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比亚迪明即将发布消息

再见,卫斯理!倪匡离世,“香港四大才子”之一!A股怎么走?中信:买消费成长和医药!国君:买核心资产!海通:本轮上涨靠北上、杠杆

中国基金报 泰勒

兄弟姐妹们大家好,周末愉快吗?准备好明天___钱了吗?过去的一周交易日,沪指累涨1.13%,深成指累涨1.37%,创业板指累跌1.5%。A股后市怎么走?我们依照国际惯例,整理了周末十大事件以及券商老师们的最新研判。

周末十大事件

1、央行:政策性、开发性银行运用金融工具重点投向五大基础设施重点领域、重大科技创新等三类项目

据金融时报周五晚间报道,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投资的方向是什么?中国人民银行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政策性、开发性银行运用金融工具,重点投向三类项目:一是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明确的五大基础设施重点领域,分别为交通水利能源等网络型基础设施、信息科技物流等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地下管廊等城市基础设施、高标准农田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国家安全基础设施。二是重大科技创新等领域。三是其他可由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资的项目。

2、发改委下周约谈大型猪企屠企 提出不得囤积居奇、哄抬价格

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为做好生猪市场稳产保供工作,拟于7月4日开展研讨会,邀请中国畜牧业协会、肉类协会、牧原、温氏、新希望、正邦、天邦、大北农、中粮、双汇、雨润、金锣、北京二商等单位、公司参加会议。据相关人士透露,此次会议将分析近期生猪市场供需和价格形势,提醒相关企业保持正常出栏节奏、避免盲目压栏,提出不得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的要求,研究保持生猪市场平稳运行的相关措施等。

3、光伏中下游企业停产“抗议”硅片涨价?上市公司回应!

7月1日,有消息称,因抗议硅片涨价,包括顺风、无锡尚德、大恒、腾晖、晋能、英利、晶澳、阳光、隆基、赛拉弗、中南、协鑫、正信等光伏企业于近日出现“全线停(产)”或“有计划下调开工率”。

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联系了包括晶澳科技、隆基绿能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吕锦标等在内的多家光伏行业上市公司及业内专家。隆基绿能和吕锦标明确表示上述消息为谣言,晶澳科技相关工作人员在电话中称,公司目前正常生产经营,没有下调开工率的计划。而也有业内人士称,公司不会停产,但硅片持续提价,确实“没法干了”。

4、2200亿锂业大牛股被证监会立案,涉嫌二级市场内幕交易

继因信息披露违规收到深交所监管函后,赣锋锂业7月3日晚间公告,因涉嫌A股某上市公司股票二级市场内幕交易,遭中国证监会立案。

赣锋锂业董事长李良彬表示,公司被证监会立案,主要的原因是,2020年6月份,公司在与江特电机洽谈并购事宜期间,购买了江特电机的股票。

5、警方通报:傅某某编造涉南京银行虚假信息,已被处罚

7月3日,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通报称,7月1日20时许,南京银行向公安机关报警,称有网民散播有关南京银行的谣言。

公安机关经工作查明:6月30日18时许,网民傅某某(男,39岁),出于博眼球的目的,在小区业主微信群内发布自己编造的有关南京银行的虚假信息造成不良影响。事发后,傅某某主动采取消除影响的措施并认错悔过。公安机关已依法对其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警方提醒: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编造、传播、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是违法行为,公安机关将依法查处,希望广大网民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共同维护平安、稳定的社会秩序。

针对通信首席傅鸣非对南京银行的不当言论,西部证券已对傅鸣非进行合规问责,并已解除公司与其在2022年2月18日签订的劳动合同。

6、南京银行业绩快报:上半年净利润101.5亿元 同比增幅20.06%

南京银行披露半年度业绩快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5.32亿元,同比增长16.28%;净利润101.5亿元,同比增长20.06%。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不良贷款率0.90%,较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395.17%,保持基本稳定;关注类贷款占比0.83%,较年初下降0.39个百分点;逾期贷款占比1.18%,较年初下降0.08个百分点。

7、麦趣尔就纯牛奶不合格致歉:将配合政府相关部门进一步核查事件准确原因

麦趣尔乳业微信公众号发布关于“麦趣尔纯牛奶不合格”情况核查进展的沟通函称,日前,市场监管部门就我公司纯牛奶产品检测不合格进行调查并发布了核查公告,昌吉市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对公司立案调查。根据我司初步排查情况,不合格产品系由我公司在纯牛奶和调制奶两种品类生产切换过程中未能有效清洗产品罐线的残留调制奶,导致调制奶中合法的食品添加剂(含丙二醇成分)混入纯牛奶。

公司将配合政府相关部门进一步核查事件准确原因,并将及时向社会公布。此次事件体现我公司在生产管理与质量管控环节存在严重缺失。我公司管理层对此次事件给各方带来的困扰,向社会各方郑重道歉!

8、比亚迪:6月新能源汽车销量134036辆

比亚迪公告,6月新能源汽车销量134036辆;本年累计销量641350辆,同比增长314.90%。公司2022年6月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装机总量约为6.859GWh,2022年累计装机总量约为34.042GWh。

9、三大航空巨头斥资2500亿,购入近300架空客飞机!什么信号?

7月1日晚间,国内最大的三家航空公司南方航空、中国国航、中国东航纷纷公告与空客签订购机协议,三家公司合计采购A320NEO系列飞机共292架,合计购置金额将达372.57亿美元(约为人民币2491亿元)。三家航空公司普遍表示,本次飞机交易符合公司“十四五”规划发展和市场需求,基于对于民航业未来发展的信心,公司需提前对机队运力进行规划和储备,优化机队结构和长期运力补充。

2020年初以来,航空运输业市场需求迅速萎缩,整个行业深陷“寒冬”。而随着疫情不断反复蔓延,叠加国际原油价格高企,三大航企业绩在2022年一季度进一步重挫,合计亏损超200亿元。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航空运输市场当前正在发生边际好转。6月以来,随着复工复产,涉及交通出行等利好民航业的政策一一出台,国家层面近期也对防疫政策进行了调整优化,兼顾科学防疫与生产生活。有机构表示,预计2022年航空客运市场将逐步呈现趋势性复苏态势。

10、港媒:倪匡去世

香港四大才子如今只剩下蔡澜。

7月3日下午,香港作家沈西城在社交网站上表示,著名作家倪匡已离世。随后,香港媒体报道了倪匡过世的消息。

沈西城与倪匡私交甚笃,曾著有《妙人倪匡》《金庸与倪匡》《我看倪匡科幻》等书。

倪匡,原名倪聪,字亦明,1935年5月30日出生于上海,籍贯浙江宁波。他与金庸、黄霑和蔡澜并称为“香港四大才子”。

1957年倪匡到香港,做过工人、校对、编辑,自学成才,成为专业作家。他写作面十分广阔,众体皆备,小说则包括侦探、科幻、神怪、武侠、言情各种,曾同时为12家报纸写连载。

1962年,倪匡在金庸的鼓励下,开始用笔名“卫斯理”写小说。第一篇小说名为《钻石花》,在《明报》副刊连载。至第四篇小说《蓝血人》起,卫斯理系列小说正式走向科幻系列。

倪匡的武侠小说以《六指琴魔》为代表, 想象奇特,也曾在金庸出国期间代写《天龙八部》连载。

倪匡写作天马行空,高产高能,他写作最快纪录是1小时2500字。有几年的时间,他一天要写两万字,上午写一万字,下午再写一万字,因为他同时为12家报纸写长篇连载。倪匡曾调侃,自己是“自有人类以来,汉字写得最多的人”。

基金君是初中的时候接触了《卫斯理》科幻小说,当年市图书馆进了一批倪匡的书,基金君跟小伙伴们每人借两本,轮流着看,武侠、科幻、冒险、悬疑、一大堆元素结合起来,这哪个小朋友受得了?还有陶大宇版、罗嘉良版和吴奇隆版的电视剧。不过到了后期,卫斯理系列就逐渐看不懂了。

十大券商最新研判

1、中信证券:行情节奏更平缓,行情结构更均衡

7月,A股处于本轮行情的第二阶段,政策合力推升基本面预期预计将驱动估值修复,随着欧美加息叠加和中报业绩分化等因素扰动,预计7月行情波动加大,节奏趋缓,结构上三大板块轮动重估,建议在消费、成长制造和医药保持均衡配置。

首先,政策合力驱动国内经济逐月快速改善,6月社融数据有望超预期,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更协调,稳增长政策仍有加力空间,慢牛行情正处于估值修复期。

其次,欧美加息叠加、中报业绩分化、科创板解禁高峰等因素扰动下,预计7月行情波动加大,节奏趋缓。

最后,随着公募基金持续调仓,私募和FOF产品等绝对收益资金加仓,前期资金接力效应减弱,预计7月行情结构将更均衡,消费、成长制造和医药三大板块轮动重估。

2、国君策略:下阶段胜负手在核心资产股票

?经济预期上修,对后市保持乐观。本周市场延续震荡上行趋势,上证指数多次站上3400点,我们维持6月12日发布的中期策略观点“预期上修开空间,回调上车选成长”。本周经济与疫情政策延续5月来的积极变化,进一步向市场释放正向信号。6月28日,第九版新冠肺炎防控方案发布,隔离管控时间缩短。6月29日,国常会决定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用于补充重大项目资本金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与此同时,基本面已经开始出现积极变化,6月PMI回升至50.2%,重返扩张区间。对于市场关心的地产问题,6月份全国百城新房成交环比增长37%,呈现“环比显著扩大、同比降速收窄”的积极变化。往后看,7月份增量政策有望继续出台,叠加基本面数据持续验证,经济预期上修,加之投资者对风险担忧明显回落,A股仍处在可为期。

?人心两端走,回调选成长。本轮反弹中,市场呈现明显“两端走”特征,这与2013年极为相似。回顾2013年,既有经济企稳预期落空、“金融去杠杆”带来的风险,也有新兴产业高景气、市场化改革带来的机遇。“危”“机”并存,使得人们的风险意识和风险定价出现严重分化,低风险偏好投资者执着于经济增长风险,卖出与经济周期高度相关的价值股。而高风险偏好投资者更多关注新兴产业趋势的确立,买入符合产业导向的成长股,“两端走”行情应运而生。当下人心再次出现两端走特征,高风险偏好投资者逐渐乐观,开始在成长股中表达乐观,而低风险偏好投资者仍在价值股中表达悲观。不过本轮行情上证指数并未像2013年一样震荡下跌,原因在于经过前期抛售之后,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已没有足够的筹码来继续表达悲观情绪,以及当前上证指数中成长股权重已远高于2013年,因此成长股上涨也能带动上证指数上行。

?核心资产与成长股将成为下阶段胜负手,需要开始重视与布局。随着经济预期改善,投资者从避险需求开始转向寻找收益,尤其是当前无风险利率大幅下降,场外机构和居民寻找优质资产的需求强烈。在此背景下,我们认为当前应重视核心资产的回归。核心资产上涨行情与相对景气优势息息相关,但过去两年经济增长大起大落,行业之间的差异占主导,行业内龙头/非龙头差异不大。往后看随着疫后经济逐步走向弱修复,传统经济部门大概率落入类似2017-2020年的存量博弈局面,这意味着行业龙头非龙头内部差异将重新放大。当前核心资产板块经营占优趋势已经开始萌芽,2023年盈利预期增速与改善幅度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从交易维度来看,核心资产估值经过1年半的调整已极具性价比,筹码端交易结构亦显著优化,尤其是食饮、医药等重点行业筹码松动最为明显。

?行业与投资主题:重视和布局核心资产与成长股。下一个阶段,两大投资主题有望继续走出超额,一类是存量经济下竞争优势扩大,并且股价已充分调整的核心资产股票,重点在疫后修复;另一类则是转型背景下新能源、数字经济、自主可控等科技新经济成长股。推荐:1)高景气成长:电动车/光伏/风电/军工/计算机信创/数字产业;2)消费医药核心资产:白酒/酒店/生猪/创新药/CXO/港股互联网龙头;3)受益成本下降和竣工周期回暖:厨电/家具/消费建材。周期中看好煤炭和地产竣工链。

3、海通策略:4月底以来增量资金来自哪

①4月底以来公募增量资金不明显,5-6月偏股基金共发行412亿元(前4月月均发行467亿元)、ETF净赎回210亿元。②本轮上涨的主要增量资金来自北上、杠杆资金,4月底以来分别增加约1000、800亿元,私募、险资仓位5月略升。③4月低点是反转底,基本面好转支撑行情进二退一式抬高,成长中期趋势向好但短期热度较高,优化结构,重视消费:低估低配+数据渐改善。

4、中信建投策略:结构焦点转向中报

市场从4月底以来,处于“黄金坑”后的“甜蜜窗口期”,这个阶段的特征是基本面边际改善,宽松加码金融市场流动性持续改善,风险偏好从极端低位修复。就目前而言,基本面修复仍在持续,稳增长政策仍有发力空间,市场短期或许仍然存在向上惯性。但展望未来,我们也需要注意,“甜蜜窗口期”往往是非常规阶段,不会长期持续,后续需要关注后续填坑回升是否趋缓以及金融市场流动性的边际变化,从结构上看,中报预告季开始展开,因为中报业绩有较强分化,市场表现也将进一步聚焦中报高增长或者超预期品种,行情从β转向α。重点关注行业:新能源、医药、化工、食品饮料等。

5、中金 | A股:轻大盘,重结构

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整体表现为先抑后扬的走势,前期受地缘局势、局部疫情等内外部因素扰动表现低迷,4月下旬市场日成交额已经一度降至7000亿元以下;4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以来,政策持续加码稳增长、稳预期,宏观流动性相对宽松,加之国内疫情4月底至今持续好转,复工复产深化,市场走出一轮较为强劲的反弹行情,相比海外彰显韧性。

向前看,我们认为中外政策周期继续反向特征依然明显,中国政策可能维持宽松,通胀相对温和,估值在近期修复后也不高,中国市场下半年相对海外可能维持相对韧性。但如果全球市场下半年波动加大,中国市场也或将受到一定牵连。短期来看,考虑到接下来一段时间国内增长数据逐步修复、资金面仍维持相对宽松且疫情修复预期逐步强化,市场可能整体仍处在反弹区间,后续要根据内外部政策、增长修复、疫情演绎及海外市场情况来把握节奏和结构。市场环境整体可能仍未到需要撤退防守的阶段,但要注意在反弹持续两个月、累积了部分获利压力后,波动可能会略有加大。我们建议关注资金宽松与疫情修复两条主线。制造成长风格在近两月的反弹期间表现相对强势,近期略有回调,我们认为制造成长风格在累积一定涨幅后,整体性价比边际减弱,后续波动可能加大,需要根据景气程度及估值匹配度自下而上择股配置。

配置上,建议关注资金宽松与疫情修复两条主线:

一方面,政策宽松逐步可能逐步转换为经济修复,政策敏感的部分低估值稳增长相关板块,包括建材、家电、龙头地产等;另一方面,疫情修复预期下可以关注线下出行与消费恢复相关的食品饮料、机场、餐饮、酒店与旅游等领域。

大周期上,消费领域股票低迷了较长时间,部分领域可能也在进入中长线布局期。制造成长风格在近期连续反弹后,整体性价比在减弱,后续波动可能开始加大,根据景气程度及估值匹配度自下而上择股配置。中长期来看,聚焦中国产业升级与消费升级两条成长主线。

6、民生策略:市场“稳态”正在被打破

1 本轮“岁月静好”背后:宏观波动率的下降

4月27日以来的市场反弹中,成长风格呈现着明显的“顺风”行情。其背后主要有两个层面的认知:一是随着海外紧缩与需求放缓,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投资者认为供给冲击的不确定性下降;二是随着疫情修复,中国宏观经济需求侧的不确定性担忧被快速修复。

2 “稳态”破局者之一:全球通胀的顽疾与姗姗来迟的海外衰退

当前欧美通胀水平仍未见明显回落,其中,当前欧元区的通胀水平仍处于上升通道。这与投资者认知中的“海外通胀”快速回落实际上存在明显差异。相对应地,对于海外紧缩政策的预期同样可能存在预期差。近期欧美PMI均逐步下滑,市场对于海外“衰退”的担忧不绝于耳,但“衰退”的节奏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一方面,近期欧美PMI终值往往相较于初值有小幅上修;另一方面,考虑到近期欧洲选择重启煤电、开始大量采购煤炭,欧美国家开始在传统能源使用约束上作出调整,这一方面将延缓因供应冲击导致的衰退过程,同时也会增加对于能源的消耗,这对能源价格上行形成支撑。

3 “稳态”破局者之二:需求侧的短期压力与远期动能

短期内我国仍面临外需走弱和房地产两个方面的困境:(1)韩国、中国台湾地区的出口增速已经开始走弱,这指示我国同样面临着外需压力,投资者将逐步认识到全球大宗回落背后其实指示了中国外需将面对新的压力。(2)虽然地产投资和销售逐步回暖,但拿地和新开工面积仍处于“深度”负增长区间、现房销售明显好于期房、地产债务仍压力较大,当前房地产企业仍面临着较大的资金压力,这也要求更多政策出台“力挽狂澜”。但对于远期而言,我们同样看到了需求向上的因素在积累:(1)6月29日国常会提出的“3000亿金融债券”未来可能助推各类基础设施重点领域的项目的落地;(2)4月28日以来,票据利率相较于同业存单利率步入上行通道,近期明显上行;同时,票据贴现金额同样处于历史高位,这意味着当前信贷需求正在改善,信贷脉冲将对经济形成支撑。经济下行的压力与潜在的向上推力在历史上看其实少有出现完美对冲,往往是让经济形成短期宽幅波动,而投资者将重新定价“宏观波动率”上行。

4 变局前夜,关注交易结构的脆弱性

5月下旬以来,趋势交易者逐步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而这往往是市场脆弱性的来源。配置上,近期趋势交易者共同买入的板块与本轮表现突出的成长板块是一致的,当下我们监测的趋势交易者占比指标正在接近临界点,如果下周持续出现过热交易,将是值得警惕的信号。

5 为中国宏观波动率的回升做好准备

做空“宏观波动率”的交易正在临近尾声,本轮疫情前的问题将重回矛盾中心,宏观经济的波动性正在回归。继续探底和经济复苏的预期可能交替演绎,而我们认为最终将走向乐观的情形,这意味着市场即将重新对宏观经济回归高波动状态进行定价,海外的高通胀与货币政策紧缩无疑会为波动率的强化提供催化。环境正在逐步变化,投资者仍有充足时间应对,资源股中油气、煤炭、黄金、油运仍能适应未来环境,而基本金属(铜、铝)因为前期已经历充分调整且在需求向上情形中的弹性同样值得期待,但时间的拐点可能需要经历在需求压力测试之后;价值股中,行业逐步出清的房地产、建筑板块同样将具有在复苏期的优势,其估值优势也具有一定防御能力。最后,消费场景正在恢复中,食品饮料、医美和航空等行业有修复空间。同时,维持对于军工、数字经济推荐。

7、快速急涨后的结局 | 信达策略

万得全A指数过去两个月的累计涨幅已接近20%。如此快速的上涨,2012-2021年共出现过5次,其中三次出现在熊市结束后第一波上涨期间(2012年12月-2013年1月、2015年Q4、2019年Q1),2次出现在大牛市中后期(2014年12月-2015Q2、2020年6-7月)。

从供需的角度,快速的上涨,对资金的消耗速度往往是非常大的,需要有非常强的买入力量。熊转牛初期的上涨,一般都是存量资金的市场,因为居民增量资金入场一般至少需要等熊市结束后1-2年。

当下大概率是存量资金回补主导的急涨,V型反转的高点不会超过前1年的最高点,也有可能是之后1年的高点。短期来看,V型反转大概率还没走完,当下的状态类似2019年Q1,节奏上7月会有些短期风险(中报业绩、超跌反弹资金出现分歧、商品价格下行、美国衰退担心等),V型反转的终点可能在Q4,随后会进入震荡市。

8、广发策略:A股“此消彼长”的独立行情 关注中国优势资产

●政策暖风下“此消彼长”的中国优势驱动本周A股“独立行情”持续。我们在6.19《“此消彼长”独立行情的三条主线》及6.25《此消彼长,水到渠成》中指出:当下独立行情最大驱动力源自于中国决策层致力于恢复经济活力并改善市场风险偏好,而海外股市则在“衰退预期+货币紧缩”下持续下行。6月中美PMI继续分化,美国经济增速的预期下调美债利率大幅下降,中国政策暖风下“此消彼长”的独立行情持续。

●两大核心逻辑支撑大盘成长占优:5月我们的推荐逐步由“价值先行”转向“战略看好小盘成长股”,至6月中我们判断大盘成长将会占优。两大核心逻辑:(1)“此消彼长”下A股由贴现率主导,风险溢价下行+流动性宽松,成长更为受益,美国衰退大宗商品下行压力增大会降低海外紧缩对权益市场高估值的约束,中国复苏进程缓慢会提升市场对于景气因子的筛选,尤其是景气确定性高的大盘成长。(2)决策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致力于恢复经济活力的态度明确,政策暖风带来民企信用环境改善与风险偏好修复,社融拐点右侧成长风格胜率提升。

●“此消彼长,水到渠成”行情或有波折但不改震荡上行趋势。短期可能对行情形成扰动的因素:(1)盈利底预期或有反复;(2)海外“政策底”还未形成;(3)出口动能衰减或快于市场预期,基建、出口难显著超预期。但同时我们重申中期A股核心矛盾在于中美“此消彼长”:美国经济形态“倒U型”,从上半年的滞胀→下半年的衰退担忧,中国经济形态则呈现“正U型”,从疫情时期衰退→疫后复苏。伴随中国政策信心扭转,贴现率驱动先行,业绩确认跟进,独立行情仍将震荡上行。

●“疫后复苏”正在从第一阶段的“制造修复”向“消费修复”扩散。随着短期大盘成长中科技制造领域的估值较快速修复,叠加防疫政策优化与上游资源品价格回落缓解消费板块的“高成本”和“低需求”两大压制因素,我们建议可继续关注消费领域的中国优势资产,如自发“补偿性消费”的零售/体育用品/食饮及政策刺激性消费的家电/消费建材等。

●A股“此消彼长”的独立行情,关注“政策暖风”下的中国优势资产。我们的“此消彼长四象限框架”判断“美国衰退的快+中国复苏的慢”,景气确定性高的大盘成长股更受益。消费股“高成本”和“低需求”两大压制性因素近期出现边际缓解,可继续关注消费领域的中国优势资产。“此消彼长”建议关注“复苏交易”中国优势资产的3条主线:(1)疫后制造及消费修复:汽车(含新能车)/光伏组件/零售/食品饮料等;(2)再加杠杆:限制性政策转向边际宽松(互联网传媒/创新药/地产);(3)国内定价主导的通胀链:上游资源/材料(煤炭/钾肥)和养殖业。

9、华西证券:宽松预期遇上财报季 回调风险点或在7月中下旬

政策、估值、筹码三因素共振驱动A股4月27日以来的反弹,市场信心明显修复,经济疫后复苏已成为市场共识。7月份,A股核心矛盾仍在国内,国内政策“易松难紧”,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叠加稳增长增量政策落地,三季度国内经济有望加快复苏,中期A股市场有望震荡向上。节奏上,前期快速上涨下A股积累了较多盈利盘,随着企业财报密集披露,盈利权重将会阶段性提升,A股将由快速上涨转为震荡分化,提防市场回调的风险点或在7月中下旬。

7月行业配置关注两条主线:一是受益国家政策重点扶持的新兴产业,如“新能源产业链、军工”等;二是受益国内疫情边际好转的部分消费品,如“食饮、医药”等。

10、华西策略:政策宽松预期犹存 7月行业配置关注两条主线

7月份,A股核心矛盾仍在国内,国内政策“易松难紧”,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叠加稳增长增量政策落地,三季度国内经济有望加快复苏,中期A股市场有望震荡向上。节奏上,前期快速上涨下A股积累了较多盈利盘,随着企业财报密集披露,盈利权重将会阶段性提升,A股将由快速上涨转为震荡分化,提防市场回调的风险点或在7月中下旬。

综改试点这一年,深圳何以吸睛世界?

一年前的今天,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在广东省深圳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明确,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

今天上午10点,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实施一周年主要进展成效情况。发布会介绍,一年来,试点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首批40条授权事项中,22条已经正式落地、取得实质进展,其他18条事项正在有序推进。

回首这一年,深圳的发展不负党和国家和人民的期待,令世界瞩目。直新闻按地域梳理发现,各地媒体的侧重点略有不同,相同的是,深圳的发展成果正在惊艳世界。不同地域的媒体评论文章,都期待深圳的发展能为其所在地带来更多机遇,共享深圳发展红利。

■ 港媒最关心粤港澳大湾区及前海

香港电台对今天中午的发布会进行了报道,标题为《发改委秘书长称中央推动粤港澳三地机制对接》,着重关注了国家发改委秘书长赵辰昕的发言。赵辰昕说,中央及相关部门过去一年积极推动事权下放,例如在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审批权上赋予深圳更多自主权,同时亦在跨境司法协作、完善高层次人才居留便利制度、放宽国际新药准入等层面上,推动粤港澳三地机制对接,为提升深圳资源利用效率、突破发展瓶颈等发挥重要作用。

赵辰昕还强调,开展好深圳综合改革试点,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有利增强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功能,亦有利以规则衔接来深化大湾区合作发展。他提到,中央近期印发包括“前海方案”在内的文件,都是朝着这个方向作出政策举措努力。

今年9月6日“前海方案”出炉后,就引发了香港市民的高度关注和热烈讨论。香港《明报》发表题为《融入国家发展新台阶,前海合作香港要主动》的社评,社评观点清晰明确:放眼长远,前海合作区之于香港,重要性将愈来愈高,香港不是局外人,香港宜主动了解,把握机遇积极参与。

《香港经济日报》发表《港促前海更开放,一国两制创新实践》的文章指出,前海方案提出要探索完善当地适用香港法律,及选用本港作仲裁地解决民商事案件的机制,且建立与港澳区际民商事司法协助和交流新机制。本港约655名已考毕首次大湾区律师执业考试的法律专才,未来定能在前海以及广东担起更重角色。

由此可见,随着社会各界对国家发展和香港定位的认知愈发清晰,把握机遇与奋发进取的共识更加牢固,香港媒体对于香港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打造一个更加繁荣、美好和幸福的未来,充满期待。

此外,从简短的新闻报道里,也可以窥见外资外企对深圳,对粤港澳大湾区前景充满信心。

9月26日,《南华早报》发表《毕马威看好前海及大湾区前景,将增聘员工和扩大办事处》一文,报道指出,随着中国大陆与香港和澳门经济和金融市场的深度融合,推动了对会计和咨询服务的需求,毕马威(KPMG)计划未来三年在中国开展大规模招聘活动。毕马威亚太及中国区主席陶匡淳在接受南华早报采访时表示,毕马威将在三年内将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的员工人数从目前的1.3万人增加到约2万人,同时将办事处数量从28个增加到40个。

而台媒普遍关注深圳推出的惠台政策。例如今年台湾青年深圳实习活动交流会举行时,台湾联合新闻网做了详细报道。今年的实习活动有169家企业发布超过700个岗位供台湾青年实习就业,涉及岗位包括软件工程、银行、保险、数据管理、知识产权、信息采集、室内设计以及文化创意等。 

■ 新加坡媒体:从“中国的前海”到“世界的前海”

新加坡媒体非常关注前海,期待“前海方案”给深圳、香港,乃至新加坡和全球带来新机遇。

例如,《联合早报》在今年中国国庆时,推出题为《畅游更广阔前海捕捞潜在机遇》的特辑。报道开头就写道:“中国的发展总让人目不暇接。疫情之下,中国布局前海、横琴,融合粤港澳发展。这些是中国寻找新增长点的最新力作,敏锐的人能从中找到新的机遇。”

报道以在深创业的香港“70后”青年洪纬的故事为切入点,讲述港青为何选择在前海开拓事业,是如何打拼出一片天的。故事主人公洪纬有超过20年科技行业产品开发的经验,目前在前海从事社交平台服务。洪纬称赞,深圳是中国的创业都市,而前海就是港澳青年到内地创业的首选地。

此外,新加坡《联合早报》还发表《进驻前海,新加坡企业可发挥比较优势》的文章,引用学者观点指出,相比10多年前的“前海规划”,“前海方案”定位更高,将“中国的前海”提升到“世界的前海”的新高度,这也将为东南亚尤其是新加坡企业参与前海发展提供更多机遇。

在新加坡《联合早报》另一篇题为《中国出台横琴前海改革方案 香港澳门经济“破局”在即》的文章中,最后一部分的小标题为“两个方案为全球投资者释放新一轮政策红利”。文章分析指出,粤港澳更深层次的互联互通将为外资企业开展跨境业务带来更大的便利,未来国际上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将能够更加自由便捷地进出前海,横琴。

■ 日媒关注深圳的创新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的讲话中多次提到“创新”一词,强调创新是第一动力,要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未来产业。

41年来,深圳与创新一词紧密联系在一起,“敢为天下先”早已成为最具有深圳标志性意义的观念。观察深圳的创新程度,关注深圳的创新成果,自然也成为了外媒报道深圳时爱用善用的角度,特别是对科技领域非常关注的日本媒体。

今年4月7日, 日经xTECH(日经技术)发表题为《名副其实的创新之城 遍布机器人的深圳》一文,文章导语写道:“深圳被誉为创新之城,而现在这个城市到处都是各式各样的机器人,可以说机器人也是创新城市的象征之一,有些机器人甚至可能改变世界。”

文章列举了在深圳随处可见的机器人,比如公园中的移动垃圾桶,是针对城市环卫传统方案存在的人力成本高、工作高频低效等痛点推出的环卫机器人,可以负责地面清扫、垃圾分类以及垃圾运输等工作;又比如茶餐厅使用的送餐机器人,控制方便、上手简单,还具备智能避障功能,实现全程智慧化配送服务,自主适应多种复杂地面环境,平稳安全运行,实时环境自主预判,双侧行走更灵活。

该文章作者是在深圳生活过的日本人,看得透彻,说得诚恳,他指出这些深圳人习以为常的机器人,在日本还不多见。

文章结尾写道:“在深圳这样的创新城市,机器人与人相处已成为常态。这里汇聚了国内生产制造最优质的供应链体系,这无疑在效率还是创新方面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尽管当下的日本具有很高的技术能力,但创新方面是日本所欠缺的。”

3月,日媒记者还在深圳试乘无人出租车,赞叹到:“非常稳”。据《日本经济新闻》3月13日报道,记者带着“中国自动驾驶技术究竟发展到了什么程度”的疑问,试乘了中国初创企业AutoX的无人出租车。文章说,来到转弯处时,方向盘会自动旋转,而且始终保持平稳运行,没有急刹车的情况出现。调整车速或是变更车道也都由系统自动控制。

■ 美媒英媒关注“绿色出行”和“房住不炒”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总结了深圳等经济特区40年改革开放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其中第八点就提到,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为保护生态环境,深圳做了很多努力,例如深圳启动了公交出行宣传周活动,以“倡导绿色出行、促进生态文明”为主题,广泛动员市民积极参与到绿色出行行动中,加快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深圳的“绿色出行”也引发了美媒的关注。

美国福布斯网站2月14日刊发题为《这个中国城市拥有1.6万辆电动客车和2.2万辆电动出租车》的文章。文章关注了深圳公共交通大量使用电动客车和电动出租车,率先成为中国国内“绿色出行”的城市,作者将深圳称为美国“梦寐以求的未来城市”。纯电动化带来的直接好处是,深圳预计将减排48%的二氧化碳。

文章指出,深圳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商之一比亚迪的总部所在地。目前,深圳市已成功实现公交车、出租车的全面电动化,以及纯电动渣土车的规模化和商业化运营。深圳巴士集团还拥有约5000辆电动出租车,深圳设有大约1800个充电桩,覆盖各个区域。截至2020年,私家车电动化渗透率已达到25%左右,网约车全面实现电动化。

在去年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活过得好不好,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要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出发,拿出更多改革创新举措,把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住房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事关群众安居乐业,事关城市长远发展。近年来,深圳市政府为遏制投机炒房,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促进深圳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精准调控楼市政策,英美美媒对此相当关注。

路透社关注深圳二手房交易市场,相关报道指出,这座拥有1300 万人口的城市 5 月份的二手房价格比 4 月份下降了 0.1%,这是 23 个月以来的首次环比下降。原因在于今年2月,深圳建立了全国首个房屋销售价格管理定价参考方案,有效抑制了市场。

彭博社今年1月发表《中国打击让人们购买更多房产的假离婚》一文,文章指出上海和深圳的房地产价格回升促使当局控制投机,这与中国政府控制房地产市场的决心是一致的。

更多“春天的故事”,深圳正在努力续写中。当今的深圳已成为外媒观察中国的窗口,透过外媒的视角,可以感受到深圳的磅礴发展,充分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也侧面印证了深圳经济特区“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激励着劳作于这片土地的人们;亦可以看到一个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创新城市、绿色城市,宜居城市、未来城市,正在惊艳着世界。

作者:罗代姣,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笔;李佳怡,深圳卫视直新闻特约记者

华晨中华与《还珠格格》

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

文/四郎

1997年,琼瑶到北京旅游,路过一个名为“公主坟”的地方,灵感迸发,写出了《还珠格格》,不同于以往的琼瑶小说和电视剧中的悲情色彩,《还珠格格》几乎全程嬉笑打闹。

擅长写苦情戏的琼瑶并没太把《还珠格格》放在心上,毕竟这是不同于她几十年写作生涯的一部作品,若不是第一部在结局后放上了这一段创作背景,北京也不会在之后无端出现了各种“公主坟”。

香港回归前后,琼瑶“两个天堂”系列中的《苍天有泪》和《还珠格格》先后筹拍,两个电视剧的关联度非常大,出品人都有平鑫涛和欧阳常林,前者是琼瑶的丈夫,后者当时是湖南经济电视台台长,是超级女声以及《大长今》等多个项目的缔造者之一。

两部电视剧的制作人都有何琇琼、刘向群、龚若飞,何琇琼是琼瑶的儿媳妇,后两位则是欧阳常林的同事,尽管班底看上去相差无几,真正开拍的时候,两部剧却是千差万别。

到了第二年,两部戏相继开播,精心筹划的《苍天有泪》没有再现琼瑶剧的辉煌,一群小孩子打打闹闹的《还珠格格》却石破天惊。

这其中有心栽花,无心插柳的故事以及拍摄过程中的一波三折,在《还珠格格》热播的二十多年里,已经被挖得再无秘密可言。

在那个资讯全靠电视报纸,互联网只闻其声未尝一见,大部分家庭还没装上座机的年代,离我们不算近但也不算远的清朝宫廷里的八卦,实在是太吸引人了。

那些年,《戏说乾隆》、《康熙微服私访记》、《宰相刘罗锅》等都有着很好的收视率,虽然并非出自一脉,清宫宇宙却悄然成型,并且一直延续到20年后,当年的配角们,在《甄嬛传》、《如懿传》等剧作中又相继翻身洗白。

而当人们再回头看《还珠格格》,恍然一梦,只有皇后和容嬷嬷才是三观最正的角色。

时间带来的反转,最是猝不及防。

同样是在充满梦幻色彩的1997年,华晨集团开始积极备产,作为中国第一家海外上市的公司,华晨精准地看到了轿车在中国市场的爆发潜力,中华轿车应运而生。

那是微车、微货、轻客、轻货纵横神州的年代,国人的口袋里,刚刚开始有了余钱,一切以经济实用为主,汽车的效用是既能载人,又能载货,后者往往更重要,因为能带来更高的经济回报。

互联网、移动电话、家用汽车,当时还犹如神话,远远没有“飞入寻常百姓家”。

倒是“还珠三美”,一夜之间就飞上枝头,不仅成了凤凰,还逐渐活成了“女王”,无论是话题女王,投资女王还是红毯女王,毕竟都是“女王”。

尽管当时的演员们尚无今日的大佬之说,但三位年轻的“女王”,都非等闲之辈,先后入了资本局。

最火的赵薇,从1999年即开始注册公司,此后投资日渐扩大,涉及房地产、餐饮、汽车销售等多个领域。2014年,赵薇夫妇成为阿里影业第二大股东,辗转腾挪间,一度被称为“女版巴菲特”。

2015年,唐德影视上市,赵薇、范冰冰共同现身敲钟现场,可谓演而优则商的典范。

林心如始终没有如另外两位一般野心勃勃,也正是因此没有如她们一样登高跌重。不过这位格格也早在2010年就自立门户,背靠大资本成立工作室,给自己安排了几部大女主戏。但自2016年结婚后,逐渐低调下来。

或许是过去20年间,演员的身份及财富一日千里,使得格格们在玩转资本的同时,都有了“女皇梦”,人人都想演一次武则天。

岂料造化弄人,离开戏中的镜花水月,一个因税务问题再难翻身,一个大厦将倾销声匿迹,一个避隐台湾鲜少露面。

回头去看,1997年正是一切的起点。

同样起源于这一年,也同样受到资本反噬的,还有华晨中华。

娱乐圈有格格们横空出世,汽车圈也新秀层出。除了华晨中华,夏利的前身天津汽车夏利股份有限公司亦在1997年成立,同年涌现的还有奇瑞、上汽通用等。

那一年,长城还没有完成改制,吉利刚刚将目光从摩托转向轿车,成立两年的比亚迪,还没有向汽车产业发力,国内的豪华车只有奥迪一家独大,宝马和奔驰还没有在国内成立合资公司……

二十多年后,一切犹如大梦一场。

问世之初,华晨中华资本雄厚,一手是通过金杯从丰田引进的先进技术,一手是世界顶级设计大师,顶着“我国第一款拥有知识产权”的国产汽车的桂冠,在2000年下线,两年后正式投放市场,华晨宝马恰在这一年成立,中华轿车便与宝马有了“系出同门”的名分。

那些年,华晨汽车坚定的战略之一,是坚定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之路,以全球资源打造民族自主品牌。

站在当时“以市场换技术”的大背景下,这原本无可厚非。可惜,时代抛弃你,不说对不起。

当时的华晨系颇为令其他车企羡慕,在资本市场上动作频频,总能令数据亮丽。

那些年,背靠多方资源的华晨中华,资本雄厚的华晨中华,“拿来”实在太顺手,何况成效斐然。

在其他自主品牌在逆向研发和正向研发之间苦苦挣扎,一年的大半净利润都投入到研发中时,华晨中华在2006年,一举拿下了超过500%的同比增长,震惊产业。

至于降价保量、技术短板、车型落后等等问题,在烈火烹油繁华似锦的增长面前,是多么微不足道。

更何况,在华晨宝马销量持续攀升的同时,华晨自主品牌的前景也是一片光明:宝马的技术团队进驻华晨协助研发,中华车型搭载了宝马授权生产的发动机,业绩输血稳定而持久……

那些年,华晨梦想的好产品,是这样的合成之作:底盘是保时捷调校的,造型内饰是意大利搞的,发动机是与宝马合作的。

这样的车是不是最好的车,如今无人作答,做梦的人已锒铛入狱。

说来仿佛是冥冥中注定的奇特缘分,同样在1997年开启命运转轮的格格与华晨中华,还曾合作过。

2005年,华晨汽车中华品牌赞助了电影《横冲直撞好莱坞》,电影主演正是赵薇。可惜,曾经在各自领域横冲直撞的二者,命运都未能幸免戛然而止。

在“宝马中国将以16.33亿元收购中华汽车”的消息不胫而走的当下,无论被收购的是中华品牌还是生产资产,一切都已无法挽回。

赵薇一夜之间被多个曾经主演的影视剧“除名”,微博超话被封,围观群众至今不知这个瓜到底有多大。

许多事,分不清一开始是不是错了。假如回到1997年,重新筹备中华,是静下心来打磨内功拼一个未知的未来,还是沿着当时的轨迹,至少换来十几年的风光?

同样从1997年开始被改变命运的格格们,如今在夜深人静“查无此人”的状态下,不知是否也会思考相似的问题。

而被命运裹挟,无意中受到影响走向末路的另一支隐线,近乎人去楼空,已想无可想。

1998年,虽然香港已经回归了一年,但对刚刚打开视野看世界的内地观众来说,有关于这颗“东方之珠”的一切,依然神秘。

那几年,正是香港电视剧的黄金时期,如今被奉为经典的金庸武侠剧,几乎都出自这一阶段。尤其是黄日华版《天龙八部》,引入内地后创下5个卫视台联播、34家省级电视台几乎同一时间播放,创下了中国电视史先河。

连续的收视第一迅速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出台了限制引进港剧,黄金时段不能播放港剧等措施。

谁曾想到,那竟是香港影视业最后的辉煌时期,直至电视上再也没有引人入胜的香港影视剧,怀念才从四面八方喷涌而出。

香港影视剧风光不再,经典角色的演员们却风头不减。香港多年来的各类八卦艳史通过日渐发达的网络媒体传播开来,大陆的人们这才知道,原来当年在电视上看到的香港明星们,私下有着这样复杂而令人津津乐道的羁绊。

痴男怨女的争斗数十年未息,而推出这些俊男美女的香港无线和亚视,两家电视台的争斗也已经延续了半个世纪之久。

无线训练班人才辈出,更有香港小姐选美大赛不断带来新人。亚视虽然也有艺人训练班,有亚洲小姐选美大赛,但被无线压过一头却是常态。

1994年,无线买入了台湾版《包青天》播放权,亚视跟风买入后与无线同期热播,令观众一时无法接受。无线次年即请狄龙拍摄了一部《包青天》,亚视见此,也请金超群拍摄了一部《新包青天》,“双包案”持续两年之久,在香港电视史上“青史留名”。

经此一役,双方似乎都发现了另一条捷径。

1997年,梁立人创作出一个僵尸故事,到无线推销却被拒绝,随即将故事带到了亚视,鬼才陈十三成为这个故事的编剧。没想到,剧未开拍,主演僵尸道长林正英却病重去世,主创们大胆创新,一改以往的僵尸剧作,意外成就了又一个经典。

1998年年底,《我和僵尸有个约会》开播,收视率颇为可观,亚视立即在1999年开始着手拍摄第二部《我和僵尸有个约会》。但剧集要到2000年才播放,于是亚视在中间这一年的空档中,将目光投向大陆,购入了《还珠格格》。

在《还珠格格》风靡大陆的1999年,无线推出了《乾隆大帝》、《天地豪情》、《鹿鼎记》、《陀枪师姐》、《妙手仁心》等经典电视剧,却仍旧无法对抗亚视,《还珠格格》在香港的大火,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这一变故顿时将无线打得措手不及,眼见亚视的收视率竟升至史无前例的地步,无线两星期内三次调整播放剧集来应战,仍旧败北。

无线万万没想到,三十二年胜利的历史上竟因对手的一部外购剧留下败迹,《明报》甚至将此评价为“可与哈雷慧星相比”。

1999年7月,《还珠格格第二部》开播,全国收视率最高点突破65%,平均收视率超过60%,成为中国历史上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受益于此,亚视的高收视率也仍在持续。

受到打击的无线最终剑走偏锋,签下了赵薇、林心如等人的经纪合约,并购入赵薇、苏有朋两位主演的新剧《老房有喜》对抗亚视。

2000年3月,《我和僵尸有个约会第二部》开播,收视率一度打败了无线跨年大剧《创世纪》。

连胜两胜的喧嚣过后,凭借创新僵尸剧大火的亚视本应乘胜追击,但这样的慢制作和小胜,相较于《还珠格格》的爆发,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亚视。胜利的感觉如此上头,哪里还等得到下一个奇迹。

自此,亚视自制剧开始后继乏力。

相较于绞尽脑汁的自制,外购“拿来”这件事如此轻易又能大获成功,简直是无可比拟的“神器”。亚视不断减少自制剧的数量,外购剧成为主力。

谁能想到,一场意外的胜利,反而成了亚视走向衰败的转折点。

2000年开始,亚视购入《少年梁祝》、《人间四月天》、《怀玉公主》、《白发魔女》、《春光灿烂猪八戒》、《流星花园》、《薰衣草》、《海豚湾恋人》等在大陆同样热播的剧集,反响良好。自制剧逐渐失宠,更加乏善可陈。

如今回头去看,在亚视的凋零过程中,《还珠格格》仿佛是一个生死劫,若非当时收视率一举反超无线,亚视或许也不会这样坚定地选择外购剧;如果同样反超无线的《我和僵尸有个约会第二部》率先开播,亚视也会在自制的道路上再创辉煌。

可惜,世上从无如果。

外购“拿来”的东西再好,终究不是自身的实力。待浮华消褪,弊端丛生,再加上亚视股权变动、人事变动频繁,当家艺人持续流失等问题,到2015年,已是强弩之末。

而优质电视剧的价格,随着大陆影视业的蓬勃发展,一路高涨,亚视也逐渐有心无力。

运转经费、欠薪、欠交免费电视牌照费等问题压得亚视再也无法翻身,相继将《精武门》、《我和僵尸有个约会》、《中华英雄》等经典自制剧出售筹款。2016年,亚视被申请清盘,黯然离场。

无意中被命运裹挟的亚视,就如华晨中华以及格格们一样,偶有消息,或许也在暗暗努力谋求重生,但时移事易,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

梦想的资本、王冠、胜利,一切来得有多么轻易,最后的陨落就有多么狼狈不堪。命运赠与的一切,早已暗中标好了价格。

天下一言:

聚散无期爱恨交集 命运辗转同行不易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比亚迪明即将发布消息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