、布朗族的婚俗、基诺族的太阳鼓、拉祜族的芦笙舞、雪域高原的藏族佛寺、哈尼族的龙巴门、德昂族的龙阳塔、景颇的木脑纵歌、壮族的铜鼓文化、奇特的摩梭人母系氏族社会遗承、以及风趣的亚洲群象表演、精美独特的民族风味美食、多元的民族文化、风情浓郁的民俗展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风情、建筑艺术、音乐舞蹈、宗教信仰、生活环境浓缩于湖光山色之中,融峻山秀水、玲珑景致和珍稀植物于园林绿化之中。哈尼族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元江和澜沧江之间,哈尼族主要节日为“十月年”和“火把节”。每年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属龙日定为岁首,举行庆祝。由于长期与汉族交往,也与汉族同过春节。哈尼族热情好客,在路上遇到相识或不相识的人,总是含笑问候、让路,并热情地邀请到家里做客。

《彝族村》占地50余亩,三虎浮雕墙与虎山造型表现了彝族虎文化特色。太阳历广场中央的图腾柱上有太阳、虎、火和八卦图形象,周围环绕着黑白面向不同的10个月球造型。广场外圆周分布有12生肖石雕。依山而建的“土掌房”建筑群,真实再现了彝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观。建筑中有土司院、文化楼、知青房、酒坊及织绣间等。村中建有斗牛场和茶山园,还有秋千等民间体育设施。彝族的节日主要有火把节、彝族年、拜本主会、密枝节、跳歌节等。“火把节”是彝族地区最普遍而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晚上举行。每到火把节,彝族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盛装,打牲畜祭献灵牌,尽情跳舞唱歌、赛马、摔跤。夜晚,手持火把,转绕住宅和田间,然后相聚一地烧起篝火,翩翩起舞。

云南民族村与中国保利西南公司联合进口了中国第一支大象表演队。大象表演队共有九头亚洲象,它们毕业于老挝大象学校,训练成绩较好,算得上“大学毕业”象。经过老挝象师训练过的大象,不仅不会伤人,而且能按象师口令进行跑、走、站、跪、睡等各种动作,如会向旅游者点头敬礼;会跪下或睡下让旅游者上下其身;会用象脚为睡在地面上的游人轻轻按摩;会用象鼻子拾东西、要东西、搬木头、堆木头、与人拔河比赛以及卷着游人打象鼻秋千等。这些精彩的表演,深受游客欢迎,它使云南民族村又增加了一项旅游情趣。

云南民族村是云南民族民居的博物馆,是展现云南民族文化的窗口,坐落于昆明市滇池之畔,集中展示了云南民族的自然村落式,民居建筑、歌舞服饰、文化风情、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

德昂族民居多为草排覆顶竹木结构的干栏式建筑,眼前的德昂村建筑纳入了能容纳数十人居住的德昂大房子,毡帽顶的小房子,还有颇具浪漫色彩的大公房、小公房……还建有“龙阳塔”标志及佛教奘房、佛塔,泼水节堆沙造塔的习俗,在这里得到很好的体现。德昂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做摆、烧白柴等。泼水节(当地人称“浇花水”)是德昂族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时间在每年清明节后的第七天。节期一共有3天。

德昂族笃信佛教,多数村寨都有自己的佛寺和佛爷以及小和尚(入寺为僧的儿童)。德昂族有在重大节日中跳舞的风俗,“水鼓舞”是德昂族独有的民族舞蹈,德昂语叫“嗄格楞当”,多系喜庆时举行。

“动情”歌舞 尽情狂欢:云南藏族有锅庄、弦子、踢踏三大舞蹈体系,铃鼓舞为特有。三步一变、后撤前踏、倒脚辗转、四步回转,藏族男女悠扬长情起跳。因环境与生活劳作的原因,藏歌高亢辽亮、自然舒展,与舞蹈结合又常常明快激昂……藏族歌舞就是这样奔放热情、活泼热烈,他们以人体富有韵律感的动作来反映美的生活内容,是极具代表性的动态造型艺术。

通过对自然的独特理解,藏族人对舞蹈形式的审美感知,创造一个一个触动心灵的动情意境,让人心生喜悦。而在各种舞蹈里,弦子是藏族特有的一种胡琴乐器,藏语又叫“白央”。其构造近似普通二胡,惟琴杆、拉弓较短,琴弦与弓弦均用马尾制作,琴筒用木挖空而成,以羊皮蒙筒面。弦子常用于伴奏歌舞,这是藏族人民自娱自乐的一种生活方式。

藏族的屋顶上都插有经幡,经幡上印有龙虎、狮和鹰等动物,还有六字真言及佛经。它的意思是让风把经幡吹起,让那些不能读完经书的人,那些不能阅读经书的一切生灵来阅读,以求保佑平安。

站在广袤的天地间,艳丽的阳光照耀着山崖上的经幡,眺望云南25个少数民族之一的“藏族”,它,美丽,神圣、闪耀,像远梦,像圣歌、像凝固的钟声……

在湛蓝如洗的天空下,广袤无边的草原或空地上,藏族人们随着悠扬的弦子声,踏着轻快欢乐的舞步,时而轻轻挥袖,时而摆动臂膀,舞姿优美,刚柔兼备。游客朋友们可到云南民族村一睹藏族人民歌舞的美妙,并和藏族人一起欢乐起跳,感受来自藏族同胞的欢乐。

庄严神圣的藏传佛寺,壮观的迎宾白塔,象征吉祥和睦的“白牦牛”雕塑,充满希望与祈愿的转经筒,散发着醇香的酥油茶。这个在遥远天边,却尽在灵魂近处的地方,散发着信仰的力量。

九乡拥有上百座大小溶洞,为国内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洞穴群落体系之一。张口洞古人类居住遗址,代表了我国南方一种独特的旧石器文化,被称为“九乡一绝”。九乡溶洞拥有上百座大小溶洞,为国内规模最大,数量最多,溶洞景观最奇特的洞穴群落体系,被专家们誉为“溶洞博物馆”。有被称为“史前奇观”的古海洋微生物化石--叠层石,倒石牙,生物喀斯特(亦称生物造礁奇景)。有的是国内罕见的绝景,有的是世界地质学教科书上从未有进的实例,因而备受国内外名家的赞誉。

神田--停驻于“观稼台”上,远处那层层梯田状的钟乳凝石就是举世闻名的神田。神田田陇之中那一枚巨型圆锥状的凝石则可以看作是金黄色的粮堆。我国大旅行家、喀斯特地貌研究室的先行者徐霞客先生早在三百年前写下的《徐霞客游记》中即已经记录过,并把这种类型的景观命名为“神仙田”。

神田:科学名为边石坝。为世界上已开放的2000多个洞穴风景中最大的边石坝群。洞里乾坤大,几度沧海桑田造就此人间万象;壶中日月长,一游龙宫仙府回头已世上千年。

张口洞古人类居住遗址: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正式进行抢救性发掘的张口洞遗址系一万年至五万年甚至更早的旧石器时代穴居遗址,拟建云南省第一个洞穴博物馆,是云南省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代表了我国南方一种独特的旧石器文化,被称为"九乡一绝"。

彝族先民崖刻:九乡彝族先民崖刻达八十余块,其创作年代约在二千年前的秦汉时代,在云南省内系首次发现,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研究价值。

此即九乡,称滇中第一神仙玉府人人乐而忘返;

曾经万劫,成洞里大千世界奇姿处处美不胜收。

2012.10.1--4云南之行:昆明莲花池位于昆明市区北部、圆通山西北面,商山下,池侧有水口,水满时流入盘龙江。传说池里有五个龙眼,百年来一直是清泉涌流。据史料记载:莲花池源于唐代,到了明朝初年就是“滇阳六景”之一,有“龙池跃金”的美誉。

莲花池地处商山之麓,至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明代,银汁河注入莲花池,是池水更为充沛。池中广种荷花,因此称为荷花池,又名龙池。“龙池跃金”是昆明六景之一。明天启年间刘文征的《滇志》载“北城外二里有莲花池,池可一里许,四时水不竭,有亭临于上,祀大士。”莲花池的名字,首次出现在典籍中。

吴三桂在此间修建别墅和花园,称为“安阜园”,是特为陈圆圆而建。因为陈圆圆是江苏人,吴三桂在选址莲花池后,更是依傍着池水把“安阜园”建成了一处苏州园林,整体布局模仿退思园建造,处处都是江南景致,占地6.5余亩。根据仅有的一些记载,我们还能依稀看到当年吴三桂和陈圆圆在这里饮酒作乐,吴侬软语,缠绵不尽。

清初,南明永历帝被吴三桂绞杀后,焚尸于莲花池畔,并就地草草掩埋。不久,吴三桂就在莲花池建造了安阜园,供陈圆圆居住。现在公园里的一个山丘之上,林木之中,还有一具用青铜制作的永历帝被绞杀之后的伏地像。

安阜园是一个“园中园”,每出一道门、一个廊,眼前都是一个园林,而园园不同,各有景致。借莲花池原有的湖面,辅以假山、亭榭、石桥、游鱼、莲花,巧妙营造出精致而不造作、小巧而不拥挤的园林景观,移步换景,妙不可言。青砖、灰瓦、棕柱、粉墙的燕安堂与虎阜堂互为“对照堂”, 两堂共同面对着园中花池,与池边太湖石相辉映,虚实相映,是当年吴三桂与陈圆圆的“客厅”。园中不但建筑考究,还充满文化内涵,出自历史典籍或名家之手的楹联、匾额随处可见,或大气或雅致。虎阜堂正面楹联“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出自清代诗人吴梅村《圆圆曲》。

2013.1.26鸡足山之行,因缘殊胜幸遇一高僧,赠偈曰:

弥勒尊佛度娑婆,神州共济天地合。

鸡足山中待君至,佛旨白阳承衣钵。

三会龙华洈水开,迦叶出关迎弥陀。

慈海悲愿万教归,功德定位登莲座。

鸡足山唐朝时,这里梵刹林立,静室遍布。元明时期,山上建成以寂光寺为主的8寺71丛林。清代光绪年间,鸡足山更发展成以祝圣寺为中心的36寺72庵共108座寺院的宏大建筑规模,僧尼多达二三千人。鸡足山的风景,可与峨嵋、九华、五台、雁荡山相媲美,古人用“四观八景”盛称。鸡足山不仅风光优美,而且是滇西著名的的佛教圣地,山上已修建了索道,方便观光揽圣。

鸡足山是享誉南亚、东南亚的佛教圣地,中国十大著名佛教名山之一,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大理景区的重要景点、是以展示佛教文化和生态景观为主的集佛事朝拜、佛学研究、观光旅游、科普科考为一体的多功能旅游景区。素有“鸡足奇秀甲天下”、“灵山佛都、旅游胜地”、“天开佛国”、“华夏第一佛山”等美誉,以“四观八景”的奇风异彩名冠于世,被国务院列为全国四十四个风景名胜区之一。鸡足山气势磅礴,方圆百里,最高峰为天柱峰,海拔3240米,登临其山,可东观日出,南瞰浮云,西望苍山、洱海,北眺玉龙雪山,人称“绝顶四观”。

大理是一座有着沧桑历史韵味的古城。它东临洱海、西靠苍山,始建于明初的1382年,唐宋时期先后建立了“南诏国”和“大理国”,延续了500多年,曾经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一城风花雪月、半部云南历史”之称。古城外雄内秀为方形,由南到北横贯着五条大街,从西向东纵穿了八条街巷,呈横平竖直的棋盘式格局。进门就是直通北门的复兴路,被岁月磨得光亮的青石板路,有着浓郁的古城韵味,仿佛每一步都是走在千年的历史中,在此可领略王朝更迭和民族融合的兴衰历史。

2013.1.27在大理古城:大理古城在唐、宋500多年的历史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唐宋时期,大理相继建立过南诏、大理国两个地方政权。古城内文物古迹众多,城池格局基本保存,重要遗址可辩,古城楼之文献楼、五华楼、南城楼、北城楼、北城楼。古书院之西云书院、大理府考试院。古庙宇之天主教堂、督教堂。大理三塔、太和城遗址等与七彩云南相映生辉。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积累成就了璀璨的文化宝库。这一座宝库中语言文化,礼仪文化,自然科学文化,古建筑文化等全面开花,主要分为政治、军事、哲学、经济、历史、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几类。近千年来各种各样的文化交织融合,让中国文化成为四大文明古国文化中唯一一个依然还存在并且不断创新发展的文化,古建筑文化就是其中之一。南城门是古城的四门之首,又称承恩楼,巍峨的城楼斗拱飞檐雕梁画栋,是古代殿式建筑的典型代表,它也是大理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城门上的“大理”二字,是郭沫若所题写。走进古城,就走进了一个古今交错的空间,城外是一派现代化城市景象,城内则是清一色的古色古香建筑。

2013.1.30在云南昆明鉴赏文化艺术藏品。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古玩艺术品的财富因为承载着文化内涵,它的价值是永远不失的,尤其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文艺术精神的作品,而且随着时间的久远只会越来越大。尤其是遇到政治动荡、战火连天等灾难的时候,几幅字画轻松一卷,就可以随身带走,等到和平的时候,经济复苏的年代再拿出来变现。这就是艺术品的真正的收藏根本和魅力,只要艺术品在,它随时有益于子子孙孙。

世界和平家园王小平 / 2024年4月23日于北京

两千多年前的巴人喜欢干啥?尚武也尚舞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3月20日,三星堆遗址的最新发掘成果揭晓。鸟型金饰片、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等文物顿时刷屏。在惊叹古人绝妙技艺的同时,文物专家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通过分析让文物开口“说话”。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白九江

3月20日,第四期重庆英才讲堂在重庆图书馆开讲,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白九江用一件件文物,讲述了巴人尚勇武、崇巫鬼、喜歌舞、善工商的人文特点。

尚勇武:成年男子墓中都有兵器陪葬

冬笋坝出土的铜剑

古文中对于“勇”有多处表述:勇瑞、劲勇、勇敢、瞎巴……

“‘瞎巴’不是说巴人是瞎子,而是说巴人看不见畏惧,他眼中没有敌人。” 白九江称,巴人的勇敢在考古的文物中也有印证,他们发现基本每一个成年男子都有兵器打仗。

他曾统计过云阳李家坝墓地,其中带有兵器的墓地占有43%。“除去男性老人、小孩,应该说所有的成年男子都有兵器,感觉是全民皆兵。”

而在罗家坝墓地,这种现象也得存在。考古队在罗家坝一共发现76座墓葬,其中随葬兵器的有30座,而这30座墓地的主人经过人骨鉴定,均为男性。

2020年,考古队在九龙坡铜罐驿发现了巴人的船棺,这是一个夫妻合葬墓。“一个有兵器陪葬,一个没有,这也能说明巴人对勇武的崇尚。”

崇巫鬼:墓中大量龟甲用于占卜

巴人随葬的甲骨

巫山片区有文件记载称:灵山十巫、开明东六巫、“信巫鬼,中淫祀”。

白九江称,“具体体现就是巴人墓葬中的龟甲。” 考古队曾在酉阳县清源遗址中发现一处巴人墓地,有部分墓中随葬品是龟甲。

龟甲在商文化里面就是甲骨,把占卜的结果、问的事项,刻在甲骨上。在巴地,考古队发现了很多商周到战国时期的甲骨,只是它们没有文字。“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先在甲骨上钻一个孔,然后用火烤背面,根据烤出来的纹路确定占卜的结果,凶不凶、急不急、干还是不干。”

此外,在巴人的墓葬中也发现了殉身的现象,也就是说,把敌人的头砍下去,给自己陪葬。白九江在罗家坝、云阳的李家坝都看到了这样的状况。

“我们还在巴地出土的俑中,看到他们手中拿着蛇。”白九江称,巴地出土的汉代的雕塑中可以明显看到拿蛇、射蛇的图案,这些都是鬼神的痕迹。

喜歌舞:崖棺上有牵手跳舞的图案

綦江二蹬岩崖墓上跳舞的图案

四五十人身穿兽皮、手拿石斧,时而跳跃、时而旋转,一面击鼓、一面呐喊,舞姿刚劲质朴、气势威武雄壮,充满了原始野性的味道——这就是巴渝舞,我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战舞,也曾是宫廷舞蹈、祭祀舞蹈。

两千多年前,巴渝舞是风行巴国的地方歌舞。

白九江说,民间巴人好歌舞,最早知道的就是踏踢舞,也就是说大家手牵手跳歌。考古队曾在綦江二蹬岩崖墓上发现,几个人手牵着手跳踏踢舞图案,同样在开州红华村的崖墓,考古队也发现了类似的图案。

除了舞蹈,巴人的贵族也喜欢音乐,他们的祭祀的三件套是:錞于、钟、钲,这三个是固定组合。

“我们在多个墓地发现了这一套乐器在一起,比如在四川渠县城坝遗址的墓地出土的文物里,就有这三件固定组合。三奉节永安镇99号墓地,我们也发现了这三件乐器。”

白九江称,尤其是錞于和钲,他们查询了大量资料,都没有在蜀文化里面发现,这说明这些乐器是巴人高级贵族所独有的。

善工商:汉代前 四川盆地吃巴地的盐

中坝遗址出土的制盐工具

“重庆人到现在都是善于工商的。”白九江说,古人曾记录巴地有巴乡清酒、给客橙、香茗、江州堕林粉等土特产,最重要的是巴地盛产丹砂和盐。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列出了一个富豪榜,靠丹砂起家的巴寡妇清是其中唯一的女企业家。

相传,巴清丈夫的高祖是一位医生,有一天采药时遇到大雨,在避雨时意外地发现丹砂,于是立即开矿,因为掌握了独特的技术,便垄断了丹砂的生意。丈夫死后,巴寡妇清靠着家族企业,凭雄厚财力保卫一方。

丹砂有非常广泛的用途:丹砂是治疗创伤的良药、丹砂炼成金丹,可以使人长生不老、丹砂炼成水银,可以防腐。秦始皇陵里大量水银的主要提供者之一就是巴寡妇清。

“在罗家坝遗址里面,我们发现16座墓里都有丹砂,占墓葬总数的17%,在重庆彭水的旱墓里面也发现了东汉的丹砂。”

此外,巴人制盐的技术也是了不得的。“古代的食盐就相当于现代的石油,因为食盐是必需品,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盐。”

三峡地区发现的东亚最早的工业化制盐遗址就是忠县的中坝遗址,这里埋藏了三峡先民5000年连绵不断的历史。中坝遗址的文化层厚达12.5米,从上到下依次为清、明、宋、唐、南朝、汉、秦、战国、春秋、西周、商、夏和新石器时代,十分完整地展现了5000年中华文明史。

“这12.5米全是制盐的陶具,这些陶器比泥土还多。”白九江认为,这个制盐规模非常大,他曾经测算,这里每年产的食盐足够一百万人食用。按照《汉书记》的记载,当时四川盆地也就275万人。“在汉代以前,整个四川盆地吃的是忠县、云阳、巫溪的盐。”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陈竹

来源: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比亚迪唐车钥匙换电池图解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