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也玩起了金融
作者 | 柴旭晨
编辑 | 周智宇
新能源汽车“一哥”比亚迪,又将资本的触手伸到了保险行业。
华尔街见闻于5月17日了解到,银保监会已在近日下发《关于易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重整后续事项的批复》,易安财险正式更名为深圳比亚迪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亚迪保险”)。比亚迪副总裁兼财务总监担任比亚迪保险董事长。
一周前,银保监会批复同意比亚迪受让易安财险 10 亿股股份,持股比例100%。比亚迪也成为国内首家获批全资控股财险公司的车企。
在重整计划中,比亚迪提出将申请车险经营资质,拓展机动车辆保险经营范围,在发展原有财险业务基础上,推进新能源保险业务经营。
这并不是比亚迪首次 “涉险”。早在 2013 年它就参股前海保险,去年又成立了比亚迪保险经纪公司。不过此次收购易安财险,是比亚迪拿到第一张纯粹意义上的保险牌照。
2017 年以来,随着保险行业监管环境的变化,新牌照发放的大门基本关闭,行业也是“一照难求”。2021年易安财险进入破产重整后,比亚迪恰是符合保险公司股东资质要求、又有资金实力的车企,便顺势将其收入囊中。
比亚迪重整易安财险,总成本约5.47亿元,其中包括700万元收购10亿股份和约 5.4 亿元用于债务清偿。此外,比亚迪还将增资约30亿元,为了其后续发展铺路。
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销冠,比亚迪大手笔进军保险行业,令人浮想联翩。
进入保险后,比亚迪可以更好调动自身的现有资源,为自家4S店的后市场业务保驾护航。
有保险公司人士分析,目前新能源车平均保费比油车贵 30% 以上,比亚迪自己做保险后能够把控降低车险价格,更有利于汽车销售。
东吴证券也表示,新能源车险车均保费显著高于传统燃油车,仍是一片亟待开发完善的蓝海市场。
此外,在直营及网联化模式下,比亚迪可以利用保险的粘性,将客户“锁”在自家的生态圈。并且还能将所有保险修理业务,归集到自身的 4S 店进行处理。业务深度融合,形成闭环。
平安证券就指出,新能源车险是车企生态链的重要一环,有助于发挥车企在数据和技术方面的优势。
保险也是个对车企充满“诱惑”的行业。近年来,随着电动车行业的狂奔,新能源车险市场也水涨船高。
据东吴证券测算,到2025年,新能源车险的保费收入规模将达1865亿元,占车险总保费比例约17.9%;到2030年将达4541亿元,占比约32.1%。
在此背景下,车险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主机厂入局,它们希望借助本身的渠道优势,寻求新的收入增长点。
目前,上汽、广汽、一汽、东风、吉利等国内传统车企,均已通过成立或入股保险公司入局;而特斯拉、蔚小理等新势力也前后脚跟进。
马斯克就曾在业绩会上直言,“保险将成为特斯拉的主要产品,保险业务价值将占整车业务价值的 30%-40%”。
对于去年已经销售186万辆,今年保底300万辆的比亚迪来说,这意味着一年至少160亿-200亿元的车险收入。
不过车企切入车险市场也并非易事。巴菲特就曾表示,车企开展保险业务的难度,不亚于险资跨界做汽车。特别在风控能力上,车企可能还远没有达到独立经营车险业务的能力。
对于跨界“涉险”的比亚迪而言,过去它的能力在于制造业;如今涉及自己不擅长且庞杂的车险业务,对比亚迪亦是一次挑战。
况且近些年拿下保险等金融牌照,随后玩起资本游戏,忘了自己的产业,最后玩砸了的产业大佬也不少。
对比亚迪和王传福来说,亦是如此。在闭眼狂奔两年,规模已隐然有些超出自己把控后,如今又拿下保险牌照发力新业务,它也该静下心思考未来的方向了。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欢迎下载APP查看更多
36亿收购破产公司,比亚迪为什么要冒险进入金融保险?
01
曾经有人说过,互联网的尽头是金融。
腾讯有微众银行,阿里有蚂蚁集团,滴滴、抖音、京东、美团都有金融业务,但对金融情有独钟的不只是互联网企业。
在前不久,比亚迪耗资36亿全资收购了一家已经破产的保险公司,易安财险,银保监也印发批复,批准易安财险更名为比亚迪财险。
一家造车的实体企业竟然干起了金融保险,这自然少不了挨骂。
但如果了解其中的底层逻辑,你可能会重新认识商业世界,也能明白为什么互联网企业,包括车企会选择金融保险了。
02
首先,保险的本质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花钱去买保险?
这个问题思考明白了,其实可以给我们生意带来很多启发。
从人的心理层面上来说,人最担心的事就是不确定,因为不确定就代表着风险的存在。
人性本身厌恶风险,但很多时候又无法逃避风险,因为做每个选择都会有风险存在。
所以,人会控制和预判风险,就像巴菲特搭档芒格说的,我知道自己在哪里死去,那我就不会去那里。
这是最简单的办法,小的风险自己来承担,可以靠找更多的人组成一个团队,用执行力去降低不确定,还可以找专业机构,借助别人的智慧来降低风险。
很多生意的原理就是这么来的。
但那些风险概率很低,一旦发生风险,后果又很严重的怎么办?
我今天正常开车,会不会遇上交通事故?我明天正常坐飞机,会不会有意外?我会不会突然得了重疾?
这些事都有风险,而且又不能让自己来掌控,我又不能一直不出门吧,这时候,保险就名正言顺的登场了。
保险实际上提供的是两种价值:
一层是心理价值,靠把“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让客户获得安全感,车你放心去开,出了事我来承担风险。
一层是经济价值,出了意外,保险可以补偿因为不确定所导致的财产损失,不仅是保本人,还可以保护家庭,保护你在乎的人。
很多保险公司就喜欢这么说,买保险就是买一份对自己和家人的平安,出了事,我们就是你最大的后盾。
所以,对客户来说,保险是一种靠“转移”来规避风险的工具,买的是掌控风险的安全感,出了事有人给我解决。
那么,对保险公司自己呢?
保险是一种概率游戏,保险的本质就是以风险大小为逻辑起点、以大数法则为数理基础、以分摊来对抗风险的一种商业模式。
大数法则我们曾经讲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如果你了解大数法则,你就不会去买彩票和赌博,你应该去开赌场。”
保险也是一样的逻辑,保险公司承保也会有风险,万一客户出事了怎么办?
这就要靠数据来计算概率,用分摊人数保证盈利。
保险的核心岗位叫精算师,通过计算数据来确定风险发生的概率,规定具体的场景避免(出险)概率增加,依靠分摊更多的人来超出理赔的盈亏平衡点。
所以,保险公司本质上就是一家数据公司,有数据才能计算概率,数据就是保险的核心价值。
03
理解了保险的本质,我们回到汽车上。
早在2016年,特斯拉就与保险公司合作,给车主提供车险,后来,特斯拉选择自己单干,推出自己的汽车保险产品。
在2020年的三季度财报说明会上,马斯克就坦白说:“保险会成为特斯拉的主要产品,保险业务价值会占到整车业务价值的30%-40%。”
今天,比亚迪也下场做起了保险。
为什么这些车企都要去做金融保险?他们为什么觉得自己能竞争的过传统保险公司?
还是那个核心要素:数据。
传统保险公司手上只掌握“社会统计数据”,比如说深圳一年发生各类车祸的概率和场景,财产损失是多少,然后按年去让客户购买保险。
合理吗?
合理,因为这是保险公司根据现有数据制定出来的解决方案。
那么,什么时候会不合理?
假如比亚迪拥有关于每个车主的“个性化大数据”,像我一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全国出差,车子基本上都停在停车场上,但我的保费跟其他人都差不多,甚至因为车好还要比别人贵。
这时候,比亚迪来告诉我,你的保险不合理,因为你平常都不怎么开车,用我们的保险,按照数据,用你的公里数来计算保费,给你便宜一半甚至更多。
请问是你,你会同意吗?
当然同意。
这就是比亚迪、特拉斯这些车企的优势,传统车企注重生产,他们没有客户的深度数据,但因为汽车的电动化和智能化,新能源车企掌握了车主的个性化大数据,同时,又最了解自己的汽车性能,车企完全可能做到差异化,颠覆传统保险公司。
也就是给车主的车险做差异化定价,按照汽车公里数,根据每个车主的开车习惯来定制化车险价格。
这就是UBI车险。(Usage Based Insurance,基于用量的保险)
我们可以想想其中的逻辑。
你车开的少,你开车的习惯和素质比较高,你为什么不能比那些高风险车主享受到更低的保费呢?
噢,以前是因为传统保险公司很难掌握这些个人数据,但现在我是车企,我有你的个性化数据,并且为了鼓励你良好的开车习惯,我愿意给你更低的保费,你应该享受到这种权益。
久而久之,有着良好习惯的车主(在车险也意味着不容易发生风险的高价值客户)自然会选择车企的个性化保险。
那么,从概率上来说,传统保险公司发生车险理赔的概率就会上升,保费就要增加,车企的个性化保险就更加具备竞争力了,并且成为一个不断延伸到家庭保险的终身服务。
04
对于汽车行业来说,未来汽车产品的毛利一定会越来越薄,但是数据带来的价值会越来越大。
金融保险是汽车后端市场当中最重要的部分,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对比传统汽车、传统保险公司最大的差别,是有了更加深度的个性化数据。
这些数据的存在,就给保险提供了重要的识别和定价的基础。
汽车只是一次性的交易,买了一次就不会再给厂家交钱,但保险不一样,终生都有着支付。
从汽车到汽车保险,从汽车保险到财产保险,从财产保险到家庭保险,比亚迪就可以不断延伸到客户的各个场景,从一辆汽车开辟出不同的商业模式。
这条路径是车企重要的发展路径,也是对商业模式的一次重要创新。
就像巴菲特和芒格的伯克希尔哈撒韦一样,它其实就是一家保险公司,你以为股神巴菲特投资的本金是从哪里来的呢?
—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