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最NB的德国停车楼根本不是你们想象得那样
停车太难!有人造“摩天车库”,有人巧用“边角料”,智慧停车正当时
在世界各地,停车难困扰着许多城市。
除了大兴土木建造更多停车场,如何有效整理和利用现有的空间,建造更有效率的停车空间?如何应用新技术,让更多人享受到更便捷、更安全的停车服务?
德国、日本和俄罗斯的经验或将带来一定启发。
活用垂直空间,机器人加入服务
德国被称为“汽车的故乡”,拥有众多知名汽车品牌,该国的汽车保有量也始终居于世界前列。对于停车难这个世界性难题,德国人也一直不断地探索着。
遍地开花的立体停车库就是其中一个方向。尽管城市街道两旁都被开辟为停车空间,但对于每百人汽车拥有量达到58.9辆的德国人来说,这还远远不够。在政府的鼓励下,德国各种民间力量致力于充分利用城市空间,开发出各种各样的立体停车库,既为了缓解“停车难”,又能让司机更好地享受停车的乐趣。
位于德国西部明斯特的恩格伦山泽车库,曾被德国汽车俱乐部ADAC评为最佳车库。从外部看,车库就像一座普通写字楼,但走进去会发现,那里并不简单。内部共设有480个停车位,其中包括一定数量的残疾人专用停车位。对于一些停车技术还有待磨炼的新手司机,车库内还设置了比较宽阔且更接近出入口的新手车位。驶入不同楼层,能看见该楼层实时的空位数量,红外线传感监控系统都是标配。
这一车库之所以获得好评,与其对安全性的考虑不无关系。在坡道设计上,车库确保上下行车辆不会有交叉路径。车库的全玻璃外墙,让内部光线比许多地下停车场要明亮许多,不会给人昏暗、逼仄感,同时也减少了照明需求和用电量。更有趣的是,这座车库内还引入一些自然景观,让人们听得到潺潺流水声,放松心情。另外,还配备取款机、售货机、休息间等人性化设施。
而说到立体停车库,不得不提的是曾在卖座电影《碟中谍》系列中“闪亮登场”的大众汽车总部立体停车楼。该停车楼建造于1998年,总投资为2.2亿欧元(包括内部装置、生产设备和调整周边环境的费用)。当初,为了让顾客了解并监督大众汽车生产的所有过程,停车楼被特意设计成为全透明,方便对外开放参观。停车楼高42米,共23层,可停放500辆汽车,从顶部往下看,内部就像一个蜂巢,每层都被分割成一个个用来停车的小方格。人们只要将车停到停车位,汽车便会通过系统的操作“乘坐电梯”找到属于自己的空位,整个过程不过几分钟。
近年来,全球还掀起一股机器人停车系统开发热潮,意在抢占机场、火车站和商业区的停车市场。乘客在出行时可在公司网站或手机应用下单,预约车位和预约取车,方便快捷出行。德国的Serva Transport Systems GmbH公司开发的Ray自动泊车机器人及自动泊车系统较为出名,已在杜塞尔多夫机场应用。杜塞尔多夫机场停车场有大约260个车位,设置6个中转站和3个泊车服务机器人。乘客存放汽车时,只需将车停在中转站,随后中转站的激光扫描器将扫描汽车的外形尺寸和轴距等参数,并传输给Ray;Ray会根据测量的数据,自动调整叉臂位置,将汽车抬起并运送至指定车位。
停车机器人虽然方便,价格却不便宜,往往要达到一般停车系统收费的两倍,这也成为它未来推广之路上面临的巨大障碍。
小空间有大潜力,鼓励“边角料”停车
人口稠密的日本,人均汽车保有量同样居高不下。地少人多的国情让日本人特别善于“螺蛳壳里做道场”,对于缓解停车难问题,日本人也没少动脑筋。
日本停车场管理一般分为路侧占道停车和路外停车场(库)两种,由于它们对交通的影响和停车场产权的不同,一般都采取完全相反的管理模式。路侧停车由于需要占用道路,势必影响交通流量,管理思想是车辆临时停放、加快周转,不鼓励长期停放。民间监督员随时检查超时停车,处理违章停放。路外停车场(库)则一般按照停车场的用途和位置,分为公共停车场、大厦配套停车场两类。路外停车场(库)的管理模式是鼓励长时间停放,避免车辆频繁进出,减少交通流量。
日本的公共停车场遍布大街小巷,密度很高,城市中基本上几十米之内就能见到停车场。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停车场与国人熟悉的大型停车场迥然不同,往往都是因地制宜,利用边角料土地开辟出来的微型停车场。即使只能容纳两辆车停放,也能被称作停车场。
大厦配套停车场则基本用自动立体车库,出入口位于大厦的首层临街位置。由于空间紧张,车辆难以拐弯和调头,车库都设有转盘。停车场的出入口设有明显的引导标志、警告标志、价格标识等。车辆停放、取车操作都是自助,无人值守,顾客自己取卡,车辆自动入库;离开时,先到缴费机投币清算车费,然后到指定的出口等待车辆被运出来。整个停车场往往只有一个值班人员,有时在一旁和客户聊天、指路等,但不参与收费和车库的操作。
为缓解城市停车难,日本大力促进停车场产业的发展,日本政府采取长期低息贷款等方式鼓励私人停车场的发展。在法律层面,1958年实施的“驻车场法”是一部强化停车场建设的法律,推动了停车场建设,也为1962年推出的“车库法”奠定了基础。几十年来,日本根据实际情况对“车库法”进行了多次修订。
有专家认为,“车库法”的施行从生效起就促进了城市空间的有效利用,使得一些闲散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大小空地有效地变身为可以吸收停泊车辆的空间,也使有许多私有空地而无投资建设楼馆的相关人员纷纷进入了停车场经营。在汽车总量仍在增加的情况下,“车库法”的施行也激活了停车场经营层面的城市经济活动,至今仍有很大发展潜力。
北京首钢研发的双环型智能圆形塔库。这种立体车库可适应小区、医院、学校、公交场站等不同场地的不同需求,缓解“停车难”。 新华社 发
图像识别技术,助力快速找车位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常年受到停车难问题困扰。资料显示,莫斯科的汽车保有量占俄罗斯全国汽车保有总量的1/10,每天莫斯科各条道路上同时有近40万辆汽车在行驶。莫斯科每天平均发生650次交通拥堵,每次堵车均有1500辆汽车被困,司机们每月浪费在堵车上的时间为11个小时。
拥挤的交通、停车困难等问题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许多不便,有人甚至被迫养成了习惯———出门前要登录专门的路况信息网站,先查看一下路况再决定出行的路线。
对于乱停车的行为,莫斯科交管部门多次开展打击。交警会直接把严重阻碍道路交通的路边停车拖到专用停车场。而车主要想把被拖走的车取回,要花上一天时间办理复杂手续和缴纳罚款。
但是,市区内的停车空间不够,始终是困扰莫斯科人的问题。几年前,莫斯科许多停车场曾经历过免费阶段,市民在节假日和周末可以在市中心免费停车,前提是提早进行汽车登记。然而,人们很快发现,开放免费停车场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2015年,莫斯科重新划分区域开建新的收费停车场,位置都在人口流动大的市中心地区。
居民区也整合了过去不被认可的许多停车空间,改造为专用停车场。而在这些地方停车,人们需要购买月票。在莫斯科车位管理处的官网上,车主可以注册并获得车位的长期使用权,并可以将使用时间延长。那些没来得及预订上车位的车主,只能盼着下个月有人忘记交月租了。各个停车场的收费标准不同,但月租费都不会超过4000卢布(约合352元人民币)。
对莫斯科、圣彼得堡这样的大城市来说,增加停车位是解决停车难问题的一个抓手,另一个抓手则是提升现有停车位的使用效率。
进入一个较大的停车场,怎样才能快速找到车位?俄罗斯的一所大学推出了相应解决办法———利用计算机视觉和图像识别技术解决停车位短缺的问题。
作为智能城市项目的一部分,俄罗斯南乌拉尔国立大学的科学家利用已经安装好的闭路电视摄像头和专门研发的程序收集数据,识别空余停车位,向驾驶员提供最近停车场中空余停车位的信息。这种技术方案并不需要增加额外的车位传感器成本,只需要把现有的闭路电视摄像头链接到系统中。
栏目主编:龚丹韵 文字编辑:吴越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来源:作者: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