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东风本田一厂地址在哪里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东风本田一厂地址在哪里以及东风本田一厂地址在哪里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武汉沌口很多厂房搬到哪里去?
我是沌口人,就住沌口万家湖附近。开发区三个街道,沌口街,沌阳街,军山街。沌口这边现在最大的厂是东风本田,一厂在车城大道,二厂在江城大道永旺对面。然后以前最大的神龙一厂已经没有了,被神龙公司自己做垮了,以前神龙一厂的地现在给了招商蛇口,做了一个楼盘 招商蛇口城建未来中心。近年开发区又推出了军山新城,开发区的重心在往军山新城,汉南区转移,汉南区有吉利路特斯工厂,军山新城还引进了华中科技大学新校区。地铁16号线、有轨电车都通过去了。那边的发展越来越好。反而老沌口缺一条贯通的地铁线,16号线的沌口站在以前电塔村的地方。而那边都已经拆迁,还建在了万家湖路附近,沌口的主要居民区也在那边,沌口的万家湖路沌口路那里迫切的需要一条地铁路线。
武汉市沌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风本田一厂在什么位置?
沌口很多产业工厂,慢慢的都会往同属经开区的汉南搬迁。目前那边已经有吉利路特斯了,还有卫星产业园,期待小米汽车也能落户经开区。
东风本田三厂一期投产,首次实现新能源车、燃油车并线生产
东本三厂生产线,工人们正在忙碌。记者 郭良朔 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4月12日讯4月12日,东风本田第三工厂一期工程建成投产,新增的12万辆产能将使东风本田突破产能“瓶颈”,助力东风本田冲刺“百万辆级车企”。
东风本田第三工厂于2016年12月8日启动建设,到今年4月12日一期项目建成投产,历时855天。这也是武汉市推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和建设世界级车都的重要一环。
东本三厂生产线,工人们正在忙碌。记者 郭良朔 摄
东风本田是湖北省首个年产值过千亿的单体企业。2017-2018年,东风本田连续两年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年产量也连续两年超过70万辆,其中,东风本田2018年批售量超72万辆,产能利用率超过130%,而东风本田现有的一厂、二厂合计产能为51.2万辆。生产能力严重不足,成为东风本田跨越式发展的“瓶颈”。
东风本田第三工厂占地面积1475亩,按照一次整体规划,分两期进行实施,二期项目明年投产后最终达成24万辆产能,将为东风本田支撑起百万产销规模,冲击“挑战1+”中期事业目标构建强大的产能基础,东风本田也有望成为湖北省首个年产量达100万辆的汽车整车制造企业。
东本三厂生产线,工人们正在忙碌。记者 郭良朔 摄
东风本田执行副总经理郑纯楷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东风本田第三工厂按照本田全球最好的工厂目标进行规划和建设,努力将第三工厂建设成为环保和制造技术方面业界领先的工厂。
东风本田第三工厂在一厂、二厂的基础上,使用了全球最先进的汽车制造工艺和技术,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建设智能化工厂。冲压车间导入全球领先的全伺服、高速化柔性冲压线,4.3秒即可完成一件冲压件,相比一、二工厂,效率大幅提升,单台成本降低。焊装车间一期项目一次性导入机器人数量超过200台,实现了打点自动化率100%。总装车间在国内首次使用自动升降功能台板,可在200-1750毫米范围内任意设定车下作业空间,可对应新能源车型、传统燃油车型的柔性化生产。节能环保方面,油漆涂装全部实现自动化涂装,降低了能耗,减少了排放。
东本三厂生产线,工人们正在忙碌。记者 郭良朔 摄
东风本田第三工厂将实现新能源汽车、传统燃油汽车的柔性化共线生产,这是湖北整车制造厂中的第一家。新厂首款投产车型是在一厂、二厂已经量产的CR-V,未来还将导入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其中将于今年上海车展发布的东风本田首款纯电动汽车就将在东风本田第三工厂生产。(记者李金友 张智 通讯员张敏)
【作者:彭向东】
斥资35亿,本田在广州建新厂
6月21日,本田汽车宣布,广汽Honda全新电动车组装工厂已正式动工,该工厂位于广汽Honda广州开发区工厂厂区内,占地面积为40万平方米,2024年建成后的年产能为12万辆,总投资金额为7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4.9亿元)。
资料显示,广汽本田由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和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按50:40:10的股比共同投资建设和经营的企业,合资年限为30年。目前,广汽本田在广州市拥有黄埔工厂、增城工厂以及第三工厂暨发动机工厂。
值得一提的是,东风本田也在建全新电动车工厂。据了解,目前东风本田拥有三家整车制造厂。其中,东风本田一厂于2004年4月1日建成投产,年产能24万辆,位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二厂于2012年7月10日建成投产,年产能24万辆,位于武汉市汉阳区;三厂于2019年4月12日投产,年产能24万台,并达到新能源汽车生产条件,位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2022年2月,神龙汽车位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第二工厂已由东风本田接手,东风本田接手后将该工厂改造为专门生产纯电汽车型的全新工厂。
2021年10月13日,本田中国发布电动化战略,推出全新纯电品牌“e:N”和全新的智能高效纯电架构“e:N Architecture”。在此次发布会上,本田中国带来了两款全新纯电动车,一款是来自东风本田的e:NS1,一款是来自广汽本田的e:NP1,两款车型互为姊妹车型。本田中国在发布会上宣布,未来五年将在中国市场推出10款纯电动车,并在2030年起在国内仅销售纯电和混动车型,不再投放新燃油车。
目前,东风本田e:NS1和广汽本田e:NP1均已陆续上市。4月26日,东风本田e:NS1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4款车型,补贴后售价区间为17.5-21.8万元。6月20日,广汽本田e:NP1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4款车型,补贴后售价区间为17.5-21.8万元。据汽车行业关注报道,两款车型互为姊妹车型,定位小型纯电动车,基于本田e:N Architecture F平台打造,采用前置电机布局,两款车型在外观、内饰、动力等方面基本一致。
除了本田汽车外,向来对新能源汽车并不友好的丰田、日产也在加速推进电动车布局。4月28日,一汽丰田bZ4X和广汽丰田bZ4X同步开启预售,预售价格区间均为22-30万元。据了解,bZ4X是丰田汽车电动战略性推出的首款纯电SUV,新车由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国产,两款车型互为姊妹车型,新车基于e-TNGA架构打造,定位中型纯电SUV,提供前驱和四驱两种动力形式。此外,东风日产Ariya也于6月18日正式开启预订,定位紧凑型纯电SUV。至此,“日系三强”在中国市场的全新电动车型已集结完毕。
当传统燃油车转变成新能源汽车成为必然趋势,越来越多的品牌陆续宣布停售燃油车时间表。例如沃尔沃,到2025年将全面电动化,其中纯电动车型占总销量50%,到2030年将只销售纯电动车,到2040年所有车型将只在线上销售。捷豹此前宣布,将于2025年转型成为纯电动汽车品牌,其中捷豹XJ换代车型将实现电动化,同时研发全新入门纯电动取代捷豹Xe,到2023年捷豹XE和XF车型也将被全新纯电动取代,E-PACE和F-PACE燃油版将退出历史舞台。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日系车企加速追赶电动化浪潮是大势所趋,但也普遍面临纯电动车经验积累不足、产业链不强的问题,如何更新观念、积极转型,是其需要重点思考的课题。
不过,在新能源汽车持续火爆的背景下,主流合资品牌的表现并不客观。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1-5月主流合资纯电动车型的市占率仅为5.2%,而自主品牌纯电动车型市占率为84.6%。
当下,丰田、日产、本田、大众、宝马、奥迪、奔驰等国际汽车品牌仍以传统燃油车为发展主力,在新能源汽车浪潮下似乎很难放开手干大事。以奔驰为例,其推出的EQA、EQB、EQC等纯电动车均以油改电的形式出现,虽然百年奔驰的品牌形象赋予了电动车高傲的姿态,但这种方式在当下市场确实难以被认可。以大众为例,其中2021年推出三款全新电动车,包括ID.4、ID.6、ID.3,算是在合资纯电车型市场拿下一席之地。数据显示,2021年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均进入新能源厂商销量TOP15。
根据本田方面规划,随着e:N系列等全新电动车产品启动投放,2030年之后,其在中国推出的所有新车型均为纯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等电动化车型,不再投放新的燃油车。在此背景下,e:NP1和e:NS1能否为e:N系列取得“开门红”?我们将持续关注。
每天分享有价值的汽车新闻
汽车人的平台
五类33项重点任务,湖北印发汽车产业转型发展实施方案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汽车产业转型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鄂政办发〔2023〕39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湖北省汽车产业转型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3年10月27日
为加快促进我省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建成我国重要的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和生产基地,根据国务院关于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决策部署和我省发展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速推进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和相关产业发展,为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工作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全省汽车产业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构建“车-能-路-云”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发展壮大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为我省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提供产业支撑。
(二)总体目标。
到2025年,建成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省汽车总产量比重达到40%以上,产值达到3500亿元。动力电池系统、新型底盘架构、智能驾驶体系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能力和产业安全保障水平显著增强,组合辅助驾驶(L2级)及以上级别新车销量占全省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的80%以上。在整车领域形成1家年产100万辆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在关键零部件领域形成10家单项冠军企业,带动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长,新能源汽车产业对全省制造业的龙头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在全国的产业地位进一步凸显。
(一)实施扩量提质行动,提升新能源汽车整车规模和竞争力。统筹全省汽车产业布局,充分利用我省现有资产存量和整车企业产能,发挥东风公司等龙头企业转型带动作用,推动汽车产业向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到2025年,保证全省新能源汽车产能在250万辆以上,巩固我省汽车大省地位。
1.发挥龙头企业转型引领作用。深化东风公司协同融合发展,激发企业转型的内生动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和自主品牌突破性发展。到2025年,东风公司新能源汽车产量实现10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与燃油汽车产量达到1∶1;自主品牌产量与合资品牌产量达到1∶1。强化与上汽通用、长城公司、广汽公司等整车企业集团的对接,将更多新能源汽车生产线布局在湖北,推动更多车型在湖北生产。支持省属国有投资平台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加强与省内相关整车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加快推动我省整车企业做大做强。
2.鼓励传统车企加速转型。支持和促进传统车企加快向新能源汽车转型步伐,巩固上汽通用武汉基地产线改造成果,发挥年产20万辆新能源车生产能力;推动东风本田一厂、二厂、三厂及长城等传统燃油车产线实施柔性化改造,提高整车智能制造水平和柔性化、定制化生产能力,到2025年底新增新能源车产能150万辆。
3.扩大新能源乘用车规模。积极引进国际高端知名整车以及国内优势车企在湖北投资布局,加快推进吉利路特斯、东风高端越野车等新能源整车项目达产达效,力争到2025年,建成投产产能60万辆以上。鼓励汽车生产企业开发性价比高、满足个性化出行需求、适销对路的新能源乘用车车型,提升产销量和产能利用率。支持汽车生产企业在省内研发并投产销售新能源新车型和从集团引进新能源新车型。支持推广达到国家标准《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GB/T40429-2021)定义的3级及以上驾驶自动化功能的新能源汽车车型。
4.积极发展新能源商用车。支持东风商用车公司等整车企业与国际商用车巨头深化战略合作,立足纯电动、混合动力、氢燃料电池三大技术路线,大力研发生产新能源商用车,打造中国新能源商用车生产基地。加快推进东风轻型商用车智能制造等新能源商用车项目建设,推动新楚风、华神、万山等氢燃料电池整车项目建设,带动产业链制造水平提质增效升级。
5.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多元场景综合应用。围绕5G、无人驾驶、车路协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快推进武汉国家“双智”试点、襄阳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汉十高速商用车无人驾驶示范建设。有序开放街区、道路、机场、港口等作为智能网联车辆示范应用场景,鼓励开展开放场景内自动驾驶出租车、公交、短途接驳、物流配送、清扫车等形式的示范应用。积极支持有主动驾驶(L3级)及更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商业化应用。支持具备条件的市、州采用多种形式推广一批示范效果好的优秀场景。
(二)实施补链强链行动,完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体系。抢抓全球产业链重构机遇,推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巨头投资湖北,引进和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形成集性研究、系统化开发、模块化制造、集成化供货于一体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体系。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达到40%以上。
6.推动动力电池全价值链发展。支持中创新航、亿纬动力、比亚迪、宁德邦普、远景科技等企业提高工艺水平和生产效率,做大做强动力电池产业,到2025年,动力电池产能达到200GWh。支持格林美、骆驼集团等企业完善动力电池回收、梯级利用和再资源化的循环利用体系。推动东风鸿泰、隆中实验室等开展高安全全气候动力电池、全固态电池电解液、钠离子电池等下一代动力电池研发和技术储备,打造国内领先的动力电池特色产业集群。
7.提升新型底盘架构自主化能力。支持东风电驱动、东实大洋等重点企业突破电机控制技术,积极引进弗迪动力、汇川技术、日本电产等全球知名企业落地湖北,开展IGBT电机控制器、电子液压制动系统(EHB)、线控转向系统、多域融合控制系统等方面的研发及产业化,适应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需求。到2025年,培育或者引进1家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底盘架构系统研发制造企业,核心零部件(控制器、电机等)自主化率达到20%以上。
8.加快推进智能驾驶技术攻关及产业化。重点支持中国信科、武汉新芯、黑芝麻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企业积极投入车载智能芯片研发,突破通信、处理、控制、电源管理等车载智能芯片关键技术和工艺,实现20款以上核心汽车芯片产业化。依托高德红外、梦芯科技等企业加强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车载定位装置等感知部件研发生产,打造10款以上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知名产品。加快推动汽车与软件产业融合,支持光庭信息、东软集团等企业研发新能源汽车智能软件,实现20款以上自动驾驶领域软件量产。对汽车软件开发项目按实际支出研发费用给予支持。支持东风公司等龙头企业牵头建设智能计算平台,研发高级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在模拟仿真驾驶、智能驾驶等领域取得突破。力争到2025年,培育2家以上在智联网联汽车相关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芯片研发和制造企业。
9.推动氢燃料电池产业链有序发展。支持东风、理工氢电、新天绿色能源等企业,加快发展氢燃料电池与控制系统全产业链发展体系。推动中车长江、新楚风、隆中实验室等企业和科研院所突破低成本超薄质子交换膜、低铂基高功率密度催化剂、低成本高强度碳纸等关键材料批量制造技术。全面掌握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核心组件关键技术,加快电堆、膜电极等关键核心零部件的重点布局,打造国内领先的氢燃料电池研发和生产基地。支持武汉、襄阳、十堰、随州等城市共同参与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创建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力争到2025年,全省推广各类氢燃料电池新能源汽车3000辆以上。
10.推动汽车供应链平台建设。支持长江汽车产业供应链、东风汽车等重点企业建设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协调平台,引导上下游企业加强供需对接和深度合作,形成战略联盟、签订长单、技术合作等长效机制稳定供给,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依托湖北长江车百产业基金,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支持汽车供应链强链、补链。鼓励整车企业和零部件总成企业联动产业供应链平台引进零部件企业来鄂投资,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对符合条件的引进项目给予政策支持,省财政对地方政府在重大项目引入期、建设期和运营初期实施的优惠政策给予适当补助。
(三)实施创新发展行动,增强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能力。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为主攻方向,针对产业发展的“瓶颈”和“短板”,着力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制约,坚持走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的发展之路,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和品牌,力争到2025年,产业链总体达到中等水平自主可控。
11.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鼓励整车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集聚高端人才,加快集成技术创新,提高整车综合性能。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重大核心共性技术发展指南,加快实施“尖刀”技术攻关工程,以“定向项目研究”“揭榜挂帅”方式推动关键技术攻关、新产品试制、示范应用,集中力量在氢燃料电池、智能网联等领域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适度超前部署、集中攻关和应用推广可燃冰等新能源技术以及飞行汽车等领域前沿技术。充分利用省核心技术攻关专项、技术创新计划和科技重大专项等政策,实施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力争2023-2025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组织实施省级以上补短板产品和关键技术攻关项目30个以上。
12.加快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鼓励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汇聚创新资源,合作建设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提升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能力。支持东风公司、中信科等建设湖北省车规级芯片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鼓励东风岚图、亿纬动力、高德红外等优势企业创建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平台,支持东风公司组建车谷实验室,鼓励隆中实验室争创国家级实验室。支持企业创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力争到2025年,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4个以上。
(四)实施资源资产增效行动,培育和壮大新的增长点。统筹谋划全省现有整车产能和资产存量,进一步整合优化省内汽车产业资源,着力打造一批新车型、叫响一批新品牌,培育产业新增长极。
13.多渠道引导盘活存量资源。支持符合条件的优势企业与现有整车开展股权收购、资产重组、产能合作、代工转产等战略合作,通过升级改造转型发展新能源汽车,全力盘活存量资源和现有资质、产能。积极争取国家部委对我省新能源汽车项目支持,推进省内现有汽车产能利用。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力争到2025年盘活闲置产能70万辆以上。
14.鼓励企业出海拓市场。鼓励探索“海外并购-新建基地-转移产能”新模式,支持省属企业、上市公司通过并购海外优质企业吸引外资合作,在鄂建立生产基地。支持东风公司等重点车企向“一带一路”、RCEP国家和区域开拓国际市场,积极举办中国国际商用车展、中国武汉国际汽车展等活动。支持东风岚图、吉利路特斯、易捷特等利用合资渠道拓展海外市场,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整车出口基地。大力开展新能源新车型宣发推广。力争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汽车出口额突破300亿元。
15.提升检测认证与测试评价能力。依托现有“国字号”检测机构、试车场(武汉、襄阳)及协同平台,加快建设国家新能源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专用汽车车载装置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燃料电池汽车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五大新能源汽车领域国检中心,为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支持道路机动车辆产品准入检验检测机构建设,积极推进建设国家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五)实施基础设施提升行动,提高综合服务保障能力。加快推进能源网、交通网、信息网融合发展,构建布局科学、广泛互联、开放共享、经济便捷的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体系。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网络覆盖率、服务能力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16.加快智能路网设施建设。积极开展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标识、交通管理及信息发布系统智能化升级,鼓励建设多功能杆。因地制宜推进全省智慧高速建设,推进光纤传感器在高速公路“四改八”工程中铺设应用,推动鄂州花湖机场、汉十高速等智慧高速试点示范。到2025年,开放测试道路2000公里以上,建设智慧高速公路180公里,实现重点区域全覆盖,基本满足车路协同、智慧交通、智慧出行应用需求。
17.加快充换电设施智能有序建设。坚持适度超前,推进居住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新建小区固定车位100%建设充电桩或预留安装条件。加快高速公路、国省干道、城乡公共区域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停车充电一体化发展,力争到2024年基本实现公共停车场站充电基础设施快充网络全覆盖。积极引导具备条件的加油(气)站配建快充和换电设施,建设综合供能服务站。支持桩企、车企研发新型超级快充技术、换电技术,探索大功率超充充电设施建设新模式,加快建设一批超充示范项目。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对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予以支持,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支持符合条件的充电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争到2025年,建成充电桩60万个。
18.加快氢能供应网络建设。研究出台我省加氢站建设及运营管理办法,鼓励探索本地化运营补贴标准和机制。充分利用宜昌、武汉、孝感等地现有氯碱、焦炉煤气、炼化等行业副产氢资源,稳步推进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等设施设备建设。在汉十、汉宜、武黄等高速公路等沿线率先布局加氢站,充分利用服务区已有场地资源开展油、气、氢、电综合供给服务站建设。到2025年,建成加氢站60座,基本形成氢能供应网络。
(一)加强组织领导。依托湖北省突破性发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工作专班,统筹全省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全局性工作,加快推进省级层面重大问题研究、重大政策出台、重点工程实施等各项工作,协调解决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困难。
(二)加强财税扶持。严格落实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发挥金融要素支撑作用,加大对重点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项目的融资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发挥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军民融合发展等专项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支持我省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骨干企业提能扩产、提质增效。对符合条件的核心技术攻关项目、节能降碳效果明显的项目,优先推荐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
(三)加强要素保障。优先将新能源汽车项目列入省重大产业项目库,由省级统一调配建设用地指标。统筹能耗和污染排放容量指标,支持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重大项目建设。加大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高端人才引进力度,鼓励各地出台新能源汽车领域专项人才政策。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推进院校和汽车企业建立技能人才联合培养机制。
(四)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积极推进“百城联动”汽车节和“千县万镇”新能源汽车消费季活动,加大鄂产新能源汽车品牌推介力度。鼓励整车企业针对农村地区特点,开发性价比高、实用性强的新能源车型,进一步丰富新能源汽车产品供应。鼓励各地出台新能源汽车专项政策,在上路权限、停车优惠等方面予以支持。
附件:
湖北省汽车产业转型发展重点任务清单
原标题:《省政府最新通知!事关汽车产业转型发展》
文章分享结束,东风本田一厂地址在哪里和东风本田一厂地址在哪里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