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mqb和pq34有什么区别?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和朋友们聊天谈及汽车时,某人站出来说:
“A和B是同平台的,都是X平台的,看A就知道了,B没问题的”。
诸如此类的言论,让某人瞬间成为朋友圈里的“懂车大神”。那随口说出的平台代号让“小白”们无比佩服。对他的说法也毫不质疑。
几个字母与数字组合成的平台代号似乎让“大神”显得格外专业。
然而,当你继续问他,“平台到底是什么鬼”,他的回答可能就不那么专业了。
“这个。。。平台就是生产线呗。”
显然,这样的回答只能获得“小白”将信将疑的点点头。
那么,平台究竟是什么?本期碳元素为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让大家在5分钟内成为“懂车大神”。
汽车生产平台的概念,还应该从汽车生产方式的演变说起。
在汽车刚诞生的初期,汽车的主流生产方式是全手工制造,而这显然在产能和成本上难以满足普通大众的需求,因此,当时的汽车注定只能是贵族的玩物。
直到20世纪初,福特公司在制造T型车时创造出影响整个世界工业的生产工艺——流水线。
流水线生产方式大幅降低了生产周期和成本,同时降低了售价,使汽车终于走进了千家万户,驶上了普及化的道路。
然而,一条流水线只能生产一款汽车。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一个型号的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一一对应的生产方式逐渐变得不能适应竞争。在80年代,产生了一种称为“汽车平台”的概念。
以更低的成本制造更高品质的汽车,是推动汽车工业前进的动力,而平台概念的出现可以说是流水线的延续。
近些年,随着用户对产品多样化的需求增加,汽车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汽车生产厂家开始面临更细分和更个性化的市场需求。传统的汽车平台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开始显得乏力,更进一步的“模块化平台”因运而生。
相对于传统的设计生产一体化,“模块化”是将汽车的各个子系统以“模块”的形式进行标准化设计和生产,最后再根据不同车型的定位进行“组装”。传统汽车装配采用的是零件逐一叠加的方式,因此工位较多、装配线较长、装配效率较低。“模块化”将同一个功能系统或者区域的零部件装配成模块,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按功能系统以模块化形式供货,汽车以模块化部件为基本件进行总装配。举例来说,模块化生产方式下将发动机、变速箱以及前轴和前悬挂都集成在同一模块上,再与其他模块对接装配。而传统平台则是在整车生产流程的某一环节中一一装入发动机、变速箱等。
采用“模块化”生产方式有利于提高汽车零部件的品种、质量和自动化水平,提高汽车的装配质量,并缩短汽车的生产周期。
模块化平台又一次体现了以更低的成本制造更高品质的汽车这一朴素的理念。
可以说,汽车平台就是厂商贯彻以更低的成本制造更高品质的汽车这一理念的产物。它不是生产线,更不是同样的底盘换壳子。
平台是一种解决方案。它的实质是一些基本设计标准的共用,不同的车型在这些相同标准的基础上再进行相应设计和改进。甚至包括汽车厂商全球化的生产布局,都可以算在平台的范畴之内。
平台化模块化对汽车制造商控制利润有极大的帮助,它可以降低成本、缩短开发时间、减重并降低油耗等。对消费者也有很多益处,比如新技术投放越来越快、车型选择越来越多等。
不过,事物有利必有弊,平台化生产也存在着它的缺点。
其一,对单个车型的重视程度降低。
将越来越多的车型放在同一平台上,势必会使这个组合里的低端车在成本上有所牺牲,因为他们将采用这个组合里平均成本的零部件。同时也会让这个组合里的高端车在性能上有所牺牲,因为将性能需求和适应所在平台的尺寸需求放在一起考虑时,总是无法达到两者的最优值。
随着市场规模的逐步扩大,汽车制造商便将不同年龄段、不同级别的车型放在同一平台上进行管理,针对多款车型做调校,最终实现了成本控制最大化。因此,对单款车型的重视程度降低,所有车型都开始趋同。
其二,缺陷规模越来越大。
将越来越多的车型放在同一平台上,一旦产生设计缺陷,影响面就可能波及到这个平台涵盖的所有车型。面对如此巨大的质量问题,车企极有可能会通过隐瞒和消极的方式对待问题。
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丰田在2009-2010年因加速门而大规模进行的召回事件。丰田在全球召回了850万辆的缺陷车型,对丰田的资产造成了巨大冲击,对品牌形象损伤也非常严重,。类似的事件还有通用集团因点火线圈问题召回数以千万辆的问题汽车。大众也因DSG及其他技术问题召回了数百万辆汽车。
平台化在降低成本、缩短开发周期的同时,其实也将更多的风险集中了起来,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更加难掌控。由于这些问题一旦出现就容易让车企伤筋动骨,因此很多时候,消极隐瞒成了他们应对问题的主要态度。
下面,为大家介绍几个当前主流的平台。
大众MQB平台(ModularQuerbaukasten)
涵盖车型:目前暂有第七代大众高尔夫、第三代奥迪A3、第三代奥迪TT、第三代斯柯达明锐、第三代西雅特Leon。
MQB平台取代了原本的PQ25、PQ35和PQ46平台。该模块化平台将在大众、奥迪、斯柯达和西雅特这4个品牌中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并生产从A00、A0、A到B四个级别的车型。
丰田TGNA平台(Toyota New GlobalArchitecture)
涵盖车型:2012年启动的TNGA模块化平台目前还没有正式投入使用。下一代雅力士、普锐斯、卡罗拉、凯美瑞、RAV4乃至普瑞维亚等车型都被囊括在该平台内。
丰田新全球架构TGNA是丰田中长期计划的重要一环,它更像是一个大的平台框架,在TGNA框架下,丰田将开发三个细分底盘平台:B(小型车)、C(中型车)和K(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中大型车)。未来采用上述三种平台打造的车辆总产量将占丰田的50%比例。
平台的共用并不局限于同品牌旗下的不同车型,同样出现在不同品牌或者不同厂商旗下的车身上,这让不同厂商之间的合作开发成为可能,开发的成本进一步降低。
比如福特、马自达、沃尔沃三家共同开发的C1平台。
涵盖车型:福克斯、马自达3、沃尔沃S40、路虎神行者、长安CX30等几十款车型。
另外,同平台的车,也可以性格迥异。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奥迪TT与大众高尔夫。
品牌定位的不同,让两车在很多方面比如焊接工艺、钢板强度、底盘调校、内饰模具的精细度以及用料等诸多方面多存在很大差距,所以两者并不具备太强的可比性。
总结:平台仅仅是一个概念,是厂商贯彻以更低的成本制造更高品质的汽车这一理念的产物,是顺应市场竞争的解决方案。它并不能决定一辆车在各方面的表现,也不能完全作为购车时的依据。当然,成熟的平台,车型的质量可靠性更高,但不一定好平台就能出好车,厂商的定位、设计、生产管理这些才是最重要的。就好像一道菜品的好坏,不仅取决于食材,厨师的水平更加关键。
现如今大众评价不错的平台有哪些?
相信会看车评节目的朋友经常会在节目中听到这种说法,“A和B是同平台的,都是X平台的,看A就知道了,B没问题的”,如PQ35平台、PQ46平台、MQB平台等等。那么说法中的“汽车平台”具体指的是什么?
汽车平台的概念最早出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汽车蓬勃发展,产品周期越来越短,而传统的生产线,一条只能生产一款车,已经不能适应当时激烈的竞争,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所以便出现“汽车平台”的概念。当时的汽车平台可以说是流水线的延续,所以那个时候同一平台的车会共用大部分零件,比如底盘、车身结构等等。大家把具有相似底盘,工艺的车归类为一个“平台”。
近些年,随着用户对产品多样化的需求增加,汽车更新换代的速度进一步加快,汽车生产厂家开始面临更细分和更个性化的市场需求。传统的汽车平台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开始显得乏力,更进一步的“模块化”平台因运而生。
“模块化”平台将同一个功能系统或者区域的零部件装配成模块,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按功能系统以模块化形式供货,汽车以模块化部件为基本件进行总装配。举例来说,模块化生产方式下将发动机、变速箱以及前轴和前悬挂都集成在同一模块上,再与其他模块对接装配。而传统平台则是在整车生产流程的某一环节中一一装入发动机、变速箱等。就像是组装电脑一样,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各种配置,但是目前的汽车厂家的“模块化”平台还没到这个地步,不过相信这是未来的趋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用户可以像配电脑一样选一款自己满意的座驾。
举个例子,大众的PQ35平台便属于传统汽车平台,该平台被限定在A级车范围内。
目前大众新一代的MQB、MLB平台就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概念,通过大量的数据模块支持来完成对车辆的设计。如全新的MQB平台整合之后,未来大众的车型平台将由现在的PQ2X、PQ3X和PQ4X整合为一个统一的MQB平台,该平台上将诞生A0级、A级、B级甚至A00级的车辆。
综上,汽车平台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指的是汽车的生产方式,不过其具体内容在不断演变,目的也在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