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和奥迪,到底有什么不同?
大众和奥迪虽然都属于大众集团,但其实两个品牌从历史、定位、技术、质量等等方面都还是不太一样的。
就好比虽然是两兄弟,但是老大和老二学习成绩就不一样,还是要看自己本身的悟性。多花几万买个奥迪的朋友还是能值回票价的。
大众和奥迪的产品设计有什么不同?两个品牌成立之初的定位就是不一样的。
希特勒成立大众的时候就想做平民轿车,而霍希成立奥迪的时候就放话说,任何时候都只想做大排量、大型的这种豪华车。
大众和奥迪的车型都是各自平台的产物所以,两个品牌的产品设计也不太一样,大众的车型现在基本都是更适合小排量车型的横置平台MQB的产物,这个平台是大众自己花了6.5亿美元搞出来的。
奥迪的车型大多来自奥迪主持研发,更适合大排量的纵置平台MLB。
生产平台就好像车子的妈,连妈都不一样了,这孩子肯定不会太像的。
发动机不同还会影响变速箱等部件的质量所以有的车子虽然从发动机型号上来看是一样的,但是布置方式却完全不同。
这不光是发动机横着放还是竖着放的问题,还会影响变速箱、主减速器等等在内的传动系统关键部件,结构、布局和质量。
举个例子,横置平台用的双离合是DQ500、DQ380,纵置平台双离合用的就是DL501、DL382了。
大众的横置布局更适用于家用紧凑的小车横置的布局,发动机的汽缸在车头就像汉字的“一”一样横着放,会占用比较多的横向空间,但是有利于缩短发动机机舱,缩短车身长度,把空间留给我们乘员舱,坐的人舒服点。
适合这种气缸数少、空间吃紧的小排量紧凑车,一般都是4缸以下的这种车型用。
奥迪的纵置布局更适合动力更强的豪华车纵置布局就不是汉字的横着的那个一了,是阿拉伯数字竖起来的那个1了。
横置它受宽度限制会比较多,纵置就会受长度的限制比较多。
但是如果是豪华车子来用,车子本来就是长,问题不会太大,而且这样布置左右对称,有利于操控,车子左右两侧省下来的空间还可以给4个轮子用更复杂、更舒适的悬架系统。
就好比你房间面积小就只能放个板凳,你面积大,客厅豪华,放个沙发又舒服、又好看。
横置和纵置动力方向也不同纵置和横置在动力从发动机变速箱出来后的方向也不一样,横置是从车子的左侧或者右侧出来,可以直接驱动车轮。
纵置就和排气管一样,它是往后面出来的,不管驱动前轮还是后轮,都是要拐个90°才能往左右两侧的。所以一般会干脆采用操控性能更好的后驱或者是四驱。
就好像反正是不能直接拿手抓饭了,要选个工具,选筷子当然还是比选刀叉、勺子更好使一点。
奥迪有些前驱车它采用纵置布局是为了节省成本,兼顾了旗下不少装配四驱系统的车子,避免了重新设计一个底盘。
大众和奥迪的发动机有什么不同?由于动力系统设计的不一样,大众、奥迪发动机也不完全是一样的。
排量比较大的适合纵置布局的发动机,大多数是奥迪自己搞的,前面有说过。
应用最广发动机都是奥迪主持开发的比如说3.2L的V6FSI就和大众的3.2L的VR6是不一样的。后续改良的3.0T机械增压和涡轮增压机型也是奥迪自己去弄的。
近几年奥迪和保时捷还开始发动机研发合作,共同开发了2.9T和4.0T两款发动机。
除了排量比较大的这些机型,集团旗下应用最多、大小通吃、横置纵置都有的1.8T、2.0T的EA888发动机,也是奥迪主持设计研发的。
奥迪的发动机低速有力,高速响应快2015年奥迪Q5上面装配第三代EA888(EA888 Gen3)发动机时,大众帕萨特、途观、迈腾用的还是第二代的EA888(EA888 Gen2)。
就算之前第二代EA888全集团推广的时候,奥迪和大众也是不太一样,配有奥迪特有的可变气门升程AVS系统,可以让发动机低速有力,高速响应快。
拿跑步打比方,这个系统就好像可以让人同时掌握短跑冲刺和长跑耐久技术一样,还是比大众好一点。
奥迪的发动机适用场景更广现在第三代的EA888也在集团里面普及了,奥迪又开始捣鼓三代半的EA888(EA888 Gen3.B)。
这代发动机可以在低转速的时候,使用保证动力输出的奥拓循环,高转速的时候切换成注重省油的米勒循环,比全程只使用奥拓循环的上一代油耗要更低,也保证低速的动力输出。
这就好像一个高级的厨师做了一道菜,既满足北方人的口味,又能满足南方人的口味,西边的人点赞,东边的人还掏钱。
大众和奥迪的车身技术有什么不同?就算发动机一样,车身也是有很大区别那现在的奥迪很多小车,比如什么A1 A3 Q3已经开始用集团旗下更紧凑的MQB横置平台,用的是大众开发的EA211发动机。
单从动力系统来看没有什么区别,你就是换了个皮的奥迪嘛,你就是加了点钱的大众嘛,等等等等都开始说出来了。
不过就算这些车型和大众一样也是横置前驱平台,但车身还是不太一样的。
奥迪喜欢在车身上使用铝材奥迪喜欢在车身上面用很多的铝材,这也是奥迪保持和大众差异化最重要的“黑科技”之一。
早在1991年的时候,奥迪就出过全铝车身的概念车。1993年,经过11年的研发第一代A8全铝车身就搞出来了。
铝质材料的优点就是重量轻,铝的密度是2700千克每立方米,钢的话是7900千克每立方米,轻了将近三分之二,轻就意味着省油。
铝质材料造车身可以省油有人统计过,车子每省下大约20公斤,差不多就是一个行李箱的重量,油耗就能省1%。
举个夸张点的例子,福特F-150大卡车用铝片代替钢板,可以减重318公斤,算一下的话省油省15%。
这比研究发动机省油技术、可变压缩比、可变界面涡轮之类的简单得太多了,成本也更低。
就好像说要避免感冒,吃什么保健品加强免疫力,都不如多穿几件衣服,今天不着凉不就行了嘛。
但是铝材车身修起来更贵那当然铝合金价格也是更贵的,不仅买的贵,修起来也贵。
由于钢材技术近几年发展也是很快的,更加轻量化、高强度钢材的出现也让铝制车身的优势没有那么明显了,再加上这个铝这个材质也存在焊接难的这种局限性。
所以奥迪A8又放弃了全铝车身,但是铝材仍然占车身材料的60%左右。
大众由于成本所限,铝材使用较少大众就没有奥迪这么痴迷了,拿同平台、同级别的A3和高尔夫举例,A3的发动机舱盖、前副车架、前保险杠后部的吸能横梁以及后窗下面的台板都是铝的。
高尔夫显然是没有的,这也是成本所限。
根据欧洲铝业协会EAA做出来的统计,如果高尔夫这样大小的车子用全铝车身的话,成本比全钢车身多了大概1015欧元,也就是差不多人民币7000块钱的样子。
这好比就是50块钱和100块钱的蛋糕,乍眼看是差不太多的,但限于成本,鸡蛋有可能少了3颗,你还不一定吃得出来。
大众和奥迪的四驱系统有什么不同?除了这些,奥迪的四驱系统和大众系统也是不一样的,主要是由于刚才说的动力系统布局不一样造成的。
奥迪四驱系统以托森差速器作为核心奥迪的四驱系统算是它的一块招牌,就那个爬爬的壁虎。
凭借搭载四驱系统的Quattro系列赛车,奥迪称霸WRC世界拉力赛B组将近10年,一直到国际联赛取消B组赛事。
这套Quattro四驱系统是用托森差速器作为核心的,而大众的4motion四驱系统是以瀚德公司多片离合器式中央差速器为核心的。
你听名字那么长就知道人家想起来有点奇怪。
中央差速器算是四驱系统里面的核心技术了,就和我们人的心脏一样重要。
托森差速器响应速度非常快托森差速器是纯机械的自动结构,它优点就是响应速度快,在车子4个轮胎受到不同阻力的时候能做到瞬间响应,对动力又进行分配调整。
那就好像我们这个安全带一样也是纯机械结构,受到快速拉扯「啪」一下就有反应了,扯不出来了,你慢慢拉就拉的出来的。
它不需要通电,不需要智能控制,机械的,可靠、好用、响应迅速,这套系统还可以做到全时四驱,缺点就是结构比较复杂,重量会比较大,价格也比较贵。
大众依托的差速器反应速度慢且容易过热多片离合器式中央差速器反应速度不如托森差速器,而且不能长时间大负荷的工作,否则的话有可能会产生过热的问题。
离合器、过热这些词语听起来是不是和双离合很像,就是一样的毛病。
所以多片离合器式中央差速器为基础的4motion平时是偏向于前驱的,公路性能是没有Quattro系统好,但胜在结构简单,成本低,油耗也更低,对我们也是好处。
近年来奥迪的四驱系统也开始放水不过近几年奥迪也放水了,它旗下横置发动机的车型虽然写着Quattro,但实际上和4motion没什么区别。
甚至自己为了省油,还搞出来一个新四驱系统叫Quattro Ultra,也放弃了更可靠的托森差速器,这就有点像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味道了。
大众和奥迪的车灯有什么不同?除了这些,奥迪在车灯方面也是比大众疯狂的多了,被大家戏称为灯厂。先不说脸好不好看,眼睛一定要又大又亮又水灵,女生都认同,对吧。
奥迪车灯的设计和造型走在行业前列不过这也不是毫无依据的,你论灯的这些设计和造型,奥迪的确是别具一格,带火了日间行车灯的风潮。
技术方面什么矩阵式激光大灯、OLED大灯这些先进技术也是走在行业前列。
甚至这个日本版的A4还可以用带有OLED照明技术的车灯发文字表情包,“朋友让一下! 唉,不好意思我超个车。”挺有意思的。
大众和奥迪质量有什么不同?刚才说了那么多不同,有一件事情是回避不了,大家也关心的——质量不同。造车理念存在不同,成本品控上面也肯定会有差别。
奥迪的品控要求更高举例来说,这个车子的门槛一般都是用螺栓和胶带固定。奥迪在测试质量的时候,它就有个实验,要求把螺栓全部都卸了,专门用胶带做拉拔力的这个实验,看看牢不牢。
就好像吃包子,先尝一口包子皮,再把馅里的这个葱拿出来尝尝,最后再吃这个肉。
大众没有奥迪近乎苛刻的质量测试大众就是没这个事情的,本来两个东西就是共同起固定作用的,一起测还能省点成本,一个有用嘛,那另外一个不要了。
理念是不一样的,正因为这种听起来近乎苛刻、有点变态的品控要求,的确也是让奥迪在质量上是领先于大众的。
大众的质量是远远比不上奥迪的汽车日报和权威汽车市场咨询公司益普索(Ipsos Auto),他们发布了一个合资品牌的质量排行榜,奥迪排在前十,大众比行业总体水平还差一点。
总的来说,多花了钱买奥迪还是值回票价的,不是说套了一个壳东西都一样。
但是大众性价比更好当然了,大众是性价比更好的选择,核心技术也和奥迪差了不太多,刚才也说了奥迪的发动机技术研发出来之后迟早是全集团要通用的。
虽然“黑科技”少了点,成本是低一点,那钱也少了嘛对不对?那买个性价比更好的大众也许是我们大家的这种选择。
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有什么不同?但是大众也有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可以选的,这两个都是大众,它到底哪里不一样呢?
有的朋友说,“哎呀,国内嘛,就买丰田好了。”修不好的大众开不坏的丰田,这件事情是不是真的?
那为了把这些搞清楚我也去翻资料,还发现大众和奥迪现在是同一个集团,但其实就是正宫娘娘和贵妃娘娘,这两个是有恩怨情仇,有戏的,还挺有意思的。
关键词:大众我都给你整理出来了,关注我的「备胎说车」,回复关键词「大众」就可以了。
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有什么不一样?大众和丰田到底哪个更靠谱?性价比到底是谁强?大众和奥迪当初是怎么样走到一家的?你知不知道奥迪最早是被奔驰买走的。
关注「备胎说车」,回复关键词「大众」就可以了。「备胎说车」等你来玩哦。
中国市场表现不佳,奥迪“被”大众集团换帅
(文/张家栋 编辑/张广凯)
据路透社报道,6月30日,大众汽车正式宣布罢免奥迪品牌CEO马库斯?杜斯曼(Markus Duesmann),其继任者为现大众汽车产品战略主管格诺特?多尔纳(Gernot D?llner)。据称,该任命将于9月1日正式生效。
奥迪前CEO 马库斯?杜斯曼
消息称,此前汽车在创新方面进展缓慢,导致奥迪落后于竞争对手奔驰和宝马。
近日,大众汽车首席执行官奥博穆(Oliver Blume)也直接指出了现阶段奥迪品牌面临的发展难题:奥迪未能充分发挥其潜力,并未能在中国市场跟上竞争对手的步伐。
刚刚被罢免的杜思曼,在汽车行业有着近30年的工作履历。自1992年入职奔驰,担任V12系列发动机的设计工程师以来,其先后在奔驰、宝马两家德系豪华品牌担任不同岗位。
2020年4月,杜思曼正式加入奥迪品牌。尽管有着丰富的行业经验,但此前在竞品企业中的工作侧重点,却似乎成了杜思曼被“离职”的最大原因。
2004年,担任奔驰新柴油发动机的部门经理;2007年,加入宝马,担任F1动力总成负责人。从杜思曼的履历中不难看出,高规格的燃油动力技术以及赛事级的成果加持,无疑是其在奔驰、宝马时的“高光”时刻。
上海车展的奥迪F1概念展车
今年4月初,奥迪突然高调宣布即将于2026年回归F1赛场,并在上海车展上,展示了新款奥迪F1的概念车产品。而这,便很有可能是看重赛事作用的杜思曼做出的推手。
在上海车展上,奥迪发言人表示,“中国是该公司最大的单一市场,而F1在中国拥有大量追随者”。
不过,对于急需在中国寻找销量的大众集团而言,奥迪近年来的销量停滞甚至下滑,是集团所不能容忍的。
根据奥迪官方公布业绩显示,2022年,奥迪集团全年销量163.86万辆较上年下降2.98%。在占比最大的消费市场中国,奥迪品牌全年销量不足64万辆,较上年下降10%,在与奔驰、宝马的对比中降幅尤为显著。
尽管杜思曼于去年2月为确定奥迪豪华品牌地位,而不断停产、削减奥迪低端车型和低端配置车款的数量,从而在整体销量下滑的同时维持了利润的增长,但难以看涨的销量成绩,仍为奥迪中国的业绩敲响了警钟。
奥迪e-tron
从电动化转型规模上来看,2022年奥迪纯电动车型共计交付11.82万辆,同比增长约44%,电动车销售份额达到7.2%,比上年增加2.4%。但在中国这个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奥迪通过Q4 e-tron、e-tron、Q2L e-tron、Q5 e-tron等多款电动车建立起的电动化矩阵,却始终难以摆脱销量低迷的状况。
不只是相较传统竞品,面对今年中国市场众多高端定位电动车的围攻,奥迪在华的市场压力也正在迅速提升。
也正是因此,奥博穆指出,过去的两年间,奥迪由于软件开发进程缓慢而多次推迟发布重要车型,这不仅给奥迪与保时捷之间的未来合作关系带来了紧张局势,同时也令奥迪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奥博穆认为,奥迪在软件创新方面进展缓慢,这是未来改进的一个关键领域。
但奥博穆依然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奥迪是拥有“巨大的潜力”的品牌,这也意味着,本次给奥迪的“强制”换帅,证明了大众集团对奥迪品牌的重视与期待。
目前来看,选择大众汽车的资深员工多尔纳作为杜思曼的接班人,或许也是奥博穆期望强化集团的统一调控能力而安置。
履历方面,多尔纳于1993年以博士身份加入大众汽车,后来晋升为保时捷产品研发主管,并在2011年至2018年期间领导了保时捷帕纳梅拉(Panamera)系列的研发工作,2021年出任大众汽车产品战略主管。在保时捷期间,其曾与奥博穆共过事。
大众汽车产品战略主管 格诺特?多尔纳
正式履新后,多尔纳与奥迪仍将面临着中国市场表现不佳和电动汽车发展缓慢等挑战。杜斯曼曾在6月中旬表示,奥迪必须加快新车型的研发以满足全球市场,以应对中国市场对电动汽车需求的激增,在这一战略规划下,基于全新PPE平台打造的新款电动SUV车型Q6 e-tron也被奥迪给予了厚望。
不过,按照奥博穆的观点,奥迪目前在软件层面的落后,是其亟待转变的战略重心。如果多尔纳在上任后积极着手进行全新软件系统的提升,Q6 e-tron的上市时间是否会如同当年大众ID.系列一样不断推迟跳票,同样是未知数。
1971年,奥迪用“突破科技,启迪未来”树立了品牌的核心理念,并用众多燃油车技术的突破和整车制造技术的革新,走在科技的前沿,也走入了中国消费者的心。50年后,面对汽车行业的电动化、智能化变革,更换CEO的奥迪,正面临着“突破未来”的全新挑战。
上汽大众:从奥迪100到桑塔纳国产化
2024年,是上汽大众的“不惑”之年。
九层之台,起于毫末。这家拥有六大生产基地、累计产量突破2700万辆的合资车企,是如何“破土而生”的?让我们将目光投向40年前。
春苗入土
1978年,改革开放正式拉开帷幕。同年10月,中国机械工业代表团访问了欧洲6个国家、50多个企业和研究单位,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机械工业部组团规模最大、耗时最长、考察最系统的一次行动。
也是在此次考察活动中,时任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的周子健造访德国大众沃尔夫斯堡总部,并向时任董事长施密特提出希望合作经营轿车业务的想法。自此,中德双方关于此项目进行了长达6年的谈判。最终于1984年10月签订合资协议,12月奠基开工。
作为最早进入国内市场的德国汽车品牌。彼时,引入哪款车型成为一个难题。中方提出了两条原则:一是引进车型必须是中级轿车,且技术水平领先;二是车型能满足公务用车、商务用车及出租车等多种使用需求。
彼时,大众汽车提出的方案中有桑塔纳,还有当时与桑塔纳同级的奥迪80车型。最终,桑塔纳凭借新车外形朴实,适合公务车形象等特点,开启了国产之路。
在双方探索前行之路期间,还有过这样一段“小插曲”,那就是上汽与奥迪结缘。1986年,上汽与奥迪就进行了合作,上汽奥迪不是全新开始,而是“经典的传承”。
1982年,奥迪100正式推出,这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旗舰车型应用了当时诸多创新性技术,例如车身轻量化技术、低风阻系数设计(0.30Cd)、quattro四驱及TDI柴油引擎等。得益于此,第三代奥迪100迅速成为全球销量最高的车,售出108万辆。
1985年,上海方面提议,上海大众与一汽同时生产奥迪100。1986年,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和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各组装了100辆奥迪100轿车,共计组装200辆;次年,上海大众组装499辆,一汽组装500辆,两家共组装奥迪100轿车999辆。
再启新程
随着第一批使用CKD模式车型下线,上汽大众实现了桑塔纳名义上“国产”,因为落后的生产能力使得上汽大众只能为车型提供轮胎、收音机、喇叭、车外天线和小标牌等零散件,车型国产化率仅有2.7%。
为解决这一问题,1987年12月21日,桑塔纳轿车国产化开启了为期5天的工作会议,次年7月1日,上海桑塔纳轿车国产化共同体成立。面对外界争议和讨论,刚从国家经委调任上海市委副书记的朱镕基一锤定音,桑塔纳国产化一定要“高标准,高质量,绝不搞瓜菜代”。
为制造出符合标准的产品,上汽大众挖来国内顶尖汽车人才,从德国大众返聘20多位退休工程师来华培训和指导零部件生产,严格按照德国大众“六道关口”(入门关、首件样品关、工装样品关、质量保证体系评估关、批量供货关和正式供货关)要求推动工作,确保国产零部件100%合格。
同时,如果国内本土零部件工厂想成为上汽大众的供应商,就必须按照德国标准重新改造,零部件经过德国标准测试,才能通过考察。在多方支持和努力下,1993年桑塔纳零部件国产化率超82.2%。至1998年,国产化率提高到了了92.89%。桑塔纳国产化率的不断提高也帮助中国汽车工业打造出一条高品质供应链体系。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探索出发展之路的上汽大众自此走向了自己的“开挂之旅”,继桑塔纳之后,又推出了帕萨特、Polo、朗逸、途观等爆款车型,助力汽车走进中国老百姓家中。
如今,面对风起云涌的中国车市,上汽大众过往40年里积累的实力及定力愈发明显。2024年第一季度,朗逸、帕萨特、途观“三驾马车”继续引领同级燃油车细分市场,ID.家族领跑合资纯电、坐稳新能源品牌第一梯队位置。上汽大众的惊艳表现,离不开过往40年内的经验积累,是在破解一个又一个难题后的蜕变,方能在波澜间处变不惊。它的下一个40年,尤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