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长安欧亚单排货车参数

长安复携手 丝路启新程——喜迎2023欧亚经济论坛

  欧亚经济论坛永久会址。(资料图片)

  《中国-中亚峰会西安宣言》音犹在耳,催人奋楫笃行;2023欧亚经济论坛又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即将隆重启幕。对于西安来说,2023年无疑是“盛会大年”。

  昔日长安,陆上古丝绸之路的起点。2100多年前,西汉使者张骞从长安向西出发,开辟出横贯东西、连接亚欧的古丝绸之路。“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长安见证了古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人民交流的盛况。

  今朝西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西安紧密联通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通过中欧班列、国际航线等,持续做好基础设施“硬联通”,强化规则标准“软联通”,促进各国人民“心联通”。

  长安复携手,丝路启新程。主题为“创合作机遇 谋发展未来”的2023欧亚经济论坛,将于9月下旬在永久会址西安举办。

  作为我国今年首场重大主场外交活动,中国-中亚峰会于5月在西安成功举办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产生了巨大影响力,也使得世界目光聚焦于西安。近年来,欧亚经济论坛、丝博会等一系列品牌盛会持续在这座古城“绽放”,西安开放平台的发展辐射能力得以持续提升。

  西安市在2023年全市八个方面重点工作中明确提出,“把‘一带一路’建设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共建结合起来,一体推进。”并将此项扩大开放合作的重点工作任务作为着力激发全社会发展动力和活力的重要抓手。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广阔舞台上,西安作为重要节点城市和服务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正凭借不辍的锐意进取和强劲的综合实力,持续奏响对外合作的动人乐章。

  成功实践

  九届盛会确立欧亚经济论坛独有的品牌特色

  欧亚经济论坛是国务院批准,外交部指导,以上海合作组织国家为主体,面向广大欧亚地区的高层次、开放性国际会议。论坛自2005年创办以来,每两年举办一次,已成功举办九届。

  回眸2005年,西安市尚无国际高端会议活动。彼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的迅猛发展,复兴“丝绸之路”、实现区域合作,已成为各国的共识。西安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沿线的最大中心城市,是陆路开放进入中亚地区的首选城市,要迈向国际化、融入全球化,就必须把西安放到新亚欧大陆桥的战略大局来定位、谋划,向空间广阔的西部乃至中亚地区延伸。

  这个想法正好与上海合作组织所确立的深化合作、尽快把合作潜力转化为现实成果的愿望不谋而合。西安以见微知著的眼光抢抓机遇,以有志者事竟成的信心把握机遇,积极争取到了首届论坛的承办权,取得了圆满成功。

  众望所归,西安也成为论坛永久性会址。

  继“西安市迈向国际化开篇之作”的首届论坛成功举办,此后历届论坛成果斐然——2007欧亚经济论坛签署的《西安共识》,被公认为是欧亚经济论坛务实合作的里程碑;2009欧亚经济论坛成为年度中国十大国际性会议之一;2011欧亚经济论坛,明确了论坛推动欧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地位;2013欧亚经济论坛,充分发挥了西部大开发重要平台和欧亚区域经济合作平台的功能作用;2015欧亚经济论坛,全面纳入国家层面机制化管理,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重要平台;2017欧亚经济论坛,进一步明确“依托上合组织、服务‘一带一路’、促进地方发展”宗旨;2019欧亚经济论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2021欧亚经济论坛,创新“一会一展”模式,在内容设计、嘉宾邀请、办会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提升,首次同期举办的欧亚经济论坛经贸合作博览会暨中国(陕西)进出口商品展,引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优质资源……

  历经九届盛会的成功实践,欧亚经济论坛确立了独有的品牌特色,以“依托上合组织、服务‘一带一路’、促进地方发展”为宗旨,以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平台、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经贸交流与合作平台和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平台为发展目标,有效发挥了公共外交、政策协调、投资促进和项目对接的平台作用,由当初的地方性国际会议发展为国家层面“一带一路”建设十大平台之一,同时也成为陕西“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和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

  使命所向

  西安成为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一张独特“名片”

  2023欧亚经济论坛是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在首届中国-中亚峰会成功举办并取得丰硕成果之后等多重特殊背景下举办的一次重要国际性会议,也是论坛自2005年创办以来的第十届会议,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备受政、商、企、产、学、研界高度关注。

  “办好一个会,搞活一座城”。在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中,具有引领作用的重要峰会、重大论坛举办城市,往往因其国际性、主导性、宜居性、联通性、创新性的不断提升,在全球化城市网络中显现出较强优势,并有望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乃至成为国家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新节点。

  看发展,一趟趟中欧班列长安号从这里出发,将大量“中国制造”商品运往中亚国家。以改革之勇、创新之力、开放之姿,站稳GDP万亿元台阶的西安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看文化,东西方文明交汇点上的千年古都成为中国与中亚地区人文交流的枢纽,这里有根植于强大文化自信蓬勃生长的文化盛景;

  看前景,这里是一座现代之城、未来之城。作为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西北地区龙头城市和关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西安正处于战略机遇叠加期、政策利好释放期、综合实力提升期,独特优势正集聚迸发。

  历史渊源、文化地位、经济实力、城市能级……古和今、中与外、连接历史与未来,西安成为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一张独特“名片”。

  使命所向,西安用实力证明了自己。

  据悉,2023欧亚经济论坛以“依托上海合作组织、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落实中国-中亚峰会成果、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致力于进一步落实《中国-中亚峰会西安宣言》精神和《中国-中亚峰会成果清单》有关内容,持续推动地区间的对话与交流,深化多领域务实合作,促进形成深度互补、高度共赢的合作新格局。

  “从历届论坛来看,中亚五国一直是重点邀请国家,更是论坛交往最为密切、合作成果最多的国家。”有观察人士认为,2023欧亚经济论坛,对于承接和落实中国-中亚峰会成果,打造欧亚地区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巩固欧亚地区的多边互利关系,扩大陕西、西安与欧亚区域的全方位多领域务实合作,促进形成深度互补、高度共赢的合作新格局,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亮眼的发展数据,火热的发展背景,多重利好加持下,即将开幕的新一届欧亚经济论坛,将以中国-中亚峰会成功举行为契机,擘画“创合作机遇 谋发展未来”主题,为西安更加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加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这里是陆上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一带一路”再出发之地。

  西安已经做好准备,迎接论坛盛会召开。

  来源:西安日报 记者 刘宁 文/图

一千多年前,欧亚大陆上有三个最强帝国,其中一个竟然打败了中国

公元六到八世纪,欧亚大陆上有三个大帝国正处于兴盛期,分别是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和唐帝国。

可以说,几乎在同一时期,中东的阿拉伯人也在迅速崛起,从阿拉伯半岛开始,经过战争扩张成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空前大帝国,向西占领了整个北非和西班牙,向东则吞并了整个西亚和大半个中亚,控制了地中海南岸的整个地区。

最终,在天宝十年,唐朝与阿拉伯帝国发生了战争,持续时间长达两年。其结果就是以唐朝惨败而结束,后世称这场战争为“怛罗斯之战”。此此战败,对于唐朝来说可谓是损失惨重,国力受损,好在家底够厚,经过两年休养生息,唐朝国力很快恢复。天宝十年,即:唐阿之战结束两年后,唐朝重振旗鼓,大肆征讨大勃律,军队由新任安西节度使统领。

可以得见,唐朝的恢复能力还是挺强的,两年前刚经历惨败,两年后就已有实力再次征伐,这也从侧面体现出唐朝的强大。当时,唐朝处于唐玄宗统治时期,享受着“开元盛世”带来的红利,自然底气十足。随着唐朝不断巩固西域,扫除周边势力,可以想象,照此发展下去,西域地区必然会重现汉时风光。

然而,就在这时,国内爆发了安史之乱,彻底打乱了原本部署。安史之乱被认为是唐朝衰落的诱因,尽管,后面平定了叛乱,却使得唐朝无力统治西域,且国内藩镇割据,为后来灭亡埋下了隐患。至于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主流认为是来自于李林甫嫉贤妒能。

但是,笔者却不这么认为,最起码不完全这么认为。

李林甫担忧拥有战功的将领会威胁到他的地位,遂大肆提拔少数民族将领,导致后来外族势力发展壮大,以至于再想除掉可就没那么简单了。从历史角度来看,安史之乱绝非单独事件,它的爆发是唐朝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存有多方面因素,主要为:统治阶级与人民的矛盾、朝廷内部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叛乱发生后,唐代名将高仙芝在陕郡布防,他手上虽然有五万兵力,但是,多是刚刚招募的新兵,还未经过正式军事训练,战斗力几乎没有,且军中还夹杂着不少边兵,长骑以及彍骑,此战对于高仙芝来说,并不抱多大的期望。

恰逢此刻,作为唐军统帅的荣王李琬前线暴毙,荣王仅是名义上的统帅,对正式作战并无实质性帮助,但他的死去,却使得无人能够约束监军边令诚,以至于边令诚在军队内指手画脚,嚣张跋扈,从而导致后面出现的悲剧。

封常清与高仙芝汇合后,认为凭借陕郡地区的这点新兵,是不足以抵抗叛军的进攻。于是,封常清建议应该将兵力退守城中,坚守潼关,高仙芝选择采纳。在撤退过程中,断后部队曾遭到叛军攻击,损失较大,好在唐军主力在高仙芝的率领下,平安撤入潼关。

高仙芝深知敌众我寡,刚一进城就命令所有士兵修筑城池,加强防御。没有多久,叛军即追至城下,领兵者为安禄山得力干将崔干佑。望着面铜墙铁壁的防守,崔干佑只能选择退兵,长安危机得以暂时解除。在古时,潼关为战略要地,叛军若想攻占长安,则必须拿下潼关。

换言之,高仙芝若能守住潼关,那么长安就能保住。可谁都知道,叛军既然选择起兵,绝不会止步于一座城池前,此次崔干佑退兵,一方面因其率领的是先头部队,且其中多为骑兵,并无拿下潼关的把握。另一方面,崔干佑此次追击,是以探查军情为主,在他们摸清潼关兵力虚实后,定然会携叛军主力卷土重来,到时潼关势必要经历一场血战。

在崔干佑退兵之时,远在蒙古地区的朔方镇武军城却激战正酣。这是安禄山的另一只大军,由麾下将领高秀岩率领,目标是拿下武军城。然而高秀岩这次可选错了地方,此地驻守的唐朝将领为大名鼎鼎的郭子仪,守军皆是身经百战的唐军将士,高秀岩率领叛军发动数次进攻,不仅毫无所获,反而自身损失惨重,溃不成军。

叛军溃败后,郭子仪率军乘胜追击,斩敌无数,并一路攻下静边军城。这时,安禄山的大同兵马使薛忠义率军杀到,郭子仪怡然不惧,领兵迎战,斩杀胡骑7000余人。两战大获全胜,极大振奋了唐军士气,随后唐军一鼓作气,相继收复云中、马邑等地。

经过郭子仪力挽狂澜,唐军逐渐占据上风,而叛军则屡战屡败,溃不成军。为了迅速掌控局势,唐军采取侧面迂回战术,绕到敌后,切断了叛军后路。唐军以此为切入点,进行大幅突破,使得敌后创口愈来愈大,等同于把叛军一分为二,南北线彻底失去联系。

在首尾无法顾及的情况下,等待叛军的下场就只有被分割清剿。就在一切都向好的局面发展时,大宦官边令诚成为唐军平定叛乱的最大阻碍。高仙芝准备率军攻打连云堡,可边令诚怯战不出,高仙芝无奈,只能将原本不多的兵马分出三千人,用来保护边令诚。

其后,高仙芝率领着剩余人马清剿叛军,好在其军事能力出众,仅用六七千人就拿下了小勃律都城。见敌人已灭,边令诚遂率军大摇大摆前往小勃律,到了地方后,他又是要财又是要物,可谓是贪得无厌,高仙芝并不在意城内财物,遂一一满足。

如果说,边令诚仅是贪财贪物倒也无关紧要,可要命的是,他为了显示自己的能耐,对作战之事指手画脚。若是其他事情,高仙芝自会退让一步,可这行军打仗岂能儿戏,一步指挥出错,将会造成全盘皆输。如此视全军将士性命于不顾,高仙芝自然不能纵容,因此,对于边令诚的一些荒诞要求,高仙芝皆严辞拒绝。

不曾想,边令诚是个极易记仇的人,此次高仙芝丝毫不留情面的驳斥,令他十分憎恨。于是,边令诚回到长安后,即向唐玄宗上书谗言,大肆诋毁高仙芝,且刻意夸大高仙芝、封常清败绩,而对于高仙芝手下士兵皆为战力低下的新兵一事,他却只字不提。

此时,不知真相的唐玄宗受到蒙蔽,大怒之下派边令诚处死高仙芝、封常清二人。

边令诚拿着皇帝给的敕令,返回潼关,见到封常清后,他宣读敕令,将其赐罪。封常清听后,情绪并未有太大波澜,而后请求称:“我讨贼无方,令国家蒙羞,死所甘心。但身死之后,有表章奏与皇上,请公公予以上达天听。”说完,他从身上拿出奏表,递给边令诚。

随后,封常清慷慨赴死。

从这点看出,封常清已然料到了自己的结局,及早将奏表备在身上,那么,这奏表内又是什么内容呢?

根据文献资料记载,封常清的临终奏表中,先是解释当初东京陷落后,他之所以潜逃,并非是为了怕死,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战略考虑。奏表中,封常清向唐玄宗详细陈述对叛军的作战安排及局势分析,且在最后,他如实讲述洛阳战败的原因及过程。

可以说,这些内容都是封常清在与叛军多次交战中,总结出的经验,对于唐朝平定叛军有着重要作用。

封常清受刑时,高仙芝还在城外巡查,并不知封常清被斩之事。待返回城中,高仙芝才听闻此事,他当时以为封常清被斩,是因洛阳战败一事,并未察觉到自己正身处危机。边令诚深知高仙芝兵权在手,如果念了敕令,恐怕会逼的高仙芝谋反。

为了以防万一,他找来上百名刀手,跟随身后,向着高仙芝方向赶去。见到高仙芝后,边令诚对其喊道:“大夫您亦有恩命!”。高仙芝一听此话,顿觉今日自己大难临头,不过他没有惊慌,从容跪下接听敕令。

敕令中,称高仙芝擅自率军撤入潼关,罪不可恕,且肆意克扣将士粮饷,为此受死。高仙芝听后,上言道:“擅自率军撤退,确实按罪当诛。可克扣将士粮饷之事,却是无稽之谈,显然是冤枉于我,不信大人可以问下周围这些将士们。”

此刻,在刑场附近,已然围满了高仙芝招来的唐军。

这些人虽然跟随高仙芝时间不长,但是,在最近几个月的战斗中,都对这位仁厚大度的将军颇为敬重。眼见高仙芝被冤枉克扣粮饷,这些士兵纷纷发声澄清,一时间好似群情激愤,边令诚怕久拖生变,急忙令刀手行刑,一代名将高仙芝,就这么稀里糊涂身死。

唐朝损失两员大将,一时无人可用,万般无奈下,只能命养伤在家的哥舒翰出征。哥舒翰亦是一员名将,他上任后效仿高仙芝的策略,坚守潼关。在哥舒翰看来,叛军表面声势浩大,实则坚持不了多久,潼关此地易守难攻,叛军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攻下,而时间若拖得长了,各地忠于唐室的势力则会趁势出击,占领敌后,到时叛军将首尾不能兼顾,陷入困局。

哥舒翰对于局势看得很是透彻,然而能力再强,终究抵不过奸臣一句话。在他死守潼关时,奸臣杨国忠认为哥舒翰怯战,遂多次令哥舒翰出城迎敌。严令之下,哥舒翰无法推脱,只能率军迎战,在追击中,误入叛军圈套,唐军全军覆没,哥舒翰战死,潼关就此失守。

潼关陷落后,叛军浩浩荡荡,直捣长安,唐玄宗携朝室慌忙逃往蜀地... ...

直至最后,这场波及全国的动乱用了八年方才平定。在古时,八年叛乱,足以耗空一个强国,而唐朝有两次盛世作为后盾,根基雄厚,则顺利挺过了这次危机。虽然并未倒下,但唐朝却因此元气大伤,逐渐走向衰落。

安史之乱平定后,唐朝即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主要原因是由于统治者疏忽导致,当时为了奖励平叛有功之人,唐朝大肆分封节度使,并在国内建立军区,进而使节度使制度涵盖范围扩大,为藩镇割据创造了条件。

在唐朝后期,割据局面已然形成,各藩镇内实行父死子继、财政自治,拥有自身政治体制,可以招募军队,俨然是一个独立的小国家。随着藩镇发展日益壮大,他们之间为了各自利益,亦会互相征战杀伐,国家再次陷入战乱。

在这期间,唐朝有心削弱各藩镇势力,却效果甚微,到了后期,藩镇势大,朝廷已经没有能力进行约束。由于,各藩镇间战争不断,消耗巨大,各地势力遂选择向百姓增收赋税、徭役,且明目张胆压迫百姓、侵占土地,民间对此怨声载道,各地反抗不断。

并且,在懿宗、僖宗时期,国内赶上天灾,田地近乎颗粒无收,老百姓生计成为问题。在这种险峻形势下,朝廷依旧大肆征收赋税,将百姓逼上绝路,最终爆发起义。这次起义规模空前,最终,彻底瓦解了唐朝统治。

简单来说,唐朝的灭亡是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藩镇的出现,削弱了中央集权的作用,使得国力逐渐衰弱,加之,朝内奸臣当道,统治者已无力解决国内矛盾。恶性循环下,最终导致民间爆发起义,推翻了当朝统治。

天复元年,崔胤联合孙德昭打败了刘季述,迎唐昭宗复位,李裕复降德王。而朱温与李克用成为唐末的风云人物,在朝廷各树党派,在朱温的支持下,宰相派胜利,宣武节度使朱温入宫尽诛宦官。天祐元年,朱温发兵长安,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之后,将唐昭宗杀害。

至此,统治中国290年的大唐帝国就此覆灭。

参考资料:

『《怛罗斯之战》、《唐阿之战》、《安史之乱》、《资治通鉴》、《新唐书》』

目的地遍布欧亚大陆!2020年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12条集结线路

西安市政府召开中欧班列长安号2020年度开行情况新闻发布会。

西部网讯(记者 苏静萌)今天(1月18日),西安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记者在会上获悉,2020年中欧班列长安号高质量发展,全年开行量达到3720列,班列开行量、重箱率、货运量等核心指标稳居全国第一,全年中欧班列质量评价指标全国第一。

西安国际港务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孙艺民表示,2020年,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集拼货运通道拓宽改造及集卡分拨场站项目、中欧班列长安号中转集拼场站项目、“一带一路”国际多式联运智慧物流枢纽平台等几个工程项目有序推进,进展顺利,为中欧班列起到了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

同时,2020年,与周边节点城市展开通力合作,借助各地优良的基础设施和产业资源,将各类货物聚集到西安上列运输,通过“干支结合”的方式构建了“+西欧”集结体系,相继开行了襄西欧、徐西欧、蚌西欧、冀西欧、厦西欧、唐西欧、芜西欧、榆西欧等12条集结线路,形成了国内大循环、国际国内双循环网络,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已初步织线成网。

孙艺民表示,为深化与中远海运集团、招商局物流集团、中铁集装箱公司等大型央企合作,开行了中欧班列长安号公共班列,实现了每天欧洲方向开行2去2回,进一步降低班列物流成本,提升综合服务效率。“我们加强与青岛、宁波、连云港等沿海港口合作,吸引日韩产品利用中欧班列长安号开拓第三方国际市场,无缝对接全球航运体系。组织开行比亚迪、兰精、陕汽、隆基、冠捷等本地货源专列,增强中欧班列长安号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

“2020年,我们持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合作,新拓展了西安至维也纳、维罗纳、伊斯坦布尔以及中东欧等班列线路,班列目的地遍布欧亚大陆。”孙艺民说,中欧班列长安号已真正成为中国制造走出国门、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色产品进入中国的“丝路使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长安欧亚单排货车参数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