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67亿,陆河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全县20个贫困村及18262贫困人口全部达到出列和脱贫标准,实现“两个100%”目标任务,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67亿元,今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13日,汕尾市陆河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闭幕,代县长罗炳新作《政府工作报告》(后简称《报告》)。上万字的《报告》回顾过去,细数工作亮点及不足;展望未来,指明工作方向。
陆河县召开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一季度多项经济指标“逆势飘红”
罗炳新在报告中指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决胜之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更是谋划编制“十四五”规划,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和省、市、县委各项疫情防控决策部署,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围绕“四早”“四集中”工作要求,用好“大数据+网格化+主动监测+群众路线”工作机制,全力构筑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战“疫”防线,全县实现“病例清零、零院感、零死亡、零境外输入”目标,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我们敢于逆境奋进、化危为机,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成立12个经济工作专班,竭力奋战“三大行动”,不误农时抢抓春耕,做实“店小二”服务,千方百计稳住经济基本盘,努力把疫情冲击降到最低,保障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平稳健康发展。一季度全县GDP增长0.9%,上半年增长4.2%,多项经济指标“逆势飘红”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进出口总额增长3%;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完成1430万美元。节能减排目标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陆河向往“美”,追求“美”,打造“美”。陆河在美丽乡村建设上“遍地开花”,农村道路沥青化、房屋美颜化、沿途景观化、田园产业化、村庄景区化成效明显,螺洞、共光、圳口、布金、欧田、富溪等村成为示范样板。
同时,陆河斩获多项佳绩,被评为“2019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2019年度全省乡村振兴考核,陆河位列粤东地区第二名,省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工作现场会、市乡村产业振兴现场会在陆河召开,陆河被省推荐参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评选。
陆河的美丽经济可谓亮点纷呈。2019年,全年发展省级“一村一品”项目13个,新增省级示范农业合作社11家。被列为省级青梅“双创”示范县,青梅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启动建设,共光万亩梅园入选“2019年省4A级农业公园”。北中红色产业园加快建设,南万花海和墩塘生态农业观光园开园迎客,“客家文化长廊·天然氧吧”入选“广东美丽乡村精品线路”,东坑镇荣获“广东省旅游风情小镇”称号,水唇螺洞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年实现旅游收入5.46亿元。
南万镇入选“广东十大绿美森林小镇”,共光、螺洞、高塘、南跃、田墩、西湖等村入选省首批“国家森林乡村”,河(库)长制管理步入常态化,花鳗鲡保护区优化调整加快推进。水唇镇、南万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基本完工。三溪古驿道修复项目动工建设……被评为“中国生态养生之乡”的陆河在生态治理上频频斩获佳绩。
脱贫攻坚上,陆河2019年实施帮扶项目3343个,建立贫困村特色农业种植基地4200多亩、养殖基地10个,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38户,15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实现零的突破,市委脱贫攻坚专项巡察问题全面落实整改,20个贫困村达到出列标准,5590户18221名贫困人口达到脱贫标准。
陆河比亚迪工厂
补齐“三农”领域短板
陆河将致力于全面实现同步小康。强化“造血式”帮扶机制,突出抓好就业扶贫、产业扶贫、资产收益扶贫和政策兜底,多渠道巩固提升贫困户和村集体收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小康更有质量,更具成色,更经得起检验,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帮扶,建立防止返贫长效机制,注重平衡贫困村与非贫困村、贫困户与“边缘户”政策供给。
同时,打造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富民兴村产业;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像是抓好渠道合作,创响一批“乡字号”“土字号”特色农产品品牌,加快发展生鲜速递、特产专卖等互联网直销模式。
高砂七彩世界、榕江玫瑰花基地、田墩飞行营地、新华摩托越野欢乐谷、大风凹民宿村和洋岭、陂坑、黄竹坑田园综合体……陆河将着力打造这些乡村发展新亮点,因地制宜塑造农村特色景观,全力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此外,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陆河还将持续发展全域旅游,从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上入手,着力做好旅游业态规划,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服务配套,做精做细美丽乡村精品线路,推进温泉旅游发展,大力发展民宿、农家乐和农家驿站,打造古驿道文化旅游线路。值得一提的是,还将实施乡村旅游与休闲观光农业“百镇千村”提质升级行动,让乡村旅游“按下”陆河乡村振兴快进键。
采写:南都记者唐建丰
地方观察|湾区外的江湖事儿
170天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规定了由珠三角9市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共同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一个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去年6月8日,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广东省委书记李希指出,广东要以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为重点,加快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大湾区内,珠三角9市摩拳擦掌。大湾区外,粤东粤西粤北12个地级市也期盼以明确的功能区定位融入大湾区的建设当中,蹄疾步稳、奋力发展。
潮起大湾区,万家灯火照亮发展新道路;乘风破浪时,迎势而为翻开“融湾”新篇章。
今天,《南方日报》推出了24版特刊,独家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其中,梅州、清远、云浮、湛江、阳江、潮州、河源、茂名,8个来自粤东粤西粤北的地级市,通过整版书写报道,以政策、数据、案例相结合的形式,分别说出自己的“融湾”路。
八仙“融湾”,各显神通。
在举全省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今天,我们来聊聊全省内、湾区外的那点事儿。
①大江西流
聊事儿之前,笔者先分享一个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
记得以前上大学的时候,室友总会问笔者,珠江的水到底往哪里流?对此,笔者果断说了一句“大江西流”。虽然这是个错误的答案,但在今日看来也并非是一个大错。
大江大河滚滚而来,展现南粤大地新气象。珠江,滋润着一代又一代广东人,也不断推进全省高质量发展。珠江西岸,正通过沿海大产业的发展,以交通互联互通,促粤西地区“融湾”发展。
在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中,不仅要求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战略机遇,还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湛茂阳都市区建设,主动对接国家支持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战略,积极参与国家南海开发,拓展大西南和东盟发展腹地。
因海而生,依海而兴,湛江、茂名、阳江,粤西三市近年来围绕产业集聚与海洋经济,似乎越做越“大”。
作为珠江西岸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湛江市正确定位,把握机遇,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虹吸效应”,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城市强芯提质、乡村振兴发展“四大抓手”,做好临港产业、滨海旅游、特色优势农业、军民融合发展“四篇文章”。
走在今日湛江,蔚蓝海岸与悠然绿野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千万吨级产能的宝钢湛江钢铁基地的建成达产,可以看到投资100亿美元的巴斯夫新型一体化石化基地落户湛江,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后重化工行业外商独资企业“第一例”,可以看到湛江正成为我省经济新增长极和临港大工业发展主战场。
而另一边的茂名,吹响了向海而兴,打造沿海经济带新增长极的号角。今年月下旬,茂名携手全球排行第五的广州港集团共同开发博贺新港区,以高水平港口建设为切入点,积极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坐拥茂石化这个巨无霸企业,如今,茂名又不断向前,以大港口带动大产业,通过千亿级临港产业集群的崛起,全面对接大湾区。
作为大湾区向西延伸的第一座城市,阳江市今年上半年GDP增长7%,增速创近两年新高,居全省第三,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和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7市中排第一。傲人成绩的背后,是阳江紧抓大湾区建设机遇的体现。
目前,阳江提出了深度参与大湾区产业链分工的目标,并规划了“三步走”的具体思路。第一步是以加快打造千亿级合金材料产业集群,为大湾区发展提供优质基础原材料供应。第二步是以建设世界级风电产业基地,为广东及周边海上风电开发提供装备及运维、研发支撑,为大湾区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第三步则是以加大对大湾区的招商引资力度,打造大湾区产业延伸区域和重要的生产基地。
今天,向粤西远望,“大江西流”已不是一句玩笑。
②东方观潮
聊广东,除了大产业集聚的粤西,我们还不能忽视有钱的潮汕人。
作为在中国古代,与山西晋商、安徽徽商齐名的广东潮商,在广东近现代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贡献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虽然如今以马云、包玉刚、邵逸夫等为代表的浙商逐渐崛起,但潮商在中国人的心中,地位仍不可撼动。大家心中对于潮商也总有一个疑问:潮汕人到底多有钱?
在过往的历史上,登上胡润富豪榜的潮汕富豪就多达112人,有人统计过,这些潮汕人所控制的财富达到了11721亿。如果算上东南亚跟香港的潮汕富豪,那么这个财富总值将大得惊人。
虽然富翁很多,但因为许多潮汕人在外打拼并不回乡,潮汕地区的发展远没有那些财富来得震惊。为了改变潮汕人出去富,在家穷的现状,这片粤东沃土,如今乘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东风,升起发展的旭日。迈入新时代,粤东正主动“融湾”,奋力实现“人富地也富”的目标。
在“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新格局中,汕头作为老经济特区,与湛江一同被赋予了省域副中心的责任与担当。新时代中扬新气象,对于省委所提出的“湾+带”的联动优势,汕头从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均衡通达程度、培育发展一批产值超500亿元、1000亿元的高水平产业集群和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以及推动汕头营商环境走在全国前列等为抓手。提出了2035年建成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小目标”,以此促进汕头进一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当中,实现汕头经济特区二次腾飞的“大目标”。
“在潮之洲,潮水往复”,作为广东“东大门”,潮州是一座文化资源、产业资源、侨乡资源独特的城市。过去,潮州是南疆文化的聚集地,今日,它也是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面对今日广东,潮州市委书记李雅林表示,当前,潮州正处于发展攻坚期、改革深化期、美好生活提升关键期。
在这个关键时期,潮州发力潮州港,融入粤港澳世界级港口群,致力打造陶瓷、食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健康等“5个500亿级”产业集群。同时,潮州还抓住自己本身丰富的文化资源,以文旅科持续发力,以“广州——潮州”文化旅游路线、非遗经典旅游线路、红色文化旅游线路等全域旅游项目打好潮乡“文化牌”,以系列普惠性政策措施,围绕区域协同、人才集聚、平台载体、企业创新创业等方面,着力打造具有潮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而揭阳,作为汕潮揭一体化的重要轴,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机遇,全力打造惠来沿海经济带,将109公里海岸线作为揭阳高质量发展主战场。在这个海岸上,揭阳已聚集了世界级大石化产业、新型城镇化示范区——粤东新城、国家级示范性渔港、国家级新能源基地、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滨海旅游示范区。未来,揭阳将以“一中心两基地多节点”格局,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说起汕尾,大家会想起深圳。自去年底正式挂牌半年多以来,深汕合作区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快车道,目前深汕合作区进驻的高端企业达300多家,其中陆河比亚迪年产值已超百亿元。作为广东经济发展实力最为强劲的城市,深圳与汕尾合作,无疑会让汕尾更快、更好、更强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如今旭日东升,阳光正洒在粤东“融湾”的康庄大道上,温暖且充满生气。
③北望绿野
绿水青山就是粤北发展的底气,绿水青山就是粤北的金山银山。
今天,在2019广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论坛上,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南方经济智库学术委员会主任刘世锦表示,生态发展重要的是解决“就是”的问题。
刘世锦之前所提出的生态资本的成本核算,实际上就是要让生态产业化,让产业生态化。
在《关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韶关、梅州、清远、河源、云浮5市要建立北部生态发展区,打造广东生态屏障。
保生态的同时要发展,如何算好这笔“绿色账”,粤北五市各有自己的算盘,也以各自的方式用生态优势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当中。
与广州距离相近的清远,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其天然的区位优势。面对时代赋予的新机遇,清远以广清一体化为主抓手,加快“入珠融湾”步伐,打造粤东粤西粤北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先行市。为了破除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清远一方面通过不断提升与广州的交通设施一体化、产业一体化、营商环境一体化,另一方面以连山荣获2019年度“中国天然氧吧”称号为契机,不断把握北部生态发展区的功能定位,以绿色富民为导向,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深度挖掘旅游资源,做足生态文章,保持绿色生态的“底色”,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另一边,云浮将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当作是自己新时代的一张新考卷。朝望湾区建设发展,云浮坚持从国家政治和战略全局中把握大湾区建设的深刻意蕴,主动作为、迎势而上、全域融入,始终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着力构建与大湾区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区域发展格局,以打造大湾区“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服务湾区建设,融入湾区建设。
在河源深莞惠经济圈(3+2)生态环保合作第八次会议上,河源与深圳、东莞、惠州三个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制定了共同加强东江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的规划。除了保护,河源也正在将生态优势正转化为产业优势,随着“融湾”步伐加快,河源优质的花生、大蒜、腐竹、茶叶、花生油、农家大米等农产品悉数摆上粤港澳大湾区消费者的餐桌;同时,河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创新绿色低碳发展模式更是吸引了大湾区内众多企业落户,生态优势正逐步变成发展优势。
作为广东的北大门,韶关市利用天然自然资源禀赋,提出了全力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口号。
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出一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依托韶关良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加大南药种植,打造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健康养生目的地;深入挖掘珠玑姓氏文化、迁徙文化、农耕民俗文化,让珠玑寻根文化得到全面彰显,努力把韶关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的精神文化高地……韶关正通过为大湾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老苏区所在地,梅州以好生态孕育好产品,立足资源优势建好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配送中心。客家美食万千,放心有保障才值得让人信赖。以建设湾区后方“大农场”为目标,梅州提出要以供港澳标准为质量标杆,扎实推进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梅州柚、嘉应茶、客都米、平远橙等优势农产品,确保供港澳农产品质量安全。
放眼北部生态区,五市正以生态优势促地区发展。如此看来,谁说江湖不能有一点绿呢?
【主笔】韩安东
湛江、阳江、茂名、潮州、汕头、揭阳、汕尾、梅州、韶关、清远、云浮、河源记者站对此文均有贡献
【出品】南方日报地方新闻部
【作者】 韩安东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