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长安大地震是什么时候

古代地震破坏力有多大?西安这处遗址告诉你答案

遗址位置示意图。

西部网讯(记者 敬泽昊 田珂)“潼、浦之死者什七,同华之死者什六,渭南之死者什五,临潼之死者什四,省城之死者什三。”这是史书关于明代嘉靖年间华县大地震的记载。近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长安区斗门街道办张旺渠村北侧发掘了一处宋金时代遗址,包括华县大地震在内的多次地震在此留下了痕迹——砂土液化,相较于史书记载,更加直观地“记录”了地震带来的破坏力。

所谓砂土液化,是指在地震作用下,饱含水分的砂土受到强烈振动而失去承载能力,处于流动状态,从而出现喷沙冒水、地表开裂等现象。汶川地震、松原地震等近年来发生的地震,都出现过类似的现象。本次考古发掘,共清理出4条(段)砂土液化形成的砂脉——它们平面呈窄带状,多有弧折,逶迤延伸。几条砂脉的延伸方向基本一致,均呈东南—西北方向,剖面上窄下宽,底端呈喇叭状,其内填充纯净细沙,底部与堆积沙层相连。根据地层的打破关系推断它们形成于宋金至民国之间,应该和明代嘉靖年间关中地区内发生震级较高的地震有一定关系。

TG6地震裂隙。

除了发现地震的遗迹之外,本次发掘另一项重要收获是初步认识到了遗址区内沣河古河道的变化情况——古河道的宽度随着深度(从低于地表0.5米到低于地表6-9米)的下降,从10米左右扩大至百米以上,可见随着泥沙的淤积与河床的抬升,导致这段沣河古河道越来越窄,并在历史上的某一时期彻底断流,逐渐成为了沃野良田。而沣河则发生改道,逐步偏移到这条古河道西侧700余米之外。

因为本次考古发掘未在区域内发现西汉以前的遗存,东汉之后古人活动的遗迹才零星出现,所以专家推断河流的改道应该也发生在东汉魏晋时期。正因为古河道的改道才让这里成为宜居宜业之地,所以从唐代开始,相关遗存越来越多,直到宋金时期到达巅峰。

人老近妖,经典案例1枚

01

汉武帝元朔年间,御史大夫公孙弘上奏,推荐汲黯为右内史。

右内史就是后来的京兆尹。

天子脚下,皇帝的亲戚众多,高官大贾云集,牛逼哄哄的人物多了去了,作奸犯科的事也时时发生。

谁到这儿,都是头大如斗。

公孙弘其实是给汲黯挖坑。

汲黯在景帝时就是部级干部,公孙弘那时还在乡下放猪。

现在汲黯还是部长,公孙弘也是部长。

汲黯非常讨厌公孙弘,对武帝说:“公孙弘是高级官员,工资那么高,睡觉时盖布被子,这明显的沽名钓誉!”

武帝问公孙弘:你怎么解释?

公孙弘坦然道:“他说的没错!”

接着话锋一转,说:管仲相齐,超级奢侈,国家富强;晏子相齐,艰苦朴素,国家富强。每个人方法不同嘛!了解我的人说我是忠诚,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是奸诈罢了。

汉武帝对公孙弘更好,对汲黯更冷淡。

但汲黯本事大,治理右内史,秩序井然,公孙弘、张汤这一派拿他也没办法。

02

汉武帝时,出了个大侠郭解。

郭解年青时,杀人越货,造假钞,盗古墓,什么坏事都做过,运气好,总是逢凶化吉,保了一条命。

年纪渐长,改变作风,成为侠客,帮助别人,不图回报;做事讲理,不欺外人。

外甥和人斗,硬要灌别人酒,被反杀;姐姐不让下葬:“我儿子被人杀了,弟弟那么大的派头,不报仇?”

郭解找到那人了解清楚,表示:“是我外甥无礼。”

放人,自己把外甥埋葬。

各地的豪杰都佩服他,门庭若市。

很多古惑仔都推崇郭解为老大,以替他做事为荣。

元狩二年(前127),武帝下令,各地豪门大户迁到长安茂陵(武帝的陵墓),以建成繁荣的地区。

大将军卫青出面替郭解讲情:“这个郭解家里穷,不需要搬迁。”

武帝心里雪亮:“郭解会让你替他说情,这个人不会穷。”下令郭解必须搬迁。

负责搬迁的杨主任,没多久让郭解的人砍了脑袋。

郭解迁往关中,收到贺钱一千多万;到了关中,长安大佬们争着和他相交;没多久郭解手上又犯了命案,被杀者的家人上告,又被杀在路上。

武帝震怒了,下令抓捕郭解。

有人为藏匿郭解自杀,有人在茶馆讲郭解的坏话被杀,还被割掉舌头!

逮捕了郭解,还有人替他说话:“老郭是真的不懂谁杀了那些人。”

公孙弘发话:“郭解一介小民,弄权欺世,因小事杀人,自己不知道比知道更可怕!应判大逆不道。”

于是把郭解灭了族。

儒家公孙弘坚决把凌驾于法外的私人法庭“侠客”给办了。

03

公孙弘的人生,不仅仅是逆袭,而要用奇迹来形容。

六十岁前,作过小吏,小错被开除公职;养过猪,只为填饱肚子,吃尽生活苦头。

年纪老了,努力读书,读通儒经,名气才渐渐响亮,地方多次推荐到中央任职。

但一直不受几任皇帝待见,直到60多岁,别人退休了,他才冒尖,一篇答辩文章合了汉武帝的意思,进入武帝的秘书班子(任博士,待诏金马门)。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青云直上。

当时为止,大汉有过18位宰相,都是爵爷将军或皇亲国戚,比如汉初陈平、周勃,是刘邦打天下的功臣;汉武帝前期的宰相窦婴,是武帝的舅公;田蚡,是武帝的舅舅。

前124年,75岁公孙弘正式当宰相,长安官场地震,这么一个乡下老书生,能当宰相?

这一年汉武帝32岁,摆脱了外戚对朝政的干预,政由已出,他拜公孙弘为相,也等于给外面一个信号:这个帝国我说了算。

并且给公孙弘一个爵位:平津侯,开创先拜相后封侯的先例。

运气来了,山也挡不住。

公孙弘上位。

04

再有一个,公孙弘不和武帝硬扛,总能在很恰当的时候,承认自己认知不足。

比如,那年,武帝北征匈奴,南攻百越;卫青拿下河套,建朔方郡,作为攻打匈奴的桥头堡。

同时还有两个大工程,东北修苍海郡,西南修通夷道,国家财政也渐渐吃不消。

公孙弘反对建立朔方郡,武帝把意见交给臣子们讨论。

大臣朱买臣连问公孙弘十个为什么,老公孙一个也回答不了,于是说:“我是个乡下人,不明白修筑朔方郡的重大意义。但我建议罢修苍海郡、西南夷通道,全力干好朔方郡。”

这个意见武帝同意,集中力量对付匈奴,是当务之急。

公孙弘的建议很切实际,而又善于变通,武帝明显很喜欢。

打匈奴花钱,有个叫卜式的河南大财主,愿意捐出一半的家财赞助国家。

武帝很高兴:“你要当官,还是要办什么事?”

卜式说:“皇上您号召,打匈奴,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嘛!我什么都不要。”

公孙弘说:这个不近人情,只怕有假。

武帝心中赞许,老公孙是个接地气的人。

汲黯骂公孙弘沽名钓誉,而公孙弘当面承认;那时公孙弘的职位是御史大夫,九卿之一。

真小人比伪君子更合武帝的脾胃。

没多久公孙弘就当上了大汉帝国第一任平民出生的宰相。

05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君君臣臣这一套,深得汉武帝之心。

提出这一理论的是大儒董仲舒。

武帝对董大师很尊敬。

公孙弘比不上,多少就有点羡慕嫉妒恨。

偏偏董老又看不起公孙弘:这家伙就是个马屁精嘛!有什么真本事?

公孙弘恨呐,提议武帝,让董仲舒去当皇帝哥哥胶西王刘端的国相。

胶西王,有名的豪横,公孙弘这一招和推举汲黯是一个套路,都叫借刀杀人。

不过,董仲舒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连刘端也佩服,安全过关。

公孙弘又留下一笔黑历史。

06

大臣主父偃给汉武帝出过一个大阳谋叫“推恩令”。

后来主父偃太嘚瑟,老刘家诸侯王的钱也敢收,在调查齐王刘次昌违法案件时,齐王顶不住,自杀。

毕竟是亲戚让手下整死了,汉武帝很不高兴,把主父偃下狱。

调查结果,受贿是事实,逼死齐王,没有。

武帝想到主父偃的功劳,想放一马。

这时,公孙弘跳出来补刀:“齐王死于非命,追究起来,主要责任人还是主父偃。不杀了他,怎么和天下人解释?”

主父偃被灭族。

公孙弘建了三个馆来接待贤人,工资大把花在这些门客身上,自己吃得住得艰苦朴素。

看上去很宽容。

实际上报复别人的心这么强,非常忌刻。

06

这样的人,大家也不大尊敬他。

当了大官,有个发小跑首都来看他,公孙弘粗茶淡饭地招待。

发小非常恼火,出来到处讲公孙的坏话:“这几口饭我自己也有!公孙在外人面前吃的简朴,里头摆五个大锅大吃大喝。装什么装嘛!”

公孙弘气得半死,对大家说:“宁可碰上恶意的客人,也不要碰上家乡的发小。”

也是公孙自己太装逼了。

当时的淮南王刘安(武帝的叔叔)想造反,忌惮的是岸崖高峻的汲黯,对传声筒公孙弘很看不起:“他就是树上的枯叶,踢一脚就掉地上喽!”

连汉武帝也对他很随便,经常不戴帽子就接见这个老头儿。

不过公孙弘还是受到武帝的善待,当了六年宰相,81岁去世。

07

他之后的一堆宰相,只有石庆老实,和他一样善终。

其他的宰相,统统砍头。

对于汲黯、主父偃来说,公孙弘固然是一个两面三刀、卑鄙无耻的小人。

但对于天子来说,他却是一个忠厚老实、体恤上意的贤臣。

对于不涉朝堂的普天芸芸众生而言,他更是一个乐善好施、家无余财的清官。

就这么回事。

特别是在职场之上,人臣的好坏,多看点工作成效,少说点诛心之论,挺好。

年轻人往往忍不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长安大地震是什么时候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