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等Model 3了!比亚迪汉碰撞成绩出炉,“五星级”安全标准
汉作为比亚迪品牌车系绝对的旗舰车型,自2020年7月12日上市以来,市场表现非常出彩,单月销量几度破万,在路面上的能见度越来越高。近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公布了比亚迪汉C-NCAP碰撞测试的成绩,达到C-NCAP“五星级”标准。
参与测试的是比亚迪牌BYD7009BEV1型纯电动轿车(比亚迪汉EV超长续航版尊贵型)。从上图可以看出,该车在乘员保护方面拿到了66.01分,得分率为94.30%;在行人保护方面拿到了10.467分,得分率为69.78%;在主动安全方面拿到了满分15.000分,得分率为100%;在碰撞试验之后,电安全性能也满足C-NCAP技术要求。
根据以上各部分得分率乘以各自权重系数后求和,可求得参与测试的比亚迪汉EV超长续航版尊贵型综合得分率为91.5%,达到C-NCAP“五星级”标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该车的碰撞测试成绩除行人保护之外,在主动安全、乘员保护以及综合得分率方面均领先于另外13款中大型轿车的平均成绩。
在中汽研C-NCAP碰撞测试之前,比亚迪汉还参与了中保研C-IAS碰撞测试。作为目前国内最权威的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中保研C-IAS碰撞测试号称为中国最严格的碰撞测试标准。在正面25%偏置碰撞、侧面碰撞、车顶强度、座椅/头枕、车外行人安全指数以及车辆辅助安全指数这6项测试当中,比亚迪汉均获得优秀(G)的成绩。
安全性对一辆汽车来说是最基本的要求,关乎到使用者的生命安全,以专业的角度来说,一辆车的结构设计、选材用料以及相关配置等诸多因素均会影响到其最后的安全性能。比亚迪汉在C-NCAP与C-IAS两大机构的碰撞安全测试当中均取得出色成绩,可见其在安全方面的投入之多,不负旗舰与豪华的定位。
强大的安全性能也是比亚迪汉赢得市场的关键因素之一,毕竟安全才是最大的豪华,那么你觉得比亚迪汉这台车怎么样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比亚迪这次碰撞试验,再次逼急欧洲人?
作者丨潘磊
“当欧洲汽车制造商意识到比亚迪这个挑战者的真正实力时,欧洲人的自满情绪可能维持不了多久了”。
华尔街投行伯恩斯坦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说,欧洲制造商总是以为潜在的挑战者至少需要20年,才能在欧洲站稳脚跟,“这让他们低估了很多风险”。
Evercore ISI的报告则解释了比亚迪活力四射的原因,称其可能是“这个星球上垂直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汽车制造商”。
比亚迪在汽车技术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来自于一场不可思议的碰撞测试。
近期,国内汽车安全类测试栏目TOP Safety,对比亚迪海豹进行了一次新能源汽车双面侧柱碰撞试验,以验证比亚迪的CTB技术对电动车安全性的意义。
在试验中,搭载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的比亚迪海豹,通过了主驾驶侧柱碰试验,副驾驶后排侧柱碰试验,以及两次侧柱碰后的电池包复用试验。
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的最大卖点,就是其整车三明治结构,刀片电池既是能量体又是结构件,不仅从物理角度拓展了电池容量空间,同时也增加了车体刚性,显著提升了车辆的被动安全性能。
考虑到欧洲的碰撞测试项目还停留在燃油车的碰撞项目层面,这次双面侧柱碰撞试验再次验证了海外媒体对欧洲车企发出的警告——比亚迪将引领中国电动车在欧洲的“广泛且不祥的威胁”。
的确,欧洲人喜欢把所谓的“威胁”挂在嘴边,但在电动车这种硬科技领域,“嘴炮”其实意义不大,因为他们根本意识不到这种双面侧柱碰试验有多难。
侧柱碰试验“难上加难”新能源汽车在安全方面不一样的一点在于,需要在考虑整车结构和乘员安全的同时,还要确保碰撞后的电安全。
而且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好像车子的“正面碰撞”看起来更加吓人,但实际上车子在正面往往有非常多的碰撞缓冲设计——这跟车子前方的空间相对充裕有关。
但车子的侧面就需要额外关注了。
因为侧面其实难以布置被动安全装备,或者吸能设计,因为空间太狭窄了。
在这种情况下,侧面柱碰的碰撞点往往更集中,碰撞接触面积更小,也因此能够对车辆形成一种横向“切割力”,对车身造成破坏。
尤其是考虑到新能源汽车的车身底部搭载了电池包,所以侧面柱碰对电池包的安全是一个极大考验。
但比亚迪又加了难度——通过双面侧柱碰,以验证海豹CTB在更极端的连环撞击工况下的安全表现。
这非常难,堪称难上加难。
但试验结果显示,海豹CTB扛住了这种极端碰撞测试。
经历两次碰撞,电池包仍可装车就走双面侧柱碰试验的具体流程是,一台比亚迪海豹CTB先进行一次标准侧柱碰,然后进行第二次侧面柱碰。
在碰撞试验中,比亚迪海豹CTB以32km/h的速度和75°的角度,先后两次完成碰撞试验。
两次碰撞过后,比亚迪海豹CTB的整车结构最大变形量为183mm,显著低于传统燃油车平均300mm左右的变形量。
这表明,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确实大幅提升了整车结构强度,进一步验证了整车安全。
比亚迪海豹试验数据结果
CTB电池车身一体化结构,有点类似于业界流行的“滑板底盘”,完全发挥了材料本身的强度优势。
另外,CTB一体化结构的全平底板设计,拓展了车内空间,实现了更好的操控性能。
有了CTB的结构安全,再加上安全气囊的缓冲,参加碰撞试验的比亚迪海豹CTB中三个乘员保护指标全部达到满分。
关键的电池包也几乎未受到影响,没有漏液、起火。
另外软件系统安全也获得了验证。
碰撞瞬间,车辆的BMS立即执行高压断电保护策略,确保驾乘人员安全。
但这还不是全部。
TOP Safety把经历两次侧柱碰的电池包重新装入另一台新车,车辆依然可以正常启动并安全行驶。
欧洲品牌“望而生畏”?6月新车上险数显示,乘用车销量为196.9万台,其中新能源车达到了65.3万台,渗透率为33.2%。
这表明至少在中国,人们已经接受了新能源车。
但与此同时,度过了最初关注续航里程、后来关注智能网联配置的阶段后,用户的需求开始逐渐回归车子本身的基础性能,其中就包括至关重要的安全性能。
因为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相对于人们熟悉的传统燃油车,新能源车貌似更加“脆弱”一些。
某种程度上,这跟新能源车使用动力电池这种能量体有关——一旦车身结构或者电池不安全,车子的安全性能将无法保障。
对于比亚迪来说,刀片电池把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提升到了一个全新高度,而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又从车身结构层面强化了安全性能。
TOP Safety的双面侧柱碰试验结果表明,即便是在极端工况下,刀片电池和CTB的组合也能确保安全。
CTB电池车身一体化结构
欧洲人的看法是,日系车和韩系车曾经通过“廉价车战法”,在中低端市场建立了市场地位,但根本无法撼动德系高端品牌的江湖地位。
但不同的是,来自于以比亚迪和上汽旗下的MG为代表的中国车企的新威胁,比几十年前日系和韩系带来的竞争要危险得多。
这些中国车企发起的这一轮市场攻势,目标不一定是奔驰、宝马和奥迪,但却足以让大众和雷诺这样的品牌望而生畏。
“比亚迪已经是全球新能源车的领导者。”Evercore ISI在一份报告中说,这不是比亚迪是否会占据市场份额的问题,而是何时会实现这一点,以及占据多大份额的问题。
这不难理解——TOP Safety的双面侧柱碰试验表明,比亚迪在所有技术环节都没有所谓的“短板”,也以此正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攻城略地。
中保研最新碰撞测试成绩出炉,比亚迪海豹、奔驰C级等表现如何?
日前,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IASI)2023年测评车型第二次结果发布,涉及奔驰C级、本田CR-V、比亚迪海豹、哪吒S、长城山海炮、长安欧尚Z6、现代沐飒、马自达CX-50、岚图追光共计9款车型。其中包含3款新能源车型,分别为比亚迪海豹、哪吒S、岚图追光。同时还有一款皮卡车型为长城山海炮。这也是中保研第一次抽测N1类车型,这也意味着测试车型范围的进一步扩大。
而整体来看,此次参加测试的9款车型表现都不错,在车内成员、车外行人以及辅助安全方面均获得了优秀(G)。这也可以看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汽车市场,消费者最为关注的安全性能方面,也已经成为了车企在研发设计中的工作重点。
而在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分指数方面,这9款车型的表现略有不同。这项测试是低速(15km/h)行驶下车辆本身抵御碰撞变形的能力,并且车辆结构变形后的维修费用。对消费者而言,这是关系到车辆后期维护的问题,因此对消费者来说也相当重要。而此前参与测试的车型中,一般车型的表现均不乐观。
而此次参与测试的9款车型中,长城山海炮获得了良好(A)评价,表现相当亮眼。此外有5款车型获得了一般(M),而3款车型获得了较差(P)的评价,为欧尚Z6、北京现代沐飒以及岚图追光。其中北京现代沐飒在正面低速碰撞测试中出现气囊起爆的情况,这也成为其失分的主要因素。
车内乘员安全分指数包括驾驶员侧正面25%偏置碰撞、侧面碰撞、车顶强度、座椅/头枕测试,而9款车型的评价结果均为优秀(G)。其中驾驶员侧正面25%偏置碰撞工况中,获得优秀评价的车型有8款,其中6款车型评测为0缺陷。侧面碰撞工况中,获得优秀评价的车型也有9款,其中7款车型评测为0缺陷。而顶压工况和挥鞭伤工况中获得优秀评价的车型为100%。此外,马自达CX-50自愿申请了乘员侧正面25%偏置碰撞,获得优秀评价。
而随着车辆安全科技配置的不断升级,车辆辅助安全分指数也获得普遍增长,此次9款车型均获得优秀(G)。其中6款车型标配了AEB功能,而7款车型配备有紧急救援服务功能。此外车外行人安全分指数,9款车型的评价也均为优秀(G)。
写在最后
此前中保研以严格的测试方式,让不少热门车型在安全性能方面“栽了跟头”,这也让不少车企加快完善车辆的安全性能,这无疑有利于国内车企的进步,对消费者的出行安全给予了更多保障。而如今有网友表示,随着更多优秀(G)评级的出现,也让中保研的测试结果变得没有多少看点,对于这个观点,你又怎么看呢?
(本文由文武车道新媒体工作室原创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文武车道,本文作者:夏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