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的云轨与地铁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优势?
科技科普促使人们养成理性思考和理性处理事务的习惯——凯腾聚知。
核心是如果解决了直接用电,而不是蓄电池用电,效率更高,电机功率会更大!(轻轨的另一种存在形式)。
云轨建设占地和空间道路设计并不比轻轨优越,但电力基础设施成本会可能低一点。
主要看机车集中充电和未来电池更换等综合运营成本
金匠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如何?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城市在考虑合适的公共交通时是由相当多的选择的,目前主流的选择有BRT,地铁以及轻轨这三大主流,这三种各有各的优势和劣势,不同城市应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规划。
就以云轨来说,云轨的造价便宜么,并没有,每公里成本也有达到1亿人民币,虽然远不及地铁高昂的造价,但是相比于BRT,还是贵了快一倍了,同时单轨对于附近居民的采光,遮挡以及噪音等影响有可能会导致附近地段的价格下降。
其实对于三四线城市,最好的选择其实是BRT
然而BRT也分为两类,一类是拥有完全独立的高架网,不需要等待红绿灯的BRT,一个典型的代表就是厦门的BRT。另外一类是在道路中选择一条道,将其改造成BRT专用道路,但是同样需要等待红绿灯,也有存在可能会被附近车道的车占道,另外一个典型的代表就是上海的71路公交车。
小编比较推崇的其实是第一类BRT模式,主要原因第二类BRT公交真的在城市中非常的鸡肋的存在。首先高峰时间段的速度提高并不大,同时浪费了城市的公共资源,其实在上海的高峰时间段公交车指定道路才是这个概念比较好的实行。对比第一类BRT,造价成本不高,厦门的BRT造价是每公里4500万人民币左右,比云轨更加的便宜,同时公交车因为有车轮,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更加的灵活多变。同时,未来高架公路的发展也很广,现有的高架也可以考虑转为汽车行驶道,甚至直接改为轨道交通。并且三四线城市的总人流量不大,BRT足够覆盖这部分人群。
银川比亚迪:25天制造一批次新能源客车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市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推动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尽快壮大。这无疑坚定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信心。
作为我市抢抓发展机遇、部署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引进的重点项目,比亚迪这一集电池、电机、电控、充电基础设施和整车技术为一体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2018年9月18日在银川生产下线了首台纯电动客车,截至目前,已在我市生产新能源电动客车142辆,实现销售额1.4亿元,填补了宁夏新能源汽车产业空白。
寒冬腊月,在位于永宁县闽宁产业城的比亚迪银川产业园新能源客车生产车间,一派如火如荼的火热景象:焊接车间、涂装车间、总装车间、检测车间等6大生产区内,工人争分夺秒、机器不停运转,一切井然有序,随着车辆内部安装和车体外部喷漆的完成,一辆辆崭新的新能源客车陆续被送下生产线。
“整座车间采用了客车行业先进的U型厂房设计,使核心车间生产线连贯成一体,实现了流程化生产,进入生产流水线后,25天左右即可完成一批次客车制造。”银川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新能源大巴工厂厂长孟超说。
借助银川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优势,银川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自投用后,订单量持续增加,其中,销售最热的当属比亚迪K7新能源电动客车。
“公司不仅逐步实现立足宁夏,将业务量向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客车市场辐射的目标,同时也瞄准中东、中亚等地区和国家市场,他们对我们客车的零排放、无污染、无噪声的优势较为感兴趣。”比亚迪银川产业园办公室主任李静说,此外,公司还积极联系国内汽车上下游企业项目,希望他们在银川落地,合力打造出新能源客车产业链,力争早日完成年产纯电动客车1000辆,实现年产值15亿元的目标。
比亚迪银川产业园的落地投产,展示着银川探索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推进供给侧改革的最新成果。围绕比亚迪这块招牌,接下来,我市将加快壮大新能源产业布局,汇聚装备制造方面的关联产品,围绕整车企业做强零部件形成零部件产业集群,形成区域配套的完整产业链,辐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聚集,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记者 范晓儒
比亚迪在宁夏建新能源汽车基地 首辆新能源车正式下线
宁夏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基地首车下线。 李佩珊 摄
中新网银川9月18日电 (于翔 李佩珊)9月18日上午,随着1台绿色新能源电动比亚迪公交车驶下永宁县望远工业园基地合装线,比亚迪宁夏基地首台新能源电动客车在银川成功整车下线,这也是“宁夏制造”的首辆纯电动客车,正式宣布“宁夏公交宁夏造”的新时代开启。
据了解,宁夏新能源电动客车项目一期于2017年6月7日开工,经过不到一年半的时间,车厢厂、纯电动客车厂、涂装车间、检测车间、综合楼等厂房及设施的主体建设全部完成,实现了新能源电动客车整车下线。此外,银川公共交通公司采购的500辆纯电动公交车,已经陆续投放完毕。
据比亚迪副总裁兼商用车事业群CEO王杰介绍,银川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基地今后将立足宁夏,辐射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客车市场,单班规划年产1000台纯电动客车,力争实现超过15亿元的年产值。同时,将继续深化与银川市乘用车、轨道交通等产业项目合作,助力银川建设电动乘用车生产基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