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大众中国人事调整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下称“大众中国”)公关副总裁变动的消息终于落定。11月13日,大众中国宣布,张蔚将接替即将退休的彭菲莉出任公关传播负责人,其将于2023年11月20日加入大众中国,担任集团主管公关与传播事务的副总裁。
10月初,市场有消息称,大众中国副总裁、公关传播及企业社会责任部负责人彭菲莉最迟将于年底离职,随后大众方面向媒体表示:“彭菲莉是正常退休”。彼时有媒体指出,现任大众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于去年8月上任后,就一直通过猎头以及多种渠道物色彭菲莉岗位的接任者。
资料显示,张蔚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毕业后从事新闻工作,并于2002年加入通用汽车中国、担任高级公关经理,直至2010年。此后,其先后在麦当劳中国、固特异轮胎亚太以及星巴克中国担任公关领域负责人。在加入大众中国之前,其在阿迪达斯担任大中华区主管企业公关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副总裁。
至于彭菲莉,其毕业于中国民航大学英语专业,获得英国赫尔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在加入大众中国之前,彭菲莉在中国的公共关系领域积累了超12年的高级管理经验,曾任职多家跨国企业,其中包括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和米其林亚太分公司等。2012年11月,大众中国宣布任命彭菲莉出任大众中国副总裁,接替杨美虹主管公关与传播业务,迄今其在岗任职时间长达11年,而大众汽车也成为其职业生涯中任职时间最久的公司。
2012年,时任大众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上任后,接连做出了一系列人事调整,目的在于推动“2018战略”,而中国市场则对这一目标的实现发挥着关键作用。彼时彭菲莉刚上任,便经历了大众在中国市场7速DSG变速箱大规模召回事件,也赶上了大众尾气排放门等负面事件,而彭菲莉第一次与公众见面便是出现在大众宣布因DSG问题召回大批车辆后的电视采访中,当时大众DSG事件风波已持续一年多。
2013年3月,央视3·15晚会曝光大众汽车DSG变速器存在安全隐患后,大众汽车宣布在中国召回38万辆存在隐患的车型,这也是中国市场汽车产品召回规模最大的一次,受此影响,大众在中国陷入舆论低谷。而因大众汽车不满意DSG事件处理事宜,彼时时任主管公关与传播事务的大众中国副总裁杨美虹不久后从大众离职,彭菲莉则接替了这个职位。针对光大众汽车DSG变速器存在安全隐患问题,大众中国随后通过微博表示已向质检总局上交召回申请,此后大众中国公关副总裁彭菲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DSG通过现有技术改进,可以解决这一瑕疵带来的问题”。
除了上述事件外,彭菲莉任职大众中国公关副总裁期间,正好赶上大众汽车在中国业务江河日下的严峻时刻。数据显示,2022年大众集团全球新车销量为828.26万辆,同比下滑7.0%,再次被丰田集团超越,创11年来新低。其中,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交付新车318.45万辆,同比下滑3.6%。
今年上半年,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交付新车145.19万辆,同比下滑1.2%,成为大众汽车在全球唯一销量下滑的单一市场。行业认为,在电动化转型与全球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下,大众只有加快电动化转型的步伐才能减少掉队的可能。按照规划,到2030年大众汽车集团旗下包括大众汽车、奥迪在内的品牌将在华提供超30款纯电动车型。
目前大众正处于电动化转型关键时期,并试图扭转销量下滑的局面,显然,不管是产品层面还是人事层面,都继续大众中国作出全方位的改变。《汽车行业关注》认为,人事的变动往往伴随着品牌层面的巨大调整,张蔚接替彭菲莉后,大众中国会出现怎样的革新,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每天分享有价值的汽车新闻
汽车人的平台
大众中国:张蔚将出任集团主管公关与传播事务的副总裁,彭菲莉即将退休
三言科技 11月13日消息,大众中国今日宣布,张蔚将于2023年11月20日加入大众中国,接替即将退休的彭菲莉,担任集团主管公关与传播事务的副总裁。
据介绍,张蔚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毕业后从事新闻工作,并于2002年加入通用汽车中国,担任高级公关经理,直至2010年。此后,她先后在麦当劳中国、固特异轮胎亚太以及星巴克中国担任公关传播与公共事务的高级职位。在加入大众汽车集团之前,她在阿迪达斯担任大中华区主管企业公关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副总裁。
彭菲莉毕业于中国民航大学英语专业,并获得英国赫尔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她曾在包括博士伦、锐步米其林和博世等多家跨国公司主管公共关系与市场营销工作,并于2012年12月加入大众汽车集团 (中国) ,担任主管公关与传播的副总裁。
让“伯乐”常有 揭秘一汽-大众人力资源体系人才遴选、测评与储备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当唐宝历年间参加进士考试的朱庆馀怀着忐忑的心情写下这首《近试上张水部》询问自己的“考核结果”时,一定不会想到在近1200年后,会有数以千计的英才不必再以“打哑谜”的方式询问事关自己前途的考核结果——因为考核内容有的放矢、考试过程有条不紊、考核结果有据可查。
这,是笔者日前在走访一汽-大众人力资源部时偶发的历史感慨。
人才遴选 制度化下的“有的放矢”
一汽-大众目前共有五大基地、经营三大品牌,目前共有员工3.9万余人,白领近9000人,蓝领2.9万名左右。在这样庞大的人员基数上如何有的放矢,为重要岗位遴选合适的人才呢?
以二级经理遴选为例,据一汽-大众人力资源部领导力发展中心经理隋楠介绍,如果一汽-大众的员工想成长为公司的经理人员,大的环节包括后备推荐、AC预选、AC推荐等五个环节。 AC推荐及之前的环节由部门主导、HR提供工具方法支持,AC测评及后续环节由HR主导。当员工作为后备列入之后他就成为一个可以被提拔任命的二级经理正式后备,储备在“人才池”中,等到有岗位的需求时,结合其个人的能力、特点,即可进行配置。
隋楠介绍说“一个人成长的关键因素是取决于他周围的‘小环境’,因此我们非常注重实践,会给部门在人才培养当中有一个核心的载体,按照这个人后备的成熟度会划分为科室级的以及部门级的这种挑战性的课题,围绕我们的价值创造的导向。将这种后备的能力提升和工作的实践相结合,同时我们这个课题,在开展的过程当中,部门的经理,就是这个后备的经理要成为他的导师,过程当中需要给他针对性的辅导,同时这个课题在后续的选拔环节,也会作为考评的一个重要的输入。在整个发展流程的各环节,建立部门评选会的机制,以年度为周期,每年五六月份,部门的所有经理会结合这个后备的品德、课题、日常表现等进行多维度,多眼原则下的综合的盘点,决定晋级人员。同时会上也会讨论其能力短板,并由其直线经理进行反馈,帮助其进行后续发展计划的制定,不断地去帮助这个后备的成长。”
据了解,通过这一制度化的方式,目前一汽-大众后备通道各阶段的人员达1900余人,占整个企业白领人员的20%左右,这支 “核心中坚队伍”为一汽-大众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人才储备。
AC评测 格式化下的“唯才是举”
AC测评源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魏玛共和国的军官选拔,在商业模式的运用肇始于1956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而德国大众是率先在车企里面应用AC技术的。一汽-大众自2003年7月18日经管会决议引入AC测评体系至今,整整二十年。在目前,AC测评对人才评价而言,是全球公认的管理学里面效度最高的工具。
据一汽-大众人力资源总监李松梅介绍,在2020年,面向汽车转型变革的需要,进行了领导力模型重构,强化了价值观和业绩的考核,注入了新时代的能力要求。目前AC测评的模式是基于新版领导力模型标准,通过四个评价场景,即小组讨论、个人汇报、角色扮演和面谈。用时两天零一夜,全封闭式,由两位主持人,六位评委合作去挖掘、评价八名候选人,对于候选人非专业能力,即管理思维和管理能力进行的评价。这种高强度、高压力下的测评模式也更易看到候选人真实、本质的行为习惯,提升选人信效度。
AC的高效度源于其顶层设计逻辑,包括体系、测评以及评为三个维度:
首先AC是基于典型的工作场景和公司对候选人要考察的素质要求去设计的,其平时工作的高频场景和面临最典型的场景,就会收入到AC测评过程当中;
其次是场景化的案例,结合候选人工作里面矛盾挑战的内核萃取出来,真实的反映他实际的水平。
第三个就是参加人员的系统性轮换,保证多选择原则去丈量候选人的能力,还原其更真实的水平。候选人与评委之间的关系必须需要经过系统性的组织和认证以确保回避原则,不能是候选人直接的上级以保证公平公正。而评委要在自己打完分陈述依据基础之上,需要充分的、多原则和议,达到成一个共识,最大化地保证测评结果公平公正、科学有效。
这种评测方式不仅大大提高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用人的风险——因为企业是把选人用人交给了一套系统的、完整的体系,而不是以领导者的个人意志为决定性因素。对于员工而言则可以帮助其快速成长,公平公正的平台也会促进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从文化而言,打造这种价值导向、能力导向的人才文化,会最大化的促进上下同欲。
李松梅总监介绍,AC测评有效支撑了公司的发展,至今累计开展138期测评,约500人通过,整个经理队伍的400余人中通过AC体系成长起来的占比94%以上。
数字化下的“赢在明天”
“数字化”是当下车企热议的话题和发展的趋势,如何吸引、培养数字化人才,确保企业“赢在明天”,一汽大众核心人才管理部部长年永利就此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向数字化转型是一汽-大众未来转型非常重要的战略方向,在这过程中也需要公司人才队伍发挥重要的作用。”
数字化转型在一汽-大众内部被称为 “1521”转型愿景,即紧密围绕数字化转型驱动公司持续领先这样一个核心使命,以五类用户作为中心,以业务转型和IT转型作为两翼,以数字化治理作为公司保障,用转型的系统性来应对环境的不确定性来支撑转型的成功。而无论公司战略方向还是数字化转型愿景,都是需要一只很强有力的数字化人才队伍——如何打造这支队伍呢?
首先是将这支队伍的成员进行分类。
一汽-大众人力资源系统将数字化人才分为四类,即:数字化的策略性人才,从事数字化的决策企业经营管理,具有数字化的战略头脑,而且能够持续塑造企业数字化的文化,来推动数字化创新的实现;数字化技术型人才,即专门从事数字化工作,纯粹的技术人才;数字化业务型人才,即在从事的未来业务过程当中去找数字化工作的新的模式、新的机会,要具备一些新的思维和新的能力,这部分成员以白领为主;数字化技能型人才,即面向智慧工厂要求,需要在过去简单从事装配、维修等过程中找到新的数字化机会,通过工具方法的升级,来去拥抱产业升级,推动智慧工厂的建设,这部分以一线蓝领工人为主。
一汽-大众早在2018年即已开始数字化人才建设,从2020年开始,一汽大众设立了一套单独的人力资源体系,内部称之为T序列的人力资源体系,从职级、薪酬、绩效、日常管理等维度进行差异化管理,实现完全在这个领域和市场的接轨,同时从外部去吸引人才,在内部形成体系势能,以吸引原体系里比较成熟的、有这种潜力的人才在这种体系牵引下进行转型,打造一汽-大众所需要的数字化人才队伍。其中内部的人才转型尤其值得关注。
一汽-大众“端到端的数字化人才赋能转型项目”中,所谓端到端的一端原来这些人都是从事传统的整车制造相关价值链上的工作,另一端则是公司希望通过这样转型项目把他们塑造成一个数字化领域的成手。
这一项目历经一年时间,通过理论学习、实践赋能、六个月的完全实战培训,在转型培训结束之后通过专家对整个队伍的所有成员能力进行了认证,基于其能力、状态,各个部门来进行择优录取。最终有120个人成功转型。
结语: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贞元年间初登仕途郁郁不得志的韩愈在其千古名篇《马说》中留下的感慨在其后的1200多年里被多少功名蹭蹬的人才引用。如何让求贤若渴的“伯乐”与怀才待遇的“千里马”相向奔赴?通过连日来对一汽-大众人力资源体系的走访,答案已经清晰。
一汽-大众32年发展历程表明,该企业之所以成功,成为行业翘楚,其体系力强大是关键。该公司人力资源体系的发展变化又佐证了这一点。尤其是一汽-大众评测系统实施后的20年里已经为这个规模庞大的企业提供了可靠的人才供应和保障。我们同样也有理由相信,这一人力资源体系在一汽-大众需要上下协同,共克时艰的今天,将继续发挥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