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BYD的那些日子
2020年底入职BYD,2021年元月离职。
报到,第一天报到主要是核对、补录个人信息等资料,弄完就可以回家了。比较坑的一点是报到第一天没有工资,我换过五家公司,BYD是唯一一家报到第一天不给工资的。
住宿,住宿费一个月260元。G级及以后是两个人一间房,我是F级,住了个单间,在南区住宿区。房子还可以吧就是有点破旧,里边就一张单人铁床,上边盖一个三合板;一个桌子和一个凳子,有空调和洗澡的热水器。
考勤,一天要打4次卡,早上8点前1次,中午12点到下午1点之间打两次,两次打卡间隔必须大于15分钟,晚上5点以后打一次。打卡是用手机定位打卡,在哪个厂房干活就要定位到那个厂房。漏打卡的话等于半天白干了,需要写请假条,没有调休可扣的话扣工资,一个月只给1次补卡异的机会,但必须要有刷卡记录(办公室那层楼门口有个卡机)才给补。
加班,平时加班是义务的没加班费,周末加班算调休(我当时是根据公司经营状况可给结最多12小时的加班费),周末加班必须提前1天申请,如果申请了没来加班必须写请假条,没申请却来加班了算义务没有调休,实际加班时间超过申请时间也算义务。我们当时对接的小米工程师,他们每天基本都是早上10点多才来,然后干到晚上十一二点、凌晨两三点不等,我们也得陪着他们,我们经理不允许我们10点之前下班。
吃饭,上班第一天我没吃上中午饭。厂区人多食堂少,我排队排到12点40多了还没到窗口跟前,我赶紧往回跑,跑回去打卡,结果饭没吃上。
离职,我们课长是从上海闻泰过来的,他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他的工资应该很高,最后还是扛不住干了五个月离职了,我干了两个月也受不了了也离职了,离职需要提前一个月给领导提,离职很容易,离职后两个星期就把工资给发了。离职时有个女的给我打电话说她是事业部总经理办公室的,问我为啥要离职,可不可以不离职,她说离职后以后再进BYD就是技术员级别,我告诉她我已经决定离职了。
其实作为一个陕西人,我还是挺希望那些大的代工厂在西安建厂,像立讯、富士康、闻泰、比亚迪等等,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家门口打工,可BYD的制度实在是不可恭维啊,实在是抗不住啊[捂脸]
天天深夜emo,如果当初去了比亚迪,不知道会有多快乐,后悔了!
近日,一位985硕士学历的网友在网上发帖,表达了自己对于职业选择的深深困惑。他不敢想象,如果当初选择了西安比亚迪,现在的生活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拥有朋友、对象,过着充实的生活。然而,现实的情境却是他每日深夜都沉浸在情绪的低落中。
这位网友的经历,不禁让人思考:职业选择究竟是一场零和游戏,还是每个决定都伴随着其独特的遗憾与焦虑?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面临过选择的困境。有时候,我们会在选择之后,对未选择的道路怀有莫名的憧憬和后悔。这种心理现象,并非个案,而是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心理学上称之为“对比效应”——人们往往倾向于将未选择的路途想象得过于美好,而忽视了选择背后所隐含的遗憾与焦虑。
对于这位网友而言,西安比亚迪或许意味着一种不同的生活轨迹。
然而,真实的职场远非我们想象得那么简单。即使是在比亚迪这样的知名企业,也同样存在着种种问题和挑战。
有网友指出,比亚迪内部也存在人员冗余、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这提醒我们,每个工作场所都有其独特的优缺点,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接受并适应这些现实。
在对比和选择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不自觉地美化那些未选择的道路。这是一种人性的倾向,也是我们在面对选择时常常陷入的误区。我们总是倾向于将未选择的道路想象得过于完美,而忽视了其中的困难和挑战。这种美化倾向,往往会让我们对现实的选择产生不满和后悔。
事实上,每个职业选择都有其两面性。正如比亚迪的网友所言,即便是在知名企业,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同样,那些看似完美的选择,也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困难和痛苦。
因此,我们在做出职业选择时,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包括个人的兴趣、能力、价值观等,以及工作本身的性质、发展前景等。
面对职业选择的困惑,我们需要采取一种更为理性和全面的态度。首先,我们要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价值观,明确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其次,我们需要对所选择的职业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评估,包括其优点、缺点、发展前景等。最后,我们需要学会接受选择所带来的遗憾和焦虑,并努力在现实中寻找平衡和满足。
总之,职业选择是一场充满遗憾和焦虑的旅程,但同时也是一个不断自我认知和成长的过程。我们需要学会面对和接受选择所带来的各种可能性和挑战,同时也要保持一种开放和理性的态度,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职业规划。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职业生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健。
以上是我的个人见解,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点个赞,点个关注,谢谢你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