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销量下滑的原因?
比亚迪利润降低无非是两个原因,第一个是销量没有大的起色,第二是国家对于新能源的补贴的退坡。
1.销量上对于国产汽车势如破竹之势,但是比亚迪却没有任何销量上的起色,比亚迪长期不变的外观设计,造成消费者对于比亚迪的车的误解,在宋max上市之前,比亚迪销量最好的是老将f3,这款车超级低的入门价格就能看出来利润率是非常低的,而比亚迪新能源车的销量上虽然一直领跑但是对于其他国产汽车的燃油车有没有大的领先优势。
2.国家对于新能源的补贴,正在大幅退坡。这样计算下来,在汽车价格没有增长的情况下,利润空间在被压缩,补贴这个情况,就不应该被视为利润的主要来源。
乐观的是,比亚迪在去年第三季度发布了令人惊艳的mpv宋max,这款车是前奥迪设计总监艾格操刀的首款车,整个车得设计可以媲美奥迪得设计,还不失中国的特色风格称之为龙脸。自上市以来一直保持着1万5左右的销量,马上可以超越宝骏730成为市场第二。目前比亚迪表示未来即将改款的唐,秦,元,及迎合市场的6座版宋max,外观的改变绝对可以增长2018年度的销量。比亚迪发布2018年销售目标是60万台,可以看出比亚迪对于市场的信心。未来让我们拭目以待。
出乎意料,比亚迪业绩低于预期,负债总额5228亿,减少62亿元
导读:新能源汽车王者比亚迪股份一季度营收只增长4%,净利润增长10%,低于多数人的预期,到底发生了什么?
营收和盈利
比亚迪今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249.4亿元,同比仅增长3.97%;实现净利润45.69亿元,同比增长10.62%,利润增速快于营收增长。
比亚迪海狮
比亚迪股份前两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高歌猛进,给人印象深刻。今年一季度公司销量增长13.44%,加上高端车型仰望、方程豹和腾势发力,以及耗资158亿元并购捷普集团旗下生产消费电子产品零部件的移动电子制造业务,这让人们对比亚迪2024年的业绩充满期待。
然而,比亚迪一季度的业绩却难言乐观,尤其是营业收入增长不到4%,相信低于多数人的预期。
季报并未透露新能源汽车业务和电子业务两大板块的具体营收及增长情况,但是港股上市的比亚迪电子披露了季报,营业收入约365亿元,同比增收102亿元。
简单测算,2023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业务实现营业收入938亿元,今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85亿元,收入减少53亿元,下降5.7%,对比一季度销量的增加,这项数据相当费解。
如果一定要问比亚迪汽车营业收入为什么下降的原因,答案就是以下两点:
(1) 促销降价导致营业收入下降,这应该是营收下降的主要原因。(2)部分在途营业收入未予确认,这也是存在可能性的原因,但影响相对较小。好在去年下半年以来锂电池价格暴跌,新能源汽车在降价后仍能保证有竞争力的利润,后续还存在打价格战的家底。
单车均价和单车利润
我们再算两笔账
1,单车均价
一季度销售新车626263辆,汽车业务营业收入大约885亿元,测算单车均价14.13万元,这比2023年一季度的单车均价降低了差不多三万元,一是因为降价促销,二是因为低价位新车销量占比加大。
2,单车利润
比亚迪股份刨开比亚迪电子业务的贡献后,还有净利润41.6亿元,假设都摊销到每台车,则一季度每台车贡献的净利润是6640元(0.66万元),销售净利率4.7%,净利率不到5个点,倒也符合制造业的利润特点。
两项费用大增影响利润
查阅报表,我们会发现比亚迪的营业总成本增加了55亿元,其中增幅较大的几笔成本包括:
比亚迪汽车
1,销售费用68亿元,增加21.56亿元,增幅46%,这表明应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比亚迪大幅增加了销售力度。2,研发费用106亿元,增加43.73亿元,增幅70%,研发费用增幅够猛。上述两项费用增加了差不多65亿元,但比亚迪的净利润仍然取得了两位数增长,不得不说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龙头,其利润把控能力真的太强了。
资产和负债
一季度末,比亚迪公司资产总额6777.84亿元,比上年末减少17.64亿元;负债总额5228.37亿元,比上年末减少62.49亿元,报告期末资产负债率77.14%,比去年末下降了0.72个百分点。
比亚迪 腾势
Messon财知道注意到,比亚迪的负债内容中,短期借款减少46亿元,长期借款增加20亿元,应付账款增加17亿元,但其他应付款减少88亿元。
比亚迪一季度的业绩跟您的预测相符吗?欢迎在评论区探讨!预祝您五一假期愉快!
创作声明:本文为笔者【Messon财知道】原创作品(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在头条发布,作者已开通首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以复制、洗稿、剽窃等方式发布于其它平台,侵权必究。
比亚迪销量在走下坡路?
在今年前两个月中,比亚迪一月份销量为20.1万辆,环比下滑约40%,在自主品牌中被吉利汽车所超越。二月份比亚迪销量的下滑更是明显,只卖出12.17万辆,同比下降36.5%。即使与同行相比,比亚迪也不敌奇瑞13.8万辆的销量。
但随着比亚迪3月份销量的公布。外界对于比亚迪一二月份销量下滑的担忧逐渐烟消云散。3月份比亚迪乘用车销量30.16万辆,1-3月累计销售62.5万辆,同比增长46.4%。
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比亚迪从2022年4月成为自主品牌汽车销冠依赖,已经连续21个月蝉联自主销冠,连续17个月蝉联车市销冠。但进入2024年,比亚迪连续两个月丢失销冠宝座了,而最终又在3月份重新拿回,这背后展现的不仅是比亚迪自身销售的波动,更是过呗自主品牌竞争进入“白热化”的缩影。
而根据比亚迪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2024年销量目标,“是在2023年的基础上,保持20%以上的增长。”按照2023年比亚迪全年销售302.4万辆来推算,比亚迪2024的销量至少为362.88万辆。这一销量相比于之前市场传言的450万辆已经大幅缩水。或许这也正是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国内新能源汽车价格战愈演愈烈的保守预期。
那么新能源汽车“一哥”比亚迪一季度销量波动的背后还有哪些指的关注的?今年的销量预期又能否顺利达成呢?
01 价格战开启
比亚迪一季度销量走出深“V”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其一是比亚迪2023年年底为了完成300万辆目标,经销商承受了一定库存压力,尤其是12月份销量高达34万辆,远远超出三四季度平均30万辆的销量,所以今年前两个月处于去库存阶段。
其二,比亚迪在实现300万销量之后,已经成为了守擂台者,必将面临着更多新能源汽车品牌的竞争,容易暴露在其他车企的竞争。吉利、长安、广汽、奇瑞、长城等自主车企,以及合资品牌,都在加速电气化转型,抢占新能源汽车市场。
其三,比亚迪处于降价和新车型发布前夕,很多潜在消费者持币观望。三者共同导致比亚迪一二月份销量的惨淡之势。
2月19日,比亚迪秦PLUS荣耀版、驱逐舰05荣耀版正式上市,两款车型起步价均来到了7.98万元,相比此前的冠军版,秦PLUS荣耀版全系降价2万元,驱逐舰05荣耀版入门款降幅达2.2万元,其余版本也全部降价2万元。打进了十万元以下的A级车市场,而原本是朗逸、轩逸、卡罗拉的大本营。
且降价不仅限于10万左右的A级车。10万元以上级别的海洋系列和王朝系列,降价幅度在10%-18%左右。降价直接使得比亚迪的销量重新崛起,3月的乘用车销量榜前十中,比亚迪独占七席,相较于1、2月的惨淡成绩,3月的销量终于重回30万辆俱乐部,最终实现了2024年首个销量峰值。
从数字上看,比亚迪产品价格降幅不小,但总结成一句话就是——比亚迪一口气将自身总销量(仅比亚迪品牌)占比75%以上的车型降价了超过10%,简直就是“全场九折大甩卖。
问题的关键是,比亚迪的毛利率在20%左右,净利率在5%左右,这种价格战的背后透露出的成本管控能力着实恐怖。而成本的管控很大程度上源于规模效应,那比亚迪的产能情况有事怎样的呢?
比亚迪2023年乘用车的产能有190万辆,但产量却达到了303万辆,产能利用率高达159.5%。追溯比亚迪的产能情况,可以看到,在2021年比亚迪销量彻底爆发后,其产能利用率不断升高。
3月28日,比亚迪向媒体公布了其2024年的销量目标:“在2023年的基础上,保持20%以上的增长,”按照 2023年比亚迪全年销售302.4万辆来计算,比亚迪2024的销量至少为362.88万辆。
而从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来看,2023年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达31.6%,销量达到944.3万辆,这当中比亚迪的市场占有率为31.9%,做到了三分天下有其一。而王传福在3月中旬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表示,预计今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平均渗透率将增长到40%,以上。今年2月新能源汽车价格战开启以来,仅3月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就提升至40%左右,从该数据看,今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40%甚至接近45%也是有可能的,如果按照40%计算,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100万辆左右。
而比亚迪360万辆的销量目标,显然是对今年销量的相对保守估计,从当下的市场情况来看,一方面是处于未来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足的预期,另一方面则是对今年汽车市场价格战的充分认识。
但关键是比亚迪能否顺利实现其销量目标?未来的发展重点又在那里呢?
02 汽车消费市场下沉和出海
为了顺利完成销量目标,从现在比亚迪的市场开拓重点来看,逐渐转向注重下沉市场和海外市场。对于国内而言,县级市场是接下来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最重要增量来源。
目前县级市场的信息流通相对比较闭塞,即使目前比亚迪混动DMI技术已经将百公里油耗降至4升左右,甚至即将推出的DMI-5已经将油耗降至3升左右,但由于县级市场的信息相对闭塞,大部分人还停留在日系燃油车省油的思想钢印中,所以燃油车仍有非常大的销量占比。
针对此种现状,比亚迪2024年计划将销售网络布置离县级市场更近,从而渗透更多的销量。根据比亚迪销售网络的人员的说法,2024 年,王比亚迪将通过加快开店节奏、开设面积更小、成本更低的门店来增加渠道。同时在县级市场开放加盟,快速扩张销售渠道。
截至目前,比亚迪仅王朝网的门店数量已超过 1770 家,以 4S 店、城市展厅、商超店和一二级经销商为主。现在比亚迪产能逐渐爆发的销量压力和下,车企改变渠道策略已成趋势,新能源车企普遍降低门槛,以吸纳更多经销商。
除了关注下沉市场外,比亚迪今年的销量重点在于“出海”,2021年比亚迪正式宣布了“乘用车出海”计划,加速了在海外市场的布局。而国产车出海,必然就面临着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尤其是欧洲市场,90%以上汽车都是生产自欧洲,所以在所难免的就需要在海外修建工厂。
2023年3月,比亚迪宣布其在泰国罗勇工业区的工厂正式奠基,预计将于2024年投产,年产能为15万辆,主要出口到东南亚和欧洲。
2023年10月,比亚迪的首个海外合资工厂已经选在了乌兹别克斯坦,而在2023年第四季度仅仅用了120天左右的时间就实现了投产。目前乌兹别克斯坦工厂一期和二期计划的年产量计划分别为5万辆,当三期工程完成后,年产量将达到30万辆。2024年1月25号,该工厂生产的首车——比亚迪宋PLUS DM-i已经正式投产下线。
今年1月30日,比亚迪与匈牙利塞格德市政府正式签署比亚迪匈牙利乘用车工厂的土地预购协议,在匈牙利的工厂建设也正在建设中。
此外,比亚迪还在法国、西班牙、德国等欧洲国家寻求建立整车工厂的可能性。积极的部署海外市场,加速拓展欧洲、亚太和美洲等多个地区市场。
当下的中国自主品牌中,海外市场的品牌合作已经成为一大趋势。2023年,大众与小鹏,奥迪与智己的合作,让中国自主品牌第一次成为了技术的“输出方”。而2024年的比亚迪,很有可能也将推出自己的国外合作品牌进行合作,加速其成为全球化汽车品牌的进程。
从比亚迪2023年汽车出口量24.3万辆来看,在国产自主品牌中排名第三,低于第一名的奇瑞71万辆和第二名的上汽名爵63万辆。但是其增长速度和未来海外产能规划来看,爆发也是迟早的事,从出口的角度看,今年海外市场的销量达到40万甚至50万是完全有可能的。
所以,从比亚迪的增长目标来看,县级下沉市场和出口市场的爆发让比亚迪完成20%的增长目标基本无需担心。但问题的关键是,对于比亚迪来讲,这还仅仅是个开始,未来想要完成燃油车时代向电动汽车甚至是智能汽车时代的转变中成为全球老大,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本文作者 | 晓楠 来源 | 英才商业
比亚迪遇到“大麻烦”:车型“内卷”加剧 内忧外患下插混销量占比逐月下降
伴随比亚迪海洋生物系列首款插混(DM-i)车型的投放,争议也随之而来。
9月6日,比亚迪海洋网海豹DM-i正式上市,新车共6款车型,售价为16.68 万-23.68万元。然而,这款刚刚上市的新车正是由驱逐舰07更名而来。
比亚迪“海洋”网拥有海洋生物系列和军舰系列,按照此前的规划,海洋生物系列将专注于纯电车型,而军舰系列则为插混车型。但相比之下,军舰系列产品从品牌和销量上,都不及海洋生物系列的表现。以8月销量为例,海洋网售出128682辆新车,驱逐舰05护卫舰07分别售出12092辆和4604辆,仅占整体的13%。
对于为何更名,比亚迪方面并未给出确切的回答,但很明显的原因是,比亚迪希望借助海洋生物系列的品牌和市场优势,再打造出一个爆款产品。
与此同时,由于产品数量的增加,比亚迪也出现了部分产品系列的“内卷”。以海豹DM-i为例,从插混这一核心技术来看,其与比亚迪汉DM-i“同宗同源”,且两款车型轴距几乎相当;而比亚迪汉DM-i冠军版的起售价低至18.98万元,已经与海豹DM-i的售价区间产生重合。这种“多生孩子好打架”的市场策略,如今也出现了在比亚迪身上。
隐忧不仅如此。今年以来,比亚迪销量势如破竹,8月累计销量约27.44万辆,1-8月累计销量也已经达到了179.22万辆。其中,乘用车8月销量27.41万辆,1-8月累计销量178.34万辆。但在这一路狂飙中,插混车型在整体销量中占比已连续5个月出现下滑,且在5月、7月和8月三个月份中,同比增速不及纯电车型。
“今年以来燃油车降价对比亚迪插混产品还是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特别是不少比亚迪的用户对于价格敏感度比较高。同时,越来越插混车型的上市,也对比亚迪(插混产品)的销量构成了影响。”有行业分析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
由于插混车型可兼容燃油车和纯电车两者的优势,获得了诸多消费者的青睐,吉利、长安、长城、奇瑞、广汽、上汽等车企均在此领域加大布局。(补充部分车企对PHEV的投放,比如吉利的雷神、奇瑞的第三代混动技术鲲鹏超性能电混C-DM等技术,和相应的产品规划)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7月,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累计销量126.3%万辆,同比增长87.4%,增速高于纯电动车型。快速增长的市场、不断入围的选手,依靠先发优势进入插混市场的比亚迪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今年年初,比亚迪制定了年销售300万辆的目标,在接下来的四个月里,其需要完成120万的销量才能达成目标,即,月均销量需达到30万辆左右。对于比亚迪来说,依旧需要绷紧神经、不容疏忽。
本文源自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