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荣威为什么比比亚迪贵

为什么荣威是国产车中故障率最低的之一?

电动汽车国产比亚迪,外资特斯拉。混动丰田。前两个就是术有专攻,人家就是搞电动车的。而且比亚迪电池,电控都可以。北汽就是一个纯内燃机汽车厂,不过是发动机换成电动机而已。电子技术方面肯定不行。做一辆简单的电动车,几个电工师傅就可以。山东老年代步车厂一大把。技术含量不行

比亚迪e3还是荣威Ei5?谁更值得买?

我也是个迪粉,但是我身边的人只要是买新能源汽车不论什么品牌我都会帮忙安装充电桩,解决各种问题,同时也可以互相交流一些使用经验,真正的迪粉没这么狭隘,我相信提问者的目的是黑比亚迪

10万元插混谁更值?拆解荣威D7DMH和比亚迪秦PLUSDM-i

最近,我们拆了个车!

为什么要拆车呢?

小编发现今年所有的车型都开始玩“价格战”了,自主品牌10万级的插电混动,有发动机,有大电池,还有电机,为了将合资车型卷出去,价格降的那叫一个狠。虽然价格战对消费者是好事,但是无止境的“价格战”不免让很多人开始担心,质量缩水、偷工减料的现象到底会不会...

为了搞明白这个问题,我们把欧叔刚买的两台车拿去拆了!

为什么是这两台车呢?

因为这俩是10万级插混的热门车型,有着可观的优惠幅度,具有代表性。

他们分别是:

荣威D7 2023款 DMH 125KM卓越版比亚迪秦PLUS 2023款 冠军版 DM-i 120KM超越型

比亚迪秦PLUS DM-i属于“前浪”,指导价9.98-14.58万,它的出现让10万级出现了插电混动的轿车!而荣威D7 DMH属于“后浪”,指导价12.58-14.58万,作为追赶者,它必须更有诚意!

两台车指导价都是13.58万,北京的优惠幅度也差不多,落地都在10左右,就把它俩拆开看看!

欧叔特意邀请了他的汽车工程师朋友高老师一起,看看这两台车到底有什么表面上看不出来的区别!

动力总成拆解——电机结构+用料+电池

先来看两款车的动力总成,高老师认为:

两款车型都是10万级的插混车型,这个级别的车型动力参数不会有特别大的差距,但是在动力系统的结构和用料上区别是比较明显的。

其中一点就是发动机和变速箱连接的部件上,荣威D7 DMH使用了双质量飞轮,比亚迪秦PLUS DM-i使用的是单质量飞轮,高老师认为飞轮方面,荣威的双质量飞轮要贵1500元左右,说实话让我挺惊讶的!

既然贵,我们来看一下它的剖面图,看起来的确很复杂,但是这个东西对我们日常使用有什么好处呢?主要有三点:

发动机与变速箱结合的冲击大幅度降低,延长动力系统寿命平顺性好,几乎感受不到发动机的介入耐久性更好,系统工作更安静

高老师还指出,两台车不仅P1结构不一样,电机功率也不一样,荣威D7 DMH达到60kW,比亚迪秦PLUS DM-i为45kW,更高的功率会提升充电效率。两者之间成本差异达到了600元左右。

荣威D7 DMH采用了发动机输出轴与P1同轴设计。设计难度较大,但优点也是非常突出的。首先可以缩小电机体积,减轻重量。提升传动效率,降低噪音和震动,功率更大充电速度也会更快,发动机噪音也会更小。

比亚迪秦PLUS DM-i的,发动机输出轴与P1电机转子为平行轴结构,需要增加一组额外的齿轮才能形成传动效果,必然会有相应的动力损耗以及噪音震动的产生。

两台车P3电机主要是功率的差距,荣威D7 DMH电机功率为150kW,比亚迪秦PLUS DM-i为145kW,5kW的功率虽然不大,但积沙成塔,一点一滴的提升其实换来的就是整体系统的明显进步。

欧叔认为:

荣威D7 DMH的P1电机的充电功率更大,P3电机的输出功率也更大,意味着如果两者发动机效能接近,荣威D7 DMH整套系统能效表现是要好于比亚迪秦PLUS DM-i的。动力更好,还更省钱!

两块巨大的磷酸铁锂电池拆下来了:

荣威D7 DMH电池容量为21.4kWh

比亚迪秦PLUS DM-i为18.32kWh

相差3.08度!

更大的容量也可以增加纯电续航里程,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高老师说虽然电池原材料一直再降价,但是1度电的成本还是要在700-800元左右,我们取个中,电池成本又差出2150元,甚至比飞轮结构差距还要大。

以上所有的差价4250元。拆到这我也终于明白了欧叔为什么同意把自己的车拆给大家看了,如果不是因为拆车,我们还无法了解到零部件的差异会如此大,最重要的是两台车指导价是一样的前提下,只看动力总成和电池就有那么大的差距,这个我们真的没有想到。这下就有动力继续拆解啦!

机械素质对比——底盘结构+悬挂形式+用料

因为北京接连大雪以及拆车的决定比较突然,所以在拆解之前欧叔只有2-3个小时去体验这两台车。他说动态感受差异非常大,所以特别想知道这两台车在底盘悬架方面都存在哪些差异。

升起底盘,比亚迪秦PLUS DM-i为半包设计,线束和油管裸露在外,荣威D7 DMH底护板包裹面积更大,底盘平整度更好,这样做可以减少空气阻力,提升能耗表现,成本上的差价为50元左右。

两款车都是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在这个级别也是非常主流的悬架形式,放在两台车上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在用料上两台车产生了4点区别:

荣威D7 DMH为铝合金转向节,比亚迪秦PLUS DM-i为铸铁材质,成本上的差距会在20元左右。

两者同为前通风盘后实心刹车盘,经过测量发现,荣威D7 DMH前刹车盘直径达到了320mm,厚度30mm,比亚迪秦PLUS DM-i为300mm,厚度26mm,对使用来说尺寸更大,接触面积大,制动和散热效果更好,而这一块的成本上两者差距30元左右。

转向机上,比亚迪秦PLUS DM-i采用纯机械式齿轮齿条转向器,助力在转向柱上,转向柱成本较高,荣威D7 DMH助力在转向机上,转向机成本较高,带来的助力更直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转向手感更好,更精准!两套方案整体对比,荣威D7 DMH成本高出650元左右。

前塔顶,荣威D7 DMH带有缓冲胶垫,比亚迪秦PLUS DM-i是刚性硬连接,对于前舱的震动影响比较大。

最大的差异还是两台车的后悬架:

比亚迪秦PLUS DM-i,简单的一体成型结构,A级车入门级别常用的扭力梁式非独立悬架,高老师说这个东西只要设计完成后,可调的空间就非常小了,作为乘用车后悬架,想找到比这还简单的结构,很难。

荣威D7 DMH是E型刀臂多连杆悬架,从结构上看更加复杂,悬架上布置的多处连杆,可调范围更大,在操控性,循迹性,滤震性等方面可以看齐很多B级车型。

同时在质感提升方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NVH当中的震动,两者区别也是相当明显的。

比亚迪秦PLUS DM-i一共4个衬套,荣威D7 DMH提供了18个衬套,包括14个小衬套和4个大衬套,这4个大衬套安装在副车架和车身之间,可以大幅度降低整个副车架传递到车身的震动。

一般来说这样的衬套多出现在一些比较高端的车型上,没想到在荣威D7 DMH上也见到了。两者成本差异在200元左右。

高老师表示,从底盘结构来看,荣威D7 DMH是花A级车价格买到了B级车的底盘质感,而比亚迪秦PLUS DM-i就是普通A级车的品质。

轮胎型号上,荣威D7 DMH为225/50 R18佳通P10系列轮胎,比亚迪秦PLUS DM-i为215 55 R17的阿拉特斯AS380系列,我在同一电商平台下查看价格后,发现两车4条轮胎的价格差距竟然达到了2000元左右。

至此,底盘部分已经拆完了,关于这一部分的差价我也做了个表格:

总体来看,在底盘悬架部分,这一部分的差异达到了3550元。这也解释了欧叔在驾驶完这两台车所感受到的差异,在底盘反馈、底盘滤震、长波段和短波段震动,过弯的循迹性、底盘传递到车内的噪音诸多方面,荣威D7 DMH要明显比比亚迪秦PLUS DM-i提供了更好的动态感受。

不过让我们所有人惊讶的是,一个底盘悬架竟然会有如此大的价格差距。

拆到现在,两台车的成本差异算是比较大了。

但其实最重要的一点我们还没说:平台!

混动平台大家都有一个担心,就是这台车到底是不是油改电平台,如果是油改电平台,那么在线束排布,底盘结构布局方面都会有先天的缺陷?

高老师认为:如果想要把油改电平台做改良,其实难度和成本都是巨大的。对于主机厂来说十几亿或者几十亿的投入都是正常的研发成本。一个体系的变动,会造成生产开发、设计、供应商体系的巨大震动,以及风险成本。

那么新能源平台到底新在哪里呢?我们下期继续!

10万元插混谁更值?拆解荣威D7DMH和比亚迪秦PLUSDM-i(下)

上一期,我们把欧叔买的两台车给拆了!

他虽然拍视频的时候刻意隐藏那种心痛的感觉,但是每次我们搬动零件的时候,他都会说,“轻点儿哈...慢点儿哈...”

但其实小编我觉得,拆车真的太有意思了。要不是因为他的“大出血”,一般人很难知道两台同样价格的车型,实际成本却有这么大的差距。

欧叔一直说,安全是一个企业的良心,所以两台插电混车型的安全性也是我们非常关注的部分,今天咱们继续拆!

安全性对比——防撞梁、油箱布局

工程师高老师认为安全性的对比主要看的是防撞梁的设计、底盘结构的力传导以及油箱布局,虽然这个级别的车型都得到了国家上市标准,但是在对待安全这件问题上,各家的设计还是有明显区别的。

先来看两款车前后防撞梁长度:

两款车的防撞梁均为刚性材质,荣威D7 DMH覆盖面积稍大,主要区别是荣威D7 DMH在后防撞梁部分设计了吸能盒作为缓冲,而秦PLUS DM-i并没有这个设计。

吸能盒的结构简单,成本也不高,但作用明显,它可以在发生碰撞时提高车辆的吸能效率,减少对车身骨架的撞击力,在碰撞时能够起到更好的缓冲作用。高老师表示如果缺少吸能盒设计,保险杠就和车身骨架形成硬连接,在发生追尾碰撞时容易损伤车身框架结构,增加维修成本。

两台车的充电机安装位置有所不同,秦PLUS DM-i安装在了后备箱备胎槽内,距离后防撞梁距离比较近。荣威D7 DMH安装在后副车架上方,位置更隐蔽,距离后保险杠的位置更远,有后副车架作为缓冲,在发生碰撞时被损坏的几率要小得多。

两款车都是混动车型,但是提到混动大家就会有一个担心,就是这台车到底是不是“油改电”的老平台?

首先,两台车油箱的材质和安装位置不一样。

这是荣威D7 DMH,油箱安置在后轴的前方,油箱为多层复合材料的塑料高压油箱。

这是比亚迪秦PLUS DM-i,油箱安置在后轴的后方,油箱为金属材质。

结构上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高老师说在1993年通用就由于某款车型,把油箱设计到了后桥后边,在一次追尾事故中,汽车爆炸起火,导致家庭成员烧伤,为此被罚款12亿美元。

类似设计跟秦PLUS DM-i的油箱位置有相似之处。

既然之前就有这样的先例,为什么比亚迪还会这样做呢?

欧叔认为:两款车的油箱位置都是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这个不用质疑。

只是后方一旦发生碰撞,能够保护秦PLUS DM-i的就只有后防撞梁了,且后防撞梁没有吸能盒,同时结实的后悬架也无法对油箱形成保护,而且金属材质油箱一旦发生挤压碰撞,可能会出现火星,增加风险。只要不遇到严重追尾,就不用担心。

荣威D7 DMH油箱距离车尾更远,后防撞梁、吸能盒、后备箱以及结实的多连杆后悬架都可以分散后部的撞击力。塑料油箱采用的是复合材料,在保障安全的同时,收到撞击和挤压也降低了火星出现的几率。

我们拆解的目的,就是让大家看到两台车谁的安全设计更合理一些,在购买的时候做到心里有数。

高老师还指出,两台车的电池安装位置和线束排布也有很大区别,荣威D7 DMH电池最低点内嵌与侧边梁18.5mm,比亚迪秦PLUS DM-i电池最低点突出于侧边梁43.1mm。

意味着荣威D7 DMH电池内嵌在底盘中,侧边梁可以起到保护电池的作用,这是新能源平台在车辆开发之初就会考虑到的,也是油改电平台上看不到的结构。

其次,线束会经过中央通道,油管会预埋在侧边梁内部,排线相对合理,减少因为外界因素对线束、油管造成的伤害。

对比来看,秦PLUS DM-i的区别还是挺明显的,电池相对侧边梁会有凸出,走线排布也比较分散,底盘采用半包防护,遇到崩起的石头,对油管、线束的保护相对弱一些。

高老师还解释道,荣威D7 DMH在底盘部分比比亚迪秦PLUS DM-i多出了好几处横梁,遇到侧面撞击可以更好地保护电池组,这也是新能源平台特有的标志性结构设计。

综合以上的分析,在平台布局方面,两台车确实有设计的不同之处,荣威D7 DMH采用新能源架构设计,底盘平整度、油箱位置以及对电池的保护都更为合理。

秦PLUS DM-i到底是不是油改电平台呢?

我们也不好下定论。

NVH对比—内饰用料+隔音降噪用料

在拆车之前的动态试驾中,欧叔感觉两台车在对震动以及噪音处理方面有明显的差别,既然都拆到这个程度了,正好跟高老师一起找找原因。

高老师表示,大家常说是NVH是指噪声Noise、振动Vibration与声振粗糙度Harshness。这三个维度是整车系统工程带来的整体表现决定的。不仅与之前看过的衬套、双质量飞轮、P1电机与发动机连接的方式有关,与底盘喷涂、车窗玻璃的厚度、密封工艺等方面的关联度也很高。

比亚迪秦PLUS DM-i前舱内部采用单层隔音棉设计,底盘下半部没有止震材料,荣威D7 DMH前机舱内具有隔音棉以及隔热铝箔双层设计,同时车身框架的下半部分有底涂胶材料,整体的喷涂工艺相比比亚迪秦PLUS DM-i更有优势。

高老师还表示,隔音降噪还可以看车门结构,这两台车有4点区别:

玻璃厚度不同,荣威D7 DMH前车窗玻璃5mm,后车窗玻璃3.5mm,比亚迪秦PLUS DM-i前3.5mm,后3.2mm,对使用来说,更厚的玻璃会带来更好的隔音。

前门玻璃升降器,荣威D7 DMH采用双导轨结构,比亚迪秦PLUS DM-i使用单导轨结构,双导轨可以提升整车升降机构的耐用度,以及升降时候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密封工艺上,荣威D7 DMH头道密封条采用3M胶粘结,比亚迪秦PLUS DM-i采用卡子固定,会存在不贴合情况,防进灰和隔音效果都略逊于荣威D7 DMH。

内衬板的隔音棉上,荣威D7 DMH面积更大,高老师表示,综合整个前门来看,荣威D7 DMH的成本会高出60元左右,而后门差距不大,所以两台车在四个车门上的成本差异在200元左右。

荣威D7 DMH全车10个扬声器,比亚迪秦PLUS DM-i全车8个扬声器,后门的扬声器功率上,荣威D7 DMH为25W,比亚迪秦PLUS DM-i为20W,功率更大,音响体验也会更好。这部分的成本差异会在300元左右。

车门铰链方面,两台车也有明显的差距:

荣威D7 DMH的门铰链采用了很多豪华品牌会使用的型钢结构。比亚迪秦PLUS DM-i则使用的是常规冲压铰链。高老师说单论这一个零件的成本,就达到了全车40元的成本差。

既然贵,那么他们的区别是什么呢?主要是强度。

高老师说国标要求门铰链能承受11.11 KN的纵向负荷和8.89 KN的横向负荷,不得脱开。

锻造铰链的强度可以高出此标准3倍以上;

型钢铰链的强度可以高出此标准2.5倍左右;

冲压铰链的强度可以高出此标准2倍以内。

所以,荣威D7 DMH用的型钢铰链相比比亚迪秦PLUS DM-i用的冲压铰链可以承受更大极限的强度,一些豪华品牌,如沃尔沃、宝马、奥迪的车门也会使用型钢铰链。

内饰方面,荣威D7 DMH用上了大面积的软质材料包裹,甚至还出现了这个价位车型不常见的翻毛皮材质,内饰视觉上更像一台B级车,秦PLUS DM-i内饰使用了大面积人造革面和塑料来包裹,整体质感不功不过。内饰部分的成本差异全车约800元左右。

怀档设计方面,荣威D7 DMH的怀挡设计成本更高,同时可以节省车内宝贵的空间。中岛的位置可以不用安置常规排挡,留给设计师的发挥空间也更大。

秦PLUS DM-i用的是电子排档和点火开关的组合,使用逻辑更像是燃油车。

高老师还指出,荣威D7 DMH配备了全景天窗,比亚迪秦PLUS为普通小天窗,成本差距在约1000元左右。

至此,关于隔音以及内饰的用料已经看完,关于这一部分的差价我也做了个表格:

这一部分的差异累计达到了2340元,这更解释了欧叔在动态驾驶时的疑惑,荣威D7 DMH对于噪音隔绝和震动处理,都会更为出色一些,提升了整体驾驶和乘坐的品质感。

成本对比到底谁更值?

至此,两台车已完全拆解完毕,成本方面的统计结果是这样的:

不得不承认,目前这个差价摆在这里,我们还是有点小惊讶的,两台车的指导价都是13.58万元,优惠力度也差不多,但是在我们能看到的成本方面却存在不小的差距。

高老师认为:秦PLUS DM-i具有先发优势,在它诞生的时间点,它用这套东西是无可厚非的,甚至领先于当时的对手,这里没有任何指责谁的意思。荣威D7 DMH具有后发优势,有更多研究对手与提升自己的时间和机会,所以在结构和用料上都更有针对性地做了改良和提升。

欧叔认为:先发优势可以营造口碑,但也让消费者有了消费的惯性和口碑的信息茧房。其实在今年开始冲击10万元级别的车型有很多,荣威D7 DMH就是其中在设计和用料方面相当优秀的产品。

无论怎样,两款车都是相当优秀的产品。国产车之间互卷的节奏,是日本人、美国人、德国人、韩国人无法理解和跟上的。

这是我们第一次以拆车的方式跟大家见面,其实我们作为拆车圈的小学生,肯定会有不太严谨和完善的地方,而且我们所有内容因为完全不客观,你就当个消遣看看即可,如果能对您买车有什么影响的话.....那一定是您自己的责任!

与我们没关系,下次见各位亲!

长城汽车举报比亚迪汽车会引起什么后果?对汽车行业有什么影响?

长城汽车举报比亚迪两款车型涉嫌排放不达标,称密切关注立案及处理进展

5月25日,长城汽车发布声明,4月11日,长城汽车向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递交举报材料,就比亚迪秦PLUSDM-i、宋PLUS DM-i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问题进行举报。

长城汽车方面就此回应澎湃新闻记者称,“以声明信息为准,长城汽车正在密切关注立案及处理进展。”

比亚迪回应长城汽车举报:检测报告无效 反对任何形式不正当竞争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张冰)“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并保留法务诉讼的权利。我们的产品及相关检测符合国家标准,在国家权威机构通过认证。”5月25日,就被长城汽车举报“比亚迪秦PLUS DM-i、宋PLUS DM-i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问题”,比亚迪发布声明表示。

5月25日,长城汽车公众号发布声明称,长城汽车4月11日向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递交举报材料,就比亚迪秦PLUS DM-i、宋PLUS DM-i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问题进行举报。

比亚迪声明称,经了解,长城所说的情况,测试车辆由长城购买、保管并安排送检,中汽中心(天津) 按长城的要求进行了相关项目的检测。测试车辆严格来说,不符合国标要求的送检状态,即应由第三方抽样、保管及送检,并要求完成3000公里磨合后测试,而长城送检的车辆在检测时里程仅为450-670公里。鉴于以上,比亚迪认为其检测报告无效,长城不能以此作为依据。

比亚迪表示其产品及相关检测符合国家标准,在国家权威机构通过认证,欢迎有关部门随时过来调查、取证和检测。

长城汽车举报比亚迪汽车会引起什么影响?对汽车行业有什么影响?

比亚迪如今已经是中国新能源市场的龙头企业,产品质量和技术一直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但是出现排放不达标的问题,会让消费者对其产品质量产生质疑,对公司的形象产生影响。虽然比亚迪公司已经发表声明称产品符合国家标准,但是这一事件还是会对公司形象和市场份额产生影响。

其次,对整个汽车行业来说,这件事情也是有影响的。如果比亚迪的问题真的得到证实,那么其他汽车厂商也可能会受到影响。他们可能会受到更加严格的监管和检测,以免出现同样的问题。这将对整个汽车行业产生影响,也许意味着更多的成本和时间,以确保符合国家标准。

长城汽车这种举报行为也可能会对竞争格局产生影响。作为同等级电动车和燃油车制造商,长城汽车的目的就是争夺市场份额和加强竞争对手的监管。这种公开的举报行为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包括品牌形象和消费者口碑问题。但是对于竞争来说,没有优胜劣汰就没有真正的市场。

最后,这种举报事件也提醒了企业要关注环境问题和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政府已经在积极推进环保问题,企业也必须要对自己的环境保护有更大的责任感。如果企业不够重视环境问题,那么将会面临越来越多的批评和质疑。

总之,这件事件不仅对比亚迪有影响,对整个汽车行业和企业社会责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需要我们对企业和政府有更高的期望和信任。

大企业应该有大担当

企业作为经济主体,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经济和社会也有矛盾的一面,经济是为社会服务的,两者的运行法则又不一样。

经济特别是企业奉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我们称之为“竞争”)、利润最大化、更高的效率等;而社会是建立在道德基础上的,奉行公平正义、以人为本等法则,所以两者在有些时候很容易产生矛盾。

竞争是自然的法则,道德却是社会的产物。市场竞争按照自然法则大概率会走向垄断,但这不适合社会法则,毕竟社会需要人性。所以,作为经济发展主体,应该具备社会基因,即企业在这个社会中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对于长城举报比亚迪的事件本身还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核实。前段时间,H&M、加拿大鹅、宝洁等企业也因对商品作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被罚款。凡此桩桩事件,都折射出不少企业对法律的重视性不足,被一时的利益蒙蔽双眼。正如《资本论》所说,“如果有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如果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着被绞死的危险”。

诚信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石。诚然,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需在商品营销方面发挥“十八般武艺”,但也应方法得当。若企业为追逐利益,虚假宣传商品,误导消费者,触碰法律红线,实为不该。在如今信息化普及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的行为更容易被消费者在“放大镜”下审视与传播。企业若因为一时利益做出虚假或误导消费者的行为,那是非常短视的行为。

于企业而言,虚假宣传容易失去消费者的信任,使自家商品在市场竞争中逐渐边缘化,不利于长远发展。而且,企业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容易使市场竞争失序。《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明确指出,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任何公司都有义务和责任遵守法律相关规定,维护市场竞争体系的有序运转。

虚假宣传难以赢得消费者真心,所以,企业应在商品营销上多下“奇点子”“妙工夫”,而不是为商品套上莫须有的噱头。

上汽集团:打造中国汽车行业的领军者

上汽集团传递中国车企正能量,彰显上汽大义与担当

作为行业龙头的国之重企,上汽集团以强大的企业实力跻身世界前百强,引领着行业的向上发展。与此同时,上汽不忘国企责任,通过公益活动积极回报社会,真正做到了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为社会发展贡献上汽正能量!

作为社会责任担当的国有企业,上汽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坚持回馈社会,无论是在教育领域,还是民生领域,都能看到上汽身先士卒的身影。可以说,上汽在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一直处于"进行时"。

"国之重企"积极贡献正能量 上汽集团位列世界500强第60位,连续8年稳居百强之列。凭借领先的规模化营收继续担当中国车企领头羊的同时,不忘产业报国的初心,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通过一系列公益行动,努力回馈社会。

一、上汽集团简介

作为中国最大的汽车制造企业之一,上汽集团在汽车制造、销售、金融等多个领域均拥有强大的实力和优势。公司旗下品牌包括上海大众、上海通用、荣威、名爵等,涵盖了从小型车到SUV、MPV等多个细分市场。截至2021年底,上汽集团累计销售汽车超过1500万辆,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上汽集团的战略目标

作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集团,上汽集团的战略目标是:成为世界一流汽车制造商和提供生态化交通解决方案的企业。

为实现这一目标,上汽集团在产品研发、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方面持续加大投入,打造了一系列技术领先的汽车产品和智能工厂。同时,上汽集团还积极推进“一体化 智能化”的品质提升战略,努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品牌传播,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

三、上汽集团的发展历程

上汽集团成立于1958年,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公司主要从事轻型汽车的组装和生产。1984年,上汽集团开始通过技术引进和合资等方式开展高档轿车的研发和生产,逐渐成为国内汽车制造业的佼佼者。

进入21世纪,上汽集团开始向全球市场拓展,在欧美和亚洲等地建立了多个汽车制造基地和销售网络,实现了“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转型升级。

四、上汽集团的核心竞争力

1. 高效的管理体系

上汽集团构建了全面、科学的管理体系,从研发到生产、销售、售后等各个环节都有严格而完整的制度和流程,保证了公司的高效运转。

2. 先进的技术能力

上汽集团投入巨资建设了智能化制造基地,实现了智能化制造的全链条普及,这种高效的生产模式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

3. 创新的研发能力

上汽集团拥有一支专业化、国际化的研发团队,不断推出技术和设计领先的产品,包括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等,加强了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五、上汽集团未来的发展愿景

未来,上汽集团将继续开展技术研发、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汽车以及新能源汽车等方面的工作,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的升级和变革。同时,上汽集团还将加强与国际品牌的合作,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成为全球领先的汽车企业之一。

上汽集团发布新能源汽车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抢占电动智能关键赛道

  中国网汽车4月18日讯 今日揭幕的第二十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上,上汽集团以“引领绿色科技,逐梦精彩出行”为主题,在3号馆“包馆”展示智己、飞凡、上汽乘用车、上汽大通、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六家整车企业的130余辆新车(其中近半数为新能源车),总展示面积超过20000平方米。

  面对汽车产业的深刻变革,上汽集团积极瞄准“为用户打造安全高效、便捷舒适、充满乐趣出行体验”的目标,以自我革命精神全力推进变革创新,向电动智能网联新赛道加速前行。此次上海车展,上汽集团发布“新能源汽车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到2025年,上汽新能源车年销量达到350万辆,较2022年增长2.5倍,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0%,其中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车整体销量中的占比将达到70%;基本完成新老赛道的发展动力切换。

  品牌战略优化,为用户提供多样化选择。智己定位“高端纯电智能汽车品牌”,飞凡和荣威将成为中国消费者“首选的新能源汽车品牌”,MG定位“全球知名汽车品牌”。未来三年,智己将推出4款全新车型,飞凡、荣威、MG将发布13款以上新能源产品。

  创新技术深耕,为用户创造极致化体验。通过技术创新,为用户提供同等车型“价格最优”、同等价格“配置最优”的整车产品;培育从芯片、操作系统、软件、数据闭环、运动控制系统、三电系统到对应场景的整车集成能力和技术创新优势,打造全新“科技生命体”,为用户创造极致智能体验、极致安全体验、极致舒适体验、极致加速体验。

  展望未来,上汽集团将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全力聚焦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积极打造具有鲜明标识度和技术领先度的自主品牌、特色优势、爆款产品,切实推动创新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为我国从“汽车大国”加快迈向“汽车强国”做出更大更积极的贡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荣威为什么比比亚迪贵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