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比亚迪的dm-i超级混动

三种电池技术PK,谁会胜出?

这么多年来,电池产业发展的一大特点就是技术迭代非常快。最初,宁德时代推出CTP技术,紧接着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喊得震天响,如今江淮汽车又有了蜂窝电池。三种电池技术都是运用层面的革新与创新。

宁德时代推出的CTP技术(CELL TO PACK,无模组技术)对原有的电池组装进行了革新,比亚迪的刀片电池采用的也是一种无模组技术。江淮汽车的蜂窝电池按照六边形排列,并且采用NCA(镍钴铝)电芯,安全性提升一个数量级。

那么如果三种电子技术都将进行市场PK,谁会胜出?

?CTP技术先发优势

宁德时代 CTP 项目组负责人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采用无模组技术后,电池包体积利用率提高了 15%~20%,电池包零部件数量减少了 40%,生产效率提升了 50%,将大幅降低动力电池的制造成本。

优点不止于此,提高电池包的体积利用率无疑将增大车辆内部空间容量,让驾乘人员不再感到局促;减少了中间环节,生产效率也会大幅提升。一般来说,动力电池的生产过程中,每道工序都设有检测关口,以往的生产方式是电芯通过一定框架构成模组,模组必须进行下线检测,然后进行存储、转运。如果电池包与模组不在同一厂区,生产电池包之前,生产车间对外来的模组必须再次进行进货检验、上线检验。去掉模组之后,生产效率会大幅提高。

最重要的是,采用无模组技术之后,电池包的系统能量密度有了较大提升。该负责人告诉记者,无模组电池包能量密度较传统电池包提升了 10%~15%,传统电池包能量密度平均为 180Wh/kg,而无模组电池包能量密度可达到 200Wh/kg 以上。

尽管无模组动力电池优点很多,但行业内也有技术安全的担心。不过,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不必担心安全问题,且无模组技术的应用还会降低安全风险。他解释说,以往的电动汽车自燃事件中,起火原因多在于动力电池的热失控,而热失控的原因则在于动力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疏散出去。无模组技术因为减少了电池包中零部件的使用量,可以给电池包腾出更多的空间,电池的散热通道也就更加顺畅。

但是,在以往发生的多起电动汽车起火事件中,也有些是因为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导致电池接触部位磨损最终酿成的。模组在电池包中起着固定单体电池的作用,去掉模组之后单体电池的固定能否保障?上述负责人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在传统电池包中,通常使用螺栓固定模组,每个电池包有成百上千个螺栓,任何一个螺栓没有固定好,都可能带来安全隐患。无模组技术采用的则是其他方式,比如新型结构胶水、限位框架等。胶水具有一定的吸收震动能力,可以相对减缓车辆行驶震动带来的影响。

另外,防水等级较差也导致了我国多起电动汽车起火事件的发生,采用无模组技术后,防水等级能否保障?宁德时代 CTP 项目组负责人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传统电池包上原有的绝缘、防水、防热扩散、加热冷却等功能在无模组电池包上都没有减少,反而做了优化,安全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刀片电池的声音很高

比亚迪刀片电池的电芯材料是磷酸铁锂。最近一段时间磷酸铁锂很火,比亚迪在发布会上用视频告诉大家,磷酸铁锂的安全性多么好。安全性是吸引大家关注的一方面,补贴退坡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刀片电池”技术PACK体积能量密度超过330Wh/L,较原有电池系统可提升30%以上,通过节省物料、人工费用等,电池包成本有望降低30%。由于“刀片电池”比传统方形电池更薄,因此散热效果更好。

梳理历年补贴政策可以看到,最低的续驶里程门槛是150公里,后来提高到了250公里,最近一次的补贴政策调整,更突出了长续驶里程车型的优势,续驶里程在250公里到400公里之间的纯电动新能源乘用车,可享受补贴1.8万元;续驶里程400公里以上的纯电动新能源乘用车,可享受补贴2.5万元。

按照一辆车搭载60度电计算,磷酸铁锂与三元锂电池的成本差约为1.8万元,续驶里程为250公里到400公里之间的补贴为1.8万元,补贴已经抹平了两者之间的成本差距,超过400公里安装三元电池获得的补贴更多,成本差额出现倒挂。在利益的驱动下,整车企业纷纷选择三元锂电池。

中国市场学会营销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薛旭告诉记者,大多数消费者对价格比较敏感,尤其是中低端车型消费者更敏感。我国新能源汽车大多数集中于中低端,价格低是一项有力的竞争武器。

?蜂窝电池降低起火概率一个数量级

“蜂窝电池采用了蜂巢结构的仿生设计,通过外延包覆的UE技术(Unitized Encapsulation),实现单元化封装。” 江淮华霆动力有限公司董事周鹏说,”UE技术可以降低电池系统内的热扩散,并且保持电池系统恒温,降低季节性温差对电池续驶里程的影响。”

蜂窝电池的电芯按照六边形排列,电芯之间注满导热胶,这保证了电芯的散热速度。导热胶与电芯100%接触将加快电芯的散热速度。电芯的电化学反应不可避免带来热量散发,导热胶快速把热量传递出来,确保电池包内部的温差≤3℃。

蜂窝电池的六边形结构具有较高的稳固性,蜜蜂的蜂巢就是大自然的案例,在工程建设中也大量采用六边形结构。江淮汽车的蜂窝电池也采用六边形结构。周鹏告诉记者,六边形结构可以吸引一定的碰撞和挤压能量,即便遭遇较大的外力碰撞挤压也不易出现大面积的坍塌。

蜂窝电池的电芯之间注满导热胶,从而做到电池单体之间电隔离和热隔离。假如有一颗电芯失效,它不会波及到周边,因此不会引起连锁反应。这项技术切断了坏电芯向周围扩散的通路,从而确保电池包的安全。

据介绍,江淮汽车蜂窝电池采用力神的21700 NCA电池,这款电池采用双防爆阀设计,容量为1C-4.8Ah(0.2C-5Ah),单体能量密度为245wh/kg。从能量密度来看,蜂窝电池的能量密度符合主流趋势,并且处于中上游水平。

蜂窝电池还有一个关键是电芯采用双防爆阀。以往的圆柱电池都只有一个防爆阀位于电芯的顶端。电芯内部一旦发生热失控,反应非常剧烈,只有一端设计了阀,意味着气体只能从一个方向涌出。采用双防爆阀设计,分流涌出的气体,降低剧烈程度。

为何采用NCA(镍钴铝)呢?周鹏告诉记者,相比于NCM(镍钴锰)电池,NCA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更好,但技术难度也更大。这种难度涵盖材料技术、电池设计和加工技术。松下供应特斯拉的电池就是NCA,尽管特斯拉有起火事故,相比于国内的电动汽车起火事故比例明显低不少。

蜂窝电池已经过了多项严格测试。从底部直接用汽油加热,连续加热130秒;直接用火焰接触电池包,连续燃烧130秒。在这些极端测试中,蜂窝电池都经受住了考验。

车辆行驶中的碰撞是导致起火的原因之一,电池包受到挤压后,电池液泄漏迅速燃烧。江淮汽车的实验人员对电池包进行了最大挤压力200KN的挤压,这相当于用20吨的挤压力对电池系统进行挤压,以及加速度25G的冲击试验。蜂窝电池的表现都还不错。另外,江淮汽车还进行了振动实验。

周鹏进一步强调,蜂窝电池的最大特点就是提升安全,预计可以将电池失效导致的车辆起火概率降低一个数量级,比如,以往1万辆电动车有可能发生一起热失控,运用蜂窝电池技术之后将变成10万辆才发生一起。

三种电池技术各有特点,分别被不同的企业采用,PK的结果会如何?市场会给出答案。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测试宋PLUS EV:舒适性+性价比,这就是不买特斯拉的理由

[爱卡汽车 单车测试原创]

今年4月,汽车圈迎来了一则重磅消息:比亚迪宣布停售燃油车。看看股价就知道,比亚迪的举动无异于晴空响雷。要知道,其他传统车企仍沉迷于内燃机余温,苦苦挣扎在双积分的刀尖上。停售燃油车既需要勇气,也需要底气。对旧时代说再见,前提是新能源实力过硬。仅就技术储备而言,海外品牌至今依然占据着高地。可在我看来,“实力过硬”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技术成熟,二是价格亲民。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才是建立新能源帝国的快捷通道。

翻开最近两年的汽车销量榜单,你会发现新能源车型快速蚕食着燃油车份额。而从车企角度看,大赢家无非两家:海外品牌的代表是特斯拉,中国品牌的代表是比亚迪。产品层面,比亚迪和特斯拉都存在弱项,比如前者的智能体验、后者的粗糙工艺。但任何人都无法否认,它们的热度绝非偶然。成功秘诀可以概括为三点:

领先的三电技术;

明确的性能卖点;

合理的价值表达。

在成功法则背后,比亚迪宋PLUS EV无疑是一款极具代表性的产品。它其貌不扬,却有着相当扎实的基本功。与此同时,性价比优势也没有被放下。某种程度上,这就是比亚迪停售燃油车的底气。

现阶段,比亚迪宋PLUS EV共有2款车型,全系采用相同的电池包和电驱系统,NEDC综合续航里程为505km。测试车型为2021款宋PLUS EV旗舰型,其官方指导价为19.78万元(补贴后)。

内饰部分,宋PLUS EV同样有着浓厚的家族风格。中控台采用对称式设计,并应用了大量的直线元素,车厢氛围比较平实。内饰用料下本,乘客们经常接触到的区域均为软质材料,在温馨之余营造出一定的高级感。DiLink智能网联系统功能丰富,但操作逻辑和美观程度还存在提升空间。

宋PLUS EV的轴距为2765mm,在紧凑型SUV级别居于中上游。而在实际体验中,该车的乘坐空间要更为出色,甚至达到了中型SUV水准。座椅填物厚实,承托充分,贴合度较好,营造出轻松惬意的乘坐感受。储物空间丰富且实用,居家属性拉满。

最近几年里,比亚迪愈发有了“中国TOYOTA”的影子,基本功获得明显提升。宋PLUS EV没有新势力车型那样天马行空的设计,在车流中毫不起眼。相反,宋PLUS EV把精力用在了与车主息息相关的方面,例如内饰用料、乘坐空间和座椅舒适性。假如车机逻辑再直观些,其静态表现就没有明显短板了。

静态 | 空间表现有优势

最近几年,新能源汽车流行做“加法”,同一车系通常提供多种续航版本。比亚迪反其道而行之,近年来大幅精简车型矩阵。目前,宋PLUS EV仅提供一种动力方案,即135kW单电机+71.7kWh电池包。前置永磁同步电机的最大功率为135kW,最大扭矩为280Nm,账面参数居于同级中游水准。磷酸铁锂刀片电池是比亚迪的招牌菜,PACK能量密度达到了140Wh/kg。

电动机在极低转速下便可提供峰值扭矩,输出特性与燃油车完全不同。对此,许多从燃油车切换到电动车的用户一时难以适应,纷纷抱怨加速太突兀。事实上,通过合理调校,动力响应“蹿”的弊端完全可以解决。近年来,比亚迪新能源车大多采用偏柔和的动力标定,努力讨好传统消费者,宋PLUS EV也不例外。

宋PLUS EV提供三种驾驶模式,分别为经济、标准和运动。三种模式提供了不同的功率上限和油门特性(pedal map),驾驶体验存在可感知的差异。运动模式能给到你100%的动力,另两种模式则会限制动力。根据表显数据,经济模式的最大功率约为70kW,标准模式的最大功率约为90kW。高速行驶时,经济模式有些捉襟见肘,有种懒洋洋的感觉。

刹车脚感令人略感失望。踏板初段偏沉,营造出一种反馈充分的错觉。然而,踏板初段对应的制动力偏弱,这就造成了右脚很使劲,刹车效果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情形。深踩刹车,踏板力变化稍显平坦,一不小心就会踩多,导致明显的“点头”现象。值得表扬的是,宋PLUS EV配备了舒适停车功能。车辆即将刹停的瞬间,制动力平缓退出,使车速和(负)加速度同时趋向于零。

能量回收方面,宋PLUS EV就像某些新势力车型的反义词:模式只有两种,标定却做得非常到位。若不是少了发动机噪音,我可能误以为自己驾驶的是燃油车。两种回收模式区分度足够,弱回收模式(标准回馈)拖拽感轻微,强回收模式(较大回馈)拖拽感适中。根据车速不同,前者的回收功率约为后者的1.5倍至1.8倍。

◆ 加速测试

日常驾驶中,宋PLUS EV的动力系统展现出明确的舒适取向,平顺性令人满意。135kW应付通勤绰绰有余,却不太擅长激烈运动。此外,接近2吨的车重也拖慢了加速成绩。经过测试,宋PLUS EV被挡在“10秒俱乐部”门外,最佳0-100km/h加速时间为10.48秒。

在60km/h以内,宋PLUS EV能够维持0.3g以上的G值。车速突破60km/h后,加速感明显减弱,中后段表现稍显乏力。在中途加速测试中,宋PLUS EV的40-80km/h加速时间为4.00秒,80-120km/h加速时间为7.52秒。高速超车时,车主朋友们还是留足“助跑距离”为妙。

◆ 能耗/续航测试

此次测试在4月中旬执行,温度条件理想,这对能耗表现非常有利。按照城市70%、高速30%的权重,宋PLUS EV的综合平均能耗为14.1kWh/100km。根据71.7kWh的电池容量计算,其综合续航里程达到了508km,略优于官方标称的505km(NEDC)。

城市低速工况下,宋PLUS EV的实测平均能耗为11.9kWh/100km,折算续航里程超过600km。城际高速工况下,该车的实测平均能耗为19.3kWh/100km,折算续航里程为372km。表显续航里程有标准和动态两种模式,以适应不同用户的使用习惯。动态模式下,表显续航里程随交通环境和驾驶风格变化,但实际变化范围偏小,参考价值比较一般。

◆ 补能测试

补能方面,车企逐渐分化为两大阵营,第一类致力于建设专属补能体系(超充、换电等),第二类则把精力放在公共充电桩适配上面。比亚迪虽然错过了布局超充的黄金时期,却有着扎实的基本功。根据多个场站的实际体验,宋PLUS EV能够完美兼容国家电网、特来电等第三方充电设施,充电速度也达到了领先水平。

与往常一样,我们使用国网60kW快充桩为宋PLUS EV充电。实测数据显示,30%-80%平均充电功率达到了56.9kW,补能效率非常出色。从SOC 85%开始,充电功率略有降低,但也能维持在35kW以上。直至SOC 95%左右,充电功率才降低至10kW量级。最终,80%-100%平均充电功率近40kW,涓流充电完全不“涓”。

动力 | 续航表现很扎实

最近几年,中国品牌致力于提升机械素质,成绩有目共睹。前不久,极氪001凭借出色的舒适性,给编辑部同事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调底盘,关键在于人。近年来,许多中国车企高薪聘请资深专家,积极改良底盘性能。在铺天盖地的宣传背后,“S级底盘工程师”给比亚迪带来了怎样的改变?宋PLUS EV很有代表性。

来到20万元左右的价格区间,四轮独立悬挂是最为主流的硬件配置。宋PLUS EV采用前麦弗逊式悬挂、后三连杆式悬挂,前/后桥均带有横向稳定杆。后悬挂控制臂造型纤细,看起来略显单薄。如果仅凭这三根“筷子”,就预判行驶品质不佳,那你可就错了。同价位横向比较,宋PLUS EV的舒适性还是相当不错的。

从停车场出发,首先遇到的是一组减速带。面对中国特色的三段式减速带,宋PLUS EV表现得非常从容,垂向冲击被隔绝了一大半。与此同时,底盘下方传来了厚重的“嘭嘭”两声,听觉维度也有一定品质感。即便车速来到30km/h-40km/h左右,减振器发生限位冲击,车内乘客也感受不到明显的顶升感。看得出,宋PLUS EV的悬挂调校针对中国国情进行了特别优化。

稍显遗憾的是,前减振器的低速阻尼略微偏强,碎振处理还有提升空间。遇到高频小幅值激励,前轴倾向于拷贝路面,后轴则有着舒缓的起伏节奏。如果你把头靠在头枕上,就会察觉到轻微的车身俯仰。这种俯仰虽然幅度较小,但速率偏快,导致头枕轻轻地拍打后脑勺。此外,低速通过环氧地坪时,前轴给人感觉比较“顶”,后轴则有些晃悠,协调性存在提升空间。

整体来看,宋PLUS EV用简单、便宜的底盘硬件,做出了良好的舒适性,调校水准令人刮目相看。只可惜,转向手感和转向响应都不是它的强项。从同价位合资车换到宋PLUS EV上面,你总要多打些方向盘,并且在那个角度上保持一会儿,车子才懒洋洋地跨到隔壁车道。与此同时,转向手感完美定义了“模糊”:手力增益平坦,重量偏轻但阻尼感强,顺滑程度难言理想。

◆ 刹车测试

对于20万元左右的SUV来说,10秒级别的加速能力完全够用。然而,刹车性能关系到安全性,不应像加速那样遭到明显牺牲。在10组100-0km/h刹车测试中,宋PLUS EV的最好成绩为38.76m。全力制动过程中,车轮滑移均匀,但轮胎抓地力略显不足。舒适取向的佳通轮胎固然提升了舒适性,却也给刹车成绩拖了后腿。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100-0km/h刹车成绩(38.76m)在首次测试中取得。经过连续刹车测试,宋PLUS EV出现了刹车热衰减现象,刹车距离逐渐攀升至40m以上。看来,超过1.9吨的车身给制动系统带来了不小的考验。在非常规驾驶场景下,中国品牌还需向一线合资品牌学习。

◆ 绕桩测试

日常驾驶中,宋PLUS EV转向响应尚可,没有特别迟钝的感觉。然而,面对稍激烈的转向输入,底盘便发出了严重抗议。绕桩过程中,车头动态迟缓,侧向加速度总要“憋”一下才释放出来。如果你是个急性子,可能会误以为方向盘没打够,从而下意识地增加转向角度。等到响应出现,你又会发现第二把转向纯属多余,不得不适当减小转向输入。车身动态与转向输入脱节,驾驶者很容易进入反复修正的循环。

有人说,对于一款主打家用的SUV,操控敏捷是一种奢求。但在我看来,良好的操控性能让日常驾驶得心应手,给人以轻松愉悦的体验。这就好比六缸、八缸发动机,充足的动力储备不为拳拳到肉,而是为了每分每秒的从容优雅。

◆ 噪音测试

如果说底盘调校主要靠经验,那么隔音降噪则是一项“堆料工程”。宋PLUS EV慷慨地用上了前排双层夹胶玻璃,环境隔音非常出色。遇到大货车驶过,车内几乎感受不到明显噪音,给人感觉车厢内外隔着一堵厚厚的墙壁。佳通轮胎售价不高,静谧性却没有打折扣,正常滚动时噪音克制。风噪也得到了良好抑制,没有同级别SUV那样的明显沙沙声。最终,宋PLUS EV的四项噪音成绩均进入爱卡推荐值范围,NVH表现令人刮目相看。

在铺装良好的路面上,宋PLUS EV的静谧性几乎达到了30-40万元车型的水准。然而在复杂路况下,宋PLUS EV还是暴露出一些小瑕疵。轮胎对路面材质的变化比较敏感,遇到大颗粒柏油时,噪音会明显变大。悬挂处理冲击的时候,车厢内存在“嗡嗡”的低频共振,给耳膜带来了一定的压迫感。

编辑点评:

中国品牌从不缺乏领袖,有的自称为“SUV领导者”,有的以“新能源汽车领导者”自居。许多人曾经对此嗤之以鼻,却没想到,若干年后中国品牌完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进化。平心而论,头部中国品牌如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家族特色,再也不用靠“配置价格比”抢占市场。

言归正传,宋PLUS EV恰好是比亚迪的缩影。诚然,宋PLUS EV在操控方面留有遗憾,但它成功营造出国人喜闻乐见的高级感,舒适性和静谧性都很出色。三电部分,宋PLUS EV延续了比亚迪的传统优势,能耗表现和补能效率优秀,动力输出则复刻了燃油车风格。它没有天花乱坠的智能化配置,也没有鸥翼门、像素灯之类的博眼球设计,却刚好满足了家庭用户的朴素需求。任凭“蔚小理”吹爆明天,回归平淡才是优秀交通工具的本源价值。

精彩内容回顾:

重磅!比亚迪官方宣布停止生产燃油整车

王朝家族新成员 实拍比亚迪宋PLUS EV

暖男人设获实锤 试驾比亚迪宋PLUS EV

底盘 | 减速带小能手

续航400km+/空间大/高性价比 爱卡试驾比亚迪 e2

[爱卡汽车 新能源频道原创]

随着大家对纯电动汽车的关注度不断提升,消费者的关注点不光停留在续航能力上,对颜值、动力、配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性价比。今天我们为大家带来的试驾车型是比亚迪e系列的第三款车型——比亚迪e2,新车预售价区间10-13万元,NEDC续航里程305km/405km,这款新车的实际表现如何,它会成为你的备选车型吗?

比亚迪e系列产品的定位会稍低于王朝系列,在保证提供长续航、充足动力的前提下,提升产品性价比,拉低购车门槛,让比亚迪纯电动产品的受众群体进一步扩大。

比亚迪e2是e系列的第三款车型,基于e平台开发而来,定位紧凑型纯电跨界车。目前新车处于预售阶段,预售价格区间为10-13万元,分为标准续航、高续航两个版本。根据比亚迪方面的消息,9月2日新车将正式上市。

动力方面,比亚迪e2搭载了自家的3合1电驱系统,其中永磁同步电机最大功率70kW(94Ps),最大扭矩180Nm。结合整车轻量化设计,标准续航版本整备质量仅为1.25吨,0-100km/h加速时间为10.3s。

通过合理的空气动力学设计,比亚迪e2的风阻系数仅为0.29Cd,结合高度集成化的电驱及电控系统,最终标准续航版平均电耗为10.9kWh/100km。由于电池重量原因,高续航版本平均电耗为11kWh/100km。

比亚迪e2标准续航版搭载的电池组容量为35.2kWh,NEDC工况续航里程305km;高续航版为47.3kWh,NEDC工况续航里程405km。两种规格电池组的能量密度均达到160wh/kg。

底盘悬挂方面,比亚迪e2采用了紧凑级轿车常用的悬挂组合,前麦弗逊式独立悬挂,后扭力梁式非独立悬挂。

比亚迪e2提供ECO、SPORT两种驾驶模式,在ECO模式下,油门踏板响应柔和更容易上手,能量回收力度标准模式下,只会给你轻微的拖曳感,且回收力度线性不突兀。如果想激进一些,将驾驶模式切换至SPORT,动力输出不再保守,轻踩油门踏板车辆会给你很直接的回馈。

受场地限制,试驾过程时速始终较低,悬挂系统对于园区中非常多的减速带处理的很干脆,细碎震动也能够很好的起到过滤作用。不过在后排座位,你能感受到悬挂的反馈比较“弹”,给人快速反复拉抻的感觉,不过考虑到扭力梁式非独立悬架,也能够理解。

虽然我们没有机会体验更为激进的驾驶感受,但园区内反复转弯、掉头,也能够对这辆车的转向手感有了一些清晰的认识。整体来说,比亚迪e2给你很轻盈且精准的转向手感,对于刚接触到一款新车的你来说,可以轻松的去驾驭它。

整体来看,得益于比亚迪e2整备质量仅为1250kg,70kW的电动机在中低速区间的表现很好,动能回收无论在标准模式还是较强模式,也都没给驾乘者带来困扰。底盘悬挂方面的反馈也相对扎实,只不过后排乘客的感受会有些“直接”。隔音降噪方面,整车噪音集中在底盘处,当然这与匹配的轮胎也有一定关系。

比亚迪 e2驾驶:动力轻快、转向轻盈

外观方面,比亚迪品牌已经形成家族化设计风格,e系列也延续了Dragon Face的设计语言,比亚迪e2虽然是两厢车,但通过融入跨界车的思路,让外观更为新颖、运动,同时外观设计也为车内空间的优良表现奠定了基础。

比亚迪e2能够看到非常明显的家族风格,Dragon Face前脸、六边形的全封闭式设计前格栅,在格栅处加入了镀铬点阵式设计元素,车头整体风格年轻化、运动化。从车头方向来看,比亚迪e2只是一台传统两厢车的造型。

在全封闭前格栅处,布置了直流快充接口,30min即可完成30%-80%充电。

大灯组光源采用全LED,而造型想必了解比亚迪的用户并不陌生,王朝系列产品中多数车型大灯的造型都与之类似。灯组内部远近光分体式设计并配有独立透镜,点亮后效果不错。

在灯组下方可见一个通风孔,以往很多车型仅作为装饰并没有打通 ,而比亚迪e2的通风孔则能够引导前向撞风,减少车轮侧面紊流,从而降低阻力。

来到侧面,向上挑起的车顶、面积更大的轮拱营造了跨界车型应有的感觉。比亚迪e2的车身尺寸为4240×1760×1530mm,轴距2610mm。

比亚迪e2的车尾部分非常圆润,行李箱盖顶部的小尾翼、下保险杠处的小扩散器渲染了运动气息。

比亚迪e2标准续航版搭配了全黑化轮圈,轮胎规格为205/60 R16,轮胎选用玲珑品牌CrossWind HP系列产品。

在车辆下半部分,能看到一条蓝色的贯穿车头至车尾的腰线,根据不同车身颜色,腰线颜色也会有所区别。目前已知白色车身搭配蓝色线条,红色车身搭配黑色线条。

尾部设计中,最抓人眼球的就是贯穿式尾灯,转向灯还支持流水效果,符合设计潮流。

比亚迪 e2外观:跨界与运动元素结合

比亚迪e2的内饰设计与该系列车型大同小异,都采用T型中控台搭配可旋转大屏及全液晶仪表,虽说是延续家族设计语言,但不免缺乏新意。在用料方面,受成本控制的原因,车内没有大面积使用软性材质包裹,硬塑料的面积相对较多。

来到车内,比亚迪e2的内饰设计与该平台的车辆几乎相同,最显眼的就是可旋转大屏以及全液晶仪表。全黑配色内饰符合运动风格设计,不过用料方面受限于成本原因,整体塑料感较强。

10.1英寸可旋转屏幕搭载DiLink 2.0车机系统,这套车机系统基于安卓开发而来,可提供诸多安卓平台APP以丰富大家的用车生活。同时根据不同APP的特性,系统还会自动选择旋转屏幕,以达到最好的使用效果。

方向盘采用三辐式平底设计,自然是增添了一些运动气息。虽然方向盘并没有采用真皮包裹,但表面通过增加纹理,改善握感。方向盘左右两侧布置了功能区,包括多媒体控制、定速巡航等常用功能。

这块全液晶仪表在e平台车型中的出镜率非常高,虽然尺寸不大但现实效果不错,功能也相比e1车型要更丰富。例如可通过方向盘按钮配合屏幕菜单调节空调温度等。

在仪表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功能:计时器,通过实测数据让用户直观的了解这款车有多强调运动元素。

比亚迪e2采用旋钮式换挡机构,P挡设置在中间位置,不过旋钮的限位有些模糊,在切换空挡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误操作。

在换挡区域前部是一个小储物格,同时也是无钥匙启动功能的感应区,当遥控钥匙电池没电后,可通过放置在此区域扫描钥匙信息来启动车辆。

比亚迪e系列车型,采用极简风格设计,尽可能把实体操作按钮简化集成在中央屏幕中,不过为了方便使用,在换挡旋钮前部留有几个关键功能的按键,例如空调、驾驶模式切换、双闪开关等。

比亚迪e2配备Auto Hold功能,减轻城市拥堵路面频繁启停给用户带来的疲惫感,电子手刹日产使用过程中中基本不用理会,切换D挡轻踩油门既自动解除,而停车切换至P挡后也会自动拉起电子手刹。

为方便大家给移动设备充电,车内给到两个USB接口一个12V点烟器接口。

受成本控制的原因,车门内饰板处除手肘常会放置的位置采用软材质包裹,其余部分都采用硬塑料,造型上还使用了特殊纹理及缝线造型改善视觉感受。

仪表台也与车门采用类似设计,不经常触碰的区域全部采用硬塑料。

当然中央扶手箱还是要采用软性皮质包裹的,实测触感不错,软硬适中。

在试驾过程中发现,比亚迪e2的安全带不支持调节高低,这对于身高较高或者较低的乘客就有些不友好了。

比亚迪 e2内饰:熟悉的家族风

比亚迪e2的空间表现确实出乎意料,无论是腿部还是头部空间都很充裕。座椅的舒适性也有较高的水平,唯独后排座椅中间位置缺失头枕,如今安全性是消费者选车的重要指标,出现此类问题实属不该。

来到空间部分,首先对比亚迪e2的座椅比较满意,从椅形你也能够看出,它并不会提供多强的包裹感,但填充物柔软,表面皮质触感也狠舒服,对于它来讲我觉得足够了。

唯独略显遗憾的是我们试驾的车型,座椅仅支持手动4向可调,可调节角度及高度略显不足,还是之前提到的问题,对于身高较高或者较低的驾乘者来说不太友好。

接下来我们邀请体验者对比亚迪e2的内部空间进行实测。体验者身高177cm,调整好座椅角度及前后位置,头部空间剩余一拳四指。得益于挑高设计的车顶,头部空间非常充裕。

来到后排,首先座椅依然是柔软舒适,但坐垫的角度有些向后倾斜,会让你有一种坐进坑里的感觉,好在是对舒适性影响不大。值得一提的是,后排座椅并没出现地板过高导致坐垫无法给腿部提供支撑的现象。

安全方面,中间位置乘客没有头枕,虽说成本确实有限,但安全终归是第一位的。

体验者来到后排,腿部空间剩余两拳,头部空间剩余一拳四指,对于体验者来说完全够用。

虽然比亚迪e2是一款两厢车,但行李厢空间表现还不错,常规状态下容积为400L。在行李箱底板下方没有设置备胎,隔板下方也没有储物空间。

如果需要运送较大行李,可以通过整体放倒后排座椅拓展行李厢空间,但座椅向前翻折的角度有限,靠背与行李厢也无法形成平面。

编辑总结:通过在园区内简单的试乘试驾,我们对比亚迪e2的动态感受有了简单的了解,中低速动力表现完全能够胜任城市通勤所需,转向及底盘动态表现也达到这一价位车型应有的状态。车内的设计风格、车机系统等配置也都延续了e系列车型的优点,结合宽敞的空间及舒适座椅,比亚迪e2可以说是10万元级性价比较高的产品。说到最后,关于续航的问题我们今天无法验证,但对于一款主要使用场景在城市内的车型来说,NEDC续航里程305km/405km无非影响你每周充电的次数,结合自身需求及充电条件,待最终售价公布后,选择一款最适合自己的产品。

相关内容回顾:

爱卡体验比亚迪e1 城市通勤选它没错!

实拍比亚迪全新秦EV 龙颜上身大屏加持

丰田为何看中比亚迪?解读e平台的秘密

比亚迪 e2空间:空间表现优越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比亚迪的dm-i超级混动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