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昂沙发怎么样
这要看你是做什么的,什么学历,什么社会阶层,以及你所从事的工作等等!这个问题需要全方位的思考,比如一个做机械加工的技术工人,你给他看你认为是世界上最棒的企业管理书籍,你觉得把最好的书介绍给他,但是他不一定觉得这本书好,原因就在于所从事行业不同,角度不同,与书好坏无关,一本书的好坏不能有谁任意评判,也许百分之十九九的人认为不好,但是一个人老了里面一句话,一个思想,一个理念,因此影响了他的人生,这本书对于这个人就是好书。
有什么书一看就很有逼格?
《追风筝的人》《悲惨世界》《变形计》《百年孤独》
命运多舛的雪橇犬“多哥”,在风雪中舍命送药,95年后得到认可
精力旺盛的哈士奇,在人们心中,是破坏大王,是拆家高手,对它又爱又恨。如果我说,是家养禁锢了它的天性,约束了它的武力值,其实它是颜值和智商并存的物种,大家信吗?
“二哈”是对哈士奇的“高度赞美”,以至于人们都快忘了它的本尊,它的学名可相当霸气,叫西伯利亚雪橇犬。
它是犬科中的古老物种,自从人们挖掘它的潜力后,它是专门负责拉长途雪橇的高手,动不动就是几十公里不喘气。它在前面,主人在最后,前方危险全凭自己判断,个个都具备领袖风范。
若把它关在家里,它无处释放的精力,以及无与伦比的领袖气质,憋着实在很难受啊!人家有自己的想法,拆家的行为,其实它也不想的。
在1980年的谢尔本博物馆,木匠布莱希纳在储物室里发现了一只被遗弃的绒狗,这是一只雪橇犬。恰好,他有过饲养的经验,他知道,能来博物馆的雪橇犬,曾经都有一段传奇的故事。
在深挖溯源后,这只看似不起眼的雪橇犬,让他心生敬畏,因为它在1925年的血清拉力赛中,带领它的雪橇队在狂风暴雪里,完成了最长、最艰难的那段路程。它,名叫多哥。
图:英雄犬多哥和它的主人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梦回,当年靠雪橇犬送救命药的感人故事。
(文章有点长,不过整个故事回味无穷,希望大家可以认真看完,谢谢!)
01 多哥出生,命运多舛1913年10月,英雄犬多哥出生在北极圈以南150英里的诺姆(Nome)镇,从它出生后,它体弱,娇小,还饱受咽喉痛的困扰(不过调皮好动)。
在优胜劣汰的雪橇犬中,主人塞帕拉(老塞)都不用多想,就把它贴上了低劣品种的标签。
可温柔心善的女主人康斯坦斯可不这么想,她也时常给老塞说:“雪橇犬是我们最忠诚的朋友,就像和人一样,体弱多病是常态,我们不应该区别对待!”
老塞也是软心肠,不过嘴硬,就这样,多哥的饮食起居就落在了女主人身上。为了降低它的疼痛,延长它的生命,女主人常常把它抱在怀里,用热毛巾帮它敷喉咙,亲自调理喂食。
图:女主人康斯坦斯
多哥在精心照料下一天天长大,它调皮的天性也展露无遗,老塞的犬舍是它嬉闹的天堂,作为搞怪天才,社交鬼才,整个犬舍的气氛,在多哥的营造下,“祥和温馨”。
不过老塞可没太多精力陪它闹,在他做工或训练时,就把多哥关在笼子里。
笼子可限制不住多哥的绝世风华,老塞前脚关,多哥后脚逃,不是开锁就是挖洞,实在不行,就跃上横梁,从通风口钻出去。
用老塞的话说,他白天做工或训练的时间,都没有专门补洞和修复笼子的时间多。
图:多哥想办法从通风口逃出去
其实多哥每次跑出去,都是去找老塞,它也十分渴望,像其它雪橇犬一样得到专业的训练,它一颗驰骋大自然的心,靠禁锢是行不通的。
每次老塞训练时,它总能找到办法跑到其它雪橇犬身边,嬉皮搞怪。而雪橇犬们,总是很轻易地陷入多哥的绝世风华,也常常被逗得迷失了方向。
老塞看着多哥的种种举动,以为它精神有病,再看着它的小身板,恨不得把它就地正法。
老塞痛苦地熬过了半年,多哥也半岁了,这时一位朋友想要一只雪橇犬,老塞正愁没地方处理多哥,二话不说,就让朋友带走了。
可没过几天,朋友愤怒地带回了多哥,“老塞,这破狗还你,我的家都快被它拆完了。”说完就骂骂咧咧地离开了。
老塞心想,不行,这货绝对不能待在我的犬舍里。没过几天,一位贵妇急需一只看家狗,老塞又麻溜地打包把多哥送走了。
可是,执拗的多哥,岂是贵妇能降服的。无论贵妇对它多好,它都一脸傲气。哪怕把它关在密不透风的屋子里,它也能冲破厚实的玻璃逃出去。
因为多哥知道,老塞和女主人的家,才是自己真正的归宿。
图:多哥和两位主人在一起
看来,是送不走多哥了,老塞断了念想,帮它做了一个精美的狗窝,希望它能在狗窝里“安分守己”。
狗窝可不是多哥想要的,只要老塞和雪橇队在训练时,它都会在旁边“摇鼓呐喊”,常常也把老塞摔得鼻青脸肿。
可在多哥8个月大时,老塞重新认识了多哥。
02 改变命运,委以重任那天,老塞要出远门,为了降低多哥跟着捣乱和拆家的风险,老塞用一根结实的绳子,把多哥绑了起来。
然而,捆绑岂是能难倒多哥的,等老塞走后,它几口下去,就挣脱了。望着7英尺高的围栏,想都不用想,一跃而上,即使后腿被铁丝网钩的鲜血淋淋,它也想挣脱逃跑。幸好被老塞的帮工发现,解救了它。
本以为疼痛能让多哥安分点,不曾想,多哥望着老塞的方向就追了出去。
次日清晨,老塞感觉雪橇队有异动,一经检查,才发现多哥混入了队伍中。此时的多哥,正追逐去“舔”领队犬的大耳朵,不知悔改的它,难道不知道上次差点被领队犬咬死的经历吗?
显然多哥成功“舔”服了领队犬,它们齐头并驱,一路驰骋。当遇到驯鹿时,多哥总是追逐疯跑,其它雪橇犬也跟着被带偏了原定路线。
图:多哥第一次真正做雪橇犬
头疼的老塞,只能决定给它套上绳子,让它体验一下雪橇犬真正的快乐。
当绳索挂在多哥的脖颈上时,它的羁傲不逊瞬间变得严肃认真,它拉紧绳子一路向前,朝着正确轨道狂奔。尽管它体弱多病,但它也一鼓作气,跟着同伴们狂奔了许久。
老塞折服于多哥的毅力和决心,他想看看让多哥领头会怎样。没想到,多哥不负众望,居然带着其它雪橇犬,一路狂奔了75英里才停歇。
多哥展现出来的爆发力惊人,老塞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这不就是苦苦追寻的天才小神童吗?
在之后的岁月里,老塞就以多哥为领头犬,只需稍加训练,多哥的领导力就展露无遗。
天才小神童逐渐也变成了天才少年,只要老塞出工,都让多哥拉着雪橇犬护送。同时,多哥也帮助老塞,赢得了多次雪橇比赛的冠军。
弹指一挥间,匆匆阔别12载,多哥也从少年迈入了老年(12岁的犬相当于人类六、七十岁),但雄风丝毫不减当年。
03 疫情爆发,临危受命时间来到1924年12月,诺姆镇已迈入了长达7个月的冬季,轮船早已离港,飞机、汽车等所有交通工具,也因冰冻无法通行,诺姆小镇仿佛与世隔绝了。然而,危机悄然来临。
图:20世纪初的诺姆小镇
有一位两岁的爱斯基摩小男孩,在发病两日后离奇死亡,柯蒂斯·韦尔奇作为镇上唯一的医生,以行医18年的经验来看,他猜测这可能是危机四伏的白喉。
但碍于小男孩父母的反对,他无权尸检验证,只能把忧患藏于心中。到了1925年1月,韦尔奇医生又诊断了一名三岁男孩和一名小女孩后,他才确定白喉真的侵扰了这个小镇。
但无能为力,此时镇上只有过期的抗毒血清,其实新药早已申购,但由于种种原因迟迟未到,韦尔奇医生只能试一把,没想到,过期血清是不能拯救患病者的。
没有抗毒血清,白喉会在小孩中散发,之后迅速传播到大人,最后这个小镇上的975名白人和455个爱斯基摩人,都可能命丧黄泉。
1月22日,韦尔奇医生紧急电报,警醒周边城镇做好疫情防范,同时也电报华盛顿特区的美国公共卫生服务局,明确诺姆小镇面临生死考验,急需抗毒素救命。
即使得到了回应,然而对于“与世隔绝”的诺姆小镇来说,要想送药到此,简直难上加难。
诺姆镇的卫生委聚集开会,讨论各种可能性,通过排除法,镇长梅纳德认为,只有灌木丛飞机才有运输的可能性。
然而,外界零下几十度的鬼天气,早已把这种飞机的水冷式发动机冰冻三尺,即使解冻,可开放式的驾驶舱要白昼飞行,即使是经验老道的飞行员也不敢尝试。不幸的是,镇上唯一的两名飞行员不久之前离世了。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当现代科技深受困局时,就是古老运输方式施展身手的时候。会议最终决定,由老塞担此重任,可能会通过雪橇犬接力的方式,将药品带回来。
上边说道,老塞靠着多哥的绝世风华,以及自己极佳的运动天赋,不仅在当地闯出了名头,还蝉联过阿拉斯加雪橇犬大赛的冠军。所以,此次重任非他莫属。
可老塞担心地说道,从多哥的种种迹象(奉驯鹿必追的多哥,前些天居然不追了,它宁愿跑回家)表明,今年可能会出现百年一遇的鬼天气,他和多哥都老了,估计难当重任。
最后是镇长梅纳德,以孩子们刻不容缓的病情来求情,心软的老塞才答应了,虽然多哥已老,但不减当年,老塞还是让它担任领队,在乡亲们的目送下,1月27日,他们从诺姆出发了。
04 迎头而上,攻克万难确如老塞所料,百年一遇的鬼天气来了,就在老塞刚出发不久,多方电报决定,增派20名雪橇手和150只雪橇犬,通过短线接力的方式,降低人员风险。
而这些,老塞和多哥带领的雪橇队不知道,老塞只知道他应该去奴拉托交接领取血清。
我们把视线拨到血清的起点站,当时制定的运输线路横长竖短,呈“7”字形,由南向北再往西,药品需从安克雷奇铁路医院启程,由第一支雪橇队出发送往尼纳纳车站。
图:运送线路图
1925年1月27日
接力赛第一人怀尔德,在尼纳纳车站接过9公斤的血清后继续北上,他和9只雪橇犬在零下50度的冰河上狂奔,当凌晨三点到达明托车站时,他被冻得脸色发黑,有三只雪橇犬也被冻伤严重。
1925年1月28日正午
第二个队伍接过还剩一口气的怀尔德,由埃德加带着血清和雪橇犬们,在森林里穿行。下午四点,跑了31英里后,终于到达曼利温泉。埃德加的手被牢牢地冻在了雪橇把手上,通过持续浇热水才解脱下来。
就这样,采取接力的方式,每到一个站,就将9公斤的血清加热解冻后再出发。随后又经格林、约翰尼、山姆和尼古拉等人之手……
整个接力紧张有序地进行着,可负责最长运输段的老塞和多哥不知晓这样的变动。他们只知道,一切需按原计划,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约定地点奴拉托。
老塞和多哥出发后,一路向东,在穿越诺顿海峡时,雪橇在陡峭的雪山上越跑越快,老塞本想紧急制动,但还是被雪橇犬们拉倒了。幸好,多哥也察觉到不对劲,一个急刹车,救大家一命。
望着近在咫尺的万丈深渊,看着多哥磨出血的前爪,老塞欣慰而心疼。
孩子们等着救命,时间容不得耽搁,经过这一出后,按原路线是行不通了。老塞决定,他们不再绕路,选择以直线的方式,直接穿越冰封后不稳定的诺顿海峡。
多哥在最前方带头狂奔,周围不结实的冰面陆续炸开,雪橇犬们明显受到了影响。老塞就在后面激情演讲,一个个的点雪橇犬们的名字,以鼓舞它们勇往直前。
好在多哥勇猛,带头一路狂奔,在零下五十度,风速80公里的环境下,它们在冰天雪地里,一路狂奔了170英里(近三天路程)。按进程,估计还要疾驰100多英里,才能到奴拉托拿到救命血清。
可老塞不知道的是,增派的雪橇小组,为了帮老塞减轻压力,已经带着血清越过奴拉托了。
时间来到了1925年1月31日
已经24小时没合眼的老塞,凭着仅存的意志力,全靠多哥领路,在狂奔赶往沙克托利克的路上。幸运的是,他遇到了另一个雪橇队。
这支雪橇队中的雪橇犬明显受惊了,看着雪橇手在努力恢复秩序,他想到自己的使命,想到孩子们等着救命,想到自己8岁的女儿可能也上了感染名单,他不能停下来帮忙,他在短暂的分神后,让多哥继续带着他奔袭。
这支雪橇队正是增派来缓解老塞压力的交接人亨利·伊万诺夫,因为老塞在路上接收不到电报信息,他不知道这种接力方式。连亨利也一时没缓过劲,因为按原路线,老塞不可能这么早就出现在这里。
图:接力线路图
出乎所有人意料,他们都低估了老塞和多哥的决心和勇气,为了缩短时间,老塞选择直接穿过脆弱的冰封海峡,因此缩短了不少时间。
老塞晕乎乎地由多哥拉着走远了,此时亨利才想起,这可能是负责交接的老塞。他赶紧朝着老塞远去的方向大声呐喊:“血清,血清,在我这儿!”
还好,通过他的一声声呐喊,虽然老塞没听见,但耳朵灵敏的多哥听见了。多哥紧急刹车惊醒了老塞,这时,老塞才听见了呐喊声,从消失的尽头回来和亨利成功交接了血清。
原本,亨利是能和老塞正常交接的,可路过此地时,被一只驯鹿带偏了狗狗们,他不得已下来处理打结的绳子,以及训斥狗狗们。还好,没有因为一时的恍惚而酿成大错。
图:老塞成功接到血清
05 惊心动魄,完成使命老塞成功接到血清,到了返程阶段。
老塞心想,走常规路线会耽搁行程,人命关天,不容耽搁,可走捷径,将比来之前更加危险。经过短暂思考后,老塞决定,依旧选择在愈发危险的诺顿海峡上疾驰。
海峡冰面上,狂风席卷着暴雪,把零下30度的气温,足足吹出了零下100度的气势。同时,夜幕降临,老塞已经看不见,也听不见冰裂声了,只有把希望寄托在狗狗们身上,摸黑前行。
多哥带头在前面跑,刚离开冰面,后边裂开的冰块就坠入水中,他们好不容易离岸边只有几米远时,多哥却紧急刹车。
图:他们被困在了离岸边几米远的浮冰上
原来,前面的冰块已经消融落入水中了,过不去,此时的他们,被孤独地困在了一块大型的浮冰上。
受困的他们蜷缩在浮冰上瑟瑟发抖,只有祈祷这块浮冰结实,同时也祈祷狂风能把这块浮冰吹到岸边。
好在浮冰确实结实,在僵持了一小时左右,狂风终于让他们靠近了一点,不过还不够。老塞觉得不能等了,万一脚下的浮冰也消融,大家都要遇难。
这时,老塞决定用多哥作为跳板,把浮冰拉过去。他将长绳绑在多哥身上,然后将它抛到另一块离岸边较近的浮冰上。
听话的多哥把利爪刺进冰层里,拼命地向岸边艰难走去,突然,绳子断了,老塞悬着的心一下到了嗓子眼,心想,这回彻底完了。
可多哥不信命,就在断绳快全部滑入水里时,多哥赶紧回头咬住绳子,在刺骨的冰水里,将绳子在身上绕了两圈。短暂调整后,继续做着它的努力。
老塞和其它雪橇犬在浮冰上狂吠着为多哥加油打气,多哥咬着牙,铆着劲,拼命的往前拉。多哥已不再年轻,可它拼了,渐渐地,浮冰也从最初的纹丝不动,到后来的缓慢靠前,到能跃过去的距离时,老塞和其它狗狗们一跃而过。
上岸后,老塞抱着多哥,感激之情无以言表,这一天,疲倦的他们足足跑了84英里。在不远处的休息点,老塞给狗狗们喂了鲑鱼和海豹脂补充体力,他也喘口气。
可多次搏命的多哥,加上一把年纪,已经在透支的边缘了。
1925年2月1日
这时,阿拉斯加湾的低气压袭来,携带着狂风,直接让诺顿海峡的冰层爆炸,不能在休息了,要知道,还没有完全穿过海峡,老塞带着狗狗们再次出发。
强大的暴风雪席卷着他们,几个小时后,终于转道陆路了,这时的多哥已经不行了。老塞本想让多哥坐在雪橇上休息的,可固执的多哥,怎么也不肯,仍然跑到领头的位置,带着他们前行。
老塞心里五味杂陈,而它选择的陆路,或许是整个接力赛中最为坎坷的路段,因为这需要越过小麦金利山的绵延山脊。
山脊陡峭,狂风大作,暴雪横飞,老塞连眼睛都睁不开,他只能上前对多哥说道:“老伙计,对不起,我只能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你身上了,我知道你一定行,请带我们回家!”
懂事的多哥,在它的领头下,一步一个脚印,带着大家前行,老塞甚至都晕倒在了雪橇上。终于,多哥靠着仅存的意志力,带着大家越过了8英里左右的山路。
继续前行,晕沉沉的老塞,突然发现队伍怎么停了,如果被暴风雪掩埋就完了。老塞上前一看,这回多哥真的彻底透支了,连气息都快没了,完了,不但孩子们救不了,他们也可能命丧于此。
图:已经透支的多哥
这时,一道光亮照过来,原来多哥已经把他们送到了下一个交接点,只不过这几十步的距离,多哥已经无法站起来完成了。
此时,老塞从亨利手中接过血清,到戈洛文交给查理·奥尔森时,他们已经奔袭了135英里。这比原路线,足足节约了一天的宝贵时间。
戈洛文距离诺姆已经不足85英里了,胜利就在眼前。而卫生局考虑到80英里每小时的暴风,他们改变了运送通知:为了保证接力队安全,望血清安全到达,放弃加急运送。可这些,接力队无从知晓。
四个半小时后,查理完成了二十五英里的接力,于晚上七点到达布拉夫,卡森带着血清,继续下一场奔波。
卡森的领头犬原本也是老塞的,名叫巴尔托,平时巴尔托也运货,因为领头犬只能选一只,老塞肯定会选择多哥,于是就把巴尔托借给了卡森。
肆虐的狂风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卡森不得不绕行,而卡森也看不见,只能靠巴尔托用爪子和嗅觉摸着前进。
很不幸,卡森偏离了定位点所罗门两英里,他也被暴风掀翻了好几次。一次,都把护送的血清搞没了,好在用裸露的双手,插进冰雪里摸黑瞎找,也算运气好,谢天谢地,找到了,不然他就成罪人了!
1925年2月2日
凌晨三点,卡森到达10英里外的港口安全局,他决定不叫醒负责最后接力的埃德·罗恩。因为卡森也不知道,放弃紧急运送血清的通知(罗恩知道通知,放心的睡下了),他为了节约时间,决定由自己完成最后的20英里。
1925年2月2日,清晨五点半左右,巴尔托带着疲惫不堪的他们,来到了诺姆小镇的前街,意味着血清护送任务圆满成功。
图:20世纪初诺姆小镇的医院
至此,从安克雷奇铁路医院到诺姆小镇,20个雪橇手,150只雪橇犬,在狂风暴雪中,用5天半的时间,跑完了原本需要9天才能完成的674英里。
06 造化弄人,结局泪目很庆幸,全程被细心保护的血清完好无损,很不幸,护送中很多英勇狗狗丢掉了性命。
韦尔奇医生立即对血清解冻,下午时,10%的血清已经注射到病人的体内。万幸,这些血清抑制住了白喉的传播,拉回了大部分命悬一线的孩子们。
其实,这次白喉疫情也造成了死亡,官方说是7例,而韦尔奇医生所言,实际是上百例。
如果说,谁是这场接力赛的最大功臣,肯定是多哥,但是,最大的受益者可不是它,而是负责最后一站的巴尔托。
图:巴尔托和卡森的照片印在了报纸上
报社记者们为了抢头版头条,当巴尔托到达小镇时,一顿猛拍,让它一举成名,并将它和卡森的照片印在了报纸上,分发到全国各地。
从此,巴尔托成了拯救诺姆小镇的英雄犬,人们给它制作短片,甚至为它在纽约市中央公园塑雕像。
而真正的救星多哥,正躺在床上奄奄一息,虽然巴尔托也是老塞的雪橇犬,可意义不一样啊!只有他知道,多哥到底付出了什么。
老塞在雪地里痛哭,他很后悔,他为多哥的命运感到惋惜或不公,觉得是自己“害死了”多哥。
哪怕到了九十年代,还有大佬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专门为巴尔托拍动画。而且,巴尔托的遗体标本,在克利夫兰自然历史博物馆给人参观至今(1933—)。
而机智勇敢的多哥,始终是结果湮没了过程,当电影《多哥》在2019年12月20日公映后,意味着在95年后,多哥才让普罗大众们真正意识到,英雄犬原来是它。
多哥虽然没有出名,但它仍然坚强地挺了过去,虽然瘸了一条腿,但至少活着,它的忠诚、智慧和耐力,决定它就是最好的雪橇犬。
老塞也安排好了多哥的养老问题。在多哥陪他参赛巡游两年后,老塞将它留在了合伙人伊丽莎白·里克尔这里,想让多哥在波兰的犬舍里安度晚年。
走的那天,多哥水汪汪的大眼睛,可怜巴巴地望着老塞,并将前爪搭在老塞的膝盖上,脸颊依偎着老塞,好像在说:“主人,我想和你一起走,我想伴你一生!”
而作为现代的我们,又是否拥有一颗善良的心,以及落到实处的照料,去回馈它们的拥抱、亲吻、水汪汪的大眼睛和无比忠诚的爱呢!
1929年12月,多哥已身患重病,老塞和合伙人伊丽莎白决定,在多哥被安乐死后,将它捐给耶鲁大学皮博迪自然历史博物馆。
1964年,多哥又辗转来到了谢尔伯恩博物馆,尽管如此,不熟悉它光辉历史的工作人员,最后还是将残旧的它弃置在了储物间。
图:多哥的皮毛标本
直到1980年被木匠布莱希纳发现,在溯源多哥的传奇后,才将多哥的事迹告诉馆长本·梅森,而梅森决定,将多哥魂归它的家乡阿拉斯加。
1987年,多哥的皮毛标本被重新修补,放置在在阿拉斯加的艾迪塔罗德博物馆供人参观,而此馆刚好与老塞的墓地相邻。算是应了多哥说过的那句话:“主人,我想和你一起走,我想伴你一生!”
美右翼“高参”为何扎堆福克斯?抹黑中国的报道极具煽动性
【环球时报报道 驻美国特派记者 张梦旭 驻美国特约记者 迟罕 本报记者 李司坤】福克斯(FOX)是美国的一家大型全国性广播网。近些年,设有多个电视频道的福克斯逐渐成为美国右翼保守派的代言机器,成为特朗普政府在传媒领域的“铁杆盟友”。涉及中美经贸摩擦报道时,无论是“老白男”(年老的白人保守男性)主持人还是像日前与中国同行刘欣“跨洋对话”的“70后”女主播翠西·里根,大多对华持偏激、强硬的立场。为什么共和党政府和福克斯两者之间有如此高的契合度?其最初的开办者罗杰·艾尔斯就是“共和党幕后操盘手”,现在的名主持肖恩·汉尼提更是可以直接同总统通话。尽管一些和总统私交不错的“福克斯人”没什么高见,但还是担任了政府要职。值得警惕的是,福克斯与“反特朗普”的媒体对立,但在某种程度上,它又代表着美国民众在政治问题上的整体倾向。
“共和党幕后操盘手”与福克斯
上世纪90年代,澳大利亚传媒大亨默多克寻求扩大自己在美国电视市场的影响力,请电视制片人、前共和党政治顾问罗杰·艾尔斯创办了新闻集团所属的福克斯有线新闻频道。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市场的观众争夺战中,借助对“9·11”袭击事件的报道,福克斯的收视率2002年1月首次超越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和《华尔街日报》2018年联合进行的一项民调显示,福克斯的观众中,白人占74%、非洲裔占10%、拉美裔占9%。就经济社会状况而言,8%为穷人、25%为工人阶层、44%为中产阶层、19%为中上阶层、3%为富人。在受教育程度方面,35%为高中及以下,35%为职业技术学校、专科学校毕业生或曾在4年制大学学习过,17%为大学毕业生,12%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在意识形态方面,共和党支持者为53%,民主党支持者为23%,独立派选民为18%。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沈逸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福克斯是美国白人保守主义力量比较偏好的一个台,其内容偏向于体现美国传统价值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中西部、白人保守男性、盎格鲁—萨克逊清教徒的价值观。沈逸记得有一次他看福克斯台,当时一部纪录片或广告片节目正播放有关军火的内容,反映其拥枪派的价值观:一个身材热辣的金发女郎穿着紧身的作战服,戴着护目镜,从手枪到步枪再到霰弹枪,把各式武器都打了一遍,并介绍各种枪的性能、价钱以及适合哪些人使用等。
尽管福克斯宣称“公正与平衡”,但它与共和党和保守派政治机构的许多领导人建立了牢固的联系。罗杰·艾尔斯就有“共和党幕后操盘手”之称。该电视台的知名共和党评论员名单令人印象深刻,包括2008年总统选举中与约翰·麦凯恩搭档的副总统候选人萨拉·佩林、前众议院议长纽特·金里奇、2008年和2016年总统竞选人迈克·赫卡比等。2009年风靡美国的保守派茶党运动中,福克斯也大力支持。2010年,福克斯向共和党州长协会捐赠100万美元。福克斯不少的主持人和政治评论员被认为偏向保守派,如塔克·卡森、格瑞格·古特菲德、肖恩·汉尼提、劳拉·英格拉汉姆等。
对关心美国政治的人来说,福克斯和特朗普的亲密关系早已不是什么秘密。早在2016年总统选举之时,美国主流媒体一边倒地支持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而福克斯是少数几个支持特朗普的主流媒体之一。入主白宫以后,特朗普常在多个公开场合表达对福克斯新闻的赞扬,不断攻击其他媒体是“人民公敌”,却不断夸奖福克斯的“公正”报道。看“福克斯与朋友们”节目是特朗普每天早上的“功课”,他推特的内容常与节目内容保持同步,以至于有美国媒体声称,福克斯已不像一家媒体,更像是白宫的宣传机器。美国国家公共电台3日称,特朗普访问英国,他抵达伦敦后就抱怨“看不到福克斯新闻,不得不看CNN的节目”。
美国政治新闻网“Politico”就今年1月政府停摆一事进行的统计显示,“福克斯已42次采访特朗普,其中福克斯主持人肖恩·汉尼提采访过7次,但CNN则从未有过这种机会”。媒体还透露说,特朗普当选后,曾想让福克斯的劳拉·英格拉汉姆当白宫新闻发言人。今年3月宣布辞职的白宫副幕僚长、通信联络办公室主任比尔·夏因曾担任福克斯新闻的高管。
作为特朗普的代言人,福克斯在对华报道上也同共和党政府立场保持高度一致。据美国媒体报道,特朗普经常收看汉尼提的电视评论节目,二人私交甚密,经常通电话。汉尼提曾表示,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都是美国的对手。去年6月特朗普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在新加坡首次会晤时,汉尼提特意购买一部手机用于与特朗普通话,原因是“担心中国间谍窃听”。
福克斯的老牌明星主持人鲁·道博也是特朗普的私交好友,他多次表示要“控制移民与制裁中国”,总是渲染“中国盗窃美国知识产权”“中国军事扩张”等。除了这些年长一些的白人保守男性,福克斯相对年轻一些、现年46岁的商业频道女主播翠西·里根同样也在自己的节目中鼓吹“特朗普在贸易问题上就应对华强硬”等观点。
想了解保守势力那就看福克斯
美国查普曼大学传播学终身教授贾文山告诉《环球时报》,福克斯自我标榜的座右铭是“公正与平衡”,但它并没有把“客观性”作为新闻报道的最高准则。所谓“公正与平衡”就是主持人采访专家时,把专家作为反方,让自己扮演正方,以主持人的平台优势,俨然以超级专家的口吻抨击反方观点,这等于预设了一个不平等的议程设置平台。说直白一点,如果受邀嘉宾的观点与福克斯主持人的观点相左,他们就会沦为被主持人猛击的“沙包”或“猎物”。贾文山说,“9·11”事件发生后,福克斯干脆将这种貌似“公正与平衡”的模式也放弃了,更多时候是径直邀请与主持人观点高度一致的嘉宾,公开露骨地鼓噪其极右的意识形态,这两年更是不遗余力地为特朗普政府进行宣传,福克斯或明或暗地充当着现政府的传声筒。
在美国民众看来,CNN是偏向于民主党的自由派媒体,福克斯为右翼保守派的代言机器,体现的是共和党的社会价值观。福克斯近年还做过多起辱华报道,引起华裔的强烈不满。就读于拉斯维加斯州立大学的一名大二华裔女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我虽然是理工科学生,但自高中以来就对女性和少数族裔维权活动感兴趣。2017年初,特朗普宣誓就任总统期间,我专程前往首都华盛顿参加抗议其歧视少数族裔的妇女游行。我经常看福克斯的新闻,就是为了解美国保守势力、共和党的‘代言人’在说些什么。”她表示:“虽然福克斯的节目一直标榜‘公正与平衡’,但它在实际报道中并不够客观,有几个节目主持人一言不合就打断嘉宾的发言。自特朗普上台后,福克斯的言论越来越偏激,好像快成了总统家开的媒体,只有这个电视台会整场直播特朗普到各地的演讲活动。”
这名女生还举了一个福克斯片面报道的例子:今年初,美国国会否决特朗普的边界墙预算,总统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希望借此得到经费。福克斯电视台就播放墨西哥难民“入侵美国”的画面:一群正在激流中挣扎渡河的妇女儿童,以及几个墨西哥青年向荷枪实弹的美国军警投掷石块。福克斯的节目渲染说:“看看,难道这还不是紧急状态吗?难道美国不是正在被入侵吗?”在这个华裔女生看来:“这很是滑稽可笑。美国是世界第一军事强国,怎么一下子变得这么弱不禁风? 而且,福克斯的一些主持人在节目中经常说,‘是中国而非俄罗斯,成为美国的头号敌人’。作为华裔,我认为这样的言论极不负责任。”
陈女士就职于美国一家医保公司,她认为,福克斯在2016年之前比较低调,特朗普竞选总统成功后,福克斯像押中宝一样,因为总统成了后台老板而一步登天,越来越傲慢和偏激。她提到福克斯的老牌主持人汉尼提说:“他多年前就是特朗普的老朋友,也拥有豪华公寓等地产。特朗普的前私人律师在被捕后供述,汉尼提也是他的客人。”陈女士表示:“这位主播上节目,总是一副趾高气扬、咄咄逼人的样子。我现在很少看福克斯,因为其台风不正,价值观和政治理念与自己相背。”
非洲裔美籍人士卡特是拉斯维加斯一家儿童医院的护士,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我很少看福克斯新闻,因为他们的主播以白人为主,年纪也偏大,没有什么吸引力。更何况他们的节目白人至上主义倾向明显。比如,在报道刑事犯罪新闻时,如果嫌疑人是白人,他们就轻描淡写,如果嫌疑人是非洲裔,他们就会非常详细地报道整个案件过程,曝光嫌犯的信息资料、相貌特征等。总之,福克斯就是一家充满种族偏见的媒体。”
“抹黑中国的报道极具煽动性”
弗吉尼亚州阿灵顿县公立学校教师阿曼特·法哈多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我现在几乎不看美国主流新闻频道的节目,不论是CNN还是福克斯。打开电视,里面充斥着对立、冲突和谩骂。CNN在一个劲儿地揭特朗普的丑,福克斯就在一个劲儿地骂自由派的媒体,为特朗普辩护。这样的新闻报道早已丧失客观公正性,成为美国不同利益团体的代言人。”法哈多说,他本人不认同福克斯对中国的报道。在他的印象里,“中国制造”因价廉物美享誉全球,像他这样的美国民众都受益于中美经贸,但在福克斯的报道中,“中国总是被无限抹黑,这极具煽动性”。
谈到福克斯的偏激、保守,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福克斯在美国整体电视网络角色中表现的是一种比较民粹的电视风格,相比CNN之类的电视台,福克斯更接地气。如有时候会用一些俚语、脏话,会用比较激烈的带有情感色彩的表达方式,跟一般的新闻报道及传统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尽管这样的播报方式在美国新闻界引起过争论,但在今天这种民意或者说民粹倾向相对明显上升的背景下,它是受到市场欢迎的。美国其他一些电视台也在部分借鉴和学习福克斯的表达方式,增加所谓的情感色彩。”
“很明显,特朗普的政策更讨喜欢看福克斯的那批美国人的欢心,特朗普的基层支持者看福克斯的比例更高。”沈逸认为,最近几年福克斯的收视率上升,受众群体也在增多,这跟美国整个社会的保守化倾向是一致的,这个现象体现了美国保守势力的抬头,而这种势力的抬头和社会的焦虑又让特朗普政府把握到,为获得政治上的收益加强了与保守势力的互动,从而达到向选民“喊话”的目的。喻国明认为,福克斯对美国大众的影响力很大,同时反映出美国总体社会,或者说一般民众在政治问题上的现有认识水平。
喻国明说:“以我所知,美国普罗大众对中国的了解有限。从刘欣跟翠西的对话中就可以看出,翠西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对中国的了解竟如此之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美国大众对中国的了解。从本世纪初开始,美国精英阶层就对中国崛起进行防范,只是当时他们还没有说服美国的普罗大众。但最近五六年的情况变得突出,即美国精英阶层跟普罗大众在对中国的态度上已接近于形成所谓的共识,这很可怕。所以我们必须要用有效的传播和公共外交渗透,让美国公众更多了解中国,而不是在刻板的、狭隘的、歪曲的背景下来了解中国。”
这个澳大利亚人为何扎根海宁17年?故事要从“牛皮”说到“牛排”……
2019-02-21 15:55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王家维 汤梦丹
17年前,澳大利亚人马克·史崔柏林独自搭乘飞机从伦敦起飞,他的目的地是10000公里外、一个在地图上找不到名字的中国小城——海宁。和此前待过的东京、新加坡一样,他只计划在海宁待几年,随身就带了一个行李箱。那时的他不会想到,自己的未来会深深扎根于此。
17年后,当马克重回故土探亲,随行的还有中国媳妇龚玉敏(英文名凯丽)、6岁的女儿瑞娜,还有一份在海宁开的酒吧、牛排馆的“成绩单”。
△马克和女儿。(记者 王哲能 摄)
17年来,有太多意想不到。还比如,马克绝对想不到,有一天,他会从皮革专家变成“牛排专家”。今年61岁的他是海宁绿洲·澳大利亚牛排馆和绿洲酒吧的老板。
他说,海宁就像他人生中的绿洲,他在这里找到了事业、爱情,还有美满幸福的家,这就是一个有关绿洲的故事。
牛排馆的“甩手掌柜”
晚上的绿洲牛排馆夜色温柔,耳边的轻音乐掩盖不住盈盈的闹意:从欧美各国赶来的客商吃着熟悉的味道,放松地和海宁企业负责人谈着生意,外国留学生约上三两好友喝着咖啡聊着天,还有一些小情侣专程到这里“打卡”。
△马克在打啤酒。(记者 王哲能 摄)
在一旁的吧台上,马克炯炯有神地盯着电脑屏幕,快速敲击着键盘。在服务员陈露看来,马克是个“不合格”的餐厅老板,他不会调酒,也不太会煎牛排,甚至牛排馆具体的事务基本都是凯丽的弟弟和弟媳在打理,“他是个十足的‘甩手掌柜’”。
这位“甩手掌柜”就抓一件事:运营。“海宁人喜欢过节,喜欢一些有仪式感的东西!”这是马克观察海宁人得出的结论。就在前段时间,马克成功策划了情人节的运营,从菜单到海报,他都亲力亲为,甚至突发奇想,设计了一份“单人套餐”。
那晚的牛排馆,浪漫温馨,赚足了人气。就在这种时候,牛排馆、酒吧的员工就打心眼里佩服这个只会打啤酒的老板,“绝对是个厉害角色。”
因“牛皮”与海宁结缘
马克与海宁结缘,就是因为“牛”,不过不是牛排,而是牛皮。
2002年,当马克受卡森集团邀请来到海宁时,这座小城正在缔造一个“中国皮都”的神话:平均3秒生产一只票夹,平均48秒制成一组牛皮革沙发套,平均1.3秒诞生一件皮衣……然而,在国际高端零售市场上,海宁皮革尚处一片空白。
“做汽车皮内饰的技术难度较大,当时卡森率先向无环保型汽车坐垫革发起挑战。我帮他们建厂、开发技术。”马克笑着说,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后,他们开发的无铬鞣坐垫革被全球汽车生产巨头——德国大众汽车集团正式选用。没过多久,卡森生产的汽车坐垫革成为德国大众、德国原产奥迪、上海大众等轿车坐垫革的供货商。
他们的成果打破了外国垄断,开创了中国汽车坐垫革进入国际著名汽车生产企业的历史。2004年,海宁市首次颁发“人才奖”,马克成为第一位获评的外籍优秀人才。
△马克获得的荣誉。(本人供图)
在一次朋友聚会上,马克认识了在上海的一家外资集装箱公司做文员的凯丽,两人陷入了爱河。
“我想在这里安定下来。”马克很喜欢海宁这座小城,但是他喝不惯海宁的酒,当时的海宁几乎没有适合外国人休闲娱乐的场所。就是困扰他的这个“问题”,让他萌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不在家这里开一家西式酒吧呢?
于是,凯丽辞职来海宁和马克一起创业。用凯丽的话来说,当时,马克把她从上海“拐”到了海宁。在政府的帮助下,两人在仓基街的一座四层小楼上开了海宁第一家外商独资的酒吧。
2005年,绿洲酒吧正式开业。高座椅、洋酒、生啤……这个洋酒吧吸引了很多在海宁的外国人前来光临。“很多海宁企业招待外国客商首选我们酒吧,比较原汁原味吧。”马克说。
刚到海宁时,马克住在原海宁宾馆,后来卡森为其提供了公寓。就在酒吧开业的同一年,马克才算真正在海宁扎根,他在硖石街道新华社区买了一套86平米的房子,正式在海宁定居。
2008年,帮卡森做好技术攻坚后,马克功成身退,而他却从未有离开海宁的念头。2009年,马克拿着玫瑰和钻戒向凯丽求婚,两人步入婚姻的殿堂。3年后,他们的爱情结晶瑞娜诞生了。这个老外,在海宁有了一个温馨的家。
因为喝不惯,马克开了酒吧,又因为吃不惯,他又开了西餐厅。2015年,与酒吧同名的牛排馆在市区文宗南路开业。
从城北到城南
如今,马克在店里客人不多的时候,看着所处的城南,总会不禁感叹。“当时,这里还是一片稻田,但如今已经取代城北,成为新的城市中枢。”他用“让人无法想象”来形容海宁的变化。
“我刚来海宁时,在海宁宾馆住了一年多,那时海宁宾馆应该算海宁比较高档的酒店。现在海洲大饭店、朗豪、开元名都等一座座星级酒店拔地而起,还有银泰,以及百合天地这个区块,海宁人越来越注重品质生活。”2010年,马克察觉到城市有向南发展的端倪,再加上老店有些小,便干脆把酒吧从仓基街搬到了文宗南路。让马克自豪的是,他的酒吧、牛排馆也是这座品质城市的一分子。
△绿洲牛排馆。记者 俞旻星 摄
开西餐厅也是马克的大胆尝试。他没有开餐馆的经验。“他不会煎牛排,但会吃。”凯丽笑着说。的确,会吃也很重要。“我要让海宁人尝到我家乡美食的味道。”在这个澳洲人眼中,食物的品质高于一切:牛排、龙虾是从澳洲空运来的,甚至机器也是从德国进口的……
有一天,当马克兴冲冲地告诉凯丽他要买一个10万元的干式熟成柜。“干式熟成牛肉有点像中国的腊肉,这个柜子会对温度和湿度进行严格控制。”马克坚持,但凯丽并不十分赞同。而事实证明,这台干式熟成柜来到店里,制作出来的牛排很受欢迎。
店搬到了城南,马克把家也迁至城南,就在酒吧、牛排馆旁的百合新城小区落了户。
17年,还没学会中文的马克,现在觉得没那么孤单。“海宁的外国人越来越多,来投资创业的外国人不少,时不时就有国际性的体育比赛,还有浙大海宁国际校区建起,留学生也越来越多。”马克说,这个小城越来越“洋”了,“我也得加紧脚步,扩张我的‘版图’。”马克有打算,要在海宁开分店,把原汁原味的澳大利亚美食、啤酒带给海宁人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打造一片新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