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比亚迪秦加油门没反应

“中国薯都”甘肃定西,还是“不适合人类生存”吗?

▲ 黄土高原上,层层叠叠的定西梯田。摄影/吴俊瑞

-风物君语-

甘肃定西:

我推开西北大门

中国最霸气的一对火车站,莫过于“镇江南”与“定西北”。

出江南,过中原,踏上丝绸之路,入关中,越秦岭,再经过“很不甘肃”的陇上小江南甘肃天水,前方到站,便是——定西北站。

▲ 甘肃定西,一列高铁驶过宝兰客专定西段。 图/视觉中国

甘肃定西,正是大西北的开篇之地,一到定西,方见黄土层峦,天地壮阔,再往西北,连接中原与西域的兰州与河西走廊五城,已是近在咫尺。

▲ 在丝绸之路上,定西是咽喉枢纽之地。制图/F50BB。

如果说甘肃是一柄缀在西北大地的玉如意,那被周边兰州、甘南、陇南、白银等地包围,不与其他省份相邻的定西,“座中联七”,正是如意的枢纽。何为西北大地的苍茫与雄浑,古老与更生?每一个定西人,都擅长给你一个历久弥新的答案。

群山托出的“甘肃之心”

定西,大概是甘肃最“挤”的地方。

▲ 定西全景。 摄影/定西网友小张,图/图虫·创意

西北有巍巍祁连、向南有浩浩秦岭,东去是中国最年轻的山脉之一六盘山,百万年间的风沿青藏高原北缘而来,铸成黄土高原,流水与风沙,在这片2.033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切出 “群山万壑”四字。

定西的地名里,少不了各种带山的字:岭、梁、峰、岘、台、崖、埂、滩……堪称山地的万花筒,陇山(六盘山南段)划分黄土高原为陇东和陇中,陇东多有大块大块平整深厚的塬地,而在陇山以西的陇中地区,黄土深厚,大地此起彼伏,坡陡谷深,地貌破碎,干旱少雨,定西城,就坐落在一处干涸的河床上。

▲ 黄土高原被分割为千山万壑。摄影/傅鼎

定西中部与北部,便是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河流往往变成干涸河谷,一如大地的伤痕,许多地方,都是夏天才堪堪有一点绿意。

修建梯田,成为定西人生存的依仗,这也是保持水土最早的方法之一。在这片千山万壑的黄土高原上,一片片梯田层层叠叠,扶摇直上,不同于南方梯田的水韵与灵秀,而是厚重一如西北的辽远天地。

▲ 陇西山坡上的梯田。 摄影/邱新生

但定西,远不止黄土高原上的苍茫。

孕育了八百里秦川的渭河,便发源于渭源县西南的鸟鼠山系,黄河上游的最大支流洮河,则自青海的“河南”倾山而来,曲折向东,自岷县茶埠转向西北,过峡传谷,最后注入刘家峡水库,它不只留下“洮河流珠”的景观与绿如兰、润如玉的洮河石,更是成为定西人生活的希望。

▲ 岷州八景之一“洮河流珠”。 摄影/柳箫浪子,图/图虫·创意

在定西南部,西秦岭与岷山交汇,气候阴湿多雨,山势愈发雄奇。漳县,汇聚了定西的山川灵气,贵清山险而不燥,在黄土漫漫之间,自成一幅“清贵”的水墨丹青,遮阳山则满是秦岭西端与岷山交汇地段的岩壁和岩洞,为国家攀岩队训练健儿。

▲ 贵清山麓有人家。 摄影/刘运泽

而在定西最南端的岷县,层峦之间,柳暗花明,更有一片水草丰茂的狼渡草原,铺开一张历史文化长卷:当年秦人曾在此牧马,奠定一方基业,千年以降,成为茶马古道上的一颗明珠,红军长征亦踏足此地,留下北上抗日的壮阔足迹……

▲ 狼渡草原,是一片占地90多万亩的湿地草原。 摄影/季绪才

这里,仿佛是定西这一“四战之地”的缩影。

定西,凭什么“定西北”?

甘肃的地名,多带有金戈铁马之气,大如金城(“固若金汤之城”)、张掖( “张国臂掖,以通西域”),小如靖远(“平定远方”)、雄关(“天下第一雄关”),定西也不例外,北宋元丰四年(1081年),宋军收复西夏故地,宋神宗赐名“定相城”(今定西城区),正是定西“安定西边”的寓意。

▲ 修建于北宋仁宗时期的威远楼,取“威震远方”为楼名。 摄影/曹杨牧语,图/图虫·创意

而在此之前,这里作为英雄际会之地,已然风云激荡千年,黄土高原一带,历来是文明发源的高地,定西向东,六盘山下,庆阳、平凉一带的陇东大塬走出了周人;向南,秦人自陇南、天水发迹,经略关中,一统六国。定西的记忆,则更为深远,河床虽然干涸,文明的长河却奔腾在齐家、寺洼文化与马家窑彩陶的漩涡上。

▲ 马家窑彩陶,因1923年首先发现于定西临洮县的马家窑村而得名。它出现于距今五千八百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主要分布区域在黄河上游的甘肃、青海境内。 摄影/动脉影

定西之前,是一个更为响亮的名号——陇西。战国秦置陇西郡后,这里长期成为甘肃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甘肃的简称之一“陇”,便与陇西颇有渊源。唐朝建立以后,陇西成为李唐皇室认证的“李氏老家”,今日李姓已为全国第二大姓,一亿李家人的寻根敬祖之地,正在“陇西堂”。

▲ 位于今定西陇西县的李家龙宫(李氏祠堂)。 摄影/刘运泽

千年以来,陇西为“四塞之国”,定西为四战之地,豪杰辈出,融汇成浩浩荡荡的英雄气,一如那首著名的大唐颂歌: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 定西岷县狼渡草原。“不敢过临洮”中的临洮,一说便为今天洮河畔的岷县。 摄影/冉创昌

定西,定义了西北的英雄气概。

只是,从周秦到唐宋,英雄史诗逐渐变成悲苦长调,几千年的高强度开发,兼之自然环境变迁,让黄土高原上水土流失严重,清末左宗棠途经定西时,这里已是“陇中苦瘠甲于天下”的不毛之地。这一陇中,广义上便包括了定西、乃至近期热播剧《山海情》里的宁夏西海固。

▲ 狼渡草原上收割好的草垛,牧民们用来过冬。 摄影/冉创昌

为了解决水的问题,定西人修梯田,挖水窖,甚至有过一个“开天辟地”的想法,那就是自洮河上游的岷县古城,修建水库引水上山,一路东去,修一条长达1400公里的“山上运河”,灌溉定西、天水、平凉、庆阳,乃至打通宁夏西海固!

▲ 引洮工程起点九甸峡水库。 图1摄影/陈坪舍人,图/图虫·创意 图2,3/视觉中国

然而人力在浩瀚的大自然面前,有时而穷,17万人三年奋战的壮阔化作悲壮,壮志却经久不息,2014年,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今年,引洮供水二期工程预计完工。此后,甘肃中部干旱地区,将有300余万人因这项甘肃迄今为止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迎来全新的生活。

▲ 通渭县发电风车。 图/视觉中国

有了水,便有了生机,今天的定西,是西北变迁的缩影,也是兰白都市经济圈、关中天水经济区的重要辐射区,陇海铁路、兰渝铁路、宝兰高铁以及众多国道,让定西的枢纽地位再度凸显,定西,正在成为甘肃的“丹田”。

厚土滋养出的 “甘肃丹田”

陇中高原秦腔震响,洮岷花儿唱遍河川,在中国,很难见到如定西一般,对土地感情如此深厚的地方。定西下辖一区六县:安定区、通渭县、渭源县、陇西县、临洮县、岷县、漳县,处处都有一张或多张“风土”名片。

▲ 甘肃定西,有众多的自然人文地标。制图/伍攀

如 “中国书画艺术之乡”通渭县,当地人家,几乎家家悬挂字画;岷县,则是洮砚的加工中心,“洮州石贵双照壁,端州歙州无此色”,为历来文人墨客所喜,更有当归加工技艺、岷县宝卷等六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为甘肃首位。

▲ 洮砚。 摄影/赵峰旅行摄影,图/图虫·创意

临洮县,在黄土高原建起一座陇上花园,已有“洮阳红”牡丹远赴洛阳,漳县则出产国内顶级的蚕豆与沙棘。更令人称道的,还是定西中药材,在这里,最不缺的就是“千年药乡”的称号,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三大主栽品种当归、党参、黄芪,种植面积分别占全国的60%、20%和40%,陇西县、岷县、渭源县,分别被命名为“中国黄芪之乡”“中国当归之乡”“中国党参之乡”。

▲ 采收党参。 图/视觉中国

▲ 岷县当归苗大田,“岷归”历来是最好的当归。 摄影/季绪才

不过最令定西人重视的,还是马铃薯。安定区和渭源县,一个是“中国马铃薯之乡”,一个是“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每逢花期,定西地区大面积种植的马铃薯田次第相连,满山开遍,就进入了“洋芋开花赛牡丹”的时节。

▲ 马铃薯花并不像马铃薯一般“土气”。 图/视觉中国

在水资源极其匮乏的年代,马铃薯是定西人的救命粮,如今,它们是定西人的金宝贝。定西可以说天然是马铃薯的“实验室”,北部黄土干旱地区,马铃薯淀粉含量高,中部河谷川区,适合加工型马铃薯,南部阴湿高寒区,则是种薯的乐土。

定西人将一颗颗马铃薯“吃干抹净”,晾晒洋芋粉条,已是寻常事,更多的马铃薯,被用作药品、纺织、造纸原料,乃至大宗出口,走向世界。你平常吃的“开封菜”、“金拱门”等快餐里,说不定就藏着来自定西的马铃薯。

▲ 定西马铃薯种植基地。 图/视觉中国

难怪说,“定西有三宝,洋芋、土豆、马铃薯”,甘肃人,都是吃着定西的洋芋长大的,也并不夸张。

定西,定义西北美食第一站!

带着洋芋味儿的定西美食,同样定义了西北味道。定西人对于洋芋态度是复杂的,要么蒸炒煮炸样样在行,要么看见洋芋,就说“吃伤了”,一辈子不吃也不想,只是不愿回忆那些唯有洋芋相伴的岁月。

▲ 定西美食荟萃,里面藏着多少洋芋? 摄影/刘运泽

定西一区六县,都有一手土豆绝活:文吃,有洋芋叉叉、洋芋夋夋、洋芋糅糅等典型叠词美味;精细吃,有风靡兰州的临洮土豆粉,岷县独有的洋芋“凉皮”;最素朴的“武吃”,莫过于洋芋蛋子配酸菜。

▲ 上图:刚烤出来的土豆,下图:荞面凉粉。 摄影/刘运泽

洋芋之外,定西的主食却不单单是面食,而是五谷兼具:酿皮子清爽可口、尕面片小巧玲珑、岷县点心汇聚四方风味、陇西烧鸡粉冷热双吃、通渭荞圈圈细腻可人,姜粉鱼配一把油丝儿(麻花),就能温暖高原上或干燥,或阴湿的冬天。

▲ 上图:油丝儿(麻花)与配菜,摄影/刘运泽;下图:岷县点心,摄影/季绪才

一道陇西的腊肉火腿,是驰名西北的宝藏美食。陇西的腊肉与火腿,往往一起腌制,汇聚了定西的风物:肉要用岷县山地里奔跑的蕨麻猪,盐要用漳县青盐,再取用黄河活水,配上陇西当地的秘方,才有了在北方一枝独秀的陇西火腿,与肥瘦适口的陇西腊肉。

▲ 上图:陇西腊肉与火腿,图/图虫·创意;下图,馍馍夹陇西腊肉,摄影/刘运泽

腊肉与火腿,最适合夹馍馍来吃,白白胖胖的馍馍里,腊肉灿若红霞,一如西北这片厚土之上,定西人热热火火的生活。

▲ 定西岷县,除夕之夜。摄影/季绪才

- END -

文丨苹果

图片编辑 | 王家乐

地图编辑 | 伍攀

*特别鸣谢 定西季绪才先生

在这个微信群里突然被艾特,胆子都吓破了

有家长群的地方,从不缺少戏精。

每个中央戏精学院家长群里,都或多或少活跃着几只千年王八万年鳖级别的奥斯卡舔怪、戛纳炫精。他们的存在,让老师们颤抖,让家长们头痛,让平平淡淡的通知群变成了每天输出剧情的宫斗IP——

“《金枝欲孽》、《甄嬛传》、《延禧攻略》、《如懿传》,都没家长群好看。”

尽管如此,不是谁都有轻易退出家长群的底气。对于家长,事关孩子的教育和未来;对于老师,事关自己的谋生饭碗。

为了给家长解惑、老师分忧,为了祖国的花朵,我们潜入了100个家长群,整理出这份家长群发言指南。

家长篇

忌“代表大家”

家长群里最讨厌的是哪种人?

广大家长反馈,一定是开口闭口“我代表大家”的人。

“我代表大家向老师问好”“我代表全体家长向老师说一句感谢”——谁特么允许你代表了。

更有甚者,私底下买了礼物送老师,转身就在群里说是“代表所有家长送的所以钱要平摊”。

同一个世界,同一群代表精。想要不劳而获的人哪里都有,毕竟这种动动嘴皮子就好处占尽的操作不费钱不费力,只需一张厚脸皮。

想要治他们,就得来点狠的:“代表大家”送点薄礼多没劲,不如凑钱给老师买套房;带头提议家长捐200多抠门,要捐就捐2万——保证 “代表”一秒变怂。

估计这位茜茜爸已经吓得退群保平安了

忌盲目跟帖

调整好心态,将家长群当作公司群去聊,老师就是你的boss。

每一个职场人都心知肚明,要想在公司群里续命,“捧臭脚”三件套必不可少:收到点赞恭维。驱动你这么做的并不是赤胆忠心,而是升值或加薪。

同样,家长群里日常叩谢师恩动辄百字抒情小散文也是少不了的。

没有语文天赋,写不出抑扬顿挫的感悟,怎么办?

复制粘贴总会吧,勤快点跟帖,难道要让孩子和自己一样输在起跑线上吗?

在家长群的秀场上,千万不能怯场,不要怂,就是干!

但跟帖也得走点心,点击发送前千万记得检查一遍:不是让你排查错字,个把错别字不要紧,没人会像批改作业一样挑剔你的语文水平;但如果打错或粘错了老师的姓名,那就等着被划小叉叉吧。你能想象在公司群里当着几十号甚至上百号人叫错老板的姓吗?

比如秦老师误写成泰老师,俞老师误写成偷老师——你吃不了的,老师自会让你的孩子兜着走。

这位潘雄峰家长一看就是狠角色,花好月圆俨然过于沉迷大自然,不走心。图源见水印

忌炫耀老公

职场戏精变着法儿晒加班,社交名媛走着花路秀精致,而家长群的戏精们在炫耀的底线边缘来回试探,总也绕不过一个永恒的主题——晒娃。

晒成绩、晒乖巧、晒家底族谱、晒育儿经……戏精家长苦心孤诣营造出凌驾于其他爸妈之上的优越感,目的只有一个:让自家孩子脱颖而出,成为老师目光的焦点。

我教育孩子这么有心得,我家孩子能不优秀吗?图源网络

晒娃没问题,但秀特权就是大忌了。没人会去嫉妒一个努力的娃,但人们会嫉恨一个不努力却什么都有的娃。

比如已经被拉下马的四川“严书记”的夫人,平日里动不动就在家长群里秀优越感,自家女儿被重点名校内定也能在群里秀?早就被群里的妈妈们恨得牙痒痒了,都这么辛苦带娃,凭啥你家孩子就能内定?

所以当严夫人的女儿被老师在群里公开批评处罚,严夫人咄咄逼人要求老师向“严书记的女儿”道歉,还威胁要开除老师时,妈妈们愤怒了:

老公是书记了不起?哪个中年妇女不是恨夫不成钢,你居然秀老公?你不仅秀老公,你还仗着老公欺负老师,好嘛,那就连你老公一起收拾了。

说这些来吓唬谁哦!行侠仗义的四川辣妈不会轻易放过气焰嚣张的严夫人

然而在秀老公这方面,有些妈妈真是记吃不记打。那边“四川严夫人”刚下线,最近又蹦出个“莆田陈夫人”私信老师,将自己老公、表姐夫甚至老爹的同学担任了什么一官半爵统统抖落出来,让老师对自家娃“多多费心”。

这位陈夫人,您这是拜托老师呢,还是威胁老师?

秀老公没够,还要秀表姐夫拼爹关系。现在不仅当地教育部门介入调查此事,陈处长迫于舆论压力也要写“情况说明”。像陈夫人这种实力坑老公的榜样,再牛的关系也会败光。

装逼留一线,日后好想见。秀优越感秀出了底线,就算老师佛一点,也自有人会收拾你。

宜勤打卡

每天排队打卡问安,是家长群里风险系数最小的存活方式。

早上一轮句式齐整的晨间问候,中午一波殷切的叮咛嘱咐,晚上感谢和抒情小作文则成为睡前固定节目。

既不突兀,又不掉队,一派祥和。

中华礼仪之邦,家长群聊天当然要有仪式感。

要的就是这种群臣妃嫔给皇上请安的仪式感。图源网络

这就好比小时候,每次开学前爸妈都会叮嘱你:见到老师要问好,成绩平平没啥优势,懂点礼貌好歹能给老师留个好印象。

长大后成了家长,工作普通家庭普通没钱没权,懂点礼貌对孩子总是好的。

宜集体点赞保持微笑

被家长群轰炸一天下来,正常人也会心累又焦虑,恨不能退出群聊,寻一方清净,忍不住发出鞭辟入里的灵魂呐喊:“好想做个安静的家长呀!”

但是,作为理智的现代爸妈,绝对不会在事关自家孩子的家长群里任性表达,他们只会做一件事:用跟风点赞来伪装自己。

一言不合就点赞,就算完全搞不清楚状况,也不妨碍你保持队型的大拇指。图源见水印

而对付群里的沙雕戏精们,熟练使用冰冻两件套——省略号和笑脸表情包,和职场塑料五件套一样有效。

只有杠精家长才能毫不留情地将戏精冰冻石化。图源网络

宜扮神秘搬救兵

每部躺着家长群的手机都安静不了。就算设置成“消息免打扰”,一会儿工夫点开,又多了99+新信息,且大部分都是闲聊。

想从信息焦虑中求解脱,狠狠心把群退了吧,第二天又被班主任加了回去。在校方通知的“上传下达”方面,一个都不能少。

在近期很火的一篇文章《开学第三天,我退出了家长群》里,这位年轻妈妈不胜其烦不堪其扰,主动退出家长群却很快被老师加了回去,证明简单粗暴退群这个方法不可行

何况一旦和自己的娃扯上边,逃避可耻并且无用。老师在群里发布的通知你看不到,难道还要麻烦老师单独给你发信息不成?

一旦和家长群沾上边,连明星都害怕

既不能太“独”,又想得清净,不妨试着扮神秘。

前面我们说了装逼不可取,但也有家长担心,不炫耀老师就瞧不起你,别人家都有钱有势,到时不欺负你欺负谁?

高调炫耀拉仇恨,没得炫耀不踏实。但,真正的狠角色从来都不用自己出面,只需要巧妙地营造一点神秘感——没人摸得清你的家底,却又觉得你“好像很厉害”。

怎么办到?很简单,请救援。将退休帮忙带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拉进家长群。当然,请先经过群主的同意。

老一辈进群,既解放了家庭的主要生产力——你,又开发了宝贵的剩余劳动力,老人们终于在教育祖国花朵的田野上找到了自己发光发热的一方阵地。

看看这位奶奶说话的艺术,为孩子和工作焦头烂额的中年父母听了心头泛起阵阵酸楚

老师篇

宜禁止闲聊

自从建了家长群,家长会天天都开。一条通知发进去,群里“收到”的收到,“感谢”的感谢,不明所以的追着老师刨根问底,晚进群的狂@老师生怕自己错过了什么。

如果微信群可以全员禁言,绝大多数老师都会如获大赦般点绿那个小开关。

“不想看到99+,有事私聊打电话”是每一个老师的内心弹幕。

有的老师,手动开启禁言,在每一条通知后面都追加“不要回复不要回复”,效果出奇的好:家长和老师静静待着彼此互不打扰。

不要贪恋群臣请安的仪式感,你要明白,不管是爱“舔屏”的爸爸还是爱炫耀的妈妈,都不好惹。他们讨好老师时有多努力,声讨时就有多卖力。

如果还有不开眼的家长“收到点赞拍马屁”,直接以“麻烦请撤销,务必让每个家长都能看到通知”为由怼回去。

记住,你是老师,全群就属你腰板最硬。

宜先发制人

想不被家长群牵制,就得争取真正的话语权。做一个自我的人,让别人跟着你的节奏走。

建群第一天,在群里分享一篇《老师最反感的几种家长》,@所有人,列入群公告,让奥斯卡舔怪、戛纳戏精、甩手掌柜、带货辣妈们自己对号入座。

幼儿园的老师,最好在建群初就收集一份学生特别事项,摸清学生身心情况。既亮明你是一个细心有责任的老师,告诉家长看护和教育孩子是你的日常工作和责任,又能趁机告诫家长不要在群里一个劲地吩咐提醒老师。

过度关心孩子和甩手掌柜,都是最让老师心累的家长类型

逢教师节、中秋节等,亮明态度:今年过节不收礼。免得部分家长代表集体送礼,部分家长心里不满转身给你一个举报,饭碗丢了还背上师德缺失的恶名,得不偿失。

忌公开点名批评

以前,上学的噩梦无非是老师让“叫家长”。有家长群之后,中间传话的步骤是免了,但尴尬来得更猛烈也更直接。

你进班级群里干什么来的?这位家长,此刻你大概需要一首《无地自容》的bgm

面子谁都要的,比上课点名更可怕的,是家长群里的@。

和平来之不易,谁也不要随便加戏。批评教育什么的,还是请私聊吧。

忌随意踢人

对于任何一个已经被工作、生活和家庭阉割了激情和希望的中年人来说,“你被班主任移出群聊”是他们的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家长因儿子常年安排在教室最后一排,群聊质疑老师收礼搞差别待遇,被老师踢出群聊家长群

有话好好说,有事打电话,不行当面谈。有争端可协商,再不行走校方。踢出群聊这种公开撕破脸的行为,就像小孩互吐口水,女人互扯头发,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面对家长群乱象,爸妈们哭笑不得,老师们也苦不堪言:“其实家长全退群,最开心的是老师。”

So,不想让家长群成为隐形的负担,终极解决办法是——

文 | 被家长群刺激得更加不想生小孩的黄蓉她妹

想看更多,请移步咋整微信(id:howtozheng)

热播剧《风起陇西》里的甘肃“陇西”,到底在哪里?

一部热播剧《风起陇西》,藏着大甘肃的千年风云激荡。剧情里三国最后的大戏“六出祁山”,正是在甘肃“陇西”展开。

《风起陇西》主要的剧情地,

分别在蜀汉重镇汉中南郑与曹魏重镇陇右天水 。

图/《风起陇西》截图

不过,每个看到剧名的人都会有许多疑问——

陇西,到底在哪里?为什么剧中的主战场,不是甘肃定西陇西县,而是今甘肃东南的天水一带与陕西汉中南郑?

陇西无论作为地理区域还是行政区划,

都曾涵盖大半个甘肃。

制图/孙璐

其实,三国时期的陇西,远不止今天甘肃陇西一县,而是包括兰州以南的定西、天水、陇南等广阔地域。自战国时秦置陇西郡后,陇西地区就长期作为甘肃的区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名贯华夏2000多年。

秦人从陇山以西的陇南山地走出,跨越秦岭,一统六国;

秦岭,中国南北分界线。

摄影/吴俊瑞

三国故事最为光辉灿烂的悲剧“六出祁山”,在曹魏陇右(古人以西为右,故称陇右)五郡与蜀汉武都、阴平两郡展开;

陇南礼县祁山堡,

“六出祁山”故事的主战场之一。

摄影/冉创昌

唐朝时“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陇西狄道(今定西临洮)是李唐皇室认证的“李氏老家”。

定西市陇西县,李家龙宫。

摄影/田春雨

即便在今日,一亿李家人的寻根敬祖之地,正在“陇西堂”。甘肃的简称之一“陇”,也与陇西颇有渊源……

陇西的背后,正是整个甘肃深厚悠远的文化底色。


《风起陇西》里的陇西,

为何贯穿了大半个甘肃?

无论是陇西的“陇”,还是甘肃的“陇”,都与陇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广义的陇山,即为横贯甘肃、宁夏、陕西的六盘山,

狭义的陇山,指六盘山南段。

摄影/熊可

从地理范围看,陇西一般是指黄河以东、陇山以西的这一片区域,甚至可以泛指陇山以西的广大地域。

古人以西为右,陇西又称陇右。《风起陇西》里三国蜀汉与曹魏交锋的陇西战场,便在曹魏所辖的陇右五郡(陇西、广魏、天水、南安、安定)与蜀汉所辖武都、阴平两郡之间展开。

在三国时期,陇西地域包含了大部分今甘肃的陇东南地区及陇中地区。等到元朝,陇西所辖地域以巩昌总帅府(今定西陇西)为核心,涵盖今兰州以南的大半个甘肃,乃至四川、陕西的部分地域,不亚于任意一个大省。

自东南向西北,秦巴山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三大地形交汇;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三种气候类型交织,让陇西藏着截然不同的“两种甘肃”。

“秦陇锁钥,巴蜀咽喉”

好一个“陇上江南”

三国时陇西地区的南端,是号称“陇上江南”的陇南与天水一带。在这里,似乎一切形容甘肃雄奇、感叹西北壮阔的词汇与意象,都落了空。

陇南文县天池,说这是甘肃,你信吗?

摄影/冉创昌

陇南、天水一带的山地奇险艰绝,海拔落差达三千多米,钟楼山、仇池山、鸡峰山等百米垂直悬崖,在这里司空见惯。高山与江河行于大地,峻岭尽头有漫漫丘陵和关山草原,这里的美,是立体纵深的。

图1,陇南成县鸡峰山;图2,白龙江流经陇南武都。

摄影/冉创昌

灵秀之外,陇南与天水的地理位置颇为重要:向西北可抵丝绸之路中枢河西走廊;往东翻越秦岭,就是“八百里秦川”关中平原;向南沿蜀道穿越层层山区,又能联通天府之国成都平原。

于是,这里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也藏着无数英雄史诗。

列车穿行在“新蜀道”宝成铁路秦岭段。

摄影/王璐

大秦崛起的巍巍历史,就从这里开始。

秦人从齐鲁大地远途而来,在西汉水两岸的河谷地安家落户,又以养马、盐卤这两大产业,自险峻山地实现“弯道超车”,不断由今陇南礼县、西和两县的西汉水一带向东前进。

孕育了秦国的西汉水流经陇南西和。

摄影/冉创昌

秦州 (今天水市)、秦安、秦亭、秦谷、秦水、秦川,一连串地名记载了秦人六百多年的奋斗史。秦人跨越秦岭,经略关中平原,一统六国,华夏最基础的政治、文化、经济框架,至此奠基。

秦陵一号坑军阵,光影下十分肃穆威严。

摄影/夏居宪

这里,还藏着《风起陇西》一剧的缘起——三国故事最后的一幕大戏 “六出祁山”(史实为诸葛亮五次攻魏),便在此拉开序幕。

祁山堡,位于今甘肃礼县。祁山一带的谷地,是整个陇西(陇右)地区的枢纽位置,这里前可威胁天水、陇西等曹魏重镇,后可掌控广袤的陇南山地,谁掌握了祁山堡这艘山岳间的巨舰,谁就控制了陇右战场的航向。

坐镇祁山周边谷地的祁山堡,

是纯由人力修建出的军事堡垒。

如今,这里矗立着祁山武侯祠。

摄影/冉创昌

遥想当年,蜀军主力从汉中出发,自秦岭的群山万壑之间杀出,到祁山堡,入河谷地,直击陇右要害天水,局势豁然开朗:“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然而陇西郡顶住了蜀军攻势,马谡痛失关陇古道上的咽喉要地街亭,蜀魏在陇西地区就陷入了长期的拉锯血战。

史载诸葛亮五次攻魏,有两次途经祁山。

制图/孙璐

三国大戏之外,“陇上江南”还藏着伏羲的悟道传说、也遍洒南宋吴玠,吴璘的抗金热血……时至现代,红军更自此挥师陕北,“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陇上江南”,虽然气质柔婉,但并不缺乏壮怀激烈的英雄本色。

“座中联七、甘肃之心”

定西:大西北开篇之地!

自陇上江南一路往西北,便是三国时陇西地区西北部的核心地域,今天的甘肃定西。

一到定西,方见黄土层峦,天地壮阔,再往西北,连接中原与西域的兰州与河西走廊四城,已是近在咫尺。

黄土高原上,层层叠叠的定西梯田。

摄影/吴俊瑞

在这里,西北有巍巍祁连、向南有浩浩秦岭,东去是中国最年轻的山脉之一六盘山,百万年间的风沿青藏高原北缘而来,铸成黄土高原,流水与风沙,在大地上切出了 “群山万壑”四字。

定西的多数地区黄土深厚,大地此起彼伏,坡陡谷深,干旱少雨,但定西远不止黄土高原上的苍茫。

渭河蜿蜒崎岖自定西渭源而来,

奔流自潼关汇入黄河。

摄影/张永锋

孕育了八百里秦川的渭河,便发源于渭源县西南的鸟鼠山系,黄河上游的最大支流洮河,源自青海的河南县倾山而来,则经由定西岷县茶埠转向西北,过峡传谷,最后注入刘家峡水库。

在定西南部,西秦岭与岷山交汇,气候阴湿多雨,山势愈发雄奇。贵清山、遮阳山,险而不燥,在黄土漫漫之间,自成一幅“清贵”的水墨丹青。

陇南、定西交界处的西秦岭,

途经此处的杜甫曾作诗感慨:

“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

摄影/冉创昌

而在定西最南端的岷县,铺着一张水草丰茂的狼渡草原“历史长卷”:当年秦人曾在此牧马,奠定一方基业;千年以降,草原成为茶马古道上的一颗明珠;红军长征亦踏足此地,留下北上抗日的壮阔足迹……

这里,仿佛是定西这一“四战之地”的缩影。

图1:狼渡草原湿地,图2:牧民收割好草垛用来过冬。

摄影/冉创昌

今天的陇南、天水、定西三市,乃至更远处的平凉、庆阳部分地域,便是三国时期“陇西”地区的主体。

西北雄浑与巴蜀灵秀,汉唐古韵与羌藏民风,尽在英雄丛生的豪杰之地——甘肃“陇西”!

马家窑彩陶。

摄影/动脉影

这里的故事,是齐家、寺洼文化与马家窑彩陶的时光漩涡;是黄土大塬上周人东迁的义武奋扬;是老秦人“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赳赳战歌;是诸葛丞相与姜维们的热血壮烈,千年难凉。

华夏民族孕育、成长、激扬的历程,都在甘肃的陇西大地得以见证。

甘肃的悠悠岁月,在黄土高原上的皮影戏

和蜀地武侯祠的祭拜里流传。

图1摄影/朱锐 图2摄影/卢文


陇西背后的定西

藏着最甘肃的甘肃!

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陇西县设立,县名县治沿用至今。如今,古陇西的核心区域与陇西县都位于定西市。从陇西到定西,西北人的健朗,都融在这片奇险天地里。

今日定西城区全景。

摄影/定西网友小张,图/图虫·创意

与前辈武威、张掖等古城相比,定西“较为年轻”,但英雄气概丝毫不减。北宋元丰四年(1081年),宋军收复西夏故地,宋神宗赐名“定相城”(今定西城区),正是取了“安定西边”的寓意。

今天的定西,还与江苏镇江一起组成了中国最霸气的一对火车站:镇江南-定西北。

定西位于甘肃的咽喉位置。

制图/F50BB,孙璐

但定西的生活环境曾经非常恶劣。几千年的高强度开发,兼之自然环境变迁,让黄土高原上水土流失严重,定西中部与北部,都是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河流往往变成干涸河谷,一如大地的伤痕,许多地方,都是夏天才堪堪有一点绿意。定西城,就坐落在一处干涸的河床上。

黄土高原上常见的层叠梯田。

摄影/王毅

因此,从周秦到唐宋,英雄史诗逐渐变成悲苦长调,清末左宗棠途经定西时,这里已是“陇中苦瘠甲于天下”的不毛之地。这一陇中,广义上便包括了定西,乃至热播剧《山海情》里的宁夏西海固。

修建梯田,成为定西人生存的依仗,这也是保持水土最早的方法之一。在这片千山万壑的黄土高原上,一片片梯田层层叠叠,扶摇直上,不同于南方梯田的水韵与灵秀,而是厚重一如西北的辽远天地。

定西通渭县,梯田上的发电风车。

图/视觉中国

为了解决水的问题,定西人甚至有过一个“开天辟地”的想法,那就是自洮河上游的岷县古城,修建水库引水上山,一路东去,修一条长达1400公里的“山上运河”,灌溉定西、天水、平凉、庆阳,乃至打通宁夏西海固!

然而人力在浩瀚的大自然面前,有时而穷,17万人三年奋战的壮阔化作悲壮,壮志却经久不息,直到2021年,新时代的引洮供水工程全线建成。此后,甘肃中部干旱地区,将有300余万人因这项甘肃迄今为止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迎来全新的生活。

引洮工程起点九甸峡水库。

摄影/陈坪舍人,图/图虫·创意

有了水,便有了生机,今天的定西,是西北变迁的缩影,也是兰白都市经济圈、关中天水经济区的重要辐射区,陇海铁路、兰渝铁路、宝兰高铁以及众多国道,让定西的枢纽地位再度凸显。

定西,正在成为甘肃的“丹田”。

兰渝铁路穿越甘肃定西。

图/视觉中国

定西大地

藏着最甘肃的味道

定西这片甘肃的“丹田”,藏着最甘肃的风俗物产,也代表着最甘肃的生活。

陇中高原秦腔震响,洮岷花儿唱遍河川,定西下辖一区六县:安定区、通渭县、渭源县、陇西县、临洮县、岷县、漳县,处处都有一张或多张“风土”名片。

图1,草帽是定西一带人们出行的常见装备;

图2,耍社火是黄土高原大地上的重头戏。

图1摄影/李玉明 图2摄影/王文彪

陇西县,如今是交通枢纽与“中国黄芪之乡”;通渭县,是“中国书画艺术之乡”;

岷县是“中国当归之乡”、“洮砚之乡”;陇西郡望所在地临洮县,是以花卉闻名的 “陇上花园”;

漳县出产国内顶级的蚕豆与沙棘;渭源县,则是“中国党参之乡”。

甘肃定西,有众多的自然人文地标。

制图/伍攀、孙璐

最令定西人重视的地道物产,也是最能代表甘肃的物产——马铃薯(甘肃人一般叫洋芋)。安定区和渭源县,一个是“中国马铃薯之乡”,一个是“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每逢花期,定西地区大面积种植的马铃薯田次第相连,满山开遍,就进入了“洋芋开花赛牡丹”的时节。

马铃薯花并不像马铃薯一般“土气”。

图/视觉中国

在水资源极其匮乏的年代,马铃薯是定西人的救命粮,如今,它们是定西人的金宝贝。定西人将一颗颗马铃薯“吃干抹净”,它们被用作药品、纺织、造纸原料,乃至大宗出口,走向世界。你平常吃的“开封菜”、“金拱门”等快餐里,就藏着许多来自定西的马铃薯。

定西马铃薯种植基地里的马铃薯。

图/视觉中国

难怪说,“定西有三宝,洋芋、土豆、马铃薯”,甘肃人,都是吃着定西的洋芋长大的,也并不夸张。

带着洋芋味儿的定西美食,同样定义了西北味道。定西一区六县,都有一手土豆绝活:文吃,有洋芋叉叉、洋芋夋夋、洋芋糅糅等典型叠词美味;精细吃,有风靡兰州的临洮土豆粉,岷县独有的洋芋酿皮;最素朴的“武吃”,莫过于洋芋蛋子配酸菜。

定西美食荟萃,里面藏着多少洋芋?

摄影/刘运泽

洋芋之外,定西的主食还五谷兼具:酿皮子清爽可口、尕面片小巧玲珑、岷县点心汇聚四方风味、陇西烧鸡粉冷热双吃、通渭荞圈圈细腻可人、姜粉鱼配一把油丝儿(麻花),就能温暖高原上或干燥,或阴湿的冬天。来自陇西的腊肉与火腿,更是驰名西北的宝藏美食。

馍馍饼饼夹陇西腊肉。

摄影/刘运泽

腊肉与火腿,最适合夹馍馍来吃,白白胖胖的馍馍里,腊肉灿若红霞,一如西北这片厚土之上,定西人乃至甘肃人热热火火的生活。

“陇西”大地,藏着甘肃的文化精髓,

图为曾属于“陇西”的白马人过春节。

摄影/李玉明

文丨苹果

图片编辑 | 王家乐

地图编辑 | 孙璐

设计 | 吴玖洋

头图摄影 | 冉创昌

实习生楚潇对本文亦有贡献

参考资料

陇南,一座诗意弥漫的陇蜀之城 毛树林 2018

蜀汉用兵祁山与曹魏陇右战局之演变 宋杰 2017

尘封的风景——回望陇西 高益群 2014

本文系【地道风物】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比亚迪秦加油门没反应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