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和大众到底谁是谁的子品牌?一图搞懂他们的家族关系
保时捷和大众,简单了说就是保时捷汽车是大众的子品牌,但保时捷控股持有大众53.1%的股票并有相应的表决权,是不是有点蒙了?他们到底有什么渊源?今天带你讲述你不知道的大众和保时捷家族的前世今生!
大众最早的车型,甲壳虫是保时捷家族设计的。而大众的董事长,很长一段时间里,是保时捷家族的。
首先看下家族族谱,这张图要记好了,不然等会说起名字可能会一脸懵。
那么想要捋清楚他们的关系,就要从费迪南德·保时捷说起。
费迪南德 保时捷
以铁匠之子的出身的费迪南德·保时捷大家都知道,是保时捷的创始人,这也让他奠定了大众和保时捷的基业。在1951年费迪南德·保时捷去世后,他的儿女就不负众望的继承了家业。
费利保时捷
其中儿子费利·保时捷很早就跟着老爹一起搞设计,甲壳虫的设计就有参与,老爹没了后就顺利接班,掌管德国保时捷的设计开发,日常运行,干的有声有色,而女儿这边嫁给了皮耶希家族,主管着奥地利的保时捷和大众的销售,奥地利的保时捷后来发展成奥地利第一大私企。
费迪南德保时捷去世后,费利和姐姐分工明确,一起经营产业。但第三代就出现了问题。费迪南德·亚历山大·保时捷,这位继承了爷爷和老爹的优良传统,热爱设计,有才华,不关心政治,1961年,28岁的亚历山大操刀设计保时捷901,这里还有一个插曲,就是x0x这种命名方式标致申请了专利,保时捷被标致告到法院,名字改成了保时捷911。
奈何,另一支的费迪南德·皮耶希也不遑多让,1963年从大学毕业,就进了保时捷的引擎部门,改装911的引擎给904赛车用,之后设计的917赛车引擎,名声大噪,26岁就在保时捷内部拉起队伍,年轻人为主,效率很高。就这么着,继承人之争,就渐渐开始了。
费迪南德 皮耶西
1970年费利把所有人叫到一起开会,彻底撕破脸,最后,费迪南德 皮耶希以身作则,第一个从保时捷退了出来。
但是皮耶希离开后并没有失去斗志,接下来又去了奔驰,后来觉得奔驰研发投入太少,就去了大众,在大众位于意大利的设计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来去了奥迪,3年后开始负责研发。1983年推出了奥迪100,严格来说是奥迪100C3,集上两代之大成,推出后异常火爆。一汽后来和大众搞合资,引进的首款车型就是这款,奥迪100就是之后的A6,奥迪靠着奥迪80(A4)和这款车,才慢慢跻身BBA阵营。
奥迪100C3
凭此战之威,1992年,皮耶希正式入主大众。而且他野心极大,开始了极速的扩张,先后收了布加迪,兰博基尼,宾利,2000年完成对斯柯达的全资控股2009年是保时捷,直到2017年,80岁的皮耶希才从大众退休,完成了他精彩的一生。
总的来说,保时捷和大众在最早就是一家人,只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了分开最后又合并的命运。
本期就聊到这,感觉还不错的小伙伴麻烦点赞关注,感谢大家的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保时捷家族VS大众集团:“蛇吞象”背后的家族斗争
现今的大众是由保时捷家族控股,这个“蛇吞象”的关系要从保时捷家族分家分业的家族斗争开始。
股权平分下的家族内斗费迪南德·保时捷 (Ferdinand Porsche),身兼保时捷创办人与大众甲壳虫设计师双重身份,他是汽车设计的天才。除了为大众汽车设计出经典的甲壳虫外,也设计出“洛纳-保时捷”(Lohner-Porsche)汽车,以电瓶推动马达驱动,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台油电混合车。
费迪南德·保时捷
1930年,奥地利裔的费迪南德,在奥地利皇室的财务支持下,正式与儿子费利·保时捷 (Ferry Porsche) 和他最信赖的朋友、亲人等在德国斯图加特共同成立自己的设计工作室,也就是日后为人熟知的保时捷 (Porsche) 汽车。保时捷汽车厂以独立跑车厂闻名,多年快速发展逐渐成为全球知名的高级跑车、SUV的顶尖品牌。
创始人费迪南德育有一男一女,两个二代又各自育有四名子女,家族共10人。事业由当初共同创业的儿子费利 (Ferry Porsche) 接班,女儿路易丝(Louise Porsche) 则嫁给了她的律师兼事业合伙人安东·皮耶希 (Anton Piech) 成为皮耶希家族成员。家族后代成员亦都在集团内工作。创办人1951年过世前,将保时捷股权平均分配,第二及第三代共十人,每人10%,保时捷与皮耶希两个家族共同拥有保时捷。这个看似公平的平分法,却成为日后家族争端的开始。
两个家族风格截然不同,费利将他的四个儿子送往学校教育,其家风主要是以自由、关怀与爱为主。皮耶希家族则将四个子女从小送往纪律森严、斯巴达式的寄宿学校。家族中的第三代,以费利的长子费迪南德·亚历山大·巴兹·保时捷 (Ferdinand Alexander Butzi Porsche) 与路易丝的第三子费迪南德·卡尔·皮耶希 (Ferdinand Piech) 表现最为优秀,两人都叫费迪南德。保时捷家族第三代长孙巴兹,最有设计专才,他带领团队设计出保时捷的经典车款911跑车;皮耶希家族则主要以三子费迪南德为主,他与外祖父最像,有工程研发天分与工作狂热,在集团内建立了一个追随他的核心班底。然而亦因为他强势的作风,让保时捷家族与皮耶希家族的纷争逐渐白热化。
两个家族成员间的争斗,促使第二代的哥哥费利与妹妹路易丝于1971年召开家族聚会,最终兄妹共同决定,股权仍由家族全资拥有,但家族成员全部退出经营管理,交由职业经理人接手,家族仅能通过董事会席次表达意见。
费迪南德·皮耶希黯然离开保时捷后,凭借过人的技术与品牌管理经验,以及通过权谋的运作,一路爬升至大众集团高层。经历重重关卡与权力斗争后,费迪南德终于在1993年接任大众 (VW)集团执行长。费迪南德·皮耶希是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他俨然是个暴君,但是在他任内,大众由全球第16大车厂提升为全球第4大车厂,市值成长了4倍,他最终在2002年成为大众集团董事会主席。
专业治理下的隐忧另一边,去家族化后的保时捷公司,走向由职业经理人主导的制度型企业。1993年起,家族董事会拔擢职业经理人温德林·维德金 (Wendelin Wiedeking) 为公司执行长(CEO),公司给予维德金0.9%利润作为红利,以兹鼓励。维德金开始以利基高价明确定位,实施小而美、以大卫打倒巨人的精品策略。成功的决策,使保时捷成为全球每辆车单位获利最高的车厂,账上闲置现金超过1亿欧元,维德金亦成为欧洲汽车公司中最高薪酬的执行长,事业进入高峰。
职业经理人温德林·维德金
保时捷公司经过家族成员内部股权买卖,在保时捷家族持股比例超越皮耶希家族后,1990年,巴兹接任保时捷的董事会主席,但由于健康原因,2005年后由三弟沃尔夫冈·保时捷 (Wolfgang Porsche) 接任他的位置,做法开始与以往不同。
此时身为CEO的维德金提议,因为公司规模小,容易遭受其他汽车集团收购。因此,在沃尔夫冈的同意下,保时捷开始大额购入大众股权,希望能够藉此并购大众。当时大众是保时捷的代工厂,保时捷最为熟悉,而大众也是由德国政府持有的国营企业,有一定的基础。
保时捷向15家银行联贷、预定筹资超过100亿欧元,为此巨额交易准备银弹。并与投资银行共同规划,透过市场操作规避相关法规,隐秘买下大众在公开市场流通的大额股票,积极运作“蛇吞象”。2005年,保时捷增持大众股份至18.65%,仅次于萨克森州政府的20%,成为第二大股东;到了2007年,保时捷持股占比已达到31%,正式成为最大股东。
保时捷的如意算盘,是利用杠杆收购取得绝对控股的51%,之后再提议两家公司进行合并,合并后就可以利用大众的庞大资产,为保时捷偿还原先的收购举债。这样一方面利用外部借款,以小吃大;另一方面整体合并规模扩大,免除未来被收购的风险;第三是两者文化与制度相似,产品互补,收购大众保时捷便可以成为全球前三大汽车集团。
期间,虽然德国政府想通过修法,阻挡保时捷入主大众,但都被欧盟法院驳回,也希望通过增加持股力保大众经营权,但依旧难以抵挡保时捷的收购。2009 年1月,保时捷如愿,最终购得50.7%的控股权。
“蛇吞象”骑虎难下然而,全球金融风暴改变了整个收购局势。2008年开始,保时捷的销售业绩在美国大幅衰退,开始出现业绩下滑与亏损。此时,联贷银行也因为市场不景气,面临自身流动性不足,紧缩银根,停止对保时捷的贷款,并要求保时捷偿还贷款。
至2009年底,保时捷已负债高达100亿欧元,陷入业绩衰退的困境,债台高筑。收购大众面临骑虎难下的尴尬局面,一度让大众集团及德国政府陷入市场失控的风险中。其中,德国众多避险基金因为局势反转,押错宝、甚至跳楼破产的基金管理人也不在少数。
费迪南德·卡尔·皮耶希
虽然皮耶希家族也是保时捷家族的股东,但费迪南德本人面对保时捷家族势力的进逼,心里很不是滋味,既不能表明对抗家族的经济利益,又不想拱手让出他一手建立的帝国。于是,他开始私下运作,带领大众团队进行反制,借着金融海啸对保时捷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除了笼络大众强有力的工会组织在董事会上抵制外,他本人亦在重要关键谈判会议中刻意技术性缺席,让双方谈判陷入僵局无法进行,试图拖延收购过程。德国政府亦提议,双方公司合并,而此方式会导致规模较小的保时捷股权稀释丧失控股权,遭到保时捷家族拒绝,双方一时僵持不下。
反向收购的结局历经数个月的角力讨论后,双方终于在2009年7月达成一致协议,将原有“保时捷公司”收购“大众公司”的交易结构,变更为“大众公司”反向现金收购“保时捷公司的跑车部门”,最终让保时捷家族控股大众公司50.7%,大众全资持有保时捷跑车部门。大众董事会仍由费迪南德掌舵,皮耶希家族董事席次超越保时捷家族。收购完成后,大众2009年底市值424.92亿(美元,以下同),净利为18.8亿,截至2020年底,大众市值已达1003亿,净利111.7亿。
2021年市场传言,因为电动车市场崛起,且投资人不看好传统汽车产业,大众可能分拆保时捷上市,并将获取的现金投入开发电动车和软件,大众可能出售保时捷25%的股份,价值约在240亿到300亿欧元之间。保时捷股份上市价格可能高达1200亿欧元,将近母公司的市值。
案例学习点
● 家族分家时股权平分是常见的做法,看似公平的平分法,事实上后患无穷。首先,平分法会导致公司没有一个绝对控股股东,不易决策,反而丧失了家族企业的效率优势。第二,平分法会导致权力的对立,增加内部斗争内耗,反而会导致股权价值降低。第三,一旦开启平分法,不能坚守控制权,后代便会继续分化股权。掌门人针对分家的股权安排,最好做长期充分沟通,针对家族后代的能力与兴趣进行适性安排比较恰当。
● 虽称为家族企业,但是各自盘算与利益不同,创办人一心希望大家可以绑定一致,实际上却未必是现实的做法。实事求是的做法比较可行。
● 将家族企业交给职业经理人经营,“去家族化”,是否一定是最佳的选择?这个题目见仁见智,决策的参数很多。无论如何,“权”与“利”需要对称平衡,只有权没有利,必然导向人谋不臧,当权者寻求他方利益补贴;只有利没有权,决策推动不了,企业必然缓步走向衰败。家族治理,没有标准答案,重大决策还是在掌门人如何存乎一心。
(作者蔡鸿青,台湾董事学会发起人。参考资料:蔡鸿青、企业发展研究中心 (2013),《保时捷家族(Porsche) 蛇吞象福斯集团 (VW)》。《董事会评论》,第三期,10-17。本文详见于【《家族企业》杂志2021年6月刊】 未经本刊授权,不得转载;经本刊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
大众和保时捷的互相收购,到底谁控制谁?
保时捷为什么会和大众扯上关系呢?其实一开始是保时捷想收购大众,2005年保时捷的年销售额做到了100多亿美元,而同年的大众年销售额是1000多亿美元,就这还想收购大众?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保时捷出资42亿美元收购大众20%的股份,可问题不是钱的事,收购大众从根本上就是错的。世界上的任何人,哪怕你再有钱也不能完全控制大众,因为大众有一部法律保护自己,就是世界上唯一专门为一家汽车公司颁布的法律,就是神奇的大众法。
由于大众汽车公司主要生产国民汽车甲壳虫,它的安危关系到德国民众大众的出行,所以德国联邦议会1960年7月21日颁布了用来保护大众汽车公司的大众法。法律规定很明确,任何一个股东都不能在大众汽车中获得超过20%的投票权,只有德国政府有20%的投票权,不管你持有多少股份,公司还是德国政府说了算。这保时捷还就不信了,都21世纪了还有这种霸王条款存在?我有钱能使鬼推磨,我收购不了你大众?所以把世界把大众法告上了欧盟最高法院,最后保时捷还赢了。
2007年欧洲法院做出了终裁审判,认定德国的大众法与欧盟法律不符,必须立即废止。大众法失效以后,大众公司和其他德国公司一样,只要保时捷持有大众集团75%的股份就可以拥有大众的控制权。而这个时候保时捷已经拥有大众70.4%的股份,也就是说保时捷只需要再收购大众4.6%的股份,就能拥有大众的控制权。但是事情远远没有那么简单。
其实保时捷和大众在演戏,2008年10月26号这天保时捷控股对外宣称,还差4.6%对大众的持股就可以拥有大众的控制权。这新闻一发出来,第二天股市一开盘大众的股价疯涨了4倍,为了平抑股价,避免大众股票崩盘,法兰克福交易所要求保时捷控股释放5%的股票。因此,保时捷就凭一句话空手套白狼,入账64亿欧元。但是正在保时捷控股春风得意的时候,金融危机来了,这个时候大家手里都没钱,谁还买你保时捷,填饱肚子最重要,这样一来保时捷的业绩直线下降,保时捷控股手头也没那么宽裕了。
2009年5月控制了大众部分股权的保时捷控股,希望与大众合并,但是这个时候大众手里有非常多的现金,兜里有钱底气足,反而大众收购了保时捷汽车公司的49.9%的股权。三年之后的2012年7月,大众汽车再次出资44.6亿欧元认购剩下的50.1%的保时捷股权,完成了百分之百控股保时捷汽车,完成了对保时捷的逆向收购,看起来好像是大众的“逆风翻盘”。
但是仔细想想,一开始保时捷控股发布新闻炒作让大众股票暴涨,这谁赚钱了呢?当时谁才是最大的股东呢?没错就是保时捷控股。其次,帮助大众摆脱大众法的束缚向金融市场又进了一步,保时捷和大众的股价都大涨,其实保时捷和大众谁收购谁都不重要,谁是大哥也不重要,资本市场里真金白银才是王道。给外人演出戏,一起赚钱,毕竟是师出同门的好兄弟,创始人都是同一个人。
那么到目前为止,大众和保时捷究竟谁实际控制谁呢?首先我们要分清楚保时捷控股和保时捷汽车,从大众汽车集团官网上了解到的信息是保时捷控股控制大众汽车,大众汽车集团控股保时捷汽车,感觉要被绕进去了。其实保时捷控股和保时捷汽车是两个个体,大众汽车和大众汽车集团又是两个个体,现在保时捷控股实际控制了大众汽车,而大众汽车集团又收购了保时捷汽车,所以大众汽车集团控制保时捷汽车,但是保时捷控股有拥有大众汽车集团的53.1%的股权,保时捷汽车属于大众汽车集团属于保时捷控股,所以保时捷控股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