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大众在中国合资车有哪些

定心丸 大众最大在华合资CARIZON已落地

近日,大众和地平线的合资公司,经过一年的筹备,终于官宣在北京成立。

这家新成立的公司名为酷睿程CARIZON,由大众汽车旗下的软件子公司CARIAD和地平线Horizon共同出资。CARIAD和地平线的官方账号同步公布了CARIZON落地的消息。

新公司将依托地平线在智能化领域的软硬结合技术,及CARIAD在智能车身和软件系统整合的经验,开发全栈式的自动驾驶和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

地平线是一家总部位于北京的智能驾驶计算方案供应商,由创始人余凯在2015年创立。

地平线自主研发的征程系列智能驾驶芯片,目前已量产了征程2、征程3、征程5三代,被广泛应用于在中国市场销售的各大主流车企的产品之上。

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中汽协公布的销量top10车企都与地平线有量产合作项目,定点车型超过150余款,已量产车型50余款。

地平线为这些车型提供了从高到低的全栈智驾选择。比如,征程3、征程5两款产品,都具备NOA量产水平。

目前征程芯片总体出货量已超过400万片,下一代芯片征程6系列也正在推进中。上月,地平线刚刚公布了首批征程6意向合作伙伴名单,CARIZON、比亚迪、广汽、博世都在其中。

值得注意的是,地平线还具备强大的软件能力。余凯在一次发言中曾表示,地平线某种意义上是披着芯片外衣的软件公司。

地平线不仅提供包括开发板、SOM板、计算加速卡等相应的开发套件和参考设计,还打造了丰富、完整的工具链给到客户和合作伙伴。

地平线联合创始人黄畅将出任新公司的首席技术官,CARIAD核心业务“E3架构”的负责人Alexis Trolin(楚力)将担任首席执行官。新公司计划至2023年末招募逾300名员工。

未来产品规划方面,CARIAD中国CEO常青曾对外透露,新合资公司在高级驾驶辅助领域的L2+、L2++产品,预计会在2025年、2026年逐步推向市场。

编者按

大众希望迅速推出更符合中国市场的车型,因此今年接连落地了一系列与本土供应商的合作,使他们的汽车在中国具有竞争力。当然,这其中以与地平线这笔价值 24 亿欧元的最贵合作最引人关注。

普遍报道认为,大众选择与地平线成立合资公司,正是希望借助其在智能化的领先实力,以便于自己在中国市场开展电动化、智能化的市场反击。

特别是,地平线在软硬件方面都有技术储备,而且其合作的响应速度与开放程度,也位居业内前列。

根据报道,理想ONE、理想L8、荣威RX5、长安UNI-T等热门车型,地平线方面的交付时间周期都是在10个月以内,而一般在欧美日市场典型的交付周期会超过3-5年。

值得注意的是,CARIZON定位于Tier1向大众提供产品和方案,而地平线仍然会坚守Tier2定位,这也符合地平线的长期策略。

地平线一直强调,作为供应商,给市场上供应基于“芯片+工具链”的整体智能汽车方案,不做软件捆绑,不做封闭方案,与合作伙伴共建开放的软硬件生态。

眼下,随着软件定义汽车的逐渐深入,整车架构已经从硬件驱动进入到软件+硬件协同定义的新阶段,产业链软硬件供应商之间的合作也在增多。

优秀的计算方案供应商不仅要在开发工具的层面为其提供足够的便利性,还要在商业模式上支持下游厂商研发差异化的解决方案。

目前依托开放的软硬件生态,地平线提出“丰俭由人”,可以根据合作伙伴的实际需求,提供多种类型的商业合作模式,不同的主机厂、Tier1都依靠这种开放的能力,获得了量产。

比如,理想、轻舟智航、小马智行、福瑞泰克、禾多科技、MINIEYE等企业,都相继推出了基于征程芯片的NOA量产解决方案。

另外,国际Tier 1巨头采埃孚、安波福也在今年宣布与地平线达成深度战略合作,打造智驾解决方案。大陆更是在2022年与地平线正式成立了合资公司。

从去年开放BPU IP授权以来,到今天地平线已经初步成功验证这方面能力。公开消息,已经确认有两家车厂与地平线达成了这方面的合作,还有其他意向车企正在推进当中。

可以说,地平线丰富的差异化合作与量产经验,使得其能从容应对新合资公司的资源调配。

基于开放的策略,截至2022年底,地平线已连接了包括软硬件Tier1、ODM、IDH、芯片、图商、传感器以及等上下游产业伙伴100余家。

目前,业内普遍对本次合资公司落地的消息,持积极、乐观的预期。

有评论认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汽车集团和中国新创科技公司合作,且投下入华40年以来最大的一笔投资,这一举动宣告汽车领域的零整关系正在被打破重构,智能电动的趋势正在推动新的合作模式落地。

还有分析指出,地平线的成熟技术、量产经验、响应速度,将为大众在华转型提供充足的智能化动力,大众的强大产能与市场地位,将为地平线的计算方案出货量提供新巨量增长点。

-完-

36氪独家|大众与地平线合资公司新进展:调入上百人,CTO黄畅坐镇

文|李安琪

编辑|杨轩 李勤

官宣近一年,大众与地平线的合资公司有了更实际的进展。

36氪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地平线将从内部软件算法团队抽调上百人至与大众汽车成立的合资公司,而随着人员调入,合资公司规模有望达300人。根据此前约定,大众CARIAD 将任命合资公司CEO,地平线任命CTO。

而据36氪了解,地平线已经派出创始元老、CTO黄畅加入合资公司,规划的业务范围包括L2级辅助驾驶、高速领航辅助驾驶、自动泊车等功能。“现阶段是把公司已有的能力都放过去。”消息人士说。

地平线是大众在中国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合作方。去年10月,大众汽车宣布旗下软件公司CARIAD与地平线成立合资企业,决心强补智能化短板,其中,大众投入24亿欧元,持有合资公司60%股份。

私下,地平线员工会直接称合资公司为“VW”。随着人员陆续到位,意味着在合资公司宣布近一年后,大众汽车在国内智能化转型有了实质性落子。

对于上述信息,36氪向地平线进行求证,截至发稿,未获回应。

在中国市场,智能化尤其是智能驾驶,已经成为车企和供应商们不容错失的红海赛场,而欧洲车企变革普遍缓慢。智能和电动化布局,也成为欧洲车企们近年来的“心头刺”。

大众汽车将希望押注在旗下软件公司CARIAD,在去年亏损20亿欧元之后,CARIAD仍然面临着智能化软件迟滞、漏洞频出的挑战。转型迫切,大众汽车不得不在中国倾注更多本地研发资源,并且大手笔寻求外援。

与地平线的合作,也基于这样的背景。不过,大众并不打算只找地平线这一个帮手。

就在今年7月,大众直接向小鹏汽车增资约7亿美元,双方达成合作,基于小鹏G9车辆平台共同研发两款车型,计划在2026年投向市场。这场合作中,小鹏向大众供应的正是基于EE架构的智能驾驶全栈方案。

尽管大众乘用车品牌CEO施文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CARIAD和小鹏汽车之间没有职能重复,但他也表示,大众的确希望通过与合作伙伴共同完成很多工作,未来会陆续宣布合作成果。

显然,大众汽车深谙多线布局的精妙,在大众这个体量巨大的客户身上,小鹏和地平线难免成为暗中角力的对手。

毕竟,大众投入7亿美元,换来的是一个相对成熟、且经过小鹏验证的G9车辆平台与智能驾驶。往远期看,小鹏汽车的去高精地图等技术也已经开始落地,相应的城区智能驾驶够功能即将开启交付。未来不排除通过合作继续释放到大众汽车项目。

而相较之下,大众与地平线的团队几乎从0搭建,且地平线自身的高阶智驾能力目前更多体现在高速NoA。地平线CEO余凯曾在公开演讲中表示,现在到2025年真正要做的是在合理性价比上,把高速、环线等封闭道路的领航功能做到丝般顺滑,“同时投注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将城区NOA做到真正可用。”

虽然一度为行业“宽心”,但地平线的高阶智驾节奏显然要加快了。

据36氪了解,地平线内部也在有意梳理资源,将业务重心锚定在高阶智驾方案上。

除了与大众成立合资公司,今年2月地平线还与长安汽车成立了合资公司。据36氪了解,已经有部分员工转到双方的合资公司长线智能。

有业内人士向36氪表示,地平线内部软件算法员工远超芯片硬件团队,目前整体人数接近3000人,而一般智驾芯片公司理想人数规模为五六百人左右。

此外,36氪还独家获悉,地平线也有意将座舱业务重心放在生态子公司,目前初步计划将语音、座舱相关人员向后者倾斜。

借着人员分配,地平线有机会调整业务重心,聚焦高阶智能驾驶。

有内部人士告诉36氪,当前地平线出货量最多的是征程2芯片,其次是征程3和征程5,但即便是征程5,目前量产方案也只能实现高速NoA(即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

以理想汽车为例,理想今年激进推出的城市NOA功能(即城市领航辅助驾驶),只能在搭载了英伟达芯片的车型上实现,与搭载地平线征程5的车型无缘。小鹏、蔚来的城市NoA功能,同样采用了英伟达的产品。

对此,地平线已经在研发下一代芯片征程6来追赶市场,同时配套城市NoA的软件算法。据36氪了解,当下地平线也在补充关键项目人力,于近期集中释放了一批针对高阶辅助驾驶的算法研发岗位。

毕竟,软硬件一体化是城市NOA的一大趋势。此前,芯片巨头英伟达成功挖角小鹏汽车自动驾驶负责人吴新宙,以增强其在软件算法方面的量产能力;而自动驾驶软件公司Momenta,也在筹备自动驾驶芯片团队。

随着合资公司运转,人员分流,地平线主体也更能聚焦高阶芯片、高阶辅助驾驶算法。对地平线而言,过往征程系列芯片的火热,并不足以让其直达游戏终点,精简瘦身、聚焦重心、持续投入研发,才是那张门票。

合资造车四十载 上汽大众“谋”与“术”

本报记者 方超 石英婧 上海报道

“合资业务模式一定存在,而且大众是离不开中国市场的。我们所有的创新,所有的团队要分工明确,坚决不内耗,我们一定有未来。”在2024(第十八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以下简称“北京车展”)举办期间,上汽大众总经理贾健旭的话铿锵有力。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贾健旭作出上述表述的背后,合资龙头车企上汽大众,正在2024年北京车展上展开凌厉攻势,有“最聪明的油车”之称的途观L Pro,即是上汽大众代表性产品之一,该款车搭载了上汽大众与大疆车载联合开发的IQ. Pilot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或进一步巩固上汽大众基本盘。

除了领衔登场的途观L Pro外,ID.3、ID.4 X、ID.6 X等上汽大众旗下诸多电动车型也悉数登台亮相,而对于当前市场热度较高的混动车型,贾健旭也透露,上汽大众将有四款产品逐步推向市场,“填补我们现有的混动车型空白区间”。

作为一家历史悠久的汽车合资企业,在1984年签约奠基的上汽大众,亦在今年迎来成立40周年的历史性时刻。不过在自主品牌市占率持续提升、新能源汽车行业加速演变的当下,上汽大众当下显然面临诸多挑战。

从2023年提出“促油车、稳电车、上奥迪”九字方针,再到如今的“油电同进”战略,上汽大众正在加速“谋变”,而上汽大众销售与市场执行副总经理俞经民则强调,“外面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还得看变与不变。变的是市场需求发生变化,不变的是车的品质还是要到位”,在其看来,上汽大众未来“有自己的路可以走”。

从“一穷二白”到2700万产量

“难道这些遍地尘土的简棚陋屋,就是一家汽车制造厂?就是在这种地方,大众要联合中国人一起造车?然而,望一眼公司的招牌,证实了我的确没有走错地方。”上汽大众首位德方最高负责人马丁·波斯特曾回忆,“我站在上海拖拉机汽车总公司,即上海拖汽总公司的一家工厂前,这是家中国的国营企业,而狼堡的大众集团刚与这家企业签订了合资合同。”

马丁·波斯特的回忆,从侧面印证了中国汽车产业的艰难起步历程。1984年10月10日,历时6年、多达30次谈判后,上海拖拉机汽车工业公司、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和德国大众汽车公司正式签订《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合营合同》,中德投资比例各占50%,合同期为25年,中国汽车产业自此开始加速前进。

从1983年4月11日,一辆手工组装的桑塔纳轿车从上海安亭旧厂房缓缓驶出,再到2023年11月27日,一辆2024款全新峡湾蓝色的ID.3在上汽大众安亭厂区下线,宣告上汽大众成为国内首个累计产量突破2700万的乘用车企业。短短几十年时间,上汽大众在创造自身辉煌之时,也带动了中国汽车产业的持续进阶。

辉煌业绩的另一边,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上汽大众正面临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

在市占率方面,自主品牌正在快速崛起,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自主品牌累计份额52%,相对于去年同期增加4.6个百分点,而截至今年3月份,2024年自主品牌累计份额55%,相对于去年同期增加5.4个百分点。

在日渐流失的市场份额之外,更令上汽大众在内的合资车企焦虑的是,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新势力车企、传统车企正处于领跑态势,并借此优势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贾健旭就直言:“到目前为止合资企业所有投放的新品在智能化程度上跟中国市场的竞品有一定差距,也是我们必须承认的。”

诸多挑战之下,上汽大众又将如何破局前行?

在贾健旭看来,合资40年,中德合作大旗需要继续扛下去,合资业务模式未来一定会存在,其同时强调,面对竞争对手,上汽大众在积极应变之时,也需保持并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我们不要看了别人的想去复制它,扔掉我们现在有的,那是很大失误,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定力,同时要看见自己之美,不要妄自菲薄,尊重别人之美,美美与共。”

率先打响“智能化”攻坚战

在合资传统优势基本盘——燃油车领域,上汽大众正率先打响“智能化”攻坚战。

“中国首购用户很多,出于种种原因还是青睐油车,油车在中国还是有一定的市场。”贾健旭表示,上汽大众推出途观L Pro“就是把智能化的东西也转到油车上”。

据悉,作为上汽大众拳头产品,途观车型自诞生起,以持续的优化、迭代,打造SUV市场明星产品,上市14年间已赢得超280万名用户。上汽大众方面直言:“此次一代‘神车’焕新而来,产品力全面跃升,开启油电同智新时代,最大限度满足用户期待。”

上汽大众方面表示,途观L Pro搭载的多项智能化配置,将带给用户更适合中国路况的高阶智驾辅助,重新定义燃油车智能新标准,带来“油电同智”新体验。上汽大众方面介绍,途观L Pro还搭载同级独有的IQ. Light高分辨率智慧投影大灯,通过6屏交互为用户打造科技感十足的数字化座舱。

记者注意到,全面发力油车智能化的上汽大众,除了途观L Pro外,帕萨特Pro亦与大疆智驾合作,不仅如此,在提升上述两款车型智能化程度之时,上汽大众坚持“上新不去旧”,贾健旭直言:“经典帕萨特和老的途观要继续卖。”

在途观L Pro喊出“定义油车智能化新标杆”之时,上汽大众也对外透露了旗下混动车型最新进展情况。

“我们这次董事会最大的一个话题,就是同意所有混动车型全部交给上汽大众,利用上汽大众作为平台去跟德国大众、上汽一起,共同开发满足中国市场的混动车型,其中包括PHEV和增程式产品。”贾健旭直言,“换句话说,我们会有增程式产品和长续航的PHEV推向市场,而且是电动车架构。”

贾健旭同时透露:“接下来我们投放市场的完全是在电动车平台上面的混动车型。我们一共有四款产品逐步推向市场,去填补我们现有的混动车型空白区间。”

电动车型打出营销“组合拳”

在混动车型之外,上汽大众电动车型规划又是怎样的呢?

“电动车不能缓,我们有定位,但是亏损要有一定的程度。我们希望排进前十,前十张清单里看到有大众ID.3,基本就达到我们的目的了。”贾健旭透露,上汽大众“今年的策略不是收而是进,油电同进的关键在于进”。

那么,在今年多家车企掀起“价格战”的情形下,上汽大众电动车型是如何应对市场竞争的呢?

“ID.3率先在3月3日推出‘1.99万起零压首付、1399元起贴地月供、3年至高6折保值回购’的金融政策。仅三周后,ID.3再推招商银行专享金融方案,追加‘用车3年后尾款再减8000元+’的感恩回馈礼。”上汽大众方面介绍。

此后,上汽大众进一步加码ID.3市场营销举措,4月,ID.3升级推出ID.Care保值包,而在本次车展上,大众品牌更是宣布将ID.Care保值包适用范围推广至ID.4 X、ID.6 X。据悉,即日起至6月30日,购买上汽大众ID.系列的用户,均可通过随车赠送的ID.豆兑换ID.Care保值包,拥车三年后可享60%车价保值回购。

受到外界关注的是,上汽大众为何在当下推出“60%车价保值回购”策略呢?

“在汽车行业高速发展的今天,怎么让消费者永远用到最新技术?”贾健旭认为,“汽车是耐久消费品,不像电子消费品,只有车厂主动承担这样的义务,包括二手车市场的管理,提前介入二手车市场,才能让消费者以最低拥车成本,拿到最新技术的产品。”

在贾健旭看来,如何运营好2700万名大众用户对上汽大众未来发展至关重要。“‘60%车价保值回购’策略其实就已经在运营我们的客户了。那为什么三年以后回购?三年以后上汽奥迪有很多车型推出,客户要向上转也行,要转PHEV、EREV也行,三年以后是我们的大年,用户可以尽情地挑我们的产品。”

多措并举之下,上汽大众销量正在持续攀升,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上汽大众销量26.5万辆,同比增长11.4%。新能源2.8万辆,同比增长171.3%。上汽大众相关负责人表示:“实际交强险是28万多元,比市场的增幅明显大一块。”

“我们不会卡着国家标准投机取巧地去做电动车产品,我们更多要满足消费者场景,让我们的消费者在上汽大众的身上产生复购,复购也是我们身上另外一个美。我们要重新关注服务、用户,做好用户运营,不断地在我们这个圈子里产生复购。如果我们把复购的循环打通了,包括高端车品牌整个东西做出来了,就会有更多产品供消费者选择。”贾健旭表示。

在贾健旭看来,“不是所有的人都想成为创新的先锋者,很多人还愿意成为一个Fast Follower,我们在产品上给大家更多的确定性,包括安全、可靠,这个是关键。”

“中国市场是我们的核心,所以我们要好好地深耕中国市场,这是我们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必须把这个市场打穿打透,把我们最好的产品交付给消费者。”贾健旭强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大众在中国合资车有哪些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