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双积分成绩单发布:比亚迪包揽冠亚军,整体达标情况较前两年有所提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宋豆豆 报道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2022年度中国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情况。
数据显示,2022年度中国境内125家乘用车企业共生产/进口乘用车2176.03万辆(含新能源乘用车,不含出口乘用车,下同),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WLTC工况,下同)为4.11升/100公里,燃料消耗量正积分3256.49万分,燃料消耗量负积分364.04万分,新能源汽车正积分1524.08万分,新能源汽车负积分46.26万分。
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与新能源汽车积分也被业内称之为“双积分”,是近年来汽车行业为鼓励节能减排实施的政策措施,衡量的是车企平均燃油消耗量和新能源汽车两方面的积分。
在中国境内的125家车企中,2022年度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达标企业共有74家,占比59.2%;不达标企业共有51家,占比40.8%。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双积分”整体达标情况较前两年有所提升。2021年,在中国境内的129家乘用车企业中,年度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达标企业共有65家,不达标企业共有64家;2020年达标企业仅44家,不达标企业多达93家。
按照“双积分”政策要求,车企生产和销售的车辆,平均燃油消耗量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如果超标,车企必须通过生产新能源汽车,利用新能源汽车产生的正积分来抵消平均燃油消耗的负积分。如果不足以抵消,则需要通过交易,从其他企业购买新能源积分进行抵消。同时,新能源汽车积分还需达到一定考核比例,不达标也会产生新能源负积分,这同样需要通过交易从其他车企购买积分进行抵消。
比亚迪包揽“双冠王”,合资车企表现有所好转
从排名上看,比亚迪成为2022年的最大赢家,其下属两家企业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和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包揽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前两位,上汽通用五菱以313.73万分位列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排名第三位,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以208.86万分位列新能源汽车积分排名第三位。此外“双积分”达到百万规模的还有广汽乘用车,2022年其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和可交易的新能源汽车积分数量分别为203.57万分、105.64万分。
事实上,车企的双积分成绩与其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间呈现较大的正相关性。排名靠前的三家车企其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也位居市场前列。数据显示,2022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86.35万辆,同比增长208.64%,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特斯拉中国销量为43.98万辆,同比增长37.1%;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汽车销量超60万辆,同比增长33%;广汽集团新能源乘用车销量31万辆,同比增长1.2倍。
2022年新能源汽车积分交易订单均价为1128元/分,同比下滑46%。按照这一价格估算,比亚迪、特斯拉、广汽乘用车手中的新能源汽车积分价值分别达到57.73亿元、23.56亿元和11.92亿元。
不过,2022年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倒数前三的车企中有两家都隶属于奇瑞,其中奇瑞汽车以-49.1万分位列倒数第一,位列倒数第三的奇瑞商用车为-26.33万分,位列倒数第三。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以-26.83万分位列倒数第二。
尽管奇瑞汽车和奇瑞新能源汽车积分情况不理想,奇瑞捷豹路虎平均燃料消耗量也不达标,为-6.04万分,但得益于奇瑞新能源积分达到94万,位列乘用车生产企业第十,扣除三家的负积分,奇瑞整体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仍然为正,为12.53万分。
但与其他自主品牌相比,奇瑞的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仍有不小差距,2022年度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正积分前十名中,广汽乘用车为203.57万分,长安汽车和吉利汽车分别为163.78万分和99.94万分。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2022年度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不达标企业为51家,其中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新能源汽车积分数量均为负的有16家。
总体来看,2022年合资车企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不达标情况明显好转。2021年合资车企只有一汽丰田、广汽丰田、神龙汽车积分为正,但排名并不靠前;2022年积分为正的合资车企新增了上汽大众、华晨宝马和北京奔驰。
此外,尽管部分合资车企2022年度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仍为负值,但较2021年积分情况有明显进步。其中一汽-大众由2021年的-44.7万分减少至2022年的-10.48万分;东风有限由-43.59万分减少至-11.9万分;上汽通用由-71.47万减少至-26.82万分。
不过东风本田、长安福特、北京现代等车企双积分表现堪忧,其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排名甚至不如去年。
需要注意的是,和在新能源领域快速转型的自主品牌尤其是以新能源汽车为主的车企相比,合资车企的新能源汽车积分表现并不可观。
在新能源汽车积分排名倒数前十中,合资车企占了六家,广汽丰田以-9.1万分位列倒数第一,广汽本田(-7.03万分)、一汽丰田汽车(成都)(-3.88万分)、北京现代(-3.84万分)、一汽丰田(-3.09万分)和上汽通用东岳汽车(-2.16万分)均在其中。
合资品牌在“双积分”上的落寞与其电动化转型迟缓有关,这一状况今年仍在持续。乘联会数据显示,6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35.1%,较去年同期27.3%的渗透率提升7.8个百分点。其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58.8%,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30.9%,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3.7%,仍待发力。
另外,进口车企在2022年度考核中几乎全军覆没。平均燃料消耗量达标企业中仅有沃尔沃汽车销售(上海)有限公司(5539分)和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0分)两家,不达标企业中有15家企业积分为负值,仅有阿斯顿马丁拉共达(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捷尼赛思汽车销售(上海)有限公司2家进口规模较小的企业积分为正。
“双积分”二次修订:单车积分下调,新增“积分池”制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积分情况公示的前四天,7月6日,工信部等部门修改颁布了《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其中最主要的变化有两项:一是新能源乘用车标准车型分值平均下调40%左右,并调整积分计算方法和分值上限;二是建立“积分池”管理制度,一定条件下允许企业将新能源汽车正积分存储至积分池,在需要使用时提取。上述修改将从2023年8月1日起施行。
此次是“双积分”政策的第二次修订。“《办法》执行中出现机制不够灵活、市场供需调节能力不足、积分价格波动较大等问题。为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促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亟需再次修改《办法》。”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负责人表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与2021-2023年“双积分”政策相比,《决定》对新能源积分考核要求再度收紧,新能源乘用车标准车型分值平均下调40%左右,单车积分下降,车企新能源产品的积分将大大减少。此外,《决定》将2024-2025年新能源汽车积分考核比例设定为28%和38%,较2021-2023年的14%、16%、18%有了明显提升。
平安证券认为,积分比例要求陡峭提升,将促使企业加大电动车生产比例,更快完成电动化转型。根据测算,假如2024-2025年国内传统燃油车产量保持在2000万辆不变,对应新能源积分分别为560万、760万,按照2024-2025年单车积分1.9测算,满足新能源积分所需电动车产量为295万、400万辆,对国内电动车市场约束较弱。
“新能源汽车积分考核比例的提升给未来部分车企的新能源发展带来一定压力,能做到的会发展得更好,跟不上节奏的企业则要分担更多的成本,面临快速萎缩的压力。”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此次修订的另一大变化则是“积分池”管理制度的落地。积分池管理制度出现的背景之一,主要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积分供过于求,供需关系失衡也导致新能源积分价格的剧烈波动,出现了从上万元到两三千元甚至几百元的大跳水,打压车企对新能源汽车研发投入的积极性。
工信部数据显示,2018年新能源积分的平均单价主要集中在1000元/分内,2019年近9成交易单价不高于500元/分,2020年为1204元/分,2021年为2088元/分,到了2022年,由于新能源汽车积分供给较为充裕,平均单价同比下降45.9%,为1128元/分。
“建立积分池制度,在积分市场供大于求时,由企业自愿申请新能源汽车正积分收储;在供小于求时释放存储的新能源汽车正积分,以此调节积分市场供需。”崔东树告诉记者,推出积分池制度有利于车市良好发展,未来两年的新能源车将具有可持续的高增长发展机会。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2023《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发布,比亚迪排名跃升,位列第212名
2023年8月2日,《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全球发布,比亚迪位列第212位,排名较2022年上升224名,成为今年排名升幅最大的中国企业。
蓄势新能源,加速全球化,比亚迪跃居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第212位
2022年,比亚迪全年营业收入4240.61亿元,同比增长96.2%,各项核心经营数据均创历史新高。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实现大幅增长,2022年新能源汽车全球累计销量突破186万辆,荣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2023年1-7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突破150万辆,其中,海外累计销售超9万辆,超越2022年全年的海外销售总量。截至2023年7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超480万辆。
成立28年来,比亚迪坚持前瞻战略和创新技术,实现业绩的持续攀升。如今,比亚迪已成长为一家横跨电子、汽车、新能源和轨道交通四大产业的国际型企业。在“双碳”目标成为全球共识的背景下,比亚迪依靠不懈的技术创新,走出一条可持续创新发展之路。
秉承“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发展理念,比亚迪2022年累计研发投入202.23亿元,同比增长90.31%。截至2023年7月,比亚迪全球累计申请专利超4万项、授权专利超2.8万项,拥有超9万名研发人员,赋能新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凭借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e平台3.0、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易四方技术平台、云辇智能车身控制系统等颠覆性技术及应用,比亚迪形成庞大的“技术鱼池”,持续引领全球绿色出行的变革。
一直以来,比亚迪积极推进国际化业务的发展。2010年,比亚迪提出“城市公共交通电动化”战略,随后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新能源巴士、出租车。深耕海外市场10载,如今,比亚迪以公交电动化为代表的业务范围已涵盖全球7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400余个城市。
2021年5月,比亚迪进一步发力全球市场,正式推进新能源乘用车出海进程。截至目前,比亚迪乘用车已进入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巴西、阿联酋等54个国家及地区,部分车型在泰国、以色列、新加坡等地已连续数月成为新能源车销量冠军。今年7月,比亚迪宣布将在巴西投建三座全新工厂,以全产业链优势,加速全球布局,致力成为全球新能源行业发展的驱动力。
在新能源浪潮下,比亚迪将继续秉承“为地球降温1℃”的可持续愿景,推动中国智造迈向全球,以领先科技和多元化产品助力全球实现绿色梦想。
2022深圳企业五百强榜单公布 华为第三 比亚迪第十
【CNMO新闻】在最近几十年,深圳的发展非常迅速。曾几何时,它还是我国南海海边的小渔村,到如今,却已成为了国际化的大都市。而且,在这几十年的时间中,随着深圳市一起发展的,还有很多优秀的中国企业。9月21日,CNMO注意到,深圳市企业联合会、深圳市企业家协会正式发布了一份《2022年深圳企业500强榜单》,其中,有不少我们比较熟悉的企业也位列其中。
华为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份榜单上,中国平安保险、正威国际分别位列前二,不过,这两家企业和IT行业关系相对来说并不大,这里不细说。而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华为控股投资有限公司,在这份榜单中位列第三名。不久前,华为还发布了最新的Mate50系列旗舰手机,如今已经正式开售,销售情况堪称火爆,数百万台备货都难以满足消费者们的需求。
2022深圳企业五百强(部分)
此外,和IT行业有着比较深厚关系的还有,排名第四的腾讯控股、排名第六的富士康、排名第十的比亚迪、排名第十一的顺丰、排名第十五的立讯精密、排名第十六的神舟数码、排名第十七的中兴通讯、排名第二十二的荣耀、排名第三十四的康佳、排名第三十八的创维、排名第四十七的欣旺达、排名第五十二的天马微电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