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最终选择了合肥什么地方?
怕是建不了,城区人口达不到200万以上国家是不批准建的。蚌埠就是个例子,引进比亚迪准备在淮上区建云轨,因不符合城区人口要求建了一半被叫停了,至今还没有动工的迹象,都快成工业遗迹了。所以淮北建地铁是不可能的事。
安徽蚌埠未解之谜?
安徽淮北要不要建地铁?当然要建,但是想建见不了。
目前,已经进入地铁经济时代,地铁对于经济发展来说,拥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也是为什么各大城市争相建设地铁的缘故。目前,整个安徽省仅有省会合肥一家拥有地铁,而第二大城市芜湖还在建设之中。
说实话,如果建设地铁没有限制的话,估计全国就将进入建设地铁的大浪潮。然而如今,地铁建设已经拥有一定条件,并且在前两三年还进行了上调。也就是,即使淮北想建设地铁,估计也很难建设。
首先便是GDP总量达到3000亿元以上,其次是市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最后是财政收入在300亿元以上。那么淮北达标吗?在经济总量上,淮北市为1077.9亿元,说实话差距还是很大的。
在市区常住人口和财政收入上,淮北市也达不到标准,其中,市区常住人口淮北为117.81万,而财政收入为140.1亿元,淮北没有一样达标。不过,未来淮北还是有希望建设轻轨的,毕竟轻轨的标准对比于地铁减少一半。
王传福卸任蚌埠比亚迪实业公司职务
近日,记者从天眼查App获悉,蚌埠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王传福卸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长,任林卸任总经理,由王传福兄长王传方任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兼总经理。
蚌埠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2月,注册资本1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轨道交通车辆、工程机械、机电设备、电子设备及零部件、电子元气件的研发、设计、制造、维护等,由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潇湘晨报综合
爆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帮忙”一键直达“晨意帮忙”平台;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政企内容服务专席19176699651。
比亚迪腾势汽车在蚌埠成立销售公司
天眼查App显示,11月9日,蚌埠腾势之星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邓伟,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含汽车销售、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电池销售、充电桩销售、二手车经纪、机动车鉴定评估、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等。股权全景穿透图显示,该公司由腾势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全资持股,后者为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
高质量发展看蚌埠 | 向“新”而行 “蚌”发活力
风起淮畔,春潮澎湃。4月的蚌埠,桃李争春,万物竞发,一个个项目加快建设,一条条产线高速运转,处处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热潮。
蚌埠城市风光。(蚌埠市委宣传部供图)
产业上“新”攀“高”强动能
4月17日,记者走进位于固镇经济开发区的安徽国芯人工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只见展示大厅里一台台机器人灵活地挥舞着“手臂”,“争相”展示不凡的身手。
“这是我们近期的主打产品——四轴和六轴机器人,其中,六轴机器人可以旋转360度无死角,完成大部分需要人手完成的精细抓取作业。”公司总经理罗序明告诉记者。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工业4.0时代,机器人技术在生产制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安徽国芯人工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去年1月落户固镇县。
在该公司的精密加工车间,各台机器开足马力赶制精密零配件。公司生产的机器人通过先进的控制系统和优质的传动机构,可以实现高精度的操作,技术领先行业,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医疗健康等领域。
“我们通过技术创新,迅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得一席之地。目前一期项目生产线月均产量500台套,一半以上销往海外,产品供不应求。”罗序明说。
近年来,按照“集中、集聚、集群”发展思路,固镇经开区深耕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三大主导产业,全力打造生物新材料产业园、光电科技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等产业基地,目前入驻企业105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家。
近日拍摄的位于蚌埠经开区的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生产场景。(范柏文 摄)
以园聚链、以链集群,老工业基地蚌埠正在打造更多新兴产业高地。
在五河经开区,总投资15亿元的新能源电池集流体材料项目去年10月投产,当年实现产值3000万元,预计今年实现产值约6亿元。去年以来,五河经开区锚定绿色食品、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方向,引进先导稀材、光莆股份、阳光新能源等一批优质项目,新兴产业加速“扎根”,成为园区跨越发展最强增长极。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蚌埠市将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作为优化结构、转换动能的关键抓手,形成硅基生物基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六大主导产业和新能源、新型显示、智能传感器等五大产业集群。2023年,五大产业集群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53.5%。
项目接二连三燃“引擎”
临港产业园启动建设、高端智能化宠物食品产业园签约、康佳(蚌埠)电子信息产业园签约……最近,怀远县格外热闹,大项目正式开工,新项目接连落户。
其中,临港产业园项目总投资约50亿元,主要建设临港产业园区、港口码头配套作业区、港池改扩建区三个功能区。项目建成后,将依托蚌埠港、京沪铁路、京台高速、宁洛高速等交通优势,形成服务皖北地区及淮河生态经济带的综合性产业园。
康佳(蚌埠)电子信息产业园主要建设智能厨电产线,集聚上下游关联产业,打造以智能化厨电产业为核心的创新产业联合体,持续推动怀远县产业升级,助力蚌埠市电子信息产业聚势强链。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去年以来,蚌埠市坚持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持续深化招商体制机制改革,健全招大引强和投资“赛马”激励机制,以新手法步法打法提高招商质效,激活发展引擎。
位于五河县的安徽林洋光伏生产车间内,智能制造产线有序运转。(李季 摄)
“根据招商主要来源地和产业特点,市级组建5个区域招商分局、5个产业招商分局,县区同步组建超500人驻市外的招商队伍,紧盯六大新兴主导产业和五大产业集群,精准开展基金招商、平台招商、产业链招商。”蚌埠市招商和对外合作中心负责人说。该市还上线市招商引资信息化平台,实现项目“线索—在谈—签约—开工—投产”全流程闭环管理。今年一季度已发布招商活动420多条,项目线索312条,推进161个亿元以上项目成功签约,协议总投资454.1亿元。
4月17日至19日,蚌埠2024年一季度招商引资“三看三比”活动举行,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率队深入三县六区34个项目现场观摩调研。
“三看三比”,即看大项目比牵动力,看新项目比增长力,看高科技项目比创新力,自去年以来已成为蚌埠市每季度的常规动作。各县区在看、比、学中不断提升招商质效,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为蚌埠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项目招进来,落地见效是关键。蚌埠市成立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指挥部,设立资金筹措、法律审查、产业尽调3个工作专班,成员覆盖30余家行业部门,科学分析研判,加强项目调度,强化要素保障,确保重大项目稳妥落地。
营商“优”无止境促发展
小小芯片,改变世界。在蚌埠市禹会区的安徽积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车间里,一颗颗指甲盖大小的芯片封装完成,经过工作人员检验后将打包送往下游厂家使用。
该公司主营功率半导体芯片的封装与测试,采用国内最先进的设备,建成划片至测试全工序制程,为客户提供芯片封测的设计开发、产品认证、加工制造等一站式服务。“公司2021年落户蚌埠后,从最初的项目建设到后期的企业发展,包括用工、用水、用电、用能等,只要我们提出来,有关部门都在第一时间着力解决。”公司副总经理包政说。
安徽积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操作机械设备。(李季 摄)
正是得益于蚌埠市的大力支持,该公司每年都推出新产品,从最初的一种封装形式,发展到现在的9种封装形式;与120多家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其中不少是行业头部企业;带动一些上下游企业来蚌埠投资兴业。
近年来,蚌埠高度重视一流营商环境的建设,对标建立“蚌埠民声”平台,第一时间回应企业诉求,推动经营主体诉求“清单+闭环”解决;创新开展“亲清有约周五见”,建立“民营企业家恳谈会制度”,常态化开展企业诉求现场办公活动,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收集意见建议;召开多轮金融座谈会,结合“人才蚌埠行”多次到高校开展宣讲等,全力保障金融、土地、用工等要素资源。
亲商安商,正成为蚌埠市上下的一致行动。固镇县以“六项机制”为抓手,成立“创建一流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党政领导顶格推进、牵头部门全面参与的工作格局;围绕企业诉求,建立月调度、周协调、日推进分级协调机制,做到事事有人办、件件有回音。2023年,超六成新签约项目当年开工,其中国芯半导体等17个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
“我手机里有一个园区企业营商环境服务的微信群,群成员有固镇开发区的主要负责人,也有供水、供电、消防等保障部门的负责同志,不论大事小事,群里说一声,马上就有回复。”罗序明说,公司2023年上半年签约,9月份即投产,这个速度当初没想到。目前,二期项目正在加速建设中。
蚌埠市禹会区联合金融机构,通过成立“风险资金池”和建立服务对象“白名单”方式,推出“园区贷”“科技贷”融资担保模式,去年为19家白名单企业放款5700多万元,破解初创型小微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多亏政府关键时刻‘雪中送炭’,我们才挺过难关。”谈及两年前的境遇,安徽星联智创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感慨不已。当时企业资金紧张,禹会区及时出手,通过“园区贷”方式帮助贷款500万元。
瞄准营商环境痛点、难点、堵点问题,蚌埠市今年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加强法治保障。同时,持续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推动更多政策高效直达。
(来源:安徽日报 编辑:周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