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长安右门老照片

《长安十二时辰》右相原型,生前日夜严防刺客,死后被剖棺薄葬

本周《长安十二时辰》更新的三集,看得小伙伴们是瑟瑟发抖。

姚卫率,竟然是右相安插在太子和李必身边的眼线。

暗藏在长安盛世下的官场波涛诡谲,终于隐隐显露。上期,局长和大家聊了聊长安的职场生存记:在唐朝当官有多难,收入有多高,想往上爬有多不容易。

如果说在唐朝当官是hard模式,那么,想当三品以上的高官,需要完成的升职打怪之路,就称得上是地狱模式了!不是一般人类能办到的!

不信,让我们把《长安十二时辰》里的反派BOSS——尤其是右相林九郎,照进历史里,看看他们在现实中,混得有多艰难,手段有多凶残,结局又是多么地惨烈……

感受一下唐代高官们的艰难求生路。

奸相李林甫

说到剧中的右相林九郎,观众对他的印象,除了酷爱在温室里侍弄花草,就是一门心思地让手下人陷害太子、何监和李必。

那么,历史上,右相的原型李林甫,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盘他之前,需要先说明一下,唐朝其实是没有“宰相”这个官职的,但是,可以通过被加授“同中书门下三品”等官衔,被承认为等同于宰相。老百姓们也还是会用“宰相”这个说法。所以,这里我们继续使用“宰相”的称呼,来进行讨论。

任期超长,长达19年

从开元末年开始,年事已高的唐玄宗,对政事逐渐厌倦,为了安心享乐,他把朝政基本交给了李林甫。

李林甫不仅权力超过了历任宰相,任期也超过了历任宰相——他在宰相的位置上,一待就是19年,相当于玄宗朝的三分之一(唐玄宗一生任用过很多宰相,无论贤能与否,任期大都在3年左右,但到李林甫当政时,这个惯例就被打破了)。

然而历史上,李林甫以“奸相”、“权相”著称,他酷爱在朝堂上利用职权打击异己,连太子李亨都不放过。被认为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人物。

据《旧唐书·崔群传》记载,唐后期的宰相崔群,曾如此评价李林甫:“人皆以天宝十五年,禄山自范阳起兵,是理乱分时。臣以为开元二十年,罢贤相张九龄,专任奸臣李林甫,理乱自此已分矣。”

崔群认为,大家都说安禄山自范阳起兵,是唐朝走向衰落的标志,但其实开元二十年,唐玄宗罢免贤相张九龄,任用奸臣李林甫时,安史之乱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能干的“坏人”

看剧的时候,很多小伙伴都不明白,右相这么一个“坏人”,唐玄宗为什么这么信任和爱用他?

因为历史上,李林甫其实是一个“能干”的坏人,无论是制度建设,还是经济建设,都颇有作为。

李林甫虽是唐朝宗室出身,但文化水平不高,担任过御史中丞和吏部、刑部的侍郎,在基层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据《唐语林》记载,即便在安史之乱李林甫死后,唐玄宗还是对李林甫做出了“李林甫之材不多得”的高度评价。他的大臣裴士淹也非常赞成玄宗的观点,称“诚如圣旨,近实无俦”——李林甫的才干在当时来说,是无人可比的。

李林甫的政绩包括:1,改革税制,使唐初一直沿用下来的均田制,变得更加合理、公平;2,法律改革,他和牛仙客一起,主持了律令格式的改革,设计的条文多达7200条,《唐六典》(中国第一部行政法典,最初修撰者为张说、张九龄,在李林甫任期完成)就是在此之际编撰成功。

剧中,就有唐朝官员宣读《唐六典》的镜头。

《长安十二时辰》中,吉温、元载在靖安司宣读《唐六典》

也有李必提到右相花费数年修订唐律的剧情。

而且和我们想象中的“口蜜腹剑”不同的是,李林甫在当时的朝堂上,是非常有威望的。据《旧唐书》记载,当时的官员们对他是“朝野侧目,惮其威权”。

就连气焰嚣张的安禄山,对李林甫都是又恨又怕。

因为李林甫执政多年,手下还有一支专门帮他到处刺探情报的人员,安禄山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汇报给李林甫。所以安禄山总是还未动手,就被李林甫识破,让他非常忌惮,据史书记载,就算大冬天里,安禄山见到李林甫也是紧张得一头汗。

所以李林甫在任时,安禄山完全不敢越雷池一步。后来换杨国忠取李林甫而代之后,安禄山才无所畏惧了。

李林甫在唐玄宗所谓的“平衡术”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所以唐玄宗才会在他多次构陷太子时,听之任之,就是要借他之手时时敲打太子。而李林甫和安禄山、杨国忠等的争斗,更是唐玄宗乐见其成的。

粗通文墨

说到李林甫的文化水平不高这件事儿,史料里记载过他闹过的这么几次笑话:

一是有一次李林甫看不懂文书上的“杕杜(《诗经》里的一首诗)”,问手下,这人写个”状杜”是什么意思,问得手下都替他尴尬不已。

二是李林甫的亲戚姜度生了个儿子,他写了句再平常不过的“闻有弄璋之庆”去祝贺(唐人经常用“弄璋之庆”来贺人家生了男孩子),结果还写错了。他把“璋”写成了“獐”——“闻有弄獐之庆”,而“獐”又容易让人联想到獐头鼠目,这不是讽刺人家的儿子么。听说了这件事的同僚,都在背后偷偷嘲笑他没文化。

口蜜腹剑

虽然有可圈可点的政绩,但李林甫值得骂的地方,也非常明显,他嫉贤妒能,搞派系斗争,爱耍阴谋诡计。

“温柔一刀”,是李林甫排除异己时,惯用的一招。

譬如,贤相张九龄的得力干将严挺之,被贬为绛州刺史后,有一天唐玄宗又想把他召回来。得知了这个消息,李林甫立马找了严挺之的弟弟——严损之,假惺惺地说自己是为严挺之好,让严损之以哥哥得了风疾为由,向唐玄宗申请回京治病,借此机会让严挺之回到朝廷。

但等拿到严损之的报告后,李林甫马上以严挺之重病为由,请唐玄宗给他一个闲职养病。于是,唐玄宗就把严挺之派到洛阳养病去了。

后来严挺之得知真相后,在洛阳愤懑而卒。

钳制言路

据《资治通鉴》记载,李林甫曾将唐玄宗手下的言官们集中在一起,对他们说“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乌用多言”,也就是告诉御史们,通通把嘴闭上。

他不仅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但凡有哪个言官敢于劝谏,李林甫就一定要找机会,把人给撵出长安。几番教训后,终于所有人都乖乖闭嘴。

机关重重的私宅

剧中,多次对右相府的守卫森严,进行了描述。

《长安十二时辰》中,守卫森严的右相府

而历史上,李林甫的私宅,也确实是这样一座重门击柝的府邸。

因为树敌太多,李林甫到了晚年,可以说是疑神疑鬼,总担心有人要刺杀他。

据史料记载,李林甫的私宅里机关重重,有各种用金属、砖石和网设置的机关。宅子里门多、警卫多,每间房子都有夹墙和暗门,以便随时藏身和逃跑。

《长安十二时辰》中,张小敬逼问李香香右相府的暗道

即便如此,李林甫还是不敢高枕无忧。他晚上甚至不敢在同一个地方睡觉,总是睡一会儿,就要换个地方,连家人都不知道他在哪儿,用这种方法来防备刺客。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右相府地图

死后被夺职抄家开棺

不过,当李林甫再也没有可被玄宗用于“平衡”朝堂的利用价值后,他因为“结党”的案件,很快就被皇帝抛到了一边。李林甫郁郁而终后,新任宰相杨国忠,更是趁机对他施行了打击报复,罗织罪名向唐玄宗告状说,李林甫曾与同罗将领阿不思相勾结,意图谋反作乱。

于是,唐玄宗下令,剥夺李林甫的全部官职,查抄他的全部家产,所有的儿子、女婿都流放到岭南。

唐玄宗甚至下令,将李林甫的棺材剖开,拿掉其嘴里的含珠,扒掉他的紫色宰相袍服,换上庶人的服装,将他扔进一口薄棺里,按照庶民的规格埋葬。

剧中,剧情里也有这么一处细节,被唐玄宗赏赐了一件布衣后,右相的第一反应就是“林某从不穿老百姓的衣服”。

吉温

上文说到了李林甫在官场上的几大狠招。但他在朝廷上实施残酷斗争时,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的两大酷吏吉温和罗希奭。

其中,吉温在《长安十二时辰》里就有不少戏份。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新丰县丞吉温

历史上的吉温,是武则天时期的酷吏吉顼的侄子,他为人凶狠、刚戾。

据《新唐书·酷吏传》记载,吉温在被李林甫重用前,就曾发话“若遇知己,南山白额虎不足缚”,后来得到李林甫的赏识后,他在酷吏这一行干得是更加卖力,就为报答他的知遇之恩。

由吉温和罗希奭组成的酷吏大网,就是成语“罗钳吉网”的由来。

而且,吉温还曾被安禄山重金贿赂, 在担任御史中丞时,充当过安禄山在朝廷的眼线。

当然,这位奸臣最后也是死于狱中。据《新唐书·酷吏》记载,唐玄宗曾表示“温本酷吏子,朕过用之,故屡构大狱,专威福。今既斥,公属安矣。”对于曾重用吉温这件事儿,也是颇为后悔。

最后,盘完了《长安十二时辰》中的两位奸臣代表,下期我们再来聊一聊电视剧里的主人公原型——历史上的“白衣宰相”李泌,还有在剧中活得分外憋屈的太子原型——李亨,也就是后来的唐肃宗。看看他们在真实的历史中,都有过怎样的奋斗历史,两个人的抱团打怪之旅又是否真的存在?

50年代北京老照片:古建筑基本都在,图3长安右门,图9北京古城墙

【站在屋顶驱赶麻雀】“除四害运动”时驱赶麻雀,很多麻雀因无处落脚结果活活飞累死了,“小麻雀真可怜啊,‘围剿’得太厉害,它们根本没有落脚喘息的地儿,飞着飞着就直接从半空落地上摔死了。”(这是一组反映上世纪50年代北京城情况的老照片,此时的北京城总体面貌与民国时期相比没有多大改变。)

【天安门广场上的女民兵】从照片中可以看出,当时年轻人穿衣很朴素,尤其女孩梳着两条大辫子是当时的特色之一。此时距离新中国成立刚过去十多年,国家还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但是当时人们干劲十足,都希望能为国家的发展添砖加瓦,是值得尊敬的一代人。

【北京小学生们参加1951年国庆活动】当时每逢重大节日庆祝活动,北京中小学生们都会参加。从这张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出两点:一、这次国庆游行活动人数很多,仅小学生游行队伍就一眼望不到头;二、看到了长安街右门。长安左右门是皇城通往内城东西部的主要通道,文武百官上朝多是取道长安左右门。1912年12月,为便利通行将长安左门及长安右门的汉白玉石栏拆除。1952年拓宽长安街期间拆除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

【路边卖菜摊位】对于当时的北京人来说,冬天储存蔬菜尤其是大白菜成为大家首选。梁实秋在谈北京的吃食《菜包》里就说,“夏天是白菜最好的季节,吃法太多了,炒白菜丝、栗子烧白菜、熬白菜、腌白菜,怎样吃都好。但是我最欣赏的是菜包……”冬储大白菜,曾经是北京市乃至北方各地城市居民不可或缺的民间习俗,这既与北方冬季苦寒时间长,蔬菜少有关,也与当年计划经济,生产商业不发达,流通不畅,物质稀缺有关。

【长安街扩建现场】长安街一条连接东城区与西城区的城市主干路,它既是中国最著名的一条公路,也是北京城的标志之一。长安街修筑于明朝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年-1420年),这条路与皇城同时建造,是明代兴建北京城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小孩们吃糖葫芦】相比于全国其他地方,当时生活在北京城的孩子们应该是最快乐的一群人了。尽管国家物资相对匮乏,可北京城内各种物品还是能买的的,尤其是在庙会上各种商品应有尽有,逛庙会也成为当时北京孩子们最快乐的一段时光了。

【观看拉洋片的人们】拉洋片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使用的道具为四周安装有镜头的木箱。箱内装备数张图片,并使用灯具照明。表演时表演者在箱外拉动拉绳,操作图片的卷动。表演者一边拉动画片,一边说唱着画中的故事,唱腔抑扬顿挫,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托儿所孩子在外玩耍】对于当时父母是双职工的家庭来说,孩子谁来照顾是一个大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托儿所诞生。当时托儿所管理非常严格,孩子们需要按时完成各项活动,比如大班孩子早晨六点半起床,洗脸、洗手后七点半吃早饭;八点半钟开始“卫生检查”;九点十分开始“表情歌”;九点五十分“游戏”;十一点半“吃中饭”;两点半“故事”;三点半“自由玩耍”。

【在护城河里采集沙子】从这张照片中,我们看到了部分北京古城墙。北京古城墙最终也是在50年代被彻底拆除,尽管梁思成多次忽悠要保留,但因种种原因最终还是拆掉了。梁思成曾说:“拆掉一座城楼像挖去我一块肉;剥去了外城的城砖像剥去我一层皮。”

【小学生们假期里参加劳动】如今小学生们放假时,都被繁重的作业以及课外辅导课所占据。50年代的小学生们可不是这样,他们不用上辅导班(当当时也没有),只需要完成老师规定的作业。毫不犹豫地说,50年代直到本世纪初,小学生们都享受到了最快的童年时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长安右门老照片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