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湃网兑付危机背后:实控人成谜 发行方集体失联
来源:中国经济网
互联网金融平台等非金融机构“花式”开展互联网资管业务的时代虽渐成过去时,但平台早期野蛮生长的“后遗症”却逐渐显现。
总部位于成都的互金平台宜湃网便是患上此“病”的平台之一。这家平台上的一位上海投资人王笛,对该“病症”可谓感受颇深,他或许需要为此付出上千万元投资款都无法拿回的代价。
无独有偶。与王笛相同,在宜湃网身上踩雷的还有近3700名投资人,涉及待收本金总额达到10.5亿元……
在王笛等人看来,宜湃网虽没有“高大上”的股东背景,但也有着很多平台不具备的吸引力:背靠知名投资机构软银中国资本注资且运营多年的兄弟平台宜贷网,“持牌金融机构”的合作加持,再有大型药企修正药业实控人的强势入股,“怎么可能出问题?”于是,王笛最初给宜湃网贴上了安全、可靠的标签。
但当标签撕掉,王笛才发现,真实的宜湃网背后是一个扑朔迷离的资本谜局。
实控人之谜
公开资料显示,宜湃网隶属于上海育财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下称“上海育财”),后者于2017年12月被上海宜湃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宜湃”)收购。工商资料显示,上海宜湃成立于2017年5月16日,注册资本5000万元,最初是由网贷平台宜贷网母公司上海易贷网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下称“上海易贷”)100%控股,原法定代表人为李宁。值得注意的是,李宁同时是宜贷网的董事长兼CEO。
宜湃网的正式出现,与2017年9月上海易贷的一次股权转让紧密相关。当时,上海易贷与国丰达(广州)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国丰达”)、上海复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复毅”)协商确定股权收购事宜,并由国丰达和上海复毅逐步接管上海宜湃的运营管理工作。一名宜湃网管理人员告诉经济观察报,当时收购宜贷网的条件之一就是单独成立一个对接金交所资产的平台,即此后的宜湃网。
2017年11月,宜湃网平台正式上线,定位是“专业推荐持牌金融机构理财产品的信息中介平台”。“宜湃网和P2P平台并不一样,类似于给金交所产品做导流,合作方更看重宜湃网兄弟平台宜贷网前期积累的大量用户。”上述宜湃网工作人员透露,凭借宜贷网3年积累下的品牌效应和软银中国资本这一股东背景,顺利实现了将风险承受能力较高、高净值用户向宜湃网的导流。宜湃网平台80%的用户来源于宜贷网既有客户,剩下的20%则是既有用户推介而来。彼时,宜湃网和宜贷网实际是一个团队,两个品牌。
2018年1月18日,上海易贷与国丰达、上海复毅正式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并应收购方要求,将上海宜湃51%的股权登记在浙江天然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浙江天然基金”)名下,2018年3月2日已完成工商登记。接近宜贷网的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国丰达和上海复毅背后疑似是一个互金“掮客”团队,通过收购宜贷网,再通过其成立宜湃网,最后卖给浙江天然基金。
根据工商资料,浙江天然基金最初个人股东之一是修涞贵,持股50%。修涞贵另一个更为大众所知的身份是吉林修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在“2007年胡润百富榜”中,其以55亿元的资产成为吉林省首富。
用王笛的话说,他就是在这个时候“入坑”了:一方面,宜贷网似乎有意减少发标数量,平台经常出现无标可投,而兄弟平台宜湃网却疯狂上线新投资项目;另一方面,修涞贵大手笔进入平台,更有修正药业的间接“背书”,为了不让自己的资金“站岗”,王笛从宜贷网的种子用户成功转化成为宜湃网的忠实粉丝。
因网贷备案相关要求,宜贷网开始对宜湃网进行割离。2018年4月10日,上海宜湃剩余49%的股权转让给浙江天然基金,并于2018年6月6日完成工商登记,法定代表人由李宁变更为包富建。至此,宜湃网和宜贷网从法律和运营上完全“隔离”,宜湃网正式进入“修涞贵时代”。另据宜湃网工作人员透露,原宜贷网负责运营工作的高管肖睿,在4月份被公司实控人“推上”宜湃网任CEO一职,但其并非平台的决策者和实际管理人。
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2018年3月28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加大通过互联网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整治力度及开展验收工作的通知》(下称“29号文”),明确了平台须持牌经营的思路,并对互联网平台代销金交所资管产品的行为作出规定。
虽然宜湃网与金交所均称双方合作在此后陆续终止,但发行方项目开始大规模出现逾期。2018年9月5日,宜湃网发布逾期公告,平台风险开始暴露。而修涞贵也在这之前悄然出局。
工商注册资料显示,就在此前的9月3日,浙江天然基金的股权结构“悄悄”变更了:公司股东寿金姬和修涞贵同时退出,变更为邹鸣和苗田福,两人分别持股50%。值得注意的是,企查查显示,苗田福已被列为全国失信被执行人。而其同时也是广东修正资本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记者致电苗田福询问相关情况,截至发稿前,电话未接通。
宜湃网的实控人究竟是谁?上述宜湃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2018年2月-7月,平台和公司的决策,主要由一个名为张冬的律师,以及他所代表的宜贷网股权收购方国丰达的实控人负责,张冬及幕后团队主要在上海以及杭州办公,目前已失联。记者尚未在公开资料中获取到张冬与宜湃网关联的相关信息。
宜湃网离职高管向记者证实了宜湃网确有张冬此人,他亦将平台可能的实控人指向了夏东明,后者是浙江新联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浙江新联”)董事长。“2018年7月以后,夏东明不止一次赴成都指导宜湃网后续工作开展。在平台资产出现逾期后,夏东明承诺由其负责协调资金兑付。”上述高管称。记者通过企查查发现,夏东明通过修正系的企业、人员,与上海宜湃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但夏东明承诺的负责兑付工作,随着其被杭州经侦刑事拘留而终止。根据宜贷网发布的良性退出公告,浙江新联董事长夏某,因涉嫌其他网贷平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杭州滨江公安部门刑事拘留。记者从投资人处获悉,基于上述情况,宜湃网当前兑付工作已停滞。
发行方集体失联
如果说宜贷网的背书、修正药业实控人的强势入局让王笛等人“投身”宜湃网,那在所谓的“持牌金融机构”合作方加持下,宜湃网终被贴上了安全、可靠的标签。但在标签撕掉后,平台早期野蛮发展的“后遗症”逐步显现。宜湃网公告显示,截至2018年11月8日,存在待收的用户数为3689人,待收本金总额10.4629亿元,人均投资金额28.36万元。
宜湃网声称其采用的是“资管公司+持牌金融机构+宜湃网”的风控模式,项目均通过由政府批准成立的持牌金融机构登记挂牌发行。其所谓的“持牌金融机构”,指的是东北亚创新金融资产交易中心(下称“东金中心”)、青岛联合信用资产交易中心(下称“青信中心”)、贵州场外机构间市场有限公司等(下称“贵州场外”)。这三家机构本质类似于地方金交所,并非29号文中提及的持牌金融机构。
公开资料显示,宜湃网上的产品包括官标“银优计划”、“企优计划”,以及由投资人转让收益权产生的“优+计划”。其中,“银优计划”主要是源自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公开受让的商业银行抵押类资产债权,“企优计划”则主要是企业应收账款,二者的产品逻辑均是通过转让相应债权至发行方,由发行方将该债权在金交所登记挂牌。“优+计划”则主要为解决投资人资金流动性而出现,期限相对较短。
“之前项目其实都回款正常,在29号文下发后,我们陆续暂停了对发行方产品的推介,产品陆续出现逾期。现在看来,发行方疑似在玩‘借新还旧’的游戏。”据宜湃网工作人员透露,目前发行方均已失联。
记者查询宜湃网产品注意到,发行方主要涉及到4家公司:上海奈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驭欣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枝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练加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截至11月30日,四家公司尚未兑付资产金额分别为:1.56亿元、2.53亿元、1.54亿元、4.84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四家公司均注册在上海,名称十分相近,且注册资本均是5000万元,背后股东也全部是自然人。记者查询证监会、中基协等网站,未发现四家发行方有从事金融资产管理业务的相关资质。记者根据企查查信息致电四家公司,电话均无人接听。“从平常沟通中发现,张冬与四家发行方公司关系较为‘深厚’。现在来看,从国丰达到发行方公司,都有可能是张冬团队设立的壳公司。宜湃网从2018年6月停止发布新标,而夏冬明2018年7月从张冬处接手平台,并不直接接触之前的经营管理。”宜湃网内部管理人员认为,宜湃网走到今天这一步,更多的责任还是在张冬及幕后团队身上。
王笛等人开始从发行项目中寻找端倪,并发现部分项目的底层资产可能涉及虚假。在发行方集体失联的情况下,投资人将目光瞄准了将产品登记挂牌的交易所。
不过,交易所均认为自己承担的是形式审核的责任,尽职调查和存续期管理职责按照约定应由产品管理人进行。东金中心官方客服人员向记者强调,与宜湃网没有任何合作,东金中心所有的产品都不针对C端用户开放,宜湃网通过发行方私自将产品对外发售,现已向当地警方报案。“青信中心仅为拟交易标的资产提供挂牌公告服务。在29号文下发后,青信中心第一时间终止了相关业务的挂牌公示服务,并一直为投资人提供协助。”青信中心工作人员向记者回应称。
上述宜湃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东金中心并未与宜湃网直接签订合作协议,但这并不代表其不应承担风控审核不到位的责任。另据宜湃网公告,截至11月30日,东金中心、青信中心、贵州场外尚未到期的存量余额的金额分别为4600万元、6.66亿元、3.35亿元。
另据王笛透露,投资人与交易所已联合起来针对发行方和宜湃网做报案处理,但具体情况有待警方立案后明晰。
“百融云创”旗下网贷推荐平台被指涉高利贷或砍头息
来源:新浪财经
炣燃科技1月3日综合《尚法新闻》报道 作为第三方推荐网络贷款产品信息平台的“榕树贷款”,一直在推荐多款年费率高达36%的贷款产品。事实上,仅在网络投诉平台的“聚投诉”和“黑猫投诉”上,光2019年对“榕树贷款”平台的投诉就多达400起。
2019年12月22日,在北京举办的一场经济论坛上,百融云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百融云创”)董事长、CEO张韶峰发言称,科技赋能金融,就是要让金融从神坛走向普罗大众,真正为中小微企业服务,为普通老百姓服务。他在会上还宣称,百融云创以“让金融普惠民众”为使命。
然而,在互联网金融光鲜的背后,是其游走在法律边缘的灰色生意。张韶峰或许并不知晓,就在其参会发言的同时,百融云创旗下网贷平台的“榕树贷款”用户李婕(化名)等人在网络平台上投诉称,“榕树贷款”平台涉嫌高利贷、砍头息,以及电话骚扰和“软暴力”催收等。
游走在法律边缘的利率
2019年10月20日,李婕通过“榕树贷款”平台推荐的“你我贷”借款11000元,分期12个月还款。平台约定前2个月每次需还款2621.17元,后面每个月需还款971.17元。按照此计算方法,李婕共需还款14954元,综合利息为3954元,折合年利率计算,高达30%。
李婕告诉尚法新闻,在该笔综合利息中的3300元,“你我贷”是以管理服务费的名义计算收取。
在第一期,李婕还了2621元。在第二期逾期的前一天,她发现自己承受不了高利息,便给“你我贷”客服(4006808888)协商提前还款。客服答应在12期还款总金额的基础上一共给减去300多元。
“这样的高利贷就没人管吗?”李婕不认可“你我贷”客服的计算方法,多次联系客户协商处理,要求减免其它应还款的多余利息。
“过了几天,我一天都会接到七八个电话暴力催收,他们态度恶劣,说话难听,时不时的说他们会联系我的单位来威胁我。而我的个人信息也被泄露给贷款催收的第三方。”李婕告诉记者,催收中心答应再减免200元,但她还是觉得利息收取的太高,就向上海市宝山区市场监督局和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投诉。“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对我的两次投诉内容却不予受理。”
上海市宝山区市场监督局告知李婕,“你我贷”的人会与其协商处理。“最终你我贷告知我提前还款10000元就可以结清,我在前几天便给你我贷转账了9000元,但还差1000元未付清,你我贷就不断地打电话骚扰我。”李婕说,自己等于只借了2个月,其综合费用为1621元,等于是综合年利率高达88.42%。
对此说法,12月31日,尚法新闻记者以客户的名义致电百融云创核实情况。一名女工作人员回应称,百融云创不放贷款,只做公司“风控”的产品,“榕树贷款”不做网络平台的贷款业务。记者刚想对此表露身份,但还未等记者把话说完,该女工作人员就挂断了电话。
随后,记者拨打“你我贷”客户电话(4006808888)采访求证,但该电话一直提示为“等待”之中。
资料显示,“榕树贷款”是由百融云创旗下“广州数融互联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运营的一个网贷平台,用户可以直接通过该平台向其合作的网贷机构借款。
“你我贷”就是“榕树贷款”平台的合作方之一。2015年9月,隶属于上海你我贷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的“你我贷”,系美股上市公司(美国存托股票ADS)嘉银金科(上海嘉银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网贷平台,2011年6月上线运营,官网宣称其产品有着放款快、利息低的优势。
在“榕树贷款”平台上,有多款年费率超过30%的贷款产品。其中,如意分期的年费率显示为33%,“桔子借款”和“你我贷”的年费率均显示为36%。
事实上,根据网络投诉平台上的投诉内容显示,榕树贷款平台推荐的恒易贷、水莲金条、急贷等诸多产品也被指涉嫌高利贷。据一名何姓用户的投诉内容显示,他通过“榕树贷款”中的“急贷”借款13000元,分12个月偿还,总还款金额高达17680,总利息4680元,折合年利率刚好为36%。
如此之高的利率显然已经游走在法律的边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这则规定意味着年利率未超24%的受到法律保护,年利率超过36%的无效,而年利率介于24%至36%之间的属于自然债务区,出借人提起诉讼请求支付的法院不会支持,但如果借款人已经偿还了这部分利息,法院也不会支持返还。
以服务费之名收取砍头息
砍头息,通常指的是高利贷给借款者放贷时先从本金里面扣除一部分钱。
据李婕介绍,她的借款高达3954元的总利息中大部分就是以服务费之名收取。她借的11000元在前两个月每月需还2616.17元,两期就需还款5232.34元,已经接近总借款的一半。她认为,这是变相的收取了砍头息。
“我在还款逾期时,榕树贷款的一名工作人员打电话让我继续贷款,我明确告知她已经在榕树贷款平台有贷款逾期了,但她说不影响,可以申请恒易贷。当时我把她批评了一顿,说她们是套路贷,她就挂电话了。”李婕告诉尚法新闻记者,她会把最后所欠的1000元钱提前还清,“投诉榕树贷款太累了”。
李婕的遭遇并非孤例。根据多位投诉人的投诉内容显示,榕树贷款平台推荐的多款贷款产品,都会以服务费之名而额外收取利息。
记者采访发现,榕树贷款平台推荐的一款名为“恒易贷”的产品,甚至是在放款时直接收取利息。一位罗先生投诉称,他在2019年10月通过榕树贷款中的“恒易贷”借款1万元,但实际到款只有8217元,下款前先扣除了1700多元的费用。另一位李先生也投诉称,其通过榕树贷款中的“恒易贷”借款15000元,但实际到账仅12325元,也被变相的收取了砍头息。
如此变相收取砍头息无疑是在挑战法律底线。根据我国《合同法》第二百条明确规定: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
此外,2017年12月,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也曾明确要求,P2P平台不得撮合或变相撮合不符合法律有关利率规定的借贷业务;禁止从借贷本金中先行扣除利息、手续费、管理费、保证金以及设定高额逾期利息、滞纳金、罚息等。
有关对“榕树贷款”平台的投诉不止于此。据统计,仅在“聚投诉”和“黑猫投诉”两大平台上,榕树贷款相关投诉就有超过400起,而这只是2019年以来的数据。
除了被指涉嫌高利贷、收砍头息外,诸多用户还表示,通过榕树贷款平台借款后遭遇到了暴力催收、电话骚扰、威胁恐吓、高额逾期费用等问题。
尚法新闻注意到,在回复投诉用户时,“榕树贷款”的客户人员往往会强调其是第三方推荐平台,有对上架产品进行严格审查,保障产品的合规性,但这样的说法引发了一些用户的质疑。投诉人王先生就认为,榕树贷款是“任意(由)贷款产品上架,出事后就撇得一清二楚。”
公开资料显示,榕树贷款平台母公司百融云创成立于2014年,投资方包括中国国新基金、中金公司、高瓴资本、IDG资本、红杉资本等。“百融云创”原名百融(北京)征信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12月更名为百融(北京)金融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在各类网贷、金服机构频繁爆雷之际,2019年5月,又更名为百融云创。
尚法新闻将持续关注此事。
炣燃科技 综合尚法新闻
宜湃网兑付危机背后:实控人成谜
张颖馨
互联网金融平台等非金融机构“花式”开展互联网资管业务的时代虽渐成过去时,但平台早期野蛮生长的“后遗症”却逐渐显现。
总部位于成都的互金平台宜湃网便是患上此“病”的平台之一。这家平台上的一位上海投资人王笛,对该“病症”可谓感受颇深,他或许需要为此付出上千万元投资款都无法拿回的代价。
无独有偶。与王笛相同,在宜湃网身上踩雷的还有近3700名投资人,涉及待收本金总额达到10.5亿元……
在王笛等人看来,宜湃网虽没有“高大上”的股东背景,但也有着很多平台不具备的吸引力:背靠知名投资机构软银中国资本注资且运营多年的兄弟平台宜贷网,“持牌金融机构”的合作加持,再有大型药企修正药业实控人的强势入股,“怎么可能出问题?”于是,王笛最初给宜湃网贴上了安全、可靠的标签。
但当标签撕掉,王笛才发现,真实的宜湃网背后是一个扑朔迷离的资本谜局。
实控人之谜
公开资料显示,宜湃网隶属于上海育财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下称“上海育财”),后者于2017年12月被上海宜湃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宜湃”)收购。工商资料显示,上海宜湃成立于2017年5月16日,注册资本5000万元,最初是由网贷平台宜贷网母公司上海易贷网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下称“上海易贷”)100%控股,原法定代表人为李宁。值得注意的是,李宁同时是宜贷网的董事长兼CEO。
宜湃网的正式出现,与2017年9月上海易贷的一次股权转让紧密相关。当时,上海易贷与国丰达(广州)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国丰达”)、上海复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复毅”)协商确定股权收购事宜,并由国丰达和上海复毅逐步接管上海宜湃的运营管理工作。一名宜湃网管理人员告诉经济观察报,当时收购宜贷网的条件之一就是单独成立一个对接金交所资产的平台,即此后的宜湃网。
2017年11月,宜湃网平台正式上线,定位是“专业推荐持牌金融机构理财产品的信息中介平台”。“宜湃网和P2P平台并不一样,类似于给金交所产品做导流,合作方更看重宜湃网兄弟平台宜贷网前期积累的大量用户。”上述宜湃网工作人员透露,凭借宜贷网3年积累下的品牌效应和软银中国资本这一股东背景,顺利实现了将风险承受能力较高、高净值用户向宜湃网的导流。宜湃网平台80%的用户来源于宜贷网既有客户,剩下的20%则是既有用户推介而来。彼时,宜湃网和宜贷网实际是一个团队,两个品牌。
2018年1月18日,上海易贷与国丰达、上海复毅正式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并应收购方要求,将上海宜湃51%的股权登记在浙江天然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浙江天然基金”)名下,2018年3月2日已完成工商登记。接近宜贷网的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国丰达和上海复毅背后疑似是一个互金“掮客”团队,通过收购宜贷网,再通过其成立宜湃网,最后卖给浙江天然基金。
根据工商资料,浙江天然基金最初个人股东之一是修涞贵,持股50%。修涞贵另一个更为大众所知的身份是吉林修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在“2007年胡润百富榜”中,其以55亿元的资产成为吉林省首富。
用王笛的话说,他就是在这个时候“入坑”了:一方面,宜贷网似乎有意减少发标数量,平台经常出现无标可投,而兄弟平台宜湃网却疯狂上线新投资项目;另一方面,修涞贵大手笔进入平台,更有修正药业的间接“背书”,为了不让自己的资金“站岗”,王笛从宜贷网的种子用户成功转化成为宜湃网的忠实粉丝。
因网贷备案相关要求,宜贷网开始对宜湃网进行割离。2018年4月10日,上海宜湃剩余49%的股权转让给浙江天然基金,并于2018年6月6日完成工商登记,法定代表人由李宁变更为包富建。至此,宜湃网和宜贷网从法律和运营上完全“隔离”,宜湃网正式进入“修涞贵时代”。另据宜湃网工作人员透露,原宜贷网负责运营工作的高管肖睿,在4月份被公司实控人“推上”宜湃网任CEO一职,但其并非平台的决策者和实际管理人。
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2018年3月28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加大通过互联网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整治力度及开展验收工作的通知》(下称“29号文”),明确了平台须持牌经营的思路,并对互联网平台代销金交所资管产品的行为作出规定。
虽然宜湃网与金交所均称双方合作在此后陆续终止,但发行方项目开始大规模出现逾期。2018年9月5日,宜湃网发布逾期公告,平台风险开始暴露。而修涞贵也在这之前悄然出局。
工商注册资料显示,就在此前的9月3日,浙江天然基金的股权结构“悄悄”变更了:公司股东寿金姬和修涞贵同时退出,变更为邹鸣和苗田福,两人分别持股50%。值得注意的是,企查查显示,苗田福已被列为全国失信被执行人。而其同时也是广东修正资本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记者致电苗田福询问相关情况,截至发稿前,电话未接通。
宜湃网的实控人究竟是谁?上述宜湃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2018年2月-7月,平台和公司的决策,主要由一个名为张冬的律师,以及他所代表的宜贷网股权收购方国丰达的实控人负责,张冬及幕后团队主要在上海以及杭州办公,目前已失联。记者尚未在公开资料中获取到张冬与宜湃网关联的相关信息。
宜湃网离职高管向记者证实了宜湃网确有张冬此人,他亦将平台可能的实控人指向了夏东明,后者是浙江新联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浙江新联”)董事长。“2018年7月以后,夏东明不止一次赴成都指导宜湃网后续工作开展。在平台资产出现逾期后,夏东明承诺由其负责协调资金兑付。”上述高管称。记者通过企查查发现,夏东明通过修正系的企业、人员,与上海宜湃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但夏东明承诺的负责兑付工作,随着其被杭州经侦刑事拘留而终止。根据宜贷网发布的良性退出公告,浙江新联董事长夏某,因涉嫌其他网贷平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杭州滨江公安部门刑事拘留。记者从投资人处获悉,基于上述情况,宜湃网当前兑付工作已停滞。
发行方集体失联
如果说宜贷网的背书、修正药业实控人的强势入局让王笛等人“投身”宜湃网,那在所谓的“持牌金融机构”合作方加持下,宜湃网终被贴上了安全、可靠的标签。但在标签撕掉后,平台早期野蛮发展的“后遗症”逐步显现。宜湃网公告显示,截至2018年11月8日,存在待收的用户数为3689人,待收本金总额10.4629亿元,人均投资金额28.36万元。
宜湃网声称其采用的是“资管公司+持牌金融机构+宜湃网”的风控模式,项目均通过由政府批准成立的持牌金融机构登记挂牌发行。其所谓的“持牌金融机构”,指的是东北亚创新金融资产交易中心(下称“东金中心”)、青岛联合信用资产交易中心(下称“青信中心”)、贵州场外机构间市场有限公司等(下称“贵州场外”)。这三家机构本质类似于地方金交所,并非29号文中提及的持牌金融机构。
公开资料显示,宜湃网上的产品包括官标“银优计划”、“企优计划”,以及由投资人转让收益权产生的“优+计划”。其中,“银优计划”主要是源自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公开受让的商业银行抵押类资产债权,“企优计划”则主要是企业应收账款,二者的产品逻辑均是通过转让相应债权至发行方,由发行方将该债权在金交所登记挂牌。“优+计划”则主要为解决投资人资金流动性而出现,期限相对较短。
“之前项目其实都回款正常,在29号文下发后,我们陆续暂停了对发行方产品的推介,产品陆续出现逾期。现在看来,发行方疑似在玩‘借新还旧’的游戏。”据宜湃网工作人员透露,目前发行方均已失联。
记者查询宜湃网产品注意到,发行方主要涉及到4家公司:上海奈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驭欣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枝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练加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截至11月30日,四家公司尚未兑付资产金额分别为:1.56亿元、2.53亿元、1.54亿元、4.84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四家公司均注册在上海,名称十分相近,且注册资本均是5000万元,背后股东也全部是自然人。记者查询证监会、中基协等网站,未发现四家发行方有从事金融资产管理业务的相关资质。记者根据企查查信息致电四家公司,电话均无人接听。“从平常沟通中发现,张冬与四家发行方公司关系较为‘深厚’。现在来看,从国丰达到发行方公司,都有可能是张冬团队设立的壳公司。宜湃网从2018年6月停止发布新标,而夏冬明2018年7月从张冬处接手平台,并不直接接触之前的经营管理。”宜湃网内部管理人员认为,宜湃网走到今天这一步,更多的责任还是在张冬及幕后团队身上。
王笛等人开始从发行项目中寻找端倪,并发现部分项目的底层资产可能涉及虚假。在发行方集体失联的情况下,投资人将目光瞄准了将产品登记挂牌的交易所。
不过,交易所均认为自己承担的是形式审核的责任,尽职调查和存续期管理职责按照约定应由产品管理人进行。东金中心官方客服人员向记者强调,与宜湃网没有任何合作,东金中心所有的产品都不针对C端用户开放,宜湃网通过发行方私自将产品对外发售,现已向当地警方报案。“青信中心仅为拟交易标的资产提供挂牌公告服务。在29号文下发后,青信中心第一时间终止了相关业务的挂牌公示服务,并一直为投资人提供协助。”青信中心工作人员向记者回应称。
上述宜湃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东金中心并未与宜湃网直接签订合作协议,但这并不代表其不应承担风控审核不到位的责任。另据宜湃网公告,截至11月30日,东金中心、青信中心、贵州场外尚未到期的存量余额的金额分别为4600万元、6.66亿元、3.35亿元。
另据王笛透露,投资人与交易所已联合起来针对发行方和宜湃网做报案处理,但具体情况有待警方立案后明晰。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王笛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