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锁车后半夜报警是什么原因?
窃格瓦拉是一个拒绝被时代异化的悲剧人物,他本能的反抗异化的语言和行为,让他成了这个时代的英雄。
100年前,卡夫卡在其小说《变形记》中,描述了工业文明中,人类被社会分工异化,所导致的家庭悲剧。卓比林在其《摩登时代》中,更是把一个只知道拧螺丝钉的小工人悲惨的命运,刻画的淋漓尽致。
相比较饥寒交迫,给人们带来的生理、心理冲击,被社会分工异化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往往是柔和的、缓慢的,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渐渐的抹去身处其中的人的灵魂,使之最终成为一个只有躯壳的行尸走肉。
也就是说,一旦一个人被社会分工异化,他作为人的意义,就基本上消失。成为物质世界中的一个随时可以被替代的机器。但是,这些人的灵魂并没有真的死去,只是陷入了沉睡。
窃格瓦拉以一句:“打工、打工是不可能的,这一辈子都不可能打工的。”名扬四海。尽管贫困潦倒,游荡在社会的边缘。但是,依然享受着当下的生活。哪怕是身陷囹圄,依然不能阻止他对有血有肉的生活的欣赏。
尽管卑微,甚至有些无耻,但是他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我们大部分人,每日重复着单调乏味的工作,像木偶一样,在人群中穿梭。每个人都在忙碌,却都不知道自己在为什么忙碌。每个人都在生活,却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生活。
所以,窃格瓦拉的视频一出,就引起了巨大的社会轰动,尽管大部分人都把他当成小丑一类的人物,加以嘲笑。但是,他之所以吸引我们,并不仅仅因为他那些在我们眼中的怪异行为。更是因为,他对于真实生活的追求,触动了我们久已沉睡的灵魂。
我们没有资格嘲笑他,或许若干年后,回过头来看这段时间的历史时,我们会感激那个叫“窃格瓦拉”的小偷。正是他在社会的夹缝中,给我们空虚的生活,吹来了一丝别具韵味的真实。总有一天,这份真实会如燎原之火,重新回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中来。
12年迈腾防盗系统怎么解除?
周某某,四次因盗窃被捕入狱。第一次是2007年;第二次是2012年;第三次是2014年;第四次是2015年;2020年4月18日,也就是前几天,刚被刑满释放。
若只是一个普通的惯偷,他此生注定是寂寂无名的,不可能跟“网红”挂上边,可这个世界,有时候就是这么奇炒。名不见经传的周某某,刚刚出狱,就传出被网红包装公司高调接走的消息,在风云变幻的舆论场,立马掀起了惊涛骇浪。
一、他的成名,归纳起来,来源于两点:
第一、来源他不同凡响的金句: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能进去的(指进监狱)都是人才!......
第二、因为一些共同特征,他跟一位赫赫有名的名人挂上了钩,无形中,他变成了被逗乐、被玩笑、被发泄情绪的好素材。
这位名人,就是切·格瓦拉,他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革命家,出生于阿根廷,是古巴革命领导人,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活跃在历史舞台,始终在与帝国主义作斗争,最后带着一身钢骨为共产主义献身,他在古巴和阿根廷享有很高的声誉,是英雄般的存在。或许是格瓦拉的经历和爱好与众不同,后来切·格瓦拉的肖像,还成为反主流文化的普遍象征。
一个是上世纪外国革命领导人,一个是中国现代社会底层惯偷,两人本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大众之所以将两人串联在一起的缘由是:
1、初看之下,两人的长相和发型相似度极高;
2、两人的观点,层次虽然完全不同,格局也完全不一样,但两人的共同特征是:都有些反主流文化;
3、切·格瓦拉的名字开头有个切,刚好对应周某的犯事起因——盗窃的窃同音,于是,被网友戏称“窃·格瓦拉”。
这么多细节的巧合,中国版“窃格瓦拉”便名声远播了。
二、他说的话算得上是“金句”吗?
较真的人,可能会问:从周某的言论看,他说的话算得了金句吗?
严格来说,周某某的话,不但算不上主流意识的金句,更存在着认知上的浅薄和偏差,让我们分析下他主要的代表句:
1、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
解析:表面上看,这句话似乎没有什么大问题,不但没有大问题,初看之下,更像个不甘于寄人篱下的有志青年说的话。殊不知,说话者的潜台词是:宁愿偷盗进监狱,也比靠干活挣钱强,从某种程度上,恰恰反映的是一种不肯吃苦、不愿奋斗的巨婴思想。
2、能进去的(指进监狱)都是人才!
解析:按照心理学的术语讲,这叫“自欺”,是一种以偏概全、自欺欺人的心理防御表现,即将自己的一些不合理的言行,歪曲的解释和描述为合理,以此来达到缓解心中焦虑、自卑和愧疚的目的。
三、“窃格瓦拉”现象如此受关注,到底折射了什么样的社会心理?
1、周某某的形象、气质、及在镜头下说的话,是如此地充满喜感,充满着对主流价值观的颠覆和解构;
2、这是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后,人们常常对现状不满却无力改变,通过调侃比自己更弱的人,来发泄心中的不满情绪;
3、撕开了一个残酷的社会现实:很少人甘于为他人工作,因为没有技能、没有资本、没有学历、没有背景,却也无可奈何;
4、偷电瓶,比起那些贪污腐化、瞒上欺下、作奷犯科之流比起来,算不上太大的社会危害行为,反而显得有那么一点可爱和洒脱;
“窃格瓦拉”现象,变成了一时的社会热点,不少人开始担心:一个囚犯,被炒成了网红,会不会给大家树立了一个不劳而获学习模仿的标杆?
个人认为:“窃·格瓦拉”现象,之所以成为热门话题,一定程度上,确定反映了年轻人为主体的社会“颓废”心理,也反映了人们对这个社会依然存在不少顽瘴痼疾的不满情绪,但是,绝大多数人,只是抱着一种调侃和玩笑的态度,怀着喜剧感十足的心理,参与的一种搞笑群嘲,并不会有多少人将其雷人雷语,真正渗透到自己的“三观”层面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