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比亚迪缺钱

季节性缺工有缓解吗

团圆是中国人过春节时最大的主题,不管在哪个地方工作,人们都会在春节时努力赶回家乡与亲人相聚。这个习俗使得许多城市在春节前后出现“用工荒”。如今,季节性缺工情况有变化吗?为保持正常运转,城市又在做着哪些努力?经济日报记者在深圳对春节前的用工情况展开了调查。

新春将至,对于不少企业来说,节前往往是一年中最为忙碌的时候,留人用人成为保障企业生产运营正常开展的当务之急;是否回家过年也成为当前摆在务工人员面前的一道选择题。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深圳更是如此。

来自湖南永州市的蒋艳军今年春节不打算回老家了。2018年他成为美团骑手,现在已经是深圳龙华区观澜大水坑站点骑士长,带队管理35位骑手。“公司的春节留岗福利待遇挺不错,我会继续留深,趁此机会多挣点钱。不少骑手也都选择继续跑单。做骑手这几年,我慢慢还清了老家的房贷,还新买了一辆车。”蒋艳军笑着说。

近期,经济日报记者深入用工一线走访发现,深圳通过精准施策为企业纾难解困,细致落实援企稳岗扩就业政策,加大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力度,在实现就业水平稳中有升的同时,有效保障了春节前的用工需求。

拓展招工渠道

春节前“招工难”“用工荒”现象在制造业尤为突出。2021年12月底,比亚迪出现了短暂性缺工问题。据比亚迪第三事业部人事经理李治学介绍,由于近两年公司效益稳步提升,产能逐年扩大,一线工人和技术人才出现紧缺。特别是临近春节,与2021年春节相比,务工人员提前返乡比例明显提升,公司出现了季节性缺工问题。

如何解决用工燃眉之急?2021年12月30日,深圳龙岗区人力资源局在获悉比亚迪缺工情况后迅速搭建供需平台,组织龙岗区第二职业技术学校等多家技工学校、人力资源机构以及劳务输出地驻深圳服务站代表等走进比亚迪。“这是一个很好的信息互通平台,为企业、技校、劳务机构提供了精准快捷的信息沟通渠道。”李治学坦言,比亚迪预计2022年的普工需求量超13万人,用工压力较大,人力资源局送服务上门,让企业有了解决困难的底气。

“缓解比亚迪公司此次缺工难题,我们主要是开好‘三部车’,即开好普工输送的‘大客车’,备好季节性用工的‘电瓶车’,探索校企合作的‘直通车’。”龙岗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副主任张伟球告诉记者。近年来,龙岗人资局通过“春风行动”“百校行”“优才中国行”“劳务供需对接会”等形式,多层次搭建平台开展招聘,服务企业用工。下一步,龙岗人资局还将继续统筹更多的劳务工资源,通过直接劳务输出、劳务派遣、顶岗实习、毕业生输送等方式,为辖区企业提供稳定的普工和技能人才来源。

“在互联网带动下,新生代就业群体的行为模式发生了转变。为适应这种新形势,自2020年2月起,我们搭建了宝安区云聘平台,实现线上发布岗位、线上投递简历、线上面试、线上录用、在线职业测试等功能全覆盖,全年开展不打烊线上招聘活动,帮助企业和求职者足不出户高效对接,在应对疫情对求职招聘带来的不利影响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宝安区人力资源局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主任陈妮说,自云聘平台建成以来,共服务企业6000多家,在线发布岗位11.67万个,在线求职人数28.73万人,投递简历人数4.5万人,点击量108.73万次,达成线上求职意向2万余人。

不仅如此,自2020年11月起,宝安区还利用网上平台开展“直播荐岗”。陈妮说,依托公益招聘平台,借鉴“直播带货”模式,他们邀请各用工企业HR在线推介、答疑。目前,宝安区已开展“直播荐岗”活动4场,参与招聘企业103家,开发1.09万个就业岗位,共收到简历1.14万份,在线求职人数多达2万人,合计观看人次约11万人。

近年来,以外卖为代表的新业态快速发展,成为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记者从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2021年,深圳市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口规模分别为363.42万人、883.6万人,同比分别下降4.3%、增长5.6%,就业人口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趋势明显。

美团外卖深圳负责人关敏薏告诉记者,深圳外卖员目前春节返乡比例不高,外卖员数量整体平稳。为响应国家疫情防控政策,号召大家“留深过年”,平台出台了一系列补贴政策,过年留在深圳跑单的普通外卖员最高可获得过万元的奖励补贴,其中包括留岗补贴、春节开工红包、值班红包、阶梯返岗补贴等。

合力助企留人

据国家统计局深圳调查队统计,2021年前三季度深圳市总体劳动参与率为83.4%,高于上年同期。2021年多个行业就业人口周平均工作时长较2020年疫情期间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反映出疫情对就业影响持续减弱。

“用工就业本质是经济问题。”陈妮说,宝安区一直是深圳的制造业大区。2021年,宝安区有制造业企业5.53万家,占企业总数的10.98%,体量大,用工需求量也大。从目前制造业形势来看,由于我国疫情防控总体平稳,制造业订单回流现象明显,辖区内大部分企业发展相对平稳,用工情况也相对良好。

“招到人只是第一步,留住人才是关键。”陈妮介绍,根据近期开展的制造业企业用工情况调查来看,人力资源供需关系正发生转变,以“9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劳务工主力军价值观和内在需求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收入不再是他们选择企业的唯一或压倒性因素,他们同时也关注工作环境、学习成长、尊重关怀等柔性化因素。针对这些情况,一方面,政府要积极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构建更加多元化的薪酬体系,推动企业培训内驱化,建立立体化员工关怀模式,持续改善员工工作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制造业企业自身要不断寻求变革,探索出新的用工之路。

领先光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是宝安区典型的出口导向型制造业企业,专注于眼镜、眼科光学与镜片生产制造。“近两年来,由于我国防控工作做得好,公司订单量实现稳步增长。职员流失率几乎为零,一线工人流失率不到5%。”公司总经理陈杰仁告诉记者,薪资福利是员工关注的焦点。目前公司一线工人有200多人,他们的薪资除基本工资、加班费、全勤奖外,还有年资津贴、夜班补贴、绩效奖、外宿补贴、伙食补贴等。公司还为全体员工按照实发工资总额购买了五险一金;为员工提供免费宿舍、午餐和晚餐等。

为进一步改善工人工作环境,“2017年以来,公司通过设备升级换代实现自动化生产。这让一线工人从曾经机械的劳动中解放出来。”陈杰仁介绍,公司生产效率也随之提高。2021年公司年产值达4.54亿元,较2017年增长152%。为保障企业稳定发展,2020年至2021年,政府还给予了包括企业用人补贴、社保退费、稳岗补贴等支持,合计330多万元。

刘灿是2003年入职领先光学的一位老员工。他告诉记者:“对于一线工人来说,公司有着很好的晋升渠道。我已从刚入职时的产线普工,成长为如今的裁形部车间主管了。这些年,我不仅有了稳定工作,还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公司内部会有月度、季度员工培训。随着公司生产设备升级迭代,我的英文水平也不断提升。”

两年来,深圳通过出台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实施细则,运用大数据创新实施“政策找企”,优化服务推动中小微企业“免申即享”,简化流程实现返还资金“快审快核”,稳岗扩岗成效明显。2020年至2021年,深圳已累计返还稳岗资金65.31亿元,涉及76万户企业。

中小微企业和个体户是就业最大的“容纳器”。如何切实保障这类企业群体的用工需求?推进减税降费,为企业减负是稳固企业发展根基、激发企业活力的重要手段。

龙岗区百合花卉小镇兰花街的花店老板黎鹤龄对此感触颇深。“疫情刚来的时候,市场很不景气,店里有部分员工流失了,花店差点经营不下去。政府出台的减税政策支撑我们用更积极的态度面对市场,度过困难时期。2021年,我们享受了季度销售额45万元以下的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的优惠政策,省下来的税金不但可以购置和培育花卉新苗、设计新颖盆景,还能多给员工发点奖金。一年来,店里购置了不少卡特兰和石斛兰,长势喜人。开春后,我们还计划多招2名学徒。期待春来‘疫’散,大家可以脱下口罩闻闻兰花香,感受春天到来的快乐。”

创业带动就业

缓解季节性缺工,城市除了做好服务帮助企业留人,也需要提供更为丰富的就业渠道,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满足新生代就业群体愈发多元的就业需求,让更多人主动留下来。同时,创业企业的增多也可以使产业链更为饱满丰富,互补性增强。

如何充分释放创业活力,持续增强创业带动就业能力?破解初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成为首要议题。深圳市人社局通过持续优化相关政策,创新“政银合作”模式等举措,为来深创业团队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2021年,深圳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100笔、贷款金额27.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8%、812%,其中小微企业贷款501笔,金额18.48亿元。

成立于2016年的斯坦德机器人(深圳)有限公司是受益者之一,已从仅有数人的小团队成长为目前员工数量近500人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创办初期,深圳市人社局帮助公司申请了60万元额度的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斯坦德机器人(深圳)有限公司合伙人王茂林告诉记者,2020年以来,公司海内外业务虽然受疫情影响,但是仍有快速增资,尤其国内业务发展势头较猛。期间,政府给予了研发补贴和稳岗补贴,保证了内部研发人才资源的稳定输入。如今,公司已实现从机器人底层定位算法、操作系统、控制器等核心技术的整机自主研发全覆盖,累计交付AMR自主移动机器人超3500台。

为进一步吸引人才来深就业创业,2019年4月,深圳首个海归人才公益服务平台“海归岛”正式在宝安区启用。“创业团队如若成功发展壮大,不仅自身能成为人才就业的‘引力场’,还能带动相关产业链供应链发展,对更广范围的‘稳就业促就业’起到积极作用。”据“海归岛”项目经理胡南希介绍,“海归岛”目前已成功吸引128个海归创业团队,共计427位创业人员申请入驻。在平台支持下,已有59家企业在宝安落地,涵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

随着深圳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推向纵深,深圳也成为港澳青年在大湾区就业创业的首选地。《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动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高质量发展,布局“1+10+N”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空间布局等重点项目加快落地落实,港澳青年来深创业的基础设施、制度保障、公共服务供给到位。2021年,深圳市人社局已累计为475名港澳人员发放创业补贴589.25万元,为73名港澳人员发放贷款1813万元;各类基地已孵化港澳项目532个,带动港澳居民就业924人。配合香港政府推进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来深就业青年达530人,约占全体参加计划人数的60%。

晶准生物医学(深圳)有限公司便是由香港城市大学孵化的创业团队,于2018年在深圳落地。“作为一家聚焦肿瘤液体活检技术的公司,我们在初创时期需要申请非常多的行业准入资质和许可。深圳在这方面的办事流程十分高效、透明,对团队的快速成长很有利。近两年,公司还陆续申请了保障房、税收优惠补贴、高层次人才认定和补贴等,保障了企业高速发展。”该公司联合创始人邹恒说,如今,公司已申请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拥有员工132人,并已在坪山区建设了生产基地,与国内40余家医院及医疗机构建立起合作;2021年营收同比增长超3倍。

作为与香港关联度最高、合作最紧密的区域之一,“到前海去”成了许多香港青年的新选择。截至目前,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已累计孵化团队555家,其中香港团队273家。2020年9月,还在香港中文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许可来到前海着手准备创业,“这边给予创业的支持力度非常大,仅房租就可减免80%左右;深圳浓厚的创新创业环境能让我们获得很多宝贵的创业经验。2020年11月,我和2名合伙人在前海成立了朗思传感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告诉记者,历时1年多,他们自主研发和生产的超高灵敏度激光气体传感设备已初步走向市场。接下来,公司将着手建设自有产线,实现设备的自主生产制造;公司团队也增至20多人,希望未来能有裂变式成长。

来源:经济日报

合肥市2024年春风行动完美收官

为落实全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动员大会精神,聚焦创建一流营商环境,缓解重点产业链企业的招才用工问题,帮助返乡农民工、辖区居民等群体就业,从2024年元月起,合肥市全面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公共就业专项活动,创新“线上推送,线下对接”模式,组织重点企业赴省内外人力资源丰富城市开展跨区域劳务对接;积极开展求职用工对接,分类推出“大而全”“专而精”“小而美”等多种形式招聘活动,收到了良好成效。活动以来,累计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招聘2984场(线下1818场,线上1166场),5万家次企业提供就业岗位104.3万个次,达成意向11万人次。

强化政策引导,提升活动成效

围绕“春风行动”深入开展和就业形势的巩固,该市年初出台了稳岗促就业政策举措及实施细则,累计向春节留工的规上企业和重点产业链企业外市籍参保员工、一季度招用外市籍人员首次在肥就业、本年度开展“共享用工”、集中包车组织员工来肥到岗的企业或机构兑现稳就业补贴3110.9万元,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

该市全面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全年部署41项“创业合肥”系列活动,营造浓厚创业氛围。截至目前,举办周六创业课23期、创业安徽(合肥)训练营4期;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47亿元,带动吸纳就业 0.55万人;发放稳岗贷134笔5.2亿元,稳定就业岗位0.58万个;支持高校毕业生、返乡人员等创业者0.43万人,让青春合肥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喜欢的城市。

加强舆论宣传,提前谋划行动

合肥市积极制定活动方案,广泛动员社会机构、企业和劳动者参与。市就业人才中心多渠道发布《致全市务工返乡朋友的一封信》,全力抢抓春节求职用工窗口期,联合各县区先后制定450余场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专项招聘活动计划,并通过安徽公共招聘网、市人社局官网等发布,进一步扩大活动宣传的覆盖面和社会影响力。

深入推进“三级三方服务千企”工作机制,发挥人社服务专员作用,积极开展就业失业动态监测以及重点企业常态化服务,及时掌握重点企业用工动态;通过走访摸排等方式,指导各县区全面梳理返乡人员等各类求职需求,确保岗位信息精准高效匹配;积极开展跨区域劳务协作,集中组织重点企业开展接工送岗5.5万人。

线上线下联动,活动亮点纷呈

全面推行线上直播带岗,邀请知名网络达人为比亚迪、京东方、老乡鸡等企业开展直播带岗,线上观看人数达750万次。1月26日,合肥市在瑶海区和平广场举办2024年安徽省暨合肥市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组织105家重点企业设台招聘,提供就业岗位6000余个。同步开展网络直播招聘,帮助各类就业群体“家门口”就业。全市累计开展招才引智云聘会等线上直播带岗79场,895家企业提供5.23万个岗位,网络浏览量1310万次。

持续开展“合肥请您来”现场对接,继续采取“线上报名预约、线下当面对接”方式,先后举办5期现场对接会,600家次企业参加招聘活动,提供岗位3万余个,累计接收简历2.5万份,达成就业意向1.4万余人。启动春季“合肥千企万岗请您来”校招行动,10个工作组携400余家次用人单位1万余个岗位赴全国50所高校开展现场招聘和城市推介活动,促进青年来肥就业。

面对部分用工需求量较大的重点企业,该市开展“订制服务”,通过组建省市县三级服务专班、驻企服务、每日调度等举措,累计服务企业招工7.4万人次。如为解决比亚迪大量缺工问题,合肥积极协调人力资源机构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帮招服务,组织技工院校开展定点帮扶,举办三期“合肥请您来”比亚迪(合肥)直播招聘专场招聘会,累计流量60余万,服务招工2.13万人。

服务企业用工,加强区域合作

从春节前开始,组织媒体深入比亚迪、格力、京东方、海尔等重点企业开展入企探岗,拍摄12期招聘短视频,通过视频号、抖音号、今日头条等多渠道传播广泛宣传合肥市重点产业链企业优质岗位。结合各类专项招聘活动,通过合肥市人民政府发布、合肥市人力资源服务协会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推送重点企业岗位信息31期。

积极开展“2024年新春重点企业跨区域劳务协作”系列活动,开发“乐业合肥,2024年重点企业新春跨区域劳务对接”报名小程序,引导外地劳动者通过小程序与合肥市重点企业进行线上对接。同时,赴阜阳市、亳州市及颍上县、凤台县、灵璧县等地开展现场对接活动,让更多劳动者了解合肥的产业、企业岗位和政策。2月17日(正月初八),合肥市、经开区、高新区、新站高新区等人社部门安排专人、专车从省内外多地接到3000多名务工人员,抵达合肥入企上岗。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合肥市将进一步加快推进就业政策落实,优化就业服务、稳定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就业能力,加快落实稳岗促就业各项政策,激发经营主体吸纳就业积极性。持续做好企业用工服务,做好人社专员用工服务包联,常态化开展“直播带岗”“直播探厂”线上招聘活动,推介重点企业就业岗位,变网络“流量”为用工“留量”。加强青年人才就业服务,做好2024年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发挥政策性岗位就业引领作用,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岗位招录进度,加大市场性岗位开发,持续开展“合肥请您来,20万个岗位供您选”线下专场对接,持续形成青年人才汇聚合肥的生动局面。(范家生、王绍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比亚迪缺钱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