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比亚迪秦川汽车

备受关注的比亚迪“刀片电池”进入量产阶段,这种顶级技术是怎样的团队研发出来的?

比亚迪一开始是造电池的

西安秦川机械厂是什么厂?

也造行车电脑

比亚迪的“低价螺旋”转了20年:绞入蔚小理,卷怕特斯拉

来源:雪豹财经社(ID:xuebaocaijingshe)作者:王亚骏

去年年底,机构研究员黄嶙(化名)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如何简明扼要地,向国外投资者形容国内汽车价格战的激烈程度。“价格战打了一年,投资者习以为常了,要说点有冲击力的新东西。”

到今年2月下旬,这个问题解决了。

“你可以用一万美金的价格,买一辆车长4.7米、几乎什么都有的轿车。”每当有海外投资者问起今年价格战的激烈程度时,黄嶙都会这样回答,“而在欧洲,车长4.2米的大众ID.3要卖3万欧元左右(约合23万人民币)。”

他口中这款售价一万美金左右的轿车,是比亚迪秦PLUS荣耀版。2月23-29日,比亚迪相继推出汉、唐、宋、海豹和驱逐舰05的荣耀款车型,价格相比去年下探0.4万~6万元。

时至今日,比亚迪的低价螺旋,已足以成为业内人士眼中价格战的缩影。

这个螺旋的原理并不神秘:降低成本,压低售价,再通过低价带来的销量摊低更多成本,如是循环。这对制造业公司而言不是秘密。但再简单的原理,在与拥有3万个零部件的汽车交汇时,也会变得复杂。

为了打造出这个低价螺旋,被巴菲特称为“爱迪生和杰克·韦尔奇混合体”的王传福,花了20年时间。

在这20年中,王传福锱铢必较,从占新能源汽车成本最大的电池到售价不到5元的二极管,几乎每一个汽车零部件,比亚迪都要将其囊括羽下。

王传福在去年8月的第5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仪式上透露,从进入汽车行业之初,比亚迪便开始研发混动技术,该技术可以让新能源汽车使用的电池更小,进而让整车售价比纯电车型更便宜。虽然直到公司成立15年后,内部仍有放弃该技术路线的声音。

在2011年的一次采访中,马斯克在谈及比亚迪时未掩不屑,不但认为比亚迪没有好的产品和强力的技术,甚至声称“他们的重点是如何在中国不倒闭”。12年后,当马斯克再次看到这段视频时,他改口称比亚迪的汽车很有竞争力,“这事儿(2011年的采访)都过去多少年了”。

当一个足够庞大的低价螺旋开启转动,它产生的动力,足以让比亚迪成为特斯拉的劲敌。

01

再次击穿价格预期

在农历新年之前,某车企销售部门主管章楠(化名)就预料到了秦PLUS荣耀版售价会继续下探,“但最终比预想的更便宜,我原本预计会降1.5万元左右”。

这不是比亚迪第一次击穿他的价格预期。

2023年,比亚迪推出“油电同价”的秦PLUS DM-i冠军版时,他感觉车里那块电池“像是白送的一样”。自2021年3月问世以来,秦PLUS的起售价累计下降了3.4万元。2023年,比亚迪秦家族共卖出了48.2万辆汽车,是2021年的近2.5倍。

秦PLUS只是比亚迪低价组合拳的开始。2月23-29日,比亚迪相继推出汉、唐、宋、海豹和驱逐舰05的荣耀款车型,价格相比去年下探0.4万~6万元。

去年第一季度,比亚迪只降低了王朝系列中秦PLUS DM-i、汉EV和唐DM-i三个版本的售价。今年第一季度,比亚迪降价的车型涵盖了王朝、海洋这两大销量基本盘,二者去年累计销售287.4万辆汽车,为公司贡献了95%的销量。

在章楠眼中,这是比亚迪价格战策略更激进的表现。

价格攻势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今年前两个月,比亚迪共销售了32.4万辆汽车,同比下滑6.1%。但在3月,比亚迪卖出了30.3万辆汽车,这帮助公司一季度销量实现了13.4%的同比增幅。

除了售价外,让章楠与黄嶙印象深刻的是今年秦PLUS的宣传口号:电比油低。

“以往与比亚迪的交流中,他们确实经常表示要从燃油车市场卷出更多份额。”黄嶙告诉雪豹财经社,“但在公开的产品宣传中,电比油低这么直白的口号,还是第一次见。”

黄嶙认为,受比亚迪降价影响最大的将是传统合资品牌的燃油车,“起售价不到8万元的秦PLUS,在空间、配置方面,能对标合资品牌卖10万元的车型了”。

据汽车咨询服务机构杰兰路估算,相较2021年,秦PLUS DM-i版本在去年为比亚迪带来了26亿元的利润提升。与之竞争的合资品牌日产轩逸,则在这两年中利润下滑了115亿元。

秦PLUS荣耀版上市后月余,王传福在比亚迪2023年财报投资人沟通会上,向合资品牌下了战书。他表示,未来3~5年,合资品牌份额将从40%降到10%。

“无论如何,王老板(王传福)打出这一枪后,合资品牌在自己的核心价格带可能很难做了。”黄嶙告诉雪豹财经社。

02

连胶水都要自己做

王传福精心布局的低价螺旋,早于其入局汽车行业的时间。

比亚迪创立于1995年,一开始的主要业务是制造手机电池。当时,行业常规打法是采购零部件后,通过自动化生产线制造成品。而王传福为降低成本,自己搭建生产线,在各个环节都实现自研自制。

据《中国经营报》早年的报道,一条比亚迪自己搭建的手机电池生产线需要40~50名工人操作,而自动化生产线只需要十分之一的人力。但采购一条自动化生产线需要数千万元,而比亚迪每条生产线的成本只需100万元左右。

由于成本更低,比亚迪的电池比日产电池价格低40%。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曾在一档节目中表示,2002年,比亚迪手机电池业务做到了世界第一。

同样的垂直整合打法,被王传福运用到了汽车行业中。

2003年,比亚迪收购秦川汽车,开始跨界造车。4年后,王传福放出豪言:到2025年,成为世界第一大乘用车产销企业。

但当时,由于比亚迪规模小,供应商“没人愿意给你配套产业”,“没人看好电动车,不敢陪你去冒险”。王传福的选择,是自己生产除了玻璃、轮胎、钢板之外的“所有东西”。

在核心零部件方面,比亚迪将旗下相关制造事业部整合为“弗迪系”公司,业务涵盖电池、电驱和底盘等零部件的研发和制造。目前,电池是一辆新能源汽车成本最高的零部件,占比约20%~30%。

几块钱的小零件也在比亚迪的整合范围内。供应链人士高帆(化名)告诉雪豹财经社,连占整车成本不到万分之五的胶水,比亚迪也要纳入自产体系,“还有市面上售价5元以内的二极管,10元左右的三极管”。

中邮证券认为,比亚迪今年新车的降价空间,更多来自可实现降低成本的一体化布局和电芯外的零部件环节。

此外,比亚迪从一开始便启动了混动技术的研发。混动车型搭载的电池更小,整车成本和售价通常低于同级别纯电车型。

黄嶙曾在数年前对市面上的混动车型成本进行测算,结果是比亚迪的混动车型成本只比同级别燃油车贵2万元,其他品牌的混动则要贵上4~5万元。到今年,“直接电比油低了”。

自2021年起,比亚迪混动车型销量进入快车道,带动比亚迪在此后两年蝉联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

随着销量规模扩张,王传福再次转动了低价螺旋。

早年那些不愿陪他一起“冒险”的供应商,也不得不成为这个螺旋的一部分。多位供应链人士向雪豹财经社表示,价格足够低,是能够入围比亚迪竞标的重要因素。

03

低价螺旋能否继续?

今年在向比亚迪投标时,高帆面对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了。“至少有30家公司,从上市公司到小企业都有,往年也就8到10家。”

在他看来,供应商们互相压价也要向比亚迪投标的核心原因,是看中其销量规模。“汽车供应商也在打淘汰赛,和龙头主机厂绑定越深,活下来的机会也就越大。”

比亚迪的规模,不仅是供应商们留在牌桌上的希望,也是自身低价螺旋最重要的护城河。

华安证券在一份研报中表示,相比于垂直供应链体系与技术,比亚迪的规模优势在降本方面更为重要。该机构认为,公司目前的销量规模处于马克西-西尔伯斯通曲线最小有效规模的左侧,后续产销规模提升的过程中, 单车成本预计将继续下降。(编者注:马克西-西尔伯斯通曲线是英国经济学家G. Maxcy与A. Silber-ston在《汽车工业》一书中提出的理论,用于表现汽车产量和平均生产费用的关系。)

2024年,比亚迪的规模护城河还将继续加深。王传福在财报投资人沟通会上透露,预计今年销量将在去年基础上增长20%以上(362.9万辆起)。这一预期增幅虽不及去年,但高于吉利、广汽和长安等车企。

在车企负责销售业务的章楠还看不到国内有哪个玩家可以挑战比亚迪的规模,计划推出Model Q的特斯拉也不例外。“特斯拉自动驾驶功能在国内效果不及国外,而且相较于比亚迪的车海,Model Q很可能缺少规模优势,进而难以形成价格优势。”

Model Q是特斯拉下一代汽车平台的平价车型,售价在2.5万美元之内。风险投资机构Loup Ventures的分析师曾预测,该款车型将在2024年推出。

专注研究国内汽车市场的黄嶙也作出了相同的判断。

2023年初,他一度认为吉利是最有可能挑战比亚迪销量的玩家,因为“管理层给了分析师们把价格降下来的预期”。但秦PLUS荣耀版上市后,他想不出短期内谁能威胁到比亚迪,“现在的比亚迪是自己与自己赛跑”。

在短期内,比亚迪的规模护城河难以被对手攻破,但这并不意味着战争临近终局。

自2022年之后,做供应链的高帆发现,越来越多的主机厂提出在降本方面对标比亚迪的需求,“从传统车企到新势力,它们把比亚迪当作标杆,同时也是最大的对手”。借用王传福的判断,2024-2026年,是规模、成本和技术的决战。

决定结局的关键,是比亚迪的低价螺旋能否继续旋转下去,吞噬更多对手。

[本文作者雪豹财经社,创业家授权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公众号(ID:xuebaocaijingshe)授权,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万亿比亚迪,对西安意味着什么?

每经记者:张静 每经实习记者:张文瑜 每经编辑:贺娟娟

如果说新能源汽车是极具时代红利的增量赛道,那么比亚迪便是赛道中不得不提的“一匹黑马”。在车市大环境整体下滑的背景下,比亚迪率先“禁燃”,连续三个月交付量超过10万,实现了“逆势增长”,其A股市值也成功突破万亿大关。

万亿市值背后是比亚迪全产业链的布局以及今年以来比亚迪新能源整车销量大幅增长,充分体现了比亚迪的研发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往更深层次看,亦是全球“双碳”背景下,资本市场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前景的看好。

作为比亚迪布局最全、业务合作最广的城市之一,西安与比亚迪早在2003年便结下了不解之缘,粉巷财经关注点在于,万亿比亚迪,对西安来说意味着什么,在西安打造新能源之都的过程中,比亚迪扮演了什么角色?

比亚迪西安故事

6月10日,比亚迪A股市值首次突破万亿,成为首家跻身万亿俱乐部的国产汽车品牌,在全球上市车企中排名第三,仅次于特斯拉与丰田。

相比于其他造车新势力,比亚迪显得更加综合。在电池供应、芯片研发以及新能源整车的生产、制造等方面,比亚迪坚持“技术为王”,一直牢牢把握着全产业链的自主可控,是全球唯一掌握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核心技术的车企。

全产业链布局能够帮助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的制造和研发上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同时在强劲的资金基础和技术实力加持下,今年以来,比亚迪汽车销量实现大幅增长。

图片来源:西安发布

根据比亚迪的产销快报数据来看,前5个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507314辆,同比增长348.11%。销量看涨也带动了比亚迪业绩的持续走高,2022年第一季度,比亚迪实现营业收入668.25亿元,同比增长63.02%;净利润8.08亿元,同比增长240.59%。

作为比亚迪在深圳总部以外产业布局最全面的城市,落地近二十年来,比亚迪“重注”西安,先后布局了汽车、电子、轨道交通和汽车金融等产业。

2003年,比亚迪收购西安秦川汽车厂,并由此获得车辆生产牌照,随后加大投资,布局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

2014年9月,比亚迪西安新能源汽车基地一期项目在高新区草堂科技园实现投产;2017年,比亚迪西安新能源厂区开建;2018年,比亚迪30GWh动力电池项目也落户西安工业园;2019年,比亚迪高端智能终端产业园项目开工。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12月,总投资150亿元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项目签约落地西安高新区,主要建设电动总成工厂、电机工厂、电控工厂等核心零部件。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将实现年产值约700亿元。

目前,西安已成为比亚迪的北方总部基地。比亚迪汽车产业链项目的接连布局,也将进一步推动本土新能源汽车产业、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持续健康发展。

与本土产业耦合

比亚迪的强势崛起,直接体现出西安对汽车产业政策、营商环境以及产业耦合程度,进一步证明了西安投资环境正在不断优化、产业发展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以新能源汽车这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为载体,亦能对西安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蓄势赋能。

切换到当地汽车产业角度来看,比亚迪在西安的落地发展对地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是一个非常好的变数。

图片来源:西安发布

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链主”之一,比亚迪于整车、电池技术等赛道长期深耕,并不断与西安汽车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的推动方式进行适配。在上下游需求驱动和地方政府推动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本土配套率正在提升。

在汽车产业布局上,目前西安已形成以陕汽、比亚迪等整车制造企业为主,不断吸引各个配套零部件企业的全面格局。

在“链主”车企的带动下,西安引进和培育了一批集三电核心部件、零部件加工、整车制造、充换电设备研发制造及后期服务等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其中动力电池、汽车电子和整车制造环节已聚集了三星环新、众迪锂电等知名企业。

随着一批龙头企业加速崛起、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地,西安新能源产业集群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蓬勃发展之势,成为西安高质量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支撑点,也与西安打造新能源汽车之城的目标不断重合。

新能源之都的前瞻布局

动态价值投资分析上,增长空间以及赛道选择是价值投资的集中体现,这个概念对地方政府同样适用。在越来越火热的新能源汽车赛道中,西安正借助资本撬动和前瞻布局悄然“异军突起”,比亚迪和地方也进行了良性互动。

据不完全统计,比亚迪在西安累计投资近400亿,解决就业超过4万人,在工业产值、产业链拉动等方面均有较为突出的表现。

而西安极具前瞻性地引进了比亚迪这样的龙头企业,在布局新能源产业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独特优势。不管是在新能源整车,还是动力电池领域,都能带动相关产业链的聚集。

值得注意的是,“双碳”目标的提出,既让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扶持,也让西安有了更新“标签”,迈入新能源之城的历史机遇。

图片来源:西安发布

2021年,西安市印发了《关于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将西安打造成全国一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产业发展实现“一跃升四突破”。

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引进比亚迪落地,并与比亚迪多年合作,体现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超前思维和前瞻性的布局,亦对西安整个经济结构转型等方面有较大的带动作用。

而西安目前提出的新能源之都紧跟国家层面战略部署,亦与全球新能源发展趋势交接。

明显看到,比亚迪的万亿市值释放出一个信号,汽车产业作为一个对经济结构变革影响较大的产业,此时正处于“换道”时期,与此同时,西安也将通过比亚迪这样的“链主”车企,持续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发展与落地,建立新的增长引擎。

每日经济新闻

每日经济新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比亚迪秦川汽车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