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比亚迪被谁收购了

比亚迪广告门剧终:“双面李鬼”李娟被判14年,多家广告公司濒临破产

今年五一前夕,一则执行裁定书将几乎被遗忘的“比亚迪广告门”事件再次拉回公众眼前。

“本院认为,经穷尽财产调查措施,本案被执行人上海雨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暂无财产可供执行。”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日前公布的这则执行裁定书也基本宣告,曾经处在“比亚迪广告门”风暴中心的上海雨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雨鸿”),如今已濒临破产边缘。

“(雨鸿)现在已经没做业务了。”5月12日,上海雨鸿的前负责人、曾被李娟“借用”身份的汪晓婷回复红星资本局称,现在已经不在上海雨鸿上班了,不清楚该公司目前的具体事情。

而引爆“比亚迪广告门”事件的主角李娟,也于2019年12月31日被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以合同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14年。彼时,一审判决后,李娟还曾上诉,但随后迅速撤诉。李娟的丈夫夏先生在回复红星资本局时称,对于撤诉等并不知情。

看起来,这起曾经轰动全国的“广告罗生门”,随着李娟被判刑已经剧终。但事件的背后,当初涉及其中的30余家广告公司和供应商仍陷于法律诉讼当中,纠缠至今,且多家广告公司处于濒临破产的绝境。

“比亚迪广告门”简要回顾

根据红星资本局早前报道,2018年7月12日,比亚迪(002594,SH)官方发布一则《关于李娟等人冒用比亚迪名义开展相关业务的声明》,其中称2017年5月,李娟使用上海雨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名义,以自有资源(广告及活动)试用及免费使用为切入点,主动与比亚迪联系并开展免费广告宣传,随后伪造比亚迪公司印章、冒用公司名义开展业务。

比亚迪在声明中表示,该公司以李娟涉嫌伪造其印章及合同诈骗罪向上海警方报案。警方在李娟处查获了多枚伪造的比亚迪印章,后者因涉嫌犯罪已被警方采取强制措施;比亚迪对李娟等人用伪造印章与相关公司签署的合同等事宜,概不知情,也与该公司无关。该事件被称为“比亚迪广告门”,一度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分包商”上海雨鸿涉30条法律诉讼

超3000万元欠款无力归还

2021年4月29日,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公布了一则执行裁定书:“经穷尽财产调查措施,本案被执行人上海雨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暂无财产可供执行,故无继续执行的条件,应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截图自裁判文书网

这起执行源于上海雨鸿与霍尔果斯同领立胜广告传播有限公司的一则服务合同纠纷,而类似的执行裁定还有5个。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雨鸿共涉及30条法律诉讼、10条限制消费令、11次失信被执行人,均是在“比亚迪广告门”之后产生。另有8个终本案件,执行标的总金额超过3000万元,全部未履行。

曾经处在“比亚迪广告门”风暴中心的上海雨鸿,如今已濒临破产边缘。

在“比亚迪广告门”事件中,上海雨鸿是唯一一个比亚迪集团入库的供应商,而“上海雨鸿高管汪晓婷”则是李娟在面对比亚迪谈判时的“官方身份”。上海雨鸿在比亚迪“广告罗生门”事件中扮演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一度让人匪夷所思。

5月12日,红星资本局拨通了上海雨鸿的电话,当问到该公司是否还有正常业务时,对方表示“已经没做业务了”;而汪晓婷也告诉红星资本局,“现在已经不在雨鸿上班了,不清楚雨鸿的事情”,随后匆匆挂断了电话。

回顾“比亚迪广告门”事件,这是一场至今未揭底牌的罗生门,涉及其中的比亚迪、上海雨鸿以及30余家广告公司在事发后都以受害者自居。

对外界自称为“上海比亚迪电动车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经理”的李娟是引爆广告门的当事人。对外界,李娟以上海比亚迪的名义与多家广告商洽谈,3年间,30余家广告公司帮比亚迪在多个地区做了经销商活动及广告投放;对比亚迪,李娟又打着上海雨鸿文化的名头,以低价和免费为诱饵与比亚迪达成合作,其中就包括赞助英超足球俱乐部阿森纳这一明星项目。

李娟的“双面生意”持续了近3年,直到2018年,多个广告商收不到回款,涉及金额高达11亿元。几十家广告公司找到了比亚迪总部,但之后,比亚迪官方以受害者的身份发布了一份《关于李娟等人冒用比亚迪名义开展相关业务的声明》,称李娟冒用上海比亚迪电动车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经理的身份,伪造多枚印章,以比亚迪名义,与多家单位及机构展开广告宣传类合作。对此,比亚迪并不知情。

这则声明迅速引爆了广告公司的愤怒,李娟到底代表哪一方?谁才是受害者?谁又是最终受益者?随着舆论的发酵,一时间众说纷纭。

“双面李鬼”李娟被判入狱14年

一度上诉后又撤诉

2015年,李娟从广告公司的普通职员,摇身一变成为“上海比亚迪电动车有限公司华东区域市场部总经理”,在上海时代金融中心租了一间办公室,招聘了员工,随后开始了她的“双面生意”。

李娟向供应商解释“上海比亚迪”存在的理由是:比亚迪的高层洗牌,对总部市场部门并不满意的某高管希望在外另立门户,随后逐渐取代总部的市场部门。

这样的“双面生意”持续了近3年,2018年6月,李娟因无力支付30余家广告供应商的欠款,最终无法收拾局面。随后用与此事无关的理由(一处价值1200万元来历不明的房产)向警方自首,于6月27日被刑事拘留,同年8月3日被逮捕羁押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看守所。

在“比亚迪广告门”事件过去一年后,这起扑朔迷离的罗生门终于迎来了结局。

在法院判决书中,我们可以获取一些谜团的结论:李娟未经比亚迪公司许可,擅自设立“上海比亚迪电动车有限公司市场推广部办公室”,自称负责人,使用私刻印章与几十家广告商签订比亚迪品牌广告推广合同,未付的款项都高达2.47亿。

除了获取广告商的信任,李娟还冒用比亚迪的名义,许诺高息回报,以向与比亚迪品牌有关的广告项目垫资等为名,诱骗上海霜阳、上海睿思哲等在内的公司钱款1.75亿。这些款项最终流向了李娟指定的公司,部分用于支付前期广告合同,部分用于其运营开支、个人使用、购买房产等。

2019年12月31日,李娟被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以合同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14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没收财产人民币500万元,已查封的房产予以折价后发还被害单位。

值得注意的是,裁判文书中表示李娟是“虚构受他人指示”。也就是说,经法院审理,当年李娟称是受老板陈振宇的指示并无此事。陈振宇是李娟在瑞安房地产工作时的前同事,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否认了自己与比亚迪广告门有关系。

前面提到,李娟用一处1200万元来历不明的房产向警方报案,据媒体报道,李娟的家属曾表示,这处房产是她老板给她的奖金。但在裁判文书中提到,李娟冒用比亚迪的名义骗取上海千乘文化1780万元,其中1200万元用于其个人购房,但并未说明是否是同一处房产。

红星资本局发现,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后,李娟表示不服后提出上诉,但就在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过程中,李娟却申请了撤诉。

“比亚迪广告门”主角李娟在一审判决后上诉,随后又撤诉

2021年5月12日,红星资本局致电李娟的丈夫夏先生。关于李娟撤诉的事情,夏先生称并不知情。对于当年的“比亚迪广告门”,夏先生也反复强调:“我不清楚这个事情,你去问别人吧。”

比亚迪面临多起诉讼

一度被指管理漏洞

从李娟的判决书来看,比亚迪似乎也是无辜的受害者,全身而退。但实际上,比亚迪也面临多起法律诉讼。

2018年,比亚迪被上海千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服务合同纠纷为由告上法庭;2020年4月,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受理了上海威瑞广告诉比亚迪服务合同纠纷一案;上海速肯广告也在2019年左右以服务合同纠纷为由起诉了比亚迪,但今年初已撤诉。

除了法律纠纷之外,比亚迪一度深陷广告罗生门的阴影,股价大跌市值蒸发,公司声誉也蒙受损失,被外界质疑公司内部管理存在漏洞。

当年比亚迪的业绩也未达预期,2018年营业收入虽然同比增长22.79%,但净利润为27.80亿元,同比减少31.63%,这还是在获得大量新能源补贴的背景下。

“比亚迪广告门”发酵后,对于广告商,比亚迪曾连发三次声明表示“毫不知情”。但是,2018年7月16日,比亚迪的态度有了明显转变,发布公告称,愿意与相关公司沟通,并按照警方针对事实和金额的核查认定,与相关公司商讨合理解决方案。

但商讨的后续如何,外界不得而知。

2019年的上海车展期间,比亚迪展台曾发生现场维权,有7名身穿黑白两色T恤的青年人站上比亚迪展台,T恤上印着“BYD还钱”等字样。有部分舆论认为,此事与比亚迪广告门有关,然而车展之后,维权的事情也没了后续。

2019年上海车展比亚迪展台维权

数十家广告公司受牵连

多家公司如今面临诉讼、破产

“比亚迪广告门”引爆之后,一家广告公司上海竞智曾发文质问比亚迪:“3年,这么大的活动量,这么声势浩大的品牌宣传,贵司,真的一点也不知道吗?”。

这篇文章也牵出几十家广告公司的隐情。另一家广告公司上海速肯称,其作为比亚迪华东区、华北区商场静态展的供应商,执行了多达三十几场静态展;在唐山高铁站、机场等地进行了户外广告投放,拍摄了比亚迪新能源车平面广告,比亚迪新能源车TVC广告视频等等,大大小小的合同金额将近人民币3000万元。

如今,除了濒临破产的上海雨鸿,波及其中的几十家广告公司现状如何?

红星资本局搜索发现,上海速肯广告因未支付广东卫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30万元广告资源费及违约金,已被列为失信公司与限制高消费企业;另一家广告公司上海霜阳文化也多次陷入借贷纠纷,如今被法院列为限制高消费企业。失信、限高、强制执行;上海竞智广告也面临同样的处境。

实际上,比亚迪广告事件涉及的广告商远不止于此。据媒体报道,在李娟操盘过程中,她曾鼓励一些有实力的广告商发展下线,将一些具体事务交由更多二级广告商落实,这些二级广告商的数量远超30家。

红星资本局发现,上海雨鸿曾经与上海郡谷文化签订了某卫视跨年演唱会的广告投放合同,而上海郡谷又将部分广告项目打包给四川熊猫梦工场。“比亚迪广告门”事发之后,后两家公司也因为广告合同纠纷诉诸法庭。

可以看到,涉事其中的广告公司和供应商们仍陷于法律诉讼当中,纠缠至今。

对于比亚迪如此体量的公司来说,广告罗生门的影响是短暂的。就在去年,比亚迪的股价暴涨9倍,2021年1月股价最高点冲上273.37港元。但对于上海速肯等几十家广告公司来说,面临的就是倒闭、破产、被拖垮的结局。

上海速肯负责人吴先生曾对媒体表示:“打官司起码一两年时间,我们广告公司也拖不起,公司要被拖垮的。当时就说跟比亚迪总部坐下来聊一聊,这些钱如果你有困难不用一次性付给我,哪怕你分个一两年分期给我,你让我们活着,我们都很好说话的。”

红星新闻记者 俞瑶 实习记者 强亚铣

责编 任志江 编辑 邓凌瑶

阻止宾利车主打人的律师被比亚迪奖励20万,律师:我先还房贷

近日,“宾利车主事件”一度上了热搜,事件中的当事人双方是表兄弟,他们存在经济上的纠纷,表兄宾利车主(表兄)得知宝马车主(表弟)要到银行冻结其公司账户,便十分生气,随后携带茶刀开车追赶,并在高架桥上把表弟的车截停。

表兄持刀对表弟进行殴打,并多次用脚踢表弟的头部,还把表弟车上的行车记录仪扯掉了,态度嚣张跋扈。在行凶的过程中,一位比亚迪汉车主(职业为律师)停车劝架,并制止了宾利车主继续施暴,宾利车主的情绪十分激动:“我是他哥,你是什么人?跟你又有什么关系?”

律师回答道:“你是他哥的话,更不应该这么伤害他。”

在两人的拉扯中,宾利车主听到律师说“我是在救你们两个人”后,情绪稍微缓和了下来,可能他想到了两个家庭以及双方的亲人。

律师回忆道:“我接触过很多刑事案件,但往往都是在事情发生之后,亲自参与其中的,这还是头一回,如果这件事情得不到制止的话,后果会更加严重。一些刑事案件,最开始可能很轻微,但是随着事情的发展,可能会引起不断量变叠加,最终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目前,宾利车主已经被刑事拘留了,他一个人在反思这件事情的时候,会不会感谢这位律师呢?如果律师不制止,事情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呢?

对于律师的见义勇为行为,杭州市上城区授予他三等治安荣誉奖章,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大环境下,很多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行为却得不到善待,比如有人好心去扶摔倒的老人,却反被“碰瓷”,同样都是律师,一句“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去扶?”把社会良知狠狠打击了一把,而这位比亚迪汉车主的行为确实在弘扬社会正能量,他能获得三等治安荣誉奖章实至名归。

身为比亚迪车主的见义勇为行为,比亚迪如何看待这位律师呢?

律师表示,比亚迪汽车有人联系他,说会给他奖励,具体是什么奖励比亚迪并没有明说。

律师猜测,可能会是车辆维保方面的。果不其然,比亚迪汽车表示,律师的汉将享受终身免费维修保养。此外,比亚迪还会奖励律师一笔费用,以弘扬和鼓舞社会正能量。

律师也是从网上得知比亚迪要“奖励20万元”的消息的,这让他感到十分意外,他没有想到比亚迪会给他一个这么重的奖励。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只不过做了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何德何能?

对于这笔价值不菲的奖金,律师有什么打算?

律师回答道:“如果奖励20万的话,我先还房贷。”

作为一个在杭州买房的东北人,律师的房贷压力并不小,一次性还款20万的话,月供会少很多,自己的压力也会小很多。

律师呼吁大家要相信这个社会,虽然它有不好的地方,但是更多地还是好的地方,善良和温暖依然无处不在,不要因为这个事情就对社会治安感到担忧,或者说对杭州感到恐慌,杭州这边的治安很好,这只是个个例,并不能代表杭州的治安。

比亚迪显然是个有社会责任的公司,公司正在考虑设立“比亚迪车主正能量及见义勇为奖”,对正能量及见义勇为车主给予5-20万元的奖励。

以后再碰到需要帮助的地方或行凶的事情,比亚迪车主遇到的话,会不会第一个站出来呢?

我相信比亚迪车主以后的见义勇为行为会越来越多,这个社会需要“勇士”。

比亚迪赚钱多了还钱快了

今年,新能源汽车仍是车市增长的最亮点。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研发和推广的引领者”,比亚迪上半年不仅增收、增利,而且应付账款周转率显著下降,但隐患也随之而来。

增收、增利的比亚迪

去年上半年,比亚迪增收不增利。今年上半年,该公司营收、利润双增长。

近期,比亚迪(H股:1211;A股:002594)发布2022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报告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06.07亿元,同比增长65.71%;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35.95亿元,同比增幅206.35%。”

去年同期,比亚迪业绩报告显示:“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08.85亿元,同比增长50.22%;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11.74亿元,同比增幅-29.41%。”

比亚迪营收连年增长,利润同比增速由负转正,赢得专业媒体高度评价。

《证券日报》称:“停产燃油车后,比亚迪‘驶’出新速度!半年业绩赶超去年全年。进入收获季的比亚迪,交出了一份成色较足的上半年答卷。”

《第一财经》报道:“2022年以来,比亚迪的各项业务‘开挂’一般风生水起。新能源汽车方面,销量连续5个月突破10万辆,并且超越特斯拉登顶2022年上半年全球销冠。同时,动力电池装机量稳步攀升,5月在全球动力电池企业装机量排名中超越LG,一跃成为全球第二。”

当前,纯电动汽车产业成为规模成本型产业,多数企业都难以跳出这个怪圈,作为行业龙头的比亚迪如何实现了销量与利润齐飞?

纯电动车占比下降

对于比亚迪营收、利润双增长的原因,有媒体认为:“这是该公司垂直一体化自研架构带来的红利。”

《第一财经》分析称:“比亚迪多年来不断打造自己的致胜武器——产业链布局,垂直一体化的业务结构曾使它频遭诟病。如今备受推崇,成为‘唯一一家完全经受住了封锁、芯片短缺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公司’。”

从产业链布局看,上述媒体对比亚迪的分析非常客观。而从产品结构调整的角度审视,比亚迪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高增长,为其营收、利润增加做出了突出贡献。

比亚迪财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汽车、相关产品及其他产品实现营收1092.67亿元,同比增长130.31%,占营收的比重高达72.55%,较上年同期(52.20%)大涨了20.35个百分点。”

同期,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63.83万辆,同比增长318.3%。其中,纯电动车销量为32.35万辆,同比增长246.0%;PHEV销量为31.48万辆,同比增长432.9%。”

整体看,比亚迪BEV和PHEV比重从2021年上半年的61.3%和38.7%,转变为今年上半年的50.7%和49.3%。从具体产品看,上半年累计销售13.10万辆的比亚迪宋DM,高配车型指导价突破20万元;累计销售4.87万辆的比亚迪唐DM,价位区间在20万~29万元;累计销售3.22万辆的比亚迪汉DM,指导价22万~29万元。

简言之,比亚迪高价位PHEV比重大幅提升,带动了该公司产品市场销售平均价上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比亚迪营收、利润双增长。

站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视角看,2020年爆发的新冠疫情对全球汽车产业造成巨大冲击。比亚迪的财报反映出,正是从当年开始该公司加速产品结构调整,加大PHEV的投放力度。经过连续两年的努力,今年上半年实现了BEV和PHEV比重均衡。

还钱快了

比亚迪上半年财报发布后,多家媒体认为:“该公司基本面非常扎实。”然而,事实上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张,比亚迪的经营风险也在逐步加大。

从今年上半年财报看,虽然比亚迪期末现金余额高达413.4亿元,为近五年来最高值。但是,该公司上半年应付账款930.9亿元,同样为近五年最高值;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为-84.8亿元,为近五年来最低值。

同时,上半年比亚迪的偿债能力出现下降,该公司流动资产与流动债务的比率为83.8%,为近五年来最低值。专业人士认为:“流动比率用来衡量企业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以前,可以变为现金用于偿还负债的能力,一般应大于200%。”

虽然财报数据反映出比亚迪偿债能力有所下降,但也同样反映出该公司的“赊账”能力增强了。财报显示:“2019年上半年~2022年上半年比亚迪应付账款周转率,分别为245.9%、219.5%、193.8%和173.4%。”

专业人士指出:“比亚迪应付账款周转率逐年下降,该公司较同行可以更多占用供应商的货款,意味着该公司市场地位逐步提升,但同时也要承担较多的还款压力。”

整体看,尽管比亚迪在疫情爆发的当年及时进行产品结构优化,不遗余力地推广高价位的PHEV,经过两年努力使得公司经营基本面出现明显改善。但是,该公司负债明显增加意味着,比亚迪并未跳脱电动汽车行业规模成本型行业的怪圈,这是当前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最大问题。

就企业自身而言,专业人士指出:“今年以来,比亚迪靓丽的业绩掩盖了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而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应该是该公司坚持垂直一体化整合的经营路线。始终坚持这一战略,或将导致固定资产太多,资产过重,盈利能力下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比亚迪被谁收购了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