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比亚迪疫情期工资打折、“顶风”开展线下大规矩培训引发员工不满
近日,在青岛市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比亚迪”)任职的孙先生反映称,在疫情期间公司未支付全员工应得的薪资,并举行人数量多且密度大的培训,此前还出现强行要求员工外出支援的情况。青岛比亚迪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司将补发2月份个别天数期间员工有争议的工资,已按要求调整后期的培训人数及座次方式。
据悉,孙先生是青岛比亚迪的一名员工,最近,青岛比亚迪在疫情期间未支付全公司员工应得的薪资,还组织超过50人以上的培训,“疫情当前,公司还组织人员如此密集的培训会议,这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很大威胁。”
为落实情况,记者联系到了青岛比亚迪,该司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公司每个月都按时发放员工工资,但2月份有个别天数的薪资存在争议,“疫情期间,有几天员工放假,公司原计划员工以调休方式在家休息,但如今公司已经打算补发这几天的工资。”该工作人员称,疫情期间,青岛比亚迪一开始确实举行过超过50人的培训,但经过咨询街道办,后期已按要求改为人数控制在20人以内,人员间距控制在一米半以上的网格式培训。
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青岛比亚迪在2019年2月份停产,也安排了部分员工外出支援,但早已明确通知到员工,个人不排除外出支援的情况出现,青岛比亚迪从未以任何方式逼迫员工离职。
对于此事,城阳区相关政府部门落实后表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建议投诉人携带相关证据材料到区人社局投诉中心申请劳动仲裁,依法来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 记者 李美玉
青岛市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招工简章
青岛比亚迪汽车开始招聘啦想去的可以私信索要联系方式
真·探061案|老旧小区安桩难,刚买新能源汽车的他草鸡了!“充电桩焦虑”如何解?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鑫 刘玉凡 王洪智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的短板也开始显现,“充电桩焦虑”成为困扰广大新能源车主的难题。近日,青岛市民于先生刚刚购买了一辆新能源汽车,还没等提车,却在申请安装充电桩时“卡壳”。记者调查发现,于先生的遭遇并不是个例,在一些老旧小区,安装充电桩需要闯过多道“难关”。专家认为,小小充电桩折射大民生,考验着城市管理智慧,破解小区充电“安桩难”,需多方协力。
于先生所在的小区是老旧小区,无法安装充电桩。
反映:
16万买了新能源车,车主遇“充电桩焦虑”
喜提新车,本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但对于青岛市民于先生来说,带来的却是烦恼和无奈。
于先生告诉记者,此前,他有一辆油车,但是随着油价的升高,加上他有干网约车的想法,再三考虑下,他决定购买一辆新能源汽车。经过身边朋友的推荐,最终他购买一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这辆车花了16万元左右,亲戚朋友也都觉着不错,用来干网约车也不错。现在定金都已经交了,就等着提车了。”于先生说。
然而,买车的好心情很快消失殆尽,原来,于先生买车时光想着选什么车,没有考虑太多充电的问题,后来,于先生才发现自己小区内没有专门的充电桩,小区附近的公共充电桩较少,而且距离较远,有时候充电的车多,需要排队耗费不少时间。
“有车了,但是没电,上不了路,总不能花十几万元买了个摆设吧?”于先生说,为此他还专门咨询了电力公司,对方表示只要社区开了证明即可安装充电桩,担他找到社区居委会后却被告知暂时安装不了充电桩。、
于先生缴纳了3000元定金,购买了一辆比亚迪新能源车。
无奈:
老小区充电桩安不了,朋友笑称买了“电动爹”
“我找社区了,社区跟我说,按照发改委下的文件,想安装充电桩必须有专用固定停车位或者有一年及以上租赁期的车位,否则不能安装。但是我们小区属于老旧小区,根本就没有规划停车位,更别谈安装电动汽车充电桩了。”于先生说。
8月17日,记者来到于先生所在的小区走访,该小区建成年代较远,原本是一个单位的家属院,虽然小区内有不少空地停车,但是并没有规划专门的停车位。“地上的这几根线,还是原来那个单位自己画的车位线,不是正规的。现在居民停车,都是哪里有空就停哪里,没有什么固定的停车位。”一位居民说。
于先生告诉记者,他也考虑在小区公共区域安装一个公用充电桩,但是实施起来也有不小的阻力,“社区告诉我,如果要这样做,需要小区三分之二的业主同意,而且安装充电桩需要居民承担一部分费用,这部分费用也需要居民共同承担。”
此路不通,于先生又提出了一个方案。“购买新能源电动汽车,会赠送一个私人充电桩,我想把这个安装到我们居民楼前,楼上的业主也基本没有意见。”于先生告诉记者,他将想法与社区沟通后,也没有获得支持,因为这是公共区域,社区担心安装后其他居民不同意。
“买了新车却充不了电,有时候朋友们拿我开玩笑,说我买了一个‘电动爹’。”于先生无奈地表示。“我的新能源汽车是小区内的第二辆,如果之后居民再有购买的,充电桩却一直安装不上,该怎么办?希望政府部门,下来调研调研,帮我们解决解决这个问题。”于先生说道。
城阳区某小区地下停车场内,有车主已经安装了充电桩。
社区:
可安装公用充电桩,费用问题成“拦路虎”
对于于先生反映的问题,8月17日,记者也咨询了牌坊街社区居委会相关工作人员徐先生。“这个居民打过好几次电话了,这属于一个老小区,小区空地都是公共区域,不是个人的,原本这里是绿化,老城改造时进行了硬化,方便居民停车。”徐先生介绍,按照发改委等部门下发的文件,安装自用充电桩,申请人需要具有固定车位产权,或者一年及以上使用权。因为该小区没有规划车位,这一点就把自用充电桩“卡死了”。
“我们也跟当事人说了这事,充电桩牵扯到自用桩和公用桩。设置公用桩牵扯到产权单位、所有业主、规划部门等。”徐先生表示,要安装公用桩,需要参与表决、同意的居民达到一定比例,居民同意后,会找一个第三方来评估一下需要多少费用等。在公共部位设立公用设施,承建费用需要各位受益的业主筹集资金,但是说到钱的事上,当事人又不理解。
徐先生坦言,于先生的问题不是那么简单的,也不是一个社区、一个街道能给解决的。对于很多新建小区,只要预留位置,通过相关验收,符合相关条件,物业就会开具证明安装,但是如果消防验收、供电电路不完善,也无法安装充电桩,有些工作需要做在前边。
徐先生提醒,消费者在购买新能源电动汽车前,应该做好功课,车企、供电部门等应该和业主交代清楚相关规定,不能只说“找物业或社区开出证明就可以安装”,以免给购车居民带来不必要的烦恼。
刘先生所在小区内部门充电桩损坏,无法正常使用。
调查:
买新能源汽车容易“安桩”难
记者调查发现,于先生的遭遇并不是个例,家住城阳区的刘先生上个月刚刚购买了一辆新能源汽车,在他看来,“充电桩”问题确实令人头疼。“首先是能不能安充电桩的问题,我看有的地方给安,有的地方不给安。”刘先生说道,“如果有车位,物业不同意怎么办?”此外,刘先生在给新能源车充电时还发现,一些商业充电桩还存在维护不到位、油车占位等问题,有的充电桩价格比较贵,单价在一块钱以上,比家用电贵一半,这无疑增加了新能源车主的用车成本。
刘先生表示,由于安装充电桩困难重重,他迫不得已只能从家里扯线给车充电。“我们小区有不少人扯线,但是安全问题不能忽视,不能随便拉一根线就行,我买的是国标电缆,插座是防水,还可以上锁。”刘先生说道,“像我之前住的一个老小区,问题更加严重,本身停车都是一个难题,安装充电桩充电就更困难了。”
“小区没有充电桩,我四处找充电桩充电,不仅耽误时间,还给生活带来了不便,安装充电桩老大难现在成为我一个心病。”提起充电桩安装难的问题,居民赵先生一肚子的委屈,他告诉记者,他购买新能源车已经有七年的时间了。起初他在城阳居住,为了方便上班和接送孩子上学,特意购买了一辆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的优点很多,除了节省能源减少碳排放,自己还可以节省一大笔费用。
困扰自己最大问题就是电车的充电问题,由于自己居住的小区没有充电桩给生活带来不便,电车没电后,他一般需要行驶几公里才能到达充电点,而在充电点最少需要等待半个小时才能上路,“如果有充电桩,下班后直接充上我该干啥干啥去了。”赵先生说。
刘先生所在小区内部门充电桩损坏,无法正常使用。
疑问:
老旧小区安装充电桩,究竟卡在哪?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消费者在考虑购买新能源汽车时遭遇了“买车容易充电难”的困扰,部分设施老、配套少的老旧小区安装家用充电桩。需要闯过重重“关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老旧小区的客观条件成为最大的“拦路虎”。在一些老旧小区,本身就没有物业,再加上停车位紧张,安装充电桩更不现实。
此外,居民意愿也决定了充电桩能否顺利安装。“太危险了!有时候居民为了充电,直接从楼上‘飞线’下来,这样做的安全隐患比较大。”居民张先生的观点并不是个例,由于担心拉扯电线、乱接电源等问题,引发充电起火、漏电等安全事故,所以不少居民并不同意安装。
即便解决了客观条件制约和居民意愿等问题,安装充电桩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物业仍然可能是“拦路虎”。
记者在青岛市政务邮箱中检索发现,“物业阻挠业主安装充电桩”的投诉并不少见。2021年12月份,青岛一位市民投诉称,他所在小区物业以“消防、电路问题”为由,拒绝安装充电桩,为此,他不得不联系再次供电等部门,确认线路无问题后又再次联系物业,物业又说需要消防中队签字和本单元业主联名签字同意才可以安装。
一位新能源车车主自己拉线充电。
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答复称,根据《关于加强和规范我省居民小区电动汽车充电 基础设施建设的通知》(鲁发改能源〔2020〕1254 号)规定,物业服务企业对申请方提出的充电基础设施安装申请,按程序进行登记并出具证明,配合业主或其委托的建设单位及时提供图纸资料,协助现场勘查、施工,无相关部门书面认定意见,不得以安全、电力容量不足等理由阻挠业主安装自用充电桩。未聘用物业服务企业的居民小区,由业委会或居委会负责以上物业服务企业承担的工作。
同时,根据青岛市物业管理办公室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居民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通知》的通知规定,物业企业积极协助配合业主做好电动汽车充电桩安装相关工作,对于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已授权,业主相关审核手续完备的,物业企业不得无故阻挠业主安装电动汽车充电桩。
2022年5月份,市民赵先生反映,市南区湛山街道某广场地下停车场不允许安装充电桩的问题,物业坚决不允许在自家车库安装充电桩,赵先生请求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对此,市南区政府答复称,该广场于2001年建成投入使用至今20余年,楼宇使用年代已久,且存在某些历史遗留问题,配电室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关于安装充电桩,物业公司已与电力部门沟通咨询,电力部门近期会组织巡检,是否具备安装充电基础设施的条件要待检测结果确定。
一位新能源车车主自己拉线充电。
解决:
多方探索,破解老旧小区“充电难”
2022年1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应急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国家9部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发改能源规〔2022〕53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提到,到“十四五”末,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要能够满足超过2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部分高速公路服务区快充站覆盖率不低于80%;对于可充电车位,既有居住的社区要保证一定比例,新社区要保证100% 能充电,支持优势企业兼并“僵尸企业”。为了达成该目标,对于既有居住的社区,《实施意见》提到要推进社区充电设施建设。各地发展改革、能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等应制定既有居住社区充电设施建设改造行动计划,明确行动目标、重点任务和推进时序,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及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因地制宜推进。具备安装条件的,居住社区要配建一定比例的公共充电车位,建立充电车位分时共享机制,为用户充电创造条件。
记者检索发现,今年5月份,国网青岛供电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孙鼎浩做客网络问政栏目时曾表示,为进一步方便市民办理自用充电桩接电业务,青岛供电公司已会同部分物业公司,推出了居民自用充电桩“无证明”办电新模式,通过批量获取小区内车位信息和安装许可的方式,避免同一小区内电动汽车车主重复往返物业开具证明材料,有效减少市民跑腿。目前该项服务率先在市北区部分小区落地试点。
近年来,青岛市通过政府扶持与企业公益合作等方式,将部分公交车专用充电站面向社会开放。私家车、网约车等社会车辆可与公交车“共享”充电设施,缓解城市新能源车辆“充电难”问题。2021年10月份,为了优化居民的充电体验,市南区对于充电环境较差、部分设备不完好的充电站,督促运营商限时内对设备进行了拆除修复,并解决油车占位等问题,成功推动“僵尸充电桩”恢复正常使用。
刘先生所在小区内部门充电桩损坏,无法正常使用。
声音:
多方发力补齐充电桩短板
8月17日,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国际创客基地主任王可锋在接受半岛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数量快速攀升,充电桩安装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目前存在着充电桩布局不合理、维护不到位和一些地方充电桩数量不足等问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居民的体验感差。”
此外,王可锋认为,岛城不少小区由于建造年代久远,一些公共配套设施存在着先天不足,安装充电桩困难重重,这给城市建设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如果单纯靠一个部门来解决不大现实,这需要各个部门联动起来,聚焦居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主动作为,精准发力,建立协商机制,解决物业、开发商、电力公司、社区等相关部门的协调问题,通过车辆集中停放、集中充电和管理以及智能化技术等手段,补齐充电桩这块短板,从而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王可锋建议。
小小充电桩折射大民生,考验着现代城市管理智慧,在青岛市人大代表王正华看来,安装充电桩是破解民生难题中的一个缩影,随着新能源汽车等相关产业发展,如今充电桩安装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民生意义重大,配套落实充电桩建设非常关键。“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堵点,解决充电桩安装难、费用高等问题。”王正华看来,针对不同小区不同场地,需要因地制宜,推出个性化解决方案,破解充电难题,提升大家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征集<<
“真·探”等您来报料
新闻媒体是社会发展的瞭望者,开展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责,也是党和政府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为响应省委、 市委加大舆论监督力度的要求,也为更好践行社会责任,发挥舆论监督对群众身边难题解决的推动作用,半岛传媒重磅推出全 媒体调查栏目“真探”。
如果您身边有热点、难点、堵点、痛点,欢迎拨打半岛热线96663,或者发送电子邮件到bandaozt@163.com。半岛全媒体记者 将深入基层一线,关注热点事件、倾听百姓呼声、探寻背后真相,架设起政府和百姓之间的桥梁,用笔和镜头践行社会责任。
“真·探”,我们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