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大众小人标志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为什么说海贝HiBy R3二代是“小钢炮”?

也是巧了,前段时间公司领导告诉我,目前小红书那种讲MP3播放器的帖子火了,问我要不要找几张刚开始玩播放器时的图片,来补充在小红书上,于是就翻箱倒柜的找我“初烧”时候的设备,最终在网盘单独的文件夹中找到了这些图片。

在翻阅时候,我就发现购买过的更加昂贵的器材图片都没有保留,唯独这张不怎么清晰,甚至都算不上器材照随手一拍的图片成了压箱底“靓机照”。就是这张“捡破烂”的微软Zune加两百元的?DIY蓝鸟耳放,成了我折腾HiFi的起点,之后一发不可收拾。

图注:这是我刚玩HiFi器材时候的设备

其实在当时,这种“捆绑”玩法就是为了弥补像Zune这样羸弱输出功率的不足,通过外接便携解码耳放来增加驱动力的,当时也不懂啊,以为这样就能“推”好耳机,殊不知这样会引起各种失真,而且当时手头上低阻塞子其实压根不是增加电压问题,这样捆绑就是个玩儿,但这样来搭配的玩家还真不少。

而且很多人都给这样在当时相对小巧,又有不错“推力”的设备起名叫

“小钢炮”。

消失的“小钢炮”

凭借当时较为小巧的体积;不错的声音以及高可玩性,国内一些品牌并没有走厚重的“国砖”道路,而是将小巧播放器加便携耳放组成“捆绑套装”来进行销售,依稀记得当时飞傲和aune都推出过一些非常小巧的捆绑套装,因此最终驱动力还要比索尼播放器和一些国砖驱动力高,当然在初期,也出现了“力大声粗”的现象。

之后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这类“小钢炮”从市面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体积更大、堆料更猛的高端播放器成为市场上绝对的“明星”。暂且不说高端播放器崛起这件事儿,为什么本应该受到消费者热捧的“小钢炮”们消失了呢?

其实这主要是有三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单个播放器价格已经达到2k以上,再加上一个2k左右耳放,不算线已经够一些国际大牌中端播放器价格,随着安卓播放器出现,体积也要捆绑玩法要轻薄;一方面是3.5耳机口的取消,无线耳机和小尾巴的出现让这些捆绑设备已经彻底沦为小众市场中的小众,品牌费力不讨好;而另一方面高端超旗舰播放器的出现不仅要比捆绑带来的效益更高,也更能适应逐渐“难推”的多动铁耳机。

随后安卓开放SRC技术的成熟、多样化的耳机市场(多单元圈静铁、低阻大耳)的出现、低端播放器被小尾巴和无线耳机侵蚀的因素,让高端播放器逐渐有了一席之地。

换种形式存在的“小钢炮”

不难从对HiFi市场有极强响应能力,且随时能迅速调转方向的海贝HiBy发布的播放器就可以看到这样的趋势,入门有小尾巴压场;中端有R系列播放器发展;超高端有RS系列在寻找“旗舰播放器”上限,当然被评为本年度最喜欢播放器的R6 Pro二代已经成为了耳机展展会中展商们的标配,而且这款播放器因为独树一帜的造型也确实够出圈,身边一位不玩HiFi的朋友都在问这是个啥。

从海贝HiBy今年的营销和产品本身来看,他们自始至终都在做一件事儿,就是如何让产品“辐射”到更广人群,R6 Pro二代对于设计的全方位进化,吸引到了圈外人注意,更为高端系列就不再赘述,似乎已经5年没有更新的R3这样的入门系列就“淡”出了视野,其实并不然。

小胡子视频中就说R3系列是线下走量款。我之前也经历过线下烧友购买的逻辑,他们的需求直接干脆,只要听到自己想要的就会直接购买,R系列常青藤,R2和R3便是如此。

只不过时隔五年后的今天发布的海贝HiBy R3 II(简称R3二代),作为一款不到一千元的播放器,海贝像对R6 Pro二代外观创想一样,赋予了这样一款“入门”产品有了新的重新思考,

你可以把它看成纯MP3,就是那种插卡就用的非常纯粹的播发器;也可以把它当做流媒体机来用,使用手机通过HiBy Link功能来用就是一个便携解码耳放;如果正好身边有大系统,缺个音源,同轴当做转盘来用也行,当然还可以作为“小尾巴”来用,这时候会用机身来独立供电.

利用内部电池来供电,除了可以延长手机本身续航外,最关键一点,是可以通过合适的电压来达到驱动耳机的稳定性,此外还可以带来在电源纯净度方面的优势,比如可以规避手机中复杂电路带来的噪声问题。

之前我就在文章提到过独立供电优势:

“电源噪声是线路产生的,线性电源噪声比较好控制,最简单就是加滤波,但这会直接影响瞬态表现,而在手机空间中,手机电源注定会引入噪声,之后再输出到小尾巴对音质影响可想而知。而另一方面,有独立电源理论上更稳定,但是有独立电源不代表一定比没有的好,它只是众多参数中的一部分”这是之前一位朋友对独立供电的解读。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作为USB DAC是无法做到边充电边听歌,因为USB独立供电不能满足这次大幅提升的输出功率,换句话来讲,只能使用机身内电池供电,这样不仅稳定输出还能提供干净的背景。

当天同事没带蓝牙耳机,我就赶紧用海贝R3二代通过USB方式接有线耳机“救急”妥妥生产力了

而这款播放器之所以叫“小钢炮”,就是因为这代机身本身就比火柴盒大不了多少,厚度就和iPhone带壳一样,加上仅100多克重量,直接放进我的达音科平头塞那个保护盒中完全没有问题。

另外这次音量电位器采用了实体旋钮设计,那种咔哒咔哒轻微声音非常迷人,硬件参数咱也就一嘴带过,ES9219C双通道结构加上每通道都有独立耳放,加上独立时钟,降低抖动提升稳定性来避免失真,而相对比一般小尾巴大一些的体积,通过电路架构优化也带来了不输中高端价位播放器的声音。

所以在我看来啊,一家公司技术的先进并不体现在如何堆料,堆料不加节制的优化并不意味着实力有多强。

恰恰相反,在这样极为小巧的体积以及成本可控的前提下,做出好声音才是“深藏与功名”啊,这才是真实实力的体现,而在R3二代这名不经传的外表之下,音质确实可以形容为:

心如猛虎,细嗅蔷薇

有很多朋友都觉得现在大家做器材评测的音质部分都在讲一些“八股文”,如果各位觉得后边分享的音质过于复杂,考虑到这款播放器的定位问题,我这里还是先以大家都能听懂的文字来做总结,R3二代是一款体积和声音并不能直接“划等号”的播放器。

它的声音既有R5二代这样有充沛力度的高密度风格,又有RS系列一种厚润风格,此外在整体少了一些突兀感,让整体声音扎实耐听,这在这样的小体积播放器中并不常见,如果苦于担心现在的小尾巴声音都一个模子出来;声音大同小异或偶尔想推个大耳,从各个方面表现来看,R3二代不仅稳扎稳打,还有超脱于体积的素质表现。

在这么小播放器内还搭载4.4mm平衡口,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而且这个平衡口输出也很恐怖,可以达到3.5Vrms,最大输出功率可以有380mW,可以推动绝大多数动圈耳机都么有问题。

为了能够一探这款“小钢炮”的能力,我这边也是选择了三款不同类型的“真旗舰”塞子,就为了挖掘出“潜力”。

不过在此之前,先来聊聊我最喜欢搭配的塞子,达音科的ALPHA 3。在试听时候这款耳机已经煲机超过了400小时,拿到家后我就没停下过,因此这时候的ALPHA 3低频稍微有所收敛,但泛音和高频延伸实在是很有“爽朗”感。

而在搭配后(4.4)我个人感觉甚至要比一些旗舰播放器还要好听,原因在于相比在一些大推力播放器上容易造成低频泛滥的灾难性表现,小钢炮搭配这款仅399的平头,确实在低频上要有一定压制,大概收了有30%。而在量感方面,因为本身是平头塞,同时我又用的中空套,所以量感并不算多,但是在瞬态响应方面,就能明显感觉并不显克制的速度感,收发自如,但也导致下盘稍微缺少一些浓厚的氛围感,不过也想了下,或许是因为开放耳机缘故,低频氛围并不浓烈。

而在中频和高频方面,我个人感觉在R3二代本身轻微音染影响之下,中频声像位置并不刻意贴耳,这点好评,同时ALPHA 3人声过于突出的声像也稍微“压”了一些,不至于过冲,而在人声口型上,则走的既不是小家碧玉型,也不过大显得会过于平面化,而是有较高的密度和适中开合调校,这样的听感才是舒服的,高频方面则是这款播放器的一大优势,通透敞亮,具有不错的延伸和泛音,但我个人感觉在搭配ALPHA 3这样本身高频泛音就比较多的耳机,会让高频过冲,器乐线条感虽然不错,但因为能量在这点造成叠加,还是会出现一些不耐听感,所以我建议可以搭配一些比较吃推力比较难推的动圈。

声场部分我想留给搭配的钛铃Plus,这是一条售价超过5K元的平头塞,在我心中目前是NO.1,我也试着搭配了R3二代,这时候必须开高增益,才能表现出低频应该有的素质,比如下潜弹性,但是在控制力方面就有些力不从心了,同理在高频表现上也是如此,过于飘逸妖娆,失去了器乐本身扎实和耐听感,建议还是低增益。而在人声方面就比较稀疏平常,平面缺少层次。

但不管是像ALPHA 3这样399的平头塞还是5K出头的旗舰,两者搭配小钢炮在声场表现上的表现,和我自己的RS6可以相提并论,唯一就是“小一圈”而已。如果不纠结耳机是不是有声场这个概念,咱们暂且就说它是虚拟声场,它的空间密度感都在这个价位播放器中属于翘楚级别,因为有些入门播放器只有宽度没有纵向,这就导致非常拥挤和平面化,而R3二代的声场因为有了一定的边际感,且没有那种惯用的羽化模糊边际而营造出来的空泛感,因此就在这有边际感的声场内,横向宽阔呈现出扇形,纵向则错落有致,听编制曲目中前排小提琴乐手拉奏明快的提琴,和后排低沉婉转的长号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的空间感。

为了进一步试探这款播放器潜力,我搭配了HIFIMAN RE2000 Pro,这款高达15K的旗舰动圈耳机,即使在3.5mm耳机孔下,依旧能够把这款旗舰动圈耳塞推出一定气势感,三频密度充耳可闻,低频扎实且不轰头,鼓点清晰并具有不错的回弹速度;中频人声则温润细腻,一方面来自耳机本身特点,而另一方面则是本身R3二代就改变了以往过于直白的特性,偏向流行人声加入了一些音染,让人声在保持较为硬朗线条感同时,保持鲜活和丰满度;高频方面我个人感觉中规中矩,缺少一些适当的“爽感”,稍显克制,当然在推这类旗舰塞子时,声音架构没有问题,但是在个别频段就没有旗舰播放器全面了,可听,但不推荐搭配旗舰塞子。

正好近期我在“追”着和声力老哥寄新宙斯Elite,在收到后我立马开箱煲机,用这款耳机一来是阻抗仅有32欧姆,属于好“推”但对控制力有较高要求;二来是它是一款前端检测仪,对于器材和线材非常敏感,这是之前从没有过的体验;三来是我有笔记本外接便携解码耳放作为外置USB DAC来使用的习惯,在R3二代搭配新宙斯Elite并开启高增益下,声音虽然不能和台式系统相比,但在骨架完整度、低频量感、中频能量分布和高频空气感上,可以达到一些小台式设备的听感,同时也具有不错的活跃度和低频氛围感,但这里我就不建议来听大编制曲目了虽然器乐层次感不错,但横向还是缺少一些宽度,但器乐结像和三频健康的声音确实在千元播放器中推大耳是很少见的。

回到开头问题,海贝是想通过R3二代来“颠覆”哪类产品呢?应该是市面上那些想通过精巧包装盒花言巧语的宣传来卖个千八百的公模小尾巴,当然对于FC6这样的采用R2R架构的终极小尾巴来讲,它仍然是面向发烧用户的玩物,而非面向大众。

而R3二代一个讨巧的设计是它既有简单操作的触控界面可以吸引到那些只单单来想找一款纯粹播放器来进行把玩怀念的大众玩家,又通过内置的tidal、Quboz等烧友耳熟能详的流媒体来丰富烧友听音乐场景,它既保留了最为纯粹的MP3特性,又拥抱流媒体时代。

也说明海贝确实想利用这样一款小尾巴来“海纳百川”,吸引所有爱听音乐的朋友,显然这才是对音乐爱好者也好,HiFi发烧友也罢,至关重要的。

毕竟独乐乐,不如群乐乐嘛!

初烧HIFi利器-海贝R3音乐播放器

我不算影音发烧友,受朋友影响,加上喜欢这些时尚元素,所以跟风入了HIFI这个门。我对耳机、播放器这样的随身设备目前的要求就是便携,素质高于手机。手机虽然方便,但是经常承担了大量的任务,对续航的压力比较大。术业有专攻,所以看书用kindle,听歌要播放器。

我听的内容上我属于杂食动物,流行、民谣、摇滚、电音都会听,人声为主,流行向的器乐也会涉猎,只有古典音乐听的比较少。我一直以来的听音观是,音乐的内容大于听音乐的设备,在一定时期内,当设备的素质达到一定阈值之后,就没有更新的动力,直到耳朵变的挑剔,想尝试更高阶的设备(或者说经济能力允许尝试更高阶的设备吧)。

购买理由

之前的播放器是千元以内的山灵M2s搭配阿思翠am850,还有一个创新的大耳机,用了一年多,只能说是比手机素质高一点,但是在出街后受交通工具和噪音的影响,几乎抵消了这点素质的提升。这足以说明对我这样的木耳的培养任重而道远啊。

山灵M2s用了一年多,没有什么明显的缺陷,就是滚轮的灵敏度不好掌握,如果升级上去,山灵M3s和飞傲M9都是不错的选择,只是价格稍贵。其实海贝R3应该和山灵M2s属于同等价位的播放器,只不过R3是触摸屏,支持平衡输出,蓝牙LDAC,稍微贵那么一点点就是新功能的价格,所以选择R3就是平级购买。我本身就是冲着这2个功能去的,想体验一下。

还有一个选择R3的原因是海贝特有的MSEB调音了。我想对于老烧来讲肯定是不屑一顾的。MSEB其实就是更加直白的EQ曲线,将调节滑块直接定义然后进行量化,如温度、低音下潜度、低音弹性等等,我想使用这个功能,就是想确认一下这些定义量化后感觉。我主要的爱好是旅游拍照玩相机,我们都知道,照片、视频、图画都是视觉影像的呈现,通常可以更容易的以统一的素质呈现给大家(使用校色设备统一管理色彩、相同介质、手段输出),大家在评价的时候至少是基于一个确定的客观主体,不管人主观上有多大的倾向性,只要不是瞎子、色盲、弱视,对于视觉表现的主观描述,可以更容易的统一。

我想说的是,声音本身,以统一而稳定的介质和手段输出给用户这件事,就是比影像要困难,“水电和火电”的梗肯定是一个笑话,但用电的设备互相之间的电磁影响是肯定的,人耳的敏感度和个人对于声音的认识度也是每个人都不同,从调音师到用户,对于要使用文字来形容声音这件事,我觉得完全可以上升到哲学的高度, 这也是很多人戏称“玩音频最后不是玄学就是文学”。

声音的频率是量化的数据,而人对声音表现的接收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是无法量化的,只可意会。很多耳机和设备,用户的评价大相径庭,甚至是完全相反,假如没有产品本身的制作品控和个体差异,那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拿声音的冷暖来说,就是相对的概念,假如和温度一样,以水结冰的温度为0摄氏度,暖是正数,冷是负数,那声音的0在哪?每个人理解的0都不会一样的吧。

以上有表述错误的地方还请指出,说实话,有时候想这些东西自己脑子都乱了。

我还没入烧就开始学习玄学了。我不是听觉特别敏感的人,假如说海贝MSEB功能把影响这些感觉的参数定量调整(前提还是调音师对于这些词的理解是准确或者是与大众一致),会帮助我的木耳进化吧?

海贝R3推出后,我在海贝的群里潜水了一段时间,开始是有很多bug的,毕竟是新品,是海贝第二款播放器产品,当时的固件版本里还没有LDAC功能。11月前通过了索尼的认证,更新了新的固件支持LDAC,正好双十一下手。

外观展示

开箱没什么说的,商家送了32G的卡先用着,不够再换。

屏幕的贴膜上有详细的按键及插口说明。揭开之后下面还有一层普通的贴膜。

全家福,带一个透明的壳,但是做工一般。带前后的钢化膜一套,我不喜欢钢化膜就没用,原机上带前后的普通超薄贴膜,不过不抗磨,已经有划痕了。

我又去淘宝的旗舰店单独买了塑料保护壳,一套四个颜色捆绑一起卖,想着单独买的质量能好点,结果和本机送的是一模一样的,也就是几块钱的水准。

Hi-Res的小黄贴是单独的,自己贴。贴上去不好取下来,我贴废了一个。

四面的按键和接口。上一曲和暂停键是一体的,下一曲是单独的,可能是使用下一曲的次数比较多。音量键回馈感很好,上/下一曲、暂停键、开关锁屏键反馈一般。

TF卡槽没有保护。低端播放器也都采取type-C接口,这个很好。

2.5mm平衡口和3.5mm耳机接口距离较远。

红色还是蛮骚的,我今年本命年。

电源指示灯为蓝色。可以在系统里关闭。

和iPhone 7 PLUS 的大小对比。

原机带的膜不是很耐磨,已经磨花了。

使用感受

首先冲外形体积上是相当满意,和M2s差不多,很小巧轻便,没有明显的做工缺陷。但是屏幕分辨率低,显示很差,颗粒感强,完全是上一个时代的手机产品。

海贝R3触摸屏的操作逻辑和手机很像,新固件主要的开关上划呼出控制台,上手没什么难度,操作上中规中矩,没有特别反人类的地方。

有文件管理功能,收音机功能内置了很多广播台,但需要连接wifi,并不是自带物理天线。

菜单最右侧为播放界面,或者从右侧屏幕边缘滑动。

菜单最左侧是设置,或者从左侧屏幕边缘滑动。

设置上和主流的播放器没什么太大区别。在非安卓系统的播放器里,海贝R3的无线功能是比较多的,dlna和AirPlay,WIFI传输,支持APT-X的蓝牙4.1及蓝牙LDAC,提供了各种可能的玩法。蓝牙连接时会LDAC优先。当然海贝的hiby link同样支持,就是用手机操控播放器,在很多的品牌的播放器上都支持,比如山灵。

与电脑在同一wifi下时,可以使用wifi传输歌曲文件。

一些主要的设置,没什么新奇之处,无功无过。

说说这个海贝独有的MSEB功能。

MSEB和均衡器都有单独的设置页面,右上角有开关和归零,以及已经保存的预设调音。

MSEB就是用更直白的文字来定义的均衡器,定义了总温度(冷/清脆--暖/暗)、低音下潜度(轻快--深)、低音弹性(清--强)、厚度(薄--厚)、人声(靠后--突出)、女毒(解毒--加毒)、齿音高频(柔和--清脆)、乐器瞬态(慢/弹--快/硬)、空气声(柔和--清脆)等9个方面。

总温度(冷/清脆--暖/暗)可以理解,女毒(解毒--加毒)是什么鬼。。。。。

我在使用的时候会一个一个的从最低调到最高,听两个极端的变现,用于理解听感。不过平时听歌通常都是选择关闭MSEB,避免播放器的倾向性,毕竟耳机的风格和素质还有很大的影响。

目前主要的入耳耳机是阿思翠am850和森海塞尔的新品IE40 pro。蓝牙耳机是松下HD605n。M2s已经出掉了,所以没有对比物了。

百度了一下,大家对这个ES9028Q2M的评价还是比较有争议了。前面说了我是入门,所以播放器和耳机放在一起的听感,我是该说播放器的作用还是耳机的功劳呢?我反正是有点乱,所以音质这块我就不做评价了。

总结

优点:

1、外观做工优良,机身小巧,类手机的UI界面直白友好,交互逻辑清楚,操控较好;

2、功能全面,可以让你在初烧就可以用不高的价格使用很多的功能。

3、hiby link功能,和手机互联。MSEB功能,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5、续航强大,使用3.5mm耳机以50%音量播放,续航时间应该是超过官方广告的。

缺点:

1、屏幕分辨率太低了,倒退10年的水平。

2、触摸屏反应度一般,不太灵敏,偶尔长时间不操作,再操作时会有时滞。

3、这么小巧的播放器,估计推力只能推动一般的低阻耳机。

关注试客!有试用!有惊喜!

国产跑车组团“抗日”R3、小忍还能扛多久?

长久以来日系300至400排量跑车凭借做工和性能等优势,垄断我国大部分小跑车市场。今儿咱们聊的“抗日”泛指国产摩托车企业针对日系小跑车雄霸我国小跑车市场现状发出的“反攻”。

为了更好地产出内容,我们排了三个月的队买一部雅马哈R3进行测试,同时还针对春风450SR、凯越四缸400、赛科龙RC401等国产新款跑车进行研究,本周将飞抵重庆体验赛科龙RC401,后续有测评报告。

从最近春风放出的450SR风洞实验视频中看到,450SR采用了直推上泵但目前品牌不明。在离合拉杆上可以看到Brembo的标识,猜测是配备了液压离合,如果制动也配备Brembo那就太好了,但成本就不太好控制了。

同时还发现换挡杆有一个前锁止点,这应该是快速切换反挡模式的设计,这对于喜欢下赛道的车友来说提供了便利。车重虽然没有透露,但从其前单制动盘配置来看,猜测这款450SR的体重应该是属于较轻的级别。

动力方面已知是搭载一具双缸450cc发动机,动力参数官方没有给出明确的信息,但透露最大功率不会低于33.5kW,这个数据正是日系阵营中川崎Ninja400的最大功率,阿春的用意不说自明。从目前的状态来看,这款450SR的完成度已趋于成熟,距离正式发布的时间应该不会太久,大家可以先预测一波售价。

在战力上,个人觉得春风450SR属于综合实力较强稳扎稳打的战斗风格,在造车经验、技术实力、销售网络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都有着不错的表现,而且还进军Moto3赛事从中汲取赛车经验。相信春风会把更多成熟的赛事经验运用到后续的量产车型上,增加自己的战斗实力。

接下来的凯越也是战力不俗,不久前,凯越400cc四缸发动机点火成功,让很多车友为之兴奋,而更兴奋的是,凯越表示搭载这款四缸发动机的跑车400RR,也正在紧锣密鼓地研发,并且有望在今年亮相。

这款400RR设计时速为220km/h,整备质量被定在了160kg,而这台四缸发动机有着55kW/13500rpm最大功率,44N·m/12000rpm最大扭矩,这样算下来其推重比达到了0.34kW/kg。而日系阵营的Ninja400也仅为0.19kW/kg,R3则是0.17kW/kg。

除了这款未上市的四缸跑车,凯越的321RR也是R3的有力竞争对手,两车在动力方面有着诸多相似,动力方面搭载的是322cc并列双缸平台,最大功率29kW/10500rpm,最大扭矩28N·m/9000rpm,而整备质量为151kg。虽然账面参数逊于R3,但凭借轻车重,让它在推重比上扳回一分为0.192kW/kg。最关键的还是售价,321RR起售价仅为2.598W,用接近一半的价格,体验80%的进口车乐趣还是挺值的。

个人觉得凯越很像战斗中的“特种兵”,扮演着出奇制胜的角色。声浪销魂、性能出色的四缸发动机以及高性价比,无疑是凯越取胜的秘密武器。

除了上述两款大家较为关注的车型,宗申赛科龙的RC401也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这外形设计我不多说,大家给打个分。

RC401搭载了TC400R发动机有着401cc的排量,最大功率33kW,最大扭矩34N·m,整备质量178kg,整车座高785mm,身高170的男骑士或160+的女骑士可以安心着地,并且标配ABS以及滑动离合。这账面数据还算是不错。但对比川崎Ninja400的33.5kW最大功率和37.2N·m以及168kg整备质量,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至于车友对这个差距是否在意,就取决于RC401的最终定价了。

几款车型中RC401最先站了出来,个人觉得这有点抢占先机的意思,根据前序车型定价区间,小编斗胆猜测RC401的定价估计会在3W左右。

在国产阵营中个人觉得赛科龙RC401更像是开路先锋,最先出场占得先机,但后劲如何能不能斩获更多收益,就要看它的本事了。本周我们将会前往重庆,带大家一起看看RC401本领如何。

国产阵营聊完,再看看战斗力不俗的日系阵营,首当其冲的就是最近热议的雅马哈R3,外形设计不赘述,车友已经给出了明确答案。

R3之所以这么受车友关注,究其原因,它很好地继承了雅马哈YZF车系的运动基因,而且雅马哈在造车方面内功深厚,让很多车友信任。配置上看似普通,像减震不可调,仪表也是普通液晶仪表,离合手把不可调等等,但这些并不影响它的市场表现,甚至一车难求。

R3配备了轻量化钻石型车架,发动机也是车架的一部分。而且还采用了短轴距设计,提供足够的刚性和韧性。简而言之,就是它可以给你车随心动的驾驭感受。

骑行姿态上R3虽然手把降低了22mm,但座高为780mm,并没有想象中的激进,很适合新手入门。搭载的321cc双缸8气门发动机,有着出色高转表现,可在10750rpm输出30.4kW最大功率,在9000rpm爆发最大扭矩28.4N·m。拿来当赛道练习车,让自己适应高转输出的感觉很合适,而且稍加改装它就是一台可以征战四方的赛车。

要说缺点我能想到的就是它4.68W的售价,办完各种手续新车落地价至少5W多。还有就是它的高转动力特性,当转速拉高时会有不错的动力体验,但在日常骑行中谁舍得拼命的拉高转呢,所以就会显得它低扭爆发略显不足,不过应对日常骑行还是够用的。

FZR 250R

在四缸技术方面雅马哈有着丰富的技术储备,当年FZR 250R的四缸技术即使现在看来也都是很牛的。但为什么雅马哈只引进双缸的R3,而小排量四缸技术却迟迟不放手呢?其实也不只是雅马哈一家,像本田、川崎、铃木这几家也都一样,四缸车型都是进口,未曾在国内生产,至于为什么大家有知道的吗?欢迎后台留言。

川崎Ninja400个人觉得它是一款男女通吃的跑车,外观方面Ninja400更符合大众审美,又大又狠的感觉很讨喜。账面数据在现有同级车型中表现也很出色,再有就是新款的Ninja400官方解除了135的限速,这打消了很多车友对它最后的一丝纠结。

整车骑行姿态偏向于街道,日常骑行相对舒适。而且Ninja400动力输出偏重于低扭表现,这更有利于日常骑行,需要加速超车时动力能快速释放,基本满足了车友对跑车的大部分需求。

原厂状态下的Ninja400动力输出线性且低扭充足,得益于轻体重的优势,让它有着轻松易上手的特点,而且4.98W的起售价,大多数车友也表示可以接受。前两年二手准新车还能卖出新车价,不过随着新款的解除限速,让Ninja400的二手价格有了不小的波动。有兴趣的可以去关注一下。

在同级跑车阵营中,川崎的Ninja400以及雅马哈的R3,不论是从品牌认知度,还是做工性能等方面都有着较强的战斗力,但随着国内摩托工业的崛起,与之匹敌也不是不可能。上述那几款车型要是如约而至,或许会撬动它们的地位。不过高兴的同时也要有危机意识,因为本田CBR400R正在“热身”,后续的跑车市场竞争会更为激烈。希望国产加油,拿出真本事打一场胜仗。

在您心中谁才是“抗日”的国产主力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大众小人标志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