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比亚迪电子厂叫什么名字

还要转移产能?比亚迪正式官宣,郭台铭高兴早了,富士康回不来了

“是我帮助大陆创造了百万的工作岗位,是我在赏饭给他们吃!”

这是郭台铭以嚣张的口吻,回应外界对于“谁更离不开谁”时的回答,显然他把富士康崛起的功劳,完全归结到了“苹果订单”上,丝毫没有念及中国大陆提供给富士康的便捷性和一切优惠措施。

富士康于1988年正式进入大陆市场,借助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大量的欧美企业涌入中国市场投资建厂,彼时富士康拥有着良好的代工基础,快速获得了这些企业的青睐,借助大陆人口技术以及低廉的人工成本,富士康一下子成长为了全球最大的零部件代工厂。

鉴于我国工业基础的提升,苹果公司选择将供应链全面转移到了中国大陆市场,而富士康也成为了独家的代工厂,双方可以说是相互成就,但两家企业在成为各自领域的巨头后,似乎都忘记了我们曾经给予的帮助。

都知道工业是要高度依托于“电力”资源的,而在那个年代中国的很多偏远山区甚至还没通电,但富士康的用电却有着优先权,这也让其稳住了产能,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建立起了完善的产业体系。

谁能够想到富士康抛弃了如此强大的靠山,因为苹果的一句话就奔赴印度、越南建厂,的确目前这两个国家的劳动力相对低廉,但工业基础却十分的落后,在苹果公司的大力扶持下,良品率依旧只能维持在50%,根本不符合任何一家企业的品控要求。

富士康选择在这样的环境里面建厂,自然是好不到哪里去,时不时的缺电,导致工厂不能持续性的开工,外加上当地人工人的不敬业,整体成本估算起来远高于中国大陆,但高度依赖于苹果订单的富士康,只能是一错就错下去了,如今大陆市场也回不来了。

比亚迪正式官宣

“目前市场上的智能手机,包括小米、华为在内大部分都是由我们代工的,相当“脑子”是它们自己设计的,但硬件是比亚迪全权生产的,同样苹果的部分平板、手机也是如此!”

这是4月27号中关村论坛年会上,比亚迪公布的重磅消息,目前已经得到了官方的确认,谁能想到一家让欧美头疼的新能源汽车厂商,原来还是一家零部件代工巨头,这样的反转让富士康尤为头疼。

根据公开的资料显示,比亚迪在电子代工领域的年营收高达1500亿,不显山不露水就完成了突破,也难怪会被称之为下一个“华为”,现在看来郭台铭高兴的太早了,能够得到小米、华为、苹果的认可,说明比亚迪的实力不会比富士康差。

之前富士康遭到美国的施压,在接收中企的订单上相当的谨慎,这也导致在大陆市场失去信任度,如今国内代工厂替代的方案可不止比亚迪,立讯精密已经坐稳了苹果代工厂的头几把交椅,也难怪富士康要硬着头皮执着于东南亚建厂了。

在华为的带动之下,国内已经有了诸多强强联合的例子,现阶段苹果产品位于中国大陆市场的销量并不理想,后续肯定会想尽一切办法讨好,而富士康终究会成为一个“炮灰”,一旦在印度、越南建厂不顺,很有可能会直接被苹果公司抛弃掉,想回都回不来了。

所以说郭台明也该醒一醒了,拥有着最好的开局,却一步步被自己给玩没了,对此你们是怎么看的呢?#头条创作挑战赛#

海外布局再加速!比亚迪计划在越南投资建厂,官方称正在“充分考虑”

每经记者:王岩 每经编辑:裴健如

日前有消息称,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现身越南,与当地相关部门探讨在越南投资建厂相关事宜。

针对上述消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向比亚迪方面进行求证,对方回应称“该消息属实”,并表示:“王传福此行希望在越南进一步发展新能源乘用车业务。关于比亚迪在越南的投资建厂,我们会充分考虑,进而做进一步决策。”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比亚迪旗下子公司比亚迪电子在越南富寿省富寿市富河工业园区建有电子工厂,能够年产432.5万台平板电脑和5000万个光学镜片。今年1月,有媒体报道称,比亚迪计划在越南建造汽车零部件工厂,投资规模将超过2.5亿美元,越南工厂将向在泰国建造的装配厂出口零部件。

报道还称,王传福表示,比亚迪希望继续扩大富寿省制造与投资规模,并承诺新一步改进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比亚迪将使用最佳技术扩展到电动汽车制造和组装领域,服务于越南市场并出口到东南亚地区。希望当地政府为早日完成投资许可提供便利,尽快将电动汽车制造组装项目投入运行。”王传福表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实际上,计划在越南建厂造车只是比亚迪海外供应链布局的其中一环。近年来,比亚迪正加速在海外的供应链布局,尤其是在东南亚地区。

早在2022年9月,比亚迪首个海外工厂在泰国落地;2023年3月,该工厂正式奠基,预计于2024年开始运营,年产能达15万辆,该工厂生产的汽车预计出口至欧洲和东盟国家。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有外媒报道称,菲律宾、越南和印度尼西亚正在竞相吸引比亚迪落户建设电动汽车组装工厂。今年2月,有消息称,比亚迪正与菲律宾进行深入讨论,比亚迪的代表们仔细考察了菲律宾的潜在工厂选址,并且可能会在第二季度决定新厂厂址。

“比亚迪具有业内比较独特的垂直整合能力,主要零部件能够实现内部生产和供应,因此在迁移时受目的地产业链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对目的地国家来说,通过吸引比亚迪投资当地,能快速打造相关产业,提高就业率和收入,改善当地经济结构,是非常有价值的。”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郑磊看来,通过海外布局,比亚迪也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土地、人力成本较低、出口环境较好等有利条件,大幅降低成本,获得更高收益。比亚迪在东南亚设整车厂,无论是后工序装配还是再加上部分前工序部品制造,都将能利用到当地更好的出口政策,降低对欧美国家的阻力,促进海外市场增长。同时,一部分更低成本的部件可以进口供应国内销售的车型,进一步提高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不过,由于整车产业链迁移需要较长时间,这个优势将是一个逐步释放的过程。

图片来源:比亚迪汽车官微

目前,东南亚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及渗透率与其他国家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但在东南亚地区各国相关鼓励性政策的加持下,东南亚地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逐步上升,这也为比亚迪进军东南亚市场提供了发展前景。

随着“出海”布局的不断深化,比亚迪也收获了明显成效。2022年,比亚迪海外市场销量约为5万辆,而2023年一季度,比亚迪海外市场销量已接近4万辆。根据官方公布的最新产销数据,今年4月,比亚迪在海外销售新能源乘用车合计约1.48万辆,环比增长11.38%;1~4月,比亚迪在海外累计销售新能源乘用车约5.36万辆。

安信证券分析认为,目前比亚迪的新能源车已经出口至日本、德国、英国、巴西、墨西哥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泰国建立了生产基地。海外市场拓展的加速推进,能否为比亚迪带来明显的销量增量,业内将拭目以待。

每日经济新闻

比亚迪夺得华为、小米代工订单,郭台铭:再给个机会

特别是在 2008 年金融危机期间,它成为稳定公司经营业绩的一根定海神针。

全球手机市场进入智能手机时代后,比亚迪迅速调整了代工业务和客户组合,并凭借在该领域的多年经验继续活跃在市场上。

有趣的是,网传获比亚迪投资数千万的领潮app近日就多次登上热搜。

此前有不少网友发现,各种直播间动不动就几千甚至几万的各类AJ潮鞋、绿水鬼表、男女名包等,在领潮上都以不到200的价格被疯抢。而领潮也因此被几家电商巨头以“恶意竞争”的名义抵制,不过几百万领潮用户并不在意这些,还纷纷在评论区留言:在领潮app买的阿迪才200,耐穿又好看,建议这样的“恶意”再多一点!

不得不说,此举是企业的正常扩张还是其抢占蓝海,我们还是要拭目以待。

2019 年,美国单方面宣布切断华为芯片供应后,比亚迪顺势成为华为主要手机代工厂之一。

同时,他们还积极利用 "水果链",借机顺利搭上了苹果代理商的生意 "列车"。

相关数据显示,2022 年,苹果成为比亚迪电子的全球主要客户,苹果提供的订单约占比亚迪电子总收入的 44%。

去年,比亚迪还斥巨资收购了苹果供应商捷普在成都和无锡的生产业务,这被视为比亚迪有意成为苹果海外供应链中最稳定、最全面的供应商之一。

数据显示,去年比亚迪的手机零部件及组装业务收入达到 1185 亿元,比上年增长约 20%,约占公司总收入的 19.6%。

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 "大批量时代 "后,代工服务成为比亚迪实现净利润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与比亚迪一步步充分利用产业链和发展机遇扩大自己的代工活动相比,富士康作为前一代世界工业巨头,走的是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2015年,为了配合苹果公司的 "果链搬迁",也为了获得印度政府给予的政治让步,果断选择去印度建厂。

他还表示,将继续支持苹果以印度工厂为基地的全球化战略。

当富士康真的斥巨资在印度建厂时,当地的商业环境、印度的基础设施和劳动力素质给傲慢的郭台铭上了 "一课"。

富士康刚进入印度时,立即要面对复杂的政治和贸易关系、不稳定的电力和供水设施以及不达标的生产线。

更糟糕的是,在苹果的全球计划中,富士康只是一个随时可以被抛弃的棋子。

换句话说,苹果看重的不是富士康的品牌,而是其完整的供应链、低生产成本和高产量等优势。

曾经,傲慢的郭台铭在谈及内地建厂时说,"富士康是在给内地人民送饭"。

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失去了大陆方面提供的优惠政策和资源供给,富士康只是一个平庸的代工厂。

抛开利益顾虑谈合作,苹果当然不一定要把大部分订单交给富士康,现在郭台铭也陷入了窘境。

长期以来,中国地方政府在土地、税收和贸易政策等方面给予富士康诸多优惠,现在郭台铭如果想返回大陆,就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

一方面,苹果的 "背叛",富士康首当其冲;另一方面,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比亚迪等民族代工企业的份额压缩问题。

富士康成了印度政府的 "盘中餐",日子并不好过。

比亚迪在电动电池领域的优势最终使其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多年来在手机铸造领域建立起来的单一服务能力帮助其在全球手机铸造行业站稳了脚跟。

比亚迪产业多元化的核心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

即在规避单一产业结构风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产业链协同优势,在传统产品和服务的纵向和横向上逐步拓展跨界创新,积极满足客户需求。

如今,比亚迪电子不仅在手机零部件和组装领域具有竞争优势,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驾驶舱和人工智能服务器领域也是中国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多元化原则不是盲目求大,而是根据自身优势逐步开发。

特别是在全球新兴产业普遍经历了一个高度内卷化的发展时期之后,企业必须谨慎控制投资和多元化项目的发展速度。

近日,苹果公司正式宣布,决定彻底放弃延续十年的汽车制造计划。

其一是,与其尽早确定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并稳定主要活动,不如集中精力发展未知领域。

其次,该公司从未确定过到底要制造哪种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汽车。

当然,纵观比亚迪在代工行业的 "创新之路",我们不能否认:现实的机遇也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如果美国没有单方面禁止向华为出口芯片,比亚迪和华为之间就不会有密切的合作。

如果苹果不想推动 "水果分销链 "的多样化,比亚迪电子的收入至少会下降三分之一。

"技术和产业链准备+现实机遇+抓住机遇的勇气 "是比亚迪在全球代工行业站稳脚跟的 "操作指南"。

有人说,比亚迪在各个领域的成功大多是顺势而为的结果。

不过,这种趋势还必须建立在清醒的产业规划之上,否则在市场战略完成闭合循环之前,盲目扩张只会让产业落得一地鸡毛。

事实上,市场战略只需回答三个问题:市场需要什么?我能提供什么?我怎样才能与市场需求建立有效联系?

如今,许多大型国内公司都希望扩大其商业活动,开展跨境业务。

采取的手段一般包括公司收购、合资或独立经营,但这种盲目贪图核心业务之外的大交易往往成为拖累公司的负担。

这些大公司在 "跨界 "领域失败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发展定位不清晰、自身优势不衔接、盲目追求品牌效应。

从决定进入手机代工行业之日起,手机零部件和组装业务就被比亚迪定位为对冲电池业务发展风险的业务战略。

从一开始,比亚迪在这一领域的竞争优势就在于它有能力解决塑料手机外壳的色差问题。

这些问题后来变成了屏幕的改装、部件的集中生产和智能手机的改造等等。

没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生产力,最终就会像一潭死水,慢慢干涸。

正如富士康在失去内地资源支持后变得平庸一样,比亚迪也只是一家在电动电池领域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企业。

公司在代工领域的成功是基于自 2003 年开展手机代工业务以来积累的经验。

比亚迪在代工行业的经验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在没有竞争优势、无法应对新行业市场痛点的情况下,千万不要盲目拓展新业务"。

谁能想到,目前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领先地位的比亚迪,会依靠手机代工业务经受住经济危机的 "洗礼"。

时至今日,手机和其他电子产品的代工业务仍在比亚迪的业务版图中占据重要位置。

毫不夸张地说,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大洗牌期后,比亚迪在整车厂业务上的竞争优势将进一步扩大。

在多元化经营战略的指导下,比亚迪对市场症结的精准把握,使其营收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大幅提升。

多元化发展的原则不是盲目贪大,而是立足自身优势,一步一个脚印,所谓的品牌效应在市场选择方面最多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参考资料

"比亚迪的另一个战场"。

比亚迪通过为华为、小米、苹果等公司生产手机,每年赚取 1185 亿元。

"富士康的辉煌不再!郭台铭的错误决定亲手扼杀了自己的产业!

"放弃汽车制造,裁员 600 多人,苹果这步棋走得对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比亚迪电子厂叫什么名字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