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长安与西安是不是一个城市

长安名字那么好听,为什么后来被改成西安?这名字是谁改的?

我们今天所知道的西安拥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乃中国古代十三朝古都,是中国历史上建朝最多的一个城市,同时也是中国四大古都之首、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有的人或许会疑惑,既然西安拥有如此深厚的历史底蕴,那么为何在古代的诗歌作品、历史记载中,西安出现的频率并不高呢?这就必须要说到西安的曾用名--长安了。


提到长安,大家是不是感觉就熟悉多了?李白的“西忆故人不可见,东风吹梦到长安。”,杜牧的“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各位名家以及各类历史文献中所提到的长安便是今天的西安。

中国历史上改名的城市有很多,有改得更好听的,也有改得不如过去的,很显然,西安这个名字在大多数人眼中远不如长安之名来得响亮。那么长安为何会被改名成西安呢?

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西周已为都城

西安位于关中地区,在古代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它的建城史已有三千多年,公元前1046年,姬发灭商之后,便在镐京,也就是西安的西南处建都,这也是西安首次被立为都城。秦朝的都城是咸阳,根据《史记》的记载:“汉长安,秦咸阳也”可以知道,咸阳亦为西安,阿房宫、兵马俑等重要历史遗址也都位于西安。

公元202年,刘邦又定都西安,并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将其立名“长安”,意为“长治久安”,西安从此正式成为历史上的“长安”。此后,西安的历史地位、形象和底蕴不断提升和加强,再加上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后世的隋、唐也纷纷在西安建都。曾经,长安二字便象征着街道繁华、国运昌盛,不过,在唐代之后,这座历史名城却曾遭受过毁灭性的打击。

黄巢起义毁长安,昔日皇城成炼狱

唐朝末年,国家国力衰退,同时各种苛捐杂税也致使百姓苦不堪言。昏庸的统治、百姓的不满背后,往往伴随着各种各样的起义,而一场改变长安城命运的农民起义——黄巢起义便是在此时悄然开始的。

黄巢此人其实并非贫苦农民出身,他家几代都是盐商,而他更是自幼便家境殷实。起初黄巢是想通过科举走上仕途,从而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但几次落榜的经历使他逐渐心灰意冷,打起了另走它途的算盘。

公元875年,王仙芝发起农民起义,机会难得,黄巢很快便响应了号召,成为了起义发起人之一,并在王仙芝去世以后正式成为了起义军的领袖。

公元880年,黄巢带领起义军攻入长安。其实在黄巢刚入长安的时候,饱受朝廷折磨的长安百姓是非常支持和爱戴黄巢的,起义军几乎是没有受到什么抵抗就成功攻下了长安。

不过,没过多久,黄巢就开始露出了自己的真面目。因为多次参加科举无果,黄巢十分痛恨那些公卿氏族,于是就对长安原本的那些官僚贵族实行打压政策,同时放纵自己的手下在长安城烧杀抢掠、欺男霸女,一时间,长安成为了恐怖的人间炼狱。

后来唐朝大举反攻,成功夺回长安,但是没过多久,黄巢又重新占领了长安。痛失过一次长安的黄巢并没有引以为戒,反而变本加厉地迫害百姓,甚至血洗长安,将城内数万男丁屠杀殆尽。从此之后,曾经的举世明珠逐渐黯淡无光,长安也不再是后世皇朝首先考虑的都城对象。

多次改名,终为今日西安

从最初的长安到后来的西安,其中间其实还有过数次改名的经历。长安被黄巢摧毁之后一蹶不振,尽管后来还有皇帝念及其深厚的底蕴有过想要定都长安的想法,但大多也没有能力重建经历火海后的长安,恢复它昔日的繁华。

元朝初年,元世祖封其三子为安西王,意为“安定西部”,镇守原长安地区,并建立安西王府,而京兆府也被改名为安西路。之后安西王叛乱,元帝平乱后为扬皇室威严,震慑臣子而将安西路改名为奉元路,也就是尊奉元朝之意。

到了明朝,元朝已被推翻,皇帝自然不会继续让这片地区继续“尊奉元朝”,有安定西部之意的安西倒是不错,但是他又不想直接使用元朝的“安西”,于是便将安西颠倒了一番,定为西安。此后,这片地区曾为数代皇都的地区被正式命名为西安,并一直沿用至今。

曾有数代皇都之辉煌,如今低调但底蕴犹存

在唐代以前,长安是代代皇帝眼中的必争之地,是建立皇都的首选地区;在唐朝之后,长安被毁,昔日皇城沉寂数年,辉煌不在,直到明朝以后才得以重建。其实唐代之后的长安,都与盛唐时期的长安相差甚远,唐末长安被被毁之后又重新改建,但改建后的那个长安光是面积就只有原本十几分之一,更别谈人口和经济了。

在如今许多人的眼中,西安低调且不够起眼,可要知道,即便在飞速发展的今天,西安或许早已不复当年的皇都盛景,经济和政治意义也比不上那些新兴发达城市和后世的都城、首都。

但是身为历经几千年的古城,它的历史底蕴也依旧能在各个城市中一骑绝尘,光是那些丰富的历史遗址,其价值便已无法估量。你可以不了解西安,但是绝不能小看西安,它对中国历史意义有多深重,远不是你所能想象的。

历史上被改过名的城市还有很多,其中还有很多像西安一样被公认为改得不如原来好的,比如今天的河南淇县,许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它就是曾经的朝歌;还有开封,原名为汴京;合肥,原名庐州;宜昌,原名夷陵......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也有人觉得这些城市现在的名字也改得不错,并不逊于古时候原名。

当然除了这些“改名失败”的城市,还有不少“改名成功”的优秀案例,比如原名叫中甸县的香格里拉,原来叫大庸市的张家界,还有原名灌县的都江堰等等,比起原来的名字,是不是就听起来更有意境、更好听一些了呢?

长安寓意长治久安,为何要改成西安?从历史文化看城市改名的利弊

#古籍里的历史#

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氾水之阳登基称帝,定都雒阳,不久刘邦听从娄敬和张良的建议,将都城迁往关中,刘邦命令萧何在咸阳营建都城,并将咸阳改为长安,长安正式成为西汉帝国的都城。

萧何营建了未央宫作为皇宫,位于长安城内,长安的寓意是“长治久安”,这个名字既吉祥又好听,长安二字并非是萧何、刘邦所起,而是早就存在的一个地名。

《史记 秦始皇本纪》:王弟长安君成蟜将军击赵,反,死屯留,军吏皆斩死。

秦始皇的弟弟成蟜的封号是长安君,长安当时是秦都咸阳附近的一个小村落,被封给成蟜作为封地,长安二字再往前的历史就不可考证了,但并非只有秦国有长安君,赵国也有长安君。

《史记 赵世家》: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长安君嬴成蟜

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秦国趁赵国国君去世之际,发兵攻打赵国,赵惠文王年幼的儿子赵丹即位,是为赵孝成王,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说:把长安君作为人质,我们就出兵。赵国太后不肯,在大臣的劝谏下才答应。

赵国长安君是赵国太后的小儿子,是赵孝成王的弟弟,由于长安这个名字好听,赵国也有长安这个地名,而且还是王族的封地。

楚汉战争时期,项羽也被封为长安侯,处于乱世之中,根本无法确认项羽的封地在哪里,但肯定不是咸阳的长安,此时项梁刚刚被杀,章邯率领秦军正要扫荡各地的起义军。

《史记 高祖本纪》:封项羽为长安侯,号为鲁公。

虽然长安在汉朝之前就存在了,但是以今天西安的地理位置来看,在汉朝之前,西安不叫长安,秦始皇时期的都城是咸阳,咸阳是陕西地级市,与西安隔着一条渭河,渭河以北是咸阳,以南是西安,但在当时西安与咸阳应该同属京城范围。

西汉长安未央宫

咸阳城、阿房宫大部分面积在今西安市内,秦宗庙、章台宫、兵马俑、秦始皇陵也在今西安市内,说今西安市也是秦朝都城也说得过去,在秦朝之前,西安还是西周的都城,叫做丰京与镐京。

丰镐二京位于今西安市长安区的沣水两岸,沣水以西是丰京,是西周的宗教中心与文化中心,以东是镐京,是西周的政治中心,丰镐二京合称为宗周,总占地面积约17平方公里,这是西安作为都城的开始。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这十三朝分别是:西周、秦朝、西汉、新朝、东汉(汉献帝)、西晋(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朝、唐朝。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将国号改为新,仍定都长安,但将长安的名字改为常安,那么问题来了,王莽为什么要改名?

十三朝古都西安

王莽在全国范围改了几百个地名,搞得很多地方官都不知道这个地方叫什么名字,还得标上新名与旧名来对照,王莽改名完全是为了突出自己的新朝与众不同,是一种理想化的改名,没有任何实际作用。

将长安改成常安也说得过去,长安是长治久安的意思,常通长,也可以说常治久安,读音也相同,并无太大影响。

东汉建立后,立即就把名字改回来了,长安仍然继续用,但东汉却把都城定在了洛阳,直到东汉末年,董卓强行迁都长安,不久董卓被吕布所杀,李傕、郭汜控制朝廷,直到汉献帝东归洛阳,不久又被曹操迁往许都。

西晋末年,先有八王之乱,后是五胡乱华,以匈奴人为首的前赵政权攻破了西晋都城,制造了永嘉之乱,俘虏了晋怀帝,不久晋愍帝在长安登基,几年之后,也被前赵政权灭亡。

唐朝长安大明宫

前赵宗室将领刘曜平定外戚靳准的叛乱后称帝,不久迁都长安,同年,前赵大将军石勒自立,建立后赵政权,经过十年的时间,后赵灭亡了前赵。

前秦是氐人建立的政权,苻健在公元362年称帝,定都长安,前秦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最强的政权,苻坚当政时,统一了整个北方,发动淝水之战攻打东晋失败,之后迅速崩溃。

后秦是羌人建立的政权,淝水之战后,臣服于前秦的羌人首领姚苌于公元386年自立,在长安称帝,后被东晋大将刘裕灭亡。

西魏是鲜卑人建立的政权,北魏衰弱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宇文泰拥立北魏宗室元宝炬在长安登基为帝,国号仍然是魏,后被宇文泰的后裔建立的北周政权所取代。

长安城市演变图

西魏、北周、隋朝、唐朝是相互承继的,西魏权臣宇文泰的后裔建立了北周政权,定都长安,北周政权还灭亡了北齐,统一了整个北方,北周权臣杨坚建立了隋朝,取代了北周,定都长安,隋朝在长安兴建了大兴城作为都城。

隋朝末年,李渊起兵反隋,建立了唐朝,并统一了整个华夏,李渊同样定都长安,并将隋朝的大兴城改为长安城,并进行了增修与扩建,还修建了大明宫作为皇宫。

唐朝灭亡后,西安不再作为都城,政治中心开始移到中原,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不是定都开封就是定都洛阳,北宋建立后,定都开封,南宋定都临安(今杭州),元朝定都北京,明朝起初定都南京,朱棣夺权后定都北京,清朝也是定都北京。

北宋建立之初,赵匡胤有意迁都长安,但由于部将都是中原人,强烈反对,未能成行,朱元璋时期,也一度想迁都长安,但因为太子朱标早逝,未能成行,西安如今幸存的城墙就是明朝留下来的,距今六百多年。

唐朝长安城布局图

长安的名字被改为西安,就发生在明朝,那么长安是怎么改成西安的?

唐玄宗时期,把长安所在雍州改为京兆府, 长安是都城,京兆府则是长安所在地的一级行政区,京兆府下辖22县。

唐朝灭亡后,其都城被毁,长安的名字开始被改来改去,五代时期,后梁把长安所在京兆府改为雍州,并设大安府,即今西安市,后唐又把大安府改回京兆府,宋初把京兆府改为陕西路,后来又改为永兴军路,金占据关中后,把永兴军路改为京兆府路。

元初西安仍属京兆府,元世祖忽必烈封他的三子忙哥为安西王,封地在今西安,几年之后,元朝把京兆府改为安西路,元朝中期又将安西路改为奉元路,明朝建立后,将奉元路改为西安府。

明初朱元璋封自己的次子朱樉为秦王,封地就在西安府,并在西安府修建秦王府,此外还修建了城墙与其他建筑,现在西安幸存的城墙就是当时修建的。

西安明代城墙

民国时期,西安属陕中道,一年后被改为关中道,1927年民国陕西省政府设立西安市,3年后又取消,改回长安县,1932年,西安被国民政府宣布为陪都,不久又撤销,1944年,西安市再次成立。

从唐朝到民国,可以看出长安的上一级行政区改名的经历如下:

京兆府→大安府→京兆府→永兴军路→京兆府路→安西路→奉元路→西安府→陕中道→关中道→西安市→长安县→西安市

从汉朝到唐朝,长安的名字存在了一千多年,唐朝灭亡后,长安的名字就一直被改来改去,一是因为乱世,不同的政权管辖,就带来不同的名字,二是因为行政制度的需要,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行政制度。

京兆的意思是指京城及周边地区,长安只要作为都城,京兆府这个名字肯定存在的,但从五代十国开始,长安没有做为都城,因此叫京兆府显然不合适了,就存在改名的需求,京兆府的名字一步步被改为西安有两个重要节点。

西安行政区域图

一是元朝改京兆府路为安西路,这是因为元世祖封他的儿子为安西王,所以才改的安西路,路、道、府都是行政区,安西有安定西方的意思,元朝的都城在北京,西安就是北京的西方,所以称安西路。

二是明朝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其实与安西是同样的意思,明朝不想西安府的名字与之前一样,于是把安西改为西安。

注意了,这里改来改去的,都是长安的上一级行政区,长安这个名字一直都存在,只不过是以最基层的县来存在的,一直叫长安县,从唐朝开始到现代,包括今天也有,只是叫长安区,是西安的一个区。

可以这样理解,原来唐朝的长安城一直以长安县的名字存在,从唐朝一直到现在都是,但是长安县的上一级行政区的名字却在改来改去,最终改成了西安,到民国时期西安设市,下辖长安县,长安县后来改成了长安区。

长安城

长安二字是一直流传下来了,不过只是西安下辖的一个区,大多数外省人并不知道这个区的存在,只知道西安市的存在,长安这个名字从汉到唐存在了一千多年,显然更有知名度,西安这个名字只存在了六百多年,很多人以为长安被改成西安,实际上并非如此。

如果在民国时期设置长安市,以代替西安市这个名称,显然更有利于发展,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看,目前的西安市与长安区都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没必要苛求,接受就好,绝大多数国人都知道长安就是西安,但外省人知道西安市有个长安区的人还不是太多。

十三朝古都长安,为什么改名会叫西安,西安这个名字是谁取的呢?

很多人都认为,现在的西安市就是古代的长安。而且,“西安”这个名字远不如十三朝古都“长安”恢弘大气。那么今天的西安,与古代的长安有什么关系呢?

长安能作为十三朝古都,是因为在古人看来,“关中者,天下之脊,中原之龙首也”。所以,从西周时期就开始在此建立都城。之后,秦国将都城迁到了这里,并以此作为统治中心统一六国,建立了大秦王朝。再之后,莽新、西晋、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先后在此建立都城。

当然,这些建都关中的朝代,对于都城的名字也并不统一。西周时期,这里被称之为镐京;秦国到秦朝,又名为咸阳;到了西汉正式命名为长安,寓意“长治久安”。期间,虽然王莽将其短暂的改名为“常安”之外,在此后的数百年间,无论是否作为都城,几乎都被称为长安。只有五代后梁时期,被改名为“大安府”。真正告别长安这个名字,已经是元朝了。在元朝灭掉金朝后,将这里改为奉元路(备注: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而到了明朝时设了西安府,取“安定西北”之意。

不过在名字变化的同时,长安城的位置也在不断地变化。在刘邦建都之时,秦朝的咸阳已经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于是,在张良的建议下,在名为长安乡的地方修建城郭和宫殿,建立新的都城。之所以选择长安乡,一方面是因为这里能够有效地控制八百里沃野的关中。同时,这里有秦朝遗留下来的兴乐宫,可以有效地缩短建立都城的时间。当然,此后随着汉朝统治的稳固,经济的恢复,又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建了未央宫等宫殿,使长安城无论在城市规模上,还是繁华程度上,都成为当时世界上罕见的大都市。

之后由于王莽在覆灭之时长安被大火焚烧,让这座宏伟的都城失去往日的荣光。到了东汉末年,董卓在长安附近横征暴敛,他的部下李傕和郭汜更是在此刀兵相见,让长安变得衰败。虽然,西晋、前后秦、西魏和北周先后在这里建都,但是无力恢复西汉时代的辉煌。直到隋朝建立之后,才在汉长安城南面的大兴县内营建了大兴城,后来的唐长安城正是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如今,长安县再次成为了长安区,也成为了西安市的一个区,再次成为了西安的一部分。

到了隋代,长安城的管辖就不再只是一个长安县了,而是有了两个附廓县,分别是长安县和万年县(大兴县)。在此基础上隋代设置了雍州、京兆郡。唐朝初期,长安同样只是京城的一个附廓县,另一个县是万年县(唐玄宗时改名咸宁县)。只不过,此时的长安的治所已经改到了“大兴”城,所以又被称为“京西”,并设置了雍州、京兆府。长安城的两个县,管辖范围是如何划分的呢?按照唐朝的划分,是以朱雀大街为界限,朱雀大街西边的西城59坊、西市和城外59乡划入长安县,而朱雀大街东部的东城59坊、东市划给了万年县。

唐朝灭亡之后,长安再也不是中央王朝的都城,所以长安也变成了一个普通的县级行政区划。到了洪武二年,即1369年,明朝平定陕西之后,朱元璋设立西安府。同时,为了防备蒙古入侵,朱元璋的二儿子——秦王朱樉在原先长安城建立新城,修建城墙(今西安城墙),并将新修建的城池称为“西安府”。由于长安县的县衙在西安府城内长期办公,“西安城”和“长安城”从明朝开始就被老百姓混叫。

到了1911年之后,北洋政府曾经一度取消府级建制,“废府存县”,西安府也改成了“长安县”。但是到了1928年,就又重新设立了西安市,而之前的长安县在1939年搬到了西安城以南,这时西安和长安才算正式“分家”。

如今,长安县再次成为了长安区,也成为了西安市的一个区,再次成为了西安的一部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长安与西安是不是一个城市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