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品牌充电桩保有量排名,特来电公桩最多,比亚迪私桩最多!
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其实主要面临着两个方面的矛盾。
第一个,消费者希望在短时间内完成补能,和动力电池较慢的充电速度之间的矛盾。
第二个,日益增长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和不够充足的充电基础设施之间的矛盾。
根据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数量达到520万台,同比增长近100%。其中,公共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达到180万台,私人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超过340万台。
那么,各大新能源汽车品牌之中,谁的充电桩保有量最高呢?下面我们统计了各大品牌充电桩保有量的数据。
第一名:比亚迪,150万(数据截止2022年7月末)
比亚迪不是没有建立自有品牌的充电桩设施吗?事实上,比亚迪也是有少数公用充电桩的,数量大概在11000台左右,而剩下的全部都是私桩,也就是比亚迪车主自己安装的家充。因为免费增送充电桩的策略,再加上比亚迪车型庞大的保有量,导致比亚迪充电桩数量断层式领先。以上数据是去年7月的,而现在比亚迪的充电桩数量,预计要达到200万辆了。
虽然说比亚迪的充电桩大部分都是慢充桩,但是,如果没有这200万的充电桩,比亚迪车主都去公共充电桩充电,那会对国内的充电基础设施带来多大的冲击?本来就不足的充电桩数量,可能会更加捉襟见肘。
第二名:特来电,41万台(数据截止2023年5月)
2021年底,特来电仅有25.2万台充电桩,总数低于星星充电的25.7万台。仅用一年时间,特来电就成为了充电运营企业充电桩保有量最多的企业,目前,特来电是充电运营领域的龙头企业,2022年全年充电量近59亿度,市场份额约为28%。
第三名:星星充电,38.7万台(数据截止2023年5月)
星星充电是常州的一家充电运营企业,目前市场份额接近20%,仅次于特来电。
第四名:云快充,32.6万台
云快充排名第三,成立于2016年,同样是一家来自江苏省的企业。
第五名:国家电网,19.6万台
第五名就是我们的国家队了,目前国家电网的充电桩,暂列第五名,如果不算私桩居多的比亚迪,暂列第四名,靠着国家电网雄厚的实力,相信会在未来厚积薄发。
第六名:理想汽车,13.83万(截止到2022年7月末)
理想汽车的私桩数量超过了13万,这还是去年的数据,今年应该超过了15万。
除了以上的企业之外,截止到2023年5月份,小桔充电运营11.1万台、蔚景云运营9.3万台、深圳车电网运营7.7万台、南方电网运营7.3万台、依威能源运营7.1万台。
从第十名到第十五名分别是,汇充电运营5.5万台、万城万充运营5.1万台、蔚蓝快充运营3.3万台、万马爱充运营2.9万台、上汽安悦运营2.5万台。
而车企这边,蔚来汽车的充电桩刚刚超过1万台,小鹏汽车超过了2.4万台,截止去年11月,,特斯拉在中国大陆建成9700 多个超级充电桩,可以看到,如果不算私桩,车企建成的充电桩数量,远远无法和充电运营企业相比,毕竟一个的主业是造车,一个的主业是铺设充电桩,所以,无论是哪个品牌的新能源汽车,不可避免地要去使用第三方的充电桩。
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汽车保有量3.19亿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1310万辆,同比增长67.13%。换句话说,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只有燃油车的零头而已,如果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超过5000万,超过1亿辆,那充电桩数量不足的问题就会更加凸显,不管是车企也好,充电服务商也好,在充电桩的建设方面依然是任重道远。
“特来电”又来搞事!充电价2.98元/度比加油还贵
如今之所以很多人买电动车,似乎都出于一个共识,那就是省钱。新能源汽车因较低的使用成本,一直以来备受消费者青睐。
然而,近期有部分城市的新能源汽车车主发现,他们在公共充电桩充电时,费用比以前高了不少。有车主感叹,充电桩充电费用上调,都快充不起电了。
1月31日,一张“服务区充电2.98元/度”的截图在网上流传,成为网络热议的焦点。
有网友称,江西赣州康大高速大余服务区的特来电充电桩,充电费用为2.98元/度,比油车加油还贵。
按照这位网友的算法,正常电动车在高速上行驶,电耗普遍在18kWh/100km,不考虑充电时的损耗,百公里花费18x2.98=53.6元。
“车轱辘话”注意到,网传电价2.98元/度,实际上去年国庆期间就有网友爆料,后来在管理部门介入下,已经对特来电进行批评教育,把价格降到了1.8元/度。
当时,有汽车博主爆料,他在赣州一高速服务区充电时,发现这里的特来电充电桩,充电费用高达2.98元/度,吓跑了两辆比亚迪海鸥。
因为充电费用较贵遭到网友吐槽,赣州交投特来电也曾对此做出过回应:节假日期间价格较高,是为了保证高速节假日充电畅通,避免充电拥堵情况。
这样的回应也是挺搞笑的,言下之意,提高了电价就能避免充电拥堵状况。这样的逻辑,摆明了就是“嫌贫爱富”——充不起就别充了,让给那些有钱人。
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很明显,只需要充电,不需要加油,而电费要比油价低很多,百公里耗电量也十分少,所以在很多车主眼里,新能源汽车就是省钱。
如今,充电桩如雨后春笋,不断出现在各个城市的大街小巷。谁能想到,和充电桩数量一样提升的还有充电价格。
去年7月,包括上海、郑州、重庆、青岛在内的多地充电桩电价出现明显涨幅,少则几角,多则一元,涨幅最高的相比此前的价格几乎“翻倍”。
不少消费者认为,随着充电价格上涨,电动车后续使用成本或难以控制,“电价”一旦追上“油价”,新能源汽车使用过程中的性价比将削弱。
再说几句
不断上涨的充电费用,对新能源、新能源车的普及是一个考验。一旦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优势削减,那么很可能会影响到潜在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的热情。
如果只对比短时间内的电费和油费,那么纯电动汽车确实很省钱,但是综合保险、保值率、电池费用等成本来看,纯电动汽车并不省钱,甚至比燃油车费用还高。
都看到这里了,点个赞呗!
公共快充桩哪家强?多品牌快充桩体验对比
汽车日报 李建萌
[ 行业] 当聊到该不该买一辆纯电动车的时候,大多数意见领袖都会给出类似的中肯回答:如果家里有条件安装充电桩的话就可以购买,如果没有还是趁早另觅燃油车选择。
诚然,在自家车位旁边拥有私人的补能设施是上上之选,闲时充电,不耽误时间还能享受波谷电价。但是拿着文件四处奔波,最终迷失在供电局和小区物业之间的用户却不在少数。当然还有禁不住出行自由诱惑,明知无桩可安也硬上绿牌的朋友。总之,桩没有,但车还得用。在没有专属充电桩的日子里,如何让自己的座驾不至忍饥挨饿,是电动车主自我修养提升的必选课程。
找到一个可用充电桩应该并不难,至少理论上分析出来是这样。有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1月,全国的私人充电桩保有量已突破60万个,公共桩同样超过了40万个。相比于400万辆左右的新能源车保有量,充电桩的数量已然可观,毕竟对于大部分的电动车来说,充一次电就能满足一周的用车需求。
熟悉电动车的用户应该知道,对应于车辆的慢充和快充,充电桩也有交流和直流之别。本文就以公共桩中更为常用的直流快充桩为例,涉及了几家比较有代表性的充电服务商,结合笔者的实际使用经历,从位置分布、设施状况、使用便利性等方面聊聊他们各自的优劣,以资读者。
国家电网:“你已经是个成熟的电动车主了,应该能忍受e充电App了。”
说到国家电网的充电桩,相信不少车主都会生出又爱又恨的分裂情绪。爱之处,在于这位国家队选手的网点覆盖程度无人能出其右,城市、乡村、高速都有覆盖。特别是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内,甚至能达到半径不到一公里的充电站密度,而且电价统一,价格合适。恨之处,则在于充电网络体系虽然庞大,维护工作却有所欠缺,想要一次就找到没有燃油车占用,没有损坏的正常充电桩,甚至需要一点运气。
国家电网充电站
国家电网充电桩所使用的是“e充电”App,经过多年运营,软件在功能上倒挑不出毛病,充电站内占用的实时状态,充电功率,用户点评,出行充电地图等等功能一应俱全。但是有些软件Bug和奇怪的逻辑却让人上火。有时候,明明充电桩就在眼前,却在软件上看不到显示;扫码时间在倒数,却提示你密码不对需要重新登录账户;必须先预存金额再扫码,似乎担心你开车跑了不给钱。
“e充电”App
虽然使用流程有所不便,充电功率上国网却相当给力。依照新国标建造的快充桩基本都是为60千瓦和120千瓦,而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家用车快充功率也只是60千瓦。在国网充电,完全不必担心设施会拖后腿。
特来电、星星充电:“不会搞活动的科技公司不是好的运营商。”
特来电和星星充电,同样是电动车主避不开的两个名字。将两家合起来说,是因为他们有着不少共性。作为深耕充电桩领域最早的一批企业,你在路边、小区、各种大院,一定见过五花八门的,贴着“你特别,我来电”或是“星星”标志的充电桩。尽管覆盖范围有所差异,但是在终端数量上,两者相比国网有过之而无不及。各自超过10万个的自营充电桩是实力的体现。
透过现象看本质,无论是特来电还是星星充电,本质都是做充电设施研发和提供相关软件服务的科技公司,上场运营充电桩只是捎带手的买卖。这样的属性导致了二者在充电体验上只能是差强人意。
特来电App
比如特来电就不太来电。首先是软件常有问题出现,扫码之后报错,找不到对应充电桩。其次是硬件功率跟不上节奏,以北京区域为例,特来电的充电桩功率参差不齐,最低的直流充电桩只有15千瓦,而最高的也只有60千瓦,还有30、45千瓦等少见的功率输出,同时兼容性问题也有待考量。
星星充电App
星星充电有时也会气得你眼冒金星。比如多次扫码失败,提示你手动输入编号,充电桩却生成一个动态编号来考验你手速。同样的一排充电桩,长相一模一样,但是功率却相差一半,你只能寻寻觅觅从铭牌上发现蛛丝马迹。不过星星充电设施的一致性倒是强过特来电,有部分桩还维持在40千瓦,大部分功率都达到了60千瓦和120千瓦水平。
不过既然能作为先驱在市场上立足,两者自然也有秘笈。样式繁多的优惠活动,一桩一价的定价策略,就是它们和国网进行差异化竞争的方法之一。既有2块多一度电贵到过分的网点,也有搭配活动后,堪称白菜价的快充。把充电服务当成商品销售,接入众多合作伙伴。多元化的运营模式,是他们保持用户粘性的手段。
综合而言,忽略偶有出现的让人挠头的小细节,不管是特来电还是星星充电,大多数时候都能提供相对可靠的充电服务,再加上遍地开花的网点覆盖,堪称出行路上的好伙伴。
特瓦特:“不求最广,但求最快”
如果您是一位上海人,看到这家公司的名字可能就打消了去充电的念头。千万别着急,不然可就错过了充电届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相比于行业龙头广撒网的全面铺开,尚属新生力量的特瓦特走了一条小而美的路。
在充电网络上,目前特瓦特仅在北京有四处网点,一百多个充电桩,规模可谓精简。但小规模却让他们得以部署高规格的充电设备:单枪150千瓦,和令人咋舌的单枪400千瓦充电桩。可以说,特瓦特已经为迎接下一代的电动车们做好了准备。
另一个优势体现在充分的设施维护和良好的充电体验。特瓦特的充电站有专人值守,不必担心燃油车占位。充电桩上有显著的红蓝信号灯表明电桩当前是否工作正常,不必一次次挪车试错,当然,不能正常工作的充电桩比例也很低。车位上方设有遮阳棚;两侧有限位杆帮助泊车入位;前方有摄像头识别车辆牌号,指引车主连接正确的充电桩,并确保充电免停车费的优惠能够具体落实。另外,特瓦特还有一点对新用户极为友好,即使不下载App或关注公众号,使用微信扫码付款,也能直接充电,简单干脆。
从用户角度出发的种种设计,让人对充电“服务费”的收取心悦诚服,更不要说本身特瓦特的电价就很公道。高功率加优质服务,让充电的车主络绎不绝,毕竟又快又好谁不喜欢?设施的低闲置率,进一步促成了正向循环,日趋成熟的市场环境下,体验为先的特瓦特很有后发潜力。
蔚来:“充电界的海底捞也是我”
除了卖车,不少车企也都运营着自己的充电体系。一是想用户之所想,通过自营充电桩来提升用户体验。二是盈利,能赚钱的事何乐而不为。特斯拉、小鹏、威马、比亚迪等诸多企业都部署了不少自己的充电桩,蔚来也包括在内。因为大包大揽的服务风格,蔚来一度被称为“汽车界海底捞”。而自家的补能保障部门NIO POWER也顺理成章的继承了这种风格,服务周到,称之为“充电界的海底捞”恰如其分。
蔚来自营的充电桩数量并不算多,比如在北京地区,仅有寥寥十几个。分布特征十分显著,基本都在办公楼的地面或地下停车场。尽管蔚来自己开发了120千瓦的快速充电桩和控制柜,但是目前运营的充电桩中,大部分还是星星充电提供的60千瓦设备。争议颇多的60千瓦充电车其实也是蔚来补能体系的一部分,不过相对较高的成本注定它只是应急之策。
蔚来App
而蔚来有两点特别的优势,一是优秀的软件交互,界面设计简单,反应速度很快。功能全面,支持按照出行路线规划充电。同时接入了市面上多家主流的充电服务商,在蔚来软件上不仅能看到自营的充电网点,也可以分品牌筛选其他的充电网点。
蔚来App中的充电桩位置指引
再有就是详实可靠的充电指引。尽管不少车主应该都有,在不熟悉的停车场翻来覆去,就是找不到地图上标识的充电位置的辛酸经历。但除了蔚来App,在其他充电软件上,都很难找到逐步标注的充电桩位置指引。可惜的是,这样的待遇只针对自营网点。另外,蔚来在完成一键加电的充电订单时,会让运营人员同时记录充电数据并发布在评论里,帮助用户评估充电网点的状况。
运营人员的充电情况反馈
总结
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如果没有私人充电桩,使用一辆纯电动车究竟是种什么样的体验?初次经历冬季电耗飙升可能带来精神紧张,时不时的小波折需要做好心理准备,但远没达到荒野求生一般刺激。实际上,只要你装备齐全(装好各类充电软件),修养到位(运用快慢充及时合理充电),即便没有专属充电桩,同样可以正常用车。大多数人对于电动车的排斥,还是出于不了解。而真实的电动车车主,在熟悉了自己的车辆特性,和常用路径上的充电设施之后,反而没太多焦虑。毕竟充电桩的分布,比绝大多数人想象的广泛,充电这事,也讲究一回生二回熟。
相比于加油,充电在时间和便利性上显然还逊色一筹。欠缺维护的设施、难以实现的标称充电时间、沉重难用的充电插头、以及偶尔添麻烦的软件,都让充电体验减了分。不过好在,我们看到充电服务的竞赛开启了下半场。有幡然醒悟,推出即插即充的国家电网;有放下壁垒,加入聚合平台联行逸充的特来电和星星充电;也有自动识别新能源牌照,保障充电设施不被占用的云快充;还有提升体验,口碑先行的特瓦特和蔚来等等。电动汽车的使用环境,正在稳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