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汽车借力“中介”挺进保险赛道!新能源车险再迎搅局者?
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没有最卷,只有更卷。
在价格战、口水战中,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依旧势不可挡。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整体预测报告》,预计2024年中国市场的汽车总销量将达到31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达到1150万辆,同比增长20%。
但最内卷的当下,也在孕育最大的机遇。
新能源汽车的火热,刺激着新能源车险的快速发展。正如茶道燕梳创始人兼CEO、原天平车险总裁、久隆保险原总经理谢跃,在由A智慧保与新时代保险研究院联手举办的“2023年度中国保险鼎峰50人论坛暨第四届中国保险鼎峰108将盛典”上所说,新能源车险是车险的终级之战。
或许正是看好新能源车险的广阔发展前景,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传统险企等“玩家们”纷纷下场,开启新一轮的竞争赛,其中就包括长安汽车。2023年12月底,北京中兵保险经纪有限公司(简称“中兵保险经纪”)发生股东变更,由兵器装备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南方兵器装备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从汽车市场到车险市场,这家传统车企又将谋划怎样的发展之路?
拿下经纪牌照
“借道”加码保险市场
中兵保险经纪,成立于2010年10月,注册资本1000万元。其实,这家保险经纪公司在发生股权变更之前,就与长安汽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资料显示,中兵保险经纪原股东是兵器装备集团财务和南方兵器装备产业,两者分别出资990万元、10万元,对应持股比例为99%和1%。其中,兵器装备集团财务是由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及其所属30家成员单位共同出资组建的,实际控制人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而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又是长安汽车的实际控制人。
也就是说,长安汽车与中兵保险经纪此前为“兄弟公司”,如今随着股权变更,中兵保险经纪归于长安汽车旗下,也使得长安汽车离保险更近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长安汽车虽有涉及一些保险业务,但实际来看,其在保险领域的动作并不多。
2019年6月,长安汽车曾推出自动泊车使用责任险。据介绍,消费者在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使用长安汽车APA自动泊车系统的前提下,由于自动泊车系统质量问题发生事故,消费者可拨打长安汽车客服电话报案。如长安汽车判定为系统原因导致事故产生,将由保险公司进行相应赔偿,最高赔付金额为55万元。
如今,借道拿下保险中介牌照的长安汽车,则可以进一步融入到保险销售乃至相关的保险服务之中,更好地服务消费者。
构建产业新生态
打造“金融+科技”新模式
车企入局保险,在当下已不是新鲜事。尤其是伴随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汽车主机厂挤入保险赛道,抢占新能源车险市场。于长安汽车而言,收入中兵保险经纪,或也是如此。
众所周知,中国乃至世界汽车产业都处于新能源蓬勃发展期,当下汽车行业的内卷,是电动化、智能化浪潮下的你追我赶、优胜劣汰,对消费者而言,则是更极致的体验。
作为老牌传统车企,长安汽车也在发力新能源汽车,并用智能化的技术更好地赋能新能源汽车。例如,长安汽车与华为签署投资合作备忘录,华为拟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的核心技术和资源整合至新公司,长安汽车及关联方将有意投资该公司,并与华为共同支持该公司的未来发展。长安汽车还与宁德时代携手成立“时代长安”动力电池有限公司等。
有着华为与宁德时代的助力,长安汽车在新能源汽车方面走得更快。据了解,当下长安汽车布局了长安启源、深蓝汽车、阿维塔三大新能源智能化品牌,形成了多重技术路线满足不同细分市场需求的新发展格局。
在1月16日举行的2024长安汽车全球伙伴大会上,长安汽车宣布今年将推出多达8款新能源车型,全年力争销售新能源车型75万辆,以加快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的步伐。
新能源汽车业务壮大的同时,消费者对新能源车险的需求也在提高。而收入一块保险中介牌照,或是长安汽车加快布局产业新生态的重要一环。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长安汽车发力金融圈的主力,长安汽车金融正在加大金融科技对新能源汽车的资源配置。此前,长安汽车金融成功将数字化工具和客户贷款购车业务全流程各环节进行融合,构建了“金融+科技”的智慧运营模式,实现了线上全覆盖、线下可选择的运营场景,提高了运营效率,升级了客户体验。如今,保险的加入,将丰富这一运营模式。
车企“闯关”迎挑战
保险经纪或成突破口
新能源车险市场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玩家”盯上这块大蛋糕。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新能源车险的生意并不是那么好做。
首先,从经营者来看,新能源车险市场除了闯入的车企之外,深耕保险的财险公司或许才是真正的“东道主”。
中国人保副总裁于泽曾表示,新能源车企加入到保险行业对保险业的影响有限,原因包括车险是管理型的险种;保险业储备了大量的人才,如销售队伍定价能力上,并不是有企业和销售渠道就可以;险企在精算和定价方面保持领先优势;车险对承保和理赔服务网点要求很高,庞大的网点服务体系对进入到车险行业的车企而言挑战很大。
其次,从业务层面看,车企以中介形式参与保险经营,主要解决渠道问题,这种情况下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做好保险公司与消费者之间的服务和对接。但如果车企是以控股保险公司形式参与,则需要完全融入到保险这个行业,不仅要接受监管审查,而且在产品开发与报备、偿付能力、经营行为等方面也要遵照保险监管制度来执行,挑战并不小。
例如,1月24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财险监管司就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新能源车险承保工作的通知》,就要求财险公司对于新能源车交强险不得拒保,商业险愿保尽保,不得在系统管控、核保政策等方面对特定新能源车型采取“一刀切”等不合理的限制承保措施。
而且,当下新能源车险还面临保费高、出险率高、赔付率高的“三高”问题,在此情况下,想要在新能源车险业务上实现承保盈利,目前还有比较大的难度。
如此情况下,车企又该如何“闯关”新能源车险市场?
安永认为,新能源车险经纪将是汽车行业和保险行业强强联合、携手转型的一个突破口,其本身具备与新能源车险的衔接能力,更是为各大新能源车企进入这个市场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这也将会是新能源汽车未来的一个新的盈利和增量模式,也会成为汽车金融领域一个重要的发力与盈利方向。
如果想在新能源车险经纪的经营业务中脱颖而出,安永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是顶层设计,包含新能源车险经纪的经营战略和业务模式。
其次,是五大核心能力建设,包括客户渠道端、售后服务端、财务精算侧、组织运营体系建设,以及保险公司侧的协作能力建设。
最后,需要聚焦数据战略和科技赋能,这也是新能源车险经纪创新的基础和保障,包括从上至下的整体的数字化规划,实现车险数据应用价值的规划实践、数据治理及隐私,以及高效的开业平台。
保费高、续保难,新能源车险没有赢家?
来源| Tech星球
“被拒保了”,今年3月份,王明在给自己的新能源汽车上保险时,得到了销售员这样的回复,“这个车是我去年买的,结果今年就不能续保了。”
王明很是疑惑,去年出了两次险,他都做好保费上涨的心理准备,但没想到会被直接拒保。保险业务员给到王明的解释是,“保险公司衡量过风险,出险导致的分档太高。”
王明的遭遇并非个例。在多个社交平台以“新能源车续保”为关键词进行查找,因为续保被拒的帖子不在少数。被拒保的直接原因大都与王明类似:其名下汽车被列为高风险车型。
对此,一位汽车保险业务员告诉Tech星球:“在商业险的续保上,营运车辆、出过险车辆都是续保核查的重点对象。”
在被拒保的同时,高额的保险也成为了当下困扰新能源车主的另一个难题。早在2021年底,就有媒体报道过特斯拉车主保费从8278元涨到14000余元,涨幅高达80%。
Tech星球了解的多位新能源车主也表示,因为开的路程太多或者出过险,在续保时可能会被怀疑是营运车辆,导致续保价格飙涨。
但困扰在其中的并非只有消费者,新能源车险产业链条上,保险公司也并非赢家。
“赔付率太高”,上述保险业务员表示。对此,近期多家保险公司包括中国人保、太保产险也表示,随着新能源车险保费增速超预期,且赔付率较高,导致新能源车承保成本上升,将采取谨慎承保策略。
一边是上险难的消费者,一边是不想做赔本生意的保险公司,它们分别站在“跷跷板”的两头,却共同陷入如何平衡的尴尬境地之中。
越来越贵的新能源车险
在2021年之前,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上保险采用的是同样的定价模型,考量因素来自于车辆价格、历史赔付次数金额,以及使用年限等。
但到了年底,随着保险行业协会发布新能源车专属条款,明确将“三电”(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纳入保险保障范围,新能源汽车开始形成独立的定价体系。
随之导致了新能源车保险费用的飙涨。
今年6月,一位小鹏车主在社交平台分享,续保时,保险工作人员给出的报价超过了一万元。“这是我之前开燃油车时难以想象的一个金额”,同为新能源车主,王明对此感到震惊。
与同级别的燃油车相比,无论是新上还是续保,新能源车险的价格往往更贵。“但贵是有原因的”,北京一家汽修业务员林然表示。
他告诉Tech星球,一方面,相比燃油车,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在于三电系统(电动机、动力电池、电控系统),其中电池、电机等核心部件的维修难度较大,当遇到较大的问题时基本是“以换代修”。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车载设备电子化集成度高,本身的零配件及工时费也会更高。
而且,新能源汽车的修理环境和技术,相比燃油车要求更为严格。“针对一些特殊颜色的车型,我们这些小型修理厂对划痕修理和喷漆可能都难以做到原厂的颜色”,林然表示,像他们这样的维修厂,基本还是以燃油车的修理为主。
在相对成熟的燃油车维修产业链上,相比4S店,普通修车厂维修费用一般会更低。但新能源汽车因缺乏相应的人才以及维修标准,导致消费者在维修市场上只能以4S店为主。而且除了维修难度的考量,当下大部分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对4S店的信任度更高。
与此同时,一位新能源汽车销售表示,“大部分新能源汽车在售卖时就会限制质保权益的享用,必须是基于4S店的维修和保养,一旦脱离4S店就会失去原有的质保权益。”
上述种种原因导致新能源汽车一旦需要维修,就会面临比燃油车更高的维修费用,从而直接拉高保险的赔付率。
此前,长安保险车险部副总经理白魁耀曾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由于出险率高,新能源汽车综合赔付率高于传统燃油车约15个百分点。
当保险公司的高赔付率传导至前端,随之而来的影响传导至消费者端,必然导致新能源汽车保费上涨。
保险公司“吃”不到新能源的红利
越来越“贵”的新能源车险另一面,是新能源汽车的持续热销。
根据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今年9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再创新高,分别完成了87.9万辆和90.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6.1%和27.7%,市场占有率达到31.6%。今年前三个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31.3万辆和627.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7%和37.5%,市场占有率达到29.8%。
每卖出三台车就有一辆是新能源汽车。毫无疑问,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推高了新能源车险市场。
东吴证券测算,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车险保费规模将达1865亿元,占车险总保费比例约17.9%;到2030年保费规模将达4541亿元,占车险总保费比例约为32.1%。
与此同时,多家险企的财报数据也印证了新能源车险市场的火热。
上半年,人保财险新能源车承保数量达282.4万辆,同比增长54.4%,保费收入为126.3亿元,同比增长54.7%,占车险总保费的比例为9.4%。同时,新能源新车的保费在整体新车保费中占比已达28.3%。
面对这一巨大的潜在市场,让险企为难的是,过高的赔付率正在将新能源车险变成一门赔本生意。
中国人保副总裁兼人保财险总裁于泽在上半年业绩会上透露,受出行强度回升和新能源车占比高的影响,上半年新能源车的出险率同比上升了2.7个百分点。
根据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因从车轮带起排水沟盖板敲到电池,4S店检查后要求更换电池,不包括工时费的费用达到了10万元,保险公司定损后车辆残值为6.8万元。因为全损金额与保单金额一致,最后车辆按照保单车损15.5万元的价格进行赔付,除了拍卖的残值以外,保险公司对其支付了8.7万元。
诸如类似的例子并不少见,“相比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定全损的概率会更高,就算仅仅是剐蹭,保险定损的费用也会高出不少”,林然表示。
对此,上述汽车保险业务员告诉Tech星球,“对于车主而言,这是一件好事,但对于保险公司而言,高额赔付的累计会直接影响保险的定价模型,这也导致目前一些中小型保险公司根本无力承保新能源汽车。”
此外,他提到,传统险企主要凭借历史数据和车辆参数,来预测和计算价格、风险及赔偿。但新能源汽车产生的数据由主机厂直接采集,险企拿到的数据标准难以统一,而且新能源汽车技术迭代快,对模型迭代的频率要求也会更高,“这就导致新能源汽车保险的压力会更大。”
今年上半年,太平产险车险承保综合成本率同比上升1.4个百分点至98%。
而综合成本率是衡量财险业盈利能力强弱的主要标准,由费用率和赔付率组成。能否控制在100%之内,是险企经营稳健的象征。
新能源车企成保险业“鲶鱼”?
在比亚迪2022年度股东大会上,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曾表示,比亚迪进入新能源汽车保险行业,将利用技术、销售、用户等方面的积累,在费用节俭、科学理赔等方面赋能新能源汽车保险行业。
今年5月份,比亚迪收购易安财险100%股权,并变更为“深圳比亚迪财产保险有限公司”,随后在9月份,其注册资本发生变更,由10亿元人民币增至40亿元,增幅达到300%。
与比亚迪相隔几日,蔚来汽车去年全资入股的保险经纪公司也发生了变化。根据企查查信息显示,9月20日,汇鼎保险经纪企业名称正式变更为“蔚来保险经纪有限公司”。
新能源车企进军并非新鲜事。“对于保险公司而言这是一个增量市场,对于直接掌握新能源汽车端口数据的主机厂而言自然也是”,一位汽车行业分析师表示。
一位车险业务的相关负责人告诉Tech星球,相比保险公司,主机厂的优势在于能够直达消费者。一方面能够基于更多的用户数据开发更丰富的保险产品,另一方面则能将理赔、维修打通,避免赔付流程中扯皮等问题的出现。
但他同时表示,尽管新能源车企选择入局,横亘在面前的高赔付率依旧是新能源车险市场共同面临的头号难题。
此前太保产险总经理曾义提到过新能源汽车出险的赔付数据:“新能源汽车出险率高达30%,远超燃油车19%的数据,而且平均赔付金额7201元,比燃油车高大约600元。”
高额的赔付金额,以及车险从承保到理赔的长链条,也让新能源车企的入局变得没有那么容易。
此外,从销售端来看,燃油车时代,汽车销售终端以经销商为主,车商渠道是车险最重要的销售来源。在新能源车企的直销模式下,车险的服务模式必定要经历一场重塑。
当下险企也在寻求新的业务模式,头部险企通过布局新能源产业的上下游,来推动对新能源车险业务模式的重构。
2022年4月、10月、11月,人保资本就曾先后参与银基科技、广汽埃安、埃泰克这三家新能源企业的投资,试图通过投资去覆盖新能源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
平安集团总经理兼联席首席执行官谢永林也曾表示,平安在与新能源电池企业共同探索电池银行、电池保险等模式,后续也会共同加强在新能源汽车上下游布局。
与此同时,与新能源车企达成合作,形成基于C端客户运营的直营保险也是当下险企的探索方向之一。
上述行业分析师提到,“相对于主机厂,险企在保险经营上更为专业”。而且,在他看来,主机厂为单一品牌承保,面临的风险更集中,很可能会面临比险企更为艰难的局面。
“不过,燃油车保险赛道也曾经历过漫长的成熟期,随着多方力量进入,新能源车险市场也会走向新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